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市場人才調查報告多篇

市場人才調查報告多篇

市場人才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鄉鎮人才隊伍建設調查報告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一級行政建制,處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承擔着農村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重要職責。為了進一步摸清我市農村人才隊伍數量、構成及存在的問題,市人才辦決定開展實地調研,採取座談、問卷和走訪等形式,弄清農村最基本的人才需求,為我市研究制定引進高層次人才、緊缺型人才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據,真正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服務好人民羣眾。

本次調研選取**鎮。該鎮地處溮河區西南部,南灣湖上游,距市中心27公里。全鎮總面積285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63個村民組,總人口4.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該鎮屬山區,且特色產業鮮明,農村人才的開發、引進、使用及面臨問題在全市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鎮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一)黨政人才隊伍情況

1.機構設置

該鎮經區編辦核定機構為4中心2所,即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村鎮建設發展服務中心、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和國土資源所、民政與勞動保障所。

2.編制設置

人員編制為行政編29名,其中黨政領導職數9名,機關工勤人員3名。事業單位編制44名,其中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編制13名,村鎮建設發展服務中心編制7名,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編制2名,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編制14名,國土資源所編制4名,民政與勞動保障所編制4名。

實有人員為行政人員16名,其中黨政領導11名,行政空編13名;工勤人員3名。事業單位人員35名,空編9名。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10名,空編3名;村鎮建設發展服務中心6名,空編1名;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1名,空編1名;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0名,空編4名;國土資源所4名;民政與勞動保障所4名。

表一 略 **鎮黨政人才隊伍編制情況統計

3.人員構成情況

黨政領導11名,60年代2名,70年代5名,80年代4名,其中研究生學歷1名,本科學歷8名。人員年齡梯次結構搭配相對合理,基層工作經驗豐富。

總的來看,黨政人才隊伍空編較多,政府部門運轉較為緊張。急需複合型人才充實管理隊伍,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二)事業單位人才隊伍情況

1.教育系統

(1)概況:全鎮現有學校16所(中心校本部、5所聯合中心國小及10所村級國小),其中10名學生以下的教學點4個,10-50名學生的國小6個。在校學生3905人,87個教學班,入學率100%。中國小在編教師共計271人,實際在崗教師248人(調研員6人,長病不能上班8人,外校借調5人,本期調出4人),其中省級骨幹教師5人,市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48人,區級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36人。專任教師學歷符合規定及取得相應教師資格證書的比例為100%,高層次學歷佔38%以上。

表二 略 **鎮教育系統學校情況統計

(2)年齡結構:50歲以上教師102人,佔教師總數的37.6%。師資水平有待提高,中老年教師知識結構老化,高層次學歷教師比例偏低,不能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教師隊伍具體構成情況如下表:

表三 略 **鎮教育系統人才隊伍構成情況統計

(3)教師工作量情況:

中國小在編教師共271人,實際在崗教師248人,人均周工作量15節。其中中學教師103人,28個教學班,人均周工作量12節;中心國小教師43人,16個教學班,人均周工作量16節;村小三個教學班的配5位教師,人均周工作量21節;教學點一個班一位教師,全天候上課,每週34節。

(4)教師收入及生活情況

本次實地調查,分別採訪了中學和村小教師。中學教師明睫雅xx年參加工作,本科學歷,任教七年級兩個班語文。每月工資2300元左右,每月自己租房費用130元,做飯開銷600元左右,每月通訊費用60元左右,家在市內,週末回家每月往返車費80元左右。黃龍寺國小教師樊鋭,xx年9月參加工作,本科學歷,每月工資2100多元,學校提供住房一間,每週往返市內交通費用40元,週五下午回家車少或沒車,週日下午要提前到校,變相延長了工作時間。另有20位教師家住信陽市,孩子在市內上學,每天早來晚回,每月需要交通費用近500元。

(5)走讀生的情況:

全鎮走讀生共計1795人,主要是一、二、三年級學生,多數為就近入學。一、二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偏低,多數學生需要家長一日四接送。部分學生離校較遠,最遠的距離學校近6公里,每日6點就得起牀趕往學校。冬季放學回家,天色已晚,安全隱患較大。部分家長離家在街鎮上租房居住(大多由其爺奶監護,只能照顧生活,不能輔導學習),極大地浪費了人力物力。

從調查統計可以看出,**鎮教師數量相對緊缺。教師隊伍結構不均衡,急需改進。教師年齡結構偏大,30歲以下年輕教師偏少,教師學歷結構中本科比例偏少,知識結構難以緊跟社會時代進步。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比較重,現實生活如住房、吃飯面臨諸多困難,加上回家需要長途跋涉,課餘生活單調枯燥,既影響教師日常教學,也難以真正吸引、留住優秀人才。

2.醫療衞生系統

(1)編制設置:該鎮衞生院實有幹部職工總人數26人,其中在編在崗16人,聘用10人。衞生技術人員按學歷層次分類:大專學歷9人,中專學歷17人;在編人員按職稱層次分類:專業技術崗位中級2人,初級以下3人;技術工崗位高級工5人,中級工6人。另聘用人員10人,9人為專業技術人員。本院內設13個科室:內科、外科、兒科、牙科、婦產科、放射科、檢驗科、防保科、護理辦、手術室、藥房、財務科、收款室。

衞生院核定編制數46人,實有在編在崗16人,嚴重缺編。實際工作中一人多崗,影響業務正常有效地開展。

表四 略 **鎮醫療衞生系統人才隊伍構成情況統計

(2)年齡構成及收入:本院在職職工26人,其中30週歲以下10人,30~50週歲14人,50週歲以上2人。在職在編人員平均每月工資xx元左右,聘用人員平均每月1800元左右。單位提供職工住房,2人一間,飲食自理,生活費每月500元左右。

(3)村衞生所情況:全鎮共有24個村衞生室,每個村衞生室2~4人,共有村醫64人,都已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村衞生室人員大都為中專學歷,年齡30~45週歲居多。

可以看出,**鎮醫療衞生系統尤其是鎮衞生院人員比較緊張,空編多達30人,日常工作中常務副院長都要坐門診;其次,臨牀一線工作人員月工資相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第三,醫療衞生系統人才隊伍培養週期長,引進、留住人才的關鍵在於是否有編制,否則不利於隊伍的穩定性,從而影響本地的醫療保健水平。

(三)農村實用人才基本情況。

該鎮擁有各類農村實用人才2180人,人均年收入為3.98萬元。

(四)其他人才隊伍情況

**鎮有社會工作從業人員5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近177人,公共文化從業人員3人,技能人才6人。

二、**鎮人才工作主要做法

該鎮緊緊圍繞“放大人才引領效應,打造生態魅力茶鄉”這一主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了生態環保茶麪積的擴大,為溮河區茶產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堅持黨管人才,健全人才工作體制

成立了以鎮黨委副書記為組長的人才引領工作領導小組,配齊配強了工作人員。完善了《**鎮創新人才投身農村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突出人才強鎮的戰略地位,把人才工作放在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招商引才並舉,放大特色人才效益

咬定“茶”字不放鬆,堅持招商引才並舉,引進、培育涉茶類人才2150人。如引進廈門華祥苑實業有限公司的高級茶藝師李志順研製開發出信陽茶系列的新貴——“信陽觀音”,繼“信陽紅”之後進一步拉長了信陽茶產業鏈條,為茶農創造了新的收入增長點。幫助本土農村實用人才朱發陽創建發陽紅茶廠,發展“信陽紅”,提升了當地夏秋茶利用率。為全鎮150名茶葉土專家申報種茶、製茶、茶葉銷售管理與評茶技術員。

(三)創新工作舉措,推進各類人才培育。

一是建立人才信息庫建設。建立鄉土人才、迴歸人才、引進人才、企業人才、村組幹部和大學生村幹部六個類別的人才信息庫,為黨委、政府提供了豐富詳細的人才資料。

二是紮實開展培訓工作。邀請區茶辦、區農業局、市職業技術學院等有關單位的專家為全鎮茶農開展無性系茶苗栽種、紅茶加工、茶園管理等科學技術。組織農村技術骨幹參加由市、區組織的專業性較強的培訓會。另一方面,利用遠程教育開展技能培訓,為培養人才提供學習與實踐機會。先後有萬名茶農受益。

三、**鎮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雖然該鎮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仔細分析該鄉的人才隊伍現狀,可以看出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制約了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發揮。

(一)人才總量偏小。人才總數為2664人,佔全鎮人口6.20%,低於全市(8.52%)、全國平均水平(8.75%)。在人才總量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社會工作人才、公共文化人才等都比較匱乏,其中公共文化人才還為空白。而與羣眾利益最相關的教育、衞生類的專業技術人才都比較短缺,存在着有編無人的現象。其中鎮衞生院空編30個,人員青黃不接,一人多崗,無法提高服務水平。教育系統因各村適齡入學兒童較少,4所村國小學生數不足10人,按照農村國小師生比為1:25配備教師,師資力量不足,一名教師教5、6門課程,工作任務繁重。

(二)人才結構不合理。

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隊伍老化。鄉鎮黨政在xx年以後除了補充科級幹部和選調生外,沒有補充年輕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在xx年以後沒有補充年輕人,現最年輕的人都在30歲以上。教育系統50歲以上教師102人,佔教師總數的37.7%。茶產業受年輕人外出務工經商影響,茶園管理、採茶製茶能手年齡也都偏大,後繼乏人。二是行業地域分佈不均,中心集鎮人才相對比較集中,而邊遠村人才嚴重不足。教育系統內初級中學及中心國小滿員,而村級國小需要聘請代理教師才能維持教學。村級國小生源減少,在一定程度上與教師不足、素質不高存在着正關聯。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門,而農業、城鎮規劃建設等系統缺乏高、中級類人才。三是性別比不均衡。xx、xx年教育系統新進人員40人,其中女教師為37人,鎮裏其他機關單位很少,合適的未婚男性鳳毛麟角,女教師的婚戀成了一個不小的問題。

(三)人才整體層次不高。

一是高層次人才稀缺。一般性人才較多,現代複合型人才少,高層次、創業創新型則廖廖無幾。特別是作為“老牌”茶鄉,茶產業人才層次不高,茶文化創意、茶葉科技及產品研發、茶市場營銷等高端人才極度匱乏,嚴重製約着茶產業升級。二是急需人才稀缺。專業技術人員普遍存在“三低”現象,即學歷低、技術水平低、職稱低。且大多數沒有掌握現代辦公技術,城建規劃、企業管理、特色農業、金融財會類人才匱乏。在教育系統中,理科類教師相對緊缺。

(四)人才容易流失。

受編制、待遇、環境、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等因素影響,該鎮現有人員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只要有機會就流動到城區。近三年流出21人,其中研究生學歷1人,本科8人。教育、衞生等系統人才流失更加突出。鎮衞生院xx年聘用了一部分專業技術人員,因無法入編,xx年都通過招考到了能給予編制的其他地方。在塔耳灣教學點有兩個班級共25人,只有一名正式教師,聘用一名退休教師;白馬山教學點6名學生,一名教師,都需要全天候工作。同時,因農村寄宿制學校工作經費與學生數量掛鈎,為每生每年220元,一年也只有幾千元,無力改善工作環境,存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象,現有教師人心浮動。

(五)人才增量和社會發展不同步。

受“凡進必考”所限,鄉鎮無法及時補充新的工作人員,且新錄用公務員和選調生往往很快被上級機關借調或調走,加重了缺人現象。鎮衞生院雖然空編較多,除聘用10人外,沒有補充在編人員。教育系統由過去民辦教師轉正138名教師都將在近幾年集中退休,雖然不斷補充新人,但教師隊伍還是一直處於淨減少狀態。全鎮教育系統xx年招考20人,退休16人,調走6人,實際減少2人;xx年招考20人,退休18人,調走4人,實際減少2人;xx年已調走4人,且將要退休12人,預計請產假8人,需要新補充30人以上。同時,上級要求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但沒有分配學前教師編制,只能從國小教師調任、兼職,擠佔了有限的教師資源。寄宿制學校缺少後勤人員、管理人員、生活教師編制和缺乏專職保安。

(六)人才培養培訓滯後。

目前,受經費短缺影響,基層人才培訓、考察、學術交流機會比較少,缺乏剛性、深層次的規模培訓措施。該鎮黨政、事業人才80%在三年內沒有得到培訓;教育系統因為一人多崗,85%的專任教師沒有培訓、考察、學術交流機會。衞生系統的培訓只侷限於一般的崗位培訓,培訓的深度和廣度不夠。農村實用人才組織化程度不高,各自為戰、不能形成規模效益。

四、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思考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引進、培養、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是建設小康社會最重要的工作。根據農村一線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建議用科學人才觀統領人才工作,在優化結構、暢通渠道、營造環境及科學評價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強鄉鎮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有效服務並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普及科學人才觀,進一步解放思想。

堅持大力宣傳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工作重大部署、重大舉措、重大成效,深入解讀科學人才觀的新思想新理念,使科學人才觀更加深入人心,從上到下推動思想觀念轉變,引導各級幹部,尤其是領導班子一把手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鄉鎮基層人才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引領帶動羣眾、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促進人才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着力營造尊才愛才的社會環境、育才用才的政策環境和惜才留才的服務環境,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科學、鼓勵創新、見賢思齊、奮發努力”的良好風尚,增強對優秀人才的吸納能力和聚集效應。

(二)創新人才引入機制,促使人才補充常態化。

一是制定配套的優惠政策。如設立人才專項編制,按照人進編增、人走編收的原則安排使用,使人才引進不受單位性質、編制限制。對到鄉鎮工作的博士可享受副高職稱經濟待遇,碩士研究生、“211”重點高校本科生可享受中級職稱經濟待遇;對其他人才,免除試用期,給予一定的交通、食宿補貼等。二是實事求是核定編制。對農村國小,要配置學前教育編制,每校配備2名幼師。寄宿制學校按照200名學生配備工勤人員2名、生活教師2名的比例配置工勤人員編制。村小配置安保人員1名,中心校、國中學校配置專職安保人員1-2名。對農村國小教師編制應根據農村實際按班級數配備。三是建立穩定的人才補充渠道。每年在高校畢業生畢業之際,主動到高等院校聯繫引進急需專業人才。適時公開招聘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為基層補充新鮮血液。四是大力實施迴歸工程,吸引外出務工經商成功人士迴歸報效家鄉。

(三)實施重點人才工程,壯大人才隊伍。

一是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試驗區建設的人才多元化需求,依託項目、工程和特色產業,強力推進重點人才工程實施,強化基層一線人才隊伍建設。二是加大人才教育培訓工作力度,優化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建立終身教育培訓體系,完善教育培訓工作機制,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形成。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科學制定分層分類人才培訓方案,做到重要人才重點培訓,年輕人才經常培訓,緊缺人才抓緊培訓,提高人才隊伍質量。要通過業餘教育、聯合辦班、專項短訓、委培聯姻、學術交流、出外深造等方式,給廣大農村人才經常“充電”,以促使他們知識常新,成果常有。三是突出特色產業主題,引進、扶持各類特色產業人才,發揮特色人才引領帶動作用,促進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四)創新人才流動配置機制,引導人才紮根基層。

一是加快鄉鎮人才市場的基礎建設和監督管理,完善規模和功能,為用人主體和人才資源之間搭建起快速配置的橋樑。發展網上人才交流服務,促進人才信息共享。二是繼續實施大學生村幹部、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貧困縣等計劃,繼續開展選調生工作,開發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落實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到鄉鎮衞生院工作特崗計劃,推進人才向基層、向農村流動。開展教育、衞生、科技和文化人才下鄉支農工作,完善專家服務團、科技特派員到基層和農村、企業服務的政策措施,鼓勵各類高層次人才通過兼職、技術入股、合作研究、培訓講學等方式為鄉鎮服務。三是實施城鎮公職人員到基層服務和鍛鍊的派遣和輪調辦法,專業技術人員晉升中高級職稱必須有一年以上的基層工作經歷。四是鼓勵城鎮高層次人才通過兼職、技術轉讓、技術入股、合作研究、培訓講學、網絡諮詢等多種方式為鄉鎮基層服務。五是提供靈活有效的績效考核方案,向在農村一線工作的人才傾斜,向業務骨幹和專業技術人員傾斜,減少人員流失。

(五)創新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增強人才隊伍活力。

對在農村一線工作特別是在偏遠山區工作的人員,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改善生活、工作條件,確保人才“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一是深化職稱改革,評定職稱以業績為主,放寬對論文論著的要求。且不受結構比例和崗位數額限制;對沒有專業技術崗位的,特崗特聘。工作xx年以上且年度考核為稱職以上的,可以直接評定中級職稱。二是建立人才週轉房制度,免費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按照人進房住、人走房收的原則安排使用。三是增加繼續教育、外出進修機會,每2年提供一次到縣級以上城區機關、學校、衞生醫療機構學習、實訓的機會。提高評先評優指標分配的比例,增加評選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各種機會。四是規定市、縣機關、事業單位新補充本科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原則上從有3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遴選。

(六)創新人才投入機制,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比重。

一是各級政府優先保證對人才發展的投入,較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比重,確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衞生投入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二是建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重點用於農村一線人才的教育培養和獎勵,以及緊缺人才的引進、資助、培訓等。提高邊遠山區寄宿制學校工作經費標準,改善辦學條件。三是對農村一線人才,每月發放租房補貼、交通補貼、科研津貼等適當的津貼,幫助降低生活、工作成本。

【第2篇】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格式

一、專業人才需求與專業改革調研指導思想

主要闡述人才需求和專業改革調研的基本思路、方法。

二、專業人才需求調研

1.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行業涵蓋哪些產業或部門;行業現有專門人才總量及未來幾年需求總量;行業將怎樣發展及變化;行業發展對人才需求將引起什麼樣的變化,人才需求年均增長情況。(要求既有數據,又有分析)。

2.行業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行業從行人員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從業人員能力素質狀況;專業人才在國有、集體、合資、民營、其他等企業的分佈情況;(要設計相關表格,實地調查,彙總分析)。

3.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分析

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有哪些?這些崗位從業人員的基本情況(包括人數、技術等級、年齡、學歷分佈結構、工資收入等);這些崗位過去三年人才招聘情況;未來人才需求呈什麼趨勢?對學歷與職業資格證書有什麼要求?(要設計相關表格,實地調查,彙總分析)。

4.專業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分析

專業在社會上通用哪些職業資格證書?哪些證書的社會認可度高,對學生就業幫助大?這些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崗位之間是什麼對應關係?

5.專業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專業所對應的崗位目前主要從哪些渠道招聘人才?是否能滿足需要?以後準備從哪些渠道招聘人才?(要設計相關表格,實地調查,進行分析)。

6.專業在職人員進修需求分析

企業對專業人員的在職進修有什麼計劃和要求?這些要求是否得到滿足?(要設計相關表格,實地調查,進行分析)。

7.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小結

主要闡述專業人才需求從質和量方面的要求;崗位的知識結構、核心能力或技能、綜合素質方面要求。(對“專業所對應的行業、企業或崗位的核心能力或技能”要設計相關的統計表格,重點調查,認真分析,形成專業教學中能力或技能培養的基本框架)

三、專業現狀調研

1.專業點分佈情況

主要統計設置該專業的學校有哪些。

2.專業招生與就業崗位分佈情況

統計該專業近三年來的在校生數和招生數,以及近三年來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崗位分佈情況。

3.專業畢業生的用人單位評價情況

包括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知識結構、能力、綜合素質、崗位適應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等的評價。

4.專業在職人員培訓情況

統計專業近三年來培訓在職人員的數量,分析這些人員有什麼特點?

5.專業教學情況

包括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實驗實訓實習安排、方法手段改革、雙師型師資情況等。

四、專業改革建議

1.專業培養目標與專業方向調整建議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

2.專業課程設置建議

包括對課程模式、課程結構以及具體課程設置、大綱制定等提出建議。

3.專業教學改革建議

主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等提出改革建議。

4.專業師資與實踐環節條件配置建議

主要對教師的能力要求、雙師型師資配置和實驗實訓實習場地、設備提出建議。

【第3篇】三大行業人才需求特點調查研究報告

一:調查背景

中國的經濟面貌在新世紀以來發生的兩大變化,不可否認的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各行業用人特點的格局。無論是xx年

加入wto還是其後的xx年金融危機,各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發麪都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同時,大學生就業正逐步走向市場化的工程,這要求我們不僅得牢固自身素質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把握住市場的起伏走向與用人需求特點的變化。

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社會總體用人需求特點進行調查瞭解,以便發揮自身特長優勢為上崗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二:研究目的

1. 關注社會變化,瞭解受調查行業的特點與未來發展走向。通過調查瞭解人才市場動態,為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參考依據

2.通過了解三大行業特點,簡要概括出社會總體用人需求特點

3. 增加社會經驗,提高自身認識,加強素質培養。

三:調查方法説明

1.在這次調查研究中選取平時生活中接觸比較頻繁與密切的行業作為調查對象。

2.本次調查選取服務業的幾個行業進行調查,具體有服裝業,餐飲業,房地產業

3.本次調查以文獻資料、時事新聞報道研究為主,實地訪談為輔。

四: 調查時間

1月20日至1月29日

五:研究成果與説明

(一)概述

鑑於現身實際情況不利於對更行各業用人特點進行深入研究。所以我們討論決定將調查目標主要鎖定在衣、食、住這三個方面,希望能從這三個方面總結概括出服務業的一些特點。

(二)、對象選取考慮與決定

經過討論我們決定首先對具體商場店鋪進行登門訪談,這些商場店鋪均是我市知名度較高的一些單位,在整個過程之中,受訪商場店鋪的經理代表都非常配合我們的工作。具體如下

在“衣”這一方面,訪談對象:建設中路的“星期六名鞋店”以及位於步行街中段的“太平洋服飾購物廣場”。

在“食”這一方面,訪談對象:江北路的“美味螺絲粉總店”和“泰豐美食館”。

在“住”這一方面,訪談對象:江北路九龍新城的售樓部。

在以上的訪談中得到的資料僅供歸納總結各行業特點及用人需求時參考使用,訪談內容不列入文中。

(三)、淺談各行業特徵及用人需求情況

服裝行業——求賢若渴:

從調查中得知,中國服裝行業雖然沒有繼續沿襲前幾年高歌猛進的發展態勢,但是作為我國“第二大消費熱點”,服裝 行業的發展前景依然被大家一致看好。“服裝經濟”作為一種深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形態仍被外界關注與認同。中國服裝人才網提供的數據顯示,前三年中供需規模仍有着增長的態勢,而且繼續保持着供需兩旺的勢頭。該行業招聘的專業崗位主要集中在首席設計師、設計總監、質檢、外貿人員、銷售主管、區域經理、導購店長、營銷總監、市場督導採購主管等崗位。而且招聘企業集中的區域省份分佈:廣東、浙江、江蘇、北京、上海、福建、湖北、xx等地。

根據收集到的現有資料,針對目前中國服裝行業的人才需求行情,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熱點專業供不應求、服裝學校畢業生緊俏、網絡招聘持續發力。而且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化,整個行業普遍存在這求賢若渴的現象,尤其凸顯在服裝設計這一塊,缺少優秀設計師已經成為企業品牌發展瓶頸。而服裝設計師、服裝製版師又間接決定企業的命運。所以要在該行業中大展身手的話就必須得熟練地掌握自己的專業技能了。

飲食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隨着國家餞行低碳經濟,餐飲行業將面臨旨在低碳環保經濟的全新改革。行業只有更加註重社會責任,低碳餐飲才能得到發展,接受訪談的兩個單位在這一點上便顯出一致的認同,因為這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餐飲業這一特點將會尤為突出。此外受金融危機及氣候異常的衝擊,飲食業的平利潤不斷下降,物價不斷上漲,而由於市場競爭的加劇,為保持競爭優勢,餐飲企業短期內難以通過提高產品和服務價格將成本壓力轉移給消費者。面對這一情況,餐飲從業人員短缺現象持續不斷,儘管企業已經提薪或者增加福利進行補救。

因此要在該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必須打破常規思維模式,通過創新的手法來挽救行業的局面,換句話説,餐飲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房地產業——穩重求勝

房地產業是指通過市場運營機制從事房地產投資、開發、建設、銷售、出租、管理、服務、諮詢等項目的產業。新世紀以來房地產業得以迅速發展,其原因與我國三項重大制度和體制改革分不開。與房地產相關聯的行業也是縱橫交錯,無論是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建築業,還是物業,其中一項用人需求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用人需求變化。

房地產業投資量大,投資回收期長、資產負債率高,對金融機構依賴程度大、牽涉面廣,運作程序複雜、發展速度快,帶動相關行業迅速發展,因此用人多為開放型人才,懂得靈活變通有自己的創新思路模式,此外要求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熟悉瞭解,訪談中瞭解到,該行業對組織管理型人才較為青睞。

(四)從三大行業思考大眾化教育下大學生就業市場化

在就業日益市場化的今天,各類人才要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場”的規律,立足於選擇最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自我價值的崗位,要應對市場的變化而擇業,而不要盲目追求高工資、大單位,擁擠在大城市、大企業裏。面對市場.畢業生的就業觀念經受嚴峻的考驗。校方也在為就業率的高低而努力,因為這關係到學校的社會效益,關係到學校下一年的生源。這就是市場規則.這就是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在主導高校畢業生就業.主導高等教育的發展。

如要想順利的在就業市場化上發展就得想辦法處理好其存在的矛盾問題——(1)就業市場化與人事制度改革之間的矛盾。(2)與大學專業設置之間的矛盾。(3)與大學生就業觀念之間的矛盾。(4)與人才信息不暢之間的矛盾;這裏不做解釋。

(五)市場化就業的對策思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對就業環境的變化,大學生應充分認識市場化的就業環境中各種就業因素的影響,多次就業,自謀職業,更為重要的是畢業生應轉變就業心態,積極就業、謀業,以我為主,並努力完成從擇業、就業到創業的轉變。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性對策(一)正確認識市場化,增強就業意識是前提;(二)多樣化就業、就業重心下移是方向;(三)積極謀業、甚至多次就業是選擇;(四)從擇業、就業到創業的轉變是趨勢;(五)培養目標的再確認、反思大學教育是延續。

六、總結反思

這次的調查研究總體來説還算順利,雖然其中遇到了許多的絆腳石和瓶頸,但是經過討論對策制定方案也都一一排除解決。這是我求學以來進行的第一次社會實踐調查研究,課題的圓滿完成與我的組員提供的幫助支持是分不開的。整個過程之中我學會了很多社會經驗與課題研究方法,也見識得了團隊合作的力量。

這篇報告整體來看比較生澀空洞,而且存在説明不夠充分,理論依據不明顯的弊端,也許和我對課題的理解不夠徹底與分析不夠深入有關,這也正是目前階段我的不足之處,我有信心有能力在以後更多的實踐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七、參考文獻出處

服裝人才網;飲食文化網;房地產信息網;搜狐網;新浪網;百度百科

八、課題成員名單

組長:xx

組員:oo、yy

【第4篇】關於某市羣眾文化活動及羣眾文化人才的調查報告

羣眾文化活動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發展文化產業最終的目的和歸宿。為繁榮羣眾文化活動,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文化市場,加強人才儲備和完善文化產業配套資源,現對xx市羣眾文化活動情況和羣眾文化人才儲備情況進行基礎調研,報告如下:

一、羣眾文化活動的現狀:

近年來,xx市以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社會為指導思想,不斷創新羣眾文化活動的理念和方式,羣眾文化活動如春潮湧動,羣芳競秀。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每年有計劃、有組織開展的各類羣眾文化活動達 500餘場次,有300餘萬人參加近20種的羣眾文化活動。民間自發組織的文化娛樂活動數不勝數,羣眾性文化活動遍及城鄉大街小巷、農家院落,形成“百花齊放”的喜人格局。

1、羣眾文化活動體系健全,文化服務活動豐富頻繁,為羣眾文化產業化營造了濃厚的市場氛圍

xx市羣眾藝術館、文化館、文化站和文化室四級羣眾文化體系健全,網絡覆蓋面廣,從城市到鄉村,每一級都設立文化服務機構,活動場所達標,文化設施完備,從業隊伍不斷擴大,活動種類不斷增加。全市現有市級羣眾藝術館1個,縣(市)文化館8個,鄉鎮(社區)文化站x個,村級文化室x個。市縣級廣場x個,有村級文化廣場xx個。2022年,全市共組織開展羣眾文化活動x場次。其中,市本級大型廣場活動x場次,參與人數達x萬人次;縣(市)區級中小型羣眾文化活動x場次,參與人數達x萬人次;市縣兩級文化部門組織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x次,基層羣眾文化活動x項,參與人數達x萬人次。每年參加各類羣眾文化藝術培訓班的人數均超過xxx人次。

2、羣眾文化活動基層化、品牌化、特色化,為羣眾文化產業化創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

近年來,xx市羣眾文化活動以“服務基層,服務大眾”為目標,文化工作者們在立足地方特色、服務大眾的過程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找到了發揮藝術才能的舞台,激發了創作靈感,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羣眾喜愛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湧現。同時,廣大羣眾通過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理解和領會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鍛鍊身體,陶冶情操,交流信息和感情,文化品位、藝術修養和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升,文化人才的積極引導和廣大羣眾的熱情參與為xx市發展文化產業,參與文化競爭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

(一)羣眾文化活動基層化。一是xx市堅持開展“文藝小分隊”下基層活動。xx市羣眾藝術館現有館辦業餘文藝團隊6個,每年深入農村、社區、校園、軍營、敬老院等場所進行文化服務不少於300場,活躍了城鄉羣眾的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羣眾的歡迎。二是開展“建基地,種文化”活動。自xx8年起,各級羣眾文化單位在按照全國和省送文化(藝術)下鄉的基礎上探索了適合羣眾文化(藝術)需求的新路子,實現了由“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的要求,深入到鄉村、社區和基層單位開展文化藝術輔導,建立文化藝術普及教育基地,把文化藝術的種子播撒到山鄉沃土,為發現和扶持文化藝術新苗,為專業藝術羣體輸送高素質文化人才,為擴大從業隊伍奠定了基礎。三是開展“一對一”活動,激活了專業文化單位的工作活力。針對基層文化館(站)服務水平較低的現狀,市級羣眾藝術館實施“一對一”服務工程,每人承包一個縣(市)區,常年開展指導、培訓和輔導活動,在加強藝術館與基層文化單位業務交流的同時,切實提高了羣眾文化隊伍的整體水平,為羣眾文化活動有特色出亮點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第5篇】2022年中國大陸地產人才流動與薪酬調查報告

通過報告的數據顯示,地產人在自身職業發展上的成熟度正在增加,但是這並不妨礙大量的地產項目的行業需求使得地產人的薪酬也在大幅度增加,派思諮詢創始人兼ceo jack lee表示,互聯網繁榮潛移默化的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也使得商業和物流地產朝多元化和互聯網方向發展,o2o人才的需求正在地產行業大量增加,在這個轉型過程中,地產企業應該主動出擊,前瞻性的展開人才規劃,只有在人才招聘搶得先機,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地產行業保持人才培養和保留機制上的領先。

數據顯示,當工作年限為5到9年時,男性和女性在平均跳槽次數上幾乎持平,但隨着工作年限的增長,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開始顯現。在相同工作年限範圍內,男性的平均跳槽次數高於女性。這也反映了女性相比於男性更傾向於工作的穩定,在面對跳槽機會時更容易選擇拒絕。但是對女性經理人來説,已婚女性對跳槽的薪酬增長期望最高(35%),遠高於單身女性(20%);而男性經理人的婚姻狀況則對薪酬增長期望影響較小(同為28%)。

由於今年以來空氣污染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同樣,作為地產職業經理人,此問題也正在逐漸影響着職業經理人的人才流動與工作地點的選擇,調查顯示,目前在北京工作的調查對象中,22%出於空氣污染因素會考慮首選去外地工作,廣州、深圳等城市受青睞;目前在北京之外的城市工作的調查對象中,17%僅僅是因為空氣污染因素而選擇不去北京工作。

高達37%的調查對象將跳槽原因歸結為無晉升渠道,因不滿薪酬而跳槽的人只佔6%。隨着地產人收入的上升,薪酬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轉換職業的考慮,也顯示了地產人在職業發展選擇上的逐漸成熟。而項目進展和工作地點則排到了重要性的二三位上。

英語水平,海外工作經驗對薪酬增長期望依然正向影響着地產人的薪酬增長期望。英語能力為母語級別的調查對象有高達39%的薪酬增長期望。而有海外工作經驗的調查對象同樣也有39%的薪酬增長期望。由此可知,具備良好的英語能力讓求職者更有資格要求更可觀的工資提高。而且越來越多高層及海外的職位需求給英文能力強的地產人提供了更高薪酬的機會。另外,在商業地產領域,學歷依然是毋庸置疑的重要因素,教育程度越高,平均當前薪酬越高,對跳槽中的薪酬增長期望越高。

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依然是地產人的首選工作地點。同樣不能忽視的是,高達24.9%的調查對象不介意其下一份工作在一線還是二線城市。近些年,如蘇州,成都,重慶,西安,青島,杭州等的二線城市發展迅猛,城市總體水平逼近一線城市水準且擁有一線城市不具備的其他潛力和優勢,新一線城市的崛起而激發的大量項目發展機會和相對便捷的交通和生活環境使得他們也逐漸成為了求職者心目中的理想之處,資深地產人的迴流潮開始湧現。

派思商務諮詢致力於地產和建築行業中高端專業及管理人才招聘和諮詢服務,通過與世界知名客户的密切合作,派思一直對中國商業地產人才市場保持着較高的關注度。另外,派思數據庫包含了所有地產板塊職能領域的超過350,000名市場上炙手可熱的人才。豐富的從業經驗和大量的市場一手資訊讓我們對商業地產人才現狀和發展有着專業且獨到的見解。

【第6篇】關於社會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思考的調查報告

做好社會工作,建設一支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對於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但目前,一方面對社會工作和社會人才隊伍建設的研究滯後於形勢發展,另一方面黨委政府、人民羣眾對社會服務和社會人才的需求又顯得十分迫切。筆者認為,研究社會工作和社會人才隊伍建設可以從以下基本問題和思路入手,尋求破題。

一、準確把握社會工作、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定位

按照官方和學術界比較認同的定義,社會工作是以助人自助為宗旨,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理論和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羣體、組織和社區,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係,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的專門職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主要分佈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殘障康復、優撫保障、社區建設、司法矯正、教育衞生(心理疏導)等領域,專門從事困難救助、矛盾調處、權益維護、心理疏導、行為矯治等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工作。按社會工作者國家職業標準的界定,社會工作者是遵循助人自助的價值理念,運用個案、小組、社區、行政等專業方法,以幫助機構和他人發揮自身潛能,協調社會關係,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公正為職業的專業工作者。很明顯,這裏的社會工作者就是我們所説的社會工作人才。

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這裏的社會工作人才,應當屬於黨政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之一的專業技術人才的範疇,指的是專業化的社會工作者,這跟我們通常工作實踐中所説的社會工作者有着明顯的區別,工作實踐中所稱的社會工作者不能混同於社會工作人才。社會工作者必須走專業化、職業化的道路,才能轉化為社會工作人才。

二、嚴格界定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外延

結合工作實踐,筆者認為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外延應當涵蓋:長期從事社會工作實踐,並做出貢獻的社會工作者(包括公共服務部門、人民團體、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公益性協管崗位、各類志願者);通過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評定的專業技術人員(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高級社會工作師);專門從事社會工作管理、教學和研究,具有初級專業技術以上職稱或執業資格的人。

三、充分認識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要求。當前社會,不和諧因素很難用傳統行政、法律或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來化解,需要大量社會工程師來協助黨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是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社會管理體制的重要舉措;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是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安定有序的有力手段;是建設和諧文化、營造誠信友愛良好社會氛圍的重要保障;是創新黨的羣眾工作方式、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的迫切要求。

四、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和問題

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大表現:

一是職業不專業,專業不職業。所謂職業不專業,是指長期從事社會工作實踐的社區工作者,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專業學習,缺乏價值理念、工作手段和方法有限,往往無法兼顧服務對象的各類利益需求,只憑主觀經驗,採取簡單説服教育式,很難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的服務,無法有效應對和解決新的複雜社會問題。所謂專業不職業,是指每年專業培養的大學生非常有限,全國僅1萬多人,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老年人、殘疾人、城鄉貧困人口、青少年的現實需求),由於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部門,如民政、人民團體沒有配備社會工作專門人才和設置社會工作崗位,加之民辦社團、社會服務機構不發達,大部分難以就業,改行做其他工作。

二是行政半專業,志願不專業。所謂行政半專業説的是,非專業化、職業化的社會工作者其實早已存在,長期以來社會工作由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來擔負,特別是民政、勞動保障部門、街道、羣團組織承擔了主要工作,但這種服務主要是依附在行政系統上的半專業服務,強調以行政管理為本而非專業的以人為本、以服務案主為本,缺乏助人自助的核心價值理念。所謂志願不專業説的是,社會工作具有專業的價值理念、理論知識和方法技巧,是社會工作人才區別傳統助人者和志願者的重要方面。參與社會志願服務的羣眾越來越多,但由於很多志願者只有一腔服務熱情,缺乏專業培訓和機制激勵,難以形成持續化、常態化、專業化的社會服務;而有專長的志願者,由於社會分工的細化決定了一個人很難在多個崗位上長期兼職,提供的服務難以令人滿意,更難長遠。

三是無名無利難留人。社會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相對較低,贏得社會認可和尊重遠遠不如其他專業技術人才。

五、培養宏大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對策

圍繞培養、評價、儲備、使用、激勵下功夫。在人才培養和評價上,堅持行政與專業結合、以專業為主。要大力普及社會工作知識,加強教育培訓。專業培訓主要依託三峽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職業培訓主要通過設置培訓基地,採取進修、短訓等方式,對現有社會工作者採取有計劃、分層次、大規模培訓,制定政策,鼓勵其參與職業水平評價,通過職業水平考試,提高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在人才儲備上,堅持專職與兼職相結合、以專職為主。積極探索志願者培訓和評價機制,培養互助精神,為社會工作吸納儲備一批社會工作人才,最終促進其轉化為專業化、職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在人才使用上,堅持部門與社區相結合、以社區為主。社會工作人才的使用應首先傾斜基層。做到四個一批:即社區考任選舉吸納一批,政府購買公益管理服務崗位招聘一批,部門設置崗位充實一批,羣團組織招募註冊一批。在人才激勵上,有崗位、有待遇、有地位、有發展才能吸引更多的社會工作人才。

主要採取四大措施:一是輿論宣傳提升地位,普及社會工作、宣傳先進典型、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等。多元投入提供保障,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機制、以錢養事機制,扶持民辦非企業和公益社團組織。二是落實政策增加實惠,保障工作經費,社區工作者評定職稱、提高工資待遇等。四是部門主導強化羣團。在黨委領導下,建立組織部門綜合協調,人事、民政、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等職能部門具體負責,司法、衞生等有關部門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在工青婦殘等負有權益保障、社會救助職能的羣團組織,適當增設專門社會工作崗位,配備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更好地指導基層的社會工作。

【第7篇】人才窪地建設調查報告

一、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有利契機和可能

雖是邊遠山區小縣,但地理位置優越,生態優勢明顯。建設生態文明縣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但生態文明縣的建設必然要以生態經濟的發展為基礎,而生態經濟的發展必然要以生態產業的帶動,而生態產業的引擎卻在於生態項目的打造。打造生態項目,發展生態產業,推動生態經濟,其關鍵在於人才的支撐,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的支撐,這是由生態經濟的新興、前沿、獨特的特點所決定的。

厚朴生態林業有限公司建立的贛江源生態產業科技園為我縣打造生態產業項目,助推我縣高層次人才“窪地”建設提供了可能。

首先,該公司的生態特色策應了省“綠色崛起”戰略和生態、生態的建設要求。公司成立於2022年,註冊資本4280萬元。目前已租賃山地8萬畝,建成18個500—3000畝的厚朴、桂花、以羅漢松為主的盆景花卉基地。5萬平方米現代化苗木繁育中心和微生物有機肥生產工廠及研發中心正在籌建中。公司發展定位為:打造以桂花、厚朴為主的集種質資源、苗木繁育、種植、芳香產品研發及深加工為一體,芳香產業與旅遊觀光相結合的示範區——贛江源生態經濟示範園。公司的發展也引起了省市和國家林業部門的關注,市林業專家羅永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作為全國首批林業科技特派員已下派到該公司服務。桂花為主的生態產業也已列入市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政策的扶持力度將越來越大,為高層次人才來我縣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其次,龍頭公司的影響和帶動,不僅為建設我國南方最大的芳香產業基地奠定了基礎,而且為高級人才的聚集奠定了基礎。該公司通過三年的發展,在特色生態經濟產業上有了一定的影響。是目前省唯一一家成功選入“中國經濟林協會”的理事單位;是“省花木協會”理事單位,“市桂花協會”會長單位。公司計劃五年內完成10萬畝的種植任務,附近鄉鎮村民種植桂花的積極性高,況且桂花又是我縣的主要珍貴樹種,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都較高,受羣眾喜愛。

第四,與科研院校的緊密合作,為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輔了路、搭了橋。目前,公司正積極與桂花品種國際登錄中心合作,建設桂花種質園,繁育優良品種;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研發芳香植物生物有機肥,利用生物天敵防治害蟲,生產有機桂花產品;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進行芳香產品的研發利用。同時公司還委託南京林業大學園林規劃設計學院對基地萬畝芳香旅遊觀光園區進行整體規劃。近年來,有60多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教授到公司園區考察、指導和洽談合作研發意向,其中向其柏教授(國際木犀屬植物品種登錄權威)、鄧秀新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喻子牛教授(華南農大)、李飛研究員(中科院地理環境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專家)、王彩雲教授(華中農大花卉專家)等都是國家權威級的專家。高層次人才向以桂花項目為主的生態產業聚集已顯端倪。

二、大手筆“築巢”,加快高層次人才“窪地”建設

目前,生態科技園已從以種植和品種收集為主向優質種繁育和芳香產品研發為主的轉型時期,人才的引進和作用的發揮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雖然企業正在全力以赴引才、用才,但我們仍然大有作為,要以此為契機,助推我縣人才“窪地”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窪地”建設。按照企業經營產業項目、政府扶持企業、企業帶動產業的發展模式,我們不僅要在政策、資金方面大力扶持前景廣闊的生態企業,而且更要在人才方面,積極主動為之“築巢”。

首先,要以縣委、政府名義儘快出台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建立有關機制,激勵人才到我縣創新創業。在引才、留才、用才、助才方面做到“四注重”,一要注重高標準高水準的硬件建設,體現引才的誠心。如建高水準的專家公寓樓,既可提升我縣的城建品味,又可切實解決專家學者來我縣的現實需要,同時還是一種自豪和激勵的象徵。二要注重榮譽授予,體現留才的誠意。如聘請那些關注我縣生態產業發展的專家學者為縣經濟社會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每年組織一至二次的“產業經濟發展”座談,為生態經濟的發展把脈、會珍。特別是要為累計來縣工作半年以上的專家學者頒發“榮譽市民”稱號;對為我縣生態經濟產業發展作出特殊貢獻的,授予終身成就獎——“桂花”獎。三要注重待遇,體現用才的真誠。對被聘為諮委的,獲得“榮譽市民”稱號的,每年給予一定的政府津貼,其本人及其親屬來縣休閒觀光享受最高禮遇;獲得“桂花”獎,給予重獎。此外,優先推薦參選國家、省市人才工程評選和特殊津貼及突出貢獻獎評選。四要注重扶持,體現助才的真心。在資金、土地方面給予傾斜,組建服務團隊,開闢“綠色通道”,幫助人才發揮作用,數盡其才。

其次,要充分整合各方資源,積極創辦中國南方芳香產業“達沃斯”論壇。一是高標準建立培訓基地,為高層次人才發揮作用和產業快速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能人才。在普及培訓方面,着重加強種植和管理技術的培訓,以適應大規模種植的需要;在技藝培訓方面,重點是園藝知識和製作水平的提高,擴大和延長生態產業鏈;公司技術隊伍人員的培訓,重點是骨幹技術人員的創新和關鍵技術掌握方面的培訓;公司高級管理團隊的培訓,重點是發展戰略人才、營銷策劃人才、知識產權保護人才等的培訓。通過培訓,加快人才本地化發展。二是積極爭取行業管理部門和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創辦南方芳香產業發展“達沃斯論壇”基地,常年舉辦較高規格的芳香產業發展論壇,形成業界精英沙龍基地,指導生態產業發展。優越的生態環境為其創造了可能條件。

第三,要大力實施引智工程,助推人才“窪地”建設。一是通過生態科技園、高峯公司、高山蔬菜國家級標準化種植基地與科研院校合作緊密的有利條件,以各類生態項目研發、建設為紐帶,實現以智引智。二是組建和包裝各類生態項目,在招商中引智,在項目推介中招商引智;發揮在外人才聯誼會的作用,以鄉情引智。三是發揮人才機構的作用,加大投入,配強力量,充分發揮我縣是省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聯繫點的作用,加強溝通,圍繞生態產業在高層次人才引進和政策扶持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最後,要加強宣傳和包裝,營造濃厚的生態產業發展氛圍,為業界精英的聚集打造“強力磁場”。圍繞建設“中國南方芳香產業基地”這一目標,一是在芳香旅遊觀光景區、芳香產品研發、標準化種植等方面打造品牌,通過品牌推廣,加強宣傳,形成響亮的名片;二是努力打造以桂花等優勢品種為主命名的一條街、一條路,一座農莊、酒店,甚至是一個鄉鎮,形成實體名片,擴大知名度。三是組建生態產業發展集團公司,以公司強大的實力和良好的經濟和社會生態效益聚集業界優秀人才;四是以創新技術和標準化技術規程組裝集成的優秀專家的宣傳,形成業界人才唯其馬首是瞻的趨附效應。四是普及生態產業發展的宣傳,加大生態產業創新和帶頭人的宣傳,在全縣形成發展生態產業的濃厚意識,營造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尊重生態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8篇】大學生人才市場調查報告

大學生如何才能跨好邁出校門的第一步?大學生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就職人?在如今的大學校園中,諸如此類的話題早以引起了大家眾多的關注和熱情。大學的學習生活,不僅是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是大學生社會化的第一站。因此,為了瞭解和熟悉人才市場的現狀,有助於畢業之後能更快、更成熟地融入社會之中,特此做出一份人才市場實踐報告,以備將來的不時之需。

當今和未來的國際國內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欠發達地區人才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從國際上看,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才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增強,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以優厚的條件在全球範圍內加緊吸引人才,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發展中國家已成為一些發達國家爭奪人才的重要戰場,而且現在有急劇蔓延到欠發達地區的傾向,這對我們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從國內看,我國加入wto後,人才問題引起各地普遍重視,從欠發達地區看,人才資源特別是高中級人才和專門人才的大量外流,以及現有人才的年齡老化、素質滑坡,已使傳統的人才優勢逐步喪失,而新的人才優勢尚未培育起來,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工作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存在着較大的差距。作為欠發達地區,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中,如果不加大力度做好人才的培養、吸引、使用工作,那麼,在當今和未來的競爭中,我們就將處處被動挨打,並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此,一定要在人才問題上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充分認識人才工作形勢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戰略高度上來研究和部署。

長期看來,雖然中國人才資源配置市場化的進程已展開,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由於諸多因素的制約,我國人才的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高,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户籍制度的制約。因為現行的户籍制度,很多畢業的大學生考慮到落實户口,很多人不願意到私營企業裏找自己合適的工作,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落户仍然受到嚴格限制,這些都嚴重地制約了人才的跨地域流動,成為影響人才要素市場的重要因素。

二、人事檔案制度改革的滯後。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制度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適應之處主要表現在:單一的國有單位人事檔案管理模式不適應多種所有制經濟組織並存的新形勢;現行的“人檔分離,收費管理”的流動人員檔案管理辦法不符合建立統一開放的人才市場的需求;而且傳統人事檔案的採集利用制度也不符合“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要求。

三、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但是由於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的辭退、辭職的暫行規定與公務員辭職、辭退的暫行規定的不完善之處,影響了國家機關與事業單位人員的出口,造成了想出去的人出不去,不勝任的人該走卻走不了的局面,這些都導致了人才市場供需主體難以完全到位,人才市場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市場供求、價格、競爭機制對人才資源配置的調節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四、人才市場管理體制沒有完全理順。就全國範圍而言,很多地方還沒有建立起人才流動與人才市場活動的執法檢查制度,未對人才流動與人才市場活動實行日常即時性的監督管理,人才市場的就業歧視、職業安全、權益保護問題突出,影響了人才市場的健康發展。相關內容得知,我國人才總量每增長1%,拉動經濟增長1.28%,xx年專業技術人才至少缺1746萬

報告統計分析表明,人才發展與經濟發展有着高度的相關性。從年均增長速度方面考察,1978年至xx年,人才總量的增長速度年均為7.34%,實際經濟總量gdp的增長速度年均為9.38%,經濟增長對人才總量增長的彈性係數為1.28,即人才總量每增長1%,拉動經濟增長1.28%。

特別在假日期間,人才網站的招聘活動卻熱火朝天。長假正好成為那些準備跳槽者的絕好機會,不僅可以事先在網上搜尋好“東家”,還能在網上學習應聘、面試的技巧,既省卻了奔波之苦,又能獲得許多免費學習的機會。八方人才等人才網站在假期中均安排了不同類型的網上招聘活動。

此次人才市場走勢有三個特點:

一、招聘單位和求職人數大幅增加。上週進場招聘單位是948個,進場求職人數達45868人,僅10月8日和9日平均進場人數就在萬人以上,招聘單位和進場人數分別比前周增長64·9%和40·2%。

二、招聘崗位超過1·8萬。上週到深圳人才大市場投放的招聘位崗位有18169個,比前周增加98·8%,是市場同期投放招聘崗位較多的一週。但招聘崗位需求有所側重,各崗位需求增加的幅度也不一樣。需求量比較大的崗位是計算機技術、電子、通信工程等崗位。

三、高科技和經濟類專業受青睞。在眾多的招聘專業中最受歡迎的專業是電子專業,佔崗位需求的48%,比前一週增加22%。其次是經濟管理崗位,此崗位需求量也比較大,佔崗位需求的20%。

在人才市場,你也許會聽到:“找工作,我痛苦!”的呻吟,但事事興衰沉浮,喜憂參半。作為我們大學生而言,也是如履薄冰啊,根據自己的親身社會實踐,也結合現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是經濟形勢,我們青年要把豐富的只是武裝自己,把自己融入於社會潮流,從而鍛鍊自己。

為了搞好人才隊伍建設,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開發人才資源。主要措施有:

一是制定了積極的人才政策。徐州根據不同時期的發展要求,先後出台了40多項人才政策,尤其是“xx”以來,分別制定了《徐州市“xx”期間人才工程規劃》、《徐州市1996-xx年人才資源開發規劃》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我市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指導性文件及一系列相關的配套政策,並建立了人才發展資金。各項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指導和保證了人才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是積極搞好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建市以來,人事部門共引進各類高層歡和急需人才 5000多名,引進國外智力70餘項,通過各種形式培養高中等人才4000多名,並開展了委託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出國留學工作;近年開展的各類培訓達3萬人次。

三是加強了人才市場建設。 現初步形成了以市縣(區)人事部門為主,行業和社會中介機構為輔的人才市場體系.市場的服務功能和服

務水平不斷得到完善和提高,97年以來,到人才市場求職人數達 3.3萬人次;入場招聘單位2400家次,有5000多人通過人才市場實現了就業。

四是通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人才分類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並正在逐步完善。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已開始運行,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整個人才市場中,大概有一千餘人吧。應屆的佔60%以上,企業以中小型為主,行業醫藥,保健類需求量較大,職位以銷售為主。上午9:00——11:30算是求職的高峯期,各個攤位面前都有人員的擁擠。11:00以後求職者陸續離開了現場。作為一個觀望者,詢問了幾家公司,多數對現場招聘不滿意,反映人雜,層次低,應屆畢業生較多。而問求職者呢,則説知名單位太少,公司的規模較小,高不成低不就。緣份就這樣的擦肩而過。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大量的求職者找不到工作,而每一個發展中的單位卻在渴求人才。我想這應該和學校的教育有關,和社會整體發展有關,和我們這個城市安逸的文化氛圍有關,而重要的是個人對自我的認識有關。每個人都在高喊壓力大,競爭激烈。可誰又為能夠在這激烈的生存鬥爭中做好了足夠的準備,而誰又為此付出了努力。我想能做出這些的就不會再在這個社會上不停的流浪或是停止。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積累了經驗,獲取了各方面比較全面真實的材料,對以後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提供了素材,.可見選人用人機制已開始運行,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這次活動培養了我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質,豐富了我的社會經驗,充實假期生活。很高興能有這次社會實踐,我可以説自己真真正正學到了社會經驗,相信這次社會實踐將在我的人生中六下深刻的印象,也將印象我一生的足跡.。

【第9篇】企業人才現場招聘會調查報告

面對當前我鎮青年學生的就業形勢,為了切實地提高我鎮青年就業能力,幫助想就業創業的青年學生能踏實走出家門,××鎮政府於7月29日在××步行街舉辦了××鎮企業人才現場招聘會。

一個企業在招聘新職員時一般是通過面試來作出最直觀的判斷的。通過面試,可以知道一個人擁有多大的能力。通過交談,一個人的內在潛力和能量可以表現出來。我鎮日資京瓷光學有限公司等數十家知名企業均參與了本次現場招聘會。在各界人士的幫助下,當天的招聘現場切實地為求職者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鍛鍊自我的平台。

為深入瞭解本次活動在廣大求職者中的反響,併為日後舉辦相關活動提供依據與指導,我中心於招聘會當天對在場求職者進行了現場問卷調查。為了確保調研所獲數據的準確性,我們將本次調研採用了隨機抽樣的方式展開。本次問卷主要圍繞求職者的就業心態、創業心態,以及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所面對的難題等方面展開。

根據回收的127份調查問卷,我們得出的基本調研結果如下:

1. 求職者畢業後找工作所考慮的首要因素:

39.37%的受訪者認為首要因素是單位是否能夠提供施展才乾的機會;33.07%的受訪者認為是該單位的發展前景;42.52%的受訪者認為首要考慮因素是該單位是否能為其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15.75%的受訪者認為是工資收入;1.57%的人認為首要考慮的是該工作是否穩定。

2. 求職者成功就業的決定因素:

59.84%的人認為是個人實力;7.09%的人認為是家庭關係;33.07%的人認為是社會關係;1.57%的人認為是信息渠道。

3. 求職者認為用人單位最重視員工個性品質的方面是:

20.47%的人認為是員工勇於創新的品質;25.98%的人認為是員工誠實守信的品質;27.56%的人認為是員工的團隊合作精神;62.99%的人認為是員工的綜合能力,佔總人數的比重很大;0.79%的人認為是其他方面。

4. 求職者於擇業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

36.22%的人認為是其自身專業面太窄;34.65%的人認為是其缺乏社會關係;37.80%的人認為是信息不足;17.32%的人認為是因為經費不足;6.30%的人認為是其自身的社會經驗不足。

5. 求職時間:

36.22%受訪者需要1個月的時間;29.13%的受訪者需要1-2個月的時間;16.54%的人表示需要2-3個月;16.54%的人認為需要多於3個月的時間。

6. 求職者的創業心態:

18.11%的受訪者表示從未考慮過創業的問題;48.03%的受訪者表示曾經考慮;30.71%的人認為自己對創業的程序不大清楚;18.11%的人表示對創業所需條件不清楚。

7.求職者認為自己創業所缺乏的必要條件是:

29.13%的人認為是創業的有關信息;55.12%的人認為是創業的有關技能,佔總人數的一半;10.24%的人認為最缺乏的是創業所需的資金;5.51%的人認為是政府相應的扶持政策。

8.受訪者的看法:

29.13%的受訪者認為政府舉辦此類現場招聘會對幫助求職者就業的作用非常大;

55.12%的人認為幫助不大;10.24%的人認為對廣大求職者有幫助,但於其自身作用不大;5.51%的人認為此類招聘會不能起到什麼作用。

綜合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看出:廣大求職者的就業心態普遍認為個人實力與自身綜合素質是求職過程中的決定因素,這是一個良好的社會現象。但對於創業問題,通過調查我們認為我鎮求職者普遍創業意識較低,創業技能有待提升。此外,本次現場招聘會的成功舉辦,讓即將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對應聘中的各個細節有深刻的瞭解,為即將到來的求職過程打下堅實的基礎;給在校學生提前感受應聘面試的氛圍,從而找出自身差距,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彌補,從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質;總的來説獲得了一定的預期效果,但由於初次舉辦,在場求職者普遍認為存在一定不足,日後應總結經驗,為舉辦下一次更高水平的招聘會作準備。

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更好地幫助我鎮大學生面向社會,指導我鎮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為我鎮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將是我中心今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第10篇】人才培訓調查報告

為準確掌握、上報我校人才工作的基本情況,我們依據調查提綱的內容,在黨校進行了人才工作有關情況的調查,現將調查報告彙報如下;

一、關於培訓資源的情況

1、人才培訓基地的基本情況。

市委黨校作為全市幹部教育培訓的職能部門,同時也是全市人才培訓的基地,利用現有的教學設施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正在充分發揮幹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

(2)市委黨校社會實踐基地:我們於2003年5月8日在xx鎮百錄、長髮兩個村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制定了實踐基地工作制度,經常派出教師開展課題調研活動,為教師開展科研工作搭建了有效的平台。相繼完成了多篇比較有份量的調查報告,有兩篇已被《雙辦通報》轉發。

2、培訓所需的師資情況

一是要保留骨幹教師,發揮好老教師的傳、幫、帶的作用;二是要靠待遇留人,即在工作環境、教學條件、職務、職稱晉升等各方面為他們創造便利條件;三是靠思想政治工作感召人,即校領導要經常瞭解過問骨幹教師的工作情況,關心他們的疾苦,化解消極情緒,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實際行動感召他們為黨校建設做出貢獻。四是加大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使其儘快成才,採取缺啥補啥的原則,早定向、早發展、早成才。有針對性地加以培養。五是要及時向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六是進一步優化教師資源配置,達到人才資源共享。

二、採取有效措施保證人才培養計劃的完成

要充分利用好黨校現有的現代化教學管理手段和設施,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地通過提高教學工作、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的途徑,不斷提高黨校人才隊伍的素質。通過開展精研細讀經典原著、創精品課、當名牌教師活動和給任務、壓擔子、派出去進修等,促使他們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快速成長進步。要積極關心人才的政治進步,主動為他們設台階、搭梯子,使其儘快成熟成長起來。

【第11篇】園林行業人才需求調查分析報告

園林行業是近幾年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對城市生態環境要求日益提高的社會大背景下,快速形成和壯大的新興朝陽產業。面對園林行業巨大的人才市場需求和同行競爭,及時調整專業設置,確定園林專業適應園林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就可以抓住這一機遇,使人才市場需求和競爭機遇變成辦好園林專業的活力。

調查目的:

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一直都是各個職業院校的辦學宗旨。本次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掌握了園林行業的人才需求特點,人才的能力要求,人才的素質要求等,使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行業定位逐步清晰和具體起來,為進一步調整專業結構、課程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等提供了第一手寶貴資料和調整依據。使我係園林專業學生能夠適應所學專業的人才職業需求,畢業後儘量進入職業角色,勝任崗位職責,更好的實現“零距離”就業。

調查內容:

園林行業崗位人羣應具備的能力、現階段從業人員的現狀、湖南及周邊省市園林及相關行業人才需求等。

調查方法:走訪調查、問卷調查、電話調查、網絡資源蒐集等

調查時間:2022年12月-2022年8月

調查整理:王xx

調查概況:

本次調查走訪了湖南xx生態科技園、xx三雄園林公司、xx中青園林工程有限責任公司、xx世紀楓園林公司,發放了20份調查問卷,收回20份;與廣東巨楊園藝公司、廣東維生種苗公司、廣東怡華園藝公司、上海棕櫚園林公司、廣東廣和園藝公司、廣東旺林園藝公司、廣東鴻瑞園藝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或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了電話訪問;結合對網絡資源的蒐集和整理,得出了以下結果:

1、園林行業技術人才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特別是園林科研、生產技術推廣、苗木養護、綠化工程、工程管理、預算和規劃的技術人才更為急需。

2、現階段園林行業從業者特別是技術人員水平良莠不齊:兼職和跨行業技術人員佔40%;本專業(中專或普通大專、本科畢業)真正接受過高職專業訓練的人員佔30%;而擅長苗木養護、工程管理和預算、規劃的崗位型技術人才僅佔10%。

3、年輕的從業者普遍存在實際操作能力欠缺的問題。

4、從業者的綜合素質不高。

5、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高,但是不穩定,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又愛又怕。

結果分析:

(一)隨着城市建設加快步伐,在眾多的城市改造、道路拓寬、廣場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人們越來越關注綠化景觀設計,因而對此類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隨着人們生活質量、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綠化及生態環境成為新追求,不僅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競相打起了“綠化牌”、“景觀牌”、“生態環境牌”,甚至一些企事業單位也越來越注重環境景觀設計,使之“既要與城市環境協調,又要讓員工和客户舒暢”。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近年來,由於園林綠化面積大幅度增加,園林工程施工質量和管理逐漸規範化,園林工程實行公開招標,園林公司要想拿到工程,企業在具備資質的情況下,擁有多名複合型的園林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園林工程的競爭背後,實際上是園林人才的競爭。

園林學是一門融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與人文學科於一體的綜合性交叉學科,具有獨立的學科體系。園林專業的課程體系涵蓋面極其廣泛,幾乎包括了建築學、城市規劃學、農學、林學、美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大部分內容,從業者對某一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的掌握及運用程度因人而異。由於工程管理、預決算、規劃設計等內容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更高,這幾個方面的人才必然相對緊缺。

【第12篇】縣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調查報告

人才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進賢縣作為南昌特色經濟板塊,欠發達農業縣區要實現科學發展、加快發展,人才問題顯得格外重要。按照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安排,我們圍繞“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的課題,通過採取實地考察、座談、走訪等多種形式,深入縣鄉鎮、衞生、文化、建設、教育、工業企業、科技、人事等部門開展調研,廣泛徵求有關方面對我縣專業技術人員人才發展問題的意見和建議。調查中我們深感:專業技術人才的嚴重短缺,已經成為影響我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已經刻不容緩。

一、我縣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科教興縣、人才強縣”戰略,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潛在優勢,全縣人才隊伍包括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為推動進賢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一)人才工作環境逐步改善。近年來,我縣專業技術人才社會地位明顯提高,基礎條件逐步改善,成長環境逐漸優化。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人才問題的文件精神和《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發了《進賢縣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成立了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部專門成立了人才工作科,着力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和公開、公平、公正的選人用人制度,提高各類人員的素質。

(二)人才總量穩步增長。近年來,由於加大人才使用政策宣傳力度,使得用人機制多樣化,初步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縣委、縣政府加大了對優秀人才的招引力度、大專院校人才引進力度和現有人才的培訓力度,人才總量呈逐年增加趨勢,人才結構不斷優化。

(三)人才市場運作逐步完善。我縣人事、勞動部門近年來一方面抓人才培養和引進,一方面抓人才交流和輸送,在人才市場運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據調查統計,截止20xx年底,全縣人才隊伍總量達到43072人,人才占人口總數比例為5.4%。其中:黨政人才2139人,研究生學歷39人、本科學歷840人、大專學歷997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3735人,專科以上學歷達到43%;專業技術人才9837人,高級專業技術人才938人、中級專業技術人才4559人、初級專業技術人才4340人;技能人才15419人,技師8人、高級工567人、中級工587人、初級工1131人;農村實用人才11942人。20xx年,全縣人才需求狀況。事業單位650人,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生246人、大專生388人、大專以下8人;企業單位85人,其中博士1人、碩士15人、本科41人、大專13人、大專以下15人。

二、我縣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1、人才總量仍然不足。近三年,我縣面向社會招錄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年齡30週歲以下的公務員145人、村官19人、“三支一扶”人員62人;縣教育、衞生系統面向社會招收各類專業技術人才416人;各規模企業高薪聘請了博士6人,碩士10人。專業技術人才雖有增加,但與發展的要求相比,缺口仍然很大。截止20xx年底,全縣人才隊伍總量43072人,占人口總數比例只有5.4%。縣規模工業企業現有員工18000餘人,但有相應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不足1000人。教育系統在編6280人,按師生比例計算,缺口400人左右。文化系統下屬8個事業單位專業人才總量30人,所佔比例僅為10%左右,急需引進文物管理、建築繪圖、編劇編導等方面的人才。

2、人才結構不夠合理。一是地理分佈不均。佔全縣總量70%的專業技術人才大多集中在縣城。鄉鎮人才較為缺乏。如鄉鎮衞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很少,有些衞生院居然找不到合格的執業醫生,老百姓不信任衞生院,有時即使看個感冒也要跑到縣城醫院來,對“看病難”問題提出新的挑戰。教師都集中在縣城及周邊鄉鎮,致使這些地區學校嚴重超編,而北面偏遠鄉鎮則編制未滿。二是行業分佈不均。目前全縣工業企業單位在崗專業技術人員中,其中建築安裝、醫療器械、煙花鞭炮等行業總量大,而社會服務業、綜合技術服務業佔的比例很低。只有軍山湖大酒店、金鼎大酒店有少數專技人員。三是單位分佈不均,教育、衞生和黨政羣機關人才相對集中,佔全縣人才總量的75%,而從事實際經濟活動的人才,尤其是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更少。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專業人才年齡偏大,沒有形成良好的替補梯隊,存在青黃不接的現象。

3、高層次人才短缺。全縣專業技術人才9837人,高級專業技術人才938人,不足10%,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且大都集中在衞生、教育系統,工程技術系列的高級人才相對較少 。目前,我縣衞生系統有專業技術人員1720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68人,佔4%,中級技術職稱人員403人,佔23.4%,初級和初級以下職稱人員1249人,佔72.6%。教育系統人才總量6280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268人,佔12.3%,中級技術職稱人員3779人,佔60%,初級技術職稱人員1391人,佔22%。

4、人才流失較為嚴重。雖然我們在吸引優秀人才服務的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於種種原因,人才一方面流失嚴重,另一方面又難以招引。我縣曾是江西工業十強縣,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培養出來了大批優秀人才,由於企業改制等原因,這些人才外出謀生髮展,人才流失比較嚴重。在前幾年的公開招考中,我縣部分單位部分專業如畜牧獸醫等,因報名人數太少,達不到招考比例,不得不取消開考。欠發達的縣情,決定了我縣容人環境的不優,高級人才雖有引進,但因為他們離妻別子,加之生活單調,缺乏交流平台,年青的長則1-2年,短則1-2月,年長的也多難久留。再者在部分企業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中多有裙帶關係,這也影響了企業正常的招人引人秩序。

(二)原因分析

1、重視人才理念不新。不少單位的領導對人才重視不夠,沒有把人才工作納入到工作發展計劃中去,存在着重設備更新,輕人才引進;重眼前效益、輕人才培訓的現象。部分單位雖然在思想上已經一定程度地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但在現實中並沒有真正重視人才、重用人才。在具體職位安排、增資加薪、獎金髮放和福利待遇方面仍然重資歷、輕業績,重文憑、輕水平。在企業用人問題上,不少民營企業還是任人唯親,對外來人才不放心、不放手,使人才難以施展才華。當然,也有一些單位處於無可奈何的局面,想要的專業技術人員要不來,退伍軍人安置又不能不要,處境有些尷尬。

2、集聚人才環境不優。調查顯示,我縣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難,最重要的因素是綜合環境差,並非待遇低下。進賢目前來看還是存在發展不夠,總量不大的矛盾,存在基礎不牢、投入不足等制約。因此人才發揮作用的平台少,吸納和集聚人才的能力不強。同時由於經濟欠發達、區位上沒有優勢,我縣幹部職工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生活環境落後於經濟發達地區,自然而然“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縣畜牧局20xx年從大專院校雙向選擇招聘3名專業人員,由於該單位待遇較差,其中2名未上班,1名半年後辭職。

3、使用人才機制不順。一是人才管理機制僵化。表現為進口不通、出口不暢。由於事業單位控編控崗,造成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青黃不接,後備力量明顯不足。而且我縣退伍軍人安置多補充到事業單位,其中絕大部分專業不對口,不能充實到技術崗位,大多基本上已經實現“軍管”。同時,由於種種原因,幹部終身制、提拔容易降職難的現象始終未能打破,真正憑品德、知識、能力、業績作為衡量人才標準,真正做到公正選人、科學用人的機制尚未形成,整個隊伍缺乏生機和活力。二是企事業單位人員享受福利待遇標準差距較大,不利於人才向專業崗位轉移。

三、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及對策

針對以上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三方面制約,有關部門要切實轉變觀念,創新思路,強化舉措,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才工作整體水平,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

(一)更新人才觀念,加強人才工作領導。國以人興,政以才治。當今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在新時期,人才工作尤其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全新的思想觀念引領人才隊伍建設。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自覺把人才工作擺在黨委和政府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制訂人才工作規劃,研究解決人才工作中的問題,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業、激發創造的良好氛圍。要牢固樹立“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的觀念,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使用人才的主要標準,不拘一格選人才。對於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在校博士、碩士的引進要打破框框,放手引進,放心使用。要牢固樹立大力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的觀念,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把人才資源建設作為擺脱貧困落後狀況的一個重要抓手,堅持黨政領導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五支隊伍一起抓,推進人才資源整體性開發。同時,要教育引導幹部羣眾更新擇業觀念,鼓勵更多的進賢高校畢業生回鄉就業。

(二)創新工作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人才工作的活力,根本在於體制機制。當前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體制性障礙和機制不健全問題。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構建黨管人才新格局。通過大力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體制創新,努力消除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體制性障礙,最大限度地釋放藴藏於人才隊伍的潛能,使人才工作在創新中不斷獲得新的生機與活力。作為經濟欠發達、環境相對落後的地區,要以更靈活的政策,更大的投入,更寬鬆的環境來吸引人,留住人。要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加強城市設施配套,做大城市規模,做優城市環境。針對容人難的問題,可以設立專家樓,為專家交友、交流搭建平台,同時配套各類娛樂服務設施,對專家實行公寓化管理。要捨得下本錢,用精力,投感情,真正做到用感情留人、用事業留人,用待遇留人。要加大政府投入。由各級財政負擔的專業技術人員工資應堅持按時足額發放,確保基本生活待遇。要根據《南昌市科技投入條例》的有關政策規定,按當年財政預算支出1.1%的比例落實好科技三項經費投入。對於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要設立專門獎勵基金(如科學技術獎勵基金、文學藝術獎勵基金、教育獎勵基金等等),進行重獎。

(三)加強教育培訓,提高人才隊伍素質。要建立立體化的人才培育格局,為人才終身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逐步建立財政、單位、個人三方負擔的教育投入機制,進一步加大培訓投入的力度,定期組織各類人才到黨校進行理論培訓,並有組織地將優秀人才選派到有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業、跨國企業進行培養鍛鍊,提高掌握先進管理知識、熟悉國際慣例、追蹤先進技術的能力;以現代遠程教育為依託,實施個性化、菜單式的繼續教育,並建立相關評估體系;要加強對高層次人才的自主培養,着眼經濟全球化、人才國際化的需要,抓緊培養一批關鍵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和工程技術的將才;以重點項目、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為平台,組織實施一批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要以增加總量、改善結構、提高能力為目標,着力培養造就一大批農村實用人才。在培養教育中,既要重視有所成就的人才,更要關注具有潛力的人才,建設人才梯隊,搞好人才儲備。

(四)搞活人才流通,調優人才隊伍結構。一要完善人才流動配置政策。實行人才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充分發揮組織人事部門的宏觀調控職能,針對我縣絕大多數專業技術人才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的現狀,強化人才獎勵政策、優化人才服務政策;重點抓好雙向選擇制度、分配激勵制度、流動用人制度、執業資格制度、崗位管理制度等,促進人才資源的最佳配置。對在艱苦行業、困難地區工作的專業人才,在職級評定、職務晉升、福利待遇等方面實行傾斜,鼓勵和支持機關幹部中優秀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以及有一定門路和經濟頭腦的幹部離職到企業任職、領辦或創辦經濟實體,鼓勵和支持城鎮中國小教師到鄉鎮、鄉村任教。同時,放寬高校畢業生來我縣的就業政策,儲備優秀年輕人才。二要建立有利於人才流動的綠色通道。要加快無形人才市場建設,推動人才市場信息化,加快人才信息網和數據庫建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引才、集才、聚才方面的作用,實現人才信息資源互通共享。三要改革用人機制,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強化企事業單位用人自主權。嚴禁非專業人員進入業務部門(單位)工作。建立凡進必考、競爭上崗、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按照“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公開招考、按崗聘用、競爭上崗。逐步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和執業資格制度,推行人才社會化評價、制定政策,促進人才評價體系的規範化、科學化,真正落實用人單位職務自主聘任,實現職務能上能下。對業績能力突出的人才,不受學歷、資歷、外語條件限制,可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對事業單位業績能力突出的人才,適當放寬職稱聘任職數限制,為優秀人才脱穎而出創造條件。

【第13篇】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報告格式【範文】

一、專業人才需求與專業改革調研指導思想

主要闡述人才需求和專業改革調研的基本思路、方法。

二、專業人才需求調研

1.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行業涵蓋哪些產業或部門;行業現有專門人才總量及未來幾年需求總量;行業將怎樣發展及變化;行業發展對人才需求將引起什麼樣的變化,人才需求年均增長情況。(要求既有數據,又有分析)。

2.行業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行業從行人員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從業人員能力素質狀況;專業人才在國有、集體、合資、民營、其他等企業的分佈情況;(要設計相關表格,實地調查,彙總分析)。

3.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分析

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有哪些?這些崗位從業人員的基本情況(包括人數、技術等級、年齡、學歷分佈結構、工資收入等);這些崗位過去三年人才招聘情況;未來人才需求呈什麼趨勢?對學歷與職業資格證書有什麼要求?(要設計相關表格,實地調查,彙總分析)。

4.專業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分析

專業在社會上通用哪些職業資格證書?哪些證書的社會認可度高,對學生就業幫助大?這些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崗位之間是什麼對應關係?

5.專業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專業所對應的崗位目前主要從哪些渠道招聘人才?是否能滿足需要?以後準備從哪些渠道招聘人才?(要設計相關表格,實地調查,進行分析)。

6.專業在職人員進修需求分析

企業對專業人員的在職進修有什麼計劃和要求?這些要求是否得到滿足?(要設計相關表格,實地調查,進行分析)。

7.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小結

主要闡述專業人才需求從質和量方面的要求;崗位的知識結構、核心能力或技能、綜合素質方面要求。(對“專業所對應的行業、企業或崗位的核心能力或技能”要設計相關的統計表格,重點調查,認真分析,形成專業教學中能力或技能培養的基本框架)

三、專業現狀調研

1.專業點分佈情況

主要統計設置該專業的學校有哪些。

2.專業招生與就業崗位分佈情況

統計該專業近三年來的在校生數和招生數,以及近三年來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崗位分佈情況。

3.專業畢業生的用人單位評價情況

包括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知識結構、能力、綜合素質、崗位適應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等的評價。

4.專業在職人員培訓情況

統計專業近三年來培訓在職人員的數量,分析這些人員有什麼特點?

5.專業教學情況

包括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實驗實訓實習安排、方法手段改革、雙師型師資情況等。

四、專業改革建議

1.專業培養目標與專業方向調整建議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

2.專業課程設置建議

包括對課程模式、課程結構以及具體課程設置、大綱制定等提出建議。

3.專業教學改革建議

主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等提出改革建議。

4.專業師資與實踐環節條件配置建議

主要對教師的能力要求、雙師型師資配置和實驗實訓實習場地、設備提出建議。

【第14篇】市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調查報告

《中共中央、xx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把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擺上重要位置、不斷推進制度創新,形成有利於高層次人才成長的機制和環境。針對這一要求,結合中央及盛市委組織部有關文件和會議精神,為進一步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縣域經濟的跨躍式發展。最近,我們採取問卷調查、座談走訪等形式,對藁城市人才隊伍現狀進行了深入調查,並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第一,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是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需要。當前,我市的企業無論是國有還是非公有制企業,多數都面臨着經營管理機制落後、產品科技含量低、更新換代慢、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企業基礎科技力量弱、人才整體素質偏低,尤其是缺乏高級管理人才和科研人員。隨着我國加入wto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日趨激烈,而這種競爭歸要到底是知識的競爭、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了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無論從當前還是長遠來看,培養、引進、用好、用活高層次人才已經成為促進我市國有和非公有制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關鍵環節。

第二,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是加快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農業在我市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農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農業逐漸開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這種轉變當前集中體現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兩高一優農業的拓展,它對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在數量上要求越來越多,在素質上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現代人才觀,把本地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尤其是掌握高、精、尖農業技術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與本地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為本地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第三,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需要。當前,羣眾對藝術、文化等高層次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從我市現狀來看,滿足羣眾這一需求的人才隊伍遠遠不足,這就需要我們立足於社會全面發展對各行業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積極引進和培養緊缺行業的專門人才,努力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提高人才素質,建設一支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適應的廣播、教育、文學藝術、衞生等專業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推動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建設的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二、高層次人才隊伍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但是,應當清醒的看到,我市人才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仍然存在着以下問題。

第一,高層次人才總量少。一是絕對數量少。從當前看,藁城市高層次人才佔全市人才總量的不足3%,且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教育、衞生系統;二是專門行業人才少。尤其是缺乏生物、信息、化工等領域的新興行業人才和碩士、博士等高學歷人員;三是知名人才少。石家莊市管拔尖人才數量無幾,省管專家至今仍是空白。上述現象在縣(市)級人才隊伍中較為普遍,而且很難在短時間內有較大改變。

第二,人才結構佈局不夠合理。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年齡結構與所任職稱對比呈明顯的金字塔狀分佈,高層次人才平均年齡偏大,存在高級人才斷層現象。在全市近400名高級職稱的知識分子中,45歲以上的人員達到了90%以上。二是行業分佈不合理。衞生和文教兩個行業部門高層次人才高度密集,佔總數三分之二以上,而工農業生產一線的高級人才較為匱乏。三是地域分佈不合理。市區、開發區等經濟發達區域高層次人才相對集中,而經濟相對落後的鄉鎮、農村等區域高層次人才較為匱乏。

第三,創新型人才數量少,智力資源利用效能低。現在的高層次人才大多專業知識比較單一,創新能力較差,科研開發轉化能力低,不能及時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同時,由於受現有用人機制的制約,一方面農業種植、畜牧養殖、傳統企業及特種行業等急需大批掌握新技術、推廣新成果的高級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或沉宂於國家機關、或沒有基礎科研項目,而造成人才資源閒置和浪費。

人才隊伍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工農業生產中的產品技術含量低、生產經營粗放、傳統產業改造步履維艱、高新技術產業技術滯後、科技成果轉化慢等不良後果,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發展。分析起來,大致有以下原因:⑴基礎條件差。主要表現為教育設施落後,教育投入較少,科研經費不足,制約了人才的梯度培養和高層次人才作用的充分發揮。⑵人才流動不合理。環繞京津石的地理位置使我們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既有機遇又面臨挑戰,總的來説挑戰大於機遇,京津石等大城市的環境、經濟和政策優勢造成了大批高層次人才形成單向流動,對我市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⑶管理體制不科學。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沿用管理行政人員的方式管理各類人才,在流動、晉升、住房等問題上設置了許多壁壘,缺乏競爭和激勵機制,在工作中存在着思想不夠解放、措施不夠靈活、管理不夠規範的問題。

三、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探討

要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只有牢固堅持以人為本、關鍵在人的指導思想,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結合本地實際,採取有效措施,在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和管理上下大功夫,積極構築人才高地,努力建設一支適合本地發展的數量多、素質高、複合型的高層次人才隊伍。

第一,進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一方面要下大力氣改革傳統的人才使用管理制度,面向社會,打破身份、部門行業和地域限制,實行公開、平等、競爭、擇優,促進優秀人才脱穎而出。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快人才市場建設,努力形成功能齊全、措施配套、行為規範、服務周到、快捷高效、運行靈活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人才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和主渠道作用。國有企業要加快建立能上能下、人員能出能進、企業用人自主、個人擇業自由、充滿微型機和活力的人才管理制度;事業單位要按照國家制度的關於事業單位從事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積極探索建立管理人員職員制,強化專業技術人員聘任制。同時,通過科研機構改革,鼓勵和引導高級科技人才進入企業技術開發中心或自辦科研實體,不斷在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建功立業。

第二,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力度。要在建立和完善後備人才庫的基礎上,立足本地實際,有計劃、有針對地開展高層次人才的選拔與培養。一是大力發展科教事業。要加大教育、科研經費投入,並加強與重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橫向聯合,通過聯合辦學、專家講學、舉辦各類研討班、進修班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各類人才的素質。二是建立外部培訓基地。有重點的選拔一批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通過到重點院校、大型企業及經濟發達地區進修或考察、鍛鍊等方式,加快知識更新步伐。三是在實踐中培養人才。對於表現突出的後備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堅決打破論資排輩,敢於把他們推向重要的技術和管理崗位,讓其充分施展才華,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提高,儘快脱穎而出。

第三,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一是要圍繞農業結構調整,通過人才分流、下鄉服務、興辦實體等措施,加大科技興農、智力支農力度,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二是要圍繞工業結構調整,以支柱產業的人才資源開發為重點,大力開發企業科研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三是要圍繞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加快培養計算機應用、新材料新產品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高機關報技術人才。四是要加快人才培養層次結構調整,加大適應本地社會發展急需的城市建設、文化藝術等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並積極支持和鼓勵這些人才參加高層次的進修教育,促進知識更新。同時,要採取有效措施,在使用、配置人才時強調專業對口、行業對路,切實解決人才用非所學和積壓浪費等問題。

第四,進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要加快科技人員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明確和強化對科技成果的獎勵措施,提高知識和智力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比例。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其科技人員對高新技術成果向企業出資入股的,作價金額佔企業註冊資本的比例可據情而定;對於在科研開發、成果轉化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按一定比例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並對科技成果轉化實行税收優惠政策。各部門要把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納入人才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制度具體落實措施,使按智分配逐步成為按勞分配的重要補充,從而充分調動各類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投身於經濟建設主戰場的積極性。

第五,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要立足本地實際,研究制定高層次創新人才引進規劃和具體實施意見,在人才引進的力度、廣度上下功夫,尤其是對高級專門人才及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緊缺人才,在住房、工資待遇、社會保障、收益分配、子女就學就業等方面要採取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增強本地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勵更多的優秀人才到本地發揮聰明才智、建功立業。同時,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以人為本,不能一概求全,對在某些方面確有特殊困難的優秀人才,要在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時適應傾斜,切實解決其後顧之憂,努力營造一種不求所有,但求所為,人盡其才、才盡其能的良好社會環境和氛圍。

【第15篇】赴外學習考察人才工作的調查報告

按照縣委安排,20xx年x月下旬,縣委組織部組織縣委政研室、政府辦、人力資源局、編委辦一行7人赴安徽省cf縣、四川省jt縣,考察學習兩地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經驗。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兩地人才工作的做法和經驗

(一)cf縣

cf縣隸屬於合肥市,1965年由壽縣、定東、肥東、肥西四縣的邊緣結合部劃並而成,總面積1922平方公里,人口78.99萬人,轄15個鄉鎮、1個省級開發區。近年來,該縣按照“三年倍增,躋身十強,全面達小康”的總體戰略部署,致力於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從人口大縣向人才大縣轉變、從貧困縣向十強縣轉變,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預計到2022年,全縣人才資源總量達6萬餘人,年均增長15%左右,人才密度達到7.46%。cf縣人才工作的經驗做法主要體現在以下五方面:

1.樹立一個觀念

cf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人才工作,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把人才資源當作區域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來培育和運用,把人才工作作為實現“躋身安徽十強縣”奮鬥目標的重要戰略部署之一來抓。認為對人才的投入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最具遠見和回報最高的投入。縣委常委會每年專題研究人才工作,縣四大班子積極支持、參與人才工作的調研、座談、慰問、培訓等活動。數十位享受政府津貼人才、市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均有領導結對聯繫。縣裏時常召開人才工作調研、座談會,邀請各級各類專家人才參加,徵求意見、建議。

2.制定兩類規劃

cf縣根據中央和省市關於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縣、融入合淮、與市俱進”的發展思路,制定了關於專業人才和鄉土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管理的科學規劃。在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和獲取充分論證數據的基礎上,邀請人才管理專家進行指導和把關,先後研究制定了《關於加強人才工作和加快人才隊伍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cf縣“十一五”人才發展規劃》、《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關於加強我縣農村適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cf縣“26121”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實施意見》(2022年至2022年,在全縣建立200名黨政正科級後備幹部和600名副科級後備幹部,結合“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建設培養1000名村級後備幹部,引進培養200名本科以上的財政、金融、城鎮規劃等急需的專業性後備幹部,培養10000名鄉土實用人才)、《cf縣“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該規劃目前正在交由合肥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工商行政管理學院、安徽省社科院的專家論證)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人才工作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方針、目標任務,確立了當前及以後全縣人才工作及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工作措施。縣人才辦根據全縣人才發展規劃每年都制定教育培訓計劃,切實加強對各類人才的教育培訓。

3.健全三級網絡

按照黨管人才的總體要求,一是縣委成立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縣委副書記任組長,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明確,定期研究人才工作,解決人才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二是各相關部門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領導機構。縣委組織部設人才辦,縣人社局設專家引進局,落實人才工作制度。縣人才辦根據人才工作規劃每年度制定人才工作要點,明確職責,分解任務,每月有計劃安排,每半年有工作小結,年終有年度工作總結。縣直各部門和鄉鎮(區)都明確專人分管和具體從事人才工作;三是各村由“一村一名大學生”擔任村級人事人才工作信息員,負責統計各村鄉土人才、技能人才、勞動力資源供需情況。

4.創新四項機制

一是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完善優秀人才選用新途徑。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大力實施“引才工程”,每年引進50名以上碩士研究生,每年爭取引進1-2名高層次的“海歸”人才,每年補充100名左右中國小教師、80名左右醫護人員、20名左右農業技術員。鼓勵用人單位採取編外聘用、崗位聘用、項目聘用、兼職、諮詢、科技攻關和技術合作、技術入股、合作經營以及短期服務等柔性手段引進各類人才。引進以色列、日本草莓專家到cf指導草莓生產,使土地收益每畝達到4萬元;引進合肥工業大學、建工學院、安徽農大教授和博士生來科技攻關。大力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企業工作,建立高校畢業生創業資金,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實施“百名高校畢業生儲備計劃”,通過民營企業自薦、國有企事業單位指定等方式,建立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加大社會工作人才的培養力度。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每年公開招聘50名高校畢業生到村擔任村書記助理、村主任助理,到2022年基本實現全縣每個村(居)有1-2名高校畢業生的目標。在公務員招考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中,拿出一定比例定向招收各類優秀人才,開啟體制外優秀人才向機關、事業單位流通的大門。

二是創新人才開發機制,拓展農村人才成才新途徑。大力實施“十萬農民培訓工程”,開展“農技專家到田頭”活動,完成農村實用人才開發“121目標”,即選拔100名紮根農村的農技推廣骨幹,造就2000名農業經營、營銷管理人才,培育10000名種養能手。把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種養殖能手等實用人才納入全縣人才資源信息庫。對部分具有特殊專長、貢獻突出的農民技術人員,打破傳統職稱評定辦法,破格晉升或評定相應技術職稱,激發廣大農村人才學習、創業的熱情。

三是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建立保障人才發展新體系。設立cf縣“突出貢獻人才獎”,每三年評選一次,重獎取得重大成果和顯著效益的優秀人才。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專項用於人才的引進、培養、獎勵等,充分發揮政府資金在高層次人才培養、緊缺人才引進、人才激勵及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對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突出貢獻的各類人才公開評選、予以重獎。在工業、農業、教育、衞生等領域,每三年開展一次縣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評選活動,已選拔兩批45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並開展服務基層活動,對拔尖人才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給予獎勵。企事業單位有針對性地設立靈活多樣的特殊人才津貼。

四是創新人才培訓機制,開創人才素質提升新格局。進一步整合各類培訓資源,採取選送人員到清華和中國人大等高校異地培訓、請專家和學者到當地培訓、組織當地專業人員和黨政領導幹部就地培訓等多種方式,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高質量的現代化教育培訓服務體系。幾年來,舉辦了黨政領導幹部、青年後備幹部、城建規劃和園區建設、企業管理和財政金融人才、鄉土實用人才、農民工技能、村居幹部等各種培訓300多班次。僅2022年就舉辦培訓99個班次。充分發揮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龍頭作用以及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示範作用,鼓勵企業採取委託培養或通過繼續教育等方式培養經營管理人才,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後備隊伍建設提供保障。

5.強化五項舉措

一是強化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等政策措施,來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尊重人才、關心人才、激勵人才。在人才發展規劃中、幹部教育培訓計劃中、科技後備幹部選拔中、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中、縣直機關單位幹部到鄉鎮或企業掛職鍛鍊管理規定中、村兩委換屆選舉中,都對做好人才工作作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先後制定了《cf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選拔、管理實施辦法》、《cf縣機關事業單位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工作辦法》、《cf縣公開選拔科級領導幹部工作意見》、《cf縣調整不稱職、不勝任現職領導幹部暫行規定》、《cf縣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末位淘汰暫行辦法》、《cf縣關於加強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的意見》、《cf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調配工作暫行規定》、《cf縣關於加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創造出聚集能力強、工作環境優、成果轉化快、社會榮譽高、成長進步快的優良人才環境。

二是強化資金投入。將人才工作所需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用於人才引進、培養、獎勵等,並根據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工作的實際需要,逐年增加經費投入。幾年來,對招商引資、優化發展環境、企業納税大户、專業拔尖人才等各類人才的獎勵資金累計達2000餘萬元。此舉有利地調動了各類人才的積極性,提高了優秀人才的社會認可度。建立繼續教育經費保障制度,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繼續教育經費,用於在職職工繼續教育。同時,積極引導和推動用人單位加大對人才工作經費的投入,為人才工作打基礎。

三是強化平台服務。在人才政策充分落實的條件下,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帶動、機構改革等方式推動發展,使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200多家,全國500強企業落户近10家,金融單位10餘家,一大批教育、管理、技術人才在cf找到了事業發展的舞台。採取“公司+協會+農户”等模式,為農村實用人才發揮作用提供平台。在《cf先鋒網》、《cf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縣“兩台一報”開闢人才工作專欄,為人才交流提供平台。

四是強化宣傳報道。在營造氛圍方面下工夫,通過向“合肥人才工作”和縣新聞媒體報送信息,宣傳人才工作先進典型、經驗做法;組織優秀人才成就圖片展,製作拔尖人才專題片,全面宣傳人才工作成果,形成了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五是強化人才流動。既通過好的政策廣泛引進優秀人才,讓人才為縣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也暢通出口,組織各類人才下基層服務、掛職鍛鍊和結對幫扶等,鼓勵、支持各類人才向省市流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qp1dq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