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中國夢徵文 >

2019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大學聯考熱點素材有哪些【精彩多篇】

2019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大學聯考熱點素材有哪些【精彩多篇】

2019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大學聯考熱點素材有哪些【精彩多篇】

感恩 篇一

1、感恩親情

親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物質生存,更有精神支撐終生受益的教誨。翠翠祖父的告誡:“做一個人,不管有什麼事皆不許哭,要硬扎一點。”(沈從文《邊城》)認識母愛(寬厚仁慈,堅定執着,無私無怨),珍惜母愛(不要到永遠失去的時候才想起),回饋母愛。(史鐵生《合歡樹》)

2、感恩友情

昔日的友情,提起來,一片温馨。乾枯的人生旅程中,它將永遠供給我們新的慰藉,重燃我們將熄的希望:友情醇厚,它不令人悲,不令人醉,而令人寬慰。珍惜友情吧!(於犁華《親情·舊情·友情〉友誼可以調劑人的感情,可以增進人的智慧,可以獲得又一次生命。(培根《論友誼》。)

3、感恩師長

哪怕是用樹枝在地上寫幾個字的問候,也能表達對師長的敬愛,關鍵是有這顆心。(季羨林《兩行寫在泥土地上的字》)

4、愛相遇的人

老貝爾曼用自己的生命在牆上畫成了永不凋落的葉子,鼓舞、換回了年輕的瓊珊的生命。人不能僅僅為自己,還要為他人,為一切相遇的人,這是責任,是本份。(歐·亨利《最後的常春藤葉》)

5、愛社會

人首先是社會的,社會決定了個人的生存發展與價值,“記住我”的方式是用你的善良助人的行動,一個毫無保留獻出自己一切的人,便是一個永存的人。(泰斯特《記住我》)。

人的和諧營造了社會的繁榮。愛這個社會,與社會協調,才能共生共榮。(愛因斯坦《社會和個人》)

6、珍惜舊情,潤澤人生

“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王粲《登樓賦》)柳永亦然。“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八聲甘州》)“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歸有光對故居的思念,凝聚着三代人的親情。

感傷離別,思戀舊情,在分離的歲月裏,也是一種充實,一種寄託,一種人生的滋味。(柳永《雨鈴霖》)“葉上初陽幹宿處,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久在異鄉的人,能夠夢人芙蓉浦,對話漁郎,何嘗不是一種慰藉,一種解脱,一種人生的眷戀?不忘故友,本是一種美好的情愫。(周邦彥《蘇幕遮》)

7、享受自然,快意人生

人生之短,俯仰一生。何不“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快然自足?(王羲之《蘭亭集序》)清風、清月、清流,清妙,自然有深趣,適當放棄“不急之務”,休閒自娛,也是呵護生命的可取之法。到大自然懷抱中,提倡慢生活,這是現代人的新理念。(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8、學會感恩

母愛的偉大在於無私,只要讓家人快樂,再苦再累心也甘。裏柯克《我們是怎樣過母親的》給了我們兩點啟示:一是學會受愛,學會享受媽媽的付出,讓媽媽覺得對兒女有價值,就會真正感到快樂;二是學會愛,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和願望作為藉口,去給母親做什麼,那樣只會傷害母親。

2019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大學聯考熱點素材有哪些 篇二

手中握着一支七彩的筆,畫出碧空如洗;畫出綠草如茵;畫出百花爭豔;畫出萬木吐翠……我在繪我的夢,我的中國夢!

中國,多麼美麗的一個名字,像一條巨龍,屹立在世界東方。

我們先來談談“美麗中國”吧!

剛健之美—天山;雄渾之美—萬里長城;寧靜之美—鏡泊湖……還有很多很多呢!再比如説,中國最美的湖—青海湖;中國最美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國最美的城區—廈門鼓浪嶼……看看吧!我們就應為生長在中國,做炎黃子孫而自豪,而高興!

之後我們來談談“我的中國夢”吧!

我期望:以後的中國,沒有霧霾,藍天如洗,空氣清新,花草的氣息,沁人心脾;我期望,中國的大地,所有的樹木枝葉茂盛,綠葉清晰、嫩綠,滿眼的綠意;我期望,黃河、長江,一切的江河湖泊,水波清澈見底,魚兒暢遊自在;中國的草原,牛羊如雲朵一樣輕輕飄逸。

我期望:中國所有的村莊、城市裏所有的孩子都得到關愛,所有的老人都得到照顧;我期望,所有的中國人都彬彬有禮,熱情好客。

我期望,我期望的一切都不會是夢,在未來,這些期望都會成真,你們也期望吧?

夢是一種嚮往;夢是一種憧憬;夢是一種動力……有了夢,我們就有了動力,有了動力,我們就會努力,有了努力,夢就會成真!

我堅信,我的中國夢,絕對不只是。

信念 篇三

1、捨生取義

為了化解楚國攻宋的危機,墨子不遠千里,不顧自身體面,不顧兇險,隻身深入虎穴,終於説服楚國放棄攻宋圖謀。儘管他行義不被理解,但他濟世救民的熱切情懷,“非攻”“兼愛”的執著信念,是民族脊樑的代表。(魯迅《非攻》)

2、殉道求真

開闢了一個新時代的蘇格拉底,卻因觸怒最有權勢的人,被控犯有“敗壞青年人德行,否定神靈”之罪,他從容地引鴆自亡。

偉大的先知荷馬,在流浪中靠誦讀自己的詩篇過日子,成為一個孤獨的瞎子。

發現了新大陸,把一切貢獻給國王的的哥倫布,所得到的是囚禁自己的一條鐵鏈。

偉大的天文學家伽利略,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發現,老邁的時候,又聾又瞎,在尖鋭的苦痛和人間的蔑視中掙扎。’

胸懷一顆孩子般的心,衝鋒在前,為祖國帶來勝利和解放的貞德,卻被當作老巫婆燒死在廣場上。

古今中外,那些造福人類,推動歷史前進的“光榮者”,走的都是充滿極大困難和生命艱險的“荊棘路”。正是“荊棘”磨礪了他們的信念之光,人格之光。,使得他們超越時代,走向了永恆。由此可見,磨難只有當它與殉道獻身者相伴的時候,才能顯示磨難的美麗,其美麗在於造就了殉道者的輝煌與永恆。為理想與信念而戰者,永生!(安徒生《光榮的荊棘路》)

3、為救世而獻生

白莽等革命青年與舊世界戰鬥,寧可犧牲也不放棄推翻舊世界的鬥爭。(魯迅為白莽作《孩兒塔》序)

4、為信史而堅定

司馬遷以“以刑餘之身,不阿世,不迎俗”,創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不朽之作《史記》(資中筠《無韻之離騷》)

5、為未來而堅守

密室中的小安妮,面臨磨難與死亡逼近,從容不迫,真實記下了受難者對生存,對未來的執着信息,創造了奇蹟。(邁耶。萊文《密室的生活》)

民族團結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作文範文 篇四

民族團結從中國上千年的歷史中從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為少數民族打開了向漢族學習的大門。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歷時十八年,考察了許多國家,把西域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政治、經濟等都向漢武帝作了詳細彙報,為漢朝反擊匈奴創造了有利條件,加強了中原與西域的相互瞭解與來往。大漠的駝鈴聲記錄着遙遠的文明。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有一批愛國的少數民族為祖國的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之後千萬同胞們的幸福生活。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所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數民族同胞的權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個民族能夠像一家人一樣相親相愛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中所展現的民族團結精神深深烙印進了人們心中:忘不了全國各族人民為汶川遇難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樹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國慶節天安門前那56根民族團結柱。這是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有血濃於水得親情。

我們學校是一個各民族學生與老師和諧相處的大家園。學校有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個民族的同學。學校在學習生活方面也給予少數民族同學很多的關心,而我們也應該用一種團結、友愛的態度來對待學校裏的每一位少數民族同學。只有關係的和諧才能創造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校園。

無論從哪一方面説,和諧都是發展的前提。09年的“7.5”事件使生活在新疆的我們更加體會到穩定的重要性。如果沒有了團結我們很有可能成為那個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國,實現中國的偉大復興就會成為空談,變成一個遙遙無期的夢想。面對國內外嚴峻的形勢,我們更應做到團結,用一種全新的姿態面對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們防患於未然,能讓我們見證一個蒸蒸日上的新家園!

回望歷史,我們擁有輝煌的華夏文明;我們共同書寫中華的傳奇!展望未來,我們擁有美好的明天,我們共同仰望同一片藍天!

文化 篇五

1、中華文化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公元后的頭13個世紀中國傳出許許多多的技術發明,整個化學中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就是地地道道從中國傳出的,中國的發明發現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在人類瞭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國人的貢獻是偉大的。(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序言)

2、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揚棄

衚衕文化的“處街坊”、“知足”、“忍”等,對於和諧社會建設是很有作用的,值得弘揚。但“易於滿足”、“不愛管閒事”,“安分守已,逆來順受”等,不利於改革進取,不是現代公民應有的素質,應當揚棄。(汪曾祺《衚衕文化》)

3、音樂美化人生

音樂是心靈之聲——喚醒記憶,匯聚憂傷,彙編快樂,化淚作笑;音樂是人生的力量——戰鬥的引領,孤獨的驅趕,旅者的馱轎;音樂是心靈的伴隨——生時為你歡迎,婚時為你見證,死時為你送殯。所以歌德説:“不愛音樂的人,不配做人……只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完全稱作人。”(紀伯倫《音樂短章》)

4、文字傳承人文

文字是精神存在的家園,文字的離去實質上是人文精神的喪失,是人格的喪失。“中國人拋棄漢字之始,就是拋棄民族文化之時。”(瑞典漢學家高本漢所説)(鄧海南《如果優美的文字離我們而去》)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態,中國曆代書法各有魅力,是中華文化的一絕,弘揚書法藝術是我們的責任。(陳燮君《百代法書》)

5、審美彰顯民族

中國的語言文學講究的是意藴審美,突出的是移情的效果。移情於景,無生命的物被賦之以人的情味,於是景物活了,有了動人的魅力。西方語言文學側重心裏解剖,突出的是意識的流動,凸顯人物思想心理的支配作用。(朱光潛《你為什麼會感到美感》)中國畫重神韻,西洋畫重形似;中國畫着意寫虛,給人意趣與品味(重藝術),西洋域着力於寫實,給人實體感而少意趣(重科學)。東西文化各有千秋,互補更蔚為大觀。(豐子愷《中國畫與西洋畫》)民族審美特點是,大中取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講究開放(連通、融合)務虛;西方審美注重局部(孤立、封閉),求實。(宗白華《空間的美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hongguomeng/gzplm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