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國小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精彩多篇)

國小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精彩多篇)

國小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精彩多篇)

2022年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一

隨着新課標的實施,我們的教育即將步入新的里程,通過學習新課標的解讀,讓我感觸最深的是:1、新課標的第一個突破:強調核心素養。重點解決了藝術課程培養什麼樣的人?指向過程,關注孩子在培養過程中的體悟,注重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結果導向。2、如何理解學習任務:通過學科內設計:聚焦、嚴謹、連貫性;跨學科設計:可遷移性、跨學科、可選擇;超越學校設計:真實性、靈活性、可操作性;過程設計:參與、學生主體、教師主體;通過本次學習,也引發了我以後對教學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師對藝術的認知和理解力要加強,其次要加強對知識的融通與理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備課、實施教學的時候要提前預設,看看能提升學生哪些方面素養,需要學生做什麼,怎樣的學習效果最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線上線下混合學習,達到提高學生能力,提升學生素養的效果。

國小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二

學習新課標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標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國小道德與法治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將這次新課程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1、在學習中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抓好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學初,積極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道德意識,提高認識能力。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細心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評價肯定,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通過學習,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道德與法治教研團隊,提升全體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業務修養。

3、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新教材理論知識,課堂上設計新穎、愉快的教學方法,增強趣味性,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技能。發揮學生情感,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了學生樂學的興趣。

4、在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説明、實踐,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國小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三

2022年新頒佈的道德與法治新課標中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標細化了培養目標,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實施建議等。通過對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深入學習,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它更加人性化,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貼近生活。新課標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充分挖掘社會資源,讓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揮。主要總結以下幾點:

一、新變化

1、新課標細化了培養要求,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的培養要求。從五年級開始,明顯地看出課本內容增加了許多政治性、歷史性、地理性特別強的知識,六年級上冊的德法課本是法治專冊。

2、充實更新課程內容

由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和決議,重點組織三科修訂組對課程標準做了進一步充實更新,補充了有關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等內容,規範了有關表述。

3、緊密聯繫生活實際

精選學生聽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標誌性成果、突破性進展和普遍性經驗等,讓學生感受體會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及新鮮經驗。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從不甘屈辱奮勇抗爭的近代史到現在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讓學生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偉大變化,正是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的體現。

二、新思考

1、課堂始終要以學生為中心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悦、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2、要牢固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通過新課標的解讀,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成長服務

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2022年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物質結構,組成,性質,變化,用途,製備等的一門自然學科。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是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在化學課程中的具體化,反映了義務教育化學課程的教育價值與育人功能,體現了化學學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現了化學課程學習對學生髮展的重要價值。

化學課程內容:化學課程設置五個學習主題,即“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五個學習主題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具有實質性聯繫。其中,“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物質的化學變化”三個學習主題,是傳統的化學科學的重要研究領域;“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化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兩個學習主題,側重科學的方法論和價值觀,反映學科內的融合及學科間的聯繫,凸顯育人價值。

教學建議:化學教學是落實化學課程目標,引導學生達成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學業質量標準的基本途徑。教師要深刻領會核心素養內涵,科學制定化學教學目標;全面理解課程內容體系,合理組織化學教學內容(基於大概念來組織單元教學內容);充分認識化學實驗的價值,積極開展科學探究與實踐活動;大力開展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積極探索大概念引領的課堂教學改革),有效促進學習方式轉變。

2022年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五

摘要: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落實,使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學生學習能力與素養的發展,國中化學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促進作用,通過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創新,提升國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促進課堂教學有效內容的順利實施。從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優化作業設計三個方面對國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進行研究,並提出具體的實踐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國中化學;高效課堂

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使提升國中課堂教學成效成為教育領域重要的研究課題。國中化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適應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探索更具成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新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效實施。下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於新課程標準下提升國中化學課堂有效性提出幾點建議。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突出學生課堂主體性

化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和科學性較強的學科,學生面對多樣化的化學知識需要充分調動自身思維,分析與解決化學問題,更好地完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消化。但就國中化學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深刻,在課堂教學中過於重視對課本知識的傳授與講解,忽視對學生能力與素養的培育,學生處在被動接受的客體位置,無法激發自身的學習熱情與慾望,導致國中化學教學效率與質量低下。在全新的教育環境中,新課程改革標準對國中化學提出全新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與學習的意識。以學習“物質的溶解性”一課為例,由於這部分知識與學生生活聯繫較為密切,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的探索,我利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物品作為實驗物質,並利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內涵。首先,我為學生準備食鹽、白糖、澱粉等物質,然後組織學生閲讀課本中的實驗內容,理解和探究實驗步驟。其次,在學生充分掌握實驗操作流程後,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操作,並思考實驗現象出現的原因。最後,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總結,發現物質不同的溶解性,同時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解決問題。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既能夠感受到化學教學內容的樂趣,又能夠體會到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成效。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化學課堂教學趣味性

更具創新性的教學方式是提升化學教學效率的保障,傳統灌輸式教學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枯燥感,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而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並突出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能夠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程學習中,並在參與中獲得學習收穫,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有關燃燒與滅火知識時,為了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我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關於火災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燃燒火焰的危險性,同時對火災的發生情況有更為清楚的認知。然後為讓學生掌握有關燃燒和滅火的知識,我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思考,並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讓學生了解不同起火原因需要採用不同的滅火方式,除了提升學生安全意識和技能外,還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更好地保障化學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三、優化作業設計,激發學生探究慾望

課後作業是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鞏固的重要途徑,部分教師為更好地發揮出作業的知識鞏固作用,為學生設置大量的作業內容,加重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無法保障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影響學生課餘時間自主學習的效果。針對這種問題,我對學生課後作業進行系統化的設計,並遵循以下幾點原則:一是較強的針對性,學生通過作業內容能夠更好地明確學習重點;二是作業內容分層,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為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課後學習內容;三是加強與生活的聯繫,保障學生學習的知識能有效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問題。以“酸鹼反應”為例,我為學生設置課後思考問題:“酸鹼反應的主要原理是什麼?生活中常見的酸性與鹼性物質有哪些?生活中有哪些酸鹼反應的實例?”利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並引導學生在思考與探索中,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信心,更好地發揮出課後作業的促進作用,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作為新課程改革的落實者,應積極探索更具成效的教學方式,並不斷學習全新的教學理念,大膽嘗試與創新,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完成國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2022年新教材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 篇六

一、明確提出國中化學課程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樑,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於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化學課程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化學課程中的具體化。《2022國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化學課程的核心素養:化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化學觀念”反映了化學課程核心素養的學科特質。“科學思維”和“探究實踐”,體現了作為科學課程重要組成部分的化學課程,即核心素養的領域特質。“科學態度與責任”,彰顯了化學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可或缺的作用,即核心素養的跨領域特質。因此,化學課程核心素養是從學科、領域和跨領域的三個層次,對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的系統刻畫,是化學課程全面育人功能和價值的高度凝練。

二、大概念統攝化學課程內容體系,核心概念支撐主題內容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內容設計了五個一級學習主題,分別是:“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物質的變化與化學反應”和“化學與社會發展·跨學科實踐”這五個學習主題對大概念進行了顯性化的呈現。“組成與結構”、“性質”和“變化”反映了化學學科本體論意義上的大概念。“探究實踐”,體現了化學學科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上的大概念,“化學與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凝練了化學學科價值意義上的大概念。例如:“組成與結構”大概念下的核心概念有“元素”、“原子”“分子”等。

三、課時教學目標設置要落實化學課程核心素養

課時教學目標設置不僅要落實課程核心素養,還要具化課程核心素養,不能“貼標籤”,切忌生硬地照搬化學課程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避免教學目標的表面化和形式化。要進階化,系統化。教學目標設計要在大概念引領下,設置單元整體目標。例如:“質量守恆定律”單元的素養功能在於基於質量關係和比例關係引導學生建構化學反應中“物質變化的定量關係”這一大概念。使學生逐步形成定量認識物質變化的質量視角和比例視角。因此,該單元的教學目標可以設計為: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化學反應前後物質之間的質量關係,理解質量守恆定律的內涵及其微觀本質,初步形成定量認識物質變化的質量視角和守恆意識。2。通過化學方程式意義的探究,知道化學方程式表徵了化學反應中物質之間的轉化關係和比例關係,初步形成定量認識物質變化的比例視角。3。能基於化學反應中物質之間的轉化關係和定量關係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並進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4。收集和梳理拉瓦錫與質量守恆定律的化學史事,體會定量實驗研究和基於實驗事實的科學推理對於化學科學發展的重要性。目標1、2通過質量守恆定律和化學方程式這兩個單元核心概念的學習,引導學生初步建構“物質變化的定量關係”大概念,發展學生的“化學觀念”。目標3側重於引導學生形成化學方式的書寫技能和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技能,重視技能和方法的訓練。目標4設計為一個學生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查閲和梳理活動,體悟化學學科的定量思維方式及其對化學科學發展的重要價值。

國小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七

知識積累·學無止境

本次講座主講人為國家教材委委員、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韓震老師。韓震老師主要從本次修訂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變化與突破、課程性質與理論、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以及教材的編寫要求五個方面展開詳細的介紹。

一。本次修訂的主要背景和追求

作為在義務教育階段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要聚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本次修訂的主要背景和追求在於:體現新時代培養擔當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堅持價值導向,突出政治性,特別是黨的領導;堅持核心素養導向;加強一體化設計,注重整合和統籌。

二。主要變化與突破

本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的修訂主要變化與突破體現在:凝練了五大核心素養;指向核心素養落實的課程目標;基於課程核心素養的結構化內容組織與設計;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堅持素養導向的教學建議以及基於核心素養的評價與考試命題六個方面。

三。課程性質與理念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性質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新修訂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理念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發揮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遵循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課程一體化設計;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構建綜合性課程;堅持教師價值引領和學生主體構建相統一,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知行合一。

四。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

本次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實施中的重點與難點體現在:觀念的突破;育人方式的改革;評價方式的改變以及教育知識體系和研修方式的改變四個方面。

五。教材編寫要求

此部分韓震老師從教材編寫原則、教材內容選擇以及教材編排與呈現形式三個方面進行介紹。最後指出教材要做到一個堅持、五個體現,即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以及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

國小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八

今天我們道德與法治教研組集體學習國小《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對於如何上好一節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一、及時更新理念

新舊課標的改變不僅是內容的變化,而且是理念的轉變,德育觀的變化。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活動是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瞭解教材編排的意圖,積極做教材的使用者、開發者和創造者,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採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二、營造道德課堂

“德育本身必須是道德的,才有可能培養出有德性的學生。”在課堂上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給學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號。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關注的不應該僅僅是教學任務的達成,還應該表現出卓越的教育倫理品質,讓課堂氛圍充滿尊重和真實,讓每位學生得到公正對待,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三、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四、激發學習興趣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辦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在課標的指引下,我們探究多樣的教學方法,拓展更多的教育資源,一定會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國小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九

開拓視野·行以致遠

以上是我在本次講座學習中知識方面的收穫。韓震老師的詳細講解為一線教師深入瞭解《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2022年版)》內容指明方向、奠定基礎。本次講座,韓震老師的獨到見解令我印象深刻,醍醐灌頂。現將感悟進行總結分享。

一。新課標的修訂屬於歷史進程中的一部分

新事物的出現是應社會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它的產生對於社會的發展與推進是有意義的。本次課程標準的修訂是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教育教學的需要而產生的,與黨的理論、重大實踐應同步推進。難度大、變化大是本次課程標準修訂的特點。有新突破、新亮點,屬於歷史進程中的一部分。韓震老師的觀點令我體會到新課程方案與新課程標準的發佈有價值、有意義。

二。不是為生活而生活,是通過生活講道理

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實際,真正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當我們真的為之努力而展開教學的時候,我們會體悟到作為一名思政教師是如此的美好與幸福。我們是接地氣的,是親近生活、親近學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思政教師都在為此做着努力,儘管這還需要些許時間,但是這種探索的過程也是價值滿滿。韓震老師談到:不是為生活而生活,而是通過生活講道理。韓老師的觀點令我體會到作為一名思政教師的使命感。

三。核心素養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內涵體現在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以及責任意識。這五個方面的體現不應是孤立存在的,而應是一種核心素養間的關聯,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核心素養不是分解的滿分作文網動作,而應是一致性、連貫性的動作“成品”。另外,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影響個人的一時,而應是能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一生影響。這種影響就是即便學生不能清晰的記得老師所講的知識是什麼,但是依然能夠深刻的認同老師所傳授的道理。

四。過程性評價與行為評價更重要

作為一線教師,成績有時作為我們評價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然而,韓老師認為與筆試的成績相比,過程性評價與行為評價更為重要。對於此觀點,我★★深表認同。我常常跟學生説這樣一句話;“學習成績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這一階段大家的學習態度。”是的,態度很重要。老師不是要求人人考滿分,而是希望學生都能積極向上。這種積極向上的狀態就是一種過程評價。同樣的,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希望在學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樂於助人、坦誠相待、無私奉獻。這種關於正能量的評價就是一種行為評價。

五。教師以身作則,教師“教的好”是關鍵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聖職責。其實教師教的不僅僅是書本的知識,教師本身就會帶來一種影響。這種影響也屬於教育資源之一。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求學生對書本知識掌握準確,我們自身就應該紮實學識;我們要求學生誠實守信、我們自身就應該信守承諾;我們要求學生以禮待人,我們自身就應該文明有禮。“言傳不如身教”,我們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通過此次《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講座的學習,我積累了知識、開拓了視野。學無止境,行以致遠。教師的成長推動學生的成長;學生的成長也成就了教師的成長。這也是教育的一種特殊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r71g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