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社會實踐報告 >

大學生暑期社會支教調研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暑期社會支教調研社會實踐報告

第1篇:大學生暑期社會支教調研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暑期社會支教調研社會實踐報告

大學生暑期社會支教調研社會實踐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暑期社會支教調研社會實踐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在這個火紅的七月裏,伴着滿腔的興奮,台州學院“知心支教”實踐隊的隊員們穿着統一的隊服,戴着小黃帽,扛着大旗,從台州學院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到了學校之後,離農民工學校博遠國小還有一段路程的時候,我們遠遠的就看到了在學校門口早早就等着的孩子們。他們三三兩兩地在聚在一起,有些坐在門口的大石頭上,有些倚在校門上,有些則安安靜靜地站着,有些騎在自行車上。當我們走近時,他們瞪着大眼睛看着我們,眼睛裏流露出期待與膽怯。當我們説我們是來支教的時候,他們眯着眼睛滿足的笑了,此後的生活就在這微笑裏開始了。本來我是有安排給孩子們上一節手工課的,但是最後因為人員變動就取消掉了,我覺得挺可惜的。看着其他隊員能夠站在講台上給孩子們上課,聽孩子們喊自己為老師,就覺得特別羨慕。作為通訊組的.成員,我負責拍照和寫報道,偶爾發些微博。雖然沒能給孩子們上課,但是拍照片的我幾乎每堂課程都參與,因此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回憶。我依然記得第一堂科學課,記得孩子們的自我介紹。

在課間活動時,大家互相熟絡了,就開始閒聊了。我仍舊記得英語課上小孩子們整齊嘹亮的嗓音,整個教室都回蕩着他們認真讀單詞的聲音。在課間的十分鐘裏,我和小朋友們扳手腕,沒想到孩子們的力氣竟然這麼大,贏了各個隊員的孩子們都捂着肚子咯咯的笑了。小孩子們特別喜歡打乒乓,有學生打的很好,我就拜他們為師,孩子們也都很有耐心,一點一點地教。放學後的值日以及家訪也都歷歷在目。我有去鄭煜梅家裏家訪,孩子的父親特別和善,小梅也特別懂事,一直配合我們的訪談。美術課上,大家在老師的引導下畫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宇宙;手工課上,小朋友和隊員們為向自閉症兒童獻出一份愛而學折愛心;攝影課上,小朋友們一起欣賞點評自己拍的照片;書法課上,隊員們手把手的教寫字……其實五天的時間真的不多,但是在這五天裏,我們和小朋友們從剛開始的尚有戒備的陌生人變成了能夠互相給予温暖的知心朋友。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後一天下午的照片展。當照片放到同學們熟到敞開懷嬉戲打鬧階段的時候,教室裏開始有啜泣的聲音了。小朋友們怕自己哭被看到,就用雙手托住臉頰,偷偷抹掉眼角的淚水。看到懂事重情義的孩子們,本來就萬分不捨得的我眼睛突然就紅了,鼻子也酸了,趕緊撇過頭不忍去看照片了。當老師在上面宣佈説:“好了,同學們,這次支教結束了。明天早上不用再過來了。”想到要和孩子們分開了,眼淚就順着臉頰流了下來。最後,懂事的紫怡小朋友還給我們每個隊員寫了一封感謝信。這次暑期社會實踐報告,給了我很多回憶。第一次留在空空蕩蕩的校園裏,第一次連續好幾天熬夜改報道,第一次一個人睡寢室……可能我們沒有什麼“乾爹”、“乾媽”,就像博遠國小一樣,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在7月10日的義賣活動中,我們從晚上6點一直站到10點,直到路上幾乎沒有什麼人了,依然執意站着。我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為他們付出自己的努力。一年又一年,人收割着自己的歲月。末了,回頭一看,自己成了最後一樁作物。暑期社會實踐讓我成長了很多,學會了愛和感恩,學會了努力與付出,學會了理解與溝通。希望小孩子和我們都能從一株嫩綠的小麥穗長成一片金黃的麥田。

第2篇:大學生暑期社會支教調研社會實踐報告

這是一個互助平台,為您提供大量大學生暑期社會支教調研社會實踐報告範文,送一篇給你。

論文名稱:池州市青陽縣留守兒童基本情況調查(以青陽縣紅光國小為調查對象)

年級專業: 姓名、學號: 聯繫電話:

合作者姓名及學號:

無 批閲教師:

李奕

提交時間: (學期) 2011—2012—1

摘要:社會實踐是大學生理論聯繫實際最可行的途徑。此次實踐讓我們鍛鍊了自己,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中國社會的現狀,為今後步入社會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關鍵字:社會實踐

留守兒童

生活現狀

支教活動

前言

在中國,有這樣一羣孩子: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裏,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很多時候,只能從電話、通信或者匯款中,感覺父親的存在,回味母愛的餘温??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就變成了一個特殊的羣體——留守兒童。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杜村鄉就是一個留守兒童大鎮,杜村鄉的留守兒童已達總人數的20%。

實踐背景

1、中國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據權威調查顯示,中國 “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是父母同時外出。其中79.7%由祖輩撫養,13%被託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產生於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家庭的貧困,使農村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另一方面,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制以及社會對“農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廣大農民無法帶着孩子一起進城。具體情況如下:

1.農民工在城市從事的多是強度大、時間長的工作,根本沒有時間精力照顧孩子。

2.農民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差。以他們的收入水平很難支撐一個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於户籍的限制,農民工的子女在城市上學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學校接收,他們也承受不起高額的費用。

資料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的分佈十分集中,而且多數居住在中南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廣東、湖南和江西6省的農村留守兒童在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總量中所佔比例超過半數,達到52%。

我們都知道,安徽是全國的勞務輸出大省,省內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新修訂的《安徽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新增留守兒童權益保障條例,用法律保護留守兒童。

條例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對未成年人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有監護能力的人員代為監護,並將委託監護情況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學校、村(居)民委員會。父母應當與學校、未成年子女和受委託監護人保持經常聯繫,關心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學習情況,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條例還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留守未成年人寄宿工作納入寄宿制學校建設的總體規劃,指導和督促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改善寄宿條件,並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給予寄宿費用減免或者資助;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開展對留守未成年人的生活關愛、學習輔導等活動,為留守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捐資興建留守未成年人寄宿制學校、託管中心或者服務中心。

2,杜村鄉留守兒童的現狀 根據前期的調查知,杜村鄉位於池州市青陽縣的西南部,共有2.1萬人口。有一所中心國小,三所隸屬國小,五個教學點。每所國小含學生1100多人,中學800多人,規模小且分散。每學期都將登記留守兒童,全鄉共有250名留守兒童(雙親均外出),佔總兒童數24%。根據不完全統計單親外出的有380人,留守兒童數量相對較大。全鄉留守兒童共計 630人,部分中國小留守兒童已超過在校生總數的50%;

實踐概況

2010年暑假,我和我的隊友們圍繞"留守兒童"問題,奔赴杜村鄉進行了為期10天的支教活動。前期,我們在校園內組織了一次全校式的募捐活動,為杜村鄉的孩子送去我們安大學子的關懷。經過一天的奔波,我們抵達了目的地,但迎接我們的是狂風暴雨、泥石流、斷水斷電的惡劣環境,這個夏季池州遭遇了十年來最大強度的暴雨天氣,但是在家長、學生以及教委的支持和認可下,我們仍堅持努力,並圓滿的完成了為期10天的支教活動。支教活動中,我們遇到了很多前期根本未想到的問題,但整個團隊無一人抱怨,大家齊心協力克服了諸多困難並取圓滿成功。

結束了10天的支教活動後,我們於次日趕赴青陽縣與當地教委召開了座談會。首先,教委的許主任與劉老師對於我們的到來表示了熱烈的歡迎,隨即表達了他們對我們這次活動的肯定與感謝,並誠摯的希望此類活動可以永遠的繼續下去。接着我們就自己在支教、調研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一一諮詢,許主任與劉老師也耐心的為我們作了解釋,同時也向我們闡述了他們對於解決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方法。11時,座談會結束了,同時也意味着我們此次池州市青陽縣留守兒童基本情況調查的實踐活動圓滿完成了。

實踐成果與意義

通過支教活動中與孩子們面對面的交流相處、實地問卷調查以及與當地教委舉行的座談會,我們瞭解到了杜村鄉留守兒童生活、學習情況,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1.留守兒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70%的留守兒童表示明白父母很辛苦,儘管約80%的孩子能按時完成作業,生活自理能力較強,但70%以上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成績優秀的較少。

2.留守兒童行為習慣仍需引導。在受調查的留守兒童中,行為習慣好的佔35%,中等佔55%,其中,説謊、打架、好吃懶做、沉迷於遊戲、網絡,抽煙、喝酒、拉幫結派、參與盜竊、搶劫的已佔10%。

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杜村鄉亟待解決的問題,但追其溯源,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

1、留守兒童的品德和學習發展不足

父母不在身邊,對留守兒童學習方面的幫助和監督大大減少,甚至完全減除了,於是將子女的教育寄望於學校,然而當地的紅光國小條件落後、師資力量不足,心有餘而力不足,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難以顧及,與家長的溝通難以實現,很難為留守兒童提供針對性的教育,在學習上、生活上難以給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對那些有問題的留守兒童難以管理,從而使孩子在學習方面處於一種無人過問的狀況,在品德方面也無從管理的狀況。

2、隔代教育力不從心

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半數以上,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生活沒有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沒有精力監護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

3、心理健康情況讓人擔憂

據調查,有一些父母單純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有學上就萬事大吉,忽視與孩子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導致孩子與父母很陌生,親情關係出現障礙。再加上臨時監護人一般只管吃穿,不願管理教育或者不善於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兒童長期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養成任性、放縱、隨意的性格。另外父母無法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往往以物質彌補歉疚的情感,但是中國小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與認識,與此相關的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與衝突。他們沒有傾訴的渠道,監護人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使得留守兒童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於是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

由於杜村鄉留守兒童存在之量大,涉及之面廣,因而在開展留守兒童的工作時還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社會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青陽縣對留守兒童工作做了一定的努力,認為留守兒童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因素

流動人口的數量不斷擴大,家庭化流動的趨勢日益明顯,但城鄉二元結構使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無法長期將子女帶在身邊給予照顧,原因在於城鄉隔離的户籍制度以及與這種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費或低收費入學、必須在原籍所在地會考、大學聯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壘。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羣體的子女在轉學後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羣體的產生。

2、家庭因素

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裏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衝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識的原因。從家長自身來看,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於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的關注就更少了。留在家裏的父親或母親甚至是老輩人忙於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於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

3、學校教育因素 由於教育內容、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加之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通過集體的温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

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青陽縣杜村鄉紅光國小無法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對策及建議: 留守兒童是伴隨着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係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培育,關係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與持續發展,關係到和諧社會建設。

因此我們應從下面幾個角度解決這棘手的問題:

1、加大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 青陽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解決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同時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社區建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更要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發展農村寄宿學校,對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可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貫徹落實政策,確保農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學 夫妻雙方都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流入地就近入學,是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基本措施。根據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教育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以流入地為主和公辦學校為主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的“兩為主方針”,學校要盡力就近接收農民工子女入學,並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流動兒童接受教育創造條件,不斷減少農村留守兒童數量。

3、完善學校教育,構建學校監督網絡

對於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羣體,學校除了知識的傳授和學業的管理外,要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更多的瞭解他們的家庭狀況、心裏狀況,關注他們的成長變化。2006年,青陽縣婦聯在教育部門的配合下,首先以青陽縣第三中學為例,建立了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示範家長學校,就是讓這部分學生住校,教師給予他們特殊的關愛,以多種方式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極影響。現在該學校有留守班級3個,近160名學生。

4.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該縣婦聯組織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青陽縣各級婦聯要充分發揮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的職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優勢,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宣傳教育,不斷優化農村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社會環境。要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着力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發展農村和社區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進一步規範農村家長學校的建設和管理,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加強對外出務工父母和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教育引導,真正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任重而道遠,希望我們的努力能給當地的國小生們帶來收益,並且希望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們走出校園,深入基層,去了解,去認識真正的社會,去用自己的光和熱,為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募捐現場

出發啦

課堂上,我給孩子們上英語,他們的求知慾很強,可惜農村英語教育落後,滿足不了這羣好學的的孩子

支教活動結束了

座談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shehui/lvvl1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