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中華美德心得體會多篇

中華美德心得體會多篇

中華美德心得體會多篇

中華美德心得體會篇1

敬老愛老是中華傳統的品德。從古至今,從一些名人的身上的體現了這一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正是體現了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生活上有很多事情的體現在敬老愛老,下面,我就説幾件事來體現敬老愛老的美德。説起這件事,還得把時間推到我讀四年級的時候。那時,是一個下午,我和同學走在路上,忽然,看見不遠處有一位老奶奶,一邊提着白菜一變再拿着枴杖小心翼翼的走着,突然腳一滑,摔在路上,幸虧摔在的是人行道,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我和我的同學趕緊跑過去,把老奶奶拉了起來,還用自己帶的水把那些把菜的淋乾淨。老奶奶一直跟我們道謝,我們説:“不用謝,應該的。”當時我和我的同學心裏美滋滋的,心想:“以後我們要多幫助這些老人”。

再説一件事給你們聽。時間還是在四年級的時候。那時候我們已經放假了。有一次,我出去跑步,跑着跑着便看見一個老人拿着枴杖一邊走一邊把地下的垃圾撿起。快撿完的時候,便看見一個小女孩把剛買來的冰棍口袋隨手扔在地下。這是,有許多人的瞪着這個小女孩,而她像沒事似的一邊吃一邊唱着歌。看到這裏,我很憤怒,趕緊跑去拉着這個小女孩的手,跟他説着道理,他跑去把那個扔在地下的口袋揀進了垃圾桶。那個老爺爺説:“謝謝。”許多人用讚美的眼光看着我。我突然有了成就感、自豪感。

上面的兩件事雖然的是小事,但都是體現了我們中華兒女對老人的關心、照顧,這不正是敬老愛老的好例子嗎?我覺得,必須多和老人溝通、交流,要讓老人有一種幸福感。敬老愛老,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

中華美德心得體會篇2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中國文化便一直薰陶着我們成長。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一粒砂粒,金子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一瞬間,珍珠的色彩才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才會如此蓬勃。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長河中,最後誕生了華夏兒女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就要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而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了……對於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在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置之腦後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説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也有不少的人在為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倡導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現在的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能丟!因為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無非是用我們的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要用行動來作為回答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共同保護,工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中國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中國。昔往矣,若不是司馬遷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這樣的千古佳作流傳至今,若不是李時珍跋山涉水,怎麼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留萬年,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麼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淚……看今朝,是誰苦心專研十餘載,終便兩星成?是誰奮鬥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是他們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着。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有的人“啃老”就像一隻“吸血蟲”一樣,在吸食着父母長輩們的“血”。我認為這些人當中有一點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沒有繼承優秀的中國文化。東漢黃香年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體温將父母的被子温暖之後,再請父母安睡,在夏日時,自己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還有孔融,只有四歲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們,自己卻吃小的梨……這不正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嗎?

傳承中國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能點亮一點星光;傳承中國文化,我們雖如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承中國文化,我們雖如一葉扁舟,但能驚動大海。朋友,讓我們一起傳承我們優秀的中國文化吧!

中華美德心得體會篇3

作為大學生,我們要懂得,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對社會進步將產生重要作用。它有利於改善當前社會的人際關係;有利於改善社會風氣;有利於造就優良品格;有利於培養民族精神;有利於推動社會進步;有利於改善和建立起適應我們當前社會的人與人的思維和道德標準,建造出一個團結友愛、與人為善、公道正派、誠實守信的和諧社會。因此,它是人人都需要,人人都渴望擁有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優良傳統的民族。在五千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精神是維繫中華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精神紐帶,也是促進中華民族與時俱進,不斷走向興盛繁榮和文明進步的重要精神動力。在人類歷史上,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延續不斷,生生不息,成為沒有發生過斷裂的社會文明;中華民族之所以能不斷進步、自強不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具有一種源源流長,一以貫之並不斷豐富發展的偉大民族精神,作為團結統一的文化紐帶與精神支柱。而這種民族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的種種傳統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由眾多的中華兒女前赴後繼地用自己閃光的思想和行動來塑造和形成的,並在歷史的演進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當今的青少年是未來的開拓者,但開拓者首先必須是一個優良傳統的繼承者,沒有繼承作基礎,在點 )開拓進取就無從談起。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中華美德教育,並讓學生在教育的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認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統一,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鑄造了我們的靈魂,成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精神源泉。它積澱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它藴涵着豐富的人類道德精華,它體現了人類對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列寧説過:“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説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作出了榜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提出的。不僅具有倡尋民族氣節,挽救民族危亡的積極意義,而且突出了要求把個人的命運與民族、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崇高的歷史責任感,所以每當中華民族瀕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都起到了救亡圖存的戰鬥號角作用。自1840年y鴉pian戰爭爆發以來,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通過這次團日活動,我們看到了民族的未來,我們有更加堅強的信念,我們會用行動來完成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歷史使命,我們一直都很棒,我們一定會更強,我們因有這樣的模範而驕傲。我們會以此為榜樣,好好學習,掌握知識,進一步完善自己,為能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而努力。所以,我們體會到的更深刻意義就是作為中國未來的接班人,做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也是必須做的而且應該做好的就是全心全意學習,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思想道德教育,學習黨的根本任務,學習一切我們應該學好的,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

通過此次團日活動,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團結就是力量,正確的思想道德會讓我們僅僅凝聚,讓我們目標明確,讓我們覺得有一股莫名的激情,全力去完成我們的任務。同時,通過學習,讓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刻,道德修養得到進一步提升?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正是要從思想道德上提升自己!此次團日活動讓我們受益匪淺!

中華美德心得體會篇4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的責任

感恩,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份,讓我現在有機會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感恩學校的領導,給了我這一次學習《弟子規》的機會。

我是一名老師,一名數學老師,同時也是一位父親。但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總感覺缺少了什麼東西,總覺得有點不對勁。看到今天社會中的許多不良現象,看到孩子們的浮華,孩子們的躁動,看到孩子們的不禮貌行為,我心裏非常不安,着急,總感覺現在社會的風氣每況愈下,但總找不到原因,找不到答案,總是很困惑。總覺得這是社會問題,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甚至還會想,我一個人改變不了什麼,這種極不負責任的想法都會出現,通過四天《弟子規》的學習,我終於找到了答案,是啊!孩子是無辜的,沒人教過他們啊!實際上是我們沒做好,是我們沒教他們,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懂,通過學習我們懂了。的確,我們中國有五千年曆史,我們有幾千年的文化,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好的東西,我們為什麼把它丟了呢?為什麼不把它傳承下去呢?是的,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得把它傳承下去。這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責任。我作為老師,身為父親,我更有責任,所以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我該做什麼。

我要從我做起、從我的家庭做起、從我的學校做起。讓《弟子規》走進我的家庭;走進我們的課堂;走進我身邊的人;我相信我的孩子,我的學生,甚至會有千千萬萬的人加入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傳承中華文化的行列。

中華美德心得體會篇5

我們國家有着豐厚的傳統美德。要做個有美德的人,可絕對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真正講美德的人,他的心中都會有孝敬、仁慈、尊重、誠信、寬容這些字眼,他也會從平常生活一點一滴的小事表現出這些看似無人知曉,但他自己被人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當然也擁有無數個美德故事。《三顧茅廬》中的劉備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皇親國戚和長輩的劉備三次去請諸葛亮,不但沒有表現出皇室的威風,更沒有破門而入,而是在門外耐心等候諸葛亮醒來。終於劉備的誠心打動了諸葛亮,諸葛亮出山幫他建立了蜀漢王朝。

我國的傳統美德很多,在每一個地方,我們都會想起各種美德:在個人生活中,我們會想到自立自強、積極進取、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及勤勞節儉等優良傳統;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會不由得想起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及友愛兄弟姐妹等;而在學校生活中,我們會聯想到熱愛集體、尊敬老師、友愛同學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美德可以用取之不盡、用之不完來形容。

看看我們寫的漢字,品品我們作作文;懷懷歷史的悠久,觀觀世界的潮流;無論是成就,還是進步,對社會貢獻最大的莫過於老師了,教師的工作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呢?

既然人類社會的文化能夠一代代地積累和傳播、繼承和發揚,教師的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説,沒有教師,人類的文化就難以延續和發展,整個社會就難以進步。老師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為了把我們青少年培養成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辛勤工作、誨人不倦、默默耕耘,像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包括我國傳統美德,也都源於教師,所以,尊敬老師是我國傳統美德的重要一點。近代,我們的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爺爺在97年訪問美國費城時,一下飛機就來到市中心的一棟普通公寓大樓,探望他在大學時代的老師,現年95歲的顧老師。江爺爺走進客廳,顧老看見了,要自己站起來。江澤民連忙迎過去,説:“不要站起來,不要站起來。”他握着顧老的手,以學生的身份首先問候老師的健康。顧老説:“很高興見到你。”江澤民説:“我早就該來看您了。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次有機會來看望老師,心情很不平靜。”原定20分鐘的會見,延長了40分鐘,師生兩人的交談意憂未盡。由此事例,我們要學習江爺爺的敬師美德和情懷,我們要尊敬老師。

我們該怎樣尊敬老師呢?首先,我們要尊重老師的勞動。教學是一種艱辛細緻的腦力勞動,老師對此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老師的勞動應當受到我們的尊重。我們尊重老師的勞動,如;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等。其次,我們要聽從老師的教誨。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應該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嚴格履行老師提出的要求。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應該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它們發揚光大,讓世界為中國自豪!假如人人都有一顆美好的心,我們的家園將會更加美好。所以,從現在起,讓我們牢記八榮八恥,為構建和諧家園的目標努力,讓美德這顆明珠更加耀眼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wnqro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