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黨建工作總結 >

加強民族認同教育 推動職業教育民族團結進步

加強民族認同教育 推動職業教育民族團結進步

加強民族認同教育 推動職業教育民族團結進步

加強民族認同教育 推動職業教育民族團結進步

南寧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汽修專業部黨支部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職業教育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鞏固各民族大團結。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必須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不斷增進各民族成員對中華民族這一共有身份的認同,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把強化各民族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作為一項根本性、戰略性任務抓緊抓好。

南寧市四職校創辦於1965年,2007年、2010年先後與南寧市第八職業技術學校、南寧市第二師範學校合併。形成現有的竹溪和邕寧兩個校區、佔地面積210畝、建築面積7.48萬平方米的南寧四職校。三校合一,一校兩址,共同發展又各具特色,和睦雅靜裏藴藏活力,歡樂燃燒中啟迪智慧,煥發勃勃生機!

學校專業建設和而顯優,定位於立足協調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秉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專業建設思路,建設形成了一批優秀品牌和特色專業。如:學前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城市軌道交通運用與檢修、高鐵乘務、工業機器人技術、服裝設計與工藝等16個專業。

來自十幾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6000多名莘莘學子在不同的專業上競技前行,從初出茅廬到技術能手,從技術專家到企業精英,出色的四職學子們,以過硬的本領和辛勤的努力,向世人展示着四職風采。

職業學校是教育單位,對全區各級學校乃至其他領域具有重要風向標作用,必須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極端重要性,自覺在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民族認同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南寧市四職校強化使命擔當,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根據學校的實際,加強民族認同教育,推動中央關於民族工作各項決策部署全面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不斷鞏固各民族團結進步。

一、在堅持黨的領導中增進政治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條是黨的領導是不是堅強有力。”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民族工作、促進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要的就是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過程、體現到加強民族團結的各方面,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成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中流砥柱,確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始終沿着正確軌道向前推進。全面正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學校民族管理制度,着力加強民族認同教育,不斷增強各族學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切實增強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中增進國家認同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繫着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作為重要內容。不斷挖掘和大力弘揚各民族愛國主義傳統和精神,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研究,引導各族人民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中。持續深化正確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教育,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幹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會教育,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人們的心靈深處。深入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各族羣眾自覺以民族大義為念、以中華民族共同體為重,把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自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祖國發展繁榮。

三、在建設共有精神家園中增進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增進各民族對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民族共同締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增進各民族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更好在新時代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滋養中華文化血脈、展現中華文明氣度。堅持交流互鑑、兼收幷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中華民族形象,聚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動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之成為促進各民族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的橋樑。

四、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進情感認同

共處中華民族大家庭,情感上的相互親近是把各民族學生凝聚在一起的牢固紐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民族團結重在交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感情越培養越深厚,在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增進情感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必由之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民族在社會生活中彼此聯繫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國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民族人口分佈格局不斷深化,呈現大流動、大融居的新特點。民族工作要順應這種新形勢,進一步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廣度和深度。把民族團結作為最大的學生工作來做,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促進各民族學生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研究制定有利於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的政策舉措和體制機制,完善少數民族學生服務管理體系,促進各民族學生共建美好校園、共創美好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angjianzongjie/qywr5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