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演講稿 >愛崗敬業演講稿 >

“勤學善思、精益求精”發言稿

“勤學善思、精益求精”發言稿

今天很榮幸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我想圍繞三個關鍵詞“勤學善思、精益求精、不忘初心”向大家彙報一下自己的想法,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勤學善思、精益求精”發言稿

一、勤學善思

作為黨員幹部來説,當前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靜不下心,沉不住氣的問題。一方面,觀念不夠新,思路打不開,工作缺激情,創新無手段,儘管努力不小,辛苦不少,但在周而復始的工作運轉中,雖有苦勞,卻少有功勞;另一方面,工作存在盲區和死角,影響了大局,這表面是看具體工作操作問題,其實根本原因是因為現有的知識結構已無法滿足現實需要,也就是“知識危機”,其根源在於不善於學習,沒有通過學習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個不學習的人是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的,是註定要被時代所淘汰的。

眾所周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無論是會議上的發言、調研時的談話,還是出訪時的演講、報刊上的文章,都能旁徵博引、融古通今、深入淺出,就是他堅持學習、長期積累的結果。青年習近平在陝北插隊時,在當時前途未卜的艱苦條件下,他可以説是“有個針縫的時間都用來讀書”,留下了許多好讀書善讀書的佳話軼事,故事一:帶一箱子書下鄉。1969年,不滿16歲的習近平在延安開始知青生涯。曾任樑家河村村支書的石春陽回憶,當時村裏有個比較精明的後生幫知青們扛箱子時,拿了習近平一個體積較小的箱子,以為會輕鬆一些,結果在路上還是落在了後面。等歇息的時候,他隨手掂量了一下別人扛的大箱子,才發現遠沒有自己的沉。他後來才知道,那個箱裏面裝了一箱子書。故事二:田間地頭看字典。到農村插隊後,青年習近平求知若渴。上山放羊,都揣着書,把羊圈在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就這樣一點一滴積累。故事三:30裏借書30裏討書。習近平在陝北農村插隊,聽説一個知青有《浮士德》這本書,就走了30里路去借這本書,後來那位知青又走了30里路來取回這本書。故事四:煤油燈薰臉。習近平在插隊時,每天下地幹活回來,吃完飯就看書,那時候不通電,到了晚上就點一盞自制的煤油燈,湊着那點兒亮光看書,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每天都要看書到大半夜,困得不行了才睡覺,因為離得太近,煤油煙經常薰得他臉上、鼻子上都是黑的。青年習近平的讀書之道啟示我們,獲取真正的知識,需要克服浮躁之氣,下一番心無旁騖、靜謐自怡的功夫,樹立“沒有終點,只有起點”“只有學得精彩、才能幹得出彩”的理念,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投入學習、豐富知識、增長見識。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與思考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在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時,工作中總會一些“差不多先生”,對工作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差不多”心態看似沒有什麼大礙,但是若干個小的“差不多”,集中起來就會導致“差很多”,歸根到底就是不善於思考、沒潛心鑽研。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勤于思考,善於動腦,要養成總結反思、舉一反三的習慣,抓住問題的核心和關鍵,提出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舉措,做到“真學、善思、會用”,從而有效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

二、精益求精

對待工作,大多數人有兩種態度,一種態度是把工作當成事情來做,另一種是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事情”與“事業”一字之差,往往就成了失敗與成功的分水嶺。

這裏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位獨具匠心的老木匠,受僱於一個老闆,老木匠憑着自己精湛的手藝,深得老闆的青睞,忙碌一輩子的木匠年歲已高,準備退休頤養天年,老闆聽了後非常惋惜,再三挽留不得已,於是就請老木匠為他最後做一件事,就是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推辭不過,只好答應,蓋起了最後的一座房子,但這一次他幹活全然不同於以前的那種精益求精幹活的勁頭,在做工過程中,他每一個環節,偷工減料,粗製濫造、得過且過。時間不長,老木匠草草完成了老闆交給的任務,當他把這所木房子交給老闆時,沒想到老闆對老木匠説:“你為我幹了一輩子的活,現在回家我也沒什麼可給你的,現在就把你最後建築的這所房子送給你的禮物吧!”老木匠這下傻了眼,後悔自己當初沒能盡心盡力建好這所房子……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木匠,每天,釘一顆釘子,放一塊木板,壘一面牆,但如果沒有竭盡全力,終有一天會發現,你將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裏,而且人生的房子無法重建。我們今天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的生活。 

所以無論對待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需要認真嚴謹,精益求精,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在為領導、為單位而工作,其實從長遠看,是為自己,敬業的人能從工作中學到更多的經驗,這才是人生最有價值的財富,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要盡最大努力,以主人翁的心態,以工匠精神對待事業,將來才不會為自己所蓋的房子留下悔恨。

三、不忘初心

相信我們在座的每個人,在工作之初都是充滿激情,幹勁十足,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多人的工作狀態慢慢就出現了差別,甚至養成了一種惰性。有這樣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人最大的對手,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懶惰; 做一件事並不難,難的在於堅持;堅持一下也不難,難的是堅持到底;當你全力以赴了,你才有資格説自己運氣不好;當你感覺累的時候,也許是因為你正處於人生的上坡路。

在馬雲的一次演講中,他提到了著名的“荷花定律”,大家可能都聽過,今天和大家重温一下,一個池塘裏的荷花,每一天都會以前一天的2倍數量在開放,到第30天的時候,就開滿整個池塘。請問:在第幾天池塘中的荷花開了一半?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第15天!其實是錯的,答案是第29天。第一天開放的只是很一小部分,第二天,它們會以前一天的兩倍速度開放。到第29天時荷花僅僅開滿了池塘一半,直到最後一天才會開滿池塘另一半。也就是説:最後一天的速度最快,等於前29天的總和。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這其中藏着深刻的道理就是:成功需要厚積薄發,需要積累沉澱。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裏的荷花,一開始用力地開,但漸漸開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厭煩,你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時候放棄了堅持。比如不少黨員幹部在艱苦奮鬥後自覺看不到“未來”,於是就失去幹事的初心和拼搏的動力,開始鑽營“不幹事不出事”的路子,最終把自己困在了荷花盛開的第29天。

所以,成功者到最後之所以取得成功,不是靠運氣和聰明,而是靠毅力、信念和堅守。我們每位黨員幹部在幹事創業中,都要不忘初心,堅守夢想,走得再遠,都不要忘記來時的路。

最後引用一句名言,與大家共勉:回首昨天,應該是問心無愧的;面對今天,應該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應該是信心百倍的。

我的發言完了,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同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yanjianggao/aigang/neme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