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捨生取義高中議論文作文800字精品多篇

捨生取義高中議論文作文800字精品多篇

捨生取義高中議論文作文800字精品多篇

捨生取義的議論文 篇一

在人們的道路上,會面臨着許多重要的抉擇,遇到許多利益權力的誘惑,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以“義”為重嗎?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英雄捨生取義,因而被千古傳誦,成為了不朽的史詩。

汩羅江畔,以死報國

汩羅江畔,只見有一個人在跪地仰天痛哭,走近才知這是楚國大詩人屈原。得知楚國滅亡的消息,屈原頓覺萬念俱滅。他怎麼可能背棄祖國去追求個人的榮耀呢?“轟隆隆”一個巨雷響徹天地。蒼老的鬢髮被江風拂起,他步履維艱行走在汩羅江畔,望着波濤洶湧,一去不返的江水,停留了片刻,便毅然決然地向江中走去,一任江水沒過他的雙膝、胸口……汩羅江邊,誰又明白他心中生與義的交織?在生與義之間,他終究選擇了義。屈原,他以死報國,以示忠心。

烏江水邊,自刎而死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苦奈何?”那英雄末路的血色殘陽,在歷史的上空迴盪了二千多年。那一潭江水被微風吹皺了。他自刎烏江那一下,豪氣沖天,震撼了古今多少人。沒有人懷疑項羽是大丈夫大英雄,自古以來也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出來,自刎烏江,這得需要多少的勇氣?然而項羽做到了,他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演繹到了極致!

受盡折磨,從容就義

南宋末年,元軍猖狂,面臨着敵國威脅的文天祥毅然肩負起抗元的重任,號召四方英雄豪傑起兵就義。但卻由於勢單力薄被元軍俘獲。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的勸降,文天祥揮筆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歷史名句。文天祥拒絕降元,最終就義。

自古英雄多忠義,捨生取義,固然甚好,但是在今天的社會中如果要做到捨生取義,就不乏會被人蓋上“不理智,不正確”等稱號。但這並不意味着不能捨生取義,我們要在保證自己生命安全的情況下去理智的做出正確的抉擇。

“義”是忠義、正義、義氣,他比生命更為珍貴,在現在的生活中,他依然存在於社會的每個角落,但要理智抉擇,願義永存。

捨生取義的議論文 篇二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一文中説:“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這是影響中國人幾千年的至理名言。孟子這裏所講的捨生取義,就是為了正義的事業不惜犧牲生命。

在中國古代的文作品中,有許多關於捨生取義的故事。如《三國演義》中的吉平,他忠於漢室,不滿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欲與國舅董承等人共謀諸曹。送藥下毒的計劃沒有成功,曹操讓他招出指使之人。吉平血流滿階,痛罵曹賊,撞階而死。在羅貫中筆下,他是有名的忠義之臣。

在近代,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

中國科學界元勛,“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毅然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帶着“相當於五個山地師”的智慧,回到中國。如果她留在美國,他必然有豐厚的物質條件,然而如果他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今日的錢學森,可能只是千萬留洋學子中普通乃至平庸的一員。

再來看外國的例子。

美國獨立戰爭時有一位叫做黑爾內森,在英軍的酷刑之下寧死不屈,最終被殘忍地絞死。他説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這一生唯一一件遺憾的事就是隻有一條生命獻給祖國。”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古今中外因捨身取義而青史留名的不乏其人。從個人角度來看,他們失去的東西是彌足珍貴的,但他們獲得的東西,卻不是用金錢可以買來的。

我們生活在與他們完全不同的時代裏,我們不會像古人那樣去“盡忠”,也不會像烈士在腥風血雨中獻身。那麼,“捨生取義”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説又是何意呢?

在今天的和平環境中,我們雖不致犧牲生命,但“捨生取義”並非離我們。

他們身上那種永遠不向惡勢力低頭,為中國發展奉獻自己一生的精神,是我們前進道路上永不泯滅的光芒!

描寫捨生取義的議論文 篇三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一句話像春雨,洗滌着我們的靈魂;像洪鐘,震動着我們的耳鼓;像陽光,擦亮着我們的眼睛。品位生活,我們追求的確實有比生命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善良、道義。

在青島,東海邊,一層層巨浪向岸邊湧來,向遊人展示着它的雄偉壯闊、波濤澎湃。可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一個巨浪將一名女子捲入海中,只有那耀眼的紅色上衣在水中時起時伏。岸邊的人慌了手腳,喊着的,哭着的,跺腳的。可是風大浪高,無人敢施救。緊要關頭,河南小夥魏青剛跳入水中向女子游去。海遼闊,浪雄壯,海中的魏青剛是多麼渺小,當他剛抓住女子時,一個大浪又把他們衝開了。回到岸邊喘息一下,他要求再次救人,救援人員只好將保險繩系在他的腰上,精疲力竭中他將落水的女子拖到岸邊。在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典禮上,他的故事感動了一個又一個觀眾。商人落淚了,官員落淚了,青年學生落淚了。在我們感歎社會冷漠的時候,我們落淚了。是什麼讓我們如此感動?是善良,是道義。生活中實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在汶川,在災區,解放軍戰士正在為災區人民搭建帳篷。一場地震,毀了人民的家園。遍地是瓦礫,是斷裂的鋼筋,到處是災民愁苦的面龐。武警戰士武文斌看在眼中,急在心中,他把對災區人民的愛全都傾注在板棚的搭建中。他一趟又一趟地奔跑,一趟又一趟地搬運,竟然犧牲在板棚搭建的現場。當看到電視上那穿着軍裝繼續兒子事業的父親時,我們哭了。是什麼讓我們如此感動,是善良,是道義。生活中實在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當聽到某個煤礦老闆對被困井下礦工不施救而逃之夭夭時,我們感歎他們生命的齷齪;當聽到某個高官因貪而鋃鐺入獄時,我們感歎他們生命的蒼白;當聽到某個匪徒為了享樂而實施搶劫時,我們感歎他們生命的無力。

捨生取義 篇四

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

誠然,這是許多偉人的選擇。所謂“文死諫,武死戰”,説的也正是這個道理。例如,關羽被孫權軍隊捕獲後,寧死不降,最後被殺害。因為只有這樣,人的一生才不會成為被多個強權操縱的奴隸,人才會有尊嚴。

説到尊嚴,大家應該都知道麝香這種名貴的藥材吧?它其實就是雄麝香囊腺中的分泌物。有經驗的獵人會告訴你,捕殺這種動物時必須趁其不備。若在動手前被它發現,它會事先將自己的香囊腺咬破。連動物都有如此的尊嚴,何況於人乎?

然而,南宋時期的文天祥卻有一個截然相反的觀點:“將以有為也”。畢竟,活着就是希望。雖然文天祥最終沒能借此成功抗元,但後人卻不乏成功的例子。解放戰爭時期,眾多中共黨員被捕後關在牢房裏,但他們都不覺得自己的生命應該到此結束了,而是在牢房中,一面吃國民黨反動派送給他們的發黃的米飯,一面暗暗地抗爭,華子良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他假裝瘋瘋癲癲,卻暗中保持着白公滿分作文網館與地下黨之間的聯繫。與此同時,成瑤改名為陳靜。作為一個記者,她表面上在為國民政府做事,但她也在暗暗地用文字進行鬥爭。

這樣一來,單從生與死的角度來看,活着是一切事業的前提,只是活着,就有可能成就大智謀。但是死了,就一切都沒了。且不管究竟存不存在來世,至少今生已經無法為人間做什麼了。在小説中,關羽還可以顯靈來威嚇敵方,但在現實中這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因此,在生存與道義中選擇,還是選擇生存為佳。可這似乎與孟子的古訓相矛盾。那麼,究竟應該選什麼呢?

我個人還是更傾向於生的,理由如上所言。並且,我認為關雲長式的死亡是不值得提倡的。因為他的死並沒有帶來任何好處。歷史也證明了這點,它使吳蜀關係惡化,最終使劉備興復漢室的夢想及多年的努力化為烏有。這不像死於沙場或救炎救災現場的烈士,因為他們的死是有意義的,至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為世界做事。

當然,一般人是做不到這點的。我們還是盡一切可能生存吧。

有勇氣死,為何沒有勇氣活呢?

捨生取義議論文 篇五

千年前,一位文人寫下了一篇關於“生”與“義”的文章,千年來,這篇文章被人們傳唱,膾炙人口,於是便有了捨生取義,於是便有了無數的人們為了正義而獻出了生命。

當我看到捨生取義,我想到了文天祥,想到他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決心;想到了林則徐被貶新疆,仍抱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念;想到了譚嗣同面對死亡,發出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吶喊;也想到了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志向。

可是,值得一提的是:取義不一定捨生,魚與熊掌可兼得?雖然會失去些利益,可生命是革命的本錢,有了生命,還會有什麼實現不了呢?

於是,我想起這樣的一個人: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為了讓他所在的朝代有自己的史書,他選擇了苟活,花了15年的時間,完成了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他,就是司馬遷!

為了一個並無交好的李陵觸怒龍顏,的確沒有人能夠理解,甚至有的人心中會這樣想:“一個傻瓜,為了一個不相識的人惱怒了皇上,必要嗎?”可是,我卻認為司馬遷是對的,他與李陵之間雖無有意,但他站出來為李陵辯解卻是大義!是因為他的職業是記錄歷史而歷史必須是真實的!於是,他站出來為李陵辯解,皇上大怒,下令將他貶入大牢,聽候發落。此時,他仍不後悔,可是他必須在生與死中作出選擇。生,他將會受宮刑,從此屈辱的活着;而死,他將不能再繼續記錄歷史!

為了歷史,為了後人能夠更清楚的瞭解歷史,他選擇了生,貧賤的活着,但他用餘生編撰成“史家之絕唱”的《史記》,讓我們瞭解了先人們的故事。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可是,我要説取熊掌不一定要舍魚,魚與熊掌可得兼。

有時候,選擇死確實比選擇生要容易得多,但真正的勇敢不是為了某件事壯烈得死去,而是為了某件事卑賤的活着。因為見慣了這個世界上太多的轟轟烈烈,所以更喜歡平平淡淡地選擇生會更好——取義不一定捨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g44e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