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人口辦調查報告多篇

人口辦調查報告多篇

人口辦調查報告多篇

人口辦調查報告篇1

流動人口調查報告

截至12月底,我縣共登記在冊流動人口251010人,同比去年登記在冊流動人口263871人,減少12861人,降幅4.9%;環比20第三季度登記在冊流動人口257256人,減少2.4%。為及時瞭解春節(元宵節)過後流動人口就業狀況、生活情況、求職意願與治安狀況滿意程度等方面的最新動態,3月初,縣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局組織開展了流動人口問卷調查,對全縣年初流動人口流動狀況和數量規模的變化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題調查分析。現綜合彙報如下:

一、總體情況

本次抽樣調查範圍覆蓋全縣11個鄉鎮(街道),分別選取用工單位、居住出租房屋、車站碼頭、勞務市場、建築工地及網吧等六個不同部位,採用問卷調查形式,共調查流動人口300名。

本次調查的新玉環人樣本基本情況為:

1、户籍構成,以外省為主,共有291人,佔97.0%。

2、性別比例,男性比例高,佔84.3%。

3、年齡結構,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16至45歲佔66.0%、46歲至59歲佔31.0%、60歲以上佔3.0%。

4、在玉時間,居住三年及以上的佔45.7%,居住一年至三年的佔18.3%,居住六個月至一年的佔12.7%,居住六個月以下的佔16.3%,第一次來玉環的佔7.0%。

5、來玉同行情況,全家來玉或家庭多數人員一起來玉情況較為普遍,佔55%,單獨出行的佔45%。

6、文化程度,新玉環人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國中及以下學歷佔83%、高中學歷佔13.3%、大專及以上學歷僅佔3.7%。

7、技能水平,有專業技能的佔47%,53%的人沒有專業技能;83%的人沒有技術職稱,僅17%的人有技術職稱。

綜上來玉的流動人口以青壯年勞動力為主,工作生活較穩定,文化程度較低,技術水平較差,與原延續的玉環傳統產業需求密集型勞動力比較符合。但與玉環社會轉型升級的需求,文化、技能素質等尚有不少差距

二、數據分析

(一)就業情況

1、工作落實情況。有79.7%的受訪者已經找到工作,從事的崗位為企事業單位、自主經營和其他,分別佔71.5%、10%、18.5%。有20.3%的受訪者目前待業,待業人員中有63.9%的流動人口表示滯留當地繼續找,13.1%的流動人口準備到其他地方找工作,1.7%的人選擇返鄉,21.3%的流動人口對自己工作情況渺茫。

2、薪資期望值。在已就業的受訪者中,平均月薪為4140元,而在未就業的受訪者中,理想月薪平均為3500元,這些人期望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

(二)權益保障情況

1、超時工作普遍存在。根據調查,已就業的受訪者每天工作時間平均為8.2小時,每月工作26天。與《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2、勞動合同簽訂率有待提高。在找到工作的受訪者中,已簽訂勞動合同的佔38.5%、未簽訂的佔61.5%。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外來務工人員對勞動合同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認識,另一方面企業用工觀念陳舊,存在用工不規範現象。

3、社會保險參保率低。受訪者中,已參加社會保險的有63人,佔26.4%,這其中44人蔘保六個月以上,參保未滿六個月的19人、未參加社會保險的有176人,佔73.6%。新玉環人的社會保障覆蓋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居住情況

長期生活意願不強烈。受訪者中在本地居住三年及以上的佔45.7%,居住一年至三年的佔18.3%。在調查是否願意長期在居住地生活時,有64.7%的受訪者選擇願意,35.3%的受訪者選擇不願意。不願意在本地長期居住的原因中,“生活成本高”、“房價太高”、“缺少朋友、感情孤單”“家中老人需要照顧”佔原因前四位。

(四)治安狀況

1、總體滿意度較高。在進行治安狀況滿意度調查時,有53%的受訪者表示對玉環治安狀況感到很滿意,42.7%的人表示基本滿意, 4.3%的人表示不滿意。

2、就業仍是新玉環人最關心的問題。調查顯示,新玉環人最關注的問題按照從高到低排列,前五項分別為工資待遇、就業、生活成本、居住環境和子女就學。可見,賺錢還是外來人口向玉流動的主要動力,解決好就業問題至關重要。政府在加大流動人口就業幫扶方面還需要出台更多有效的措施。

3、居住登記情況:被訪者中有229人辦理了居住證或臨時居住證,佔了76.3%,但還有23.7%的被訪者未辦理居住證或居住證登記已過期。

三、相關建議

玉環是工業強縣,新玉環人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新玉環人的數量、質量,事關玉環社會轉型升級,多級多部門形成合力,創造引人、留人、用人的環境至關重要,應努力讓新玉環人工作更有活力,生活更有尊嚴,後放更有保障,更好地融入玉環,為玉環持續發展提供人力保障和人才支撐。

1、加快實體運作,準確把握信息動態。以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實體化運作為重點,加大人員、經費投入,完善縣、鄉鎮(街道)、村居(社區、企業)三級服務管理網絡,加強基層所(站)規範化建設和流動人口綜合信息平台建設,加大“人來登記、人走註銷”的工作力度。同時,加強綜治、公安、計生、勞動、工商、城管、衞生、財政等職能部門聯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服務管理工作格局。

2、加強規範管理,不斷完善居住條件。強化聯合執法,加大對出租私房的管理力度,實現房東自治。強化新民小區規範化管理,按照“八個一”要求,由縣新民小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縣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局、縣公安局、縣經信局具體組織實施,縣發改局、縣國土局、縣住建規劃局等部門協調配合,各鄉鎮(街道)、玉環經濟開發區屬地負責,對全縣各新民小區進行分類整治,努力形成齊抓共管、分頭落實的長效工作格局。

3、推進積分管理,逐步實現同城待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實行以利益導向為基礎的居住證積分管理制度,實現流動人口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登記”轉變。根據流動人口年齡、學歷、技能、居住時間等情況進行量化統計,建立流動人口積分檔案,在入户、住房、子女就學等公共服務方面以積分制為引導,逐步實現享受當地居民的待遇。發揮公辦中國小在解決新玉環人子女義務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逐步將民工子弟學校納入正規的教育體系中,鼓勵社會力量發展民辦教育。將流動人口醫療衞生和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納入本地人口經常性工作範圍,完善管理網絡,加大傳染病防治、兒童免疫預防接種、生殖保健等法定免費服務工作。同時,健全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相關制度,探索建立流動人口大病醫療費用社會統籌的保障機制,積極引導流動人口參保。

4、注重就業引導,大力優化人口結構。加大招聘求職網站的宣傳力度和中介機構的規範管理,以各鄉鎮(街道)流管所或便民服務中心為依託,建立雙向求職平台。建立健全流動人口就業培訓工作網絡,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技能培訓,提高流動人口從業技能和勞動素質。完善人力資源引進政策,搭建高端人才創業平台,讓高素質人才加速集聚到玉環。

5、加大宣傳激勵,努力促進和諧共融。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提高流動人口的法律素養和文明素質。逐步提高黨代表、政協委員中流動人口代表的比例,提升政治參與度。組織開展流動人口各類先進評選,增強流動人口的榮譽感和自信心。廣泛開展適合流動人口文化層次、生活特點、消費水平和實際需求的文體活動,在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建設文化廣場,努力豐富新玉環人業餘生活,促進和諧共融。

人口辦調查報告篇2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現今中國甚至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社會性問題之一。據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2007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已經達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約為7.0%,我國的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而據估計,到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所佔比重將達到11.92%。人口老齡化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人口老齡化帶來諸多社會問題,如醫療保障,老年人居住以及生活來源等養老問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同於發達國家,有深厚的經濟基礎,這些問題所帶來的矛盾尤為突出。

本次調研報告調研範圍雖然僅限於我所在的xx市xx區xx社區,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今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情況和老年人養老方式情況。報告將從整體和部分角度,社區和個體層次來全面分析我家所在的xx社區人口老齡化及其養老方式情況。

一、社區基本情況簡介

我家所在的xx社區位於xx省xx市xx區,周圍有xx五校,xxx中學,xx中學,xx大學等知名學校,是xx市有名的文化教育區;臨街就是xx區的經濟中心之一——長江街北行商圈,北行農貿大廳,千盛百貨,北京華聯,國美蘇寧,地一大道等商場購物中心使得這裏的居民消費購物生活很是方便;社區處在一環以內,周圍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出行非常方便;碧塘公園、百鳥公園等廣場公園更是為居民提供了夏日消暑冬日散步的好去處。居民們在這樣一個安全方便的社區生活都很舒心祥和。

xx社區是個年頭較久的社區,從低矮破舊的平方動遷改建成居民樓開始於1982年,三年後的1985年居民開始回遷,之後就建立了街道辦事處,1999成立xx社區。社區管轄着周圍38棟居民樓,共3371户居民,約10500人。

二、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

2016年8月17日,我來到位於xx區烏江街的xx社區辦事處諮詢情況。社區的王主任熱情地接待了我,並且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一些問題,給予我很多這方面的相關數據。

(一)、基本情況

據瞭解,xx社區共有3371户居民,其中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有2000多户,佔總人口比重約為60%,老年人口比較多,可以説我們社區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很突出了。

(二)、老年人口較多的原因

現階段xx社區老年人口較多的原因有很多,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是社區建立時間較長,人口密度較大。據瞭解,動遷之前這裏原來就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大量冶煉廠,紡織廠,建築公司等工廠的工人及其家庭成員在這裏居住,因此這裏原本人口密度就較大,加之從回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五年的時間,自然老年人較多。

二是周邊生活方便,消費水平較低。xx社區位於一環以內,道路四通八達,一級馬路、二級馬路和眾多小街小巷在經過近幾年的改造修繕後硬件條件大有改觀,以前的沙土路變成了現在的柏油馬路,曾經擁堵混亂,狹窄髒亂的街路變成了現在秩序井然,乾淨整潔的寬闊的大馬路;附近公交線路眾多,去xx的任何地方都很方便,更是有直通北站xx站的公交車,方便居民出行;附近的北行商圈給居民的購物消費生活帶來極大方便,而且,北行地區較xx其他地區,如太原街商圈、中街商圈,物價水平較低,加上第四人民醫院等醫院距離社區較近,因此大量老年人選擇這裏來度過他們的晚年,近年來更是有不少老年人搬到這裏生活,這也加大了老年人的比重。

三是房價水平低。xx的房價雖然和全國同等城市相比較低,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對着日益增長的房價望洋興歎。xx社區的居民樓不是最近幾年新蓋成的,而是有着二十多年曆史的老舊樓,因此房價相較xx同類地區偏低,這也是很多老年人居住在此的原因之一。

正像我熟悉的鄰居劉爺爺説的那樣“這裏到哪都近,買東西也便宜,在這裏住着挺好!”

(三)、老年人口較多帶來的問題

社區的老年人口較多,這也給社區的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

王主任説,老年人口多主要會帶來以下一些問題:

一是環境問題。説到環境問題,主要還是老年人擅自圈佔公共綠地,在裏面種地養花,甚至還有放養雞鴨鵝狗的。“在禽流感風行的那一年,我們曾經下大力氣對這些私自佔用公共用地的居民進行規勸和強制沒收那些雞鴨等禽類,當時就有好多老人不願意,他們中的一些人將這些雞鴨當成寵物養,完全不管那些雞鴨帶來的糞便污染和噪聲污染。本來禽流感弄的大家都不敢弄這些東西了,這幾年又開始養這些雞鴨鵝了,現在更有的一邊侵佔公用綠地開闢菜園,一邊肆意養雞鴨,這些都給環境帶來很大破壞,居民們也都因為他們是老人就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王主任有些無奈的對我説。

二是養老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中很大部分是老人和子女或是子女之間為了老人的養老金而產生的。有些問題是子女不工作賺錢反而要年邁的老人拿錢養活他們,而他們卻不知滿足貪得無厭引發的家庭爭吵,有些是子女間為爭取更多的老人的養老金假借贍養老人而引發的矛盾。另外,有些老人既沒有子女贍養,也沒有離退休金養老金,他們的生活來源主要是撿拾廢品,打更等簡單工作得來的收入,這些老年人一旦出現健康等問題,也會給社區帶來很大影響。

三、社區老年人養老方式調研

在去社區辦事處的同一天,我對社區所轄居民樓其中的一棟中的一個單元中的所有65歲及以上老人的養老方式進行了調研。

(一)、社區老年人養老方式現狀

在我所調研的24户居民中,有8户家中有65歲及以上老人,共11人,而這8户中有3户家中有兩名老人,其餘5户家中有一名老人。

而在這11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只有兩名老年人沒有離退休金養老金,靠兒女贍養,佔老年人口的比重約為18%;其餘9人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離退休金養老金,所佔比重約為82%;有離退休金養老金的9名老人中,女性有3人,男性有6人,可見男性與女性老年人的主要生活來源也存在明顯差別。在主要生活來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的依賴家庭其他成員供養。

從全國的平均水平來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其次是靠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生活,分別佔25.9%和23.6%。在主要生活來源上,城鎮中48.6%的老年人靠離退休金養老金來生活,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和勞動收入,分別佔35.6%和10.5%。我們社區的數據表明我們社區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比較有保障的,基本每個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來源。

(二)、奶奶們的老年生活

住在我家樓下的莽奶奶跟我們一家關係很好,因此我向她詢問了她每月的大致生活和支出情況。

莽奶奶年輕時是冶煉廠的工人,因此現在每個月能得到固定的一定數量的養老金。莽奶奶和他的兒子兒媳和小孫子住在一起,雖然房子不大,祖孫三代住在一起卻也其樂融融。莽奶奶每月能得到1181元左右的養老金,她不用負擔水電等費用,因此每月只有150元左右的米麪支出以及平時約200元錢用來買菜,老太太好抽煙,為了省錢她只抽散裝的旱煙,大概每月需要支出15元,這樣每個月莽奶奶其實只花了400元左右。省下來的錢她就給他的小孫子當做上大學的學費。老人家窮了一輩子,晚年終於能過上富足的日子,她卻還是改不掉省錢的習慣,兒女們的工作雖然能獲得一定的收入,但還要供他們的子女上學,因此生活並不富裕,甚至有時還要花老人的養老金,因此莽奶奶平時就不敢多花錢,省下來大部分的錢都給了孫子,供他上大學。

而住在一樓的趙奶奶就比莽奶奶困難許多。

她年輕時就沒有固定的工作,現在上了年紀,只有靠自己的兒女,可惜她的兒女也都生活不易,老人只能靠年輕時積攢下來的一些微薄積蓄生活,並且老人出租了她唯一擁有的財富——兩室的房子——其中的一間,這樣每月能得到約700元的租金,無奈兒女們不僅不給趙奶奶生活費,還經常因為誰多得了趙奶奶的租金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後來兒女們更是將卧病在牀的趙奶奶送到了敬老院,擅自把她的房子租出去獲得租金。後來趙奶奶回到家裏,就再沒和兒女聯繫,靠着每月微薄的租金收入支持每日的開支和支付醫藥費。

可見,同樣是居住在社區裏的老年人,晚年的養老方式及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老年人有固定的養老金,而有些則沒有每月固定的生活來源,他們要靠社會的資助和他們個人的勞動獲得生活來源。而即使是有養老金的老年人,他們的晚年生活也並不全是安樂富足的,其中不乏生病看不起病或者身邊沒有人照看或是生活費不足以負擔吃穿用行和就醫用藥所要花費的費用的老年人。

四、調研總結——老年羣體更需要我們的關注

據資料顯示,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老年人口數量大。據2008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1億,佔世界老年人口的23%,佔亞洲的38%。

二是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快、來勢猛。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進入老年型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與發達國家相比,速度十分驚人。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所佔比重將達到11.92%,比2000年提高4.96個百分點,屆時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65歲及以上老年人。2020年以後老齡化程度繼續提高,到21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25%,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三是人口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是在經濟發達時期出現的,對老齡化的承受力強。同時,由於發達國家的老齡化速度較慢,允許其有一段較長時間的準備和適應。

中國人口老齡化是由於生育率急劇下降造成的,老齡化超前於經濟發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經濟基礎尚不具備供養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國雖已步入老年型社會,但尚處於人口老齡化的早期,未來中國人口類型將從輕度老齡化轉變成深度老齡化,進而轉化成重度老齡化,“銀髮浪潮”將成為21世紀我國主要的人口問題之一。要減輕人口老齡化問題,還要繼續實行計劃生育國策。

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使得老年人生活穩定健康是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雖然人口老齡化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但還應該看到現階段我國近五成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從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看,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其次是靠勞動收入和離退休金養老金生活,分別佔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來源並不固定和穩定,他們還需要社會給予更多關注。

首先,社會應繼續加強對老年人的幫助扶植力度。切實實行各種針對老年人的福利制度,如廉價乘車,免費參觀等制度;完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讓老年人有固定的收入;

其次,加強社區醫療站,鄉村醫療所等基礎醫療單位的建設和完善,方便老年人的就醫;完善老年人的醫療保險制度,讓老年人生病看得起病,方便就醫;

再次,社會應對那些既無養老金有沒有兒女供養的老人給予一定的經濟上的幫助,使他們能有起碼的温飽和健康;

最後,社會和社區應該加強各種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如輪椅專用道,適合老年人的健身設施,公園廣場,老年人活動室建設等,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實幸福。

老年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要讓每個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晚年生活,需要社會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社區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的縮影。雖然我調研的範圍僅限於xx社區,因此得出的結論有其侷限性,但也有相應的代表性。從我瞭解和調研的數據、例子來看,我家所在的xx社區確實存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而且老年人口所佔總人口的比重不低,人口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同時,儘管大多數老年人有較固定的生活來源,但老年人的養老方式參差不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盡相同。這些在我們社區出現的問題和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現階段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城鄉、地區老年人養老方式存在的差距。

人口辦調查報告篇3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位於武漢、重慶、西安三大都市交匯之處的xx及樣本點上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機構。為了解流入人口的特點,此次典型調查是在流入人口集中的城鎮進行的。10個樣本點累計調查外地流入育齡人口357名,其中:男137人,女220人。

1、流入來源:357名流入人口,264人為外省流入,佔74%;市外省內流入9人,佔3%;市內流動84人,佔24%。

2、已婚育齡婦女落實節育措施情況:已婚育齡婦女共182人,其中:結紮54人,上環104人,藥具3人,無措施21人。

3、年齡結構:流入育齡人口中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54歲,一般集中分佈在20至35歲之間。調查數據表明,所有人都是在38歲之前開始他們的第一次外出流動,也就是説,在被調查的全部育齡人口中,沒有人在38歲以後才外出流動的。

4、文化層次:流入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其中:不識字或很少識字佔5%,國小佔20%,國中佔60%,高中及以上只有15%。

5、流動特徵:家庭型流動較多,與丈夫、子女一同外出的佔60%;流動人口中育齡婦女佔流動人口總數的比例,超過了常住人口中育齡婦女佔總人口的比例。

6、職業分佈:湖北的主要是布料、服裝、電器等個體老闆;河南的主要是城郊或公路沿線的汽車配件個體經營老闆;四川的主要是房地產企業老闆和建築工人,以及街邊修補鞋的修理匠;漢中的主要是經營熟食的個體户。市內流動的主要是服務業和進入服務業的打工者。被調查育齡流動人口的職業基本上能夠代表當地的特色經濟行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流動人口中計劃生育工作的基礎較差。流動人口大多數來自於經濟水平相對不高的地區。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流動人口的生育觀念比較落後,計劃生育的政策思想不夠牢固,多數人的生育意願還比較強烈。一是流動人口持《婚育證明》率低。按照流出地分,樣本點調查流入人口持證率本市63.3%,市外省內66.7%,省外85.6%。二是流動人口的節育措施落實率低。182名已婚育齡婦女中落實各種節育措施的161人,節育措施落實率88.5%,還有21人無任何措施,隨時都有出現違法生育可能。三是人口與計劃生育知識普及教育率低。從流入人口得到過免費宣傳教育資料的比例看是比較低的,平均為35%。從流入育齡人口參加當地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活動情況看,參加過有關知識培訓的為20%,從未參加過的為80%。

2、流入地對流動人口的關注普遍不夠。流動人口為流入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當地社會給予流動人口的關注普遍不夠。由於政策和待遇上的差異,流動人口的實際支出比當地居民更多。比如:流動人口的適齡子女入學時要多交學費,在企業打工參加養老保險的少,參加醫療保險的更少。在計劃生育方面也存在同樣的情況,流動人口實行計劃生育,法律規定應該享受的各種獎勵待遇難兑現,育齡婦女在流入地接受計劃生育手術規定免費,在調查中發現還有個別人在做手術時交費。這種政策上的不平等阻礙了外來人口融入當地社會,不利於他們接受流入地的文化和思想觀念,影響了流動人口生育觀念和生育意願的轉變,也給流入地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增加了困難。

3、管理和服務工作難到位。由於流動性大,居住分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難到位。調查表明,流入地的《婚育證明》持證率,平均為79%,其中平利53.3%,嵐皋70.1%,旬陽75%,白河75%,漢濱區75.6%等5個縣區,還達不到平均水平,查驗率普遍不高。還有21%的流入人口沒有《婚育證明》,由於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間缺少信息交流,因此這些育齡人口的情況不明,也難以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服務。流入已婚育齡婦女採取的避孕措施主要還是“一孩上環、二孩結紮”,使用藥具的只有1.9%,她們對自己使用避孕方法的相關知識瞭解很少, 因此,對計劃生育服務的需求也不足。實行統入地、流出地雙重管理,以流入地為主的管理原則後,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加強。但相對而言,對上門隨訪、宣傳諮詢以及維護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服務工作仍顯不夠。在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中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182名已婚育齡婦女中,54人採取了絕育措施,128名需要接受定期的計劃生育“三查”服務,共需服務445人次,實際只服務300人次,三查率只有68%。

4、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經費不足。為保證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所需要的經費,中省對各級財

政每年對計劃生育經費的投入是有人均指標要求的,並納入各級黨委、政府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進行考核。但是,人均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的投入是按照常住人口為基數計算的,流動人口中實際上相當一部分沒有能按常住人口統計。隨經濟發展,流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每年以8─10%的速度在遞增。從調查看10縣區都沒有落實專門的經費,使這項計劃生育難中之難的工作成了無米之炊,只能仰仗常住人口管理從牙縫中擠出的殘湯剩羹維持工作。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經費支出,有遠高於常住人口,如去年鎮坪一名四川流入婦女,違法懷孕第三胎,由於第二胎屬剖腹產,所以第三胎引產難度大,縣計劃生育服務站無條件毀胎引產,在縣醫院做手術一人就花費5000多元。經費不足不可避免導致相當一部分流動人口得不到起碼的計劃生育服務。

三、幾點思考

1、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思想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轉變陳舊落後的觀念和意識,是我們不斷推進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流動人口的大量出現,是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新變化、新問題和新現象,必須用改革和發展的眼光來充分認識流動人口及流動人口問題,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流入地的各級幹部羣眾,要着重轉變“流入羣眾是外鄉人”的舊觀念,更加關愛和尊重流動人口,要充分肯定他們為我市的發展所做出的特殊貢獻,主動關心、服務和幫助流入羣體,把外來人口視同户籍人口一樣“同宣傳、同服務、同管理”。要引導外來人口視流入地為第二故鄉,進一步轉變舊的婚育觀念,樹立文明、進步、科學的婚育觀念,自覺主動接受流入地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同時可在流動人口中開展“我為第二故鄉做貢獻”等活動,轉變思想觀念,為現住地做出更多貢獻。還要堅決摒棄“管、卡、壓”舊管理體制,樹立以人為本,開展優質服務,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管理和服務並重的新觀念。

2、大力普及計生知識。以宣傳教育為主是計劃生育“三為主”工作的第一條。在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工作中,同樣要特別重視宣傳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基礎知識的普及教育,大力倡導和宣傳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風,轉變人們舊的落後的觀念。流動人口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又大多來自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思想觀念相對要落後一些。

因此,轉變落後的生育觀念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要向流入人口廣泛宣傳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一法五規”,宣傳實行計劃生育的權利和義務,比如:有享受生殖保健服務的權利、有知情選擇避孕節育方法的權利,如違反計劃生育必須要承擔繳納社會撫養費的義務等等。引導廣大流動人口依法規範生育行為。要營造良好的生殖健康氛圍,引導廣大流入育齡婦女關注身體健康、關注生命質量,激發他們計劃生育服務需求,不斷提高流動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

3、廣泛開展計生互助服務。漢濱區在西##復路和北京流動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的地方,吸納流動人口中具有互助精神和熱心於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人為會員,組織成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協會,定期開展各類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活動,這是計劃生育的一種很好服務方式,在同類人當中具有特殊的效果。流動人口由於同樣身居異鄉,因而具有共同的心理特點。這些因素使得某些問題在流動人口間更能產生共鳴,可以將有關生殖健康的知識更容易宣傳到每一位流入人口,而且可以將流入人口遇到的各種困難及時反饋上來。這種協會更適合於流入人羣普及生殖健康知識,樹立生殖健康新理念。

近年來,協會在各地得到了廣泛的開展,並在轉變舊婚育觀念,提高保健意識和生殖健康水平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實踐證明效果很好。計生協會充分發揮了流動人口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中的作用,也深受流動人口和基層計生幹部的歡迎。

4、強化政府行為進行動態管理。從表面上看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發生在部門之間的協調不力,這只是表象。實質流動人口的治安管理、衞生保健、教育培訓等方面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單純地強調各部門的協作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從本質上講是改革和發展中的問題,是舊的管理體系與新的服務體系並行中必然要發生的現象。必須構建新的以現居住地為主的管理模式。

因此,加強政府行為是非常必要的,黨委政府不但要有領導小組及分管的領導,而且要組成專門的工作班子進行管理和協調指揮,及時準確掌握流動人口信息,進行分類梳理,實現動態管理。通過政府的行政行為,按照職責分工,把有限的社會資源進行重新整合配置。比如:流動人口信息的共享,計生和衞生部門的聯手等等。有利於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最有效的使用,為流動人口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5、加大投入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實現流動人口的動態管理,進一步提高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水平,必須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增加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經費,落實各項保障措施。一要建設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幹部隊伍,解決好有人服務的問題。要配齊配強基層計劃生育工作人員,街道、社區居委會要有專職的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居民小區要有計劃生育宣傳員和信息員。二要落實專項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經費。

事實上,流動人口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是做出了貢獻的,流入地政府也應該拿出這部分錢來為流動人口服務好。要改變計劃生育人均經費投入的計算方法,把流動人口問題總量也要考慮進計算基數。要重視和保證街道、社區、居委會計生工作人員、計生宣傳員、計生信息員的報酬和補貼,穩定工作隊伍。

人口辦調查報告篇4

近年來,在城鄉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流動人口的數量也在大量增加。掌握流動人口現狀、特點、趨勢,採取相應的管理對策,對維護社會治安、創建平安文明社區、做好計劃生育及對社區其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前不久,筆者對本街道暫寄住人口管理工作的現狀進行了一次調查,就解決流動人口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

一、流動人口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我街道下轄8個社區,總人口3萬餘人;轄區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區域流動人口1500多人,占人口總數的0.5;流動人口主要是做生意的、打工的、投親靠友的、逃避計劃生育的、負案在逃等幾種類型。隨着流動人口的不斷增加和流動,勢必對街域的社會治安、經濟發展和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據調查,轄區內被處罰的人員中有60以上的是流動人口。流動人口已成為轄區內刑事和治安案件的高發羣體。流動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為城市社區建設和發展街域經濟做出貢獻的同時,也給街道在社會治安、計劃生育、勞動就業、城市管理等方面帶來了諸多問題。目前,在對流動人口的管理上,還存在着一定的不適應性。

一是重視程度低。有的社區及駐街單位,對做好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的認識不足,在他們看來“流動人口管與不管都一樣,只要把經濟發展搞上去就可以了。”由於受這種思想的支配,導致了組織管理上的軟弱無力,沒有把此項工作真正納入議事日程,雖然工作上也説要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但管理責任、管理措施卻沒有很好地落實到位,造成了工作上的流於形式。

二是畏難情緒大。由於流動人口暫寄住的流動性較大,分佈面大、且較為零散,從村屯到社區、從平房到樓房,只要有空閒房屋,就會有流動人口入住。由於流動人口居住的不確定性,給社區帶來了許多不穩定因素,給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造成管理幹部的畏難情緒。有的幹部認為“流動人口根本無法管理,如果發生了治安或刑事案件,報到派出所就可以了。”

三是協調不到位。對於流動人口的管理機制及管理方式,雖然多年來一直説要形成網絡、“齊抓共管”,但往往只落實在文件上,具體運作中還是在唱“單出頭”。比如:城管、計生、民政、治安、教育、文化、工商和税務等部門常常是單獨到社區或單位開展工作,“上邊千條線,下邊一根針”,工作無規律、打亂仗,也給社區和駐街單位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難度。

二、加強對流動人口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對流動人口實施有效管理,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通力協作。通過認真總結工作經驗和對調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筆者認為嚴把“四關”、建好“四卡”,是實施對流動人口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嚴把“四關”。

1.街道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清理整頓流動人口的領導責任,把好“指揮協調關”。流動人口管理工作,要在街道黨工委和街道辦事處的統一領導下進行,並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原則,由街道綜治辦、計生委、民政辦、城管所、派出所等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配合、綜合治理。

2.派出所應對轄區暫寄住流動人口進行身份審查,把好“審查、教育和處罰關”。一是對無身份證、無婚育證、無固定居所和無固定收入的“四無人員”進行清理;二是對審查合格的要登記、造冊、辦證、進行普法教育;三是要加強監控和管理,做到“四知、兩做到”。①知身份,②知暫寄住理由,③知原户口所在地,④知現實表現;做到見面知人、提人知門,做到人來登記、人在管好、人走註銷。對違法犯罪的流動人口進行依法懲處,增強居民的安全感。

3.社區要建好檔案,把好“監督管理關”。流動人口要在社區內落腳居住,對新入住社區的暫寄住人員,社區要配合管段民警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如建立流動人口檔案、做好入户普查、協助做好登記(註銷)辦證、做好法制宣傳、把好房屋出租關、加強日常走訪和管理,切實起到監督管理作用。

4.各職能部門要密切配合,把好“服務、疏通、管理關”。為了發揮流動人口為第二故鄉的經濟建設做貢獻的的積極性,管理工作要做到“管而不死,管而有序”。要求各相關部門,如計生、工商、税務、城管、公安等政府管理部門,既做好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又做好對流動人口的服務、培訓和宣傳教育;既依法行政,又根據相關政策,為流動人口經商、開發項目等做好政策引導和服務;使黨的各項政策得到切實有效地落實。

(二)要建好“四卡”。

一是建立流動人口登記卡。即對到社區居住的流動人口的自然情況以及房主的`相關情況進行逐一登記立檔,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二是建立“四方責任卡”。明確社區、片警、房主、暫寄住户四方的責任,四方各持一卡,有利於互相監督、共同遵守。三是建立“暫住卡”。凡是在轄區暫住的外縣、市年齡在18歲以上的流動人口,都要到社區警務室辦理“暫住卡”,作為在此市居住的合法證件。四是建立“婚育卡”。對育齡流動人口,必須持原居住地的婚育證明,在暫寄住社區辦理計劃生育卡,使社區、街道能夠掌握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情況,開展計劃生育服務和宣傳教育。五是建立重點流動人口“防控卡”。對有前科劣跡和現行違法犯罪的流動人口,派出所將對其實施重點管理、監控,以及追拿逃犯、直至嚴打;對這類重點流動人口要在派出所列入“重點管理卡”之中。

總之,隨着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也顯得越來越為重要,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不斷地研究和探索一些有益的方式方法,使之既既管理到位,又達到促進發展的目的。

人口辦調查報告篇5

大量外來人口的集居是近郊農村所共有的現象。最近,觀察點調查組對廟堰村的外來流動人口進行了一次較為系統的調查。據統計,到20xx年9月底為止,居住在該村的外來人口共有1716人,比本地村民還要多出436人,主要有來自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山東、江蘇等外省農村的,也有來自浙江三門、仙居、天台等偏僻山區的。按照從業類型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共96人;二是在企業或建築工地打工的共960人;三是從事商飲服務等其他行業的共660人。

外來人口的大量集居不僅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促進了廟堰村商飲服務等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而且還給當地村民帶來了不菲的租金收入。據初步統計,廟堰村約有10230平方米(共440間)的住宅房和9510平方米(共204間)的店鋪出租,這些出租房每年可以為廟堰村村民帶來約400萬元的租金收入,人均可得租金收入是3125元。

但是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這些外來人口的生活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

一、就業競爭大,工作時間長,收入偏低。

由於外來民工自身文化素質低,缺乏能依賴的技術和資金,加上市場需求不足等因素,外來民工都普遍感到:要找到自己滿意的“活兒”很困難,很多人乾的都是“髒”、“累”的工作,如建築工、種菜農、遊攤販、收破爛等,工作相當辛苦但掙錢不多;

二、勞動條件差,安全隱患重

外來民工普遍是在肩挑背扛,風吹日曬及髒、亂條件下工作,勞動條件差,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如有一位在鍍鋅廠工作的民工,長年累月接觸一種有毒的化學藥水,手臂經常被藥水爆傷,一受傷老闆就給他300至400元的治療費,只是在傷口簡單包紮幾天,傷愈後又繼續上班,有時怕被炒魷魚,甚至是帶傷上班。

三、生活質量整體低下

外來民工的户均每月消費支出僅為400至500元,生活和飲食均極為簡單,衞生狀況較差。大多是租一些廉價房用以棲身,無衞生設施、無專用廚房,人均居住面積最小僅為5平方米,一般不超過10平方米,有的甚至住樓梯間、危房。並且大多數的種菜農住在自搭的田園“窩棚”裏,一到颳風下雨,裏面漏水漏風,條件極其惡劣。

人口辦調查報告篇6

三農問題自提出日起就是一個熱的話題,它關係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是我們國家進行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小康社會。在這一背景下,利用2010年寒假放假,我作為一名大學生回到了我們扶風縣,進行“三農”政策的再宣傳、有關“三農”的問卷調查。通過宣傳與調查,我瞭解了一些情況,發現了一些問題。以調查資料為基礎,結合扶風縣的具體情況,在如何解決“三農”問題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與措施。希望能讓我們的父老鄉親得到實惠,生活得到提高!

? 扶風縣概況

1.1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東部渭河流域。西漢時此地為京官右扶風的封地,唐時借漢官名作縣名沿用至今。面積751平方千米。轄1 5個鄉鎮,205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人口44.8萬。扶風縣轄城關鎮、天度鎮、午井鎮、絳帳鎮、段家鎮、杏林鎮、召公鎮、法門鎮、南陽鎮、上宋鄉、揉谷鄉、太白鄉、黃堆鄉、建和鄉、新店鎮。耕地4.92萬公頃。耕地4.92萬公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煙次之。是我省麥、棉主要產區之一。扶風縣是農業大縣,是國家確定的糧食生產大縣和陝西省糧食、油菜、生豬、蘋果、辣椒、秦川牛等生產基地。建成“噸糧田”1 0133公頃,水果總面積7333公頃,蔬菜面積1067公頃,辣椒2800公頃。縣北有天然林400餘畝,以山楊、櫟類為主。經濟林有蘋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種植藥材主要有白朮,生地、大黃,黃芪等,野生藥材主要有防風、黃苓、蒼朮、柴胡、地榆、酸棗、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馬、騾、驢。“秦川牛”、“關中驢”廣泛分佈於高原和平原鄉鎮。有野兔、錦雞等野生鳥獸10多種。工業有農機、電機、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廠。

1.2人口

轄1 5個鄉鎮,205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人口44.8萬。

1.3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指標

關於我們縣總經濟收入,到目前為止沒找到近兩年的任何可參考資料,但就我本人來看我們的的確確是個經濟相對落後於其他兄弟縣的窮縣,缺少支柱產業,農業灌溉面積較少,農民收入普遍較低,農民生活相對較困難。

? 扶風縣“三農”政策落實情況

2.1“關注農業 關注農村 關注農民”大型宣傳活動。在過去暑期三下鄉的過程中,就在扶風縣開展了“關注農業關注農村關注農民”大型宣傳活動。他們向廣大過往羣眾發放中央“三農”政策相關資料,向他們介紹中央“三農”問題的相關知識,同時他們還開展了有關“三農”政策的問卷調查。我們調研和分析了以前的數據。得出三農問題需要再收入的宣傳。

2.2關於“三農”的問卷調查。我們自己又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能再準確的對以前的資料進行分析,我們共向過往羣眾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們的問卷共有11道題,其中8道是選擇題,2道是填空題,1道問答題。8道選擇題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調查結果。在回收的109份問卷中,我們抽取其中的有效問卷98份。我們對這些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針對其中的四個問題)問題如下:

1)“三農”問題的“三農”是指:

a農民 b農業 c農村 d農户 e農田

2)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項被取消了:

a農業税 b農業特產税 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樣知道有關“三農”政策的?

a看電視 b聽廣播 c別人告訴我的 d政府宣傳的

4)對於國家出台的相關“三農”政策,您支持嗎?

a大力支持 b支持 c我不在意 d我不知道這些政策

統計分析的結果如下:

第1題 第2題 第3題第4題正確數 錯誤數 正確率 正確數 錯誤數 正確率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62 36 63.265% 72 26 73.469% 56 10 24 8 21 45 21 11

通過上表中的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在扶風縣,對於什麼是“三農”,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對於哪一項税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們在瞭解“三農”政策的途徑以及對“三農”政策的關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問題。再加上我們調查分析與走訪農户,同時結合扶風縣的實際情況我們不難發現問題所在:政府宣傳力度不夠,農民不是很瞭解“三農”政策;“三農”政策沒有很好的落實;“三農”政策的出台對於農民朋友來説,他們好像並未得到什麼真正的實惠;農民增收仍然很困難,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還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不僅僅是扶風縣的問題,更是目前我國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那麼要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我接下來將討論這個問題。

?認識與思考通過這一次的宣傳調查,我們對“三農”問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認識到了落實“三農”政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障礙。

“三農”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大問題,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它關係着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敗。“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萬家富;農村定,天下定!” 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三農”問題,想方設法解決“三農”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這些方面着手。

3.1加強“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切實貫徹落實“三農”政策。

3.2增加農村剩餘勞動力充分就業。為此,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的途徑。

1) 儘快打破造成城鄉分割對立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縮小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 2)把我國的廣大西部地區開闢為農民充分就業的廣闊戰場。 3)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國外輸出勞動力的力度,增加其數量。 4) 將城鎮化作為農民就業的主渠道。

3.3從農村內部着手,解決“三農”問題。解決農民充分就業的問題,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是一項偉大而龐大的系統工程,這就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歷史過程。我認為,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們還可以從農村內部入手,進一步的深化改革,來解決有些問題。

3.4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走農業現代化之路。農業現代化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實現農業現代化又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根據目前我國的實際,我們既不能走以美國和西歐國家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的以機械化和化學化為特徵的道路,也不可照搬以日本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的以生物技術為側重的道路。我們要依據我國的國情、國力、農情、農力,選擇一條既重視機械化、化學化和水利化,又側重生物技術採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在農業現代化路徑的選擇上,我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3.5.1農業土地制度創新。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做。

1)制定農業用地有償轉讓的法律法規,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當然並不是完全的土地私有化),確保土地流傳依法有序進行。 2)設立農用土地轉讓市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3)建立承包土地社會保障的替代機制。 4)建立土地補償機制。

3.5加大培養農業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來越多的農業高級科學技術人才。隨着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耕地的減少將是一個大的趨勢,如何在越來越少的耕地上解決中國人吃飯的問題,這個重任也只有依靠農業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先生所説的:“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結束語 “三農”問題是一個宏大的課題,關係民生國計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個方面,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應該説是一個挑戰,而如果從我國農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將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者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更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由於我生於農村長於農村,作為農民的孩子,我對農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體驗,對農村的種.種變遷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關注“三農”這一問題!當然,我的這篇文章絕對談不上什麼研究,不過是我看到了一些現象,發現了一些問題,產生了一些想法,然後經過認真的思考,翻閲了一些資料,最後將自己的認識與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來而已。只要我們的政府、農民朋友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採取得力的措施,“三農”問題的解決很快就會變成事實!實現城鄉的差距,減少人民不滿情緒的發生和蔓延,保持國家的長遠高效發展,建造和諧家園,維持社會穩定!

人口辦調查報告篇7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資料顯示:人口老齡化將是中國21世紀面臨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就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了,而這將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諸多影響。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正確把握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規律,並積極採取相關措施,按照正確的思路和方向切實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一、我縣人口老齡化情況介紹

(一)調查情況

我縣老齡辦在全縣範圍內對老齡人口基本情況進行了一次初步調查,全縣總人口****人,其中60歲以上老齡人口達****人,佔總人口的**%;65歲以上****人,佔總人口的**%;80歲以上****人、90歲以上**人、100歲以上*人。全縣空巢和獨居老人***人,佔老齡人口的**%;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人;全縣老少人口比為**l**。

(二)成因分析

促使我縣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醫療衞生條件不斷改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另一方面,成功開展了計劃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斷降低。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醫療衞生條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斷下降,1964年“二普”時人口死亡率為15.59‰,1982年“三普”時下降到7.75‰左右,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逐年增長,1989年為66.81歲,達到69.7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四普”以來的17年是我縣老年人口增長較快的時期,以近10年發展最快。同時,1980年以來,隨着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視,我縣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4年的45.34‰下降至的6.62‰,少兒人口逐年減少,從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從而更凸顯了我縣人口老齡化的局面。

(三)發展特點

1、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從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數據推測,我縣人口年齡結構從成年型向老年型轉變,用了大約10年左右的時間。進入老年型以後,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發展(全國為3%,湖北省為3.73%;)。

2、人口老齡化發展水平不均衡。受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動的影響,我縣鄉鎮之間的人口老齡化程度不平衡。老齡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鄉(25%),最低的是茅坪鎮(12.23%);超過全縣平均數15.99%的有6個鄉鎮(磨坪、郭家壩、周坪、屈原、歸州、梅家河),低於15%的有5個鄉鎮(茅坪、水田壩、沙鎮溪、兩河口、泄灘)。

3、高齡老人增速較快。雖然目前我縣仍以60—69歲的低齡老人為主,但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增長速度較快,目前高齡老人已達7117人,佔老齡人數的11.4%。

二、我縣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

我縣人口老齡化程度,將會在21世紀繼續發展。理由有三:其一,我縣少兒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10年的速度推算,到20**年將下降至9%。其二,老年人口呈階段性增長。目前至20**年,我縣老齡人口年增長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歲以上的老年人總數將達到7.4萬,佔總人口的19.2%;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3萬,佔總人口的11.2%。由於我縣50—60年代有過兩次人口出生高峯,20**年至20**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開始進入老年期,年增長速度將突破6%,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8萬多,佔總人口的21%;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5.04萬,佔總人口的13.3%;20**年至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高峯,以後逐漸下降。其三,老年人口內部的高齡化發展較快。目前至2020年,我縣老年人中仍以60—69歲的低齡老人為主,20**年以後的20年,8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比例將逐年增大,逐漸達到20%。

三、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同時也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種.種挑戰,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撫養體系發生變化,地方負擔加重

人口“普查”數據表明:“三普”時我縣的總撫養比為56.27%,其中少兒撫養比為47.94%、老年撫養比為8.33%;“四普”時總撫養比為48.64%,其中少兒撫養比為39.39%、老年撫養比為9.25%;“五普”時總撫養比為41.27%,其中少兒撫養比為28.4%、老年撫養比為12.87%。雖然從總撫養比和少兒撫養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撫養比卻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時間,少兒人口相對穩定,其撫養比不會再下降,而老年撫養比仍將在較長的時間內快速增長,勢必加重國家或地方的負擔。

(二)家庭功能弱化,老人贍養問題突出

隨着高齡老人的不斷增多及老齡人口自身健康狀況的變化,老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不斷減弱,而現代家庭不斷“小型化”,老年人與其子女“

分家”現象極為普遍,加之勞務經濟的興起使得大部分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這些老齡人口難以得到較好的生活照料或無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間的相互照顧或自我照顧。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後,社會上將大量出現“四二一家庭”,即一對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個子女,屆時家庭養老的模式將受到嚴重挑戰,子女即使在主觀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願望,客觀上卻無照料老人的條件和能力。

(三)老齡人口看病受限,福利設施無法滿足需求

老齡人口大多患有與年齡相關的疾病,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自己或配偶支付醫藥費。據統計,我縣農村老年人患病率為60.42%,而目前我縣農村醫療網點設施落後、醫治水平不高,加之近幾年醫藥費上漲幅度較大,許多老年人因醫療條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無法得到較好的治療。我縣現有城鄉福利機構21家,共有牀位1600張,容量十分有限。同時,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目前能供養老年人活動的場所較少,已有的活動場所由於活動器具少、無人組織、內容枯燥等而無法較好地開展,仍以打麻將、看電視為主的老年生活單調而無味。

(四)老年商品稀缺,供需矛盾突出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人口的購買能力不斷增強,對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枴杖、助聽器等)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目前我縣範圍內適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多,需遠遠大於供,直接給老齡人口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同時由於老齡產品的缺失,從某種意義上縮小或削弱了我縣社會消費。

四、迎接挑戰的基本途徑

早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決定》中對加強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提出了一系列原則,我們應進一步強化認識、高度重視,正確認識我縣人口老齡化現狀,及早做好各項必要的準備工作,積極迎接我縣人口老齡化高潮的到來。

(一)切實加強對老齡工作的領導

建議縣委、縣政府每年集體聽取一次全縣老齡工作情況彙報,對全縣的老齡工作提出任務和要求,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儘快理順我縣老齡工作機構,明確其任務和工作職責,配強工作人員,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綜合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鄉鎮、街道一級配備老齡工作專職幹部,村一級設老年協會,確保老齡工作任務落實到基層。對農村老齡人口、貧困老齡人口,在工作力度和財力支持上給予適當傾斜。

(二)將老齡事業列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社會問題,時間跨度大,既要解決現實問題,又要考慮長遠計劃,應將老齡事業列入縣、鄉(鎮)、村三級長期發展規劃,在資金安排、市政設施建設等方面予以充分考慮,使老齡工作與其它社會事業同步發展。發展規劃的制定應儘可能符合本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目標明確具體,便於操作。並將老齡事業的發展規劃分解到各相關部門,年終進行檢查考核,避免計劃落空。

(三)不斷健全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堅持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相結合,按照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要求,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鼓勵各村在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上,逐步對現有的老年人實行集體所能承受的養老生活補助,努力讓農村老齡人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加快實施城鎮養老金社會統籌步伐,不斷擴大養老保險收繳面,改變養老金現收現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實現社會統籌“積累儲備”的功能,確保養老保險廣覆蓋、養老金正常發放。

(四)着力完善基層、社區老年服務體系

努力加快村(居)老年服務設施和為老服務組織建設,一方面將老年生活、活動設施納入城鄉建設發展規劃,逐步做到每個村(居)都有活動室、醫療室、託老所和老年教育點;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務隊伍(包括志願者),為老年人開展低償或無償的醫療、娛樂、生活照料等服務。

(五)加強教育,促進健康老齡化

對各年齡階段的人羣開展各種健康知識宣傳,為健康進入老年期、延長老年健康期奠定良好的基礎。加強敬老養老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大力普及老年保健知識,鼓勵老年人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自身修養,確保身心健康,促進社會實現健康老齡化。

(六)合理開發老齡產業,擴大社會消費。充分考慮老齡人口的各種現實需求和供應缺口,將大力開發老齡產業轉到積極調整老齡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上來,既解決老齡人口之所需所急,又有效拉動社會消費。政府應加強產業引導,為相關企業提供老年消費需求信息,提供商品開發、產品生產的政策支持;同時引導老齡人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幫助老年人合理消費,愉快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zj5l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