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家鄉的味道作文600字左右多篇

家鄉的味道作文600字左右多篇

家鄉的味道作文600字左右多篇

家鄉的味道作文600字左右 篇一

張婧怡

走在北京的街頭聞上一聞,是聞不出什麼氣味的。但瀰漫在衚衕裏紅牆邊上的,是怎麼也散不去的,從幾百甚至上千年前傳下來的噤若寒蟬鍾靈毓秀的味道。但我對北京的印象,不是靜謐的四合院,不是金碧輝煌的故宮,而是一條尋常的小巷。但在我看來,那小巷比那些帶着石瓦,常年閉門不開的四合院更有人情味,更有北京的氣息。

小巷格局雖然小,但是很熱鬧。天氣晴朗的時候姥姥總是拉着我一步一步走下那長滿苔蘚的石台階,帶着我去附近的地方轉一轉。誰都不想錯過晴天的大好機會,一大早就紛紛拉着自己的小孫子孫女出來曬曬太陽,也自然少不了交流的機會。“喲!這不是老李嗎,打麻將去不?”“那可不!”鄰里之間互相開着玩笑,打着哈哈,在小巷中留下一路笑聲。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自然是有些饞嘴的。晌午,太陽正刺眼的時候;大人們寒暄的口乾舌燥,小孩們玩的灰頭土臉的時候,總能聽見小巷裏傳來一陣吆喝聲:“賣冰棍兒嘍——“其中,“嘍”總是拽着長長的尾音,勾的人心癢癢;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誰不想在此時買上一根冰棍,舔上幾口,把那清涼的氣息灌入口中。小孩總是最先看到小攤的,“去買冰棍兒嘍!”小夥伴們爭先恐後,彷彿那不是小攤,而是馬拉松的終點。最先衝過去的小孩總是神奇洋洋,直到把口袋翻破了才發現,自己一分錢都沒有,又沮喪的低下頭。“哭什麼!”旁邊熱情的老爺子總會哄上兩句,“我給你買不就是了!”聽到這句話,小孩又興高采烈地抬起頭,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午後的陽光顯得有些懶散了,吃飽喝足的人們懶洋洋地坐在板凳上,手裏握着一把大蒲扇不停地搖着。嬉戲了一上午的小孩們也自然疲憊了,都紛紛揉着睡眼惺忪的雙眼,不由得慵懶地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哈欠,坐在台階上,或者是姥姥和姥爺的懷裏打個盹,巷子裏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寧靜。聽着巷子裏輕微的鼾聲,和遠處小攤悠揚的吆喝聲,時間彷彿也隨之變慢了。不知不覺,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陽光將天空染成了鮮豔的橘紅色。顯然是回家的時間了。大人們又繼續寒暄着,小孩們則是拉着勾,發誓自己明天還來找對方一起玩;雖然人們都不約而同地知道,明天同一羣老朋友還會在這裏相遇。

家鄉的味道作文600字左右 篇二

王梓庚

早年間,北京的許多院落裏大多種樹,並且種樹講究多,例如楊柳不能種在院子裏而應該種石榴、柿子、核桃、香椿一類的樹。如果在院子裏種香椿,那一定不是為別的,就是為在初春時吃上新鮮的香椿芽兒。吃香椿是老北京的習俗,如果有富餘的,一定弄些香椿芽送給沒香椿樹的左鄰右舍。可以説,香椿是老北京的春天獨有的味道,也是鄰里間的一份情誼。

姥姥家的院子裏也不例外地種着香椿,那是一株老香椿。春天它發芽發得很晚,還將將能趕上四月的尾巴。它抽出的新芽兒,墨綠中透出紅來,但顏色沒有紅綠顏料混合那樣可憎,反而藴含着生機和可愛。到了這個時節,我們便開始採摘香椿芽兒。站在樹下會聞到香椿獨有的清香,我們用姥爺製作的竹竿兒摘香椿,杆頭有一個鈎兒,掛在香椿芽兒上一擰,芽兒就掉落下來。姥姥和媽媽便負責這項工作,而我則在草叢中撿掉落的香椿芽兒。

有時還會叫夥伴們一起來參與這項活動。陽光穿過稀疏的香椿枝葉,灑在濃密的草地上。我們提着籃筐從光束中越過陽光,轉而照向我們,照在身上,暖暖的。我們爭搶着撿拾,尋覓藏在草叢中的嫩芽兒,比一比誰找的多。將嫩芽分成一堆兒一堆兒,給自己劃分好吃的份量,然後我們幾個小鬼拿着一把把香椿芽兒送到左鄰右舍。

更加令人享受的還是吃香椿。香椿有很多吃法,我最喜歡吃香椿雞蛋和炸香椿魚兒。他們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香椿切碎放到調好的雞蛋裏,或者把香椿放在麪糊裏,倒入熱油中煎。這個時節,每次去姥姥家,一進門兒就會聞到香椿獨有的醇香,混合着雞蛋的味道,聽到滋滋的聲音。香椿雞蛋放在嘴裏軟軟的,略帶一絲絲苦味。炸香椿魚兒外表金黃,香椿碧綠,外酥裏嫩。沾上花椒鹽,真是香酥入口美不可言。

姥姥家搬遷這麼多年了,我再也沒有吃到、聞到那樣鮮美的香椿了。終於,今天我們家新移植的小香椿發芽了,我輕輕摘下一片,聞一聞,是家鄉的味道,是香椿的清香。

家鄉的味道作文600字左右 篇三

李佳寧

北方人喜吃麪食,譬如饅頭、包子、烙餅,都是麪食。但在北京,一提到“面”,可就不是這些,而是麪條了。

麪條有長壽的意思,所以北京人的面有“長壽麪”,每逢生日,不論是在家吃還是下館子,都要吃一碗長壽麪,意思是祝福壽星“福壽綿長”。

除此之外,北京人在日常中也經常吃麪。炸醬麪、打滷麪好多種吃法。今天,我專門兒講講炸醬麪。

北京人一般只吃抻面和切面。抻面就是把切好的面擀成大片,切條後用雙手拎起來抻,切去兩頭下鍋去煮。我們家一般是吃切面,往擀薄的面片上撒乾麪,一層層疊起來切絲,煮好後放“澆頭”攪拌着吃。我和姥爺愛吃醋,就喜歡在裏面撒點小醋,解膩又開胃。

吃炸醬麪,比較常見的是肉丁炸醬麪,用肥瘦參半的豬肉丁與黃醬一起下鍋炒。吃時也有講究,天冷時吃“鍋挑兒”,即剛出鍋的熱面,天熱了就吃過冷水的涼麪(但我從來沒吃過過涼水的炸醬麪((畢竟誰大夏天的吃炸醬麪)),麻醬麪是一定要過涼水的),再配上時令小菜做“麪碼兒”。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麪是很講究面碼的,但每個人有有每個人不同的喜好。像我媽就獨愛黃瓜,我偏愛白菜、芹菜和豆角。面吃乾淨了,還要就着湯,用豆角蘸着炸醬吃上幾口。

“原湯化原食”,是中國的飲食傳統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吃完撈麪、水餃後喝點“原湯”,就是煮這些食物的水。在我們家倒也有個小傳統。吃完炸醬麪的碗壁上沾着不少炸醬,我們會用麪湯把碗涮乾淨。這樣既可以讓刷碗的工作輕鬆些,還可以讓湯更好喝。我還會再夾幾個肉丁吃,讓麪湯更香。但其實這步是大可不必的,因為湯裏不僅有面香,還有煮過的菜碼的清香。六姥姥曾告訴我一件趣事,她説三妹元溪自從來我們家吃了兩次炸醬麪後,也養成了涮碗的習慣,六姥姥六姥爺還覺得奇怪,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我們家的習俗傳到了三妹家。

麪食各地有各地的做法,麪條也一樣:武漢熱乾麪、山西刀削麪、蘭州牛肉麪、四川擔擔麪……各種做法都有着自己獨特的美味之處,也分別代表着各地特色,但只有看到那裹着肉醬的棕色麪條,聞到帶着熱氣的撲鼻香氣,感受濃烈的肉香、清新的菜香和綿綿的面香在口腔裏迸發,我的心貌似才得到真正的慰藉,發自內心地由衷感歎——這才是家鄉的味道。食物從來不只是為了果腹而存在,這上面更是有着情感和精神的寄託,而在我的記憶裏,炸醬麪大概就是家鄉北京,最經典的名片吧。

家鄉的味道作文600字左右 篇四

舒可心

看着眼前熟悉的店鋪,歡笑聲和人們邊吃邊聊的北京味兒不斷在我耳邊響起。在家鄉那條小街上,就數這裏最有味道。

我走進店裏,坐在一個離門不遠的座位上,喊道:“我要一碗滷煮和一個燒餅!”老闆娘帶着北京腔兒答道:“好嘞!您稍等啊。”不一會兒,老闆娘把一碗熱乎乎的滷煮和剛做好的燒餅帶到我面前,“這是您的!”老闆娘還是一樣的熱情,一個“您”字透着對顧客的款待。

吃着剛端上來的滷煮,火鍋兒熬燉出來的特有香味兒,加之燒餅的鹹鮮鬆脆,又讓我想起了那一幕幕温暖的場景:爸爸帶着我走進這熱鬧的店裏,找個地方坐下,衝着老闆娘喊上一聲,一會兒就端上來美味的滷煮了。等候的顧客也都不急,各自和身邊的人説着聊着。爸爸工作忙,這次沒能一起來,但我也能感受到這熙攘的氣氛。聽着旁人講着趣事,就好像在滷煮裏撒上了一把香菜,調和着店裏的基調,陣陣歡笑是屬於店裏每一個人的。

沒過一會兒,走進來一位老大爺,他坐在我面前笑眯眯地跟我打着招呼,然後轉向老闆娘,説:“老闆娘,我又來了,來這兒就是吃個正宗!”“大爺,瞧您説的,您這回還跟以前一樣嗎?”老闆娘笑着説。那位老大爺向老闆娘點了點頭,便和我絮叨起他今天所遇見的趣事兒,我被老大爺的神情和語言逗笑了。老大爺越説越起勁兒,周圍的人也都跟着笑起來。小小的滷煮店,就是這樣時常充滿着歡聲笑語。

滷煮店裏,顧客們嘮的家常、聊的趣事兒是北京的味道;老闆娘熱情的話語和招待是北京的味道;每個人碗裏熱氣騰騰的真材實料是北京的味道……

吃完後,我帶着滿足走出小店,夕陽西下,一抹淡淡的陽光柔和地灑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衚衕裏。這裏有着太多讚不絕口的小吃、精緻的四合院、黝黑的宅門、鋥亮的門鈸、老槐樹下扯閒篇兒的老人、追逐頑戲的孩子,還有那由遠而近、略帶沙啞的“磨剪子來鏹菜刀”的吆喝聲……外面颳着涼颼颼的風,但那地道的家鄉的味道總會温暖着我!

家鄉的味道作文600字左右 篇五

王敬儼

我的家鄉,是中國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北京。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和科技創新中心,不過,我最喜歡的,不是繁榮的北京,而是老北京。

説起老北京,就不得不説到老北京全市貫通的衚衕和遠近聞名的小吃了。

南北縱橫、東西相通,衚衕裏常常是家家户户敞着門的情景,走個衚衕相當於逛個大街,熱情的鄰里會盛情邀請,還炫耀着自家的特色。早晨天不亮,就有好嗓子在唱:“百靈鳥……向藍天飛過……”,起牀了,不少擺攤兒的小販早就等候已久了,有的是賣木頭做的玩具的,還有的是買蛐蛐的;到了中午,人家都回家吃飯去了,人自然少些,不過到了下午,孩子們的打鬧和喊叫聲就充斥了整個衚衕。

到了年三十兒晚上,就更加熱鬧了,家家户户都掛上了紅燈籠,還貼上對聯和福字,像是要賽賽誰家裝點的最漂亮。年夜飯並不都是緊閉上門吃的,倒是把桌子凳子都搬出院子來,搬到衚衕裏,一大桌一大桌,還把豐富美味的晚餐毫不吝嗇的分享給其他桌和過路的行人。

收了桌,便該到了放鞭炮的時候了。家家户户都攢了各種各樣的鞭炮,無論是擱地上放的“二踢腳”、“小蜜蜂”、“竄天猴”,還是手裏拿的“呲花”和“摔炮”都響的錯落有致,你一聲“噼裏啪啦”,我一聲“呲啦啩啦”,倒像是交響樂曲在演奏。有的花還能在空中炸出一片彩,常常嚇得小孩捂着耳朵尖叫。

有的衚衕專門是賣各種各樣的小吃的,不管是熱的冷的甜的鹹的,一應俱全。

在夏天,烈烈辣日下,人們最愛的消暑小吃莫過於冰食了。冰棍、凍酸奶和西瓜是最消暑的。常常看到在剛剛下午的時候,推着滿滿一車冰棍冰激凌的小販頂個大傘,吆喝着:“又便宜又好吃的冰棍兒嘞~”這時的人們通常已經吃過了午飯,正拿着個大蒲扇一勁兒的想扇走熱氣,聽到吆喝聲,便不管不顧的衝到小車前,一買就是兩根。凍酸奶雖然不如冰糕棍兒這麼受人歡迎,但也有人愛買。又涼又可口的硒砂瓜可謂是整個夏天都必不可少的,家裏人多的通常去水果攤買上兩大口西瓜,少點的就買半口,再不濟,還有剛切好的西瓜塊兒,坐板凳兒上啃或者邊逛邊吃都是不錯的選擇。

冬天冷了,就不會再有買冰食的了,通常街上都是冒着熱氣的大鍋蓋子。只要是熱的,什麼東西都能賣出去,比夏天的東西,花樣要再多上一番。新出鍋的餃子、鍋貼子、餛飩是非常常見的,不過餡兒的門道可多了去了。有十分竄味兒的韭菜雞蛋,還有茴香和大白菜的。不只有素的,還有羊肉、牛肉、雞肉餡的,反正是噴噴香。剛煮好的老玉米和白薯紅薯倒也非常常見,老玉米通常是不粘的,一口能啃下好幾十粒兒,在嘴裏嚼一嚼,香汁四溢。白薯和紅薯常常叫人分不清楚,但味道都是一樣的棒,外面的皮一撕就掉,通常第一口是能感受到一層薄薄的酥皮的,再往裏,就感到有些燙嘴了,不過冷風一吹,熱的就變涼了,還是要早點入口的好。冰糖葫蘆該算是個特例,山楂、山藥豆外面裹一層冰糖,先是剛化了的,過上去不一會兒就凍住了,通常在凍住之前,還會撒點點綴,這可不是為了好吃,而是讓看上去更好看些。

北京的衚衕和小吃的淵源是長久且永遠的,一想到衚衕,便會自然的聯想到小吃,這簡直就是北京的象徵。

老北京的衚衕、老北京的小吃,都是我家鄉的味道,或濃或淡,或甜或鹹,他們都給了我無限美好的記憶。

家鄉的味道作文600字左右 篇六

耿語諾

家鄉的味道沒有山珍海味的材料,也沒有精美無比的外表,有的只是樸華無實的味道。雖平凡清淡,卻令人心馳神往,浸透着甜甜的小吃,暖暖的人情味和古色古香的建築,無不令我沉醉其中。

家鄉的小吃令我銘記在心。記得小時候,每次父母載我去爺爺奶奶家,我爺爺都會準備我最愛吃的驢打滾。做好的驢打滾是金黃色的,輕咬一口。豆餡香甜,入口綿軟;糯米皮黏膩卻不粘牙;黃豆麪滿口焦香。不一會兒的功夫,一盤驢打滾就已經見底。有時,會有聞到香氣的鄰居從窗口探出頭,向爺爺家喊到:“呦!你家諾諾回來嘍?”這時,爺爺總會揚起燦爛的笑容:“嘿嘿,對喲!要不要來嚐嚐諾諾最愛吃的驢打滾啊?”

這美味的小吃是家鄉的味道,我所眷戀的味道。

家鄉的人情味令我倍感温暖。記得有一次我與朋友約定一起去公園玩,時間臨近中午,但因為朋友家離得較遠,路上堵車,再加上冬天温度很低,所以當我在約定地點等待時,狂風無情的刮過,刮的我的手和臉生疼。這時,路邊一個燒餅店中的一個叔叔走了出來,對我道:“小姑娘,外面太冷了,進來坐着等吧,我再給你拿碗小米粥。”我進了點,果然温暖了不少,叔叔將小米粥放到桌上,爽朗大笑:“哈哈哈!小姑娘,我和你説,我們家的小米粥可特別香!你快嚐嚐!不要你錢!”我端起粥,緩緩的喝了下去,這小米粥不僅温暖了我的身體,也温暖着我的心底。一個素未識面的陌生人,可以向我施以援手,北京人的淳樸,大方的品質感染着我,我愛這種單純的善心。

這香氣四溢的小米粥是家鄉的人情味,我所眷戀的味道。

家鄉的古建築,令我的心倍感自豪。在北京的老街區,仍舊保留着少許古時建築物。夕陽西下,一抹淡淡的陽光柔和地灑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衚衕裏。精緻的四合院,黝黑的宅門,鋥亮的門鈸,老槐樹下扯閒篇兒的老人,追逐頑戲的孩子,還有那由遠而近、略帶沙啞的的吆喝聲……

這衚衕中的清香是家鄉的味道,我所眷戀的味道。

我忘不了家鄉菜的味道,忘不了人情味的味道,忘不了古時建築木香的味道,更忘不了我的家鄉,北京。

既然忘不掉,那就記一輩子吧。

家鄉的味道作文600字左右 篇七

郭子健

我來到北京將近十年了,對北京愈加熟悉,這裏是我的第二故鄉,這裏擁有和南方截然不同的味道。

由於北京的氣候原因,北京的春天短,往往給人一種剛一越冬就入夏的感覺。各種花要把握好這短暫的時機,爭先恐後地開放。北京的花開得密,它們為了時間只得放棄疏密結合的交錯美,花團錦簇,風一吹,落英繽紛,花香撲鼻而來,使整個人都沉醉在花海中。玉淵潭公園是賞花聖地,門口還經常有騎着車賣糖葫蘆的,3-5元一串,各種口味的都有,那時喜歡進園時買一串、出園時再買一串,我喜歡聽糖在嘴裏被嚼碎的聲音,更喜歡回味糖漿在在嘴裏化開的香甜味。這便是北京大自然的味道和老北京著名小吃的味道。

剛來到北京時,我對這裏人們的説話方式尤感奇特,“我接個電話兒”“這袋兒可真沉”“別忘了關門兒”這可是我從來沒聽過的。後來瞭解到這種説話方式是老北京人特有的,叫做兒化音,並且這個“兒”字添加的位置還很有講究,有的字後面就不能加,倘若隨意加上會讓人感到很彆扭。聽的時間長了,我漸漸覺得兒化音似乎還挺好聽的,有一種隨意的音韻美,好像很符合老北京人的熱心腸兒、做事兒豪放的特點。我現在也時不時地説幾句帶兒化音的正宗老北京話兒。

到北京參觀古建築,你會發現這些古建築多是紅牆綠瓦,有的再搭配上黃、藍等顏色反差極大的色調,給你巨大的視覺衝擊,當你置身於北京古建築前,你會不由地產生一種莫名的嚴肅莊重感。而徽州則多白牆灰瓦,依水而建,優雅婉轉。北京的建築大氣、氣勢磅礴。如果將南方比作文人墨客的話,那麼北京則是帝王的象徵,容不得侵犯,處處彰顯莊嚴美。北京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已經是六朝古都了,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這也就是為什麼北京的建築會給你帶來那麼強烈的感受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北京的文化這麼吸引人了。

我家鄉北京的味道是複雜多樣的,夾雜着自然與人文,這些統稱京味,這種味道只有長期生活在北京、把北京當作故鄉的人才能感受到。

家鄉的味道作文600字左右 篇八

胡琦悦

“冰糖葫蘆,賣冰糖葫蘆嘍,酸酸甜甜的大紅果喔……”每每聽到這樣的叫賣聲,我的心情總是不由自主的興奮起來。冰糖葫蘆,是我對北京隆冬時節最深刻的記憶。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春節,媽媽帶我去廟會。那熱鬧極了,哪哪都掛着大紅燈籠,人來人往,各種吆喝聲齊聚一堂。可最吸引我目光的,就是那一支支穿滿晶瑩剔透的紅果的竹籤,它們整齊地插在用稻草捆紮的草靶上,一顆顆紅果微微探出頭來,不停地誘惑着我為它駐足,來品嚐品嚐。我的眼睛看着出了神,媽媽便拉着我走到小販那裏。“叔叔,請給我一串冰糖葫蘆”我激動地説。“好嘞,小姑娘。看!這個好不好,給你拿個最紅、最大的。”“好,謝謝您嘞!”

接下來,可就發生囧事了,我竟小心翼翼地剝開了外面的“塑料膜”準備扔掉,媽媽卻突然説道:“傻孩子呀,這外面的是糯米紙,可以吃的,扔掉它幹啥?”“哦!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道。這糯米紙在舌尖一抿,便化開了,甜甜的糯香流進了心裏。那紅得發亮的晶瑩的小果子使我不住地吞着口水,卻又不忍心去破壞如此可愛美好的小東西。最終我還是輕輕地咬下一口,只聽見“咯嘣”一聲脆響,冰糖的甜味立刻充盈在嘴裏。再細細地嚼着,一絲絲酸味又縈繞在舌的兩側。吃到裏面,沙沙的,飽滿柔和。整個過程,回味無窮。吃完後,嘴角邊總會留下些甜蜜的印記,小舌頭再舔一圈兒,又是一次享受。

這使我真的愛上了老北京的特色小吃——糖葫蘆。逢年冬天,姥爺出門買報時也會順道給我買來一支,雖然姥爺牙口不好,但也總是笑眯眯的陪着我一起吃,一起聊天。年年如此,卻總是吃不膩這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蘆,享受不夠這冬日下暖洋洋的時光。

再長大點兒,我開始好奇冰糖葫蘆的做法了。便自己查了資料,想着買點食材,來試一試。結果呀,這冰糖不是熬糊了,就是山楂個太小,太酸了,總歸是沒能做出那個味兒。原來,冰糖葫蘆的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相傳大約是起源於南宋紹熙年間,冰糖葫蘆作為藥品來為宮中的貴妃治病。後來傳到了民間,老百姓用冰糖與山楂煎熬,再把它們串起來賣,就變成了今天的冰糖葫蘆。製作冰糖葫蘆也可一點不簡單,講究得很呢。光是熬糖這一環節可是大有講究。火候不能太過也不能太小,糖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否則可影響口感呢。

如今的冰糖葫蘆,味道更是五花八門了。草莓的、橘子的,西紅柿的……雖然也都好吃,但終究不是記憶最深處的那個味。

我愛冰糖葫蘆,是它為喜氣洋洋的春節增添了一抹酸酸甜甜的年味,是它貫穿在我成長過程中那段最歡樂幸福的時光,是它承載着中國悠久璀璨的歷史文化……它,是家鄉里最美好的味道。

標籤: 多篇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o7v83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