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思想彙報 >

新黨章仍然強調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精選多篇)

新黨章仍然強調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精選多篇)

第一篇: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新黨章仍然強調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精選多篇)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和特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這一論斷包括兩層涵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不發達的階段,我們必須正視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這一階段既不同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尚未奠定的過渡時期,也不同於已經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達階段。社會主義初(請你支持:)級階段,從我國50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時間。這是因為:

第一,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歷史前提,決定我國社會主義發展必然要經歷一個很長的初級階段。

第二,我國的現實狀況,決定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工業化程度不高。二是生產社會化程度比較低。三是生產商品化水平比較低。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邏輯起點,是解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制定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政策的根本依據,是鄧小平理論體系的重要基石。

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實際和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對我們黨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對於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判斷,是我們黨確立其基本路線的主要依據。解決這一矛盾就要求我們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黨的基本路線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抓住了這一主要矛盾。

第二篇: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我們黨所提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強調: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是説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二是説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即生產力不發達、生產關係不成熟、上層建築不完善的階段。它是黨的十三大報告所説“特指”的、鄧小平所説“不夠格”的社會主義。這是我們的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是我們全部“立論的基礎”。

本來,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設想,社會主義作為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社會形態,是在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建立的,是生產力高度發達、工業化之後、徹底清除了封建主義殘餘的社會主義。但是,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則脱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生產力落後的、工業化過程中的、封建主義殘餘較多的社會主義。二者存在重大差別。過去,我們長期忽視了這個差別,以為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社會主義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就把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寧關於未來社會的一些原則設想當作施工圖紙拿到中國來硬套,結果,我們多走了不少彎路。回顧過去,那些超越階段的“左”的錯誤幾乎都同對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思想的教條主義理解有關。

現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使我們在“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豁然開朗了。我們認識到,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同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在方向上是一致的,在體制制度方面也有相似之處,但是,它們的決定性基礎——生產力水平、人民羣眾(包括幹部)的基本素質等,差別很大。中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之間的關係,好比“爬山”:我們和馬克思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奔向“山頂”即共產主義(其

第一階段是社會主義)。但是,馬克思是從“半山腰”出發,而且是“西山”(西方歷史、文化背景),我們中國則是從“山腳下”出發,並且是“東山”。由於出發點不同,應當選擇的道路或途徑必會有所不同。不能把馬克思從“半山腰”出發所設想的“路線圖”,當作我們從“山腳下”出發應當採取的道路或途徑。由此可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主要針對的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反對照抄照搬,要求我們一切從我國的特殊國情出發,大膽試驗,大膽探索,採取更加靈活有效的方針和政策。這就使我們進一步弄清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使我們能夠腳踏中國的大地來建設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社會主義。

第三篇:淺議我國當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淺議我國當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怎麼回事? 為什麼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什麼是社會主義?怎麼論證?) 我國當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正確分析國情得出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1979年,葉劍英在國慶30週年講話中初步表露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思想。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明確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於初級的階段”。198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大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大會指出: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我們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基本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本身就是一個較長的歷史階段,完全消滅剝削階級直至消滅階級則更需時日,怎麼可以把進入尚未完全消滅剝削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説成是開始進入已經消滅了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了呢?如果可以這樣説,那麼,按照這一邏輯,我們不是也可以説,自打新中國建立我們就"進入"了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社會,只是還沒有"建成"麼?沒有人可以阻止別人這樣説,至於這樣的説法和認識對不對,對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有什麼好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中國堅持的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要創新,但任何創新又必須與馬克思主義保持邏輯上的一致。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定位而論,我們這裏把它解釋為馬克思講的"過渡時期"的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強調的正是其中的邏輯聯繫,而不是一個名詞的字面意思。我們今天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理論,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馬克思的過渡時期理論上面,而不是離開中國的現實專注於發展馬克思關於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理論。在馬克思過渡時期理論邏輯之內,列寧已經作出了重大發展,提出了利用非公有經濟、利用資本主義、利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向社會主義間接過渡等重要思想,我們應當沿着列寧的方向繼續發展馬列的過渡時期理論

有人説,我國社會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但我們親眼看見的社會主義社會大不同於馬克思講的社會主義社會,可見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觀是空想的,至少是有空想成分,例如在商品貨幣問題上。一些年來,從討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到討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佔壓倒優勢的觀點無不批評馬克思沒有預料到社會主義社會還有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馬克思被誤解了。誤解的原因正是在於,人們混淆了馬克思講的社會主義和現實中的社會主義,不瞭解馬克思講的是通過"過渡時期"完成了消滅階級任務以後的社會主義,而現實中人們講的社會主義,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卻是沒有完成馬克思講的過渡時期任務的社會主義,離馬克思講的社會主義尚遠。顯然,馬克思並不否認在我們講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還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由此而論,多少年來以"過渡時期已經結束、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已經開始"為事實前提的一些理論提法和觀點,就是很難説得通的,因而又是值得反思的了。換言之,只有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界定為馬克思講的過渡時期的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才能更好地把握現實,更好地堅持社會主義前進方向,搞好改革開放。

第四篇:毛概經典文章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生產力,擺脱貧窮落後狀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從我國的

我們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推薦學校:大連大學社科部推薦人:韓春香

導讀

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認識國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現實社會的性質和發展階段,認識社會主要矛盾和它的變化。應該怎樣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後基本國情?我們黨一直進行着極其艱苦和有益的探索,但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總的來説處於不完全清醒的狀態,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脱離了中國的基本國情,導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遭受嚴重挫折。“文革”結束後,鄧小平提出了正確認識基本國情的重大課題。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回答:“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科學論斷,就是對我國基本國情的準確概括。我們搞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中國最大的實際就是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就是貧窮落後。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堅持社會主義,首先要發展生產力,擺脱貧窮落後狀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此出發,我們黨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強調“發展是硬道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民主和法制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走和平發展的道路,等等。這一系列正確的觀點和主張,有效地指引了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發展。三十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合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點和政策,又抵制了拋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錯誤主張。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綜合國力大幅增強。人民生活普遍顯著改善。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我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正如近日温家寶總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中指出:我國今天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所謂不發達,是一個全面的概念。首先是指經濟,同時也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特別是人民受教育程度和人的素質。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經歷上百年時間,是逐步擺脱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我們要不斷進行調查和研究,掌握新情況和新特點,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好各項工作。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做好各項工作,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全面發展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了擺脱貧窮落後狀態,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決不能動搖。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推進社會的全面發展。只有社會的全面發展,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

二是經濟社會發展中“好”與“快”的關係。,“好”講的是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快”講的是發展的速度 。在實踐中要正確處理“快”與“好”的關係,始終強調既要提高經濟發展的速度,又要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較快發展的態勢。

三是積極把握髮展不平衡的特點。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重要特點。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貧窮落後的基礎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應當充分重視和把握髮展不平衡的特點。

四是要善於處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矛盾。經過改革開放30年,中國總體富裕程度確實顯著提高了,經濟和社會發展活力大為增強了,與此同時,改革和發展中積累的某些深層次矛盾和進入新世紀後遇到的新問題也更加凸顯出來了。對於改革開放中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能通過深化改革和科學發展來解決。重視這些社會矛盾,實事求是地分析這些社會矛盾,成為制定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必須注意的問題。學會處理這些社會矛盾,是對

我們黨執政能力和行政能力的檢驗。

總之,我國今天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這是一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科學論斷,任何時候都必須牢記。本文可用做《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的第六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第一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最大的實際 ”教學的參考文獻。

全文如下:

在思想理論界,在社會上,常能見到一些錯誤的或有偏見的觀點、理論和主張,而究其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自覺不自覺地認為我國已走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究竟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了嗎——

我們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沈寶祥 2014年03月12日 人民網

核心觀點

●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很長時期內,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實踐中犯錯誤、制定的路線和方針脱離實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對社會主義基本國情的認識和判斷出現了偏差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全新的概念,説了老祖宗沒有説過的新話;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形成了“發展是硬道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正確的觀點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的基本國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仍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總的説比較快速又比較平穩,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的路線、政策和決策比較切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創立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了,我國二十多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證明這一理論的正確和重要。當前,結合新的實際,重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對於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在對基本國情的認識上有哪些經驗教訓?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是在進入歷史新時期以後,適應新的實踐需要,在總結歷史經驗和分析現實情況的基礎上創立的。

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很長時期內,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實踐中犯錯誤,發生嚴重曲折,有許多原因,但都同對基本國情的認識偏差相聯繫,致使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脱離了中國的基本國情,脱離了中國最大的實際。粉碎“四人幫”以後,思想很活躍,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思想混亂,比如有些人否定社會主義,有些人又在實現四個現代化上急於求成。可以説,各種錯誤思想主張也都同對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的不正確認識有關。因此,如何科學認識國情,這是當時中國歷史發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文革”結束後,鄧小平提出了正確認識基本國情的重大課題。早在1979年,他就提出,“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走毛澤東同志開闢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鄧小平文選》第一卷,第163頁)所謂“中國情況”,就是基本國情。一些理論工作者也對這個問題作了很好的研究探討,提出了重新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見解。

黨的一些重要文獻中開始對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即基本國情,不斷地作出了具體的表述。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科學表述了我國的基本國情。十三大報告指出: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我們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根本依據。十三大報告明確回答:“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科學論斷,就是對我國基本國情的準確概括。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但又不能超越初級階段這個實際。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提出,對於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馬克思曾設想,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將分為兩個發展階段,即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列寧將馬克思説的第一階段稱之為社會主義階段。馬克思和列寧的立論依據和出發點,都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是在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礎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的經濟文化很落後,同老祖宗設想的社會主義基礎相差甚遠。但是,我們長期對此缺乏清醒的認識,誤以為我國已經進入了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提出的奮鬥目標,制定的路線政策,超越了我國社會主義的實際發展階段,陷入了某種程度的空想。黨中央撥亂反正、正本清源,清醒分析我國的現實情況,創造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的提法,同馬克思所説的第一階段相區別,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全新的概念,説了老祖宗沒有説過的新話。鄧小平説:“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52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的結合,這是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主題後,第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成果。

搞社會主義必須根據本國的實際。中國最大的實際就是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闡明,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就是貧窮落後。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堅持社會主義,首先要發展生產力,擺脱貧窮落後狀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由此出發,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民主和法制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走和平發展的道路,關鍵在黨,關鍵在人,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這一系列正確的觀點和主張,有效地指引了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發展。

■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發生了哪些變化?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綜合國力大幅增強。人民生活普遍顯著改善。這是大家有目共睹,能親身感受到的。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我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正如近日温家寶總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的講話中指出:我國今天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所謂不發達,是一個全面的概念。首先是指經濟,同時也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特別是人民受教育程度和人的素質。

從經濟方面來説,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20.9047萬億元,在世界上處於前列。但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主要不是依據生產總量,而是人均產值。我國人均產值才一千美元多一點,同人均二萬多、三萬多美元的發達國家比較,相差甚遠;一些發展中國家,人均產值有三四千美元,也比我國高出很多。

從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來説,我國都處在不發達狀態。我們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監督不力,貪污腐敗現象還很嚴重。作為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有待於完善和加強。這些都説明,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歸結起來講,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夠成熟,遠沒有達到定型的地步。一種社會制度的鞏固,説到底,是一個文化問題。只有能夠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意願,並同人民的心理、情感相融合的社會制度,才能定型和鞏固。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有七十年的歷史,一朝解體,人民卻漠然視之。我國的人民公社制度,用強力維持了二十多年後,悄然消失。為什麼?原因固然很多,但歸結起來,還要從文化方面去找深層次原因。社會主義制度的定型和鞏固,必然是一個歷史長過程。特別是,我國人民的受教育程度還比較低。中國十五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8.5年。一些發展中國家,人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十年以上。我國占人口多數的農民受教育年限更少。4.9億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絕大多數農村勞動力仍然屬於體力型和傳統經驗型農民。這些情況説明,人民的素質還是比較低。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社會

仍然存在三個顯著特點:一是人口多,素質低;二是資源少,消耗高;三是發展很不平衡。這既是不發達的標誌,也是制約發展的因素。改變和解決這些問題,難度很大,短時間內是難以辦到的。

總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説:“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79頁)現在看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經過若干發展階段。可能要經過三個大的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開始,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這一階段雖然已經進入了初級階段,但我們並沒有認識到,可以稱之為探索階段。第二階段,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是從解決温飽問題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目前正處在這一階段。第三階段,從全面小康到實現中等發達的目標。現在我們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經歷上百年時間。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過程中,我們要不斷進行調查和研究,掌握新情況和新特點,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好各項工作。■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需要注意處理好哪些重要問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是我們黨制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路線的依據和前提。基本路線規定的奮鬥目標是,實現富強、民主、文明(現在要加上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就是從不發達到中等發達、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初級階段的歷史全過程。在發展目標上,我們黨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改變了過去那種追求躍進的思路,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解決人民生活的温飽問題,第二步,實現小康,第三步,達到中等發達水平。這實際上就是初級階段的路徑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總的説比較快速又比較平穩,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的路線、政策和決策比較切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

回顧歷史,觀察現實,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做好各項工作,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全面發展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了擺脱貧窮落後狀態,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決不能動搖。在發展的進程中,有時要着重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有時要着重解決那一方面的問題,有時要強調這個理論觀點,有時要強調那個理論觀點,但是,決不能因此而在思想上、理論上、實踐上動搖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一切工作都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併為這個中心服務。改革開放以來,發生動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潮和主張,已經不是一次。這是經常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推進社會的全面發展。只有社會的全面發展,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黨不斷總結經驗,研究新情況,認識和實踐逐步推進。從強調兩個文明建設一起抓,到提出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又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這個問題在理論上和決策上已經得到比較好的解決。毋庸諱言,某些時候也發生過“唯gdp”現象,片面追求gdp的增長,而忽視了全面發展。這是值得記取的教訓。

二是經濟社會發展中“好”與“快”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的説,應當儘可能快地發展。尤其是在初級階段起始的一段,我們處於貧窮的狀態,經濟總量和規模很小,綜合國力不強,解決人民生活温飽問題的壓力很大。在那樣的具體條件下,強調發展的快速,是必須的。鄧小平對1984年到1988年那五年的快速發展很讚賞,認為功勞不小。但就在那時,鄧小平也一再強調,發展要講質量,講效益,不要有水分,其精神是,要把快與好統一起來。現在,黨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發展的方針。這既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符合現實情況。建設現代化國家,我國屬於後髮型。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近代中國落後了一大截。中華民族要振興,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加快發展。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發展的

一個大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抓住並用好這一戰略機遇期,好中求快地發展。這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正因為貧窮落後,也很容易出現急於求成的心態,在實踐上,搞躍進式發展。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搞大躍進以來,幾次出現冒進。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還出現經濟過熱,雖然“軟着落”,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吸取過去的教訓,我們要慎言“跨越式發展”,慎言“率先實現”,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中好與快的關係。

三是積極把握髮展不平衡的特點。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清醒地分析和把握了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特點,在反動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蓄積革命力量,然後包圍城市,取得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貧窮落後的基礎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應當充分重視和把握髮展不平衡的特點。鄧小平創造性地從戰略上積極把握了這個特點。他提出的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主張,其重要依據,就是發展不平衡的特點。他進而提出:“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77-278頁)鑑於東部地區經過二十年的快速發展,經濟水平大大提高,實力大大增強的情況,在世紀之交,黨中央適時地作出了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決策。六年多來,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明顯加快。與此同時,黨中央又提出“中部崛起”的戰略,中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也呈現出新的生機。

在對待發展與平衡的關係上,也存在這樣一種認識:因為發展不平衡,只能慢慢來。這是一種消極對待不平衡的思維,是不可取的。

四是要善於處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矛盾。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矛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矛盾又有其特點。隨着改革的深入發展,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等一系列方針的貫徹落實,社會呈現多元化狀態,出現了多種利益關係;由於體制的弊端和制度不完善帶來的社會不公;也由於人們對一些新的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還不習慣不適應,等等,就出現了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所謂“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句話形象地反映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矛盾的狀態、性質和特點。重視這些社會矛盾,實事求是地分析這些社會矛盾,成為制定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必須注意的問題。學會處理這些社會矛盾,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和行政能力的檢驗。

總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很快的歷史階段。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建設,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和特點。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依據,已經不只是不要超越階段的問題,而是要及時掌握許多新的情況和特點。(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經典論斷

“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選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79頁

“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

——選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52頁

第五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是什麼?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為什麼: 這一基本經濟制度,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踐證明,它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

怎麼辦:必須堅持和完善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sixianghuibao/1qdn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