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社會實踐報告 >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篇1

今年暑假,我有幸成為農村政策宣講團的一名成員參加了XX大學大學生“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經過這次實踐活動,我收穫很大,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良好的團隊以及隊員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是完成一項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在前期準備工作中,面對紛繁複雜的與農村相關的政策文件,我們團隊成員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了合理的分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順利的完成了前期的工作。為此次活動的順利的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於大家多是第一次參加“三下鄉”活動,經驗不足,在開展具體工作時,不但要開展政策的宣講、諮詢、解疑,還要與當地的鄉鎮領導、農民朋友開座談會、進行入户調查等多項工作,大家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但是大家並沒有退卻,而是發揮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我們順利的完成了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從這次活動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團隊的力量及團隊的重要性。

二、社會責任感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

這次活動,我深入了農村,接觸了我國社會中人數最多,而且最苦、最窮的一個階層,對我的震撼很大,同時也感到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農民的生活依然很苦,生活環境很差。在當地聽到農民經常提到“三不通”,即“路不通,水不通,電不通”。就是説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道路、水、電都不能得到切實的保障,由此可見農民的生活之苦,也可以看到要解決“三農”問題,真正的富民增收,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任重而道遠。雖然,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也為農民朋友作出了一些貢獻,但這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無論是現在還是工作了,要關注我國的熱點,關注制約我國發展的問題,儘自己所能,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作為一名青年,要深入調查研究,全面的瞭解我國的現狀,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盡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個無愧於國家、無愧於人民的青年。

三、通過參加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也發現了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

比如:專業知識的欠缺,人際交往能力、處事應變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也為以前不瞭解實際情況,不進行實地的調查研究而亂下結論的行為感到汗顏。這些不足,我將會努力的克服,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爭取自己進一步更好的發展。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篇2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由學院組織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學校本着讓同學們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發揚愛國熱情,積極為社會、人民服務,讓同學們全方位的接觸、瞭解社會,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狀況,並通過調查,發現當地存在的實際問題,分析並做出解決方案,並從中有所體會、領悟以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感。

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努力鍛鍊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益、對人民有用的當代大學生的目的,安排了學院的黨總支書記書記做我們的帶隊老師。在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式下,我們本次活動的主題就定為“服務新農村 建設新家園”

針對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們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一下幾個方面:

1、政策宣講:'上學難、看病貴、就業難一直以來是三大民生難題。近年來政府為解決這三大難題採取了很多舉措,也取得了積極成果:但由於農民在這方面缺少足夠信息,對相關的政策的理解也不是很全面,這樣就造成了很多農民無法利用這些政策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機會,盡我們所能的能夠幫到農民朋友們。主要宣講的政策包括“農村醫保”、“養老保險”、“計劃生育補貼”、“惠農補貼”、“九年制義務教育免費政策”等。

2、科技幫扶:針對家電下鄉這以政策的落實,現在農村的電器設備明顯高於以前,那麼怎樣合理的使用這些電器設備,怎樣才能利用這些電器設備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這需要我們的農民朋友掌握相關電器設備的維護、安全使用常識、以及多功能用途;現代化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的污染,我們應該要注意倡導農民朋友們保護我們的生產生活環境,為我們的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3、志願服務:現在很多農村的青壯年都在沿海地區務工,留在家裏的多是老弱婦孺,他們在生活學習上自然會遇到不少困難,我們將號召我們的志願者,積極的為這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他們帶來一些實實在在的幫助與方便。

在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就緒後,我們去到了我們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地:鎮。鎮是著名的百強鎮。鄉鎮合併後在新一屆鎮黨委政府和9萬人民的建設下,如今更加多姿多彩,耀眼目奪了。鎮黨委政府,堅決貫徹上級的有關指示精神,結合實際,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紮實工作中,各項工作取得輝煌成績。全鎮保持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工農業總產值達到億元。城鎮建設、教育事業同樣取得可喜成果。

這是一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頗有成效的地方,因為居民與外界的聯繫比較多,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較多,因此思想意識鬥相對比較開放,所以我們工作起來都相對輕鬆,村民們都很關心國家大事,很多事情根本就不用我們説他們就知道,甚至知道的比我們還要多,還要全面。這使得我們基本上沒什麼事需要做,儘管這樣,大家心裏都覺得特別開心,畢竟我們這次來得目的就是讓我們的農民朋友瞭解一些國家政策,形式。

既然大家都知道,我們也落得清閒,可以騰出更多得時間去幫助那些亟需幫助的村民,也很好得提高了我們得工作效率。村民們都很熱情,因為我本身就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所以在農村跟大家在一起什麼都很習慣,愉快得日子總是過得很快,七天的“三下鄉”很快就過去了,我們就要回去了,在這短短的幾天日子裏,我們跟村民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離別的時候大家都很不捨,並承諾説以後會常來。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篇3

7月8日 陽光普照 星期日

早上七點十五分,我在陽明校區上了本次活動的專車,雖然不是第一次參加三下鄉活動,可是心情仍然十分激動。在灣裏校區與參加本次活動的另外一部分同學匯合後,我們愉快的踏上了“征途”,在“急行軍”275公里後,我們於上午十一點多到達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地——萍鄉市。

中午稍作休息,我們便前往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參觀學習。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是全國知名的工人運動紀念館之一,其藏品近千件,主要反映了1921~1930年安源工人運動的歷史,反映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優秀代表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陳潭秋等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安源工人運動具體實踐相結合,建立黨、團、工會組織,領導工人罷工,開展農民運動,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參加武裝鬥爭,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歷史過程。在館內的每件藏品和文物面前,同學們認真地聽着講解員的講解,大家對安源路礦工人早期鬥爭和由毛主席引導的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彎弓待發,堅持鬥爭”、“工農聯合,支援北伐”、“秋收暴動,武裝割據”等等發生在安源的重大歷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

這次的參觀學習,使我們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感到受益匪淺。大家都深切地體會到,祖國的江山是無數革命先輩前赴後繼、浴血奮戰,歷盡千辛萬苦換來的;祖國的繁榮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取得的;更加文明、更加富強的明天需要大家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團結協作、奮力拼搏才能實現。大家都紛紛表示,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要向革命先烈學習,弘揚安源精神,發揮模範作用,克服艱難困苦,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立足學習,建功立業。

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將繼承先烈遺志,立足本職工作,加倍努力學習,把革命傳統教育與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結合起來,紮紮實實推進當前學習工作,在實踐中充分體現黨員的先進性。

7月9日 豔陽高照 星期?

早上八點,我們便來到上栗縣福田鎮邊塘村開展“創新創業 共建和諧”暑假“三下鄉”義診活動。

同學們剛剛擺放好義診諮詢台,村民們就圍了上來,學院的醫學專家和同學有的給村民量血壓,有的為小孩進行身體常規檢查,並詳細講解夏季應注意的飲食問題,有的同學來到農貿市場,給正在趕集的村民發送醫療防病知識宣傳單。

義診結束後,我們還來到邊塘國小,開展了“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並給部分農村留守兒童送去了學習用品,活動在同學們與留守兒童合唱的“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歌聲中圓滿結束。

今天的活動對於我們來説,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作為臨牀學院的`學生,能有這樣一次將所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是十分寶貴的。看到自己平時努力學習的成果能夠服務百姓,激勵我們更加珍惜在校的學習機會,勤奮學習,報效祖國!

7月10日 紅日當空 星期二

東方紅,太陽升,早上六點半,我們驅車前往被譽為“紅太陽升起的地方”——韶山。經過五六個小時的顛簸,終於來到了我們心目中的聖地。

下車後,懷着敬仰地心情,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紅色之旅。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首先來到毛澤東同志故居參觀。這裏依山傍水,楓梓山、象鼻山等山環護周圍,青松鬱郁,翠竹婆娑,前塘夏季荷花飄香,綠水瑩瑩,風過處,蕩起縷縷漣漪。南岸綠浪層層,整個山衝稻田依依重疊,春夏綠浪滔滔,一派田園景象。

隨後我們參觀了銅像廣場,毛澤東同志銅像面朝東南方,身着中山裝,左胸前掛着“主席”證,手執文稿,目光炯炯,面帶微笑,正視前方,巍然挺立,讓我們領略了當年人民領袖毛澤東出席開國大典時的風采。瞻仰過程中,老師和同學們還給毛主席的銅像敬獻了鮮花,併合影留念。

最後我們參觀了著名景區——滴水洞。滴水洞位於毛澤東故居以西約4公里的地方,是一個三面環山,一面以一小山澗作為出口的狹窄谷地,由於谷深青幽,猶似一洞,山上有一泉水,從巖石滴下,故稱"滴水洞"。聽導遊介紹説,1959年6月,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來到了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庫游泳,興之所致,隨口對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説:“小舟,在這個山溝裏修幾間茅房子,我老了來住一住。中南局有些小型會議……”於是有滴水洞別墅之建。1966年6月,毛澤東南下視察到韶山,在一號樓住了11天。毛主席此次的行程頗為神祕,而且箇中原因至今也不清楚,並且他於這年7月8日在武漢寫信稱此處為“西方的一個山洞”。也許正是這種神祕的因素促成了滴水洞逐步發展成為與韶山沖齊名的景區吧。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篇4

扭擰的鄉村小道上,這輛龐然大物終於緩緩啟動了。昔日在高速公路上疾馳的颯爽英姿,如今在坑坑窪窪的,樹枝旁逸斜出的泥道上,竟顯得如此侷促。

坐在靠窗的位置,視線自然落在了路邊一棵棵在慢慢向後移動的龍眼樹上。亞熱帶的自然氣候以及當地特有的自然條件,使龍眼在這裏找到了紮根之所,所以在這個鄉村地區,龍眼樹自然而然代替了一般的綠化樹,成為了白石小鎮上獨特的標誌,以高傲的姿態雄踞在道路兩旁。

窗外不停切換的景色並不陌生,和八天前一樣,只是移動方向相反了罷了。八天前匆匆到來,八天後匆匆離去,一直追求理性思維的我,不喜歡在離別的時候留下任何感性又無用的液體,可當車子慢慢駛離這間我們待過了八天,並且以後幾乎沒什麼可能再回來這間學校時,心裏到底還是忍不住湧上了淡淡的傷感。

回想在這裏度過的八天,雖然不能説每天都是驚心動魄,但可以説我們每一天過得都很不一樣,因為,我們每天都在成長,和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八天前,一羣滿懷對陌生生活的期待和對支教志願事業的熱情的大學生背上行李,經過三個多小時車程的顛簸,踏進了這間偏遠的國小,電白縣黃嶺鎮白石國小。校園的簡陋,寢室的破舊,廚房配備的落後,讓雖然早已做好心理準備的我們剛看到時,內心還是難免有點驚訝和不安,可是當地國小的領導親切地笑容和孩子們活潑的身影很快就驅散了我們心中的不適。知道我們要到來,校主任很早就開車到村口接我們了。而孩子們對於我們的到來顯得非常的好奇,一直處於很興奮的狀態,這算得上是一個良好的開始吧。

一切都安頓好之後,第二天,我們的支教工作就拉開了序幕,並且很快就進入了正常的軌道。孩子們那永遠都充滿活力的狀態很輕易就感染了我們,讓我們不禁想起了我們久違的童年。剛開始的接觸,我們相處得很融洽。課堂上他們爭先恐後地舉得高高的小手和那一張張認真的小臉讓習慣了學生角色的我們第一次嚐到做老師的甜頭。上課前孩子們全體齊刷刷起立,大聲地向你喊着“老師好”,孩子們那麼認真聽課,那麼積極回答你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從前那麼習以為常的行為,現在從一位老師的角度來看,心裏是感到這麼的滿足和欣喜,這份滿足和欣喜足以抵消前一天晚上在悶熱簡陋寢室裏五個人擠在兩張木牀上的煎熬和煩悶。從孩子們那裏,我們開始獲得了當老師的自信和力量,我們開始愛上了這些農村單純可愛的孩子,我們開始享受站在講台上看着孩子們向我們投來的好奇的目光。

可正當我們在為我們剛剛起步的教師事業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的時候,我們隊伍集體遇到了一個大難題。經過幾天的相處,活潑好動的孩子們開始熟悉了這些“新老師”的教學方式,他們知道站在講台上生澀的我們對於他們的調皮搗蛋不會像他們原本的老師那樣用兇惡的眼神讓他們安靜下來,他們開始在課堂上“為所欲為”,在課堂上大聲説話打鬧。沒有任何經驗的我們以為只要我們在課堂上笑着對待他們,他們就會感受到我們的好,也會給我們報以微笑。可事實上,我們一味的忍讓讓他們更加“放肆”,我們開始慌了,我們不知道我們應該怎麼辦了。我們嘗試在上課時忽略那些故意搗蛋的孩子,只把眼光放在乖巧的孩子的身上,但是,那些孩子過於活躍的打鬧讓我們的課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斷,我們的熱情和信心也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打擊,我們開始迷茫,我們不知道對待這些調皮的孩子該怎麼辦,我們的耐心漸漸在磨損,我們開始感到心灰意冷。幸運的是,國小的校主任一直關心着我們隊伍教學活動的進展。當知道我們都遇到了這個瓶頸無法突破時,經驗豐富的主任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他以前教學上的一些具體例子和經驗。鮮明的例子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原來作為一名老師,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對待學生,不能僅僅靠笑容讓他們“屈服”,但也不是靠站在講台上發號施令來讓學生服從。剛柔結合才是最好的方法,而這個剛柔的界線,只能靠我們在實踐中一點一滴地摸索總結出來。隨後,主任也給我們出了一些小主意,如果學生真的不聽話,可以適當的時候把主任或者校長“搬”出來嚇唬一下他們。這個方法後來我們實踐證明了似乎還挺有用的。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吸取經驗,也和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們第一次體會到,從前的我們會因為老師的寫在作業本上一句簡單的評語耿耿於懷,現在才知道,老師的心也會跟着學生的一個小舉動而有所變化,他們上課認真的表情會讓我們感到欣喜,他們一個不聽話的小舉動也會讓我們感到沮喪。每一天,我們都認真地感受着老師的感受,每一天,我們都在認真地學習,每一天,我們都在認真地成長。

“三下鄉”活動在我們不經意間,很快就進入了尾聲。我們開始把教學重心轉移,着手為我們離開前的文藝匯演做準備了。為了力求給校領導和當地村民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我們可謂各出奇招,“不擇手段”了。各個節目都在認真地準備,我們小組策劃的節目是報紙時裝秀。第一次策劃一出節目,雖然規模很小,但也讓我們深感其中的不易。各種突發情況讓我們有點應接不暇。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誤解和壓力讓我有幾次想要放棄了,如果不是我們這個團隊的合作和支持,我想,我不能支持到最後,跟別説在最後我們小組的節目獲得了這次文藝匯演的最高評價。我深刻地感受到一個團隊背後的強大的力量,它能支持着每個隊員堅定團結勇敢地走下去。

這次“三下鄉”活動成功拉下了帷幕。一段歷程的結束,意味着我們又要跨上了另一段旅程。但是,每一段旅程的開始,我們都會帶上上一段歷程獲得的寶貴經驗上路,這也是我們開啟另一段旅程的原因。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篇5

服務點概況:

村共有12個屯,其中屯共有60多户,約391口人,該屯1995年已達小康水平,1999年成為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現是縣規劃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屯之一。該屯幾乎家家户户住“高樓”,家家用沼氣作燃料,已告別了“柴草燃料時代”,樓房大多都是“柑桔”樓,據説是一個個碰柑“堆”起來的。

(一)經濟狀況

該屯經濟收入主要以農業經濟作物為主,以養殖業為輔如養雞。農業經濟作物收入佔總收入的90,其農業經濟作物主要有西瓜、香瓜、豆角、玉米、甘蔗、花生等。該屯現經濟收入較可觀的主要是西瓜、香瓜2個品種,每畝毛收入可達3000元左右;豆角、玉米、甘蔗和花生收入也挺可觀,每年都為村民帶來較大收益。

(二)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受過初等教育的較少,受到過高等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現村裏高中生也屈指可數。如今該屯兒童的上學年限均為7歲,村民大都把孩子送到鎮裏上學,很少人再到村國小上學了。現在交通方便了,村內道路硬化良好,村民都把孩子送到鎮上去上學,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村民都明白知識對下一代重要性,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已根植於他們心中。

(三)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是自給自足,只買一些油鹽、肉類食品及一些娛樂用品,生活相對寬裕,基本實現了“樓上樓下,電視電話”,有些家庭還裝了寬帶,通過互聯網瞭解世界,瞭解最新科技信息,把了解到的信息用於農業生產實踐,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車,有的還有自己的麪包車。

(四)文化生活

該屯有燈光籃球場、舞台,閒時村民喜歡打打球、跳跳舞,有時還請鎮上的專業人仕來做跳舞培訓,年輕人大多都喜歡玩電腦、打麻將、玩撲克牌等娛樂活動。村民的文化娛樂的方式比以前的大家有事沒事聚在一起閒聊有了很大的改變,文化氛圍更濃厚了,村裏還經常舉辦各種公益比賽,如籃球賽、健美操大賽,他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了。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篇6

回去後很多同學都問“三下鄉你收穫了什麼”,我想説的是“有些事情只有去體驗後,才會懂得,有些收穫不在終點,而在過程”,目前我們都還是沒有走出校門的學生,我們總是有着很多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正如我一般,我是大一的學生,我總想着自己在畢業後能夠在那些發達的城市大展拳腳,心比天高。我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好,我一直把這種想法歸為是我個人的上進心。但經過這一次的下鄉,我似乎悟出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每個人都是積極向上的,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在繁華的地段工作,享受高的待遇,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懂得回報社會將自己的光芒在貧窮的地域散開的人,則是無比高尚的。“三支一扶”就是一個很好的政策,讓更多的大學生能夠擁有這樣發光的機會。

作為大學生志願者,我所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此次暑期“三下鄉”活動,在這個充滿明媚陽光的夏季,我們在南大膳鎮盡情地揮灑自己的熱情和汗水,雖然短短七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已悄然而去,但這過程中所帶給我們的經驗和回憶卻是歷久彌新的。

在“三下鄉”的鍛鍊中不斷成長,不斷思考,充實自己,我們收穫快樂,收穫成長,收穫許多我們從未有過的經驗。我懂得了如何奉獻,懂得了團隊的重要,懂得了今後在成長和前進中要做些什麼,該做些什麼很幸運能夠參加這次“三下鄉”活動,我們經歷了,走過了,收穫了。這次“三下鄉”活動讓我感受頗多,既增長了見識,同時也學到了許多東西。人就是要在不斷探索中與追求中獲得進步,只有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苦與樂。這短短的幾天將成為我心底美好的回憶,在這一次之行中,我們瞭解了的新農村建設以及更深入的瞭解當前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我在此要由衷的感謝淳樸的南大膳鎮人民,他們給了我們這次成長過程中的經歷;感謝一起和我下鄉的同學們,是他們讓我看到了真正的互相照顧互相幫助的真情。同時也真誠地祝願鎮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篇7

生命循環往復,日出日落,緣來緣滅。三下鄉的生活總算是體現了。或許真的是經歷了哭泣,才會知道笑的滋味;經歷了失去才懂得珍惜;經歷了痛苦,才能體會真正的幸福。

水緊缺,電業緊缺,連飯也吃了上頓沒下頓,一頓飽足,一頓飢餓,腦海裏總存在一片荒涼的念頭,用以形容它的一切語言都是顯得蒼白的。只因農田裏唐禿站着的農民與他臉上被風乾的縱橫淚痕。

鳳凰涅磐,重獲新生。然而在解脱的日子裏,顛簸的車上,肚裏卻吞下了沉沉的鉛塊,每向前一步,都十分的艱辛,心中總有一絲牽掛,牽掛他們的純樸,也牽掛那淹滿泥水的農田。

這次下鄉,確實讓我懂得什麼才叫條件艱苦,可別把我們的一切歸咎於生活的痛苦與繁重的工作。我肯定,我非常幸福。

還記得永無休止地推着巨石的西西弗嗎?儘管他是人們所公認的苦難的擴大與痛苦的宿影,但是可知道這痛苦的背後,也藴藏着只有西西弗才能體會才能擁有的幸福!過多的言辭反顯空泛。至少中國成語否極泰來教會我們要擁有自信。

兢兢業業的一百二十個小時,唯一留給我的紀念就是漫天紛飛的雨花和那驚人的閃電與雷鳴!面對如此天氣,工作時間也無奈的縮短了再縮短。但工作畢竟是工作,任務就像軍令一樣,軍令如山倒,於是在短暫的豔陽之餘,雨中採訪,調查,遠行,早已成了家常便飯社會實踐報告。

一個月的雨水究竟給農民帶來了什麼?這可以是一道連國小生都能解決的簡單數學題。也可以是一道連數學家也算得頭焦額爛的方程式,但不可少的畢竟是損失,是農民辛勤耕耘背景下的慘重損失!或許,這也可以説是我們這次三下鄉的最大收穫,收穫的並不是苦難,而是感觸,是精神和情感在生活中所迸發的具體體現的感觸,這是一種不可言傳的感覺和發自內心的感動,畢竟苦難是辛酸的,當苦難無情的奪走你的一切時,你才會發覺,原來一直認為距離自己很遙遠的幸福就在自己的身邊!

這就是這次三下鄉之旅的最大感觸,最大收穫,也是我人生轉站的一個明確的路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shehui/konq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