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孩子成長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孩子成長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孩子成長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孩子成長心得體會 篇一

我的兒子陸奕博(Larry),現就讀於協和實驗幼兒園芒果班。再過一個多月他就將年滿6週歲,成長為小男子漢了。因為經常會有親戚朋友甚至老師誇獎孩子諸如聰明,懂事,能幹,有愛等等;但讚美之詞大抵都是當做客氣來聽的,孩子還小,平時也並不多優秀突出,所以當老師提出想讓我們寫寫育兒心得體會的時候,還是挺驚訝的。

和所有家長一樣,我們對孩子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健康,活潑,勇敢,睿智。我們都是80後,一路跌跌撞撞走來,自己都還懵懂着,突然為人父母,可究竟如何教導培養,如何做個合格甚至優秀的爸爸媽媽,我們卻也沒有任何經驗。我們努力回憶自己的成長,回憶不同時期自己對父母的渴望要求並希望以此為對照滿足孩子。可以説,我們是一路檢索書籍,請教長輩,和同伴們交流“媽媽經”,一路養大了孩子,成為了今天的爸爸媽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我相信沒有一套育兒經是完全相同並放之四海皆準的,但我想總有些觀點是必須認同或者可以借鑑的。

首先,我認為一個和諧温暖的家庭是一切的基礎。孩子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間的感情交流、父母和上一代老人之間的感情交流,父母和親戚朋友的來往互動,都是孩子接觸最多觀察學習最直接的目標。在這個叫做“家”的環境中,他學習愛與被愛,瞭解什麼是關懷什麼是付出什麼是守望相助。他感受爸爸的粗曠媽媽的温柔,瞭解什麼是分別的哀愁什麼是重逢的喜悦,更具象的接受細膩的情感。所以,一個家庭有了孩子才會更完整的原因也就在此,他要求我們更嚴格的約束自己,珍惜對方,孝敬長輩,真誠待人。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到或者沒做好榜樣,你又怎麼能責備自己的孩子太自私或是“不懂事”。

其次,我覺得“溝通”是實現一切教育手段的前提。這裏提到的溝通,不是隻是指簡單的平等的和孩子的溝通,更是指我們這些“大人”之間的溝通。在面對孩子時,為了不讓事情更復雜,“規則”更多變,爸爸媽媽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兩個人只能有一套“標準”,不能輕易破壞約定;甚至推廣開來,不管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或是和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或是其他親戚一起相處時,待人接物也儘量是“一個金標準”。舉個很簡單的例子,Larry開始學説話了以後,進步非常快,新鮮的詞語短句俚語等等,他聽到都會模仿,我們沒法篩選他接觸的語言,但又擔心他因此言語粗鄙形狀唐突,所以,我們有了“媽媽的小懲罰”這個規矩。我要求他在説話的時候不能説出哪些字眼、詞語,如果説了的話,就要自己伸出小手,接受媽媽的一下拍打。當他問我是不是大家都要遵守的時候我告訴他是的,大家都要“好好説話”,並請他也監督我們大家。實行的時候,我和他爸爸一起監督他,並且和雙方的父母也都溝通過,標準統一。孩子像玩遊戲一樣接受了規則,很快自己就規範了語言,甚至還會在大人不注意的時候“糾正”我們,這個時候,不管是我們或是雙方父母都沒有因此違背規則,我們也伸出手掌讓他拍一下。良好的溝通就讓我們所有人一起完成了這個語言訓練。

對了,還有的許多用一句話來説叫做“適時的放手”。Larry能走的時候,我們會讓他自己去丟垃圾;能用筷子的時候每次吃飯在他碗邊放好一雙小筷子一把湯勺;會穿衣服了我們會詢問他讓他自己決定搭配,每天要穿的衣服鞋襪給他單獨放好讓他自己穿,甚至有時還會讓他做我們的小參謀;會幫忙了就在家務的時候讓他打打下手;認識錢幣了出門時就會有意識的讓他付賬找零看顧東西。他一天天長大,自己起牀洗漱吃飯,自己洗澡洗頭,自己寫字畫畫玩玩具,家人回來主動問好,別人有需要的時候能夠伸出雙手,他慢慢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覺得很自然並且很快樂,因為他做的事情得到了爸爸媽媽的認可和表揚,“大人們”有時候還會向他提問題尋求幫助,他覺得自己是這個家裏不可缺少的所在。

我們,在陪伴他的日子裏,收穫了許多快樂和感悟,我們也在成長,孩子的認可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我們彼此依賴着,牽手向前。

孩子成長心得體會 篇二

孩子——上帝賜予我們的最寶貴的產業。讓我們真正花時間用愛心,細心,耐心,悟心,共情心,感恩心來品讀我們的孩子。

在對孩子的愛的體現上是從我們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時間,精力,心思,和幫助孩子成長中所需的物質,資金來體現。而從孩子的心智對外在感知層面和理解愛的內在積澱上,都是從父母身上所得到心靈裏真實的愛和足夠的有質量的共處時間中得到的安全感上與父母靈通的共同舞蹈。這個舞蹈,需要的是足夠的時間,她是長久的,快樂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多用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幫助孩子,關愛孩子,賞識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用心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所潛顯出細微的心理變化。從而適當正確的做出積極的迴應。

在這個共同舞蹈的過程中,我們做父母的需要更多的學習。中國賞識教育專家周弘老師説過:“孩子天天向上,家長好好學習,孩子要有出息,家長不斷學習”,還有新東方校長俞敏洪先生也説過:“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提高自己,要想提高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他們的論點也都説明了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自身學習教育方法和改變自己內在素質的重要性。

學習在家庭教育中利於建設性引導的方式方法,學習訓練自己的情商,也就是在任何情況下學會控制自己內在平安的情緒,一個情商高的人他是可以在任何情況下能應對外在變化的主權者,而不是被動者,這源於在他的經歷中是否願意操練自己內在生命的成熟也就是心智成熟的主動性。凡事他願意迴歸於內在的平安,追求生命更高的成熟性。(這是需要恆久操練的。)相反,我們很多人都是情緒的被動操控着,一旦被動,我們就輸於自己的情緒,因而被情緒操控和影響。而情緒卻是可以互染的,不良情緒對他人都會帶來負面影響。比如我們家以外的人(顧客,上級,同事,朋友,鄰居,親戚,路人)和家之內的人,在我們家庭中的愛人(丈夫妻子或自己的父母),而在他們之下就是我們的寶貝——無辜的孩子——最終的受害者。

我們因着生活,在工作中與客户,與同事,與上級,在家庭中與丈夫或妻子或自己的父母等社會關係中遇到壓力或不愉快不開心的事情,等等影響我們內在的平安而產生情緒的事情,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都需要調整,忍耐。絕對不能把不愉快的情緒加給孩子,即便很難調整,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因着對她愛的尊重,也要告訴孩子:(借用蒙氏教育中劉老師的話)。“寶貝兒,爸爸(媽媽)現在心裏不舒服,需要調整一下,過會兒調整好了再找你好嗎?”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父母越尊重她的時候孩子就越趨向你所期望的結果去發展。從我們在面對外在事情時連動內在心理所反應和顯現出來的情緒和態度變化的程度,也正反映了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從父母那裏得到了多少足夠的愛和安全感,相同的也會在我們的孩子身上看到我們成長中的影子,因為我們受到傳統觀念的印記在我們的生命裏留下了很深的印記,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的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孩子是最弱的被塑體,和最優秀的模仿家,父母的一切都在孩子心靈深處的印記裏形成了他們生活和處世的指引。好在我們是在不斷的學習更新着自己內在的生命,讓我們的知識更優秀於自己的父母輩,(還有那些虛無的所謂的品味和追求中而缺乏了對人際關係中厚實誠信的本質)因為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環境,迫使我們學習着適應,歷經着改變,一切都趨向於大同化,然而有很多的人沒有在這個時代的浪濤中出眾挺立而博學,而是順應遷就。

聖經裏有一句話叫:你耕種的是什麼,你就收穫的是什麼。我們接受和承擔並享受着我們自己因各樣選擇而得的結果,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這樣的進行着,因為上帝是公義的。他給予我們選擇自己的信仰,生活,工作,學習,情感的自由和權力,也給我們承擔自己因各樣選擇所得的結果。對於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我們在教育孩子身上所投入的對自身的學習和改變的時間和程度,將直接影響我們培養孩子中的方法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長!

自我內在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勇敢面對外在境遇挑戰的操練。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世界原本不是我們所認為和理解的這樣,我們每個人所看到的只是人所創造出的眾眼目共識的共同物質,而我們內在的世界對外在的理解各有不同,內在世界也是因着我們文化背景和教育環境以及成長中的經歷所受到的影響以及自我認知和理解的程度來決定,所以我們現今所面對和擁有的一切就是我們前期被動和主動接受選擇的結果,也就是我們內在所認為的世界和生活。而世界的淵博和浩大豈是我們站在自我的立場上所能認知的。

只有我們理解了我們因何而生和因何有物質生命,生的過程裏面為何而活,我們又因何而離開這個世界,我們的終極去向在哪裏?我們的思考將把我們引向生命的真諦,認識上帝。

從我們現今所面對生活和外在事物的態度上也和孩童一樣潛顯出我們在童年期受到的教育和環境的適變中我們所受到的影響。那當我們知道了這潛藏着極具破壞性的自我內在因素,將會繼續影響着我們的孩子。那我們還要繼續影響着我們的孩子嗎?當機立斷我們需要審視自己,調整和改變自己,從控制自己的情緒做起:需要積極,樂觀,忍耐!從愛我們孩子的態度做起:需要細心,耐心!從平日裏生活中的細節和行為就要注意:注意文明,禮貌,勤奮!從在對待孩子的用語上注意:多温柔,多和氣,多讚賞,多鼓勵。多説:請,謝謝,對不起。我們尊重的是孩子這一個體,最終我們尊重了我們自己。

孩子的內在心理極其單純而敏感,她們的洞察力高過父母,在從父母的情緒,態度,言語和喜好中,應對自己對愛和安全感以及自我滿足的需要而呈現出在她這個年齡階段所能表達的要求,即:玩,哭,鬧,笑,撒謊,父母所認為的“破壞”等。若是我們能從中細微的觀察到其表現,並能及時正確的做出迴應。這種心靈順通的舞蹈就有成效,而最終又迴歸於我們對孩子的愛。

愛的有無是由被愛者決定的。我們從自己的角度去愛孩子,以自己的主觀判斷和意願為出發點來愛孩子,也不問孩子的感受。這種帶有專制要求的愛,破壞了愛的平等性,對被愛者是一種折磨。我們的孩子會受不了的,因為我們就是這樣成長過來的,相信我們自己都有體會。

在我們自身的學習中知道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能把孩子當作和自己一樣的人來對待,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不願意做的事情。

愛也需要正面的表達,直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愛你。他的心裏是一種安全和安慰,愛是需要明示的,必須直接表達出來,否則,對方可能根本就接受不到你的愛。這也是我們成人對愛的內在需要,別説你不需要這些,是因為你被其他事物遮蓋了而把這種需要掩藏起來了。

還有就是用你的眼神告訴孩子你愛他。一般採用蹲下的姿勢,或抱着孩子説,當我們愛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從我們的眼神中領受到我們的愛意,所以我們做家長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眼神,瞭解我們的情緒中的負面對孩子的影響,細微中就是從眼神流露出來,孩子已經很敏感的感受到了你的不愉快。這個時候避免和孩子眼睛的交流,因為會給她造成錯誤的信息——爸爸媽媽不愛我。要不然怎麼會對我這麼兇呢。

用體恤的態度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是一個成長中的人,他每時每刻都可能遇到困難,隨時遇到迷茫和費解的問題,並且他們的情緒非常容易受到干擾,一會兒是陽光明媚,一會兒又是暴風驟雨,他們內心極其渴望有人能理解他們的感受。

用“行為”表達對孩子的愛。通過親吻、擁抱、撫摸等方法表達對孩子的愛。

感謝上帝的蒙愛,讓我在沒有進入婚姻,沒有組建家庭,沒有孩子的時候早先接觸到了孩子的教育,也讓我有這樣一個心來準備,感謝我身邊的孩子我的侄兒小浩偉,外甥女佳月,佳佩,和所有接觸過的孩子,還要感謝我的女朋友她所從事的幼兒教育對我的幫助和影響。

相信我們的學習,我們的努力,會在我們的孩子身上有良好的體現。我們都需要繼續……

孩子成長心得體會 篇三

來北川近十天了,我的心情就像遠處的高山一樣,寧靜純淨之中雜揉着五味雜陳。

——題記

作為一位從小習慣有人陪伴的女生,我在開始這段北川之行之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我早就想到了這一切進行絕不順利,我將面臨艱苦的生活環境以及巨大的能力挑戰。可是來到北川后,這兒給我的感覺卻不是腦袋中設想的那樣,我需要重新規劃自己的工作,重新為自己尋找到合理的定位。

這兒苦嗎?我的很多朋友在看完我傳上網的照片後都不理解我之前所説的“支教”的正規性。他們對“支教”的概念只是一個個並不牢固的平房,毫無保障的物質條件,置於其他的,他們幾乎一無所知。一開始來到“幸福國小”的時候,我也不由自主的驚呆了,因為這個學校的基礎設施似乎與大城市的國小大體相同,甚至更好。我承認那時的我確實有過落差,我對自己來到這能否實現人生價值產生了懷疑,但是在未來幾天的思考中,我發現自己錯了。5.12大地震之後,北川的一切都是新的,地震幾乎帶走了她的一切,北川人民只有靠重建才能恢復家園。

在成長營裏,我主要負責的是三年級學生,這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挑戰。首先,我確實是越來越愛自己班上的42位小同學了!儘管他們是整個營會裏最活躍,最調皮搗蛋的一羣人,儘管他們每天都會製造出一大堆的問題來困擾我,我不得不説我的生活因為有了他們而變得更加快樂。

孩子們是最單純的,所以他們心裏一旦有什麼想法就會想盡一切方法去宣泄出來。於是,這些想法就成了一道道的阻礙,每天等候着我去將其解決。孩子們最近幾天不斷的有人想家了,他們哭着鬧着的時候我的心裏也很不是滋味。作為一名志願者,我不遠千里的來到四川這片使我快樂的土地,但實際上我卻有半年沒有真正回過家,見過父母幾面。我也很想家,在家的日子是多麼的舒適呀!孩子們是多麼的脆弱呀,他們經常生病,以後就帶着鼻涕眼淚的來到辦公室找我,身為班主任的我看着這樣的場面就心疼。為了不讓他們因生病而遭罪,我必須盡全力去照顧他們,我有責任去保證他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但當我累的一塌糊塗的時候,我也會苦惱,但是我最後還是會用最初的信念安慰自己。人們所“人性本善”,但經過這幾天和孩子們的相處,我深刻的感受到孩子們的“邪惡”!他們這羣小不點每天都想法子折磨我,他們可以悄無聲息的扒拉在我身上,怎麼甩也甩不掉。他們會在一大早跑到滿是水的沙坑裏玩泥巴,就等着我去把他們逮出來。我就沒日沒夜的奔波在教室,操場……然後抓人,訓人,大道理給他們講了一遍又一遍。儘管他們粘人,但我不得不説他們一個個在我心中就是可愛的娃娃。我這幾天找過一個孩子談話,他是班上最頑皮的一個,他基本上沒有一節課能安分守己,要不在課上説話,要不隨意離開座位,愁死我了。我在那天晚上跟他聊了將近兩個小時,那時的我覺得已經教育到位了,可過了一晚又毫不留情的打回原形。我當時覺得心灰意冷,那種挫敗感使我的世界瞬間崩塌。我本以為那孩子是塊無法被感動的石頭,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其實還是得到了改變。大概我在吃飯的時候,他主動為我端來了熱湯,連續幾天都是這樣。説實在的,我真的很感動,我感覺自己的辛苦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回報,這種感覺比蜜甜千倍萬倍!

我們這兒是成長營,我們所有志願者老師應該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們得到成長。我們或許會汗流浹背,或許會講課講的口乾舌燥,但是我們很快樂,因為我們就是來把事情做好的。作為一名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我覺得自己在成長營的磨練中得到了成長。堅強的意志在一個個挑戰下顯示出了鋼鐵般的堅韌,我們會繼續加油!因為我們都代表着中國心的力量,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成長心得體會 篇四

我是陸茗逸的爺爺(實際上應該稱外公),今年71歲,是一名退休的專業技術幹部。聽孩子説他的家長被學校評為“好家長”。孩子的父母都説這個榮譽應該給我。“家長”這一詞應該指孩子的父母,那麼怎麼會落到我頭上呢?孩子的媽媽説:他們都是外資企業“白領”,天天早出晚歸,經常出差,有時連星期六、日都要加班,而孩子的回家作業許多都是要有家長參與的,如語文的聽寫詞組,背誦課文,英語的讀課文、背課文、默寫……、所有這些都落到了爺爺的頭上,因此爺爺對孩子的瞭解比他們深,同孩子的溝通也多,孩子的成長全靠爺爺的教育。因此這個“好家長”的榮譽當之無愧。那就由我來談談教育孩子的心得。

一、給孩子辦事(包括輔導孩子的功課,回答孩子的問題)都要講究“認真”二字,切忌敷衍。

往往我們的家長由於工作忙,或者忙於辦其他感興趣的事一時放不下,而忽略了對孩子的尊重敷衍了事,我就“不”,客觀上我已退休了,唯一的愛好是看書報、電視新聞及體育比賽,我把孩子的事當作自已的事,是一種責任,是一種興趣,或者説是一種樂趣,從與孩子的接觸中,我找到快樂,因此我非常認真給孩子辦事:語文背課文,按規定每課文提示不能超過三處,默寫詞組連續説三遍,英語背書一字不差……、我知道,如果你不認真,他也會馬馬虎虎,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做功課時,我會在旁邊看我的書報,以造成一種學習的氣氛,這樣孩子不會分心,能靜下心來學習。

二、不要過多的責備,對孩子的考分不要提出過分的要求,讓他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下學習。

我從不硬性規定XX課程,非考多少分不可,這對孩子的壓力太在了,我只提醒他:“實際上你有能力考好,但是你太粗心了,粗心的毛病,要重視,爺爺對你的分數沒要求,只要你努力了就行!”有一次的數學考了75分,是最差的一次,被記上了“找談話的名單”,他戰戰兢兢地告訴我,我見他神情非常緊張,就知道他自已已經知道錯了,還擔心月底談話時的出醜,更擔憂父母這關怎麼過,我沒有訓他,我只是對他講:“自已總結經驗教訓,今後該怎麼辦?”同時預先同女兒、女婿打招呼,不許罵孩子,結果收到的效果比打罵還好,雖然後來的成績忽高忽低的但全部比這次高。記得有一次,孩子跟我説了這樣一件事,使我驚出一身冷汗,他説,有位同學告訴他‘我恨不得出去給汽車撞死算了’。為什麼呢?是因為家長給孩子增加了許多作業,還有外教的許多作業,壓力太大了。我想小小的孩子,他(她)們的肩膀還很稚嫩,抗壓能力不大,不能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否則會壓垮孩子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切忌過分。

三、在輔導孩子的學習中自已也要不斷地學習。

俗話説地好“活到老學到老”,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沒學過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在工作中自學的,在給孩子默寫生字時,祖孫倆經常發生矛盾,我説你默錯了,他説你讀錯了,有時候孩子問我是前鼻音還是後鼻音?我一頭霧水,我虛心地請教他,請他當老師,我們就在這輕鬆的環境裏學習。

四、與孩子做好朋友。

我非常喜歡孩子,與他們做朋友,不但對自已的孩子,就是對他同班同學也成了好朋友,如李心澤、邱意、朱逸凡等等,我都成為他們的好朋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把心裏話、悄悄話告訴你。所謂“隔代親”,我與陸茗逸在家裏可以説是談話最投機的,許多心裏話我都知道,他的爸爸媽媽不知道,每天放學走在路上,每晚睡覺前、每天清晨睜開眼睛,都是我們交流的好時光,什麼話都有,包括許多祕密:如想出了一首詩,他會念給我聽;什麼想和宋佳佳合作創作一本動漫畫冊,把六位主人公的形象畫給我看;什麼想創作一本電視劇,一共十章,每章的題目都會告訴我,雖然這一些往往是虎頭蛇尾,我都會和他一起分享。此外還有實時的消息:每天班裏、學校裏發生了什麼好事、壞事,以及他的想法。我們還會在一起交流一些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問題的看法,如賑災獻愛心,如何對待馬路上的乞討問題,並提出了很有特點的意見,這種良好的環境給予進一步對孩子進行教育創造了條件。

五、言教不如身教,要讓孩子做到自已先要做到。

對於一個孩子來説,對他的德育教育比考分重要。從小培養孩子助人為樂,關心他人,遵守紀律、熱愛集體的精神。哪怕是一點點小事,我都很注意。記得有一次,在學校裏掃完地,簸箕裏還有垃圾沒倒,誰都不願去倒,我叫陸茗逸去倒,他很不情願地説:“中午都是我去倒的”,我説:“中午倒了,下午還可以倒嘛。”他聽話地去倒了,我想這就是培養孩子的集體主義精神。再如,每次同桌吃飯,作為老人考慮到小輩在外面辛苦,把最好都留給他們,近一年來我發現陸茗逸會經常主動夾菜給我們老倆口,不吃他會不高興,所有的這些我想都是我們大人平時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教導,願我們的孩子在一個寬鬆、健康、愉快地空間茁壯成長。

孩子成長心得體會 篇五

有天在聽到朋友説起的這樣一件事:他去找單位的同事辦點事,到他家時,正好在吃飯。女主人給搬了個凳子,男主人邊示意我等一下,邊加快了吃飯的速度。可他四五歲的女兒就不客氣了,先是用眼睛瞪他,後是不斷的做鬼臉。但孩子的父母呢,面對自己的女兒如此對待上門的客人,竟然無動於衷地笑笑了事。為不使場面尷尬,能順利地把事情辦成,也就裝作沒看見,可男孩子越發來勁,對他使出了奧特曼的拳式。直到這時候,孩子的父親才有氣無力地説:“快吃飯!”

朋友説那天是什麼事找上門去不記得了,但孩子對待他的一幕是頗有感觸,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溺愛,會讓他們的潛意識裏養成錯誤的交往方式。在這個小家庭中可以讓着他,遷就他,可孩子以後到了社會上就會覺得生活沒滋味,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只有自己順眼,卻偏偏又生不逢時,偏偏沒有識千里馬的伯樂。他們一遇到點挫折,就怨天尤人恨別人,恨社會,甚至思想偏執鑽牛角尖。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家長自己也要樹立成長,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孩子一同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vyz94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