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調查讀書的調查報告範本多篇

調查讀書的調查報告範本多篇

調查讀書的調查報告範本多篇

調查讀書的調查報告篇1

關於大學生閲讀狀況的社會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智慧的載體。讀書是一種美妙絕倫的藝術,是靈魂與修養的一種享受,也是提高自身的必不可少的方式,而讀一本好書,能使我們心靜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閲歷,益於一生。但是現代社會書市上的出版物良莠不齊,有些圖書

實在是趣味底下,不僅不能給人以益,反而可能會引人入歧途。同時,伴隨着網絡的普及,人們,特別是當今大學生,注意力逐漸從傳統紙質書本轉移到網絡上,但網絡何其複雜,各種打着“文學”的不良文字在侵蝕着人們的精神。尤其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人們極力追求“快餐文化”,這樣的氛圍使得人們的心態愈加浮躁,閲讀人羣可能正面臨逐步減少的狀況,而這種情形對於整個社會的整體素質的發張都是不利的。而大學生這個團體又對社會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他們的閲讀現狀無疑是一個令人十分關注的問題。

二、調查目的

瞭解大學生在課外閲讀方面的基本情況,通過調查的數據統計,得出結論,可以更好地探索引導大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及時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促進大學校園良好發展從而結合提高學生的素養、拓展知識面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議,併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使學生養成課外閲讀的良好習慣,倡導學生熱愛閲讀,積極閲讀,共同閲讀。

三、調查方式

通過發放填寫回收調查問卷的方式,來獲取數據,並加以分析。

小組設定了具體問題之後,分別在各自所在的男女普通宿舍與公寓隨機發放了一共一百張調查問卷,並各自統計每個題目的每個選項的選擇人數,最後歸總,得出百分比,然後共同分析得到的數據。

四、調查結果分析

1、閲讀的積極性不高,氛圍不濃烈

在第一題中,有41%的人選擇閲讀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僅有32%人覺得閲讀是一件“很享受的事“,而在第二題中卻有86%的人選擇讀書對於他們的幫助”非常大“,這充分説明很大一部分大學生認為閲讀是一件很有作用的事,但又認為閲讀可有可無,可見他們即便知道閲讀重要也沒有課外主動閲讀的興趣,這或許也跟現在多媒體和網絡的發展有關,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途徑已經不限於書本。而在第五題和第六題中,關於閲讀量和閲讀花費的問題上,每學期大概閲讀”1—4本“課外書本的百分率達到了76%,每學期購買書籍的費用在”50元一下“的達到84%,這很直觀地變現了大部分大學生的閲讀量之少,而花費方面反映的問題反倒不是很明顯,因為大學的圖書館收錄的圖書都很豐富,所以大部分學生寧願在圖書館借閲而不願意自己購買,這是能夠理解的。但從另一方面而言,擁有着如此豐富的圖書資源,閲讀量卻還是這麼低,可見大學校園的讀書氛圍有多麼令人擔憂了。

2、閲讀沒有計劃,趨於功利性

在調查人羣中,有超過85%的人認為大學校園很適宜讀書,但是在調查問題“4、您讀書的最主要目的是什麼?”中,有超過六成的人選擇了“a、學業需要”,只有不足四成的人選擇了提高修養、興趣、休閒放鬆和其他。在選擇圖書類型這個問題上,有40%的人比較盲目,不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讀的是什麼類型的書。在書本類型需求趨勢上也是各有所好。由此可以分析出:對於主要閲讀的圖書類型,當前大學生羣體在閲讀圖書的類型選擇上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趨勢,其中與專業學習或考級考證類相關的書籍仍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比例高達62%以上。由此可見,很大比例的學生都是出於一種外在的壓力下進行閲讀,閲讀的近期目的性比較強,對於提高修養、興趣愛好這一類的目的相對較少,讀書趨向功利但並不單一。對於出於何種原因借閲圖書,大部分學生表示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優化自身修養。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為了擴展知識和輔助學好專業內知識,為以後找工作等做鋪墊,選擇提升涵養修養的需要佔28%,選擇為將來就業增加砝碼的佔35%,其中男生佔58%,女生佔42%,這種情況,高年級學生甚於低年級學生,這是與高年級學生面臨就業問題分不開的,離畢業越近就越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目的性也就越強,同時也顯示出學生們意識到了讀書與工作、與未來的關係密切。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閲讀沒有計劃,對於借到的書,抱着“能學到多少學多少”的態度去讀。總之,大學生閲讀豐富多彩,功利性強,多元化,讀書少有計劃。被動性是借閲的特點之一,另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是借閲無目的性讀書無計劃,盲從性大,集中表現在62%的學生純粹是為了學業需要。

3、讀書渠道多元化,但是選擇內容層次淺薄,讀書方式不正確

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讀書渠道也是多元的,從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中得知大學生讀書載體主有傳統紙質圖書,網絡傳媒,音像製品等新型讀書方式正成為其新的選擇,其中有56%的人讀書主要載體是電子書,而選擇傳統紙質圖書的佔比47%。在選擇傳統紙質圖書學生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死讀教材,這僅僅是為了獲取期末考試的高分而已,還有一部分學生借閲紙質圖書是圍繞着教材借閲輔導,實屬不得已而為之。當今社會各企事業單位追捧各式等級證書,大學生自然不可避免去考各種等級證書,這也是考試類書籍搶手的原因之一。對於所讀書籍類型的選擇,言情小説和玄幻/武俠小説是首選,在調查中有65%的人會經常選擇這一類的書籍,喜歡文學名著、雜文評判的人相對較少,經常看報紙的人幾乎沒有。由此可以看出,在閲讀類型的選擇上,對於當前社會國情較為密切的報紙幾乎沒人選,更多的人只是隨着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各種打發時間的小説類的閲讀選擇比率如此之高,也反映出當前大學生的閲讀趨向層次淺薄,對於社會國家情況的關心不足。五、影響大學生閲讀的主要原因

1、社會原因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快節奏化越來越嚴重,人們出行要快捷,餐飲要快捷,工作要快捷,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代社會的先進與文明。於是,很多人對此樂此不疲,把快餐式的理念延伸到了生活的各個層面,構成了一種獨特的“快餐文化”。無疑,這種“快餐文化”同時也影響到了我們的大學校園,大學生接受能力很強,但是分辨能力卻有所欠缺。顯然,學習上是要杜絕“快餐文化”,因為知識是需要沉澱,需要慢慢積累的。

2、大學生自身原因

對於大學生自身而言,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對讀書的重要性認識得不夠,有些同學認為自己在學校只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就夠了,過多地去閲讀課外書籍會影響自己在專業知識領域內的研究。有些同學認為自己所學的專業只是對於以後的工作用處不大,只有廣泛地涉獵課外只是才能幫助自己認清社會,積累間接的社會經驗,為自己以後走向工作崗位增加籌碼。

(2、對自己約束不強,積極性差。往往即使有些同學給自己制定了閲讀計劃,但是大多因為各種事情一拖再拖,到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也有些同學因為自身的自制力不強,經不起網絡遊戲,網絡聊天,網絡電視等等的誘惑,從而將閲讀置之腦後。

六、對於大學生閲讀的一些建議

(1、利用校園網,改善學生閲讀結構,引導學生正確閲讀網絡對於學生閲讀有着較大的影響,進而影響了閲讀取向。學校應採取必要措施,利用網絡資源改善學生的閲讀結構,引導學生正確閲讀。這一點實際上很多大學校園的圖書館都已經在逐步利用網絡資源,例如我們學校的圖書館設立的電子圖書館,就是利用手機掃二維碼的方式提供網絡圖書館的下載,在電子圖書館中與現實的圖書館類似,可以閲讀許多種類的書籍,以滿足同學們的各種需求。

(2、開展各種活動,吸引學生熱愛閲讀,培養學生良好閲讀喜習慣大學生課外閲讀情況好壞是一個學校學風好壞的具體表現之一,加強學風建設,將有利於促進大學生課外閲讀。為此,學校可以才去以下措施:

1、開展利用圖書館相關專題講座並將其納入新生入學教育範疇圖書館是學校為學生體提供精神糧食的重要基地,因此,圖書館員也應成為引領學生閲讀的主力軍。

學校可利用入學教育之際,組織圖書館人員開展與圖書館相關的專題講座,內容可包括:圖書館的結構和館藏分佈、圖書館的嘗試和規章、如何索引文獻資料等等。讓學生充分了解圖書館資源,學會合理利用圖書館資源,翱翔於知識的海洋中。同時,圖書館管理人員還可以藉此發現學生的閲讀傾向,瞭解其閲讀需求,多購置一些學生喜愛且需要的報刊讀物,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高品位、豐富的精神食糧。

2、利用教師、社團資源,廣泛組織閲讀活動

要做好大學生課外閲讀的直到,組織大學生開展書評活動是不可缺少的一環。而這項活動在高校中相當薄弱,很多學生都沒有參加過書評活動。學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師資源,使其憑藉職業優勢,推薦書目,為學生的課外閲讀導航。此外,學校還可以利用學生社團資源,安排社團祖師讀書、背書大賽等,舉行書展。開展讀書系列講座和座談,讀書心得演講和徵文大賽等多種形式來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和參與意識,從而使更多的學生養成“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在閲讀中拓寬視野豐富精神世界,提高審美品味。

3、大學生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培養閲讀習慣

端正好心態是良好的開端,也就是説要在思想伸出認識到閲讀的重要性。大家要把閲讀視為一種自願,快樂的精神寄託,要在閲讀中去尋找快樂,閲讀切忌帶着功利性的心態,那樣只會加重自身的心理壓力,從而可能會對閲讀產生一種反感厭惡的心態。要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閲讀的習慣,例如在晚自習中、睡覺前的一小段時間、週末的時間,要學會見縫插針地閲讀,當然也要在合適的時候利用一段完整的時間來靜心閲讀,長期下去,才能慢慢培養自己良好的閲讀習慣。

4、運用正確的方法閲讀

閲讀無外乎來那個中方法:泛讀和精讀。

所謂泛讀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方本書在案邊,有時間了隨手翻翻,這樣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只是廣度,拓寬大學生的知識面。所謂精度就是在讀書過程中採取“舉一反三“的方式,把其中內容徹底掌握透徹並且從中學到自己要掌握的問題。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只有兩者適當結合才能夠相得益彰。

大學生毫無疑問,應當以學習自己的專業為主,一些專業領域內的考試,資格考試佔據了大學生很大一部分時間,此外,可與時間又安排了各種各樣的學生活動,所以大學生的'課餘時間很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讀書一定要注重書籍的選擇。大學生應該儘量選擇一些名家,大家的書,或者是備受推薦的書,這樣在相對較少的時間內,能讓我們汲取相對高質量的知識。

七、總結

通過這次實踐調查,我們對於大學生的讀書現狀有了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並且發現了一些較為典型的問題,也嘗試提出了我們的一些理解和建議,這同時對於我們自己也是一種提高,我們對於閲讀的重要性的瞭解和閲讀方法和習慣的養成也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瞭解,在今後的生活學習中,都是對我們相當有益處的。

調查讀書的調查報告篇2

“世界讀書日”全稱“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譯“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閲讀和寫作。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閲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的產權。

每年的這一天,世界100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讀書現在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很沉重的事,中國做為千年文化古國,有着深厚的文化積累在今天的中國,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生活內容的日益豐富,能坐下來安心讀點書的人正變得越來越少。“書蟲”將成為未來中國一個新的“瀕危物種”。不少有識之士警告,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下去,“20xx年,中國人均讀書4.3本,比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猶太人的64本少得多。”針對當下讀書情況我我僅根據從網絡上了解到的相關信息,對讀書進行一下粗略的調查分析。

1、中國高速的發展。

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經濟的高速的發展帶來了多元化文化,帶來了物質生活的充足,物質基礎以經滿足那就應該開始向精神生活發展,但現在很多人終身為物質奮鬥終身!墨子説:民有三患: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可現在的中國到少有80%的人可以滿足這些,這三患以經是不可能發生了,那麼應該開始向精神生活走去,就應該開始多讀書讀好書,可現實的情況是相反的。高速的發展帶來了多元的世界,人們迷失到繽紛的世界中了!發展本是一件好事,但發展帶來的是人們對物質的開始無限的嚮往,把知識束之高閣,那還不如不要發展,還不如迴歸人的原來形態中來。

2、快節奏的生活。

當下的的生活就一個字“快”,吃、住、行都是快,快餐、快捷、高速等充斥着我們的生活中!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下一切都變成了高速速成,看書希望看一本書就要成大師,如一個星期成為炒股大師等快餐書。快讓人變的沒有耐心讓人變的浮躁浮誇,人們沒有了安靜沒有了慢沒有了一顆沉穩之心!可能有人會反問:“如果沒有快節奏的生活,那我們怎麼發展,不就馬上被社會所放棄,”説實話我也不知道怎麼面對當下這種生活。但我想説的是,我們應該給書一個時間,不要把書束之高閣!不要用我很忙,要上班,要幹什麼等用忙字決來當成理由。任何事只要你有心,每天都可以看一點,日積月累那麼你的知識量會很高!

3、信仰的缺失。

信仰是心靈的產物,不是宗教,或政黨的產物,宗教或政黨只是起了催化作用,沒有了宗教和政黨,人同樣可以擁有信仰。現在有很多人缺少了信仰,沒有了信仰就只能向物質的東西看齊!現在可能大多數人信仰的是金錢教,教主是人民幣。因為沒有信仰人們就開始迷惑迷茫,不知道要幹嗎?只能向很現實很直白的東西走出,向這個走去的不只是身體死亡更多的是精神的死亡(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因為掙家產弄的家不是家)!因為沒有了信仰,人們的道德觀開始出現了扭曲,道德的扭曲產生的的後果是人沒有了自律性!而書是人信仰的建立和發展的關鍵,而現在不讀書就不可能有信仰,而無信仰就不會去讀書!

4、書的本身。

沒有人讀書,書本身也應該反思,為什麼沒有人去看去讀。書本身現在就是扭曲的,書的創造者與經濟聯繫,書寫的好不好不説,只要能大買就好,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博人眼球的“鉅作”,書的內容不論,就是來回的抄,你抄我抄沒了原創性,沒有了新穎性那會有有看書嗎?現在出現了一個怪圈,好作者的書沒有出沒有看,不怎麼的作者的書是大買特買甚至可以拍。

調查讀書的調查報告篇3

為深入瞭解現在的大學生的課外書籍的閲讀情況,我們於11月進行了一項關於大學生課外閲讀的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本校各年紀學生。調查主要採用了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涵蓋了大學生課外書籍閲讀量、書籍來源、閲讀課外書籍的目的、閲讀習慣、閲讀的計劃性及獲得的知識的應用程度等問題,以便對大學生的閲讀情況進行全面統計和概括。

我們對我校100名在校大學生的課外閲讀情況進行調查,目的是針對大學生的讀書情況,舉行系列活動,推動大學生積極閲讀書籍,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課外閲讀量調查

我們對我校學生的月平均課外閲讀量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0%的大一新生每月閲讀課外書籍量僅1-2本,而50%的大二大三學生每月閲讀量約3-4本,60%的大四學生每月讀課外書平均為1-2本。綜合以上分析,大多數大一與大四學生平時讀書較少,而大二大三讀課外書稍多。其主要原因是大一課業較為繁忙,而大四學生則忙於找工作、考研或者出國深造;大二大三學生相對於大一大四學生,因為課業較少,課餘時間較多,看的書也較多一點。但是,由於各年級學生總體閲讀量過低,就造成了大學生課外知識獲取的缺失的嚴峻形勢。

課外書籍來源

我們也對大學生所接觸的書籍來源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90%的大一學生讀的課外書都來自圖書館,大二、大三和大四學生閲讀的課外書100%來自圖書館。可見,圖書館在大學生的課外閲讀生活中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於大學生,特別是大一新生,學會如何恰當的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學習成果的大小。

閲讀習慣調查

關於大學生閲讀習慣的調查,我們設置了3個問題進行不同方面的瞭解與調查。

首先是關於閲讀後是否會寫一些感悟,調查顯示:17%的大一學生經常會寫,45%的大一學生有時會寫,38%的大一學生基本不會寫;經常寫與基本不寫的大二學生均佔18%,64%的大二學生有時寫;而大三學生中37.5%的人有時寫,62.5%的學生基本不寫;大四學生中,經常寫與基本不寫的各佔40%,20%的學生有時寫。綜合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知道,經常寫讀後感的學生極少,大多數學生沒有讀完書後記下感想的習慣。可以説,讀後感我們從一年級就會寫,但很少有學生能正式讀後感的真正意義,因而沒有養成這種記錄的習慣,這對我們應用所學的知識是不利的。

後兩個關於閲讀習慣的問題其實是相關的。其一是在閲讀時是否有深入思考的習慣。數據顯示:各年級學生中,約50%的人在閲讀時會深入思考,37.5%的人很少會進行深入思考,12.5%的人會思考,但時間很短。其二是閲讀時是否有勾畫的習慣。數據表明:約70%的人閲讀是有勾畫的習慣,30%的人沒有在閲讀時勾畫的的習慣。第一項數據告訴我們,大多數學生在閲讀時進行深入思考。這在第二項數據中得到了驗證,70%的人會在自己閲讀時勾畫,這就説明他們在看書時,進行了一定的思考。相反的,在閲讀時不思考的人,他的勾畫一定也會相應減少。透過這兩項,我們可以瞭解到,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對於我們讀書會有多少收穫有着怎樣不可忽視的影響。只有思考了,我們才會有收穫。

閲讀目的調查

為了更好地對大學生課外閲讀情況進行深入瞭解,我們還對他們閲讀的目的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調查。

首先是大學生閲讀的書籍類別,約有50%的選擇了青春文學,30%的人選擇了其他,即如盜墓、推理、偵探一類的小説。這明顯地表示,大多數學生閲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自身的興趣和娛樂自我。而下一項顯然印證了這一結論,關於閲讀的課外書籍是否均為自己感興趣的書這一問題,約有60%的人選擇了“大部分是的”這一選項。

第三項是直接提問大學生閲讀的目的,約有50%的人選擇了“豐富課後生活,充實自己”,另外50%的人選擇了為了“放鬆心情“。我們不否認大學生閲讀課外書籍可以補充一定的知識,但這些數據也直接表明了大學生課後閲讀的目的就是娛樂與放鬆。這樣的結果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僅僅為了娛樂與興趣的閲讀,將有多大的收穫呢?顯然,答案會另我們失望,大學生若是僅僅為了娛樂而讀書,那麼在學校的時間裏,他們將學到少得可憐的知識。因為大學的學習生活很大一部分是由從課外閲讀中獲取知識構成的。

閲讀的主動性與計劃性調查

除了已有調查外,我們還對大學生閲讀的計劃性作出了調查,以進一步瞭解大學生的課外閲讀狀況。調查結果顯示:約85%的大一學生沒有明確的課外閲讀計劃,50%的大二學生沒有明確的課外閲讀計劃,75%的大三學生沒有明確的課外閲讀計劃,98%的大四學生沒有明確的課外閲讀計劃。由此可見,在本校大學生中,大多數學生沒有養成長期閲讀課外書籍的習慣,課外書閲讀的主動性不強,因而也沒有明確的課外閲讀計劃。這顯示了大學生不斷下降的課外書閲讀率,這樣的狀況必然會對學生的進一步發展不利。

課外閲讀獲取的知識的應用程度調查

我們調查的最後一項內容是大學生從課外閲讀中所獲取的知識的應用程度,這將顯示出課外閲讀對於我們學習與工作的重要性。調查數據顯示:約50%的大

一、大二和大三學生認為課外閲讀中獲取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被應用到學習和工作中,80%的大四學生沒有留意自己在課外閲讀的過程中學到的知識是否被運用,20%的大四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應用這些知識。從調查到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在課外閲讀中所獲取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佔據了較重的比重,由此,我們也就可以瞭解到,無論是哪一個時代,課外閲讀對於我們來説,仍是相當重要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確定了課外閲讀的重要性,同時也看清了當前學生課外閲讀量嚴重不足的形勢。因此,我們應當採取積極措施,爭取改變這一現狀。

首先,作為一名大一新生,我們應當從此時就開始培養自己長期進行課外閲讀的習慣,例如:規定自己每兩週看2本自己喜歡的名家著作或心靈雞湯或傳記回憶錄等,並且任選其中自己感觸較深的,寫下自己的感觸,由此形成一個較為長期的閲讀習慣,進而對閲讀的書籍進行階段性規劃。其次,我們應當注意培養自己讀書時的習慣。平時看書時,看到或巧妙、或深刻、或含蓄的句子,我們都可以畫下來,在一定的時候,這些句子也許會給你以啟示,或許它們會改變你人生的方向。然後,我們應當培養閲讀課外書的主動性,而不是隻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業才去閲讀課外書籍。最後,我們應當注意課外閲讀所獲取的知識的應用,遇到難題時,多多思考,説不定在某個瞬間,你就會想起自己曾經在某本書上看到過相關的知識,到那時,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也進一步瞭解到了自己的優缺點,更加懂得了團隊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一開始,我們在選取題目上產生了爭議,但經過大家冷靜的協商之後,我們確定了一致的意見。而後的調查中,我們進行了明確的分工,迅速而有效率的完成了此次調查。這些經歷是我們更加團結,促使我們成為了更好的朋友與搭檔,是我們對團隊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相信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這些經歷將對我們產生無比重要的作用。

調查讀書的調查報告篇4

今年九月份開學,我們學校對3-6年級學生進行了暑期學生讀書情況的問卷調查,我就自己所任四年級所交有效問卷190份進行了調查、分析,關於國小生暑期讀書情況的調查報告。調查表明,國小生暑期讀書情況並不樂觀。

一、調查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並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閲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國小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為了確保學生完成這一課外閲讀量,更快地建設一個和諧的書香校園,我校在幾年前就針對學生課外閲讀“量少而窄”,沒有充足的閲讀時間等問題,學校開設“午間閲讀”課,建設班級圖書角;今年又進行全校範圍的“讀書漂流活動”,把各班學生的課外閲讀作為考查、評比的內容。每學期學校都為學生推薦一系列課外讀物目錄,並在假期佈置一定量的課外閲讀作業。

為了檢測全校國小生暑假讀書完成情況,並在此基礎上各班推選出一至兩位“閲讀大王”,我校進行了此次調查。

二、調查的對象:

四年級190名學生及家長,以深入瞭解四年級學生的暑期課外閲讀現狀,聽取有關家長對國小生課外閲讀方面的看法和建議。

三、調查的內容:

調查我校四年級學生暑期課外閲讀情況,主要從“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學生課外閲讀的書籍”、“學生課外閲讀的方法”、“家長意見”四個方面瞭解、分析學生的暑期課外閲讀情況。

四、調查結果分析:

我對收到的學生問卷與家長問卷進行了整理、歸納,現將有關調查結果情況分析歸納如下:

(一) 學生缺乏閲讀的興趣。

調查表明:只有18.9%的學生每天都堅持看課外書,32.1%的學生能經常讀課外書,26.3%的學生只是偶爾看課外書。其中22.6%的學生讀課外書是家長督促下進行,而且也是在家長想到的情況下提醒孩子看書,看的時間和什麼書家長也並不作什麼要求。故學生在假期中總的閲讀量不多。

原因:電視、錄象、電腦遊戲等大眾傳媒的普及,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有極大的衝擊。通過對我所教四(5)班53名學生口頭調查,一半以上的學生暑期看電視的時間每天超過4小時,個別學生每天在父母控制下不超過1小時。數據表明更多的學生在電視與課外書之間更喜歡前者,但是如果讓學生過分地依賴聲像材料,久而久之,就會削弱兒童感受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學生閲讀面較窄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心靈高尚的人交談。因此,要找到適合學生讀的課外書籍尤為重要。然而調查結果不令人滿意。45.8%的學生讀的書籍很集中,基本都是《水滸傳》、《三國演義》和《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 24.7%的學生喜歡讀《大話西遊》、《烏龍院》和日本的一些漫畫類;而作文類書籍則是在家長督促下才閲讀的,家長的目的是想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提高寫作水平。另外,通過對本班53名學生家庭藏書的調查, 41%的家長只是偶爾帶孩子上書店,買書也任由孩子自己挑選,這其中還不乏漫畫類的書。家裏孩子讀的書有100冊以上的只佔5%,50冊以上佔44%;63%的家長給孩子只買練習冊。學生課外讀物的匱乏,無疑是學生閲讀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礙之一。

調查讀書的調查報告篇5

一、調查目的

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意識,合作意識和開闊的視野,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在內的多方面能力。

?新課程標準》對閲讀作了相應的要求。要求學生具有獨立的閲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課外閲讀的總量在400萬字以上。

二、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1)調查時間

20xx年8—9月

(2)調查對象

採取隨即抽樣的方法,選取了甘肅省永昌縣的五所農村國中學校(新城子中學、紅山窯中學、焦家莊中學、東寨中學、六壩中學)的七至九年級的學生,每校分別抽取200名,共一千名同學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768份。

(3)調查內容及方法

為了解我校學生的課外閲讀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三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了調查:

1、學生閲讀動機和興趣;

2、學生閲讀時間;

3、學生的閲讀種類;

4、學生的閲讀方式;

5、學生閲讀書籍的來源;

6、學生閲讀時間及做讀書筆記的情況;

7、閲讀中外名著及雜誌報刊的情況;

8、學生閲讀數量。結果採用問卷調查法、數學統計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調查讀書的調查報告篇6

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幾千年文明的結晶。讀書不僅可以開拓眼界,增長知識,還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更可以通過書籍瞭解前人的成就,讓我們在人類文明的道路上走的更遠,因此,讀書很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書籍正在被人們漸漸地遺忘,越來越多的不再讀書或很少讀書,針對這種現象,我做了此次調查,主要對象是輕院學生,主要目的是瞭解輕院學生的讀書現狀。本次調查分為問卷和郵件兩種方式,其中問卷30份,回收30份,郵件20份,回收13份。

一、調查結果統計

通過本次調查,我發現我校學生的讀書現狀及成因有以下幾方面:

1、讀書時間少,沒有合理的讀書計劃或有讀書計劃但不能堅持

通過調查顯示有21%的人基本上不看書,37%的學生有興趣決定,32%的學生偶爾讀書,只有9%的學生經常讀書。而90%以上的學生在進入大學時都有自己的讀書計劃,只有10%的學生沒有自己的讀書計劃。然而81%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一年內分別放棄了自己的讀書計劃。其中有34%的同學覺得課業負擔過重,沒時間和精力再讀書,21%的同學覺得還有很多別的東西需要自己去學習,大部分的同學因為玩電子遊戲或上網娛樂。

2、沒有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對於讀書環境,選擇在圖書館、自習室的佔了大部分,並覺得在這些地方素數的效果比較好,基本沒有同學選擇在宿舍或其地方讀書。其中44%的同學人為這些地方比較安靜,可以靜下心讀書,34%的同學覺得有別的同學在這裏讀書,比較有讀書氛圍,也有少部分為何自己的同學一起學習。

3、讀書功利性,多數同學為應付準備作業或考試而讀書

對於讀書的目的,30%的同學為應付準備作業或課程設計查資料,21%的同學是學習專業知識,26%的同學為了準備等級考試及,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學為了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書籍種類的選擇顯示大部分同學顯得急功近利,大部分同學選擇短時間能增長知識的專業和關於考試的書籍,而對於能陶冶情操的文學類和法政類書籍很少有同學去讀。有的同學更是臨考急抱佛腳,在考前瘋狂借讀考試的書籍,考試後就不再理會。

4、沒有良好的讀書方法,效果不明顯

相對於讀書的方法,只有12%的同學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大部分的同學選擇在書上做批註,對於圖書館的書籍(不允許在上面亂畫),則讀一下就算了,很少做記錄。而眾所周知,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可以增加我們對書上知識的理解,因此在調查中,大部分同學覺得讀書效果不好。

5、圖書館圖書不全,管理不合理

調查顯示,很多同學對於校圖書館的藏書提出很多意見,在校圖書館很多書不能找到,特別是很多當下流行的暢銷書,圖書館都沒有及時填充,而且圖書館的座位被別的同學大量佔用上自習,影響閲讀,應該加強管理。

二、建議和對策

1、建立正確的閲讀的價值觀

我知道大家都想學習一點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因此大多數同學會選擇專業、考試類和小説等書籍來閲讀,因為這些書可能很快顯示出效果或者比較有意思, “學以致用”這本沒錯。但為什麼學了都一定要有立竿見影的成效呢?我們對待閲讀不要太功利,只注重讀書對自己的現時作用,卻不懂得厚積薄發,讀萬卷書才能行萬里路的道理;因此,要建立正確的閲讀的價值觀。隨着社會的發展,生活的壓力很大,各方面的誘惑也很多,在生活中我們更需要保持一塊心靈的淨土。哪怕每天讀一篇散文,讀一首詩,或者讀幾句話也行,只要養成習慣,閲讀就會為你展開一個新的天地。在專業知識書籍閲讀的同時,追求一下精神閲讀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

2、採取正確的讀書方法

讀書並不是讀過就算了,這樣對我們沒多大作用。因此,我建議大家試試下面的方法。首先,在閲讀時儘量做筆記,在書上批註雖然也能起到作用,但如果再寫一遍,效果會更好。

其次,不要只追求讀書的數量,還要注意質量,因此,如果有時間,每本書我們都要讀二至三遍,或者更多,確保已經讀懂了這本書,最後,當讀完一本書時,寫一篇讀書心得至關重要,這樣可以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瞭解。另外,在讀完後,每隔一段時間,温習一下書籍或者讀書筆記,”温故而知新” ,相信你將有新的收穫。

3、確保讀書時間,增強校園讀書氛圍

鑑於讀書時間和讀書氛圍問題,我覺得應採取一下措施:

(1)每天抽出一或兩小時用來閲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每週的讀書時間。

(2)學校在每月設立讀書日,要求同學抽出時間讀書。

(3)學校應該鼓勵和支持相關社團舉辦有關讀書之類的活動,比如讀書交流會,知識競賽,知識講座等,並給予獎勵措施,增加校園讀書氣氛。

(4)去掉或減少不必要的課目時間,改為讀書課,有老師或學長學姐講解讀書方法,交流讀書心得。

(5)將固定的教室設定為讀書專用教室,為讀書的同學提供理想的讀書環境。

4、加強圖書館的管理和應用

圖書館是每一個大學生最寶貴的財富,充分利用圖書館將使我們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合理的圖書館的管理和應用很重要。因此,我建議:

(1)圖書館應及時添加新的書籍,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書籍所涉獵的範圍要儘量廣。

(2)增加圖書館中的座位數,儘量讓想在圖書館讀書的同學能找到座位。

(3)加強圖書館的管理,做到書隨人走,杜絕佔位卻不學習現象。

(4)設立電子閲覽室,方便查閲書籍。

通過此次調查發現,許多同學對讀書很不重視,這種行為和想法很不應該,應該引起自己和學校的注意,儘量採取合適的措施改變這種,使每一個同學都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獲得良好的教育,為自己將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

調查讀書的調查報告篇7

我在實習期間為了更加了解現代中學生的課外閲讀情況,我開展了對“部分中學生課外閲讀問題”的調查活動,我共調查了近百名國中生,通過調查,我發現這些學生課外閲讀意識在增強,但課外閲讀時間不足,課外閲讀數量不夠,課外閲讀能力有待加強。具體情況如下:

我採訪調查的對象是九年級年級的部分學生。我採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在問卷調查過程中,我設計瞭如下問題:

①你有課外閲讀的習慣嗎?為什麼?

②你多閲讀哪一類書籍?

③每個星期大約有多少時間用來閲讀課外讀物?

④你有課外閲讀的習慣嗎?

⑤你進行課外閲讀是否喜歡?

⑥班級是否訂閲報刊或者書籍?

我把這些問題設計成表格,分發給九年級年級中的好、中、差不同類型的學生。讓各位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答,在學校老師的大力支持下,在同學們的鼎力配合下,我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同學們仔細斟酌回答,結果如下(重點班學生):

①你有課外閲讀的習慣嗎?:九年級85%;理由是

a、課外閲讀很重要,在語文試卷中比分較重。小至月考,大到會考,佔40分,認為此理由的佔42%;

b、為了完成家長、老師規定的任務。約佔28%;

c、我自己很喜歡讀。因為可以陶冶情操,拓寬閲讀面,豐富知識。佔25%;

d 、其它理由5%。

②你多閲讀哪一類書籍?:

a、名著、佳作: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大學》、《西遊記》、《金銀島》、《雙城記》、《三國演義》等;

b、最受歡迎的閲讀書籍:《夢裏花落知多少》、《左耳》、《幻城》、《哈利波特》、《左手倒影右手年華》、《一千零一夜》、《福爾摩斯探案集》、《簡愛》等,其中閲讀過《哈利波特》的約佔85%;閲讀過《夢裏花落知多少》、《左耳》約佔62%;閲讀過《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華》佔55%;

c、學生最愛閲讀的報刊雜誌有:《譯林》、《讀者》、《萌芽》、《語文輔導報》等;

d、武打小説:有《陸小鳳》、《楚留香》、《白髮魔女》、《神鵰俠侶》、《岳飛傳》等;

e、歷史類書籍:《上下五千年》、《史記》、《漢書》、《説唐》等;

f 、學習輔助用書:《快速作文作文》、《得分王》、《名師伴你行》、《志鴻優化》等;

③閲讀時間;雙休、節假日,約佔30%、閲讀課佔60%、其它時間(如課堂上偷看)約佔10%;

④、閲讀習慣:有,佔46%;沒有,佔54%;

⑤自願閲讀:九年級,佔55%;老師家長逼迫:九年級,45%;

⑥級是否訂閲報刊或者書籍:九年級,佔38%。基礎班較重點班相比,閲讀量更少,甚至有少數學生一學期沒有閲讀過一本經典著作。

從以上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總結出很多的問題,可見:

1、學生、家長、老師普遍開始重視課外閲讀的能力培養,因為它與很多學生的升學考試有關,多閲讀可以幫助學生們在會考中多得分;

2、一小部分學生已經有了自覺閲讀習慣,但是還有很多的學生沒有養成課外閲讀習慣,有的只是為了應付老師或者家長的要求並不是出於自身的喜歡;有一部分學生開始重視並閲讀經典名著,但更多的學生是喜歡浪漫的小説,盲目追求流行小説,他們閲讀一些學習資料,還有些學生選擇武打情愛類小説;

3、閲讀時間大多選擇在閲讀課上;

4、自願自覺的去閲讀剛剛過半,大多數的學生還是在半被迫的情況下去讀;

5、班級訂閲辦刊比較少,由學生放任自流。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認為:

1、會考是決定學生是否上重點高中的作用。相當一部分家長、老師認為雖然會考要考課外閲讀,但他們讓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練習上,用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做一些符合會考題型的閲讀,而阻止學生閲讀名著經典,他們認為浪費學生時間,也有一部學生整天忙於去做練習題,去補課去完成老師留得作業,他們沒時間去看課外書籍;

2、學生受本身認識水平的限制,受國中學生年齡和表象限制,一部分學生對經典名著不感興趣,他們有的是讀不懂名著;有的是為了炫耀,不作深入的理解;有的是對網絡小説,

流行小説感興趣;有的是對一些故事情節典折生動、怪誕、離奇的小説感興趣;有的是對漫畫如《搞笑漫刊》、日本的漫畫等感興趣;還有的是對情愛、武打小説感興趣。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年紀還小注意力容易被一些稀奇古怪畫面感強的東西吸引;

3、時間以及家長的限制;由於九年級的學生面臨升學考試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能用來安心的坐下來讀書,很多學生又覺得課沒什麼用,而即使去閲讀名著也是家長的壓力下去讀。並不是出於真正的喜歡,所以也不能真正的在閲讀中發現什麼樂趣,也就不能進一步的自發的讀下去。

針對以上現象,我建議有必要採取以下措施,系統地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課外閲讀,培養學生閲讀能力:

一、讓同學們認識到課外閲讀的重要性

課外閲讀能讓學生接受和積累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的知識,能理解、掌握前人的認知成果,豐富青少年頭腦中的知識和表象,豐富學生的詞彙積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寫作奠定基礎,積累素材,積澱語言,更重要的能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學生進行課外閲讀要是在積極、主動的情況下進行,要是在老師指導、家長配合下進行。只有學生養成課外閲讀習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課外閲讀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的興趣,樹立“大語文”的學習理念。

二、家長與教師要支持課外閲讀

如今,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很多家長過多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他們過多的追求分數,認為孩子課外讀一些小説浪費了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不允許他們讀名著,經濟上不作支持,當然有一部分家長經濟能力有限,沒有能力購買經典;部分老師認為:七年級、八年級階段時間過多,可以適當涉獵一些名著,時文、美文等的課外讀物,九年級階段就必須狠抓分數,佈置大量的作業,試卷,學生疲於應付,根本沒時間閲讀。

三、學生自己願意去讀

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源自於合適的閲讀內容和恰當的方式方法,在閲讀內容上,教師要做有心人,及時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選擇的閲讀材料,應着眼於學生興趣的培養和視野的拓寬,面要廣,量要大,文要精,採用民主討論等形式進行摸底調查,儘可能符合學生特點的讀物推薦給學生,激發學生的閲讀慾望,交給學生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培養學生自主性課外閲讀的良好習慣,使之能在書海暢遊。如教師可給我們推薦上些課外名著必讀書目,還可向我們推薦一些切合生活、喜聞樂見,放鬆心靈調節的書刊雜誌。

四、教師給學生提供建議

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進行閲讀。學生在老師大的計劃方針指導下,可以自己設計一個長遠的閲讀計劃(即國中階段課外閲讀計劃)和短期(每一個學期或每一週)的閲讀任務;還可以指導學生圈、點、色、畫,眉批旁註等,加深印象;還可指導學生閲讀各種文體的閲讀方法(如:記敍文、説明文、議論文),特別是小説,散文等文體閲讀常。

五、有相應的活動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每週抽一固定時間讓學生讀自選的美文佳作,複述情節、摘錄背誦、知識競賽、剪報摘抄等,還可開展一些“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説,一本雜誌”等座談會,故事會,讀書演講、讀書徵文等等,這些活動可以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總之,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讀書活動的主角,要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活動機會,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課外閲讀的能力。

對於目前中學生中的閲讀情況有問題但也是可以解決的,只有學生家長教師一同努力,認識到課外閲讀對於學習知識的獲得以及未來的生活都是有重要的作用,才能改變目前的狀況,使學生髮展成德智體美全面的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ppy7r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