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2021全國大學聯考精品作文(多篇)

2021全國大學聯考精品作文(多篇)

2021全國大學聯考精品作文(多篇)

全國新大學聯考Ⅱ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一

筆鋒與人生智慧

漢字的毛筆書法,是我們的國粹,體現了獨特的東方智慧。其中的“筆鋒”,即運筆的規律與藝術,不僅僅是書法的“筆法”,更具有中國人做人的哲學。

《描紅》這幅漫畫所表達的雖然只是關於“人”字的寫法,但其簡要的文字説明卻耐人尋味。“逆鋒起筆,藏而不露”。意思是欲順還逆,將鋒芒掩藏,以顯得起筆不輕飄、不浮躁。誠如人生要走好第一步,基礎要紮實,腳步要穩重。即便胸有大志,也要沉住氣,適當“藏鋒”,以免一開始就傷人害己。現在很多人都認同“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大謬不然。生活中那些還未出道就咄咄逼人的人,不僅給別人帶來不適之感,而且自身的形象也不那麼優雅,很可能因為張牙舞爪而顯得面目可憎。所以,起筆是蓄勢待發,亦為人生的走向儲備能量。

“中鋒用筆,不偏不倚”。在調整好筆鋒的走向以後,為了使得線條力透紙背,就要用力運筆,這就是“中鋒”的作用。同理,人們在努力拼搏、奮力前行的階段內,也不要企圖走邪門歪道。而且,要吸取“中庸”的古訓,為人要不偏不倚。那些行而致遠的成功者,不僅步伐穩健,而且遵守社會規則,達到人生與事業的自由王國。

“停滯迂迴,緩緩出頭”。出鋒,也是書法藝術的微妙之處。如果出鋒太急或者太草率,就會虎頭蛇尾,缺乏整體的美感。人,越是快要出頭了,越是要大功告成了,越要穩定心神,體現君子之風。也許,這個過程有反覆,猶如黃河迂曲,但迴旋是為了控制流速,更顯大氣。功成身退,方有完美人生。

簡單的“人”字,一撇一捺竟然飽含哲理,這就是書法的奧祕,也是人生的禪意。領悟了“藏”與“露”之道,乃為智者。

君以為然否?

2021全國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二

以前朱東潤老先生擔任復旦中文系主任時,自然被推上講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卻牙根緊咬,面色難看。簡直要上刑場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説出話來:“我原計劃五年完成的三本書,現計劃三年完成!”話音剛落,台下便是一片鬨笑之聲。“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勁卻上來了,説什麼都不肯再讓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

這若是被日碼萬字的當代作家看見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這麼“倔”?何必跟“效率”較勁?簡直是一根筋!

的確,對於講求效率的智慧的當代人來説,這樣的做法,實在是不知變通,乃至於冥頑不靈了。三年,豈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也不是問題。只要願意“坐家”,輕敲鍵盤,日碼萬字也能輕鬆搞定。只是,如此隨緣、如此寫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釋過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來恰如變了質的白開水。

同樣“冥頑不靈”的,還有歷史學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聲鵲起,然而他的出名,卻不是因為有多少的“智慧”,而是因為“笨”。十多年的時間,老先生統共寫了三本書,加起來不過七十餘萬字,平均到每天不過百餘字。然而,為了蒐集史料,老先生訪遍了各地圖書館、書庫,翻閲了兩千多萬字的史料,直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幾天幾夜不眠不休,最終才有了那麼一點老笨結晶。然而,這樣的著作,定心讀來,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為,認認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於“倔”、成於“笨”,在於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堅定地從“笨”處着手。古人吟詩“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方才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這種精神離今天的我們實在太遠了。在速度與效率所帶來的緊張與刺激中,精品之作也離我們越來越遠。我不敢説今天市場上的作品全部流於平庸,但在市場利潤的引誘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隨浮華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這流失了的春華,恰恰是我們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麼時候,我們的作家能夠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齒:“不行,最少三年!”?

2021全國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三

方有方的稜角,圓有圓的弧度,兩種不同形式的美,讓人讚歎。殊不知,將兩者巧妙結合,更能達到令人驚歎的效果,所謂完美無缺,是也。

方圓之用,是一門藝術。

方形建築給人以莊嚴,圓形建築給人以遐想,將方形與圓形相結合,予人以清新、脱俗的視覺感受,我想,看這樣的建築,永遠不會感到累。不難發現,一些獎盃也是將圓與方有機組合,經多種變換,構成這麼個吸引眼球、令人神往的物件。有圓無方,抑或有方無圓,均讓人感到厭倦——太單調了。而方中有圓,圓中有方,給人以神祕的色彩,這樣的效果,僅藝術所有。所以説,方圓之用,何以用,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方圓之用,是一種哲思。

圓的物件,常用方形器具裝固,通常是因為圓形(或球形)物件不穩固,而方形的器具能穩如泰山,試想,如若沒有方形器具,將會造成多大的麻煩和擔憂。圓形的酒瓶一般裝進方盒裏,是為了減少運輸、遞送過程中的碰撞,起到了緩衝的作用,倘若沒有方形盒子,這將帶來多大的損失?方圓之用,其實也就是各取所長的過程。

為人處世亦如此。我們就如同那方形物件,需要不斷地完善,不斷地磨鍊,成為圓形的物品。我們也如那圓形的物件,可以通過不斷打造,或者通過“方形”的幫助,來彌補自己的缺陷,從而活出稜角,活出精彩。方圓之用,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我們處世中悟出的一種哲思,這種哲思,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品味。

方圓之用,是一種王道。

能做到方圓之用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做到方圓之用,需要我們清楚地發現自己的不足,需要我們謙遜地向他人學習其長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地獲得成功。生活中有些人,正是因為不懂得“方圓”之道,從而錯失良機,無法達到彼岸,這樣的悲劇,讓人心痛,更讓人警醒。

方圓之用,永遠是一個説不清楚的話題,它因人而異,因事而變。方圓之用,永遠值得我們去體味,去感悟,去實踐!

全國新大學聯考Ⅱ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四

做什麼樣的人

根據材料提示,命題者主要的目的似乎是在教大家如何“做人”。他以毛筆楷書“人”字的寫法來進行類比。比如:“逆鋒起筆,藏而不露”似乎是想提示做人不要過於順風順水,更不要張揚;“中鋒用筆,不偏不倚”似乎是在提倡做人要謹守中庸之道,不得偏頗;“停滯迂迴,緩緩出頭”似乎提醒做人要勿急用緩,老成持重;最後的“描紅”最為寓意深刻,似乎紅色有某些象徵之意,盡在不言中。但筆者想説的是:這就是命題者你想要的嗎?這卻不是我們青年人想要的!

請注意,這是毛筆楷書的“人”字的寫法,那麼篆書呢?隸書呢?行書呢?都是一個寫法嗎?按照別的“書”的寫法寫的“人”字就不值得提倡嗎?“蠶頭燕尾”是什麼做人方法?“鐵畫銀鈎”是什麼做人的方法?“翩若浮雲,矯若驚龍”又是何種做人方法?命題人一何愚也!

剛剛結束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全國有十四億一千多萬人口,以命題者的邏輯,是不是這十四億多的人都要如此“做人”呢?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那是什麼時代的事了?!

既然題是出給我們年青人的,那年青人到底該如何“做人”呢?如果是筆者的話,絕不會“逆鋒起筆,藏而不露”,我要干將發硎,我要揮斥方遒!年青人如果不揮灑青春的活力,還叫什麼青春!我為什麼要藏?我要露!要吶喊!要縱橫萬里!那麼“中鋒用筆,不偏不倚”呢?我絕不會沒有原則的騎牆!我想要為夢想打拼就打拼;我想要為享受生活而躺平就躺平!收起你們那居高臨下的“不然怎樣呢”!你們憑什麼對年青人指手畫腳!憑什麼!至於“停滯迂迴,緩緩出頭”,我才不要!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啊朋友們!張愛玲説過:“成名要趁早。”我要在青春最輝煌的時候,大展宏圖,一飛沖天!我們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啊,我們可不是什麼停滯迂迴的彗星啊!

最後,關於“描紅”,我想説的是:“紅”不是描出來的,是刻在骨子裏的!紅色是我們血液的顏色,紅色的基因是寫在我們幾代人的身體裏的。描紅是描給黑色的“人”的,我們天生就是紅的!

沒有人能規定別人做怎樣的人,沒有人能強迫樹立做人的標杆。在不違背法律與道德的前提下,我的人生我做主!命題人,該思考的是你呀!

全國新大學聯考Ⅱ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五

成人之美

就如同人並非生來就會寫字,人也並非生來就懂得如何做人;我們臨摹字帖而學習寫字,我們取法先賢而學以成人。

人,起筆,筆鋒宜緩。

方仲永少年才高,盛名在外,卻因驕傲自滿而不思進取,以致落得泯然眾人的結局;而小時了了的孔融,也因才學賦予他的自負而觸怒曹操,最終惹來了殺身之禍。誠然,張愛玲“出名要趁早”的忠告言猶在耳,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説》至今讀來仍氣勢凜然。但是,我們更要有一種內心的定力,以寵辱不驚的心態迎接花落花開。

起筆之緩,並不必然導致終局的失敗。曾國藩少年愚笨,傳説一日挑燈背書,樑上君子尚已熟記能誦,樑下少年卻仍磕磕絆絆,但後者終成一代大儒。“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我們不能因一時的成績而驕傲自滿,也不應以一時的挫敗而自暴自棄;“緩”從而是一種人格的修為,其意在保持自身,任爾東西南北風而不改其志。

人,用筆,中直剛毅。

“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在這個追新求變的年代裏,我們似乎更加聽不進夫子的諄諄教誨了。其實,“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庸所講述的,正是切合於人倫日用的定理。我們提倡創新,是要站在常識的地基上、站在先賢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而非高蹈玄虛的空中樓閣。索卡爾教授的一篇“詐文”,就戳穿了後現代哲學家玩弄現代物理學概念的“創新”。

中庸之道,不是教我們變成好好先生。“鄉愿,德之賊也”,不偏不倚要求的是正道,而絕非形式上的“中道”。我們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中直剛毅的人格修為、人格信仰與人格操守。“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一生堅持為“被侮辱和被損害的”“祥林嫂”們吶喊,以自己的筆桿為投槍奮鬥不息:他撕破的是“太平”的假面,踐行的是真正的中道。“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為人民服務的信仰就是每一個共產黨員所踐行的中道。

人,收筆,自然放達。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太史公忍辱苟活,為的是完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將這一段歷史及其鮮活的人物事蹟流傳後世。其實,普通人的一生,何必非得追求太史公這般的壯烈絢爛。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普通人張思德的一生,奉獻給“為人民服務”的偉大事業,本身不也實現了自己的生命價值嗎?

魯迅先生死前談到後事,強調“燒掉埋了拉倒”,“忘了我,管自己生活”,這是真正的偉大:這不是劉伶“醉後何妨死便埋”的虛無;死亡在這裏是可哀的,但生者仍必須繼續向前,因為“革命尚未成功”。在生與死的縫隙之間,倘能為來者提供些許的教訓和慰藉,就已經算是不枉此生了。

我們學以成人,是因為成人之美:美在起筆的咬定青山,美在用筆的不偏不倚,美在收筆的從容淡雅。前人已經為我們提供了無比豐富的精神資產,現在,就等我們取法乎上,用心臨摹,細心勾勒,塗上屬於我們自己的色彩!

全國新大學聯考Ⅱ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六

書好一撇一捺,做有為新青年

託卷長讀,翻開文學歷史的長軸,那個距離我們一千七百多年的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緩緩向我們走來。他自幼深得父親傳授書法筆論,後又師從鍾瑤,張芝,他的書法造詣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知。後人以“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喻其書法平和自然,遒美健秀!

羲之筆法之高妙,透露着他對書法與人生之間的思考。在他的《二謝帖》中,那個筆挺的“面”字,雖瘦高卻也不失圓滑。而著名的《蘭亭集序》背後,我們看到和讀到的不僅僅是精彩絕妙的書法藝術,更是羲之參透人與自己,與他人,與自然宇宙間的關係。

古之羲之思考如此,跨越歷史的長河,如今想來,書法中包含的人生意義顯然易見:今天的我們,作為大時代的新青年,應該做好自己,寫好一撇一捺那個大寫的“人”字。

《覺醒年代》裏,我讀到一個有力量的句子:“無論我們當什麼,我們要當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堂堂正正是優美的方塊字特點,更是做人的準則。在海拔五六千米的`雪域高原,那一張張被高原紫外線曬傷脱皮的駐守戰士們的臉上,筆直的身軀上,我讀懂了“人”字書寫的意義:不偏不倚,為人正直,走正確的人生之路!他們就像青藏高原上盛開的雪蓮花,綻放在厚重的山與純白的雪之間,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光,那是中國的希望之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樣子!

憶往昔崢嶸歲月,十六歲背起行囊外出求學的毛澤東,後來有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決勝巔峯時刻的魄力。中央領袖曾説當代中國的新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一代人。面對正在奮發向上的中國發展新形勢和形式複雜的國際環境,我們不能不沉潛修煉,正如書法所講究的“逆峯起筆,藏而不露”,人生如逆旅,有了內在沉潛,才能迎難而上,看到曙光和希望。

漫漫求索的征途裏,除了沉潛,還需要積澱,未來的路可期,但也充滿了荊棘和挑戰。記得袁隆平爺爺在屏幕的那端緩緩訴説着的實現人生價值的温温細語:汗水,知識,靈感和機遇。願意揮灑汗水,不斷積累知識,才能出現靈感,抓住機遇。因此,如果人生是航船,一定要記得揚起積澱的風帆!

中國自古以來從不缺少奮勇與挺身前行的人,沉潛專研的人,厚積薄發的人。為了理想,他們無所畏懼,“雖千萬人吾往矣”!他們是中國的脊樑,是中國的精神。他們的骨血裏含有中國書法的神韻與筆法的精髓。他們把“人”字書寫在祖國大地的各個角落。

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擔當,願意沉潛不斷積澱的人,天地萬物皆有做人的哲理,唐光雨的書法漫畫那個描紅的“人”字亦如此。它啟迪我們:書好一撇一捺,才能成為新時代有為青年!

全國新大學聯考Ⅱ卷大學聯考優秀作文 篇七

一生最難寫個“人”字

中國的文字是最具有智慧,最藴含豐富底藴的文字體系。象形字形象生動,讓人一看就明白所言所指。而會意字奧妙無窮,深刻的哲理或為人處世的導向往往就包含在一筆一劃之中。

大道至簡,中國自古就是崇尚道家思想的國度,老子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何為道?鄙人以為,所謂道,即是最本真最底層,放之四海皆準的基本自然規律。所謂天人合一,即是人在這個龐大的世界上踽踽獨行數十年,要深諳最基本的道理,從而實現人與世界最恰當最和睦的共生關係。

世界紛繁複雜,花樣多彩,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估計一萬個人會有一萬種回答。但是如何才會成為一個自得、自洽、自愉的內心豐滿,精神明亮的人,這可能是所有人都在苦苦追求的,尤其在今天眾聲喧譁,物質氾濫的時代,我們的生存雖然變得無比便捷和滿足,但是精神世界卻不一定快樂。

既然老子説有道,那麼每個人生命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滿足和自得其樂,就一定有某些共同的所有人都會認可的準則。我們不妨從人字這最簡單的一撇一捺,來體悟,做人之道,求樂之道的原理。

在毛筆書法中,人字的起筆被稱為“逆鋒起筆,深藏不露”。這好比一個人初入社會,在一窮二白,無名無利的時候,要含蓄,內斂,引而不發。即使有太多的逆勢,風吹浪打,也要守得住,放得端。起筆至關重要,決定了接下來整個字的風骨,走勢和形象。

中鋒用筆,不偏不倚,無論一撇還是一捺的前半部分,都需要一個“穩”字,這好比人生的積累和歷練,貴在堅持,貴在“守正”,張弛有度,粗細有衡,不能旁逸斜出,也不能或粗或細,好比人的一生生,最忌諱的就是朝三暮四,不能堅守篤行。

最後一筆,停滯迂迴,緩緩出頭,這才是人字最精彩也是最難寫的部分。孔子説,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也許到了這個時候,就已經進人了人這一生最成型,最春華秋實的時候了。無論前面的萬千征途走得如何,在這一檔口,該收要收,該回要回,該灑脱要灑脱,我們的意趣,價值,準則和導向該呈覽於這個世界,向世人友好,向萬物施禮。最後,我們終於可以看明白,自己的這一生是什麼個模樣,自己這個“人”字,是個什麼氣度。

觀人一字,雖只有兩筆,看似簡單,但恰左右對稱,端端正正,穩穩矗立,健而不倒。人生很短暫,怎麼寫屬於自己的人字,千變萬化,各不相同。人雖複雜,但也簡單,人雖簡單,卻並不易寫好,最可怕的是,人就是人,我們千萬不能把人字寫成醜字,更不能把人字,寫成鬼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dpgqg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