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氣象局為農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氣象局為農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xx氣象局為農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氣象局為農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我局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切實做好黨員幹部“六觀”教育活動,深入羣眾,體察民情、瞭解民意、問計於民,結合我局實際,開展了面向農業生產一線的“知農時、懂農事、察農需、接地氣”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 xx農業基本情況:

xx位於太行山東麓冀中平原中部,拒馬河下游,西南緊靠白洋澱,屬河北省低平原地區。全境均屬洪積沖積平原,地勢低窪易澇,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海拔高度(黃海)8-14米,坡度比一般為1/5000,地形坦蕩,適宜耕種。北部與高碑店市、固安縣交界,西部、西南部與容城、安新縣接壤,東部與霸州市為鄰,南部與文安縣、任丘市相連。本縣位於東經116°01′至116°20′,北緯38°55′至39°10′,全縣面積5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6萬畝。境內成土母質系海河沖積物母質,土壤母質表土質地多變,沉積層次明顯,構成沙粘混層。全縣土壤以沙壤和壤質為主,沙質土壤極少,粘土佔一定比例。大清河是本縣僅有的一條自然河道,境內流長42公里,雨季河水猛漲,旱季乾涸無水,流量變化較大。1951年又在縣境內開挖了一條全長32公里、泄洪能力500立方米/秒的新蓋房分洪道。北部有友誼河,主要排泄上游瀝水。白洋澱屬濕地,在本縣境內的面積為18.3平方公里,佔白洋澱總面積的5%。

2.社會經濟概述

xx行政區域轄九個鄉鎮( 5鎮4鄉),分別為雄州鎮、昝崗鎮、大營鎮、龍灣鎮、朱各莊鎮、米家務鄉、北沙口鄉、張崗鄉、雙堂鄉,共計223個行政村,行政區域面積524平方公里(含温泉城11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34.3萬。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328179萬元,其中:第一產業47472萬元;第二產業211739萬元,;第三產業68968萬元。財政收入佔GDP比重為6.4%,人均生產總值9647元。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86800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38862畝,(其中:小麥播種面積179292畝,玉米播種面積305692畝,棉花播種面積7868畝,油料播種面積40070畝,蔬菜播種面積47237畝,瓜果類播種面積8015畝。糧食作物總產量220005噸,畝產408公斤,(其中:小麥產量68046噸,畝產308公斤,玉米產量134711噸,畝產441公斤)。

xx有獨特的礦產資源優勢,地下藴含豐富的地熱、石油、天然氣、礦泉水。

xx位於太行山東麓冀中平原中部,拒馬河下游,西南緊靠白洋澱,屬暖温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08.8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438.4小時。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總面積524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34.3萬人。

糧食生產:雄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其中小麥、玉米二者種植面積之和佔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90%以上。近年來,隨着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和應用、糧食直補政策、小麥良種工程的實施及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糧食單位面積產出不斷提高,優質糧比例逐年穩步提升。

瓜菜生產:xx瓜菜生產發展較快,全市瓜菜播種面積已達48萬畝(露天10萬畝,陽棚26萬畝,冬暖式大棚12萬畝)。優勢品種主要為茄子、西葫蘆、西紅柿、辣椒等。特別是近年來甘薯特色種植發展較快,形成了規模產業,對我縣農業發展起到了很大促進作用。

二、xx的主要氣象災害:

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雖然科技進步較快,但氣象災害仍是目前農業受災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農民朋友在農業生產中比較關注的問題,農民朋友迫切需要獲得氣象災害發生的準確預測預報信息。根據xx的農業結構特點,影響xx生產的主要氣象災害及其相關災害為乾旱、暴雨及澇災、冰雹、大風、乾熱風、低温凍害及各種病蟲害等,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非常嚴重,氣象為農業服務任重而道遠。

三、農業生產對氣象服務的需求:

農業生產與氣象條件關係密切,農民產前、產中、產後都需要優質的氣象服務,在農村,產前需要掌握季節的氣候變化,科學安排生產;產中需要掌握天氣的冷暖晴雨;產後的儲藏、運輸加工更離不開天氣信息。同時隨着新農村建設,農民日常生活中對氣象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如旅遊、舒適度等等。

1、糧食生產穩產意義重大,要求氣象預報精細、準確。

隨着種植結構的調整,xx糧食佔耕地面積的比重逐漸減少,各種經濟作物、蔬菜及保護地面積大幅增加。耕作載培方式由粗放型、零散型向精細化集約化不斷轉變,雖然糧食佔耕地面積減少幅度較大,但是糧食高產意義重大,這就要求氣象部門做好重大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的監測、預報、預警以及評估工作,提供精細、準確農業氣象服務,確保農業高產穩產。

2、設施農業不斷擴大,特色農產品氣象服務需求迫切。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温室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設施農業面積佔全市種植面積一半以上,主要以種植越來越受人們歡迎的蔬菜、瓜果、花卉等特殊農產品。而特色農產品生產、保鮮、儲運等方面與環境氣象條件密切相關。加強農業氣候資源利用評價能力建設,開展特色農業、精準農業、設施農業的氣象應用服務,以滿足作物結構引種、區劃等所取專業氣象的需要,為農業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及時可靠的決策依據,為農業增收和農業發展提供及時的氣象保障服務。

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氣象信息發佈體系急需完善。

農村人口居住相對比較分散,甚至比較偏僻,通訊設施比較薄弱。農民主要通過報紙、電視、收音機等途徑獲取氣象服務信息,農民獲取氣象信息的渠道仍然很少,為解決氣象信息“死角”問題,切實做好弱勢羣體和偏遠區域的氣象服務,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農村氣象發佈體系,提高氣象信息覆蓋率,使廣大農民朋友最方便地獲得氣象服務信息。

4、農村城市化、工業化發展,生態與資源氣象服務亟待加強。

隨着農村城市化、工業化的不斷髮展,迫切需要開展典型生態的氣象監測評估,生態氣象災害的監測評價、預警及影響評估,重大生態建設項目氣候可行性論證和生態治理效果評價服務等,能源消耗逐漸增大,迫切需要氣象部門提供水資源、風能資源以及太陽能資源利用的氣候評估依據。

四、氣象為“三農”建設服務現狀

1、天氣預報準確率和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水平有了長足進步。

乾旱、暴雨、霜凍、大風、連陰雨、冰雹、乾熱風等是xx經常出現的氣象災害,其中乾旱、暴雨、大風、冰雹比較嚴重,多年來xx氣象局為重大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過程做出預報並及時提供給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儘可能使災害降到最低程度。

2、做好關鍵性和轉折性天氣服務,及時發佈農事生產指導產品。

xx氣象局積極主動服務“三農”,不斷拓展新的服務領域和內容,把為農業服務作為氣象服務的重點,及時製作發佈各農事關鍵期的氣象服務產品,對重要農事季節、重要生產活動及時提供專題預報。在抗旱、防雹等方面,主要採取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合理開發空中水資源,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效益明顯。

多年來,xx氣象局不失時機進行了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作業,為撲滅森林火災、緩解旱情、保證春播、秋播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做出了積極地貢獻。

4、探索局地氣候規律和氣候資源。

隨着我市區域自動氣象站的建成投入使用,探索局地氣候規律和氣候資源,積極開展農業氣候區劃服務工作,對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可靠依據。

五、氣象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和新需求。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氣象為農業服務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1、信息渠道不暢

很多氣象信息無法傳遞到農户手中,服務產品只是浮在水面上,大多數農民朋友掌握的主要氣象信息源於電視和氣象節目。

2、氣象服務產品不豐富

氣象部門人員少,任務重、經費緊,缺少調查研究和及時掌握農業實時動態,理論性太強,不符合實際。

3、農民利用氣象信息指導農業生產的意識不強

由於氣象部門的宣傳力度不夠以及傳統的農業思想觀念,天氣變化對農業生產的損失還沒有引起農民的足夠重視。

4、氣象預報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不能滿足農業的實際需要,氣象部門的中短期氣象信息和預報準確率很高,但農業生產往往需要長期天氣預報,而目前這類產品的準確率離實際需求還有差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jl9w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