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的構思技巧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的構思技巧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的構思技巧

大學聯考作文最重要的一個技巧,就是卷面工整,字跡清晰。閲卷老師在打分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考生的字跡,所以作文想要得高分,就要先把字寫好。切記不要字跡潦草。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的構思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的構思技巧

一、析“題”

“審清題目,明確要求”是寫好考場作文的重要能力之一。如果是寫命題作文,一般要明確兩點:一是寫作對象;二是題眼,即文章的寫作重心。比如,寫《共享生命》,“生命”就是寫作對象,“共享”就是寫作重心。如果是寫材料作文,則要先明確材料有幾個感想點(俗稱“感點”),然後再找出“傾向性感點”確定寫作對象。如果是寫話題作文,則要剖析話題,挖掘話題的內涵。比如:

據説,猶太王大衞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契訶夫的小説中,有個人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不會過去。”一位哲人曾説:“成功和失敗只代表過去,忘記過去才可能走進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説:“過去不能忘,因為歷史是一個永遠的存在。”到底什麼不該記憶,什麼該記憶?請以“忘與不忘”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此話題包含的內涵很豐富,可作如下聯想和分析。

(1)你愛別人,可以忘記;別人愛你,不能忘。

(2)你幫助過別人,可以忘記;別人幫助過你,不能忘。

(3)你對別人有恩,可以忘記;別人對你有恩,不能忘。

(4)別人對你不好,可以忘記;你對別人不好,不能忘。

(5)現在的成功與榮耀,可以忘記;過去的失敗與教訓,不能忘。

(6)生活中的煩惱,可以忘記;生活中的快樂,不能忘。

(7)生活中損耗精力的瑣碎小事,可以忘記;自己的理想、目標,不能忘

二、切“入”

考場作文具有選拔性,既有規定性,也有技巧性。考場作文必須有亮點,必須寫出自己的個性,因此“切入”的角度就很關鍵。“切入,切入”,就是要先“切”而後“入”,即要從“切”出來的眾多角度中尋找一個最佳的角度作為寫文章的突破口。尤其是“大題”,一定要“小作”,這樣才容易“上手”,並避免大進大出,泛泛而談。比如,寫《共享生命》,就可以採用設問的方法,從“什麼叫共享”“為什麼要共享”“怎樣共享”等側面選角度。再如,以“交換”為話題寫作,就可以採用切割的方法選角度:(1)從交換的價值角度看,可聯繫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對等價交換、不等價交換等進行議論;(2)從交換的形式角度看,可記敍一次有意義的主動交換、被動交換、公開交換、祕密交換等;(3)從交換的性質角度看,有偉大的交換、卑劣的交換、奇妙的交換等;(4)從交換的對象角度看,有高層次的思想交換、學術交換、愛心交換、生命交換,也有普通的物物交換等。

三、用“本”

很多考生在考場上常苦於沒有材料寫作。其實,他們學過的課文中就有很多豐富的資源。以寫作話題作文《忘與不忘》為例,課文中就有很多資源。比如,杜甫忘掉的是茅屋為秋風所破,“牀頭屋漏”無干處,不忘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海倫·凱勒忘掉的是雙目失明的痛苦,不忘的是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史鐵生忘掉的是肢體殘疾、終生與輪椅為伴的痛苦,不忘的是對人生對社會的深沉思考等。如果學生能把讀過的課文、試卷中的閲讀材料和課外讀過的書,都花點時間理一理,並分類做成索引,就會發現自己多了一個寫作材料的寶庫

四、索“源”

大千世界變化無窮,客觀生活豐富多彩,學生只要留心就會發現寫作之源。比如,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親情、友情、師生情,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冷暖寒暄、人生百味,如此等等,都儲藏着大量的事實和論據,是寫作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例如,以“忘與不忘”為話題寫作,就可以從生活中提煉出這樣一些素材:“非典”時,面對生死存亡的考驗,以鍾南山為代表的一大批醫務工作者,忘掉的是個人的安危,不忘的是戰勝“非典”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忘掉的是個人的安逸與享樂,不忘的是打匪除惡,保衞一方平安;公交調度員陳雙龍為維護城市乘車秩序,忘記的是個人的安危,不忘的是主持正義的責任感等。

五、選“體”

雖然考場作文一般“不限文體”,但選擇文體時必須注意兩點。一是要根據命題的傾向性定。比如,以材料“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之初營建宮室。管理竹木材料的官員認為各地運來的竹木長短不齊,不好管理,建議將其裁截整齊。趙匡胤看後在他的條陳上批道:‘你的手指和腳趾難道沒有長短嗎?為什麼不截成一樣長呢?還是長的讓它長、短的讓它短好。’”寫作,就適合寫成議論文。二是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積累定。比如,以“忘與不忘”為話題寫作,就既可以截取生活的橫斷面,在敍述或讚賞主人公的“忘與不忘”中鍼砭現實,將文章寫成記敍類、抒情類作文,也可以告訴人們哪些該忘、哪些不該忘,將文章寫成議論類作文。

六、謀“篇”

作文的結構佈局不僅是一個形式的問題,而且還是一個關乎文意的表達能否暢達的問題。因此,寫考場作文之前,考生一定要先打“腹稿”,起、承、轉、合在落筆之前就應該有所考慮。比如,結構是總分式、承進式、並列式還是對照式,是否用小標題的方式從不同側面表現主題,是否用蒙太奇的手法分鏡頭組合材料,是否用日記的形式刻畫人物心理,是否用人物自述的方式敍述事件,是否以某一中心地點為舞台通過側面描寫展現人物或場面等,都要在寫作之前就有考慮

作文立意的技巧

1.由現象而本質,層層挖掘求深刻

一個寫作者,若能夠不為表象所迷惑,進而能夠透過現象深入問題本質,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帶,其文章的思想、觀點便會給人以啟迪。凡是寫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陳舊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進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説是比較純正的思想了,但還算不上有創見,也要停止這個思路;再進一步,第三次想到的才是精彩獨到的見解,這時才算確立了一個深刻的立意。考場寫作是和自己較勁的事,肯於挖掘,肯於聯想,肯於比較,才可能找到高人一籌的思維方向,才可能誕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由生活而哲理,反覆品味求深刻

很多作家都表達過同一個觀點:世間並非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的,很多看似無甚詩意的生活瑣事中都藴含着令人感動的珍寶。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訴我們:許多生活現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東西,無論成功、失敗,歡喜、悲傷,光榮、屈辱,每一種生活體驗都值得我們珍視。對尋常的生活小事深入感悟,品味出特有的哲理,是考場作文寓有深意的又一妙招。

3.由原因而結果,超前預見求深刻

一般來説,近在眼前的人、事“是什麼樣子”,大家都能看得到,如果我們的文章僅僅為了説明盡人皆知的現實情況,立意也不過如此。而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照此發展下去會出現怎樣的結果?”等問題的思考與探究,才是考場作文深意之所在。無論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或揭示事物發展的結果,均可展現作者非凡的認識能力。

4.由一面而多面,理性思辨求深刻

一位成熟的寫作者常常能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對問題做出思考與判斷,使自己的認識不絕對化。考場作文,最為實用的便是以“一分為二”的觀念來分析問題:既要看到它的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考慮周全,觀點辯證,同樣是思想深刻的表現。

5.由相信而懷疑,步步探尋求深新

前輩學問家曾説過類似的話:交朋友要真誠,將心比心,在疑心之處不疑;而做學問要多提問,敢於打破常規,在不疑之處生疑。寫文章也要有這種懷疑精神,能夠對“歷來如此”或“處處如此”表示懷疑,能夠對某些潮流形成“反動”,是一種思想解放,也是一種實事求是。也只有對人們深信的事物、固有的成見形成質疑,才能夠上下求索,發現生活的深意。許多考場作文也正是在“懷疑一探索一相信”中顯示其強大生命力和深刻內涵的。

使用作文素材的技巧

1、特殊化,陳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現象,容易產生轟動效應。由此,如果作文也寫一些“反常(特殊)現象”,既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樂而不為呢?看看下面這篇滿分作文,這位考生的辦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顯。

請看例子:

(1)我迷上了電腦——奶奶迷上了電腦(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錶演——我騎在爸爸肩上看錶演(方式特殊化)

(3)縣長巡視保密室——縣長被擋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學校裏響起了歌聲——村頭廣場響起了歌聲。(地點特殊化)

2、設細節,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麼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瀾不驚,實在不能求新求異;要麼有了新鮮的素材,卻因為表述籠統而不能打動人心。存在這些情況怎麼辦?將素材的閃光點用“慢鏡頭”語言充分展示,動人的細節自會傳遞出感人的力量地。

其實,“慢鏡頭”語言就是給歷史人物創設一個場景——何時、何地、何景,人物在這樣的場景中何為,尤其要將人物的動作和神情細緻描繪。當筆力集中於此,寥寥數語亦足以動人心魄。

3、善變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來與文題關聯不大,但如果善於變通,巧妙處理,完全可以成為文題合適的題材。因為一個感情材料,客觀對象,都是多種規定的複雜的統一體,其內涵往往是多層的、多義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層次開發、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開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為伴,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第一,從做事持之以恆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並且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偉大的成就。

第二,從探索科學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於挑戰權威,只有如此,知識才能創新,科技才能進步,當然了挑戰權威要具備非凡的膽識和學識,是能幹而非蠻幹。

第三,從品德修養的角度立意:無論名聲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於自己的追求,才會收穫最大的財富。

第四,從人生目標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遠大的目標,要以天下為為己任,把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類作為最大的幸福,這樣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這樣的人物才是最風流的。

由此可見,同樣一個材料,只要你取捨得當,挖掘得當,是可以適應許多不同的題目的。這裏,關鍵看你會不會多角度多側面地看問題,善於分析,善於化大為小,化虛為實。

4、細梳理,教材活用

有時候,為了寫篇文章,可謂挖空心思,絞盡腦汁。靜心想想,我們學了十幾年的語文,寫作文時真得就沒有可用之材嗎?其他渠道不説,其實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就有着豐富的資源。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們熟悉的朋友,可以經常閲讀與品味,把這樣的“朋友”運用於自己的作文裏面,就有“近水樓台先得月”似的輕車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經典名篇,經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讀常新,而且還藴涵着豐富的作文素材。

5、開茅塞,觸類旁通

為了備戰大學聯考,考生要記憶大量的成語,而言簡意賅的成語就是我們鮮活的素材庫,將成語變素材,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看一例子:曾經才華橫溢的江淹,讓無數的後人為他的凋謝而惋惜。少時家境貧寒,江淹卻勤於讀書,苦於學習。優越的天賦與不懈的努力最終造就了他的文學成就。然而,聲名鵲起動搖了他寫作的原則。為了名與利,他不再用心屬文,直至靈感消逝,文思減退。漸漸步入寫作的低潮,終以“江郎才盡”名留文壇。

很多成語就是一段悲歡故事,一個生動靈魂。引用詩句,列舉詩人,既展示了非凡積澱,又讓文字得染詩情畫意。相信,每個同學都有豐富的詩文素材。

6、吐心曲,傾情表述

文章特別是散文要以情動人,但材料的表達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把深沉藴藉的情感融注於筆端。很多學生習慣用第三人稱陳述材料,而不涉及自己的主觀感受,特別是對史料的使用,這種處理方式並不高明。其實,展開自己的心靈,讓材料的再現和自我的情感發生化學反應,其間的漣漪更能激盪讀者的共鳴。

由此可見,當我們貼近這些材料中的人物的心靈,用文字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這些材料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或陳舊的印記,而是存在於生命長河的錦緞華彩,它們有質地,有光澤,它們有血有肉,它們有温度,有氣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dr7po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