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徵文稿 >

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徵文【新版多篇】

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徵文【新版多篇】

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徵文【新版多篇】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徵文 篇一

自古以來紅色便隱含着鮮血。那張揚而又赤烈的鮮豔原色,曾帶給我們無數震撼,它鮮明的顏色訴説着它的由來,彙集了多少熱血青年的高漲吶喊聲,熔融了多少奮不顧身的戰鬥犧牲,包含了多少希望、期盼與紅色精神。

貫穿歷史過往的紅色精神,直至今日,仍高舉旗幟,揮舞着旗擺,指引方向。

跨越時空的隧道,穿越時空之門,我們回到過去,在祖國壯麗的河山中,無處不閃爍着革命紅色的光芒,無處不印記着紅色革命的腳印,我們被這紅色所征服,感歎他們的偉大,感歎英雄們的紅色精神。

“怕死就不當共產黨員!”一位15歲女孩堅定的聲音迴盪在耳邊,一個花季少女的年齡,詮釋了堅強的深刻含義。她——劉胡蘭,面對敵人的嚴刑拷問,不顧自身安危,無畏中包含着多大的決心與毅力,毛澤東親自為這位少女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各地的抗敵戰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了,廣大人民一呼百應,劉胡蘭倒下了,夏明翰撐起了紅色革命的一片天。還有萬里長征、盧溝橋事變的無數流血犧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和平是一切外交關係的基調,雖沒有紛亂的戰爭,沒有血流成河的犧牲,卻也有無數的紅色精神。“工匠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孕育的新生命,他們的“釘子”精神成為引領當今社會的旗幟,他們的堅韌、不辭辛勞的奉獻,精益求精的鑽研精神,是每一箇中華兒女應當浸進骨子裏的東西,每一箇中國人都應是這種精神的承載者、傳播者、踐行者。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尺之台,起於壘土。”中國夢的實現也是如此,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去建造中國夢的基石。

王峯,火海救人英雄。縱使濃煙埋沒了整棟樓房,縱使一千多度的高温,王峯依然在發現火情之後義無反顧的三次衝進火場救人,在他三次從濃煙滾滾的火海出來時,王峯已快被燒成“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鄰近的路口,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因為王峯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從火海中逃生,二十多位鄰居無一傷亡。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烙下你的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紅色精神在人們心中永生。

支月英,紮根鄉村三十六年的最美教師,1980年,只有十九歲的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千米,離鄉鎮四十五千米,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三十六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台,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她跋涉了很多路,吃了許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她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時光花白了你的麻花辮,但紅色精神始終堅守在深山。

正是這些無畏的英雄,撐起了整個中國夢的進程,這些捨己為人的優秀精神,正如數多年前一場場的紅色革命般洶湧,無論十年、百年,這些紅色精神依然在我們心中永駐,在我們血液中流淌。

面對未來,我們應當繼承這些紅色精神,為中國夢的實現盡我們所能,讓紅色精神永遠傳承。

傳承紅色基因徵文 篇二

真正的共產黨人血脈中流淌着紅色基因。深藴着忠誠堅定、不畏犧牲、艱苦奮鬥、服務人民的優良傳統,凝練成為共產黨人血脈中代代相傳的紅色基因。無論是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還是艱苦創業的建設時期,直至今天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紅色基因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向前。

多次寄語廣大黨員幹部,“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每一名共產黨員,自面向黨旗莊嚴宣誓的那一刻起,就應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煥發生機,潤養精神源泉。

堅守忠誠剛毅的理想信念。“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回顧黨領導的革命史,無論是大革命失敗後的低潮,還是漫漫長征路,抑或是八年艱苦抗戰,歷經千難萬險最終奪取革命勝利,靠的就是共產黨人對黨、對共產主義信念的忠誠堅定。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堅毅的信念,也就有了奪取勝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對共產主義執着而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都必須傳承和堅守的,這是政治靈魂,更是不朽的精神支柱。

弘揚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共產黨人獨有的標識。自建黨伊始,無以數計的革命先烈為黨、為新中國作出了巨大的奉獻與犧牲,他們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甚至是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視死如歸、犧牲拼搏的壯麗凱歌。如今,新中國行進在崛起復興之路,更需要傳承這種不怕犧牲、勇於勝利的情懷和氣魄,繼承革命先輩遺志的信念,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畏困難,勇往直前。

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曾講到,“艱苦樸素,艱苦奮鬥,這既是黨的作風,也是每個共產黨員,每個革命者的作風。”在革命年代,缺吃少衣少藥,武器落後,物質條件極為困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正是靠着艱苦奮鬥精神和旺盛的革命鬥志,克服各種困難艱險,贏得勝利。在新的建設時期,艱苦奮鬥精神就是我們事業的原動力,更要傳承和發揚,將其作為共產黨人的精神品格,在工作、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去堅守奉行。

緊密血肉相連的黨羣關係。我們黨在敵我力量懸殊的困境下堅持下來,由小變大,由弱變強,一步步走向勝利,所依賴的就是黨始終與人民羣眾同甘共苦,建立了與人民羣眾的魚水深情和血肉聯繫,贏得了羣眾的衷心擁護和傾其所有的支持。直到今天,我們在新形勢下完成新任務開創新局面實現新目標,制勝的法寶仍舊是密切聯繫羣眾的優良作風,只有各項工作符合基層實際和黨員羣眾意願,我們的工作才能獲得最大的支持,各項事業才能無往而不勝。

紅色基因是共產黨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黨的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必須傳承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煥發出戰斗的精神、拼搏的勁頭,奪取事業新的勝利。

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篇三

大家都知道基因。基因儲存着生命的種族、血型、孕育、生長等過程的全部信息。那麼,紅色基因是什麼?是精神啊。是中國共產黨,中國紅軍的精神啊。

我流着的是東方中國人的血液;走着的是千千萬萬箇中國人走的路;我喝的水可能曾經染過革命烈士們的鮮血。我愛祖國,這就是紅色基因吧,我想——當我死後,覺得無愧於祖國,這就是紅色基因吧。我知道,我愛美,祖國也愛美,我也要為她增添色彩;我懂得,我腳下的這片土地有着羈絆,這就是愛吧。所以,紅色基因是一種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融入骨血的愛國精神。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屈辱歷史,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八國聯軍血洗圓明園,小小倭國肆虐神州,我們的祖國,像一條哈巴狗一樣讓人欺凌,像一條哈巴狗一樣地讓人欺凌啊……黑暗籠罩了神州大地,然而在這黑暗之中,卻有着滅不掉的星星之火,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_了清政府,無數仁人志士為了祖國的光明前赴後繼。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久違的太陽終於在神州大地上冉冉升起。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人,在那樣黑暗的社會裏,在小米加步槍的時代裏,在列強虎視眈眈的情況下,他們堅定地帶領着中國人民向光明前進,從不後退!

相信,大家都對一個詞有所瞭解——長征,它是一次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一部恢弘壯麗的偉大詩篇,一座永不磨滅的巍峨豐碑。紅軍的這一次長征,滿懷期待地走,滿身傷身地勝利。紅軍在長征途中表現出對革命理想的無比忠誠,對革命事業無比堅定。他們埋頭苦幹、勇於奉獻;他們勇往直前、不屈不撓;他們不怕犧牲、必將勝利!

每當我看到有關戰爭的新聞,看到敍利亞的孩子生活在廢墟中,無家可歸,甚至慘死地海邊,我就感到心痛,同時也感到慶幸。慶幸我生活在中國,慶幸有那麼多的革命先烈曾經用他們的生命保衞着祖國,用鮮血換來了一個新的中國。

現在,沒有長征時的磨難,我們生活得安逸快樂。但我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那些革命先烈們那種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只為創造一個新中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要把紅色基因從腦海裏,轉變到行動上,把它傳承下去、傳承下去、傳承下去!

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徵文 篇四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題記

85年前,一個年輕的政黨帶領着一支年輕的軍隊,完成了一次無與倫比的遠征。在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裏,紅軍戰士用兩萬五千裏的足跡,完成會師。在這一路的風雨兼程中,黨像一顆璀璨的明星,刺破夜空點亮黎明,像一隻勇敢的海燕在大海上搏擊狂風暴雨,像一隻經久不息的號角,始終吹奏着時代的最強音。回望黨走過的這一百年的風雨征程,無數的愛國志士前赴後繼,為了新中國的解放,為了社會主義建設,奮鬥終身甚至於犧牲了自己。

在那片蒼松翠柏之下,莊嚴的墓碑前……我們緬懷革命先烈。每年清明時節,學校都會組織同學們到安海公園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祭奠長眠在那裏的革命先烈英靈。

手持聖潔的小百花,我們徒步前往烈士陵園,深感榮幸的是我是班級的旗手,昂前闊步向前,我心中充滿了對烈士的崇敬之情。只是,隨着路程的增長,我的步伐越來越小,頭頂的陽光也愈來愈強烈,手中的中隊旗漸漸變沉。路程過半,我的肩膀開始發酸、發痛……在烈日和痠痛感的雙重考驗下,一向固執的我偷偷地萌生了換人幫忙拿旗的念頭。

隨風搖曳~一抹鮮紅躍入了我的眼簾,陽光下的紅旗如血一般紅豔豔。我的思緒隨着隊旗翻飛到二萬五千里長徵中。紅軍戰士們忍飢挨餓,過草地,翻雪山,強渡大渡河,用血肉之軀擋住敵人的槍口,前赴後繼、毫不退縮……獻出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為我們創造了完美的生活和發展的優越的環境。

鮮紅的隊旗依然飄在眼前,也飄進了我的心裏。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的步伐開始變得堅定而有力,我明白了這次祭掃烈士陵園的真正含義——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雖然我們現在不可能再重走長征路,但是“長征精神”永不滅,它將激勵着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勇往直前、不畏艱險,讓我們攜手在中國建設的新長征中盡一份心,出一份力!

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徵文 篇五

再讀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其中一句詩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意思是:不要説羣山起伏像鐵般難以逾越,而今讓我們重振旗鼓向前。正是這句話引起我無限遐思,感慨萬千。

在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中,他以紀實文學的筆觸講述了紅軍艱辛的長征歷程。在兩年多裏,紅軍走過了贛、閩、粵、湘等十四個省份,轉戰大半個中國,行程達兩萬五千裏以上。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徵。它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境之惡劣,不僅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蹟,更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英雄業績,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詩篇。

它不僅給我們留下了血戰湘江、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過草地、翻大雪山、烏蒙山迴旋戰等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更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長征精神。在書中記述了無論是吃不上飯的放牛娃,還是胸懷報國志的知識分子,無論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還是柔弱剛強的女戰士,都被凝聚到了這支紅色隊伍裏,都被這種精神所感召、所激勵。

正是如此,在湘江血戰中的紅軍將士即使面對敵人的炮火,成片的戰友倒下後,仍然毫不畏懼又前赴後繼接替上去。正是如此,在雪山草地中衣衫襤褸的紅軍戰士被飢餓和疲憊逼至生理極限,但他們仍然沿着戰友的遺體形成的路標頑強前行,最終走出死的沼澤,迎來生的希望。在漫漫長路中,面對連續不斷“真如鐵”的“雄關漫道”,紅軍戰士們排除萬難,“邁步從頭越”,最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勝利。

當今國際形勢不斷髮生深刻變化,我們既面對着需要慎重對待的嚴峻挑戰,也面臨着需要緊緊把握的發展機遇。特別是20世紀後期興起的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的革命,作為“構成21世紀的最強大力量之一”的信息技術,已跨越其產業邊界,向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軍事等各個領域滲透。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應該加強學習,努力充實自己,面對當今紛雜國際形勢的“如鐵雄關”,繼續“邁步從頭越”,使中華民族走向一個又一個輝煌!

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篇六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有夢則 民族有望,少年追夢則國家昌盛。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縱觀歷史長河:花木蘭替父從軍,是因為她有着保家衞國的中國夢;嶽 武穆征戰沙場,是因為他心懷精忠報國的中國夢;屈原縱身一躍沉入汨羅江,也正是因為心中有着強國安民的中國夢……悠久歷史中的燦爛文化,從來不乏美麗的夢想: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精衞填海、愚公移山,這些瑰麗的神話,為幾千年來的中國夢增添了一絲神祕,也正是中華民族追求夢想,嚮往光明與進步的生動寫照!

時光漫步,中華民族從未停止過追尋中國夢的腳步。

從林則徐、魏源的“睜眼看世界”到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從康有為、梁啟超的戊戌變法到結束我國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的站起、一次次的追求,強國之心從未泯滅,中國夢依舊綻放光彩。

中國夢,正是從沉澱了全民族集體記憶的歷史中孕育生長的,屈辱與苦難是它的土壤,而澆灌滋潤它的是一代代的少年懷揣的希望與執着,所以它才如此深沉,如此地動人心魄。

“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總理的少年夢鼓舞了多少中華兒女;“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無私的夢想温暖了多少寒冷的心;“不為五斗米折腰”五柳先生的高潔堅貞又成為多少人的的榜樣……作為中華民族新生的我們,更應樹立起我們的少年夢,去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我們要肩負歷史、時代賦予的責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奮力向前。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至。”實現中國夢,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學如弓 弩,才入箭鏃”,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的真才實學;“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實現中國夢,要求我們敢於創新,百折不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生的美好理想,都不是唾手可得的,都離不開篳路藍縷,胼手砥足的艱苦奮鬥……

中國夢,是我們每個人的少年夢,沒有夢想,就沒有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但離開了行動而空談理想,也無非是虛幻的海市蜃樓。只有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人生的價值釋放到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去,中國夢必將撐起一個美麗的夢想時代。

少年夢,中國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hengwengao/5kkk6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