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區文化調研報告多篇

區文化調研報告多篇

區文化調研報告多篇

區文化調研報告篇1

摘要:近年來,隨着醫院戰略定位和工作中心的進一步確立,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文化體系,通過對醫院歷史文化“印記”的梳理,行為、視覺系統進一步的嚴密規範,不斷彰顯文化在醫療服務中的內在魅力。

關鍵詞:文化管理;促進;醫療質量管理提升

一、加強文化建設的主要做法

1、規範文化建設內涵特質。行為部分:根據醫療衞生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從醫院實際工作性質出發,制定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範九章五十五條,從上到下,對醫院管理層、臨牀醫生及護士、醫技人員及後勤服務人員的行為規範做了詳盡的規範與要求。視覺部分:按照醫院工作性質與氛圍,醫院所屬辦公區域及公共區域的配飾及裝修格調統一以月藍色為主色調,名稱招牌、建築物亮化、樓層、樓梯引導牌、出入口警示、櫥窗、活動式宣傳展架等符號類統一規範款式、材質及色澤。同時,進一步規範臨牀醫護人員工作服、行政辦公、臨牀醫療服務紙質文書、往來信箋及證件類卡片等。

2、文化建設精神的培育和實踐。

2.1理念滲透,凝聚全員力量。職工醫院在新理念形成後,把理念學習作為醫院文化建設的一項首要工作。為了確保全院職工對新文化理念體系的認知。醫院對理念進行逐項、逐條解讀與釋義,呈現每條理念所賦予的深層次的內涵。並從醫院近年來各項工作動態的萬餘張圖片中精心挑選出百餘張,以文配圖的形式,編印《文化手冊》下發到每一位職工手中,印製內容簡練的“宣傳摺頁”,製作宣傳展板,製作多媒體課件,製作文化專題片等,每年每季度開展一次全員新文化理念答題活動,並進行不定期的抽查與考核,使廣大職工在濃厚的文化體系氛圍與參與中,加深對新文化理念的認知度,在思想與行動上做理念的踐行者與推廣者。

2.2監督管理,規範員工行為。醫院按照員工規範要求,加強監督與考核,職能部門每週到臨牀科室對規範實際運行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嚴格崗位職責履行,不定期開展檢查督辦,編髮督查通報,嚴肅查處不作為、慢作為或亂作為的行為,堅決杜絕出現討價還價、推諉扯皮的現象,堅決糾正説而不做、抓而不緊、行而無效的不良作風。同時,各專業組、各科室把指標逐條責任到人,嚴格獎懲辦法,確保規範行醫、文明行醫,從2014年開始,機關職能部門分九個小組,每週一三五下基層科室進行現場提問與考核。同時,以閉卷考試的形式對機關工作人員加大相關職責與規範的考核力度。

2.3形象展示,實施環境薰陶。不斷完善醫院視覺標識製作,根據臨牀科室小專業定位,健康管理科、檢驗科等科室位置調整與新增後,相繼完成內一科、內二科、外一科、外二科、婦產科等科室標識更換,口腔科、耳鼻喉科等新增加專業和新投運的健康體檢中心標識製作,使之與功能區域、醫院文化氛圍相一致。同時,完成門診大廳長久性醫院簡介、醫院資質、醫師團隊、患者權益、服務承諾、政策法規、醫師宣言等宣傳欄的製作,以展示醫院的整體形象,重視視覺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文化建設的效果

1、凝聚功能。新文化理念體系形成後,隨着宣貫工作的不斷深入,文化理念逐漸被全院職工所認知,各機關職能部門實踐普及率達到90%以上,各基層科室(單位)實踐普及率達到80%以上。

2、導向功能。在新理念、新規範、新視覺的內涵與氛圍營造下,對廣大職工的思想與行動起到一個良好的引導作用,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與醫院發展相違背的,明白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明白醫院發展的現狀與目標。

3、激勵功能。醫院文化具有使職工從內心產生一種高昂情緒和奮發進取精神的效應。能給員工多重需要的滿足,並能對各種不合理的需要用它的軟約束來調節。所以,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會形成強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驅動力,成為員工自我激勵的一把標尺。

4、約束功能。醫院文化對醫院職工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具有規範和約束作用。但這種約束不是制度性的硬約束,而是一種軟約束,這種約束產生於醫院的文化氛圍、羣體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它會造成強大的使個體行為從眾化的羣體心理壓力和動力,使醫院成員產生心理共鳴,繼而達到行為的自我控制,實現“一人如百人,百人像一人”的團隊服務理念。

三、加強文化建設的建議

1、形勢分析。機遇與挑戰並存。目前,西安涇河工業區規劃面積31平方公里(其中:南區6平方公里,北區25平方公里),發展人口25萬。入園主要企業有長慶油田、中油測井、慶陽石化、陝汽、中鋼等,企業入住人員及地方人民羣眾約10萬人,其中長慶油田人口約6萬餘人,轄區20公里內沒有其它同規模醫院,相比其它中心城區,涇河工業園醫療衞生資源總量不足,優質醫療衞生資源嚴重短缺,醫療衞生資源不足的現狀與轄區羣眾對高質量醫療衞生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無疑,這為職工醫院大展宏圖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台。

2、戰略建議。隨着醫療市場的不斷完善,醫院未來的競爭不僅僅是先進的.醫療設備、醫療技術水平等的競爭,而包括文化內涵、誠信意識、職業道德等在內的醫院文化建設在競爭中將顯示出越來越重要。在全院文化逐步形成、完善併發揮作用的同時,職工醫院必須關注醫院文化的管理、維護、評價和發展,使其核心思想能夠始終準確的貫徹和延續。

2.1統一醫院領導層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醫院文化的形成和建設歸根結底離不開有戰略眼光,真抓實幹,團結協作的醫院領導集體。首先領導層在醫院文化的設計、建設、管理、維護中,進一步達成共識,形成合力,使得醫院文化得到執行、規範、推廣和發展。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全院職工在醫院文化管理中的參謀、輔助決定、溝通協調、安排執行、檢查督辦作用,形成規範、合理、高效的文化管理體系。要認真踐行“仁愛、敬業,精誠、創新”的醫院院訓、“一切為了患者”的服務理念,堅持“立足油田、保障生產、服務生活、維護穩定”指導方針等新理念,優化管理、挖掘潛力,努力使職工醫院文化建設有創意、出成績、顯效果。

2.2維護和提升醫院的特色品牌和公眾形象。醫院的品牌和形象是醫院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聲譽,是醫院的服務質量、人員素質、公共關係等在社會和患者心目中的總體印象。一個醫院品牌的形成和公眾形象的樹立,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時甚至是幾代人努力。儘管從門診量、住院人數、經濟收入等指標來看,職工醫院都又了明顯進步,但這種進步主要體現在量的積累上,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實現到質的飛躍。為此,要藉助油田發展形勢,立足醫院工作現狀,確立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根據患者的需求,在努力提高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的同時,將管理者的經營思想、具體行為藉助系統化、規範化、特色化的形象設計,傳達給社會公眾和全體員工,使其產生一致的認同感和價值觀,進而成為醫院巨大的文化資產和無形的經營資源。

2、3在醫院內部大力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對醫院來講,建設一支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團隊精神的員工隊伍,不僅僅向外界展示一個團結進取、蓬勃向上的人氣和形象,而且在醫療活動中員工之間互相協調,取長補短,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個人的學識、經驗、技術上的偏頗和缺陷,以及某一科室在專業技術上的單一和侷限,創造一個集眾家所長,匯全院力量的高效醫療服務團隊,從而發揮“1+1>2”的功能,從整體上提升醫療質量和醫院文化。職工醫院要充分體現和維護醫院全體員工的共同利益,通過教育和引導,使員工明確他們之間的利益關係是相輔相成、脣齒相依的,倡導員工以誠相待、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營造團結和諧的內部環境,這既可以幫助醫院樹立形象,提高醫療質量,而且可以營造全院性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提升醫院文化軟實力,提高醫院內在凝聚力,為醫院又好又快發展起到強有力地推動作用。

區文化調研報告篇2

一、調研背景

校園文化是構成學校建設的重要元素之一,涵蓋了校園內所發生的一切文化現象,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等,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良的校園文化能營造出積極、健康、向上的氛圍,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正確的導向,有效的激勵,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以此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升,培養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而面對新時期教育發展和新課改的需要,如何打造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更成為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有效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而我當塗縣今年制定了全新的《當塗縣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年活動方案》,旨在跟名優學校求知取經,力求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得到更長足的進步。

二、調研目的

1.通過獨秀國小校園文化建設與其他校園文化建設的對比,探究當前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總結歸納獨秀國小的成功經驗,對症下藥,學習指導校園文化建設的進程。

2.有效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完善與發展。

三、調研時間

20xx年4月15日

四、調研對象

安慶市懷寧縣獨秀國小

五、調研方法

實地觀察、訪問調查

六、調研成員

馬鞍山市“唐世春名校長工作室”8名校長

七、報告正文

校園文化建設是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對教育教學的長遠發展還是對學校、教師、學生的成長來説都具有不容小覷的作用。

本次調研的對象是獨秀國小,這所學校雖然校齡不長,於2002年建成,2003年正式招生,起初只招收了49名學生,5個班級,最少班級2人,有13名教師。而如今它已經發展到了已招收4000多名學生,60多個班級,170名教師的規模。被譽為“懷寧的深圳速度,教育的一枝獨秀”。更重要的是短短的10年間,獨秀國小以獨具特色的文化理念躋身進全省優秀學校行列。

(一)獨秀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成功之處

通過調研,我們看到獨秀國小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它的建校核心非常明確——“文化立校,特色興校”。在明確的方針指導下,校園建設便有了總綱。“文化”是獨秀國小自始至終圍繞的內容,也是獨秀國小在各類中國小中脱穎而出的最大的特色。學校的“三秀”理念用“三雅”來支撐,“三秀”理念以“三雅”為追求,做到了學校高雅、教師儒雅、學生文雅。雅在其內,秀在其外,雅秀一體。

1.利用家鄉名人優勢聚合人氣,營造文化氛圍

陳獨秀和鄧稼先絕對是在中國現當代史上起到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同來自於安慶,獨秀國小高瞻遠矚,充分利用這兩大家鄉名人的優勢,在建校初就以“獨秀國小”的雙關命名宣佈了自己的高起點、高素質、高品位建校理念。這樣的起步是高端的、深厚的,聚合了強大的人氣,凝結了不小的潛力。在文化名人的家鄉建立的一所以“文化”立校的特色國小也必將贏來眾人的側目和支持。

2.積極建設主題景觀,鑄就書香特色

主題景觀在學校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可以説獨秀國小十分重視細節傳遞出的書韻。從進校始,校門入口三角地帶建有愛心園到花草氤氲中的陳獨秀、鄧稼先的塑像、硯池狀的噴泉池、筆架型的假山、四友園、經典園、鄉園、雅園、秀園、韻園再到各個樓層的主題文化建設,主題明確,條理井然,和諧統一。尤其是“三雅堂”、“三秀廳”佈置的更是巧妙,大量的圖片把孩子們的學習和文化成果展現出來,讓觀看者無不為之受到強烈的感染,不由被濃烈的書香氛圍深深薰陶而樓層。而不得不提的是樓層主題建設別具匠心,一樓一主題,一牆一故事,既讓樓層不單調,也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文化薰陶。諸如此類的小細節,燈箱、走廊、時刻小品,只要能利用的都會考慮進去,力求處處皆書韻,時時普文化,提升學生文化品位,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3.開展多項文化活動,豐厚文化底藴

獨秀國小倡導文化,宣揚文化,但並不讓這種文化變得死板。正如獨秀國小蔣校長所説:“一種理念,沒有活動,就不能成為流動的風景。”所以獨秀國小十分注重用有活力的書香活動,讓讀書顯得樂趣無窮。每年都會開展一屆讀書藝術節和校園文化節,給孩子們展示的空間和快樂的讀書體驗;經常進行優秀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讓千人操前誦讀的壯觀景象震撼和感染每一個師生;紅領巾廣播定期就“看好書、讀好書、評好書”、“聽名曲、賞名詩、觀名畫”專題節目給學生以文化薰陶;學校的校報校刊鼓勵學生自願交流,校歌、校徽、校訓也廣泛徵求師生的建議;每年學校還側重和家長的溝通,除了評選書香班級、書香少年,還鼓勵家長參與,評選書香家長,做到家園結合,讓校園文化推行到家中,更好地給學生文化激勵。通過各種活動,讓每個學生的文化底藴豐厚起來。

4.施行自上而下讀書活動,增加榜樣輻射效應

讀書不分年齡,教師要想與時俱進,給學生先進的知識,讓學生喜歡閲讀,還得不忘自己經常讀書,提升自己的素質,用熱愛閲讀的表現給學生以榜樣的效用。獨秀國小要求每一名教師把讀書當成習慣,每期精讀一本教育專著,每月深讀一本教學期刊,每週品讀一兩篇經典文章,而且要定期撰寫書評和讀書筆記,鼓勵教師相互交流讀書心得,做學生報告。並且對教師提出了閲讀高要求:每位教師在三年內要到百家講壇活動中作一次讀書講座;學校給每個教師的教師節禮物就是一本書。獨秀國小的教師愛書,而教師對書本的熱愛,無疑以身體力行的表現給本校的學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文化師範課,越來越多的學生受到感染喜歡上了讀書。

(二)某些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與獨秀國小的校園文化建設相比,許多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着一系列問題:

1.不明確辦學理念,人文性不豐厚

我縣的許多中國小辦校理念模糊,沒有傳達出文化內涵,沒有什麼特別出眾的、有特色的學校。而辦學理念對於一個學校的發展來説十分必要,或者説它是一個有力的支撐。在辦學理念中就應該貫穿文化理念,積極營造人文性,讓學校有特色起來。還要以敏鋭的嗅覺充分利用可用資源,例如我縣就有一個可以利用的李太白,這無疑對於打造文化類學校有很大幫助。

2.不注重打造細節,文化氛圍欠缺

細節可以傳遞出書香味。獨秀國小讓校園一草一木都能營造書香,積極利用每一處資源來説文化。而我縣某些中國小並沒有注意到這個方面,尤其是一些農村學校,雖然辦校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但毫無特色,根本不注重細節也可以營造書韻,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妨在校園內設置一些文化專欄,開闢出讀書角等,在班級和樓道里張貼一些文化名人名言,在花草從間安放一些校訓校規等,通過細節處給學生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

3.不善於利用讀書活動,教育教學死板僵化

我縣的許多中國小在教學質量上過多重視,輕視了對學生文化底藴的薰陶。很少有學校每年定期開辦讀書活動周或校園藝術節,即便有流於形式的也不在少數,不能廣泛動員起多數學生的積極參與。改變這種現狀的方法不妨學習獨秀國小的策略,讓學生成為主人,鼓勵家長參與,尊重學生的看法和成果,要讓節目完整而有意義。

4.不強調教師讀書,榜樣效用未能彰顯

眾多教師只要求學生讀書,而且只讀課內書,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而有些教師自己不愛看書,出口欠缺書卷氣,對學生便產生了消極影響。獨秀國小讓我縣的教師看到了校園文化建設缺失不了教師的參與,自上而下,先從教師自己開始,多讀書,讀經典書,讓自己成為一本最好的教材,給學生好的榜樣。老師愛讀書,學生也愛讀書,校園書卷氣息瀰漫,文化建設便得到巨大的推動。

總而言之,此次調研給了我許多啟示,讓我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有了許多深刻的認識,我會將從獨秀國小學習到的經驗推行到本校的建設中去,積極響應“當塗縣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年活動方案”,努力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新的突破。

區文化調研報告篇3

近年來,在師市、場黨委的領導下,全場在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廣播、數字電視、農家書屋、基層文化站建設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但從總體上看,基層文化建設與快速發展的經濟相比,明顯滯後;與日益繁盛的城市文化建設相比,城鄉差距不斷擴大,基層連隊文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的目標還不相適應,與職工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不相適應。

一、基層單位文化現狀:

1、一線職工文化生活單調貧乏。在日益富裕起來的連隊,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由於基層文化建設的滯後,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十分單調。調研結果顯示:在基層連隊職工文娛活動看電視佔80%,玩麻將佔10%,打牌佔10%,可見,當前農民在勞動之餘的文化生活是以看電視、玩麻將、打牌的娛樂文化為主,基層文體活動不足,廣大職工對文化生活的選擇還很有限。

2、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儘管在基層連隊建起了的文化活動場所,但文化設施建設投入得不到保證,同時現有文化活動場地還存在利用率不高等問題。不少文化站的活動廳室、必要設備等均難以令人滿意;大多數文化站條件簡陋,有的站只有一塊牌子、一張辦公桌。有的文化站

實際上已名存實亡。在走訪和調查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基層文化建設過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現象:一是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滯後。儘管建起了較為現代化的文化活動場所,但文化設施建設投入得不到保證,無娛樂設備。不少文化站的活動廳室、必要設備等均難以令人滿意;大多數文化站條件簡陋,有的站只有一塊牌子、一張辦公桌。二是重建設輕使用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調查中我看到,不少文化站、活動室、文化室、圖書室等基本上符合基礎設施建設的硬件要求,但缺少軟件設施,沒有固定的管理人員,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沒有很好地開發,文化陣地使用率不高。不少活動室都是大門緊鎖,桌上佈滿灰塵,幾乎沒有使用過。三是重形式輕實效的現象。在調研中發現,基層的文化活動多注重形式,但內容陳舊,很少給農民真正帶來精神上的愉悦。即使是開展的送文化下鄉活動,往往也是形式上熱熱鬧鬧,沒有真正送到農民心裏,收效甚微。

3、基層文化事業隊伍建設弱化。在基層文化站的管理人員,大多是連隊幹部兼任,更沒有多少精力投入。沒有專業的吹、拉、彈、唱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文化活動中心雖然開展了一些活動,但只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次上,沒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開展文體活動時,沒有專業的體育裁判,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員,對繁榮基層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礙。由於文化工

作缺少人手,組織開展的活動少,對羣眾自發的活動又扶持引導不力,導致基層文化活動基本處於隨意、自發狀態。文化站管理人員不能集中精力從事文化工作的現象非常突出,各基層連隊名義上都配備了文化站管理人員,但只作為兼職,連隊事務繁雜,無暇從事文化工作,一年到頭,開展不了幾次文體活動。只是在春節前後,組織開展一些簡單的文化活動,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沒有形成規模;有時搞一些象棋比賽、籃球比賽,但也不經常,也不是很正規。職工在農閒時間文化活動十分單一,集體的文化娛樂活動非常缺乏。除了看電視,就是打麻將、很少從事其他文化活動。

4、對於一線職工而言,存在以下問題:

1)年齡大。現在一線職工隊伍的平均年齡在45週歲左右,由於身體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進行文化活動的自身條件不足,由於年齡等原因,參加文化活動不積極,基層組織文體活動組織人員困難。

2)素質低。一線職工基本國中畢業,國小畢業大有人在,無任何文藝專長,極個別會唱歌的都是靠自悟形成,僅停留在自娛自樂的層面上。這就是基層不能很好參與上級組織的一些大型文體活動的原因所在。

二、建議和對策

1、“文化生產力”思想。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繁榮文化

的必由之路。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我們要進一步加深對“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重要思想的理解,真正將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到城鄉建設規劃,納入到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納入到領導幹部目標責任考核之中,從而使農村文化建設得到強有力的組織保證。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關鍵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提高認識。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抓好文化建設與抓好經濟建設同等重要,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與提高農民的致富能力同等重要。小康建設是個綜合的概念,既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建設,也包括文化建設,“四位一體”,不可或缺。文化建設不僅是手段,也是目標。在文化發展與建設中,必須把文化與經濟相互融合起來,才能形成新的強大的發展優勢。現在許多基層幹部在觀念上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對農村文化建設與發展內涵缺乏深刻把握,只重視抓經濟工作,忽視或狹隘地理解農村文化建設。事實上,文化是經濟的導向,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沒有文化支撐的經濟往往是難以為繼的。在新農村建設中,我們一定要保障文化建設的統籌發展和長效運轉,把握住基層經濟社會文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抓發展必須抓文化、抓文化就是抓發展的觀念,真正把基層文化建設這項重要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

2、強對基層文化人才建設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基層文化人才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把基層文化人才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訓工作同其他社會經濟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進。健全文化組織機構,配足專業人員,落實編制,形成文化有專人管,專人抓的工作格局。

3、不斷地創新載體,豐富職工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職工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引導和推動職工民自演自賞、自娛自樂的文化骨幹隊伍的形成,營造祟尚科學、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圍。文藝工作者要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創作編排成職工羣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基層巡迴演出,以激發廣大職工自娛自樂的積極性。要以文化下基層為載體,改進服務方式,深入基層連隊,流動服務,變文化“下”鄉為文化“留”鄉,變“送”文化為“種”文化。抓好兵團文化、連隊文化、家庭文化,推進基層文化普及工作,提高一線職工羣眾文化活動質量。

4、立“以人為本”理念。文化建設關乎“人”,重在“化”,更要突出“以人為本”。這裏需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從建設目標看,連隊文化建設就是要滿足一線職工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也就是説,連隊文化建設首先要考慮的是職工需要什麼,而不是外在預設的“灌輸”。現在開展的一系列連隊文化建設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文化供給問題,但並

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職工的“文化温飽”問題。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送下鄉的文化產品往往不符合職工的胃口,結果是無法消化或者消化不良,產生的文化效益就非常有限。所以,在基層文化建設中,我們要充分考慮職工的實際需要,考慮職工的接受度。從建設主體看,基層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應該是一線棉農,而不是城市文化人。僅僅靠一兩次文藝演出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鍵是要遵循農民主體的原則,鼓勵農民主動參與,讓農民羣眾得到實惠。如果在文化的創造上,一線職工成為旁觀的局外人、簡單的勞動者,就不僅會造成一線職工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冷漠,而且會使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失去源頭活水。因此,基層文化建設必須解決好一個根本問題,即人的問題,要以人為本,激發活力,充分發揮一線大田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基層文化建設還是要讓廣大基層職工當主角,要重視培養和扶持各類職工文化隊伍,培養一批文化示範户,通過他們帶動廣大職工參與文化活動,從而活躍基層文化氣氛,推動基層文化事業的發展。從基層文化建設幹部隊伍看,他們應該集領導者、組織者、參與者、活動“專家”於一身。有這樣的身份和本領,在基層文化建設中才能得心應手。為改變目前一些基層文化隊伍不穩定的狀況,應真正讓懂文化、會管理、擅經營的新人、能人脱穎而出,努力發現和培養業務骨幹,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組織能力,真正形成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文化隊伍,不斷適應日益發展的文化工作需要,實現基層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目前基層文化工作的開展,要緊緊圍繞當前實際工作的各項具體任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領導屯墾戍邊事業的能力,做好各項具體工作、以建設和諧兵團為最高的價值追求、價值目標,堅定不移地朝着更加和諧的方向前進,盡最大努力消除兵團所存在的不和諧的因素,創造和諧兵團的社會文化氛圍,培養和諧的兵團精神,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長期過程中,陶冶兵團精神,提高兵團職工文化素質,為兵團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區文化調研報告篇4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縣總工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着眼於服務科學發展、服務和諧社會、服務職工羣眾,以開展職工文化活動為總抓手,積極發揮文化引領作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不斷加大教育力度,強化宣傳引導,結合東至特點,在職工文化活動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着力提高了職工隊伍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目前,全縣建立機關、事業單位工會組織205家,規模以上企業工會94家,非公有制企業工會577家,工會會員約6000餘人,全縣10多家企業創辦了自己報(刊),近萬名職工參加了文體類協會組織。

一是文體活動特色鮮明。圍繞“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創新形式,紮實開展各項文體活動。組織舉辦“樹窗口形象、展農金風采”第二屆文明服務禮儀大賽,展示窗口一線職工的文明風采。主辦“激情點燃中國夢汗水澆灌新家園”慶“五一”勞動者之歌文藝晚會,謳歌全縣廣大勞動者為東至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通過定期舉辦全縣職工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聯賽和馬拉松等活動,增進職工之間的友誼和協作。聯合縣委宣傳部、團縣委以“青春喜迎十九大、文明新風我引領”為主題,成功舉辦了隆重而浪漫的首屆漢式集體婚禮。

二是文化陣地日趨鞏固。堅持以黨建帶動為牽引、組織建設為基礎、作用發揮為關鍵、健全機制為保障、職工滿意為目標,制定出台了《縣總工會建設職工之家活動考核驗收實施辦法》,在全縣各級工會組織中廣泛開展了創建“職工之家”達標活動,全縣國有集體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90%以上達到了合格職工之家標準,規模以上非公企業職工之家創建率達60%以上。其中,縣醫院榮獲“全國模範職工之家”榮譽稱號。以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為重點,選樹了一批創建“模範職工之家”示範單位。通過典型引路、榜樣帶動,在全縣範圍內全面推廣,選擇鴻慶樓大酒店、老街社區、華爾泰公司建立了集愛心媽咪小屋、心理諮詢室、更年期休息室、健康書吧等功能於一體女職工“陽光家園”。按照“以人為本、共建共享、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在廣信農化公司試點建立了以改善職工食堂、宿舍和文體活動設施為主的職工“幸福家園”。在創建實體陣地的同時,縣總工會着力打造東至工會網,逐步完善功能,突出發揮宣傳、服務、交流的窗口作用,努力為基層工會和職工構建便捷温暖的“網絡之家”。

三是勞模精神大力弘揚。每年在“五一”期間,縣總工會通過與縣電視台、池州日報東至版、今日東至等縣內媒體合作,以“弘揚工匠精神、展示勞模風采”為主題,精心製作專題節目,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氛圍,激發廣大職工為“三美”東至建設發揮主力軍作用。創建市級勞模創新工作室7家,補助工作經費10餘萬元,進一步發揮了勞模示範引領和骨幹帶頭作用,使之成為激發廣大職工創造活力的有力載體。開設“勞模大講堂”,不定期到園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巡講,充分發揮典型人物的示範效應和輻射作用,在廣大職工中營造“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濃厚氛圍。

二、存在問題

一是對職工文化活動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相對於企業文化建設,基層職工文化建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比如部分基層單位職工文體活動偏少、職工書屋建設不到位、職工活動設施缺少投入、行政領導對職工文化活動關心不足,甚至部分單位很少或沒有職工文化活動。有的對職工文化活動的內涵在認識與理解上存在偏頗,將文體活動等同於文化活動,認為只要經常組織些文體活動,促進職工之間多交流,就是開展了職工文化活動。

二是職工文化活動缺乏創新。部分單位以工作任務重、企業生產經營繁忙為由,組織開展職工文化活動較少,甚至全年不開展文化活動,即使有活動形式也比較傳統,內容比較陳舊,缺少創新,沒有新穎性和新鮮感,不能利用先進文化設備和條件開展職工文化活動。

三是文化陣地作用發揮不明顯。部分職工文化陣地建設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要麼建設落後,要麼有而不用,比如一些單位大力推進職工書屋建設,書屋建立後,真正在引導職工自覺讀書,提升綜合素質上的作用發揮不明顯;有些單位文體活動室的建設形同虛設,僅僅掛個牌子,設施不夠完善,使用情況也不理想。

四是缺乏縣級綜合文體活動場所。文體活動場所是文體活動的載體,是文體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我縣目前僅有一座縣級體育場館--堯城體育館。受面積影響,館內僅有籃球場和羽毛球場,兩個場地又相互疊加,不能夠同時舉行兩場不同的體育活動。且堯城體育館由縣二中國中部管理,每次開展活動都要同縣二中國中部進行協調商量,極為不便。縣內沒有一座游泳館,游泳愛好者普遍集中在堯渡河東山段游泳,存在安全問題。我縣綜合文體活動場所嚴重缺乏,遠遠不能滿足廣大羣眾和職工的需求。

五是新媒體新技術的運用能力偏弱。當前,信息技術高度發達,新媒體新技術層出不窮,發展日新月異,智能終端越來越普及,各級工會幹部對充分利用新媒體組織引導職工、團結凝聚職工的思想認識還不夠,對新煤體新技術掌握運用能力普遍滯後和偏弱,從而使工會在吸引和凝聚新生代年輕職工開展文化活動上做得還不夠好,沒有顯現出羣團組織應有的活力。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建議

一、堅持政府驅動

職工文化活動的本質是職工文化,職工文化是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級政府文化惠民工程的重點內容,建議政府發揮工會在職工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切實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解決職工文化陣地建設難題。按照“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原則,推動職工文化活動的普及,讓職工在業餘時間能夠進教室、上舞台、入球場、到户外。同時把職工文化建設納入社會文化事業發展的整體範疇,將縣級綜合文化館、體育館、“職工書屋”等職工文化活動載體納入民生工程通盤考慮、同步推進。尤其要將縣級綜合文體活動場所的建設列入到縣總體規劃之中,並付諸實施,爭取在縣城建一座綜合性文體活動場所。各鄉鎮政府要充分整合鄉鎮文化站、活動中心等資源力量,同時積極動員社會力量特別是轄區內企業的力量,採取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逐年建設一批有質量、有內涵、有活動的文化陣地。

二、堅持工會推動

充分發揮工會職能作用,着力打造職工服務平台、職工服務中心、職工培訓中心、職工文體活動中心等職工文化服務平台,為工會組織開展各項文化服務活動提供硬件保障,切實解決現有文化設施功能弱化、任務簡化、作用虛化的問題,使之真正成為職工羣眾素質提升的“加油站”、人生髮展的“充電站”。各級工會組織要面向不同的職工羣體,通過把握廣大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的閲讀偏好、生活習慣、社交特點和思維方式,積極運用職工喜愛的新媒體技術搭建好文化活動的網給平合,更加精準地提供服務。要建立健全線上、線下的溝通反饋機制,根據基層和職工需要,不斷完善活動內容和項目,努力形成工會配送、按需訂製、自主選擇、分類服務的格局,切實符合職工需求,活躍基層文化生活。

三、堅持公益聯動

職工文化活動,具有很強的社會公益性,是整個社會公益事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始終保持職工文化活動的公益性地位,積極爭取社會公益文化事業資源,與多部門合作聯動,合力打造面向全社會、面向企業、面向職工羣眾的新型文化活動品牌。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要着力創建本單位本企業的職工文化活動品牌,使職工文化活動在服務職工的同時,推動職工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區文化調研報告篇5

前言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由引所規範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徵、行為特徵和方式;學生課餘生活中一切以羣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俱樂部、書社、文學社等社團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係、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範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是學校在建設和發展歷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如今的大學校園,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瞭解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基本情況,找出利弊,可以更好的對學校的校園文化進行建設。

調查分析

學校的發展是一個漫長而又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校的壯大的過程中,校園文化的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質量的提高,會影響到一個學校多方面的發展和變化,影響學校內教師和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校園內各項活動的開展,文化和物質方面的建設。所以,關注校園文化的建設關係到整個學校今後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規劃的設定。

校園文化是以學校校園為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織校園人為主體,在學校教育,學習、生活管理過程中的活動方式和活動結果,這種方式和結果以具有校園特色的物質型號司和精神形式為其外部表現並影響和制約着校園人的發展。校園文化的最高價值在於促進校園人的發展。校園文化包括三個基本形式,即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是學校的物質基礎,是校園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包括學校的校容校貌、圖書資料、人文景觀、校園綠化、環境衞生等。這些都是在一定計劃和要求下創造的“硬件”文化成果,回對校園文化主體的思想行為和情感產生一定的影響。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可激發和薰陶師生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能增強學校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知名度。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校園精神文化內涵豐富,其中以社團文化活動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保障和體現。制度文化建設使學校環境能夠對學校學生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全面教育,保證學校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秩序,從而有條件、控制其他對高校育人工作的不利因素。成為改善和整合校園整體文化對學生髮揮積極作用的重要因素。

調查實證材料

一、在物質文化建設方面

校園文化氛圍不能憑空產生,它須藉助一定的物質或載體來營造和傳播。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它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誌,所以應該重視校園文化中的物質載體和文化活動所營造出來的環境氛圍。

我們主要對當前學校內硬件設施,綠化,衞生情況及圖書資料進行了調查,由調查可知,我校在逐步完善和建設時期,有許多方面存在着資源和設施的短缺,特別是在學校圖書資料置備方面,學校還需要加快配備的速度,以儘快滿足廣大師生對所需書籍的需求。

但從總體上看,廣大學生對學校的物質建設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對校園內基本物質建設還是滿意的。依託物質建設為基礎條件,學校在其他文化活動方面才可以更好的展開,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精神文化建設方面

狹義的校園文化是指學校的藝術教育和學生的各種課外活動,以社團為主要的表現形式。在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調查時,我們主要抓住校園內學生與社團的聯繫,學生對社團的看法等進行調查,以通過分析我校社團建設情況,發現和分析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設的不足和缺陷。

大學生社團是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第二課堂,對豐富學生的業餘文化生活和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有着重要作用,是學生提高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社團活動是大學生認識能力的互動,最終將推動大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豐富和提高。

由第五題調查結果可知社團活動在校園文化活動的比重還是很大的,這就反映出社團活動在我校的校園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視,社團活動的好與壞,成與敗,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我校校園文化的建設,進而對我校總體發展產生作用。由問卷第六題可反映出學生們對社團建設和發展的建議和希望,即社團的建設要以專業知識,文化活動,體育等方面的活動多產生聯繫和互動,這樣更能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着以為學生服務為目的的宗旨,滿足學生的需求,真正使學生受益。

大學生主動選擇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除了有着一種積極的熱情和踴躍參加的激情外,還有着積極向上的目標,即培養自己的能力,豐富課餘,追求知識的主動上進的想法。作為社團的組織者領導者應該意識到這一點,恰當的利用和合理的發揮學生們的特點。不僅對會對整個社團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和優勢,同時也是使學生們的能力得以展現和進一步得到鍛鍊。從而對我校的精神文化建設產生推動作用。

在社團發展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組織活動的單調和缺乏吸引力(見第七題)。導致在社團招募新社員和組織活動時,學生的配合不夠積極,主動,學校在這方面也應該給於社團相應的重視,在社團的內容的豐富性上下工夫,以調動廣大學生參與與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三、制度文化建設

一個學校要正常運行,就必須有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並且各項制度要賞罰分明,對於表現優異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必要形式的獎勵,而對於無視規章制度有意違反校規者,要給予必要的處罰。在規章制度面前賞罰分明,久而久之,使我校學生自覺規範言行養成良好的校風校紀。在這方面,我校學生對學校管理普遍認為過於嚴格。

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以上對大學校園文化的分析,至此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有助於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和進步。

一、充分發揮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的"主體"作用一般應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其一、校園文化對學生而言,一定要滿足他們的需求,使他們真正受益。沒有了學生的認同和參與,任何校園文化都是殘缺的或者説是沒有價值和沒有意義的。學生應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

其二、要使校園文化真正滿足學生的需求,真正使學生受益,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者最好應該是學生自己。校園文化的開展更多的是在課外活動中進行,所以,它不能有太多的説教與約束,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依靠學生自己為自己盡情得創意、盡心得組織和盡力得參與。學生是針對自己的校園文化的組織者主體。所以,今後必須切實重視和充分發揮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不斷受益中,依靠自己真正促使校園文化不斷地多樣化、豐富化和有效化。

二、校園文化在形式上要有所創新

我校是一所剛剛新建的高等院校,存在着許多未成型的觀念和體制,隨着我校的不斷建設和發展,我們在實踐中會摸索到新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在校園物質文化方面的創新。即通過規劃設計、創建、修整或擴充內涵,以增加或增強校園設施、設備等設施及功能,把校園建設成為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為創新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二,是校園精神文化的創新。即培育、提升和塑造優良的校園羣體意識和文化概念,這是校園文化創新的核心和靈魂。通過精神文化的創新,為創新人才的成長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第三,是校園制度文化的創新。即變革學校的組織形式、管理體制以及具體的方針政策等,這是校園文化創新的核心。通過制度文化創新,為創新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機制和氛圍。

區文化調研報告篇6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重要特徵,學校的魅力在於它有豐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藴,這種學習、研究的氛圍本身就是一種引導人、教育人的力量。為充分掌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我們展開了此次調查。

一、調查內容

此次調查我們以xx大學為的學生為目標羣體,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率為100%。調查的時間為2014年9月12日至19日。

二、調查統計

1.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滿意度情況:在教風方面,有41.67%的同學表示較為滿意,36%的説不清楚,16.73%的較不滿意,而有3.3%的同學覺得很滿意,3.3%的同學深感非常不滿。學風方面,非常滿意的同學僅有1.43%,另一端,非常不滿意的同學佔有5.72%,較為滿意者有45.71%,而較不滿意者則有25.71%,中立者即不清楚的有21.43%。

2.學生對校園行為文化、學術、科技活動的滿意程度情況:覺得很滿意,對自己有幫助的佔調查人數的15%,滿意對自己有一定幫助的佔46%,感覺一般,沒什麼幫助的有13%,不能滿足需求的佔11%,不參加也不關心的羣體佔15%。

3.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調查情況: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評價其中非常滿意的佔5%,較為滿意的佔43.33%,有18.33%表示説不清,而較不滿意者有25%,非常不滿意的仍有8.34%。

4.在我校是否需要創建校歌方面:有89%的人認為需要,有11%得人認為不需要。

5.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前景的預期:1.67%的調查對象持非常樂觀的態度,45%比較樂觀,31.67%説不清楚,18.33%的調查對象的態度比較不樂觀,3.33%非常不樂觀。

三、總結

通過調查,我們不僅充分了解了學校同學對於學院目前的校園文化建設的滿意度及看法,而且也能為加強和完善學院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一些參考,為同學們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學校應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視校內文化設施建設,加大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

區文化調研報告篇7

職工文化陣地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社會,任何一個企業都越來越重視職工文化陣地的建設,職工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它是職工學習和提高綜合素養的最好平台,是職工聰明才智的表現,能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凝心聚力,彰顯良好的企業文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一、職工文化陣地建設需重視的問題

(一)廣大職工來自一線,文化生活較少,日常生活枯燥乏味,應有的文化建設跟不上,不能很好地滿足職工的文化需求,職工凝聚力不強,沒有統一的行為準則及奮鬥目標,容易出現不和諧的局面,甚至出現不穩定狀況。

(二)一線職工人數眾多,覆蓋面廣,廣大職工富含創造性和積極性,如果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他們提供創作的平台和機會,往往會形成具有凝聚力的職工文化,樹立良好的價值觀、理想信念,確立奮鬥目標,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發展態式,助推企業和諧、健康發展。

二、職工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性與作用

如何做好職工文化陣地建設,需要先説説職工隊伍與職工文化陣地建設二者之間的關係。職工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一種前沿文化,是最能直接體現職工思想信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的意識形態。職工文化作為一種以人為本和以團隊人為本的管理文化理論,延伸了文化的內涵,把職工隊伍建設放到了重要的位置,通過挖掘和開發人力資源提升職工的整體競爭力和綜合素質。因此,重視職工文化建設就是重視職工隊伍建設,開展職工文化建設就是深化職工隊伍建設,用職工文化建設推動職工隊伍建設,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人才當量密度,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職工文化陣地建設對職工隊伍建設具有導向的作用。

文化就是導向,她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告訴職工什麼是大力倡導的,什麼是大力反對的,什麼是企業道德所不允許的,什麼是需要我們弘揚和踐行的,簡單一句話,就是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大家都知道,現在的職工隊伍建設中,職工思想較活躍、個性很強、自我約束能較差、隨意性較大,如果沒有一種統一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宗旨來引導,沒有企業文化準則來規範行為,沒有樹立統一的奮鬥目標,那職工就是一盤散沙,難以將職工的力量聚積在一起,就形不成一種合力,展現不出企業的凝聚力。所以,任何一個企業她都需要“文化”來牽引和引導職工,用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把職工聚積在一起,形成富有特色的企業文化和品牌效應。

(二)職工文化建設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

文化的真正內涵在於對人具有塑造心路歷程、培養共同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從根本上達到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作用。通過職工文化陣地建設,讓廣大的職工之間樹立起統一的價值理念和奮鬥目標,培養出一批精於管理、專業技術過硬、吃苦耐勞、團結協作、奮勇爭先的人才隊伍,激發職工個人價值得以實現、職業生涯得以規劃、自身能力得以提升、才能得以展現,與他人形成相互支持、密切協作、目標一致、精誠團結的優秀團隊,讓職工隊伍的凝聚力通過職工文化陣地建設得以增強。

(三)職工文化陣地建設對職工隊伍建設具有激勵的作用。

職工文化建設能夠使職工感受到強大的精神力量源泉,具有對職工隊伍建設融合的作用。職工文化陣地建設好了,職工隊伍建設也同步推進了,企業的發展壯大也就跟上了,企業的文化建設也能充分彰顯了。職工文化的建設基於在所有職工長期共同的生活和工作上的,在職工文化的作用下,職工間的交流變得輕鬆、頻繁,能夠使職工潛移默化的自然融入到集體中去,讓他們有一種歸屬感和自豪感,覺得自己是企業的真正主人,有了發揮特長的平台,從而激勵他們更好地為企業工作,形成一支優秀的團隊。

三、做好職工文化陣地建設的舉措

(一)明確職工文化建設的方向。任何一個企業都應有企業文化,職工文化的形成,使得廣大職工能夠有一個明確的價值觀來引導,使其明白在做什麼,為誰而做,最終的目標是什麼。通過統一的行為準則、共同的奮鬥目標來統領職工的文化理念、價值觀念、工作目標,並圍繞共同的奮鬥目標而努力工作,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團結和諧、具有合力的企業氛圍。

(二)引導職工隊伍建設,堅持職工文化與黨建、羣眾工作相結合,促進職工積極培育職工文化的新理念,推動職工隊伍建設。將黨羣工作融入職工文化建設日常工作中,通過開展黨羣活動不斷豐富職工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增強職工凝聚力,提升職工隊伍建設水平和企業軟實力水平。

(三)加強企業文化執行能力建設,堅決貫徹落實企業的決策部署,認真學習、宣講、實踐統一的企業文化。推進制度標準建設,貫徹執行企業統一的制度標準體系,實現標準化管理。推進行為規範建設,認真貫徹企業道德規範,引導職工養成共同的行為方式和工作習慣,自覺維護企業利益。

(四)豐富宣傳載體,充分利用網絡、宣傳欄等平台,大力弘揚企業文化,推進職工文化建設;通過創先爭優選樹先進,開展豐富多彩的職工文化活動,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參與性,增強主人翁意識和企業歸屬感。

職工文化陣地建設,要始終貫徹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堅持全面可持續發展,促進職工的進步和企業的全面發展,創建學習型團隊,爭做知識型員工,提升職工隊伍整體素養,推進企業健康、科學發展。

四、新形勢下構建職工文化建設體系的重要性

在新形勢面前,工會組織要深刻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複雜性、艱鉅性和長期性,把“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作為職工文化建設的根本原則,積極佔領職工羣眾思想教育主陣地,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黨聯繫職工羣眾的橋樑和紐帶,職工羣眾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工會組織必須勇敢擔當教育和引導職工羣眾的職能,探索富有時代特徵、提煉傳統精髓、符合企業特色的職工文化建設,堅定職工羣眾理想,凝聚職工羣眾力量,為“中國夢”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五、構建職工文化建設體系要把握“主旋律”中心點

隨着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和利益結構的深刻調整,職工隊伍狀況也發生深刻變化,思想觀念、利益訴求價值取向都呈現多樣化、差異性特點。在新形勢面前,工會組織要深刻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複雜性、艱鉅性和長期性,把“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作為職工文化建設的根本原則,積極佔領職工羣眾思想教育主陣地,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讓職工羣眾重温“信念堅定、立場鮮明、艱苦奮鬥、勇敢奉獻、胸懷大局、紀律嚴明、開拓創新、自強不息”的偉大品格和勞模精神,也要增強職工羣眾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通過勞模事蹟巡迴演講、尋找最美職工、我為善行點個贊、企業精神宣講等活動,牢牢把握主流輿論的主導權、主動權和話語權,進一步引領職工羣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職工羣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積極性,努力成為具有共同理想信念、秉持高尚道德情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勞動者。

六、構建職工文化建設體系要找準職工需求的切入點

職工文化建設能否取得實效,關鍵是能否抓住職工羣眾的特點訴求,用職工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職工羣眾真正感受到職工文化的好處。在新形勢面前,工會組織要以職工需求為導向,加強頂層設計,着力在職工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上探索創新,努力拓展職工文化建設的新空間。圍繞提升職工綜合素質,把職工文化建設與職工素質提升相結合,通過開展絕技絕活展示、技能擂台賽、趣味勞動競賽等活動,使職工羣眾在活動中體會勞動光榮、奉獻快樂的幸福;圍繞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把職工文化建設與“共建共享”相結合,通過開展法律知識普及、職工代表聽證會、職工意見卡等活動,及時掌握職工思想動態,暢通職工信息反映渠道,穩定職工思想情緒;圍繞提升職工幸福感,把職工文化建設與心理健康關愛相結合,通過建立心理諮詢師志願者隊伍、建設心靈驛站等方式,引導職工羣眾樹立良好心態,合理表達訴求,實現理性維權;圍繞提升職工文化工作水平,把職工文化建設與打造“工”字文化品牌結合起來,通過加強職工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職工文化藝術節等途徑,吸引廣大職工參加各類文化體育活動,鼓勵職工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七、構建職工文化建設體系要明確增強認同的結合點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工會組織在職工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找準傳統文化建設與新時期職工羣眾需求的契合點,增強職工羣眾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文化認同。隨着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以互聯網和手機為代表的新興媒體成為職工文化建設的新領域,網絡輿論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在新形勢面前,工會組織要健全完善職工文化建設的工作載體和工作機制,充分運用網絡媒體的廣泛性和影響力,大力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國家改革發展與保障民生的新成就,宣傳企業改革發展中的職工先進典型,形成正面積極、健康向上的網絡輿論導向;要緊密結合實際加強工會網站建設,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職工文化活動,通過開設主席信箱、維權熱線、班建園地等欄目,着力打造職工羣眾與企業黨政、與工會組織和職工羣眾之間的交流平台,着力打造職工羣眾通過網絡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平台;要主動利用微信微博發佈工會工作信息,用職工聽得明白、看得信服的語言和方式,牢牢掌握網絡輿論宣傳的主動權,促進先進職工文化成果的快速傳播,從而形成正面積極、健康向上的輿論導向。

八、構建職工文化建設體系要抓住服務職工的支撐點

職工文化建設説到底還是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羣眾的權益服務,要積極發揮職工文化建設團結職工、激勵職工、鼓舞職工、凝聚職工的特殊作用。在新形勢面前,尤其要密切關注職工羣眾所思、所想、所慮、所盼,研判和把握職工羣眾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職工文化建設領域實現“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宗旨。要加強幫扶維權體系建設,不斷擴展幫扶領域、充實幫扶內容、提高幫扶實效,通過建立職工幫困基金、育才助學、工會幹部與困難職工結對幫扶等活動,推動工會幫扶維權工作的常態化、長效化;要堅持工會組織“去行政化”,以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的工作原則,把職工羣眾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職工文化建設課題,探索建立企業領導層與職工代表對話會等活動,在平等交流中為職工釋疑解惑,在排憂解難中讓職工感受關愛,通過“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讓一線職工羣眾得到工會組織實實在在的服務和幫助。

區文化調研報告篇8

調研地點:湖南省鳳凰縣麻衝鄉老洞村、扭仁村、高通村

調研對象:當地居民、學生、遊客等

調研時間:xx年7月7日至xx年7月16日

1、苗歌

聽扭仁國小龍校長、麻老師及麻志官老人説起:苗歌對上一輩的人來説就像我們現在的必修課,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賀喜歌,慶典歌,其中用到了許多隱喻和暗喻等修辭手法,且這些喻體大都來自自然的花草樹木和蟲魚鳥獸;因此唱出的歌也都是取自生活反映生活,需要演唱者有較高的觀察、鑑別、領悟和創作能力;可稱得上是心靈的造化,自然的靈現。苗歌一般沒有音樂伴奏。

2、苗鼓

居村民介紹,鳳凰苗族鼓舞,大體上可分為猴兒鼓和花鼓兩大類。猴兒鼓是娛樂者模擬猴子的動作翩翩起舞,其動作詼諧,難度大,舞得好的人不多;花鼓異常柔美,異常抒情,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在鳳凰臘爾山、山江、麻衝、落潮井一帶苗區十分流行。

打花鼓(即花鼓舞)一般是兩個人,但也有四人、八人的,另外還有一個站在鼓旁敲擊鼓梆,控制舞蹈節奏的,謂之敲邊鼓。花鼓的基本功有三:一是手功,二是腰技,三是步法。步法有快三步慢三步兩種,步法是否踩到點子上,直接關係到花鼓的“套路”,因此至關重要。

3、苗舞

盛傳在湘西鳳凰的苗舞主要包括:竹竿舞和三人鞋,這兩種舞蹈簡單易學。例如竹竿舞據説是苗族羣眾在生產生活中自創的一種自娛性舞蹈,平行擺開兩條方木作墊架,墊架上橫放若干條手腕粗的長竹竿,持竿者相向地雙手各執一條竹竿尾端,把竹竿與墊架、竹竿與竹竿碰擊出有節奏的聲音,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間,不但要敏捷地進退跳躍,最好能跳出瀟灑自然的動作(我們的兩位隊員嘗試了一下,跳了幾下下就被嚇得跳了出來)。

三人鞋也是很有趣的,三個人同穿一雙“鞋”(兩根長板),苗家姑娘們很厲害,還能跳出優美的舞姿,節奏感很強,遊客觀眾們驚歎不已。

4、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主要表現在:服裝、頭飾、銀飾、銀梳、銀鐲、銀項幾個方面,穿圓領大襟短衣,盤肩、袖口等處有少許繡花;寬腳褲,褲筒邊緣多飾花邊;包紮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頭帕,戴銀飾。男裝多為青色土布衣褲,包青頭帕。現在他們只有在傳統節日、喜慶的日子才穿上本族傳統服飾。

5、苗族傳統節日

湘西苗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開年節、四月八、龍船節、六月六。節日那天,村民都身穿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

6、苗族待客禮儀

當遊客們進入苗寨時,苗家人們會進行苗家攔門“三道卡”風俗,即“卡歌”、“卡鼓”和“卡酒”。所謂“卡歌”,即當遠方的客人到苗寨來做客,苗寨裏的青年男女要肩拱肩、手拉手,用對歌的方式來表達對客人的熱情歡迎;“卡鼓”,即在進苗寨的路上,苗家阿姐阿嫂們會用擊鼓攔門的方式,同客人比試鼓藝,並展示苗家人多姿多彩的鼓舞智慧;“卡酒”,即好客的苗家人在寨門口端着自家釀造的包穀燒或米酒攔門,苗家人將農事或家事編成苗歌后向客人提問,客人答對並喝下攔門酒,則表示客人看得起苗家人,客人方可入寨並被試為最尊貴的客人。這是非常典型苗族村野文化。

6、湘西苗族文化現狀

苗族人們的能歌善舞以及對歌舞的熱愛在這裏表露無遺。記得我們到達的那天已經晚上十一多了,可村裏面那回蕩的苗歌絲毫沒有疲憊的感覺,一直延續到晚上十二多才停下來!調研中還得知扭仁村是周圍人口較少然喇叭最多的村,通宵達旦的歌聲在這也是常有的事。

調查中發現這裏的小孩幾乎都不懂不會這些傳統的東西,一方面是他們的父母很少有時間也沒有這份心去教他們,另一方面是他們自己不喜歡難得靜下心來學習。當然這其中更大的是沒有被重視起來,社會風氣和現狀的驅使,大家都在忙於為生計奔波跟本就難以顧及這些。平時的對唱更多注重於各自的一種休閒和愛好,而沒有想過如何繼承和發展。這些事實的反映不得不讓我們為祖國文化遺產的繼承感到擔憂,即使在這種地方都被利益深深的覆蓋那些所謂的保護政策起到的作用實在微乎其微。當然這也不是一個政策那麼簡單的事情,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不僅需要整體形式的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更需要苗族同胞們樂於奉獻,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維護和繼承祖輩的傳統。

這些都需要社會力量和國家政策的相應扶住,畢竟民以食為天只有在解決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後人們才能把多餘的精力投入到精神世界裏。值得慶幸的是在我們回來的前一天,麻老師跟説了許多關於苗族文化方面的事,最後還拿出了他自己的一本根據一段發生在清初民國時期的追求愛情自由的故事。並告訴我們他將用他的一生來繼承祖輩留下來的優良傳統並將其傳承下去。

標籤: 多篇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41yr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