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演講稿 >演講稿精選 >

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演講稿

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演講稿

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演講稿

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演講稿1

“假如我是一個病人”,當這樣的主題切入我的腦海時,不禁啞然失笑,還需要假如嗎,成天與病人打交道,説句不誇張的話,和病人在一起的時間都超過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了,自己和病人有什麼區別呢,這還需要假如嗎?

可轉念一想,是的,我們每天都在與形形色色、來去匆匆的病人接觸,但是他們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深刻的印象了嗎?自己給他們又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腦海裏一片空白,原來他們與我們之間其實很遙遠。

每天,當我面對病人時,就像面對一架架需要修理的機器,發藥、量體温、打針、吊瓶,就象《摩登時代》裏那個看見女人衣服上的鈕釦條件反射般地去擰螺絲的卓別林,重複着日復一日不很複雜卻很繁瑣的的動作,卻不帶有一點感情因素。

其實,七年前當我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時,我也曾經是一個富有感情的人,也曾經因為[文章來源:]病人的痛苦而痛苦,也曾經因為病人的焦慮而焦慮。可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慣性的力量已經讓我們對疾病習以為常、視而不見了,讓我們的神經都變得麻木了。

作為把成為一名像“南丁格爾”那樣的優秀護士作為自己人生目標的年輕醫務工作人員來説,我們更應該站在病人角度來思考我們的工作,來改進我們的工作。

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我不希望醫院把我們作為一棵搖錢樹,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大開回扣藥,什麼回扣大就開什麼藥,全不顧病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一個小小的感冒就能花上上千元;我不希望醫生把我們作為試驗品,什麼檢查項目高級就上什麼項目,不提高自己的醫學水平,就指望着先進的科學儀器,不管什麼病首先是一大堆檢查單;更不希望醫生把我們當作一個沒有人格尊嚴的病軀,一副冷若冰霜的神態,對我們呼來喚去,全然不顧我們的身心痛苦,把我們指使着樓上樓下地奔走。

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我也知道,身為一名醫護人員,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也有生活的拖累、事業的壓力、人世的艱辛,也需要社會尤其是病人的理解和關心,可和我們病人所面對的痛苦的折磨、死亡的威脅、經濟的負擔相比,那些又算得了什麼呢?不是我們病人對你們不理解,只是因為我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無奈,感受了太多太多的辛酸。

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我希望看到醫生和護士微笑的臉龐,他們始終耐心地解答我們的疑問,不僅看病醫治我身體的疾患,也能撫慰我們痛苦憂鬱的心靈,增強我與疾病鬥爭的信心;我希望儘量簡便我的就醫手續,使我不用加重我的負累去排長隊掛號、就診、付費、取藥,更不用拖着病體輾轉來回於樓層和樓羣之間化驗體檢;我希望有一個寬敞明亮、整潔優雅的就診環境,有一個理解信任、溝通和諧的醫患環境,時時刻刻能感受到醫護人員的尊重和關心,體會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濃情。

其實,我也知道,這樣的假如並不遙遠,人吃五穀,孰能無病,我們誰也免不了一不小心就成為了一個病人,上帝也不會因為我們拯救生命就賦予我們不生病的特權。即使我們自己沒有過生病的經歷,可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呢?當我們由一名醫生、護士轉變成一名病人時,我們不是同樣地對醫院的種種不合理的制度、現象表示過憤憤不平嗎?可是隨着角色的轉換,我們似乎又淡忘了身為病人時的種種不滿。

面對腫瘤這樣一個世界難題,在目前還不能完全治癒的情況下,我們並不能給他們改變命運的希望,也許我們所做的更多是一種安慰,讓他們在生命的終點之旅感受到我們真誠的關懷。我只能空洞地説一聲,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做一個無愧於守護人類生命的“提燈女神”天職的`護士,為了他人,也為了自己。

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演講稿2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這樣的題目閃入我的視線時,我不由的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個小故事。一名老人去商店,快要走到門口時,走在前面的年輕女士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他進去後才鬆手。老人向她道謝,女士説:“不用謝,我爸爸和您的年紀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這種時候,也有人為他開門。”故事雖小,卻揭示出了人類社會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準則,那就是換位思考。古往今來,從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到《馬太福音》的“你們願意別人怎樣待你,你們也要怎樣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們,説着大意相同的話。

時至今日,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時代最強音。而人是和諧社會組成的基本元素,健康則是人的基本權利,和諧的醫患關係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學會換位思考,深入研究患者的心理則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重要途徑。作為一名醫生,站在這裏,病人那一副副充滿焦慮的臉孔、忐忑的神情和擔憂中夾雜着期望的眼神在我的眼前不停閃現。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響起:假如我是一名病人,我會怎樣?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懷着焦慮而又緊張的心情踏入醫院時,我希望有一名笑容可掬、親切熱情的導醫告訴我一個清晰的就醫程序,不僅平復我緊張的心情,更讓我迅速準確的找到需要就診的專科。當我在焦急的等待就診時,我希望有一名醫護人員能對我説一聲“對不起,讓您久等了,我們會盡快安排您就醫”。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來到醫生面前時,我希望我的主診醫生和藹可親,能耐心的聆聽我的病情,不會因為我的絮絮叨叨而對我不耐煩;當我急切的想要知道疾病會對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時,希望醫生護士不要因為平日裏見慣了各種疑難雜症而對我的疾病不屑一顧,希望能理解我內心的憂慮與不安,體會我看到病友被疾病折磨時情緒上的波動,及時的給予疏導,讓我正確看待疾病,不至於過度緊張。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因為需要進行各種檢查而拿着驗單在醫院的各個樓層之間盲目尋找時,我希望能有一名耐心的護士告訴我各類檢查地點的準確位置。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需要住院時,我希望醫護人員能告訴我將要做什麼檢查和治療,可能會有哪些不舒服,需要我怎樣配合。當進行檢查時,能用温柔的話語告訴我“很快就好了,不用緊張,如果有什麼不舒服一定要趕快告訴我”,好讓我緊張不安、七上八下的心臟呆在它應有的位置。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躺在病牀上,我希望醫護人員能給予我細心的照顧,每天都能詳細的告訴我身體的狀況,讓我感受到被關心的温暖。當我無助絕望時,希望醫護人員能給我安慰與鼓勵,哪怕是一個關愛的眼神,一絲温暖的微笑,一句温馨的話語,也能點燃我對健康的希望,使我在病痛中看到生命的曙光。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對醫療費用有疑問時,我希望工作人員能給我耐心的解釋,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發生。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當我痊癒離開醫院時,我希望醫護人員能清晰的告訴我以後要注意的事項,以減少我再次遇上病魔的可能。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假如上面的一切假如都能成真,我將終生銘記這個醫院。在這裏,我不僅獲得了健康,更學會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將心比心,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有什麼理由不為我的工作對象付出真心呢?

當我從假如的思緒中走出,回到現實,把目光重新投向身邊時,我不由欣喜地發現,原來,許多假如已經成為現實。在醫院各主要出入口,導醫和指示牌在悄然增多;為解決患者候診時間過長問題,而採取的預約服務正開展的如火如荼;面向社會的各類健康知識講座也越來越多。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在換位思考,並且踏出了一小步,但卻是關鍵的一步。它標誌着一種工作理念的轉變。我堅信,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我們的悉心呵護下,這種理念必將在我們身上生根、發芽,盛開出絢麗的和諧之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yanjianggao/yanjiangjingxuan/wk943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