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毛概學生實踐調查報告多篇

毛概學生實踐調查報告多篇

毛概學生實踐調查報告多篇

毛概學生實踐調查報告篇1

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關於大學生

摘要: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羣體,具有表率和示範的作用。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觀。

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因此全面細緻地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我們小組主要是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得出該報告。

關鍵字:大學生消費觀念特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於網絡通信、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

以下是這次調查的調查結果及對此情況的分析:消費差距比較大,出現兩極分化。城市農村學生的消費水平差距還是存在。

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羣體,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着以下特點。

消費觀念複雜,感性消費佔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40%擁有電腦但對電腦的使用和消費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消費傾向多樣化

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遊,去ktv、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等,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 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通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還有一部分來自貸款或獎學金等。由此可見,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 大頭 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麼説,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台上。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名牌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由此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毛概學生實踐調查報告篇2

一、指導思想

本次社會實踐(調查)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主題,以教材第一章第五節《科學發展觀》和第十一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內容為中心,開展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加強和完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概論”)課的實踐教學。

二、目的意義

社會實踐(調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我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資源整合與利用研究》成果“大實踐”模式的嘗試和具體應用。

通過社會實踐(調查),使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加深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同時,還可以鍛鍊毅力、培養品格,增長才幹、關注民情、服務基層、奉獻社會,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育創新精神,使同學們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實施過程

1、本學期理論課結束之前,16—18周,任課老師按要求對所教班級學生進行佈置;講清楚本次調查報告的格式和題目,組織形式和具體要求。

2、暑期老師對自己所代學生進行及時輔導、溝通和交流。

3、本次調查報告的收集:下學期開學後的第1-2周,各位老師收齊自己教學班的社會調查信息反饋表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進行批改並評定成績。

四、組織形式

本次暑期社會實踐(調查)活動採用學校統一組織和個人自主結合的方式進行,大多數同學可通過自主方式完成課程實踐活動。學校統一組織的社會實踐(調查)有兩種形式:

一是學校組織的校級學生實踐團隊。

二是各學院組織的專業考察、科技下鄉等社會實踐小分隊,由學院團委組織、專業教師帶隊指導。

以上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調查),要求學生在指導教師指導下,將“概論”課社會實踐(調查)與專業考察、科技下鄉結合進行,並按要求撰寫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五、具體要求

1、全員參與。全校級本科生必須人人蔘與本次社會實踐(調查)活動。

2、就近就地進行。除了學校和各院系統一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外,自主社會實踐(調查)的同學,建議結合家鄉所在的市縣鎮村相關實際情況進行調查。

3、社會實踐(調查)要眼睛向下,充分佔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以及專業理論知識實事求是地進行研究分析,創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議。

4、調查對象必須真實、具體。為了反映本次社會調查的真實性,要求將本次調查的對象(被調查的單位、個人及地點)用圖片及相關證明材料(須簽字蓋章)表現出來,調查報告須插入自己的實踐圖片,相關證明材料(須簽字蓋章)請填寫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學生社會調查信息反饋表”(格式見附件一)裏。

5、自主實踐的同學應及時通過電子信箱、電話加強與指導教師的交流。指導教師選取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較為集中的地區進行走訪指導。

6、本次社會實踐(調查)活動時間一般1-3周,活動結束撰寫報告,報告的撰寫要明確一個主題,以事實為根據,儘量做到內容詳實,圍繞一箇中心問題展開論述(報告題目可參考下面所提供的參考選題),篇幅3000字左右,下學期開學第1—2周提交指導教師(任課教師)。

7、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注意事項:

(1)封面、正文、封底使用相同格式,報告用word文檔打印,可插入能夠反映自己實踐活動的照片,格式要規範。

(2)封面上需註明調查題目、個人信息、報告撰寫日期等。

(3)除封面外,報告應包括內容摘要、正文、結語等。

(4)理論聯繫實際、觀點明確、材料詳實、邏輯嚴密、語言流暢、論據確鑿、論證合理。

(5)嚴禁以各種方式抄襲或剽竊,一經發現該報告判零分,不給予補考機會。

8、對於未參加實踐活動、未提交調查報告的學生,按曠考處理並參加下一屆重修。

毛概學生實踐調查報告篇3

本次網上調查共獲得答卷55份,下面將對問卷的調查結果進行詳細的統計分析,以便最終得出正確結論並提出可行建議。

網絡道德問題現在已成為困擾社會的重要問題,從上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大學生對這個問題沒有充分清醒的認識,或者説認識還不夠。網絡雖是虛擬的世界,但卻不應缺乏監管。政府應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大學生也應該嚴守道德紅線,對自己在網上的行為負責。

結論與討論網絡的正面影響:

為大學生提供了一種學習的新渠道。在國內高等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網上授課已經成為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學生不僅可以選擇性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還可以和學校的老師直接交流,讓老師解答疑難,我們甚至可以不用出國就可以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另外,在現如今這個新知識呈爆炸性增長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學習已經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而網絡信息的及時性正好適應了這個發展過程。一個人只有不斷的接受新事物和新概念、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而網絡在此過程中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豐富了大學生的社會生活。隨着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網絡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大學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沒上大學之前,可以通過網絡瞭解學校的基本信息,包括學校的各個學院、各個專業的背景和發展方向,然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適合自己的專業;上大學之後,可以通過網絡結交朋友、認識新同學,閒暇時可以通過網購、看電影、聽音樂和玩遊戲打發時間,還可以通過網絡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和學術活動;到了畢業季,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地瞭解各種招聘信息或者關注各種考研網站,選擇合適的學校繼續深造 可以説,大學生的社會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

有助於拓寬大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網絡的包容性使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生活經歷,處在不同生活環境中的人能夠平等自由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可以使人瞭解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有助於創新性思維的形成。網絡的多樣性使人能夠見識到自己生活範圍之外的、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可以開拓人的視野,激發人的好奇心和不斷探索的慾望,這是一個人不斷進取的動力所在。

滿足了大學生交流、溝通和理解的需要。由於多數大學生是獨生子女,獨立性較強,一旦與父母缺乏有效的溝通,與父母之間存在隔閡,就可能會導致心理障礙,網絡自由開放的特點使他們紛紛藉助網絡這個平台與人溝通,相互傾訴,渴望被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的不滿情緒得到了宣泄,有益於家庭和社會的和諧。

網絡的負面影響:

網絡上的信息量太過龐大,過多的信息造成了 信息污染 。尼葛洛龐帝説: 信息高速公路的含義就是以光速在全球傳輸沒有重量的比特。 網絡世界包羅萬象,充斥着各種各樣的信息,並且其中的信息量正在呈幾何級數不斷增長。一方面,大量的信息使人應接不暇,大學生為了追求所謂的 學識廣博 ,只能走觀花般瀏覽大量信息,而忽略了思考這一過程,而且不斷變化的信息使人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形成一種 快餐化 文化,這與我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背道而馳;另一方面,這些信息中存在着大量垃圾信息,一些色情、暴力的信息經常會出現,這對大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尤其是在這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有些人因此毀了前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網絡的超時空特性擴大了大學生的交往面,但是網絡的虛擬化導致了這些人社會化的不足。網絡可以傳輸文字、圖像和視頻等各種格式的信息,為大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多媒體、互動性的立體途徑。網上收發電子郵件方便、快捷,icq新奇、及時,聊天室輕鬆愉快,bbs的討論自由、廣泛,大學生通過這些途徑可以與許多互不相識的人交談、來往,互相幫助,互相傾訴。還有許多網站專門提供各種類型的交友服務,大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工作的需要、學習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 因此,很多大學生沉迷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缺乏互動和交流,導致他們的自我意識太強,對社會持一種冷漠態度,這完全不是大學生該有的青春氣盛、朝氣蓬勃的樣子。

由於上網佔用了大學生大量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很多人荒廢了自己的學業,整天沉迷於網絡遊戲和網絡交友,掛科和不能畢業的現象層出不窮。在調查的樣本中,由27%認為上網影響到了自己的學業。

長時間的面對電腦屏幕,可能造成大學生生理機能失調、內分泌紊亂、神經系統正常節律被破壞等健康問題。有48%的被調查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2~4小時,有27%的被調查大學生每天上網4小時以上。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篇3

調查背景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如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普遍還存在 儲蓄觀念淡薄和盲目攀比心理的消費問題等。

調查對象

大一到大四學生。

調查方法

採用網絡問卷調查方式。

報告正文

論大學生消費現狀

摘要:

針對越來越明顯的大學生消費熱問題,我們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其中對 每月學生的主要花費進行了提問、對比、數據分析,總結了我校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去向,從普遍現象來看,我校大學生中簡樸的學生要明顯多於肆意揮霍金錢的學生,但是,現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導致了生活費用的明顯增加。

關鍵字: 大學生、消費、物價、消費來源

正文: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正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感到供養一個大學生的壓力,很多人説,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基本可以趕超白領。那麼,大學生的高消費到底源於何處呢?為什麼大學生的花費會如此巨大呢?

本次的調查對象多為大二的學生,雖然反映出的問題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從調查數據的整體來看,大多數同學的月生活費都花在了伙食費、通訊費、交通費等基本生活費用上,但是為什麼生活費用會越來越大呢?我們分析,可能是社會整體消費水平的提高,物價上漲,物資豐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環境消費水平的不同也是影響大學生生活費用重要因素。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目前社會經濟有所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但大學生的消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增長不是很快。31%的大學生月生活費還 限於400~600元,月生活費水平主要集中於600~1000元,佔到了59.5%,僅有 7.1%的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以上的只有2.4%。從此項數據顯示,大學生的基本消費結構還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們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對家長的依賴性很強,獨立意識較弱,他們的 生活費來源大都僅僅來自於家庭(81%),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會通過自己做兼 職打工(7.1%)來減輕家庭的負擔。這一方面説明了我們的大學生獨立性差,責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會體諒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國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對於中和素質和人格培養的忽視。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數據還説明了一點,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兼職,大多數學生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而是為了要增長個人的閲歷和社會經驗,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 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説,差距較為明顯。可是,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説過: 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這是大學生消費中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據有關資 料顯示,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最高的達到2850元,而年消費最低的只有 210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為8383.96 元。這其中有92.7%的大學生把家庭 供給作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 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 腦、手機和娛樂等方面的消費上。在我們的調查中也體現出了大學生消費的兩極 分化,不過高消費的人還是少數的,僅2.4%的被調查者每月生活費在120以 上。而生活水平較低的學生主要是在娛樂、交際、通訊、衣着等方面比較節儉, 學習方面的花銷也會適當減少。

研究了各個方面的支出金額後,我們發現學生們花費最多的事在飲食方面, 通訊費用和娛樂費用跟以往調查顯示的結果相比有增長的趨勢,花費在學習方面 的金額與其他方面相比所佔比例始終較小。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 於25 40的人數最多, 吃飯消費 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 這一羣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羣體的特點。總體來説上大學生的消 費仍然處於 温飽 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 温飽 已經有向 小康 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娛樂、通訊支出,潛在 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費在學習方面的費用所佔比例不大從側面反映出當代 大學生的學習心態不是很積極,學習慾望不是很強烈,經歷過多的放在娛樂和校 園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學校和社會可以對大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多買書,多讀 書,努力發展完善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身價值。人際交往費用的增長,説明 學生越來越重視學校中的人際關係交往,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憂慮的地方。更 進一步的思考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 書 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正逐漸成長為新時代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在大學讀書的我們,目前基本上還沒有能自主負擔所有生活開銷的能力,所以,在花錢購物時就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揮霍,許多沒有必要的開銷都應逐一免去,在大學期間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建議同學們要控制慾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攀比心理的形成 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 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 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購物時不要急於出手,多參考別人的意見;另外要學會理財,制定每月的開銷計劃,進行消費記帳也是大有幫助的。理 財其實也是一種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效能,如何去 規劃、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毛概學生實踐調查報告篇4

這次的毛概實踐活動是我大學以來第一次同小組成員團結一起向外做的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意味着這不是一個人獨立獨行的活動,所以最讓我興奮的一點就是能夠走出校園,接觸到社會形形色色的人,然後跟他們談談他們的觀點關於我們的話題。

社會是比學校要大很多的學習大舞台,走在社會的上,可謂“俯仰皆學問”,可以從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物都捉摸到一些道理,用一句俗語:“抓一把泥土都是文化。”利用週六日假期去接觸社會上的人,參加小組的團體活動,毫無疑問是可以收穫良多的。在學校,我們大多都只專注於我們的書本學習,只一味的在書本上尋求真知。其實,我們都知道在社會學的生存之道才是最重要的,而參加了這次毛概實踐活動也真真切切的讓我收穫到了一些在書本上無法學到知識。在學校,學生的普遍現象便是忽視了社會的實踐活動,於是覺得書中的只是也有點無聊,於是是他們便缺乏善於學習的品性和習慣。

在還沒參加活動前,我們小組本來是很懶散的,都想應付了事。然而在參與中,我們慢慢有了要做好實踐活動的準備的心理。在參加活動的過程裏,我們做到了用心,虛心,細心,熱心,對社會形形色色的人也變得很耐心。一旦嚐到了乍入社會的做調查的新鮮感。我們的學習細胞變被刺激了,甚至對於路旁的一草一木,我們都可能悟出些什麼;別人的一言一行,我們可能總結出什麼;我們小組的計劃,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的計劃在被一步步完善。我們堅守着計劃走,一路都走的蠻順利。我們的組長經常在組建的qq羣問我們的意見和計劃。我們的小組成員也很踴躍的提出自己的觀點。有時我們語塞,因為當我們想用語言描述眼前的事物卻感到腦子一片空白的時候,當我們想對一件事情定位,卻無從思索的時候,當我們想通過活動做出點什麼,卻感到捉襟見肘的時候,因此我們會強烈地感覺到自己在各方面還欠缺很多,這個認識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也很重要。從另一個角度上,我們小組的成員總會在針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想法。有時你是這樣想的,這樣做的;他們是那樣想的,那樣做的。我覺得這種思維和行動的差就是我們學習的點,不論結果證明誰的做法是正確的。在實踐活動上,我們儘量做到不影響到每個人的學習。當然,有時可能會因為活動時間比較限制,某些組員不能同我們一起通往探究體驗這個社會,但是我們都會一起探討我們的成果。團隊精神總是被人所提倡的,我們在這次活動中學習到最重要的東西或許就是團隊互助精神了。在探究過程中,除了關心在活動忠實踐,我們也在生活方面,以組員的方式關心彼此。

總之,這次毛概實踐活動不論在學習方面社會方面在交友團隊方面都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它們都有帶領着我們成長。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篇二】

大學社會實踐活動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促使大學生培養鍛鍊才幹,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這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經驗,更是我們人生的一筆財富。這一路走來,收穫頗多,很多感悟將是我今後生活中的“良師益友”。

借於本次毛概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有了走出校門去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的機會。我們小組選擇北京大學生消費價值觀這一題,設計了調查問卷,我們分成小組去周邊的幾個大學發放調查問卷,還通過qq、人人、郵箱等網絡工具發問卷,儘可能多的'增加調查者數量。收集齊數據後,我們通過excel軟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相互幫助,相互合作,讓我體會到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學會了許多。一方面,我們深入瞭解了北京大學生消費價值觀這一熱門話題;另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社會實踐還讓我學會了許多處世之道:首先,隊員之間要首先要善於合作。由於,我們隊的隊員都是同一班級的同學,所以我們配合得非常默契。但是將來和我們合作的不一定都是我們的朋友,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包容,善於與人合作。當今社會,團隊合作能力更加重要,“眾人拾柴火焰高”。其次要善於溝通.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在發放調查問卷的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這一點。其三,要主動出擊,當你可以選擇的時候,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有些東西不能選擇,有些東西卻可以選擇。分內的工作當然要認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動請纓”卻能為你贏得更多的機會。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們除了學習書本知識,還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因為很多的大學生都清醒得知道“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大學生要在社會實踐中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參加一些實踐性活動鞏固所學的理論,增長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還能逐步瞭解社會,開闊視野,增長才幹,並在實習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

做為大學生,我們深深地感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並希望以後能夠經常參加實踐,這種社會實踐是在大學中的社團生活所無法比擬的,只有在真正的社會工作中體驗生活,親身的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才能使自己得到鍛鍊,才能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得以運用到實踐,才能使自己成為真正有用於實際,使自己成為真正有用於社會的學生。社會實踐彌補了理論與實際的差距和不足,社會實踐的意義也在於此。

毛概學生實踐調查報告篇5

摘要: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大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愈加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出現。同時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文化知識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羣體,具有表率和示範的作用。他們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觀的新變化,又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觀。

重視大學生消費的新變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消費觀,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將會對社會消費的正確引導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因此全面細緻地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已成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觀則成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的重點。我們小組主要是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得出該報告。

關鍵字:大學生消費觀念特點

當代大學生不僅消費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費結構方面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習消費外,當代大學生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支出用於網絡通信、交際、戀愛等諸多方面。

以下是這次調查的調查結果及對此情況的分析:消費差距比較大,出現兩極分化。城市農村學生的消費水平差距還是存在。

大學生消費的特點

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羣體,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據調查,我們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學生消費存在着以下特點。

消費觀念複雜,感性消費佔優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據調查目前在校大學生中有40%擁有電腦但對電腦的使用和消費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消費傾向多樣化

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們已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都成了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遊,去ktv、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等,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大學生消費的結構和層次分析

大學生的錢 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通過調查發現,在生活費來源方面,有75%的同學依靠父母,,13%的同學通過打工補貼日常開銷,還有一部分來自貸款或獎學金等。由此可見,同學們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父母,但來源趨向於多元化。但生活費不包括學雜費和住宿費等,要是這個 大頭 加上去,來自父母的比例將更高,可以這麼説,大學生基本上還是以一個純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社會的舞台上。

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去向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用於衣食住行,消費金額較大的比如手機、電腦、各類培訓並不含在其中。

因此,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類似於正立錐形的結構。家庭比較富裕的同學位於錐形的上端,他們擁有電腦、名牌手機等貴重物品;家庭貧寒的同學則處於錐形的下端,他們往往要靠勤工助學或貸款來維持大學正常生活;其他同學則位於錐形的中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水平居中,由此也鮮明的體現了大學生消費的層次性。

大學生消費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着家庭。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平均每年約二萬元的費用對於一個家庭來説,可謂是重中之重了。雖然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於大學生消費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緩慢且比重之大已經是某些家庭所難以承受的。一個大學生的消費佔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別是農村,可佔到80%~90%。無疑,目前大學生的消費已經給學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特別一些貧困家庭,在調查中我發現,有9%的同學需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來完成大學四年的學業。

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消費行為決定了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不只侷限於家庭,市場上的很多消費都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大學生消費已直接影響着整個消費市場和國民經濟。目前,大學生消費市場已經形成,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要。它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有關大學生消費的幾點建議

大學生消費不僅僅關係到自己、學校,而且還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問題。現從個人、學校、社會三方面對大學生消費提出幾點建議。

對於大學生而言,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如今有的學生消費上大手大腳,還有沉迷於盲目消費中,比如最近許多大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這將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費負擔,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也會在盲目的消費中迷失自己,以至影響到自己的學業。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對於社會而言,要積極開拓大學生消費市場,從產品的種類、價格、服務多方面滿足不同經濟條件大學生的需求,同時要規範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無論從哪方面講,大學生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了,它已嚴重影響着高校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對大學生來説還應加強合理儲蓄的觀念。在調查時,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着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結束語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使得大學生消費呈現出不同一般的發展,大學生消費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也會影響着方方面面。對於成長中的大學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於定型階段,極易受家長、教師、同學及社會其它成員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消費觀念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同樣大學生消費市場隨着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大規模擴招而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如何規範併合理的發展這樣一個市場也是擺在我們大家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只有在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學生消費才會一路走上。

毛概學生實踐調查報告篇6

20xx年5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了“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調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慶市、貴州省等6個勞務輸出大省(直轄市)的12個縣(市、區)進行,共調查四至九年級農村留守兒童4533人(佔61.7%)、非留守兒童2731人(佔37.2%)、教師687人、校長42人。

一、總體情況

本次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總體上形成了比較積極的價值觀,對未來懷有希望,嚮往城市生活,家庭關係良好。有92.1%的留守兒童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91.9%對自己生活在中國感到滿意;有82.4%的留守兒童對未來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後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兒童與母親關係很好,89.4%與父親關係很好,大多數留守兒童將母親視為最重要的支持來源。

二、成長中的九個突出問題

1.留守兒童的意外傷害凸顯

在過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兒童遭遇過意外傷害,比非留守兒童高7.9個百分點,遭遇割傷、燒傷燙傷、被貓狗抓傷咬傷、墜落摔傷和蛇蟲咬傷、車禍、溺水、觸電、中毒、火災、自然災害等各種意外傷害的留守兒童比例都高於非留守兒童,其中前四項分別高5.3、1.6、3.9和3.1個百分點。

2.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學習興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兒童自評學習成績偏下,82.1%的人有過成績下降的情形。留守兒童學習不良行為較多:沒完成作業(49.4%)、上學遲到(39.6%)、逃學(5.5%)的比例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8.6、4和1.3個百分點;不想學習(39.1%)和對學習不感興趣(43.8%)的比非留守兒童高5.6和3.2個百分點。留守兒童缺乏所需要的學習輔導:有68.7%的留守兒童曾聽不懂老師的講課內容,有58.1%的人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沒人幫助,比非留守兒童都高出5.8個百分點。

3.留守兒童社會支持較弱,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留守兒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來源依次是母親、同學朋友和父親,而在非留守兒童的支持來源中,父親第二,同學朋友位列第三。母親仍是留守兒童最重要的社會支持,是最親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實際幫助來源以及價值肯定者。同學朋友是留守兒童心裏話的首位傾訴對象和遇到困難的第一求助人選,但需警惕不良羣體的影響。30.5%的留守兒童認為校園裏或周邊有不良幫派團夥,25.7%認為有同學加入不良幫派團夥,分別比非留守兒童高4.3和1.4個百分。老師對留守兒童的支持更多地體現在學習輔導上,情感支持相對欠缺。22.6%的留守兒童覺得在需要時沒人能幫助自己。

社會支持狀況是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預測變量,社會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兒童消極情緒更多,經常感到煩躁(46.0%)、孤獨(39.8%)、悶悶不樂(37.7%),以及經常無緣無故發脾氣(19.7%)的都多於非留守兒童。

4.留守女童負面情緒相對明顯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納程度更低,對自己總體上感到滿意(76.5%)和經常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個百分點,而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個百分點。經常感到煩躁(47.6%)、悶悶不樂(38%)和無緣無故發脾氣(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個百分點;女童自評父母外出後,自己比原來抑鬱、焦慮、愛發脾氣、膽小的比例也高於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經常覺得孤獨,不僅高於留守男童6.2個百分點,也高於非留守女童6.7個百分點。

5.留守男童問題行為令人擔憂

留守男童問題行為多,學習及校園生活中的障礙也多。留守男童遲到(41.8%)、逃學(7.4%)、受老師懲罰(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個百分點;不想學習(40.4%)、對學習不感興趣(44.8%)、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64.4%)、沒完成作業(54.8%)、成績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個百分點,也都高於留守女童。有51.6%受過同學、高年級學生、社會上的人或幫派團夥欺負,高於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個百分點。

6.父母外出對國小中年級兒童影響更大

感覺父母外出後自己更容易被欺負(23.7%)、被歧視(19.8%)、性格比原來內向(41.7%)、膽小(18.9%)的四年級留守兒童比例在6個年級中。他們經常想念父母(76.7%)、擔心見不到父母(59.2%)、擔心父母不愛自己(34.6%)的比例,比九年級學生高21.3、25和11.1個百分點。四、五年級的留守兒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年級的學生最需要學習輔導。

7.青春期疊加留守使得八年級現象更為顯著

八年級留守學生在學習及校園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礙更多,上學遲到(49.8%)、逃學(8.7%)、不想學習(62.8%)、對學習不感興趣(67%)、聽不懂老師講課內容(86.3%)、遇到問題沒人幫助(68.4)、沒做完老師留的作業(62.7%)以及被老師懲罰(75.2%)比例均高於八年級非留守學生,分別相差2.3-14.4個百分點。

八年級留守學生與父母的關係更差,經常和媽媽交流(64.3%)、經常和爸爸交流(57.9%)的比例低於八年級非留守學生4.1和8.7個百分點,而被父母訓斥嚇唬(22.8%)的八年級留守學生比例。唯有八年級留守學生把同學朋友視為最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43.38%),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母親,其中的某些負面影響值得關注。

8.寄宿留守兒童對生活滿意度相對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習慣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飯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個百分點,平均每天睡眠9小時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個百分點。學習和校園生活狀況更糟糕,上學遲到(49.2%)、沒完成作業(54.6%)、不想上學(45.6%)、對學習不感興趣(48.9%)、聽不懂老師講課(62.9%)、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56.7%)、成績下降(78.5%)以及被老師懲罰(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於非寄宿生,相差5.9—12.6個百分點。

寄宿留守兒童各種需求的未滿足程度高:一是學習輔導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學業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習經常有老師答疑的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單調,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學習之餘或節假日最經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學聊天(50.1%),其次是在室外鍛鍊、玩耍(38.5%)和看電視(24.5%)。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兒童表示在住校期間想家,僅兩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師會經常找他們談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滿足寄宿留守兒童的成長需求。寄宿學校的軟硬件設施較差,生活衞生設施配備與維護狀況不容樂觀,就餐滿意率僅六成多;安全狀況堪憂,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發生過丟失財物的現象,57%表示宿舍裏有同學拉幫結派欺負別人。

低齡寄宿趨勢明顯。有35.2%的留守兒童是從國小就開始寄宿的,其中15%從國小四年級及以下就開始寄宿,寄宿留守兒童從國小高年級不斷向下延伸,少數學校還出現了一年級甚至是幼兒園就開始寄宿的現象。

9.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整體狀況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兒童最多,佔51.7%,其次是父親外出的,佔40.2%,母親外出的最少,佔8.1%,但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在各個方面的問題最突出。他們生活習慣更差,網絡不良行為更多,意外傷害更多,對留守生活的負面體驗也更高;學校表現更糟糕,遭受欺負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納和人際交往方面,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表現矛盾,他們覺得自己更有用,同時也覺得別人比自己運氣好;他們覺得自己更受人歡迎,但不願意和別人談話聊天;他們認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無助感。

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雖然面臨學習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對現在生活的滿意度最低,但他們沒有放棄對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舊錶現得積極向上,他們中有94.4%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比父親外出的高2個百分點;有87.8%對未來懷有希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個百分點。

三、對策建議

1.健全關愛留守兒童的法律和政策體系,立法保障親子團聚、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指導。

2.完善監護制度和國家救助體系,強化父母法定監護責任,探索有償代理監護制度,加快完善國家監護和救助體系。

3.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領導協調機制,搭建工作平台,統籌經費保障機制,制定並提供學校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流程及規範。

4.構建全方位的留守兒童教育保護網絡,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對民辦學校的支持和監管,在留守兒童集中的社區建立關愛服務陣地,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安全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

5.充分發揮羣團組織和專業社會工作者的作用,積極探索共青團統籌、團屬組織聯動、青年社會組織合作的工作體系,建立幫扶活動的長效機制,着力發揮專業社會工作者在留守兒童服務中的作用。

6.注重滿足不同類型留守兒童的多樣化需求,考慮性別、年齡段及監護類型不同的留守兒童的特點。

7.通過吸引外出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以及鼓勵、支持和幫助有條件的外出農民工帶着子女舉家進城,從根本上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4wdwn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