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鎮黨委書記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步伐,近日結合我鎮,對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工作進行了調研。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是黨中央在新時期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總攬全局、着眼長遠、與時俱進的歷史選擇,事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

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歷史任務,需要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個字要求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方面建設的內容,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創新思路,綜合運用經濟、政治、法律等綜合措施,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總體思路是:以“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發展農村牧區經濟為中心任務,以提高農牧民收入和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為最終目標,立足實際,着眼長遠,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加大對農村牧區的投入和支持,先試點後示範,協調推進農村牧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爭取通過5—10的努力,農牧業經濟基本形成產業化發展的新格局,農村牧區面貌煥然一新,農牧民收入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明顯縮小,農村牧區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和各項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初見成效。

整個發展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試點示範階段,主要選擇3個特色突出、基礎條件較好的“50強”嘎查先行試點,以點帶面,起到良好示範作用;第二個階段為全面鋪開階段,主要總結經驗,完善措施,樹立典型,確定幾個較為成功的建設模式在全鎮範圍內逐步推開;第三個階段為初見成效階段。

為順利實現上述發展目標,建議着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農村牧區經濟全面發展。發展農村牧區經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核心任務,也是提高農牧民收入的關鍵環節,必須作為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首要工作去抓。

1、推進農牧業戰略性調整。關鍵是抓好兩個“轉移”、兩個“提高”,即農牧區人口向城鎮及二、三產業轉移,草原畜牧業向農區畜牧業轉移;提高畜牧業在農牧業結構中的比重,提高非農產業就業在全社會就業結構中的比重。一是加快農牧區富餘勞動力和人口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步伐。通過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發展城鎮經濟,繁榮第三產業,改善農牧民就業環境,加強就業培訓等措施,不斷拓寬農牧區勞動和人口轉移就業的渠道,加快農牧區富餘勞動力和人口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步伐,保證每年轉移農牧區勞動力不少於1000人,力爭到xx年全鎮非農產業就業比重達到 75%。二是加快推進農牧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牧業,改造提升傳統農牧業,大力挖掘農業潛力,優化種植結構,走“精種、高效、綠色”的生態效益農牧業發展之路。力爭到xx年,我鎮舍飼養殖牲畜規模達到20萬頭(只)以上,畜牧業產值達到農牧業總產值的50%以上。

2、加快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步伐。要優先發展對農牧業生產影響大、與農牧民關聯度高、特色優勢明顯的農畜產品加工業,着力培植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户,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方式,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牧民建立穩定的緊密關係和利益聯結機制。一是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通過税收、財政、金融、土地、基礎設施配套等優惠政策,重點支持輻射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帶動農牧民增收和加快農牧業產業化進程。二是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立足資源優勢,依託龍頭企業,按照“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發展、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做大做強養殖業、舍飼養殖業、菌業以及農畜產品加工等優勢特色產業。

2、切實維護農牧民的民主權利。健全嘎查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羣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牧區公益性設施建設。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活動,推動農村基層志願服務活動。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提高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社會矛盾,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擊“黃賭毒” 等社會醜惡現象,建設平安鄉村,創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五)加強組織領導和宏觀指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程浩大,任重道遠。加強組織領導,調動全社會參與,易於形成合力,解決突出問題;加強宏觀指導,有利於減少浪費,節約資源,減少風險,少走彎路,促進又快又好的發展。

1、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建設新農村,不能憑主觀想向和滿腔熱情辦事,而應該用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要按照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分期計劃,分步實施。既要注重經濟指標,又不忽視社會發展指標;既要注意發展速度和規模,又不忽視質量和效益;既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又不忽視農民的主體力量;既要體現現代精神風貌,又不破壞農村文化底藴;既要大膽創新,又要尊重客觀規律,既要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羣眾意見,又要請專家論證;既要保證規劃的科學化,又要保證實施規劃的連續性,絕不能朝令夕改,人去事非。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我鎮地域廣闊,自然條件、經濟狀況、基礎設施狀況千差萬別,新農村建設一定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在發展模式上要分類指導。比如,白音浩特嘎查交通便利、基礎設施相對較好,是全鎮人口、資源、生產要素比較集中的地區,是重點發展區,大力發展園區經濟,開展以工促農的工業型新農村建設。同時,還可以發揮區位優勢,招商引資,服務我鎮,走第三產業服務型新農村建設之路。在新農村牧區規劃建設上要分類指導,注意嘎查村佈局有利於節約資源、發展經濟。比如:人口、資源、生產要素比較集中地,的新農村新牧區規劃可以高標準、多功能,進行一步到位式建設,而其他居住分散、基礎設施條件差的地區可以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總之,一定要突破“標準化”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避免運動化,不搞“一刀切”,不搞人為的樣板工程,更不搞所謂“達標驗收”之類擾民的浪費的評比活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從農民羣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

3、以城帶鄉,社會參與。應發動、組織鎮直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對口支持幫扶農村。探索城市與農村、企事業與農村結對幫扶的途徑,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用城市理念建設農村,用現代理念教育農民,引導農民與傳統落後的生產方式決裂,指導農村向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闊步前進。

1、局部地區和部門存在重經濟發展,輕文化體育建設現象。

2、由於城鄉差別,農村老年人蔘與文化體育活動的意識還不是很強。

3、缺少建設資金投入,農村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匱乏,部分老年人想要進行文化體育活動無處可去。

第二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

一、 農村牧區生產力發展情況

(一)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昂素鎮昂素嘎查位於昂素鎮區東南部,屬於典型的牧業嘎查,總面積48萬畝,下轄巴音哈達、桃裏木、昂素、塔馬哈賴、西日陶勒蓋5個牧業社,居住着168户農牧民,總人口766人,其中蒙古族599人。全嘎查有大小牲畜51911頭只(其中綿羊26819頭只、山羊23593頭只、大畜1499頭只),水澆地7866畝(其中青貯2500畝),2014年牲畜出欄率達42%,糧食總產量達464000公斤,嘎查集體經濟收入達2500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6800元。[本站文章- 本站 幫您找文章]

(二)農牧業科技推廣、科技入户:先後投入資金10餘萬元,引進優良品種12個,推廣適用技術14項,購進大中型農機具21台套,組建農機服務隊3個,近年來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高,科技入户率達100%。

(三)農牧業基層設施建設:昂素嘎查距昂素鎮區2公里,距敖鎮98公里,距烏審旗達掌線30公里,地下水資源和草場、耕地資源十分豐富,人均佔有面積大,飼草料資源充足,經濟互補性強,路、電、訊、郵等基礎設施公益事業相對較好,各項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發展現代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現全嘎查有黑色柏油路15公里,鄉村公路40公里。有10千伏輸電線路19.8公里、0.4千伏低壓線路2.2公里。接入了二級光纜幹線,建立無線接入基站,基本實現了移動通訊無盲區。

(四)農牧業增長方式:昂素嘎查屬於典型的牧業嘎查,其主要經濟來源依靠畜牧業,增長方式依託牲畜改良、小區養殖、以種促養以養增收等手段。現全嘎查已建成高標準養殖小區2個,牲畜改良站點3個。昂素鎮南與烏審旗蘇力迪牧業大蘇木毗鄰,北與鄂托克旗阿爾巴斯牧業大蘇木接壤,是鄂爾多斯地區畜牧業發展的中心地帶,現昂素鎮正在全力爭取四季青肉聯廠落地生產項目,昂素嘎查距昂素鎮區較近,流通體系相對較好。

(五)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與發展:2014年昂素嘎查連户組建農機服務隊3個。

二、農牧民收入情況

(一)農牧漁業生產性收入和非農牧漁業生產性收入:

(二)打工經商情況及外部增收渠道:

(三)補貼等政策落實情況:近年來國家推行“三項補貼”政策,增強了農牧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並讓農牧民增強了發家致富的信心,昂素嘎查糧食播種面積較少,加上補貼額度甚微,所以對當地的農牧民增收影響不是很大。2014年昂素嘎查直接補貼落實到位22萬元,補貼標準每畝糧食作物補5.5元。農機具購置補貼自實行以來,補貼是按農機部門的售價做為標準,實行農牧民出資50%,上級部門補貼50%的方式進行,截止目前,我昂素嘎查農機具補貼落實到位12元。良種補貼一直以來是由旗與鎮兩級從財政中自行補給。

三、民主法制建設情況

(一)嘎查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 昂素嘎查於2014年3月份進行了嘎查黨支部換屆工作。現共有黨員23名,其中60歲以上黨員6名,45歲以下黨員11名,女黨員6名,流動黨員3名。近來年,昂素嘎查基層組織建設在上級黨委和鎮黨委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以“雙六”工程、“6668”目標工程、“1234”突破工程為主題,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為主線,以發展農牧區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根本,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為全面實現農村牧區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了農村牧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主要體現為:一是能夠認真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視農牧區基層組織建設,全面落實領導責任制,黨支部書記能夠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兩委”班子密切配合,齊抓共管。二是農牧區基層組織建設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明確,措施得力,並得到有效落實。三是黨在農牧區的基本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農牧業和農牧區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健康推進,農牧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區域經濟不斷髮展壯大,大多數農牧區基層黨組織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配套建設格局。四是農牧區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較大成效,農牧民羣眾民主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精神文化生活豐富,社會風氣良好,農牧區社會穩定。

(二)嘎查村民民主自治情況:昂素嘎查於2014年4月份進行了嘎查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一直以來能夠堅持和完善嘎查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制度,並按要求成立了嘎查村民理財小組和嘎查村務監督小組,積極開展黨員和嘎查村民代表議事活動,重大事項在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前,黨支部、嘎查村委員會能夠認真聽取黨員和村民代表的意見,能夠嚴格實行由嘎查村民(代表)評議黨員、幹部的制度,嘎查黨支部、委員會、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組織建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三)嘎查村務公開制度落實情況:昂素嘎查村務公開主要依靠張榜公佈、召開嘎查村民大會或代表大會等方式公佈。嘎查每年進行村務公開4次,為每季度一次,分別是3月份、6月份

第三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

一、農村牧區生產力發展情況

(一)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昂素鎮昂素嘎查位於昂素鎮區東南部,屬於典型的牧業嘎查,總面積48萬畝,下轄巴音哈達、桃裏木、昂素、塔馬哈賴、西日陶勒蓋5個牧業社,居住着168户農牧民,總人口766人,其中蒙古族599人。全嘎查有大小牲畜51911頭只(其中綿羊26819頭只、山羊23593頭只、大畜1499頭只),水澆地7866畝(其中青貯2500畝),2014年牲畜出欄率達42%,糧食總產量達464000公斤,嘎查集體經濟收入達2500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6800元。

(二)農牧業科技推廣、科技入户:先後投入資金10餘萬元,引進優良品種12個,推廣適用技術14項,購進大中型農機具21台套,組建農機服務隊3個,近年來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高,科技入户率達100%。

(三)農牧業基層設施建設:昂素嘎查距昂素鎮區2公里,距敖鎮98公里,距烏審旗達掌線30公里,地下水資源和草場、耕地資源十分豐富,人均佔有面積大,飼草料資源充足,經濟互補性強,路、電、訊、郵等基礎設施公益事業相對較好,各項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發展現代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現全嘎查有黑色柏油路15公里,鄉村公路40公里。有10千伏輸電線路19.8公里、0.4千伏低壓線路2.2公里。接入了二級光纜幹線,建立無線接入基站,基本實現了移動通訊無盲區。

(四)農牧業增長方式:昂素嘎查屬於典型的牧業嘎查,其主要經濟來源依靠畜牧業,增長方式依託牲畜改良、小區養殖、以種促養以養增收等手段。現全嘎查已建成高標準養殖小區2個,牲畜改良站點3個。昂素鎮南與烏審旗蘇力迪牧業大蘇木毗鄰,北與鄂托克旗阿爾巴斯牧業大蘇木接壤,是鄂爾多斯地區畜牧業發展的中心地帶,現昂素鎮正在全力爭取四季青肉聯廠落地生產項目,昂素嘎查距昂素鎮區較近,流通體系相對較好。

(五)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與發展:2014年昂素嘎查連户組建農機服務隊3個。

二、農牧民收入情況

(一)農牧漁業生產性收入和非農牧漁業生產性收入:

(二)打工經商情況及外部增收渠道:

(三)補貼等政策落實情況:近年來國家推行“三項補貼”政策,增強了農牧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並讓農牧民增強了發家致富的信心,昂素嘎查糧食播種面積較少,加上補貼額度甚微,所以對當地的農牧民增收影響不是很大。2014年昂素嘎查直接補貼落實到位22萬元,補貼標準每畝糧食作物補5.5元。農機具購置補貼自實行以來,補貼是按農機部門的售價做為標準,實行農牧民出資50%,上級部門補貼50%的方式進行,截止目前,我昂素嘎查農機具補貼落實到位12元。良種補貼一直以來是由旗與鎮兩級從財政中自行補給。

三、民主法制建設情況

(一)嘎查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 昂素嘎查於2014年3月份進行了嘎查黨支部換屆工作。現共有黨員23名,其中60歲以上黨員6名,45歲以下黨員11名,女黨員6名,流動黨員3名。近來年,昂素嘎查基層組織建設在上級黨委和鎮黨委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以“雙六”工程、“6668”目標工程、“1234”突破工程為主題,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為主線,以發展農牧區經濟,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根本,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為全面實現農村牧區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了農村牧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主要體現為:一是能夠認真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視農牧區基層組織建設,全面落實領導責任制,黨支部書記能夠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兩委”班子密切配合,齊抓共管。二是農牧區基層組(本站向你推薦:)織建設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明確,措施得力,並得到有效落實。三是黨在農牧區的基本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農牧業和農牧區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健康推進,農牧民收入穩步增加,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區域經濟不斷髮展壯大,大多數農牧區基層黨組織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形成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配套建設格局。四是農牧區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較大成效,農牧民羣眾民主權利得到尊重和保障,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精神文化生活豐富,社會風氣良好,農牧區社會穩定。

(二)嘎查村民民主自治情況:昂素嘎查於2014年4月份進行了嘎查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一直以來能夠堅持和完善嘎查村民會議或代表會議制度,並按要求成立了嘎查村民理財小組和嘎查村務監督小組,積極開展黨員和嘎查村民代表議事活動,重大事項在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前,黨支部、嘎查村委員會能夠認真聽取黨員和村民代表的意見,能夠嚴格實行由嘎查村民(代表)評議黨員、幹部的制度,嘎查黨支部、委員會、共青團、婦聯、民兵等組織建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三)嘎查村務公開制度落實情況:昂素嘎查村務公開主要依靠張榜公佈、召開嘎查村民大會或代表大會等方式公佈。嘎查每年進行村務公開4次,為每季度一次,分別是3月份、6月份、9月份和12月份。公開內容主要有:每年的經濟目標任務、計劃生育指標、徵用土地及宅基地審批、救濟款物的發放、有關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嘎查村幹部年度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及工資(補貼)的確定和項目的確定、嘎查村的公共事業和財務公開等。

(四)普法教育開展情況:為切實加強以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為主體的法律服務機構的服務功能,2014年,昂素鎮拿出11.2萬元對法律服務機構的辦公場所進行了建設,並配備了專車。規範和完善嘎查財務、村務公開以及鎮政務公開制度。認真執行國家税費改革和減輕農牧民負擔的政策,保障農牧民依法承包使用土地、草場的權益。

四、農村牧區社會、文化建設

(一)農村牧區人口、教育及文化建設

1、義務教育: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和“兩免一補政策”。

2、農牧民培訓:農牧民培訓主要採取舉辦培訓班、外出參觀考察、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農牧民培訓制度健全,並能夠認真落實。

3、文化事業:因昂素嘎查距昂素鎮區較近,文化活動室、學校等主要依託鎮區。昂素鎮現有國小1所;文化站1個,有工作人員5名。昂素鎮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保留蒙古族傳統文化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這裏擁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而且文化資源豐富,民間曲藝、民族服飾、飲食、歌舞、馬術文化、祭祀禮儀等民俗風景隨處可見。舉世聞名的阿拉格蘇勒德(花纛 )就位於昂素鎮蘇力迪嘎查境內,轄區內還有馬良誠顧壽山革命列士紀念碑、阿日來廟、包日陶勒蓋敖包、走馬俱樂部、古樹奇觀、布日德草原、哈日根圖廟等很多悠久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濃厚的民族文化景點。

(二)農村牧區社會保障制度:重點發展教育事業和衞生事業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全面實施了“兩免一補”政策。進一步加大公共衞生、醫療衞生的投入力度,改善醫療環境,建立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其它農牧區社會保障制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農村牧區醫療衞生:因昂素嘎查距昂素鎮區較近,農村牧區醫療衞生建設都在鎮區,昂素鎮現有衞生院3個,2014年實行了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制度,鎮政府拿出6萬多元,為農牧民代繳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基金農牧民自籌部分的50%,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以上,昂素嘎查參合率達100%。

(四)農村牧區治安狀況:昂素鎮現有法庭1個,工作人員名;司法所1所,工作人員2名;派出所1個,工作人員6名。2014年鎮政府成立了排查矛盾糾紛領導小組,全面落實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進一步落實了社會穩定工作責任制和“嚴打整治”各項措施,確保了社會穩定,社會治安人民羣眾滿意。

五、農村牧區改革情況

(一)農村牧區經營體制:以畜牧業為主

(二)農村牧區税費改革:從2014年國家實施農村牧區税費改革以來,我鎮積極響應上級號召,農牧業税以全部免去。

(三)旗縣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2014年税費改革後,財政體制由上繳財政改為補助財政,2014年實行了“鎮財旗管”。

(四)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昂素鎮設有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含改良、農機、科技、林草水利),工作人員8名;草原執法大隊,工作人員6名;動物檢疫站,工作人員7人。目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管理大多沿用行政管理模式,以科技人才管理為核心的新體制尚不健全,農技推廣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同時,基礎設施差,經費投入緊缺,致使農技推廣機構根本無財力和精力進行技術推廣工作,許多農技推廣項目缺乏啟動資金。

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和重點建設內容。

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因農牧户居住分散,農牧户通電率僅為8.3%,鄉村道路較差,生產機械化率低,養殖和居住佈局不盡合理,綠化率低,社會保障水平低。

第四篇:鎮黨委書記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

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步伐,近日結合我鎮,對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工作進行了調研。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是黨中央在新時期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總攬全局、着眼長遠、與時俱進的歷史選擇,事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

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歷史任務,需要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個字要求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方面建設的內容,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創新思路,綜合運用經濟、政治、法律等綜合措施,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總體思路是:以“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發展農村牧區經濟為中心任務,以提高農牧民收入和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為最終目標,立足實際,着眼長遠,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加大對農村牧區的投入和支持,先試點後示範,協調推進農村牧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爭取通過5—10的努力,農牧業經濟基本形成產業化發展的新格局,農村牧區面貌煥然一新,農牧民收入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明顯縮小,農村牧區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和各項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初見成效。

整個發展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試點示範階段,主要選擇3個特色突出、基礎條件較好的“50強”嘎查先行試點,以點帶面,起到良好示範作用;第二個階段為全面鋪開階段,主要總結經驗,完善措施,樹立典型,確定幾個較為成功的建設模式在全鎮範圍內逐步推開;第三個階段為初見成效階段。

為順利實現上述發展目標,建議着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農村牧區經濟全面發展。發展農村牧區經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核心任務,也是提高農牧民收入的關鍵環節,必須作為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首要工作去抓。

1、推進農牧業戰略性調整。關鍵是抓好兩個“轉移”、兩個“提高”,即農牧區人口向城鎮及二、三產業轉移,草原畜牧業向農區畜牧業轉移;提高畜牧業在農牧業結構中的比重,提高非農產業就業在全社會就業結構中的比重。一是加快農牧區富餘勞動力和人口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步伐。通過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發展城鎮經濟,繁榮第三產業,改善農牧民就業環境,加強就業培訓等措施,不斷拓寬農牧區勞動和人口轉移就業的渠道,加快農牧區富餘勞動力和人口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步伐,保證每年轉移農牧區勞動力不少於1000人,力爭到xx年全鎮非農產業就業比重達到 75%。二是加快推進農牧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牧業,改造提升傳統農牧業,大力挖掘農業潛力,優化種植結構,走“精種、高效、綠色”的生態效益農牧業發展之路。力爭到xx年,我鎮舍飼養殖牲畜規模達到20萬頭(只)以上,畜牧業產值達到農牧業總產值的50%以上。

2、加快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步伐。要優先發展對農牧業生產影響大、與農牧民關聯度高、特色優勢明顯的農畜產品加工業,着力培植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有市場競爭力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户,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方式,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牧民建立穩定的緊密關係和利益聯結機制。一是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通過税收、財政、金融、土地、基礎設施配套等優惠政策,重點支持輻射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帶動農牧民增收和加快農牧業產業化進程。二是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立足資源優勢,依託龍頭企業,按照“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發展、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做大做強養殖業、舍飼養殖業、菌業以及農畜產品加工等優勢特色產業。

3、建立健全農牧業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大力實施“種子工程”和“豐收計劃”,提高良種覆蓋率和農牧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率,充分發揮科技對農牧業發展的支撐作用。爭取到xx年全鎮農牧業新技術應用和實用技術推廣率達到100%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率達100%,主要牲畜良種畜比重達80%以上。建立健全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生產技術標準、檢驗檢測認證和監督服務體系,加快優質農畜產品和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註冊認證工作,打造“綠色”品牌和拳頭產品,全面提升農畜產品競爭力。建立健全農村牧區金融服務體系,改革完善農村信用社運行管理體制,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的主渠道作用,逐步解決農牧民貸款難的問題。建立健全農牧業服務體系,按照“公助、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鞏固和完善基層供銷社服務網絡,積極鼓勵農牧民自主興辦各種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中介組織和農牧民經紀人隊伍,提高農牧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幫助農牧民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爭取到xx年,新成立9個農牧民經紀人協會,其中:奶牛協會5個、絨山羊協會1個、興安細毛羊協會1個、蔬菜協會1個、食用菌協會1個。建立穩定的支農資金投入渠道,要在積極爭取國家、自治區農村牧區專項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大幅增加地方財政支農資金投入,保證每年新增教育、衞生、文化、計劃生育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牧區,總體比例不低於70%,形成支農資金的穩定投入渠道。

(二)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目前,城鄉差距不僅僅是收入方面的差距,更大的差距是城鄉社會公共產品配置嚴重不平衡,農村牧區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後於城市,這勢必加重了農牧民的負擔,影響了農牧民的增收。因此,我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必須將加快農村牧區社會事業發展作為工作的重點,在財政投入、項目建設、人員配置等方面重點向農村牧區傾斜,只有這樣才能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牧民收入。

1、大力發展農村牧區教育事業,培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主體力量。要改變農村牧區的落後面貌,必須先從改變農牧民的思想觀念入手,而改變農牧民思想觀念必須首先抓好農村牧區的教育。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首要的是應加大對農村牧區教育的投入力度,解決農村牧區中國小設施簡陋、師資缺乏等突出問題。充分考慮當前我鎮農村牧區居住分散的特點,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問題,進一步整合全鎮農村牧區中國小教育佈局。大力發展成人教育,以崗位培訓為中心、繼續教育和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為重點,積極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加強“三教統籌”和“農科結合”,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培訓機制,加強農村國中“綠色證書”教育,使全鎮90%以上從業人員達到實用技術中級水平,青壯年非文盲率保持在 99%以上,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牧民。通過培訓、教育,逐步消除農牧民羣眾的陳舊保守觀念和小農意識,幫助他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

2、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要從農村牧區實際出發,本着先易後難、穩步推進的方針,逐步建立社會基本保障與家庭保障、集體保障、企業保障相結合的全方位社會保障體系。要實行全面的農村低保制度,做到應保盡保。要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搞好試點,逐步推行。應積極發展農村衞生事業,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醫療救助配套制度。爭取到 xx年,建立較為完善的城鄉一體化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城鄉統一的社會醫療救助體系、城鄉統一低保、困難羣體救助體系和較為完善的農村牧區養老保險制度。

3、以先進文化佔領農村牧區文化陣地,大力倡導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社會主義新風尚。一是要建好陣地。充分發揮村級組織、農牧民羣眾、文化企業的積極性,鼓勵農牧民個人辦文化,集體辦文化,文化部門與個人、與企業聯合辦文化,大力發展農牧村民辦公助文化大院、文化專業户、農民書屋、農民個體放映隊和民間劇團,逐步實現農村文化建設的“多元化”、“市場化”。二是要明確內容。主要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普及法律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反對封建迷信,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文明、法制的生活觀。三是要好搞活動。如開展文化先進鎮創建活動,“科技文化三下鄉”、“體育三下鄉”,送圖書、送電影下鄉等。尤其要廣泛開展“xxxx”的榮辱觀教育,讓文明向上的良好風氣充滿農村牧區。

(三)加強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長期以來,由於歷史原因和自然條件制約,基礎設施條件落後一直是制約我鎮農牧業快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的重要因素,也是我鎮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面臨的最突出、最棘手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資金是最大的問題,但光有資金問題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還需要我們針對我鎮生態脆弱、生產力佈局分散的實際,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集中力量解決一些重點地區的基礎設施問題。

1、加強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我們要堅持“保護和建設並重、保護為主”的指導方針,有計劃、分步驟、有重點實施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爭取用五年的時間,通過環境綜合整治、退牧還草、荒山造林等綜合措施,加速林草植被恢復,實現區域生態狀況“整體上穩定遏制、重點治理區域全面好轉”。

2、加強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大力改善農村牧區的水利基礎設施。重點抓好農業綜合開發區的水利設施配套、農區人畜飲水解困、安全飲用水等工程建設,爭取到xx年,消滅人畜飲水不安全因素;完成生態修復面積30萬畝,完成全鎮灌溉水利用係數提高到0.6。二是大力改善農村牧區交通狀況。抓住國家“xxx”期間實施“村村通”工程的機遇,加大全鎮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力度,爭取到xx年鎮至嘎查基本建成黑色公路,重要工業基地、農業園區通水泥路和村村實現全部通公路的目標,全鎮通鄉公路通達率和通村公路通達率均達到100%。三是大力改善農村牧區通訊狀況。繼續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面改善農村牧區通訊條件,爭取xx年全鎮廣播和電視覆蓋率達到100%,行政村通電話率達100%。

(四)加強農村牧區民主政治建設。基層黨組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直接關係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成敗。

1、加強農村牧區的基層黨組織建設。要將農村牧區綜合素質好、思想觀念新、能幹事、會幹事的人選拔到農村牧區的嘎查村委會班子中,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的戰鬥力。要在全鎮農村牧區深入開展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的“繼續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大討論活動,引導廣大農村牧區黨員學習貫徹黨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宗旨。要結合農村牧區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正面教育,解決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主要問題,解決羣眾最關心的重點問題,務求取得實效。加強農村牧區基層組織的陣地建設,繼續搞好農村牧區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論、法律法規和實用技術培訓力度,引導農村牧區基層幹部發揚求真務實、踏實苦幹的工作作風,廣泛聯繫羣眾,增強帶領羣眾增收致富的能力。關心和愛護農村牧區基層幹部,繼續開展農村牧區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充分發揮農村共青團和婦聯組織的作用。

2、切實維護農牧民的民主權利。健全嘎查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羣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健全農民自主籌資籌勞的機制和辦法,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牧區公益性設施建設。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活動,推動農村基層志願服務活動。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增強農民的法制觀念,提高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社會矛盾,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擊“黃賭毒” 等社會醜惡現象,建設平安鄉村,創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五)加強組織領導和宏觀指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程浩大,任重道遠。加強組織領導,調動全社會參與,易於形成合力,解決突出問題;加強宏觀指導,有利於減少浪費,節約資源,減少風險,少走彎路,促進又快又好的發展。

1、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建設新農村,不能憑主觀想向和滿腔熱情辦事,而應該用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要按照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分期計劃,分步實施。既要注重經濟指標,又不忽視社會發展指標;既要注意發展速度和規模,又不忽視質量和效益;既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又不忽視農民的主體力量;既要體現現代精神風貌,又不破壞農村文化底藴;既要大膽創新,又要尊重客觀規律,既要廣泛聽取基層和農民羣眾意見,又要請專家論證;既要保證規劃的科學化,又要保證實施規劃的連續性,絕不能朝令夕改,人去事非。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我鎮地域廣闊,自然條件、經濟狀況、基礎設施狀況千差萬別,新農村建設一定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在發展模式上要分類指導。比如,白音浩特嘎查交通便利、基礎設施相對較好,是全鎮人口、資源、生產要素比較集中的地區,是重點發展區,大力發展園區經濟,開展以工促農的工業型新農村建設。同時,還可以發揮區位優勢,招商引資,服務我鎮,走第三產業服務型新農村建設之路。在新農村牧區規劃建設上要分類指導,注意嘎查村佈局有利於節約資源、發展經濟。比如:人口、資源、生產要素比較集中地,的新農村新牧區規劃可以高標準、多功能,進行一步到位式建設,而其他居住分散、基礎設施條件差的地區可以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總之,一定要突破“標準化”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避免運動化,不搞“一刀切”,不搞人為的樣板工程,更不搞所謂“達標驗收”之類擾民的浪費的評比活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從農民羣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見效的事情抓起。

3、以城帶鄉,社會參與。應發動、組織鎮直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對口支持幫扶農村。探索城市與農村、企事業與農村結對幫扶的途徑,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用城市理念建設農村,用現代理念教育農民,引導農民與傳統落後的生產方式決裂,指導農村向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闊步前進。

1、局部地區和部門存在重經濟發展,輕文化體育建設現象。

2、由於城鄉差別,農村老年人蔘與文化體育活動的意識還不是很強。

3、缺少建設資金投入,農村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匱乏,部分老年人想要進行文化體育活動無處可去。

4、由於體制原因,財權上移,基層無更多的活動經費用於老年體協活動的開展,老年體協工作開展受到很大制約。

5、基層從事老年體育工作的人員變動頻繁,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6、參與老年文化體育工作的部門少,只靠老年體育一個部門形不成合力。

老年體協建設和工作開展的建議

1、建議加大老年文化體育工作宣傳力度,增強老年人蔘與文化體育活動的意識。

2、建議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使基層老年人文化體育活動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

3、加大活動經費投入,多部門參與,形成合力,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老年人文化體育活動。

4、建議設立老年體協專職工作人員,人員保持相對不變,使老年體協工作開展保持連續性。

5、加大工作人員培訓力度,提高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使老年體協工作開展有質有量。

第五篇:新農村新牧區建設調研報告

新農村新牧區調研報告

新村是近年規劃新建的自然村,全村人口550人,有耕地1.8萬畝,其中水澆地1.5萬畝,村址緊臨幹線公路,水澆地面積大,具有良好的自然條件和發展環境,如何利用優勢條件加快建設發展,首要的工作是抓根本、抓重點、抓突破、同時要開展調查研究,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就談不上指導工作。抓根本,就是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為此我多次深入村裏,和村委會成員一起研究部署工作,從抓“創先爭優”入手,以提高農牧民思想認識,更新發展觀念為着力點,組織發動羣眾,提高幹部思想認識 ,通過支部大會、羣眾大會、廣播等形式,宣講中央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政方針、建設意義、發展目標、基本任務和要求。同時利用張貼標語、辦宣傳欄等形式,使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工作家喻户曉,充分調動農牧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我和村委會幹部一起擠出時間先後走訪了幾十户具有代表性的農户,特別是一些重點專業户以及貧困户,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生產生活狀況、存在的實際問題、困難和要求,聽取他們對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初步瞭解掌握了新村的基本情況和農民的思想狀況,做到了心中有數。

- 1 -

經調研新村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建村時間短,人居環境的改善、生產要素的完備等許多問題都有待於盡快加以解決。二是經濟實力不夠強,更重要的是農業主導產業尚未形成規模。針對新村的具體情況,經村委會研究,認為發展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儘快改變落後面貌,是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硬道理、硬任務。按照“做大做強‘乳、肉、薯、菜’四大主導產業”的總體目標要求,確定該村的建設發展首先要依託優勢條件,以種植為主、特別是以發展馬鈴薯產業為重點,同時緊扣“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一整體發展主題加緊基礎設施建設,並在“新”字上下功夫,包括村容村貌建設,人文環境建設。用一二年的時間,逐步實現“一業、二整、三建、四改、五通”(發展壯大主導產業 ,整治房院、整治村內環境,建圖書室、文化活動室 、衞生室 ,改水、改廚、改廁、改欄圈,通水、通路、通電、通信、通有線電視)目標,使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使老百姓看得見、摸得着,得到實惠。根據這一目標,以交通工作職能與特點為依託,結合指導村的具體實際,制定了具體的建設規劃,並抓緊落實,將計劃儘快付諸實施。

- 2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6985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