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文化與自信的心得體會多篇

文化與自信的心得體會多篇

文化與自信的心得體會多篇

文化與自信的心得體會篇1

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説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顧沂蒙歷史,我們可以自豪地説,在沂蒙精神的淬鍊下,沂蒙黨政軍民也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沂蒙這片沃土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沂蒙歷史文化和感天動地的沂蒙紅色文化。作為沂蒙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沂蒙精神既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又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如果説沂蒙紅色文化是沂蒙黨政軍民的文化基因,沂蒙精神就是沂蒙黨政軍民的靈魂,這種基因與靈魂構成了沂蒙黨政軍民的“特質”,是沂蒙黨政軍民“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本”所在。

20_年11月,在視察臨沂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着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啟示我們,沂蒙精神含着雙重主體、雙重內涵,一方面是沂蒙黨政軍及其精神,另一方面是沂蒙人民及其精神,兩者構成沂蒙精神的內涵體系。

從沂蒙黨政軍這個主體看,表現出“胸懷羣眾、引領羣眾、愛護羣眾、奉獻羣眾”的“大仁”。這種“大仁”是“仁政”的昇華,是中國傳統社會治理理念與馬克思主義政黨理念的深度融合。從沂蒙人民這個主體看,表現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大義”。這種“大義”是“義理”的昇華,是中國傳統社會核心價值觀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深度融合。沂蒙黨政軍民還共同具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戰爭年代表現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在和平時期表現為“艱苦創業、開拓進取”。這種“奮發有為”精神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在齊魯大地的展現,深刻體現了齊魯文化的精髓。

由此看來,與沂蒙精神的雙重主體相匹配,沂蒙精神的內涵體系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大仁大義、奮發有為”。“大仁大義、奮發有為”,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深度融合,是齊魯文化在現當代的傳承發展,不僅能夠完整概括沂蒙精神的雙重意藴,也可以充分展示新時期山東精神的精神內核。弘揚新時期沂蒙精神,就是要在深刻把握關於沂蒙精神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堅定沂蒙文化自信,弘揚沂蒙黨政軍民“大仁大義、奮發有為”的精神,重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羣關係。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內容而言,要做到一個“深刻認識”,把握三個“着力點”。一個“深刻認識”,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沂蒙精神不僅是人民羣眾“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還是黨政軍“胸懷羣眾、引領羣眾、愛護羣眾、奉獻羣眾”的精神。三個“着力點”,一是要充分運用沂蒙文化資源,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深刻揭示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的內在聯繫,弘揚中國精神,凝練中國共識,匯聚中國力量,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三是把握沂蒙精神的精神實質,加強馬克思主義羣眾觀教育,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羣眾工作。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主體而言,要牢固樹立“雙主體”思維。一方面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政府與軍隊這一“主體”,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羣眾觀,深入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努力做好黨的羣眾工作,為了人民的利益無私奉獻。另一方面是人民羣眾這一“主體”,要高度信任黨、真心擁護黨。沂蒙精神生成與發展中客觀存在的“雙主體”,意味着傳承與弘揚沂蒙精神也客觀存在着“雙主體”,任何一個主體的缺位,沂蒙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也無以為繼。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路徑而言,要做好“三個節點”的有效銜接。一是做好沂蒙精神的理論研究。要尊重歷史,着眼現實,與時俱進,加強研究,充分挖掘沂蒙精神的時代價值。二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宣傳教育。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區域國民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教育黨員幹部羣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三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實踐。實踐沂蒙精神,黨員幹部要踐行羣眾路線,做好羣眾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羣眾要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青少年學生主要是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

文化與自信的心得體會篇2

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紅色文化,是我們上黨老區的傳家寶。無論在血雨腥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意氣風發、激情燃燒的建設年代,還是在波瀾壯闊、生機勃勃的改革年代,紅色文化一直激勵着長治人民奮勇前進。在確保如期實現脱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征程中,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傳承太行精神,從中汲取昂揚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動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新形勢下弘揚紅色文化,就是要從堅定理想信念着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今天,我們面臨着“四種危險”和“四大考驗”,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廣大黨員幹部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營養,把全市廣大幹部和人民羣眾的力量凝聚起來,以我們身邊鮮活的典型申紀蘭、段愛平、申飛飛等模範人物為榜樣,堅定信仰,忠誠不二,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在新形勢下弘揚紅色文化,就是要繼承優良傳統,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太行兒女的奮鬥歷程,既是一部氣勢恢宏的革命戰爭史,也是一部感天動地的作風建設史。在新的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特別是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脱離羣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鋭地擺在我們面前。各級幹部要勤思勤為不懈怠,真抓實幹不浮躁,清正嚴明守紀律,以經濟發展的新成效,造福一方百姓。

在新形勢下弘揚紅色文化,就是要攻堅克難,大膽實踐,走出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長治作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是必然選擇。我們要緊密結合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三去一降一補”,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提高傳統產業循環率、新興產業佔有率和節能降耗減排率,既要以堅忍不拔的精神把地下資源的文章做好,更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把地上資源的文章做好,加快採掘文明向製造文明轉變,加快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加快粗放增長向綠色發展轉變,早日實現資源城市向經濟文化城市的轉型。

在新形勢下弘揚紅色文化,就是要扭住發展不動搖,奮力實現我市經濟浴火重生。革命先烈流血犧牲,就是為了讓我們過上幸福生活。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必須致力發展。唯有發展才能解決制約長治發展的“瓶頸”,進而以發展之力蓄積突破之勢。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既要把“兩學一做”抓好抓出成效,又要把活動煥發出來的政治熱情和進取精神轉化為推動發展、造福百姓的實際行動。各級各部門要把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按照省委駱惠寧書記的安排部署,堅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同志為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堅持在項目建設上下苦功,堅持在回穩促增上做文章,堅持在改革創新上出真招,狠抓安全生產不鬆懈,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安全穩定,繼續辦好民生實事,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進取精神,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幹事激情,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為實現山西振興崛起作出長治應有的貢獻。

文化與自信的心得體會篇3

當代傳媒集團出品,孔學堂書局出版發行的《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一書,我拿到手上一刻也不曾停留,硬是用兩天時間把她讀完。心中那個爽,真真正正是暢快淋漓,這道大餐,我受益多多。

她讓我領略了大師的風采。書中收錄了我國近現代以來,特別是新文化運動以來53位大師的'文章,這些大師級人物章太炎、梁啟超、馬一浮、劉師培、梁漱溟等在學生時代都有所瞭解,他們或歷史學家,或哲學家,或社會學家,但以往的瞭解僅限於知其名,很多則因自己求學所處時代的歷史原因對其思想和學術水平根本無所觸及,今能把這些大師的文章彙編成冊展現在世人面前,且莫探及其學術造詣,僅就其嚴謹的治學態度、活潑的用詞用句、清醒的文風就讓人耳目為之一新,這與時下那些長篇累牘、附庸風雅、華麗辭藻堆砌以及貌似高深實則晦澀難懂的矯揉造作之作形成截然的反差。大師始終是大師,沒有半點的輕慢,給人一種親和之感。

她讓我對中華文化充滿自信。幾千年延綿不斷的文明史,任何個人的力量都是無力窮盡得了的,但大師們卻從浩繁的史料煙雲中傾盡畢生將其精華展露出來,或真知、或灼見,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通過大師們深入淺出的闡釋、探究,她的內涵、核心,她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對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她如何左右中國人的生產、生活,如何在世界文化上發揚光大,還有她對現實生活的積極意義等演繹得淋漓盡致,解説得通通透透,譬如《中華文明是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國文化的軟實力》等文讀下來撫卷墨品其味,中華文明和文化脈絡躍然於腦,而再把它與世界其他文化和文明相比,心中不僅油然升起對中華文明的崇敬之情,更為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藴及無限的魅力信心滿滿。

她激發着愛國熱情和責任擔當。愛國是中華文明的一個亮點,千百年來忠信愛國,保持節操一直是傳統思想的精髓,然而到了近代,尤其是西方工業革命後西方國家對東方和其他地區的野蠻征伐、屠殺、殖民、強制推行其思想以及對財富的掠奪、對世界其他文明的摧毀導致中華傳統思想一度低迷,戰爭以來,許多國人在文明衝突中對中華傳統思想持懷疑態度,進而盲目崇洋媚外,直至現代被完全西化的小日本窮迫猛打差點亡國滅種才驚醒,《讀史與文化復興的關係》、《中國文化與中國青年》等,大師們重拾歷史的經典撥亮民族自強自信的燈塔,進而使愛國主義激情得到極大地激發;與此同時,傳統美德中的明禮誠信為人之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精神境界,“三省吾身”、“君子慎獨”的修身之方,“孝悌忠信”、“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的齊家之略,和睦共處,孝悌廉恥的從政之德等一系列從歷史中走來具有現實意義又與時俱進的中華文明讓人感到自豪,從《面向21世紀的中國文化》、《“美美與共”和人類文明》、《論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中也不難看出中華文明精華和其包容乃大的氣魄正為世人所接受,四射的活力迸發出的是國人對家、對社會、對國家、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責任感的日益彰顯,讓人豪氣干雲。

文化與自信的心得體會篇4

講好中國故事,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文化工作者的殷切囑託,也是宣傳文化工作的時代使命。作為一名文化宣傳工作者,必須牢牢把握歷史方位,看清前行方向,走好腳下道路,開啟新的奮鬥征程。

文化宣傳工作者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很強的業務能力。有道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前一句説的是有擔當、負責任,要做勇於擔當、真抓實幹的表率,做講團結、顧大局的表率,做遵紀守法的表率。後一句説的是能講好中國夢的故事,寫出一手好文章。這雖是一句老話,但在當下新時代來詮釋它,依然意義深遠。

鐵肩擔道義。説的是文化宣傳工作者對社會無法推卸的責任。責任意識強、敢擔當,這是文化宣傳工作者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我們必須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不踩“紅線”,堅守“底線”,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最關鍵的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真抓實幹,奮發有為,凝心聚力,要牢記對社會穩定和社會發展不利的事情切不可為,時刻以清醒的頭腦,判斷社會輿論和輿情,做出最真實的報道。

妙手著文章。我的理解就是説要用“鄉土情懷”做好宣傳文化報道。我覺得最關鍵的是用好手中的“三支筆”。

第一支“公正之筆”。文化宣傳工作者要敢於擔當、善於擔當、體現擔當,確保各項工作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我應義不容辭地以主人翁精神愛家鄉、愛南翔,時刻牢記“擔當、創新、爭先、克難、為民”五種“南翔精神”及“創新、品質、智慧、人文、幸福”五個南翔內涵,努力維護來之不易的良好政治生態,維護團結奮進的大好局面,營造風清氣正、心齊勁足的發展環境。

第二支“文化之筆”。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把講話精神學深悟透、落到實處,以實際工作成效貫徹十九大。必須不斷創新理念思路、手段載體、方式方法、話語表達,全面增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傳播力、影響力和滲透力,講出南翔文化的“根”和“魂”,用文化歌頌家鄉美好,助力建設文化家鄉,做優擦亮古鎮南翔這張歷史傳統文化與現代都市文明交融共生的“文化名片”。

第三支“心靈之筆”。文化宣傳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南翔好聲音,切實提升理論宣傳的説服力和影響力,新聞輿論的思想性和戰鬥性,發揮政治性、先進性、羣眾性優勢,做好網上輿論引導、開展輿論鬥爭。同時要善於發現和捕捉能給人以啟迪的新思想、善於發現和展現最能體現時代精神、對人們有較大激勵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時刻給市民羣眾傳遞正能量。

唱響主旋律。文化宣傳工作者你還要牢牢掌握宣傳工作主動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更全面深入地瞭解中央精神、把握大局大勢,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堅決維護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黨的十九大宣傳好、解讀好。

文化與自信的心得體會篇5

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今年的兩會上5位全國政協委員就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等問題答記者問。

在現代社會裏,生活節奏太快,我們通過網絡接受的多元文化太多、信息量太大,又是處在一個高科技時代,這使得我們跟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尤其是青少年這一代,他們似乎關注更多的是“一笑二鬧三跳四唱”的娛樂節目,學習鑽研更多的是四六級的英語單詞,瘋狂追逐的是聖誕節等西方節日。那麼,如何讓青少年親近中國傳統文化便是全社會需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讓青少年更好的認可、熱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關重要。一些學者贊成把傳統文化編入教材,讓他們能夠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的知識。

的確,現在的大部分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是無感,甚至是冷漠。這與他們貧乏的傳統文化知識密切相關。

因此,有必要讓青少年深度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和一些典籍文化裏的經典和精髓。讓青少年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培養出文化的修養,感受到精神的滿足。

其次,便是把青少年帶領到傳統生活裏去。正如馮冀才所説“文化學習最好的方式是體驗。”因此,我們的教育要注意體驗。

例如,在春節期間由家長帶領孩子走親訪友,貼對聯,包餃子。清明節時,一家人去烈士陵園掃墓,祭奠先祖。中秋節時,全家圍坐在一起共同賞月,一起回味那些年背過的唐詩宋詞。

眾所周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青少年通過一次次傳統文化生活的體驗,心靈漸漸進入了傳統,文化也融入了心靈。青少年在同時具備了知識和情結的情況下,才能深刻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背後的平靜力量。

還有,就是通過新穎、脱俗的方式喚起青少年心中的“傳統文化之心”。例如,最近好評如潮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綜藝類節目。這些節目不但清新脱俗,而且都旨在“賞傳統精髓、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因此,社會各界人士要不斷地創新,用青少年喜歡的方式激起他們的熱愛,在熱愛過程中漸進地提高他們的傳統文化修養。

很少有哪個民族,能像我們這樣,擁有浩瀚如煙的名著經典;很少有哪個國度,能像我們這樣屢遭外敵入侵,卻湧現無數英雄人物,如今依然屹立於東方;也很少有哪個種族如我們這般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擁有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民族精神。

因此,面對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是自信且驕傲的,並且我們會懷着自信與從容行穩致遠。

我們重温那些代代相傳的經典名著,不是因為它們即將消逝,也不是因為我們懷舊而古板,而是因為它們象徵着我們民族所獨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們生生不息的滋養,是我們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源源不斷的力量。

讓古代的精粹沁入現代人的心脾,讓古人的哲思照亮今人的前程,與此同時,我們自信且從容的弘揚着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與自信的心得體會篇6

鈴兒響叮噹歡慶聖誕的歌聲喧囂在城市上空,聖誕樹上紛繁的彩燈閃得我心煩意亂,圖片裏聖誕老人那偽善的笑容讓我覺得格外刺眼。

一向素雅的古街變得妖嬈起來。我的心狠狠地抽搐,西方化的風潮席捲了大街小巷,何處才是中華本土文化的歸處?

心惶間,瞥見一處孤巷,在燈紅酒綠的陰影中,那經歷過風雨滄桑的石板路,路旁古樸的門扉,似有縷縷馨香隨風而來,吸引我走近。

巷口,一位老人鶴髮童顏,只見他手持一支羊毛大毫在地上書寫,筆足有一米多高。我忍不住站立一旁,欣賞這副畫面:老人緊握着筆,將筆浸入身邊的硯盤,吸水、提筆、起、頓、轉、出鋒,筆畫是那麼遒勁有力沾上水跡的青石板瞬間變得極富神韻。老人一筆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縱逸,那大筆之下似融入了儒家的堅毅、果敢和進取;又似藴涵了老莊的虛淡,散遠和沉靜閒適。

華燈初上,人羣湧動。快點快點,晚了就趕不上聖誕晚會了!幾個人推推搡搡地從巷口跑過,踩在了老人那還未乾的字跡上。我正想走上前去阻攔,一個小女孩停了下來,退後一步,歪着腦袋看那些字。她的母親一個箭步衝過來,也踩在那幾行水墨書寫的字上,對女孩叱道:快走啦!不要靠近那個穿得老土的老頭兒,還有那個煙灰缸,髒死了,別動!老人低頭瞄了眼身上的舊長衫和地上的硯台,嘴角掠過一絲苦笑。

那絲苦笑如鈎,劃破了我心。那是他不被人理解的無奈嗎?還是他看到文化無人繼承的憂鬱?

我不由感慨萬千。從小爸爸就跟我説:書法是老祖宗留下的,這是我們的根,不該丟失。我也喜愛書法,橫豎撇捺早已刻在我的靈魂裏。還有哪一種文字比漢字更精巧奇妙,意藴無窮?還有哪一種語言的體系比漢語更復雜恢宏?還有哪一個民族的歷史比中華更悠久綿長?而眼前的人們,到底是怎麼啦?

那小女孩被媽媽拽着從水墨字上走過,趕集一般去參加聖誕的狂歡。我的心空空的,帶着虛空的痛。不該啊!我們為何總在邯鄲學步,卻丟失了對自己文化的自信。若如此,何來國家的復興與強盛呢?

帶着憂歎,我離開了巷子。大街上,聖誕樹依然散射出詭異的光,堅定了我內心的信念:我要從自己做起,找回我們的文化傳統,找回那不該丟失的文化自信力!

文化與自信的心得體會篇7

講作為一名文化宣傳工作者,必須牢牢把握歷史方位,看清前行方向,走好腳下道路,開啟新的奮鬥征程。

文化宣傳工作者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很強的業務能力。有道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前一句説的是有擔當、負責任,要做勇於擔當、真抓實幹的表率,做講團結、顧大局的表率,做遵紀守法的表率。後一句説的是能講好中國夢的故事,寫出一手好文章。這雖是一句老話,但在當下新時代來詮釋它,依然意義深遠。

鐵肩擔道義。説的是文化宣傳工作者對社會無法推卸的責任。責任意識強、敢擔當,這是文化宣傳工作者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我們必須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不踩“紅線”,堅守“底線”,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最關鍵的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真抓實幹,奮發有為,凝心聚力,要牢記對社會穩定和社會發展不利的事情切不可為,時刻以清醒的頭腦,判斷社會輿論和輿情,做出最真實的報道。

妙手著文章。我的理解就是説要用“鄉土情懷”做好宣傳文化報道。我覺得最關鍵的是用好手中的“三支筆”。

第一支“公正之筆”。文化宣傳工作者要敢於擔當、善於擔當、體現擔當,確保各項工作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我應義不容辭地以主人翁精神愛家鄉、愛南翔,時刻牢記“擔當、創新、爭先、克難、為民”五種“南翔精神”及“創新、品質、智慧、人文、幸福”五個南翔內涵,努力維護來之不易的良好政治生態,維護團結奮進的大好局面,營造風清氣正、心齊勁足的發展環境。

第二支“文化之筆”。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把講話精神學深悟透、落到實處,以實際工作成效貫徹十九大。必須不斷創新理念思路、手段載體、方式方法、話語表達,全面增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傳播力、影響力和滲透力,講出南翔文化的“根”和“魂”,用文化歌頌家鄉美好,助力建設文化家鄉,做優擦亮古鎮南翔這張歷史傳統文化與現代都市文明交融共生的“文化名片”。

第三支“心靈之筆”。文化宣傳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南翔好聲音,切實提升理論宣傳的説服力和影響力,新聞輿論的思想性和戰鬥性,發揮政治性、先進性、羣眾性優勢,做好網上輿論引導、開展輿論鬥爭。同時要善於發現和捕捉能給人以啟迪的新思想、善於發現和展現最能體現時代精神、對人們有較大激勵和鼓舞作用的典型人物,時刻給市民羣眾傳遞正能量。

唱響主旋律。文化宣傳工作者你還要牢牢掌握宣傳工作主動權,更全面深入地瞭解中央精神、把握大局大勢,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堅決維護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黨的十九大宣傳好、解讀好。

文化與自信的心得體會篇8

一次偶然的機會走進了一所國中學校,發現學校的校園文化基本上都是用錢“買來”的。無論是主要的公共場所還是活動場室的佈置都是清一色的偉人頭像或是一些名人名言,根本看不到有任何代表校本特色的文化。給人家的感覺顯得特別單調、蒼白,既不接地氣,也不夠底氣,更沒有人文氣。相反,一些名校卻很少見到用錢“買來”的文化,而是源於校本的特色文化。眾所周知,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建設與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更是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的重要體現。衡量一所學校是否優秀,校園文化往往就是一個重要的窗口。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問題上,必須體現以下“五性”:

1.校本性:校園文化必須突出以校為本,源於學校,服務學校。

2.生本性:校園文化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學生,所以,學生應該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校園文化要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影響學生。具體來説,就是要讓學生來直接參與校園文化的建設。在學校團委、學生會以及班幹部的帶動下,組織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創建活動,讓所有學生都成為校園文化的創設者。

3.傳承性與創新性:校園文化既要體現傳承性,更要體現創新性。在傳承的基礎上要不斷與時俱進,與時代吻合,與國際接軌。

4.多元性:作為校園文化必須體現多元性:如:人文思想、文明禮儀、傳統美德、藝術、語言、體育等方面。

5.獨特性:校園文化必須體現自己的獨特性。獨特性體現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這就要求學校要充分了解本校的校情,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一是要考慮學校的辦學歷史,二是要考慮學校的辦學理念,三是要體現學校的育人目標。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發一些具有校本特色課程,打造有校本特色的社團、俱樂部或宿舍文化,創設有校本特色的牆壁文化、長廊文化、課室文化和班牌文化。

標籤: 心得體會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vk3j9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