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薪資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薪資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薪資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薪資調查報告 篇一

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有喜有憂。與往年相比,今年企業的招聘數均比去年上升不少,薪酬也普遍提高。但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説20xx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xx年可能是最複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就很嚴峻。

看到師哥師姐為找工作忙碌不停的身影,我不禁也為自己的前途擔憂起來。很想和他們聊聊,可總是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這次有幸藉助我們的課題作業來一同走進他們,聽聽他們的求職感言,瞭解目前的就業形勢,讓我們對自己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吧。

一。調查計劃與設計

1.調查目的:在目前就業形勢並不樂觀的情況下,20xx年畢業的我們也時刻關注着現在的就業形勢。而本次針對即將畢業的學長們所做的調查將有助於我們更清晰的認識社會的發展需求,擬定自我就業立足點。

2.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共發放60份;收回有效問卷58份

資料調查:部分通過查閲資料作為參考、借鑑

3.調查對象:哈爾濱劍橋學院20xx屆本科生(二本、三本)其中性別比例:男生48.3%(28份),女生51.7%(30份)

專業結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15.5%(9份)市場營銷

專業34.5%(20份),計算機專業15.5%(9份),機械或材料專業34.5%(20份),

4.調查時間:本學期14-15周

另附頁:《哈爾濱劍橋學院20xx年應屆畢業生就業趨勢調查問卷》

二。調查數據統計分析

就業形勢分析

1.學生普遍感覺就業壓力大,而這種壓力來自於各個方面。

對於當前的就業形勢,68.9%的學生認為形勢嚴峻;在認為阻礙就業的最主要因素中,24.1%認為就業人數多;20.7%認為社會需求崗位少;15.5%認為企業條件要求太高;19%認為自身能力不足;12%認為就業選擇渠道太窄;8.7%選擇其他。

2.今年參加過招聘會的理工類學生比文科類學生對就業前景更為樂觀、男性整體比女性更為樂觀,女性在招聘中仍然處於劣勢。

被調查的學生中,參加過各種招聘會的比率為100%。學生在對自己將來的發展前途的態度上表示樂觀的,其中機械和材料專業佔85.5%;計算機專業佔66.7%;市場營銷專業佔80%;其它專業的佔77.8%,女性佔66.6%;男性佔78.5%。

就業傾向分析

1.在畢業規劃中,大多數同學選擇自主尋找工作,此外還有不少同學希望可以得到工作安排。學生選擇趨於分散。考研率並沒有預期中的高。

畢業打算自己找工作的佔31%;可能會聽從家裏安排的佔13.8%;選擇考研的佔20.7%;選擇考公務員的佔15.5%;打算出國的佔2%;自主創業的佔17%。

2.大學生選擇今後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中比例最高的不是像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更多的選擇了中小型的二線城市。

大學生畢業後的行業類型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佔51.7%,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分別佔29.3%、19%。打算到一線大城市發展的,佔17.2%;而更多的選擇像太原之類的二線城市,佔38%;選擇返回家鄉的佔34.5%;僅僅只有10.3%選擇去西部地區。

3.被調查的學生對薪酬待遇要求基本與企業待遇相對接

對於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的初期月薪,55.2%選擇800-1200元;36.2%選擇1200-2200元;選擇2200元以上的佔8.6%。對求職薪酬(試用期後的工資)20.7%認為在1000-20xx之間,43.1%認為在20xx-3000之間;22.4%認為在3000-4000之間;13.8%認為在4000以上;而根據我們在“太原科技大學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統計發現大部分企業提供的試用期月薪在1000-20xx之間;試用期後的月薪在20xx-3500之間(不含各種保險、津貼)

4.學生在選擇工作時最看重的是未來的晉升機會、發展空間。

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考慮最多的是,19%選擇企業的知名度影響力;5.2%選擇企業管理機制的成熟度;20.7%選擇企業的工作環境;24.1%選擇企業的福利待遇;27.6%選擇企業的職業發展空間;3.4%選擇其他。

5.大多數大學生想過自主創業,但資金和經驗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

在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70.7%表示想過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但是資金和經驗仍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新的主要瓶頸,佔65.5%;認為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術的分別佔13.8%、20.7%。

就業需求分析

1.參加過招聘會的同學認為在面試時HR所考慮最多的問題是學生的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心理素質等軟實力。

在企業考察學生的眾多要素中被認為最重要的要素,選擇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佔75.5%,其次,不斷學習的能力佔58.52%;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行為能力佔71.16%;,也有49.38%認為學歷、證書很重要,46.47%選擇外表氣質、形象。這表明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趨於務實。

2.大多數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缺乏足夠的重視

65.5%的大學生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而不太確定是否重要佔了17.2%,有將近十分之一覺得職業生涯規劃不重要,沒有考慮過職業生涯規劃的佔7.3%。

三。趨勢預測分析

1.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根據數據統計我們發現被調查的學生普遍感覺到就業壓力,而這並不是沒有根據——教育部近日在北京召開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據瞭解,明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60萬人,比今年增加約30萬。再加上往年沒就業的學生人數,現在急需就業的畢業生數量達700萬之多。大學生畢業的人數年年見漲,但每年大學生相關專業工作崗位不足兩百萬個,也就是説每年有2/3的大學生找不到跟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大約1/5的大學生根本找不到工作。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強調,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2.社會崗位需求有所增加,理工回暖明顯,文科形勢不明

放眼望去,今年的招聘市場的確火熱,但從各大企業的招聘計劃來看,企業擴招的崗位類型主要集中在理工科。今年隨着經濟危機消退,以往被壓抑的金融、IT等行業打破疲軟態勢,人才需求隨之被喚醒。據前程無憂負責人介紹,隨着技術領域的加速發展,今年各用人單位技術型崗位的需求量較大,包括機械工程、電氣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研發等職位。

不過相比之下,偏文科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形勢還不明朗,法學、傳播學、英語等專業仍位列較難就業的專業中。一些高校就業辦老師分析“文科看上去很好找工作,什麼公司都招,但是以銷售、文員類職位居多。可由於這些專業各個高校均開設,畢業生數量多,但從社會需求來看,今年沒有明顯增長,為此畢業生出路比較難,專業對口率不高。”所以在調查中理工類學生對就業前景更樂觀。

3.考研不及考公務員熱

現在許多人認為“有什麼都不如有個好工作”。公務員較好的福利待遇,良好的生活保障讓許多大學生為之拼搏,爭着去搶這一“金飯碗”。而相比之下考研就顯得並不那麼保險,雖然考驗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獲得跟高的競爭條件。然而三年過後依然要面臨找工作,和剛畢業的本科生比較,他們發現自己已然沒有了年輕的闖勁。

4.就業選擇,大城市不再是唯一

大城市的高房價,高消費水平,快生活節奏讓許多學生不得不放棄這心神嚮往的地方。同時許多中小城市不斷地加強城市基礎建設,改善城市環境,積極的引進人才。而今年不斷上漲的物價讓大學生們不得不再選擇工作時考慮更多,相比於大城市,中小城市將更有吸引力。

5.大學生對就業選擇更加理性

大學生一方面對於良好的專業技術、自身價值的實現、增加從業經驗、薪酬福利比較重視,另一方面,他們對獲取人際關係、培養自己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穩定的工作崗位也很看重。這反映了大學生一方面比較注重現實的利益,比如薪酬等,同時也比較關注長遠的發展,比如從業經驗、人際關係等。因為這些方面是目前職場比較看重的。

四、總結

本次調查僅侷限於太原科技大學校園內,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並不能充分體現我國現在的就業形勢,但對於我校大三學生仍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現在我國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薪酬調查報告 篇二

一、互聯網:

行業整體薪酬增長快互聯網行業整體薪酬較去年增長較大,最高薪酬達80餘萬元。高級經理級人才薪酬差異加大,上下相差超過兩倍。在互聯網企業中,領軍人物把握着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承擔着巨大的責任和心理壓力,因此,股東們願意付給他們更高的報酬。

部門間薪酬差距加大,核心部門將獲得更高的薪酬。作為互聯網公司的核心部門,業務發展部員工的薪酬比其他部門更多,而客户服務部員工的薪酬水平則遠遠低於市場的中間值。人員結構年輕,多數總監級職位人員平均年齡不超過35歲。這在其他行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醫藥行業:

薪酬結構設置不合理國外,醫藥行業屬於高“薪”行業,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國內醫藥行業薪酬水平也應該處於高端水平或者正在往高端水平過渡。但業內調研發現,國內醫藥行業的薪酬水平在全行業中只處於中低端。醫藥企業對員工的總體給付比高科技行業低近30%。同時,在醫藥企業中薪酬結構趨於簡單,很多企業並沒有設置合理有效的薪酬項目,員工也只瞭解自己應該獲得報酬的總數。因此,該行業很難通過薪酬結構設置激勵員工。另外,與高科技企業相比,醫藥企業更重視銷售部門。

目前醫藥業需要關注的問題主要有:管理普遍存在較大弊端,醫藥企業的兩個重要核心能力?核心技術及產品的銷售網絡往往控制在少數高級技術人員以及少數銷售管理人員手中,這對企業發展極為不利;由於大部分醫藥企業現有的績效考核體系還不健全,並且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醫藥行業內高級技術人員、高級管理者的勞動成果缺乏保障,缺乏持續經營動力,醫藥行業內出現了一些不規範的操作手段,使企業核心資產體外循環,從而出現了“窮廟富方丈”的畸形現象。

三、高科技行業:固定薪酬最高

企業內差距繼續拉大,中、高層員工工資的快速增長。這體現了高科技行業在對高層人才的吸引、保留和激勵上敢於投入很大的成本。而且,可以看出,高科技行業中隨崗位等級的上升其薪酬水平增量比較穩定,薪酬體系普遍比較合理。高科技行業人均基本現金收入所佔比列較高,基本現金收入平均為74%左右,員工的固定薪酬部分遠高於其他行業。這體現了該行業企業更加註重薪酬福利對員工的保留作用。究其原因有三。

其一,高科技行業競爭激烈,人員流動性強,企業普遍注重對自身人才的保留。

其二,高科技企業其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企業的技術水平方面,企業為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就需要保證其技術體系的可延續性,保證其核心技術不外泄,這就使高科技企業在設計其薪酬體系過程中,注重激勵的同時,更加註重其薪酬的保留作用。

其三,高科技企業為客户提供的主要是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其工程週期可能是幾周、幾個月,甚至跨年度,高科技企業需要保持其技術團隊的穩定性。

四、房地產:

不同地域收入差距懸殊 此次還對我國五大城市的房地產行業的薪酬福利狀況進行了調查,不同地區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存在極大差異。以中等級職位即部門經理級為例,薪酬水平最高的深圳為22.17萬元(年),而水平最低。

薪資調查報告 篇三

財務人員,一個經常和錢打交道的人,一個略顯神祕的職位,在企業中掌控財政大權的管家們,他們的薪資又是什麼樣的呢?作為最早進入中國,並且是目前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國際專業會計師團體,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簡稱ACCA)近日對上海地區的會員進行調查,以期提供一份詳盡的報告,為企業及財務人員作薪資參考。ACCA薪資調查結果顯示,ACCA會員的薪資遠高於一般市場上的財務人員的薪資。

26歲到40歲成為ACCA會員中的主要人羣

在參加調查的ACCA本地會員中,26歲到40歲的人羣佔了絕大多數(81.36%),其中又以31歲到40歲的羣體成為ACCA會員中的中堅力量(佔總數的47.46%)。值得關注的是25歲以下的青年的比例有所上升(佔調查人數的17.8%)。參加本次調查的ACCA會員的學歷幾乎全部都在大專以上,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學歷佔到85.6%。87.29%的會員擁有會計專業或會計相關專業的學歷背景。31%的會員的會計相關工作經驗在3到6年之間,29%的會員有7到10年的工作經驗,。另外ACCA會員中持有CICPA證書的高達42.37%。

行業分佈廣,ACCA會員從業不受拗

調查顯示,這些會員所處的行業分佈比較廣,各行各業都有,在銀行,製造業,會計師事物所,諮詢公司,保險公司,政府機構,公用事業中等都有ACCA的會員,其中在諮詢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會員所佔比例最高為29.06%,其次是在生產製造性企業的會員,佔27.35%。ACCA的負責人認為,會員可以在廣泛行業就業是因為ACCA的資格考試是專為今天世界商業環境設計的。ACCA與世界各地的公司、政府、監管者及執業人員之間獨一無二的聯繫,使我們能夠在全球會計專業的事務上擁有獨特的見解。在此基礎上ACCA建立並發展起其與行業相關的資格認證,

服務以及培訓方式。

年齡與職位對薪資有影響

根據ACCA的調查,會員的年薪主要在10萬至80萬之間,遠高於一般市場上的財務人員的收入。ACCA會員中26歲—30歲的會員中主要薪資範圍集中在10萬—30萬,起薪都在5萬以上;31歲—40歲的ACCA會員的薪資範圍在20萬—50萬。根據無憂指數2004年年中薪資報告,平均財務人員的每月收入起薪在1,500元至2,999元之間(即年薪在1萬8千元至3萬6千元之間)。根據第八次薪資調查結果顯示,上海高薪階層的起薪在每年12萬元。並且數據還顯示,ACCA會員的收入超過研究生平均年收入(即4萬8千元),以及MBA畢業生的平均年收入(即6萬元)。根據調查,65%的ACCA會員在企業中擔任着中高級的職位,例如執業會計師行的合夥人、跨國公司的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總經理等職位的均不乏其人。擔任財務高管一類職位的佔所有調查人?數的22%,年薪範圍在25萬至100萬之間,中級財務管理人員的年薪範圍在10萬—40萬之間。

資格證書對加薪有積極作用

77%的本地ACCA會員表明他們的工資在獲得ACCA資格之前與之後有增長,增幅甚至超過30萬。從會員獲得“洋證書”以後的薪資變化可以看出,一些具國際廣泛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對於求職者的職業發展存在積極作用。

薪資調查報告 篇四

報告內容: 一般職員的月薪在2500至6000元,主管、主任、督導的月薪為4000至1萬元,經理的月薪為5500至1.5萬元,總監的月薪為8000至2.5萬元。日前,北京西三角人事技術研究所對北京的30多家外企作了最新薪酬調查。

調查的職位限於52個通用性職位,如市場、銷售、財務、人事、行政、商購、電腦、系統、製造、質量、祕書、翻譯等,同時還收集了有關福利政策,如住房、保險、醫療、各種津貼、出差待遇等內容。

關於XX年北京外商投資企業薪資情況,根據西三角調查顯示:在外企僱員平均年薪上,高科技企業為62653元;工業製造企業為28654元,快速消費品企業為24013元,其中各類企業僱員薪酬佔銷售收入比例為6.92%。

在調薪制度上,83%的企業每年調薪一次,10%的企業每年調兩次;在薪資增幅上,1997年到1998年度增幅為11.4%左右,1998年到1999年度增幅則下調為5.8%左右,1999年到XX年薪資增幅在7.3%左右,預計XX年到XX年度增幅能達到10%,其中高科技企業薪資增幅已連續多年排列第一。

根據西三角的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企業中82%的企業建立了中方賬户,分別按員工工資的61%或59%或49%建立,服務項目分別為:勞保福利、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教育費、住房公積金、工會費。另外,68%的企業為員工建立住房基金,38%的企業有健康保險,55%的企業有僱員娛樂,69%的企業有女職工生育費,56%的企業有交通補貼,32%的企業有食品補貼。

在解決員工住房方面:82%的企業建立了住房公積金,其它解決員工住房途徑依次為:企業把住房貨幣化,在工資中包含;企業自建或購買商品房,按房管部門的成本價售給員工,員工享有部分產權;企業按期發放一定數額的住房補貼,不解決住房;企業自建或購買商品房產權屬於企業,無償或低租分配給員工居住,離開公司時要求退還。

在員工享受公司的住房待遇是否與公司有承諾的問題上,17%的企業與員工無承諾;83%的企業與員工有以下兩種形式的承諾:一是員工與公司簽訂住房合同,房產證由企業保存,若員工離職,應交回住房;二是若員工不能履行有關協議(承諾),收回(退還)住房。

在培訓費的投入上,75%的外企每年的培訓費佔銷售收入的比例在1%-5%。其中內訓預算每人每年平均為1930元,內訓時間為每年8.85天,外訓預算為每年1650元,外訓時間為每年52天。該調查報告中顯示,培訓費較上一個財政年度穩中有升,高科技企業在人均培訓費和時間付出上均排第一,從中可看出各企業越來越重視培訓。

在獎金方面,一般公司都實行年底雙薪。70%以上的公司發放銷售獎,其中32%的公司銷售獎每年發放一次,9%的企業每年發放兩次,50%的企業每月發放一次。

在福利待遇方面,除政府規定的喪假、產假、婚假、病假、探親假以及陪產假外,各公司基本上都還自己規定有一些假期,如年假、輪班、培訓,而且大多公司都有帶薪休假的政策。在各類津貼中,一般公司還提供工作午餐補助,有些公司在節日期間還發放節日費。在留任優秀員工的措施方面,幾乎所有公司都提供海外培訓,其它方式還有晉升、提薪、特殊培訓、解決住房、提供旅遊等措施。

薪資調查報告 篇五

結合目前的市場薪酬狀態,我們做出了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薪酬調查和對比,為的就是讓我們的薪酬制度針對於市場來講,具有絕對的市場競爭力,擴大公司規模,擴充人員編制,同時也是發覺我們的崗位不合理和人員的“精兵簡政”原則,做出良好的職位匹配,從而使工作效率提升,達到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下面可以看一下通過過調查的幾項數據反饋,

餐飲類:底薪1000+獎金(300左右)+包吃包住,但無保險; 女裝類:底薪1000+2%的提成(約700元),但無保險;

網絡銷售員:底薪800+單筆項目款項的千分之五(約500元)=1300左右,無保險

內衣類:底薪850+(一線品牌1%計提,二線品牌2%計提)=1500左右,交三險;

運動裝:底薪800+(10000以上1%提,15000以上1.5%提,20000

以上2%提底薪漲至1000),公司提供商業保險(醫療保險);

快消品:底薪1100+2%提成(約900-1200之間),並交納五險一金;

化粧品:底薪800+150飯補+50話補+單筆提成+獎金(約1000以上)=20xx以上,交五險。

房產:底薪1000+提成+獎金=2300以上,交納5險。

珠寶類:底薪1200+提成,完成任務額外獎勵300=2300以上 屈臣氏:底薪1000+提成=20xx以上,轉正交五險一金

同行業對比:

網球王子:底薪1030元+提成1%/人+餐補150元/人+電話補貼100/人= 1800以上,交三險。

甲殼蟲:底薪1000元 提成1%/人 餐補150元/人

從薪資的層次來分的話,新世紀的消費層次和薪資標準,相對於市區的整體薪資標準是相對較高的,同比來講,應該高出市區平均值得200左右,也就是説市區目前的底薪平均值在800,而新世紀的話要達到1000元底薪,而在福利待遇上來講,交保險的企業,能夠達到70%左右,其中25%的企業是能夠提供到全面的五險一金的;40%的企業只能夠提供三險,還有5%的企業是分年度給員工購買商業保險的,從對員工的投資來講70%以上的企業,開始從留人和留住人的角度出發,確保人員的不流失或者減少流失,當然不是絕對的,但是給予員工的離職考慮項就會有更大的附加籌碼,也會在離職的情緒和思維上帶來壓力,從而來減少員工的流失率,有數據現實20xx年無保險人員的企業流失率和有保險的流失率對比為35%:5%可以看到7倍的流逝率對比,而在就業時更多關注的保險為養老、醫療和生育三項,對於此項關注度的百分比可以達到80%以上,對於現階段的大學生就業關注度能夠達到94.8%説明整體的就業人羣在擇業的考慮思維有明顯的提升,同時也能夠説明企業的備選的可能機率提升的選項大體可分為:

1、企業的實力

2、企業的保險福利

3、企業對於員工的成長投資

4、企業的發展平台和優勢

5、企業的目前現狀和提升空間

6、企業給予到應聘人員的發展平台

而從某些意義上來講,公司在做薪酬的方面來講,也會存在一些負面的激勵項,比如説:

1、企業的制度頻繁更換

2、對於人員成長的關注度不夠

3、企業無福利保險機制

4、不履行承諾

5、言語、行為激怒

6、無效溝通

這些方面是我們應該儘量避免的發生項和要規避的事物,就目前的公司整體薪資而言,薪資水平較人均水平對比,試用店員工資普遍偏低,建議底薪提升至800元,在試用期階段,應該提供完成任務的層次獎勵(至少要區別出2層),保證目前的試用員工收入能夠達到1000—1200元,從而後續的引入此員工,並進行人員的跟進和人員價值最大化的開發,更好的為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從進幾次面試來看造成人員流失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薪資起步較低,致使沒有人願意嘗試,即使我們的招聘人員將後期的發展方向或者後期的晉升空間,但是我們整體的薪資是滯後的。

所以帶給我們的招聘流程是缺失的和被動的,對於轉正後的員工底薪900和周邊的或同行業的薪資相差不大,但是相對的福利待遇,例如話補、誤餐補助和保險還是存在一定比例的落差,需要公司有針對性的在明年的年度規劃進行有機的整合調整,確保薪酬制度的飽和狀態,提升公司方和員工的共同滿意度,從而建立愉快的合作機制,而不是視而不見或者不尋根源的盲目解決,需要我們發現和尋找企業和員工的薪資均衡點,自古以來薪酬制度是企業和應聘人員之間的敏感部位,如何能夠讓人員充滿熱情的工作不單單是高薪所能夠達到的,還有多重的因素,包括對於員工的歸屬感認知,包括對於員工工作認可,還有就是對於員工的晉升,從而達到員工多重的工作滿意度,使得員工做事事半功倍,達到超出我們所預期的目標或數據,以上為整體的市場為期兩週的薪資調查報告,內容涵蓋同行業和非同行業的調查內容,僅供參考。

薪資調查報告 篇六

案例一

某教師,江蘇省崑山市某重點國中普通教師,未擔任班主任。月入3000餘元、年入4萬元以上。以下為幾項調查情況:

影響我的月收入的因素有職稱、職務、崗位和本月的考評成績(比如各項量化打分等)。

我的月收入由以下部分構成:基本工資(國拔),誤餐費,伙食補助,還有教齡。

一年之中,不定期的收入會有:教師節,春節,國慶節,中秋節,我的生日(工會發送生日禮物),學校的福利,我在校外兼課(兼職),外出講學的勞務費,以及發表作品的稿費等。

我感覺收入狀況還可以,屬於那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

我還要説的是,整體上老師的收入低,但是老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增加收入。比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用好自己的智慧來教學,收入會提高的。我本人就是通過自己的教育教學努力,從貧困地區走出來的。如果沒有十多年的教育研究,我也不會有今天的收入。

我希望自己的年收入能達到8萬元。

案例二

我是一名教師兼班主任。我們的學校是西部地區一箇中等城市的普通中學,我在國中部。

我每個月的收入是600元左右,包括基本工資、班主任津貼和教齡。每個月滿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後就沒有啥剩餘了,得處處小心節約,偶爾會入不敷出。我希望的收入水平是每個月1500元。

至於年收入,按照你調查表的選項,我只能選“1萬元以下”這一檔。實際上,我的收入離1萬元還遠着呢。一年裏,教師節、春節、勞動節、國慶節,學校多少都會發些錢。有時候還有些別的“福利”。

我們這裏老師收入基本沒有差別,大家都是國家幹部嘛。但是從我們省裏來説,不同地方同樣崗位的老師收入差距還是很大,超過一倍以上了。

本來,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的工資就算是很低了,每月600元左右。讓人氣憤的是,還要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剋扣,有時都不知道所扣的是什麼名目。每年還有各種高額的培訓費用,讓人真的有點吃不消。

調查説明

教師薪資收入是人們關注的一個話題。按照一般的看法,教師屬於中高收入階層,好一些的學校還會有許多福利。那麼,實際的情形如何呢?在教師們自己,他們對自己的收入是如何感受的呢?

本調查並不能得出關於教師薪資收入的定論,只是為關注此問題的人們提供一份研究的材料而已。

調查內容

為了比較準確地説明教師薪資收入的實際狀況,記者設計了一個包含20個問題的調查問卷,從“個人任職情況”“月(年)收入”“不定期收入”“收入差距”等方面進行調查,並在卷末以兩道開放性的題目請教師們談談自己的願景。

調查題目中,既有純粹客觀的數據統計,也有教師們的主觀感受。所以如此,是為比較直接、真切地傾聽教師們的聲音。

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以電子郵件的方式,通過向老師們定向發送調查表格收集有關數據,目的是確保數據的準確和有效。

薪資現狀

問卷首先從“月收入”的角度,以800元、1200元、××元、3000元為節點,分五檔對教師的收入現況作了調查。各檔的。統計數據。

可以看出,教師收入狀況分佈呈正紡錘形:800元—××元之間佔了調查對象的七成以上,月收入不足800元和超過3000元的總共不到兩成。

再從“去年一年收入”的角度作個考量。一般來説,月收入是年收入的基礎,但是考慮到一年之中還有一些不記入月工資的收入,故有此一項。五個檔次的分法和月收入分法稍有等差,統計如下表。見表(2)將本表和上表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從整體上,教師的收入狀況是整體“提高”的。換句話説,月收入並不能完全反映教師的收入狀況:有些收入是以年為單位來計算才能體現出來的。下面還有具體分析。

關於薪酬的調查報告 篇七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以保障農民收入快速健康發展。然而,從現實情況看,農民收入依然增長緩慢。

由於農民的收入本來就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的收入相當低,增收非常困難。我們調查顯示:

(1)農民絕對收入水平較低。

20xx年,全國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2622元,摺合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農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國平均值還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貧困線標準,20xx年年底全國尚有2900萬絕對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標準,則全國有9000萬左右的人口低於此標準,而這個數量大於歐洲任一國家的人口總數。20xx年公佈的絕對貧困人口數字,同20xx年相比,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80萬人。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仍然有相當數量的農村人口,雖然不屬於統計中的貧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僅僅略高於貧困線,只要氣候等生產條件稍有不利變化,就會陷入到貧困人口的行列中去。這部分貧困人口和準貧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將受到自然和經濟基礎條件的約束,難度非常大。近年來,減貧速度不斷減慢。20xx年醫藥行業企業間的兼併重組將持續深入,今年將成為醫藥企業迅速擴大勢力範圍,提速發展的重要戰略年。在這個關鍵時點,“人才爭奪戰”也在悄然打響。年初,華東區某醫藥商業公司以三倍年薪挖角競爭對手同崗位人員;2月,華北區某醫藥公司以20%的薪酬漲幅激勵核心團隊,提高員工滿意度;3月初,華南地區某生物製藥公司在人才招聘會中,以高出同行業80%的薪酬標準招攬各界英才。雖然吸引和保留核心員工的方式有多種,毫無疑問,薪酬福利是權重最大的要素。在生物製藥方興未艾,中藥技術二次創新,化學藥物佔據優勢,醫藥商業規模擴容的今天,各類醫藥企業的薪酬水平到底如何?我們從北京眾達樸信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推出的《20xx年一線城市醫藥行業薪酬福利調研及20xx年預測分析報告》中,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生物製藥研發人員薪酬水平較高

生物製藥是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製藥技術將成為未來創新主動力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從對研發人員的薪酬策略上,可以看到生物製藥行業對研發人員的重視程度。從眾達樸信的一類城市醫藥行業薪酬報告來看,生物製藥行業的研發專員、研發經理和研發部長的年度總現金中位值分別是:95685元,184585元和286873元。研發人員20xx年的漲薪漲幅在15.8%,處於各職能前列。化學藥物的研發人員薪酬水平略低與生物製藥,研發經理的年度總現金為145328元,而中藥企業的研發經理相應數據為128846元。

醫藥商業銷售人員薪酬優勢明顯

未來幾年,醫藥商業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容、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藥品批發企業兼併重組步伐加快,行業規模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銷售人員一直是醫藥行業離職率最高的職類,而對醫藥商業行業來講,銷售人員對其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眾達樸信薪酬調研報告中來看,20xx年醫藥商業銷售代表、銷售經理、銷售部長的年度總現金分別為89658元,223588元和387685元,生物製藥的銷售人員薪酬也逐年增加,銷售經理年薪中位值為173560元,化學藥物銷售經理年薪中位值為165872元。國外銷售和國內銷售的薪酬差距依然很大,銷售部長層級薪酬差距在35%-50%。

中藥行業縮短薪酬差距

中藥行業佔醫藥行業約為22%份額,屬於外商投資受限的行業,政策重點扶持,也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子行業。隨着中藥行業創新力度加大,利潤逐年增長,薪酬水平也與同行業縮短了差距,中藥行業的經理層級年薪範圍在12-18萬之間,較上一年度增幅14.8%。

各類型醫藥公司漲薪幅度預測

20xx-20xx年的醫改,為醫藥行業長遠發展建立了基石,醫藥行業市場被全面看好。根據眾達樸信的監測數據顯示,參與調研醫藥企業20xx年實際漲薪幅度為13.2%,20xx年預計漲薪幅度為12.6%,其中生物製藥預計漲薪幅度為13.3%,化學藥物預計漲薪幅度為12.8%,醫藥商業和中藥預計漲薪幅度分別為12.2%和11.3%。其中研發、生產和銷售仍然是漲薪重點部門。

福利項目不斷完善

醫藥行業福利完善程度相對較高。由於製藥企業大部分都在遠離市中心的郊區,所以超過70%的企業提供班車和工作餐。超過60%的醫藥企業提供旅遊、過節費、文體票等體現員工關懷的福利項目。未來幾年,有30%的醫藥企業會提供彈性福利,這項政策會有效地保留和激勵核心骨幹員工,提高僱主滿意度。

(2)增收速度緩慢。

我國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緩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過去的情況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開放的前6年,農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長按可比口徑計算在14%~20%之間。而1997年以來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xx年我國農業勞動力人均GDP為4460元,大約相當於540美元,按農業人口摺合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 20xx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均GDP要達到3000美元。農村人均要實現這個目標,每年的增長率要達到12.2%。即使考慮到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將農村人均GDP的目標確定為社會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長率也要達到8.4%。同這個要求相比,實際發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鄉差距加大。改革開放以來的25年中,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鄉差距縮小的年份只有9年,縮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兩個階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個階段是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價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後一個階段則主要是農產品價格的提高。城鄉收入比例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為2.56:1,1983年縮小到最低,為1.82:1;然後不斷擴大,到1994年達到了一個新高,為2.86:1;然後降低到1997年的2.47:1;從1998年開始,逐年顯著擴大,20xx年擴大到3.23:1。近幾年來,儘管諸多因素都很有利,農民增收速度可以超過5%,但是仍可能落後於城鎮居民,使城鄉差距繼續擴大。

(4)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之間農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較大,並且這種差距沒有縮小的趨勢。總的説來,呈現出明顯的東高西低、從東南沿海向西部內陸地區遞減的趨勢。上海、北京和浙江的農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雲南、貴州、甘肅和陝西等省的3~4倍。由於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區之間相對差異較小,因此,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現出明顯的由東向西的遞增趨勢。即東部沿海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別較小,而西部地區城鄉差別更大一些。

造成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原因

(1)農民整體素質還不高,還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一是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分析,農民勞動力中,國小及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左右,國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結構調整上,思路狹窄,不敢主動出擊,存在等靠思想和過份依賴政府心理,瞻前顧後,怕擔風險,不敢大膽地調整產品結構,不具備適應市場經濟的應變能力。三是絕大多數農民對市場把握不準。從調查情況看,多數農民不瞭解和掌握市場行情,對市場需要什麼,既不去研究,也不會去搞深入細緻的調查,捕捉不到有價值的市場信息,在組織農業生產時,不是先看市場後抓生產,而是今年的生產看去年,對市場判斷不準把握不準,造成的結果是“什麼賺錢種什麼,種出什麼就賠錢”。

(2)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總體看,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户少。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還不高,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力弱,農村經濟組織化程度低,大部分龍頭企業與農户之間還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還是單純的買賣關係,產業化經營鏈條短,農產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級原料生產比重大,大部分農產品基本上是從農田到市場,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高科技含量產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結構調整還只是停留在規模擴張上,缺乏在內在質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為例,近兩年來,有的地區蔬菜種植特別是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連年快速增長,為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種植結構雷同,品種特色不明顯,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貯藏、保鮮、深加工及包裝、運輸等嚴重滯後,如不抓緊研究對策,將有可能出現新一輪的結構過剩,應引起高度重視。

(3)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引導、協調、服務功能滯後,不能有效地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一是信息服務滯後,手段缺乏,不能及時給農民提供各種市場信息和致富信息,使農民無所適從,組織生產難,進入市場難。二是技術服務跟不上。原因是部門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員的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員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主動上門服務意識差,其結果是科技人員得不到實踐,農民得不到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服務。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上,技術與生產嚴重脱切,導致農民增收難。三是信貸部門缺乏有效的資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貸款困難。調查發現,多數農民都有強烈的增收意識,並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項目,但苦於沒有啟動資金,而難以上馬。

(4)農民的負擔比較重。據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大部分農民家庭都有兩個孩子,孩子要上學會需要一筆很大的投資,現在農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學,不一輩子像他們一樣只是個農民,供一個子女上大學幾乎要花掉農民家庭三分之二的開支;家庭長輩的供養也需要一筆的開支。除此之外,還有農作物每年的成本開支。家庭生活費,子女教育費,農業成本費,三個最基本的方面的開支累加起來,對與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來説,生活就難上加難了。

體會

我國農民數量如此之多,要解決農民的温飽問題,要帶領農民奔小康,要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增加農民的收入,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有: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農民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這就要求政府部門下鄉組織農民技能培訓,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讓農民大膽嘗試,自主創新,隨機應變,讓農民更多更早的瞭解市場的最新信息和動態。收入來自與農民,農民必須從自身做好。

2、推進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這是農民增收的基礎。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在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的同時,切實抓好質量安全管理。二是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形成優勢產業帶。三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農村服務業,提高鄉鎮企業發展水平,充分發揮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

3、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拓寬農民增收途徑。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出去,可以增加農民的資源佔有量,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擴大農產品市場需求,同時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發展小城鎮,壯大縣域經濟,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加強對農民進城務工的引導和管理,把農民進城務工當成一項產業來抓,促進農民工跨區域流動,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

4、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必須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促進農民增收。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每年新增教育、衞生、文化事業經費應向農村傾斜,以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對農業、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尤其是要配合農村税費改革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積極探索對農業和農民實行補貼的各種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對種糧農民生產直接補貼機制。

5、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一是全面推進農村税費改革。堅持依法徵税,加快鄉鎮機構改革,儘快取消農業特產税。二是繼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規範糧食市場,完善糧食宏觀調控體系,積極探索對農民的補貼機制。三是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和衞生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貧困家庭醫療救助制度的運行機制和管理辦法,解決農民因患傳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企業薪酬調查報告 篇八

3月31日,x年廣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在廣東工業大學召開,廣東省副省長陳雲賢、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與各高校代表參加。會議透露,今年共有近80萬畢業生在廣東求職,約佔全國的1/10,總量壓力繼續加大。

就業壓力大過去年

羅偉其透露,預計廣東x年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就業需求情況與去年大體持平。由於畢業生總量壓力進一步增大,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

去年,截至x年9月1日,廣東省x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4.61%,位居全國前列。

廣東省副省長陳雲賢在會上透露,x年在粵就業的高校應屆畢業生總數近75萬人。今年廣東省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為51.9萬,加上外[微博]省入粵求職和往年申請暫緩就業畢業生,共有近80萬畢業生在粵求職。為此,廣東省教育廳將組織65場面向x屆高校畢業生的系列供需見面活動,包括網絡招聘會20場。

羅偉其還表示,各高校須大力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開發移動終端上的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系統,實現畢業生在手機上投遞簡歷、預約面試、在線諮詢等功能。

允許學生休學創業

廣東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情況如何?會議透露,截至x年9月1日,廣東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人數同比增加6.35%。

羅偉其表示,高校要開設創業課程,納入學分管理,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大學生休學創業。同時,要鼓勵高校聘請創業成功者、企業家、投資人等校 外專家學者兼職授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業實踐和模擬演練機會,支持到新興產業創業、落實工商註冊、税收減免、融資服務和財政補貼政策,加大對大學生自主 創業資金扶持力度。

“大學生要成為創新驅動的主力軍。我們鼓勵、支持各高校建立創業學院,讓每個人心中都有創新基因。”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鄭慶順告訴記者。他還透露,今年,創業人數的比例一定有所增加。

陳雲賢:健全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體系

3月31日,廣東省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廣東省副省長陳雲賢出席會議並講話。

陳雲賢強調,要改革創新,不斷完善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機制體制;多措並舉,開創高校畢業生新的就業崗位;完善服務,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 業;加強建設,健全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體系;提高畢業生就業創業質量,不斷提升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水平。要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取得實效,並形成各單 位各部門共同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合力,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的幫扶工作。

廣東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團省委等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領導出席了會議,全省140多所普通高校的黨委書記或校長、學校就業工作分管校領導參加了會議。

就業看點

男性薪酬高過女性

本次會議還公佈了x年廣東省畢業生就業白皮書和就業質量報告。記者發現,同等學歷下,男性薪酬普遍高過女性。

報告指出,x年男性畢業生的平均就業薪酬為2961元/月,而女性畢業生則為2797元/月。

就學歷而言,研究生的男女收入差距更大。男性畢業研究生平均薪酬為5421元/月,女性則只有4850元/月,相差500多元。

本科生最愛創業

報告還顯示,截至x年9月1日,x年畢業生自主創業人數為1712人,佔畢業生數的0.37%,其中研究生55人,本科生1156人,專科生501人。

去年自主創業的畢業生中,40.45%都選擇在廣州創業。

7成大學生到基層

報告還顯示,在x年畢業生中,到基層就業的畢業生有35.62萬人,佔比77.52%。研究生1.1萬人,本科生15.07萬人,專科生19.45萬人。

其中,研究生以教育學類畢業生最多,本科生則以管理學類畢業生最多,專科生以農林牧漁類畢業生為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dvygy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