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關於時代楷模心得體會多篇

關於時代楷模心得體會多篇

關於時代楷模心得體會多篇

關於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1

40年來,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時期,這個以“戰備思想硬、戰鬥作風硬、軍事技術硬、軍政紀律硬”著稱的英雄連隊,堅持把“硬骨頭精神”作為傳家寶代代相承,在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中,與時俱進,推動連隊全面建設,從傳統步兵到機械化、信息化步兵,從單一地面作戰到陸地海上兩棲作戰,都走在全軍的前列,成為基層建設的一面旗幟,“硬骨頭精神”不斷髮揚光大。

“硬骨頭精神”是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是克敵制勝的精神動力,多次得到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十分關心六連建設,1991年10月和2003年10月,先後兩次視察和接見六連官兵,要求全軍大力弘揚“硬骨頭精神”。在戰爭年代,人民軍隊就是靠這種“硬骨頭精神”,勇於犧牲,頑強拼搏,攻必克,戰必勝;和平建設時期,人民軍隊同樣靠這種精神,激勵鬥志,刻苦訓練,改革創新,肩負“打得贏”、“不變質”的歷史使命,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實現現代化跨越式發展,不斷提高我軍戰鬥力;在參加國家經濟建設中,我們的軍隊依靠這種精神,承擔急難險重的任務,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硬骨頭精神”,是一種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精神,也是一種敢於拼搏、無私無畏的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硬骨頭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建設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人民軍隊需要“硬骨頭精神”,進行經濟建設同樣需要這種“硬骨頭精神”。今後不管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發展到什麼程度,軍隊建設發展多麼強盛,仍然需要保持這種“硬骨頭精神”。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歷史階段。我們面對着新的國際和國內環境,改革在深化,開放在擴大,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新的困難需要克服,有許多新的問題需要解決。大力弘揚“硬骨頭精神”,以這種精神引導和激勵廣大幹部羣眾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使這種精神牢牢紮根於人民羣眾的心靈,見之於人民羣眾的行動,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們就能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關於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2

從風華正茂到白髮蒼蒼;從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到在陵園裏默默守護,徐振明用一生的時間,詮釋了“老兵精神”,更將這種精神傳遞給了後輩。革命戰爭老兵徐振明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楊靖宇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他親歷過抗戰,身上有戰鬥的傷疤,常常給人們講解抗戰的故事。他常常説:“歷史不容忘卻”。受他的影響,兒子也來到陵園工作,繼續為靖宇將軍守陵,在他看來沒有比這份工作更光榮的。而徐永軍,雖然沒上過戰場,卻也把青春奉獻給了陵園。父子二人身上,是不斷傳承下來的“老兵精神”,這精神也會被永遠傳承下去。

烈士陵園是銘刻革命歷史,傳承革命精神的紀念地。在吉林省通化市,老兵徐振明父子兩代人共同守護楊靖宇烈士陵園,用兩輩人的堅守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提醒着和平的來之不易。從徐振明老人身上,我看到了許多老革命軍人身上的優秀品質,值得現代人去學習以及弘揚,這些正能量永遠不會過時。徐振明老人以能為抗日英雄守陵為榮,這是對革命事業的歸屬感,對革命先烈的敬畏感,心有歸屬,就能盡心盡力;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正是這種精神,讓徐老能從一而終,發揮餘熱,用大半輩子守護着這座靖宇陵園,默默奉獻改變陵園環境。

這樣一位讓人肅然起敬的老革命,為何放棄“招待所所長”“福利院院長”等其他優越選擇,偏偏選擇甘願做一個守陵人?我認為徐振明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在他心裏時時裝有“老革命”,裝有對靖宇精神不變的信仰,裝有濃濃的大愛和戰友深情。除此之外,更難能可貴的當屬其身上的謙遜本色。

事實上,永葆謙遜本色的又豈止抗戰老兵徐振明一人。雖然“抗戰老兵”,是一個無比榮耀的稱呼,他們經歷了民族歷史上最重要的苦難輝煌,但在徐振明他們心靈深處,並沒有以英雄自居,生活和工作中只是視自己是一般的人,認為所走的路只不過是當時年輕人應該走的路,不是英雄的路。

關於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3

9日下午,追授黃詩燕同志“全國脱貧攻堅模範”稱號大會暨黃詩燕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長沙舉行。

紅網時刻10月10日訊(記者 汪衡 廖潔 姜心玥 攝影李長宏)9日下午,追授黃詩燕同志“全國脱貧攻堅模範”稱號大會暨黃詩燕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長沙舉行。報告會上,炎陵縣委辦副主任劉明華,炎陵縣人民醫院工會主席、霞陽鎮大源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劉雲慧,炎陵縣黃桃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譚忠誠,黃詩燕侄兒黃飛,炎陵縣鹿原鎮上村村民張連軍,炎陵縣廣播電視台記者宋金枝等6位報告團成員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用真摯的情感、生動的故事、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黃詩燕同志紮根基層一線、決戰脱貧攻堅的感人事蹟。

講述

緬懷他,宣傳好先進事蹟

黃詩燕,男,漢族,湖南省攸縣人,1964年7月出生,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1年6月,黃詩燕擔任炎陵縣委書記。

炎陵縣地處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的羅霄山片區,通過抓產業發展、改善基礎設施等,黃詩燕帶領全縣人民不懈奮鬥,於2017年摘掉了貧困縣帽子。

黃詩燕心裏始終裝着貧困羣眾,遍訪了全縣54個貧困村和66個非貧困村,走訪貧困户1100餘次。2019年11月29日上午,他帶病主持召開全縣脱貧攻堅調度會議,下午因突發心臟病不幸殉職。

“今年我們的黃桃總產量是5.18萬噸,全縣能增收一億元。”炎陵縣黃桃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報告團成員譚忠誠介紹,炎陵縣黃桃產業發展離不開黃詩燕同志,從幾千畝到如今的8.3萬畝,從過去一個很小的產業到現在脱貧攻堅大產業,“黃書記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一心撲在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上,把農民的事情和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譚忠誠告訴紅網時刻記者,根據他們的統計,全縣4811户,14238名貧困人口都是通過種植黃桃而實現穩定脱貧。

“我在黃書記身邊工作了八年多。”炎陵縣扶貧辦副主任、報告團成員劉明華談起黃詩燕同志的事蹟,語氣馬上低沉了許多,“他一心為黨,一心為工作的優秀品質,一直激勵着我們。”

劉明華表示,今後,他將會宣傳好黃詩燕同志的先進事蹟,傳承好黃詩燕同志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他(黃詩燕)來安置區看我,一進門,就熱情地跟我打招呼。”回想起第一次跟黃詩燕同志見面,炎陵縣鹿原鎮上村村民、報告團成員張連軍記憶猶新。

“他是一個細心周到,很親民愛民的人,對我們貧困户非常關心。”張連軍仍清楚記得,三年時間,黃詩燕同志一共去了他家19次。如今,他家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黃書記放心,我們有自己的努力,有黨和政府的幫助,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更幸福!”

關於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4

“我人生的價值在於改變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數量,只要他們過的比我好,我就滿足了!”這是張桂梅校長在接受採訪時説的一段話,她的一生貢獻給了教育事業,作為一名知識的傳播者,她是偉大的,無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蹟,也讓我對於自己的人生價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雲南的一個邊陲小鎮,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但在我身邊也有過同樣的事情發生,我清楚的記得我的一位國中同學,沒有上完國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雲南的一片山區裏,後來我在朋友那裏得知,她是回家結婚了,家裏給介紹了一個對象,所以只能放棄了上學的機會,那時對於我來説,還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現在想來,也許那個同學的一輩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處。

人們常説知識改變命運,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説,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我也還沒有明白知識是如何能改變人命運的,但是,現在的我,在錯過了最好的學習環境和最佳的學習時間後,我明白了,還記得高中時,我媽媽也常和我説讓我好好的學習,不要一輩子就蝸居在一個不大的城市,以為自己所處的這一片天空,就是整個世界。那時的我處於青春的叛逆期,幹什麼都要和父母對着來,現在我也曾不止一次後悔過當時沒能早點懂事,沒能聽父母的好好學習,但是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人生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踏入教育這個圈子是我沒有想到過的,在填報大學聯考志願的時候,我也有想過要讀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勸説和自己對於未來的迷茫下,我放棄了,而是選擇了在當時看來似乎比較吃香的計算機系,走進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學時,朋友介紹我去做一個兼職,是市教委給的一個國中生科學實踐課程,我當助教。有一次,因為安排上的失誤,有兩個孩子沒有安排老師上課,負責人讓我臨時帶兩次,那是我第一次作為一個老師上課,課後的成就感是巨大,後來我開始在不同的機構做兼職,畢業後來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這個圈子。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做教育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肩負着教育強國的重擔,一開始,我也想親自和學生們傳授知識,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後來我想,給學生們介紹適合她的老師,能夠從側面幫助到也是好的,一開始這個工作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特別是在家長找我,説老師特別好,孩子有提升的時候,這種滿足感上升到了一個極點。進入教育行業,我的初衷就是想讓更多的孩子學到更有用的知識,讓他們的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性,這樣就夠了。雖然我們是以營利為目的,但是確實幫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嗎?但是當這份工作給我帶來滿足感的同時,也有家長的投訴和謾罵,我也動搖過,也想過要不要繼續下去。但是今天這則新聞給了我很大的衝擊,張校長在創立學校之初,也遇到過很多的困難,也有過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為了心中的信念堅持下來了,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碼是三代人會因為讀書而改變自己的未來,我感受到了教育強國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環境確實比一些山裏的環境好了太多,給我們的感受自然也沒有山裏老師那麼強烈,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想,我們肩負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也是肩負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希望和信賴,更肩負了教育強國,國家興亡的使命感。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而我們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是少年強的重要一環。我們的力量很弱小,小到可能對一個孩子的未來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我們的力量也可以很強大,只要被家長和孩子們信賴,我們同樣可以改變千千萬萬個孩子的未來。

我還記得小時候的第一位語文老師,那是一個從大城市來的語文老師,很漂亮,普通話也很標準,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普通話沒有大多數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啟蒙老師,我也記得我的最後一位語文老師,一位有着幾十年教齡的老教師,我是他的最後一屆學生,也是他告訴我,年輕就要敢拼,敢闖,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會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彩。這兩位老師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時期對於我有着特殊的意義。我更加記得去年的高思年會,年會上須老師向我們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邊遠學校的合作,也帶着我們的產品走遍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訴我們有無數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樣的教育資源,對於北京的孩子來説,這可能沒有什麼稀奇的,但是對於那些孩子來説,可能就是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們常説一個詞——言傳身教。我想新聞裏那個想考到東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張校長的言傳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後侷限在一個地方,想要有很多的精彩,能看到,她説起目標時,眼睛裏都是有光的,是對未來的期待。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還是太少,我也許不能影響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響身邊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個親自改變他們的機會,也想親口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從思想上改變他們。

關於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5

夢境中,常常是火光滔天,他,獨自一人,穿梭火海邊緣。38年來,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肖文儒參與過多次重特大災難事故營救:每一場災難,都是瞬息萬變的戰場;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右眼角的傷疤,是燒糊的拉鍊蹭到臉上留下的;變形的關節,是長期冷熱交替埋下的病根……而他,早已習慣,在辦公室備好一隻行李箱,隨時準備,救人於危難。“我不能離開”700多起災難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羣眾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機裏,存着許多他參與過的救援現場照片和視頻。他能準確説出每一次事故的時間和搶救人數。“這些不是照片、數字,都是一條條人命、一個個家庭啊!”“人命關天”這四個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1985年冬天,山西省原大同礦務局雁崖礦井下中央變電站突發着火事故。

當23歲的肖文儒和同事們成功帶着被困人員升井,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撲通”一聲,跪了下去:“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老人這一跪,重重地壓在了他的心上,也永遠地趕走了曾經的猶豫。應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難、太危險了!20世紀80年代,應急救援人員很多時候是在“賭命”。戴上呼吸器,披着澆透了涼水的草袋子,應急救援隊員要在井下災區接近人體極限的高温中工作;濃煙翻騰,他們只能閉着眼睛打密閉牆,一旦走錯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夾,後果不堪設想……一次救援,肖文儒親眼目睹隊友倒在井下。“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這工作咱別幹了啊?”肖文儒的腦海中,自己母親流着淚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親含着淚的重重一跪,最終重疊成一個聲音:“我不能離開。”選擇了應急救援,就選擇了與“死神”較量。記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隊友命懸一線。“隊長,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礦井下盲巷積存的幾十噸煤粉發生自燃,形成隨時噴發的“火山口”,高壓水槍衝起煤塵,火光瞬間迸發四射。

“趴倒!”電光火石間,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話音剛落沒幾秒,爆炸聲響徹巷道,火舌瞬間吞噬了作業空間。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槍對準火點,一秒、兩秒……氧氣越來越稀薄,一分鐘、兩分鐘……視線越來越模糊……幸好,火勢被及時撲滅。“如果當時晚趴下幾秒,或者沒有堅持繼續滅火,可能我們就犧牲了。”肖文儒説。井下二次爆炸,是礦難救援中最大的風險點。而這樣的生死關,肖文儒硬闖了4次。從煤礦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從隧道坍塌到山體垮塌,肖文儒總是向險而奔、逆向而行。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況,救援行動才能更有效。

多少年來,只要到了事故現場,肖文儒就要揹着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揮救援,直到天亮才發現自己被滿地炸藥“包圍”;在瓦斯濃度高達4%以上的現場,他曾兩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眾議調整救援方案。“向前一點、再向前走一點。”挺進生命禁區的每一次,肖文儒都會押上“所有的砝碼”。因為他相信,在漫無邊際的黑暗深處,還有人等着他帶去一束光。

關於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6

肖文儒,男,漢族,1962年8月出生,山西朔州人,中共黨員,現任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他從事礦山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工作38年,從普通礦山救護隊員成長為傑出的礦山救援指揮專家。他先後參加、指揮和指導礦山、隧道、山體垮塌等事故災難救援700餘起,多次冒險深入災難現場,在多起重特大事故救援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成功解救被困羣眾1000多名。他牽頭或參與制定管理規定、完善救護規程,探索救援技術、培養業務骨幹,有力提升了應急救援科學化專業化水平,為提高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肖文儒同志是應急救援一線工程師的傑出代表,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鋒榜樣。他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模範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始終保持“迎難而上、向險而行”的衝鋒姿態,堅定做好黨和人民的“守夜人”;他專業精湛、本領高強,始終遵循“科學救援、安全救援”的'工作原則,為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堅持原則、清正廉潔,始終堅守“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人生底色,彰顯了黨的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為宣傳褒揚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授予肖文儒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號召全社會向肖文儒同志學習,以先進模範為榜樣,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中汲取精神滋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心懷“國之大者”,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積極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社會環境,勇於創新、頑強拼搏,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力量。

關於時代楷模心得體會篇7

多年一線救援的“火裏來水裏去”,讓肖文儒患上了關節炎。從事應急救援指揮工作後,又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大,造成了他心臟血管95%堵塞,因而進行了心臟支架手術。家人跟他説要注意身體,他卻比以前更拼了。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肖文儒總是將前往現場救援説成去地方出差、調研幾天。做完心臟手術不久,肖文儒又衝到一線。在電視上看到他憔悴疲憊的面孔,姐姐立馬撥通肖文儒的電話,近乎咆哮地問:“你不要命啦?!”

在肖文儒的辦公室裏,有一個行李箱,便於他接到救援任務後“説走就走”。他説:“能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一切都值得。”輕描淡寫的一席話,卻讓人看到人民在他心裏的分量。

2017年6月,四川茂縣突發山體垮塌。肖文儒帶領工作組攜邊坡雷達趕赴現場,保障救援環境安全。他沉着冷靜、精準研判,帶領工作組和當地政府部門人員進入作業區。很多人並不知道,由於過度疲勞,加之烈日暴曬,他出現了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就着涼水服下藥片後,才撐了下去。

“這些年,我最難以忘記的是驚心動魄的事故現場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歷盡千辛萬苦把人救出來。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來,一切都值了。”對於這份事業,他永遠保持着衝鋒的那股勁兒。

像肖文儒這樣連續從事應急救援一線工作近40年的人不多見。當年參加全國救護大隊長培訓的同期隊友大多已改行換業,但他還是捨不得自己的專業。他説:“其他行業有很多人幹,但礦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這30多年的實戰經驗,我的工作有價值,我願意傾盡全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wnery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