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某市中藥材種植產業存在問題及對策

某市中藥材種植產業存在問題及對策

某市中藥材種植產業存在問題及對策

某市中藥材種植產業存在問題及對策

**,中國南方藥都,是廣西的中藥材主產區、交易集散地。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中醫藥健康產業是以中醫藥為基礎的與健康緊密相關的包含中藥材種植、中醫藥製造、醫療健康等內容為一體的產業體系。近年來,**中藥材種植產業取得較大的發展,但也存在制約產業發展的桎梏和瓶頸問題。

一、中藥材種植現狀

近年來,在我國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良好的氛圍下,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中藥材種植業初具規模。一是近年來**中藥材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到2017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40萬畝,種植面積約佔全區種植總面積的1/5,位居全區第4;二是近年來**中藥材產量和產值穩步上升。到2017年,**市中藥材總產量超12萬噸,銷售收入超11億元,位居全區第5位,成為全國中藥材主產區之一;三是種植品種基本穩定。近年來,**中藥材種植品種主要有八角、肉桂、穿心蓮﹑橘紅、天冬、澤瀉、雞骨草﹑金錢草、涼粉草、金銀花、莪術、山藥、牛大力、石斛、沉香、黃梔子、何首烏、貓須草、生薑、葛根等40多個。其中連片種植面積較大的有:穿心蓮、橘紅、山藥、天冬、莪術、鐵皮石斛、八角、肉桂。四是中藥材種植模式多樣。近年來,**中藥材種植模式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參與種植的主體除了農户以外,企業也進入了中藥材種植的行列。其主要的種植模式有以下幾種:農户種植的模式;合作社+農户種植的模式;企業租地種植的模式。五是中藥材基地化種植程度較高。目前**主要中藥材連片種植基地有:興業的穿心蓮、天冬、莪術基地;陸川的橘紅基地;博白和容縣的山藥基地;福綿的天冬、莪術基地以及全市各縣(市、區)均大量種植的肉桂和八角基地等。(見表1-1)六是中藥材購銷交易活躍。

中藥材專業市場是經國家衞生部、國家醫藥局、國家中醫藥局和國家工商局批准的首批八個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目前是全國三大中藥材市場之一,廣西唯一、西南地區最大中藥材集散中心。**市中藥材專業市場,目前有經營户800多户,從業人員600多人,日常交易品種1500多種,是全國最大的封閉式中藥材專業市場。藥材購銷輻射全國,轉口遠銷日本、韓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2017年,市場交易額達到300多億元。(含香料)

二、存在問題

1.龍頭企業帶動乏力。中藥材多年來一直是農户散户獨立種植,個體連片規模種植少,在種植、深加工和銷售等方面缺乏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尤其是缺乏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跟不上市場需求步伐。導致一些道地藥材的優勢未能很好發揮,道地藥材生產逐漸萎縮,中藥材生產沒有擺脱傳統的小農生產方式,集約化程度低,沒有統一標準,質量參差不齊。2017年,**中藥港中藥材市場從業户數1160户,實現税收入庫3013萬元。多數為散户零星納税,缺少穩定的納税大户。

2.深加工環節薄弱。目前,**中藥材加工量佔不到總產量的10%。中藥材多當作原料銷售,附加值很低。市內對藥材進行深加工的企業很少,企業加工量佔不到總產量的10%。中成藥總產值只佔到8.2%,目前,中藥飲片只在寥寥幾個本地藥企中生產,且規模小,多數是粗加工。

3.中藥材溯源體系尚未完善。我市雖然是全國第一批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之一,但溯源體系尚未真正完善,信息造假、數據缺失時有發生,追溯深度、精確度不夠,覆蓋率低,向前、向後的追溯能力有限,制約着中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和中藥的質量安全。

4.產業鏈條尚不完善。**中藥製藥方面是短板,產業鏈條向下遊延伸受到極大限制,中草藥銷售停留在農貿模式上,品位較低,種產銷沒有形成產業鏈,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傳統意義的藥材市場有被萎縮、被淘汰、被邊緣化的可能。我市大部分製藥企業因為研發人力成本、科研平台等投入過高,科技支撐力不足,因此新藥創制和優勢品種的二次開發相當薄弱。健康養老、休閒養生等服務業尚未形成體系。

三、解決措施

1.不斷壯大中藥材種植規模。一是樹典型示範。在鄉鎮種植基地選擇立地條件好的退耕還林地,採用林經、林藥、林草間種,喬、灌、藥、經、草立體栽培,長、中、短結合的模式,新建5個以上中藥材栽植精品示範基地,如在仁東鎮、仁厚鎮在現有的中藥材種植基礎上打造成萬畝中藥材生產基地;利用城北寒山腳下的有利環境,打造千畝中藥材基地。二是幫扶發展大户。大力發展種植、加工、運銷專業大户,通過大户幫扶,帶動周邊農户的發展。三是優化品種佈局。品種選擇上以本地產中藥材等優良品種為主,適當引進外地優良品種,要按照適地適宜的原則,將各類種子、種苗合理分配到各發展片區。

2.在龍頭帶動上加大力度。堅持引入與培育雙輪驅動,不斷增加種植、加工、銷售等方面的中藥材龍頭企業,促進中藥材產業化進程。以培育骨幹品牌藥材為目標,實施規模發展戰略,每個縣(市、區)突出發展1-2種生產規模相當的藥材品種,並逐步打造地方特色名牌產品,帶動農村千家萬户從事藥材種植生產,與脱貧攻堅活動深度融合,實現致富奔小康。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推行“製藥廠(流通企業)+農户+基地”、“製藥廠(流通企業)+農業合作社+基地”等模式,促進中藥材規模化生產和深加工增值。積極發展和註冊一批中國名牌產品、中國出口名牌等品牌,促進中醫藥產業向大品牌營銷轉變,培育形成一批市場競爭能力強、產業規模大的龍頭骨幹企業。

3.在科技支撐上加大力度。利用和依靠先進科技,強化科技支撐,是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一是加強高素質中醫藥專業技術人才、知識產權保護人才、生產管理和經營人才、技能型人才及複合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為**中藥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採取長期聘請、成果投入或聯合攻關等方式,藉助引入中國香料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達安基因等科研單位和院校科技力量,加強對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研究和指導,以提高**中藥材產業化發展層次與水平。三是加強對道地中藥材人工種養規範化的研究。同時抓品牌和新品種引種,提高中藥材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方面加快推進鐵皮石斛、穿心蓮、橘紅、雞骨草等特色中藥材GAP生產基地建設;另一方面根據市場需求,每年引進推廣2-3種優良品種,不斷改善品種結構,提高種植效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rz81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