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調研報告3000字【通用多篇】

調研報告3000字【通用多篇】

調研報告3000字【通用多篇】

調研報告模板 篇一

隨着地球環境的逐步惡化,綠色農產品和加工食品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食品安全面臨危機的今天,發展綠色食品意義更加重大。結合我市發展實際,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綠色食品的發展途徑。

一、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現狀

我市具備了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生態優勢、環境優勢、基礎優勢,經過十多年的不斷髮展,基地建設日新月異,綠色產業不斷壯大,綠色產業收入不斷攀升,為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是基地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市綠色食品種植基地監測面積達到萬畝,產量達到萬噸,產值實現億元;獲認證面積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萬畝,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二是生產標準不斷完善。實行全作物、全面積、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方式;制定了綠色水稻、大豆、玉米等標準化規程;建立田間管理檔案;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萬畝;實施場縣共建,提高標準化管理經驗;保證綠色生產基地高標準、高水平。

三是產業水平不斷提高。綠色(有機)食品加工企業發展到家,加工量萬噸,銷售收入億元。

四是綠色產品不斷增加。綠色、有機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數量達xx個,其中綠色(有機)食品產品xx個、無公害農產品xx個;大黑魚、椴樹蜜獲得了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五是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達理山”、“雲珠”、“吉之島”、“玉琳”、“馨悦”等農產品品牌叫響國內外;各大龍頭企業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大連等大中城市建有銷售網點,而且在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建有銷售機構,綠色食品知名度和國內外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

因此説,我市綠色食品產業開發具有雄厚的發展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市委、市政府把打造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作為“六大產業基地”之一列入了我市“”重點工作,這對於我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有着深遠的意義。為此,我們要逐步解決目前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展中的精深加工產品少、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監管薄弱等影響綠色產品質量效益等制約着今後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問題,從質量標準、發展格局、精深加工、品牌建設、監督管理等方面更加註重綠色食品的質量效益,不斷推進我市綠色食品產業大發展、快發展,為始終保持全省,乃至全國領先的位置而不懈努力。

二、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建議

隨着社會上食品污染事件的頻繁發生,人們對綠色、健康、環保食品的強烈追求,綠色食品的質量越來越成為人們追捧的熱點。因此,提高綠色食品的質量效益已經到了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關鍵和重要時期。綠色食品發展必須與時俱進,必須符合我市創建“六大產業基地”的總體思路。因此,我建議,我市綠色食品產業產業發展要更加註重質量效益。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全省,乃至全國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潮流,讓我市綠色食品產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一)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必須嚴格質量標準。注重質量標準是綠色食品開發的前提。

一要加強環境保護,為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

二要建立良好的產業基地,為綠色食品發展提供優質原料保證。

三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在種植環節、加工環節、銷售環節都要制定一系列標準,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操作,以此提高綠色產品的質量標準。四要嚴格控制化學投入品的應用。以有機、生物肥料替代化學肥料,以生物防治技術替代化學農藥防治病蟲草害。

(二)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必須確定“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所謂“三位一體”,就是在適合綠色食品開發的地區建立起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三位一體”發展格局,伴隨環境和生產條件的改善,不斷提高綠色食品開發的檔次和水平。在我市的近郊區,要以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為重點,不僅適應各級政府菜欄子工程,而且滿足了城市居民對蔬菜質量的要求;在三縣(市),要以綠色水稻、玉米、大豆為重點,面向南方大中城市,定位於各大超市,提供高質量的綠色食品;在環境質量好,沒有污染的地區,要以有機食品開發為重點,面向國際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綠色食品消費市場,促進有機食品出口創匯。因此,綠色食品開發要因地制宜,建立起特色鮮明、佈局合理、優勢突出的產業區、產業帶,形成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

(三)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必須發展精深加工。發展精深加工是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的必要手段。從我市來看,綠色食品大多還是原字號產品,要進一步提高效益,就必須發展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大米要由原糧向蒸熟米、方便米、米糠油延伸;大豆要由色拉油向大豆蛋白、卵磷脂、異黃酮延伸;玉米由原糧向木糖醇、玉米粉、玉米糝延伸;蜂產品由蜂蜜向凍乾粉、蜂膠延伸等等。同時,要特別注重改進產品包裝,做到精美、環保、方便,使綠色食品內在品質與外在形象達到完美統一,使我市的綠色食品真正體現出我省的優勢和特色,成為推得開、叫得響的拳頭產品。

(四)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必須加強品牌建設。品牌是綠色產品質量檔次的象徵。因此,要進一步搞好綠色產品品牌建設,在精心打造品牌、整合品牌和宣傳品牌上狠下功夫。首先要冠之以一個具有優美健康、過目不忘、豐富內涵的品牌名稱。例如,玉山市的綠色品牌均可以冠之以“綠惟美”品牌,在良好的質量的前提下,打造品牌。統一品牌,就是要把我市大米行業的眾多品牌,通過企業整合重組的形式,成為一個或兩個品牌,集中闖市場,實現利益最大化。宣傳品牌就是要像宣傳我市形象宣傳片那樣,在央視的黃金時段進行重點宣傳,宣傳我市綠色產品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儘快形成馳名品牌或馳名商標。

(五)提高綠色食品質量效益,必須建立健全監督管理。良好的監督管理機制是綠色食品質量效益的保證。在我市應建立綠色產品可追溯制度,加強四個方面監管。

一要加強質量監管。建立綠色食品質量追溯體系,嚴格備案農產品名稱、種植基地、收購日期、收購責任人、加工企業、生產日期、加工負責人、產地等信息,增強農户和農業產業化企業綠色食品生產安全意識。建立綠色食品檢測中心,完善質量檢測體系,形成自檢、抽檢、年檢互相銜接、互為補充的產品監測體系。

二要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推行農資市場準入制度,從源頭上切斷影響綠色食品發展的農資投入到生產中。

三要加強企業監管。積極配合國家、省的企業年檢、產品抽檢,監督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確保企業按照標準生產、經營。四要加強信用監管。要引導企業樹立誠信理念,構建以企業信譽、產品品牌、信用記錄等為重點的信用機制;要保證綠色產品的質量,從而提高我市綠色產品的誠信。

調研報告 篇二

一.總平面規劃

1.總平面功能組成與佈局

總平面設計在整個建築設計過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對於建築的日後使用效率,是否便於管理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總平面的設計中,我們需要注意:a、總平面的設計要符合城市規劃和城市發展的要求。b、設計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地形,合理的佈局功能區,使得流線合理。c、我們要重視場地的綠化設計,通過綠化區來引導流線。

2.客運站房功能組成與佈局

客運站房內的平面設計也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室內空間的安排上要儘量清晰、緊湊,充分利用空間,使各個功能區之間既相互獨立存在,又緊密聯繫着。

二.實例説明

1、汽車站的選址:旅遊汽車站和客運總站均位於站前路上,距火車站的距離較近,便於旅客的轉乘。兩個汽車站周邊均有城市公交站台,與城市交通系統關係緊密,方便旅客的集散。

先從它的總平説起。汽車客運總站所在自然環境如右圖所示, 基地位於城市幹道勝利路與站前路交叉口轉角處附近,整個基地是比較整的,沒有邊邊角角。從下圖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車站周圍的社會環境,勝利路的勝利廣場,臨韓國城, 勝利廣場,站前有公交的停靠站。對於一級車站要求,因為進出站車輛進出比較頻繁,車站的出口和入口應分別設置,車輛出口和入口安排在離交叉口較遠的次幹道上,這樣就避免了與城市轉角處過多的機動車輛短距離內相遇,安全問題也能得到保障。旅客的出口在另一條次幹道上,這樣旅客下車後的路線和車子是完全分離的,沒有干擾,跨度是整個車站的寬度,旅客從出站口出來後到次幹道上後,交通也是極為方便的。像客運總站設計的出站口因為其獨特的地形條件,前面為主幹道,另三面為次幹街道。這樣的設置方式也是很好的利用地形的結果。

2、總平面佈局:兩個汽車站都採用了前中站後場的。總平面佈局,即最前面是站前廣場,中間是客運站房,後面是停車場,這樣的平面佈局比較適宜總平面流線的設計。不好的方面,我感覺兩個汽車站的站前廣場設計的都不是很好,站前廣場的面積都比較狹小,綠化較少,而且站前的流線比較混論,缺少組織,這將相當不利於汽車站的管理。

3、總平面流線分析:旅遊汽車站的出站口處比較混亂,旅遊汽車站的旅客進、出站口,客車出站口全部都在一條狹窄的路上, 在這條路上還有城市公交的交通線,這些流線的交叉就造成了我們所看到的混亂局面。客運總站是城市幹道夾出的一塊區域,於是設計者將幾個站口分佈在幾條路上來佈置,就避免了各種流線混在一起,造成混亂。

4、站房功能流線分析:合肥客運總站的功能分區如下圖所示, 候車區域設置在整個平面佈局的中心位置, 分別在上下兩側放置工作人員工作區域和服務區域,使旅客流線做到了短捷、舒暢,候車廳左側設置了三個大門,通過這三個大門,候車室直接和外部空間相銜接, 即使是在節假日客流量高峯時期也能滿足旅客的疏散要求。

5.客車停車問題

另一個佔地面積很大的功能區域就是停車場,在《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一書中瞭解到普通汽車的寬度一般為2.5米,長度為12米,通道的寬度為13米,車輛的停放方式有垂直式、平行式和斜放式。總站採用的就是垂直式停車,有效發車位有22,前進停車,後退發車,車尾距離後面緊挨着的車有10左右。雨棚為挑檐式,《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上規定雨棚的長度要大於12米,而總站的僅有7、8米,在雨雪天氣裏,為旅客帶來不便。南站有效發車位有12個,雨棚長度也不符合要求,大概7米左右。

6.站前廣場及車輛停放

站前廣場是城市道路與站房的結合部,客流和車流在此集散。客流組成可分為旅客、接送旅客的人及過路客,其中旅客為主要客流。車流,主要是小汽車、自行車及少量的摩托車。合肥客運總站的站前廣場呈長矩形,面積3540平米。合肥客運總站的站前廣場於靠近城市道路的一側設置了50個汽車停車位,這樣規劃停車區有利於避免干擾其他活動區。在一簇土地一寸金的時代,更應該節約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時,更應該考慮一些綠地的佈置,廣場的設計並不只是平面的,而是一個立體的空間,要有標誌性的吸引旅客的東西。 但是在客運總站的站前廣場上時看不到綠色的,或許是設計的失誤,因為他是代表城市的面貌的,在南門換乘中心的戰前廣場也是同一個問題,都沒有綠化的設計與佈置。我想這是我們要考慮的並在以後的注意的問題。

7.地形分析

合肥省客運總站位於瑤海區站前路,處在合肥市的客運交通核心地帶。建築建築東北面朝城市主幹道,其餘三面則為次幹道,斜對面就是合肥火車站新站;周邊多為商業型建築,東南角則是一大型的居住小區;建築的用地為規整的方形地塊,地勢平坦;將主入口開在城市主幹道,而將客車的進出口設在車流量較小的次幹道上,較好的處理了與城市擁擠交通的關係,建築造型為長方形,前後廣場有清晰的劃分。

8.佈局分析

如圖所示,合肥汽車客運總站用車站主體把前廣場與停車場隔開。車輛進站,下客維修清洗,旅客出站,旅客上車,汽車出站這一系列動作呈一條環狀流線完成,所以在功能安排上還是比較合理的。兩個黑塊分別是員工車輛停靠和非機動車停靠,均為對內,內部人員可以直接從車站主體的南角進站工作,避免了與旅客人流的重合。

9.車站主體流線分析

紅色箭頭代表旅客流線,旅客買票過安檢進站,與直接進站的旅客匯合進入候車大廳,一部分檢票上車,一部分可以上廁所,進超市,或者參觀車站內的徽州文化展區,右上角樓梯對內,左下角對外,二樓也是候車大廳,在客流量很大的時候開放。車站流線清晰明瞭。

10.細節處理

(1)大廳的頂部有懸掛有指示牌,圖文結合,便於旅客尋找。候車室內還有專門開闢母嬰和殘疾人專用候車區域,特別是母嬰候車室內配有小型兒童娛樂設施、嬰兒車、專用服務枱等等。售票處也有針對軍人而設立的軍人優先原則。

(2)以上等等處處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安排理念,為遊客提供了優質、安全、舒適的乘車條件。車站裏提供免費熱水,以及雨傘,輪椅等,同時還有志願者服務。

(3)立面造型

南站和旅遊汽車站幾乎就是最簡單的方盒子,極簡主義,在一個大空間裏劃分各種功能,總站雖然在立面上採用了大玻璃幕牆和曲面造型,但其實依然是個變形的方盒子。

11.缺點和不足

(1)我們調查的3個車站都是露天停車的,顯然在雨雪天氣會給旅客帶來不便。而總站雖然雨棚有挑出,但只有7米,明顯小於規範上的12米。

(2)建築的整個主立面都是採用大面積點式玻璃固定。大面積採用玻璃幕牆的建築物造成的危害之一,就是光污染。在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我們要求建築要向綠色建築發展,講求生態。由於長時間在白色光污染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容易產生視力下降、頭暈目眩、失眠、心悸、食慾下降及情緒低落等類似神經衰弱的症狀。南門換乘中心也存在這個光污染的問題。我們不能僅僅因為美觀而不顧污染問題,畢竟全球的污染把問題是一個大問題,需要大家的共同維護。

(3)對於總站,由於車站正面朝東北,所以主入口處常常照不到陽光,但卻設置了大面積玻璃幕牆,不免讓人覺得有些遺憾,或者説浪費。

同樣是總站,車站的汽車進出站口面臨的城市街道,存在着各種令人髮指的問題,違章停靠導致街面狹窄,加上街邊很多小吃店,吸引了很多非機動車與閒雜人羣,再加上大量的士與大貨車穿行,路面變得擁擠不堪,骯髒雜亂,這對車輛的進出站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調研報告 篇三

20xx年11月,市第四次黨代會作出了創建生態市的重要決策,20xx年6月市委四屆二次全會提出了具體的創建思路,同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生態市建設的若干意見》,同年12月20日,召開全市生態市創建工作動員大會,標誌着我市生態市創建工作正式啟動,至今已有3年多的時間。3年多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生態市創建工作喜結碩果:成立了市委書記任主任,10多位市級領導任副主任,30家市直及駐張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高規格的領導機構;編制完成了生態市建設規劃,並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主持的,金鑑明、牛文元等12位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論證委員會的評審;對128個創建單位進行了表彰、授牌,其中生態村91個,綠色學校26所,綠色酒店8家,綠色小區3處。現在生態市創建工作已經到了關鍵時期,為了避免出現“熱情一陣子”現象,將生態創建工作持續高效地開展下去,必須力求思路創新、工作創新、措施創新。

生態市創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創建目的不夠清晰《生態市建設規劃》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樹立“生態強市”的發展理念,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保護生態環境,營造生態社會,加快走上生產發展、生態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可以説創建目的在指導思想中已經得到十分清晰的體現。簡而言之就是“文明發展”,“發展”既是創建生態市的目的,又是創建生態市的措施和手段。但在實際創建工作中“發展”的目的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發展”的措施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創建與“發展”存在脱節現象,就生態抓生態,沒有很好地將生態創建與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缺乏後勁,缺乏號召力,缺乏積極性。

創建規劃存在缺陷《生態市建設規劃》是指導生態創建的綱領性文件,各創建單位的創建計劃(規劃)是創建工作的“目”,從目前的規劃情況來看,“綱”不夠舉,“目”沒有張。整個規劃對軟環境(自然環境)保護與建設談得比較多,對中心工作(經濟建設)規劃得比較少,比較軸象,130頁的篇幅,發展生態產業僅佔20頁,缺乏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重點工程中環境整治與建設項目多,生態產業建設項目少,沒有突出“文明發展”,特別是針對“發展”規劃內容太弱。幹任何事情,離開“發展”都是舉不起來的。各創建單位,包括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綠色學校等都沒有創建規劃,創建工作缺乏規劃的指導,建成什麼樣子算什麼樣子,年終驗收時,在各創建單位中進行比較,選出相對較好的進行表彰授牌,沒有特色。

創建資源沒有整合現在大家普遍感覺到生態創建缺乏資金,之所以存在這種認識,原因就是隻把眼光盯在本級財政投入上。建設生態市完全依靠本級財政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其實生態創建的資金來源是非常多的,關鍵是看怎麼整合,怎麼利用。發改部門、扶貧開發部門、水利部門、林業部門、國土部門、建設部門、能源部門、衞生部門等都有資金投入。目前,我們沒有把這些部門的投入進行有效整合,所以感覺到資金太缺乏,只要把這些部門投入資金的一部分進行整合,集中用於各試範點的創建工作,我們就不會有創建資金匱乏的感覺了。

創建機構十分軟弱我們有規格最高的生態創建工作委員會,但具體履行指導、協調創建工作的工作機構太軟弱。市生態辦僅是市環保局下面的正科級事業單位,沒有編制,沒有正式工作人員(目前從**區環保局借調1名工作人員負責生態辦工作)。在習慣於上級指導下級的環境裏要實現下級(科級)指導上級(處級,市直各創建單位)開展工作是非常困難的。行政級別不對等,指導的效果可想而知。3年多以來,對市直各創建單位的指導工作基本上無法開展。生態創建工作點多面廣,千頭萬緒。沒有足夠的人員是不可能很好開展的,目前市生態辦只有1名臨時的工作人員,意味着其工作只能是蜻蜒點水,無法鷺鷥捕魚紮下去。

創建宣傳缺乏陣地要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既要靠紮實開展工作,也要靠經常的宣傳造勢。目前生態創建宣傳工作給人的感覺是冷冷清清、無聲無息。埋頭搞創建是對的,但抬頭搞宣傳也不可忽視。“生態創建工作通訊”、“生態創建工作簡報”等都是比較好的宣傳形式和陣地。可以刊登外地創建經驗、本地創建動態、領導重要指示等,通過陣地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並可形成比、學、趕、幫的態勢。

創建考核沒有落實創建工作實施3年多的時間了,只是對生態村、綠色學校、綠學酒店、綠色小區進行了表彰授牌,但對各區、縣政府、各創建成員單位創建工作績效沒有進行綜合考核評估。現在有種不好的現象,不考核,不排名就不能形成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那麼生態創建工作靠什麼去推動?輕輕鬆鬆搞創建,不搞創建

會更輕鬆。

措施及建議

明確目的,提高認識黨的xx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要將對建設生態市的認識統一到xx大精神上來,建設生態市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必須搞,是落實xx大精神的具體行動和措施。同時要進一步明確“文明發展”是生態市建設的最終目的,沒有發展的優良環境不是生態市建設的目的,沒有優良環境的發展也不是生態市建設的目的。

完善規劃不是要對《生態市建設規劃》進行修訂,那樣做,工作量太大,時間太長,而是各創建單位要制定創建計劃(規劃),每個創建單位針對本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創建計劃,將創建計劃可行的單位納為創建示範單位開展創建工作,從而改變過去那種年初各區縣報一個創建單位名單,年底去檢查驗收的做法。

整合創建資源,解決創建資金不足問題將各部門用於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生產條件,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部分資金進行整合(先整合部分,然後逐步擴大),集中用於生態示範單位。這項工作剛起步時,會有一定困難,但可以通過部門與創建委簽訂責任狀的形式予以推動,責任狀對投入資金的數量進行明確規定,年終進行檢查考核。

加強創建機構建設組建副處級的創建工作機構(市生態辦),解決3-5名編制。提高行政級別,便於指導、協調各創建成員單位開展創建工作,增加人員編制,解決有人幹事的問題。

建設宣傳陣地辦好《生態創建通訊》或《生態創建簡報》,至少每兩月出一期,長期營造創造工作的濃厚氛圍。

完善創建考核年初對各區縣政府、市直各成員單位下達非常具體的創建任務,年終進行考核評比,對任務完成好的給予通報表揚,對任務完成差的給予通報批評。

調研報告3000字 篇四

低工資就業:多一些經驗拿汗水換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瞭解到,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加,寧願選擇低工資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而他們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換明天。

據瞭解,低工資就業實際上是大學生畢業後、就業前的一種待業狀態,是以單位給畢業生提供積累經驗的機會,而畢業生則以低報酬工作為交換條件。這種低工資就業只為找工作時多一些實踐經驗。

工資會隨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軟件公司負責人王小姐認為,現在企業招人雖對學歷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還是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剛開始工作,工資可能會低些,但隨着就業者個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資也會慢慢提高。她建議大學生心態要平和,找工作高薪並不是第一要素。

就業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資待遇,不斷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以前,很多企業招聘只針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對應屆大學生一律免談。隨着用人觀念的逐漸改善,近一兩年,很多企業直接招收大學生,他們願意出錢培訓大學生,使其很快成為企業的骨幹力量。一般來説,大學生成為骨幹力量後,工資自然會提高。企業為了儲備人才,一般先與大學生簽訂幾年的工作合同,這不僅保障了人員的穩定性,對企業發展也很有好處,同時用人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專家希望大學生能夠認清自己,改變就業觀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資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

二、大學生就業:路在何方?

大量事實證明,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甚至連自己的性格與特長都不瞭解,職業選擇將非常盲目,甚至會影響到之後工作道路的發展。對此,專家建議: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

職業道路早規劃,目標堅定不放棄。迷茫是目前大學生使用最為頻繁的詞語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為看不清未來,看不清未來就會把握不住現在。實際上,大學生看不清未來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沒有目標、沒有規劃,也可能是由於目標過多以致無所適從,規劃太多而無法實現,因此也就更容易放棄目標,追熱門、隨大流。因此對目標的堅持和對規劃的實施是成功的關鍵,堅信無論是職業規劃還是求職擇業,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興趣廣泛應保持,機遇來臨有保障。由於對所學專業缺乏瞭解,許多學生進入大學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對專業不感興趣或不滿意,由此而產生厭學、倦怠的情緒。實際上在大學裏有很多方式可以讓你兼顧興趣與專業,如雙學位、各類培訓認證等,但是在挑選業餘學習的專業時,應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要麼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既滿足求知慾,又從中獲得樂趣;要麼與本專業結合,成為複合型人才,增強就業競爭力。當然,在多個專業的學習中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會活動經驗多,面試應考不心慌。對於大學生來説,找工作最大的瓶頸在於社會經驗的缺乏。雖然在校生要獲得企業實習機會並不容易,但從大多數成功者的經歷看,至少有兩方面資源是大部分學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針對性地參加社團活動來鍛鍊自己溝通交流、團隊合作等能力,社團活動可以説是對真實工作場景的一種模擬;二是爭取各種校內服務的機會及校外的實習、兼職機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瞭解盡職、責任等職場的基本準則。

實習練就真本領,應聘免了試用期。就漫長的職業生涯而言,大學4年無疑是一個黃金的職業準備期,在這4年裏,應該讓自己具備一個職業人所擁有的專業技能、社會技能、職業素養……這樣我們在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中才能做到無縫接軌。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學階段的實習機會,從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後的見習期。企業也節省了大量的培訓時間和精力。這對於個人和企業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特殊才能做後盾,求職更有競爭力。對於一個班或一個專業的學生來説,大家讀一樣的專業、學同樣的課程,看起來彼此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一旦面臨競爭,差別就顯現出來了。目前就業形勢比較緊張,只有身上有亮點的學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單位選中,也才會有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因此,發掘並增強就業競爭力應從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入手,發揮自身特長,並不斷強化,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就業現狀:就業準備三部曲

隨着高校的擴招,原來的精英教育變成了大眾教育。大學生必須轉變觀念,大眾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職業。面對就業難,大學生們要做些什麼呢?

第一部曲:面對現實,正確對待就業形勢,正確對待自己。

擇業和就業,是初出校門的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於學生應具備的正確擇業和就業思想,[]可以歸納為4句話,這就是:認清形勢闖市場,從容自信顯特長,廣開渠道看信息,實事求是快上崗。

認清形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就業政策,二是全國的就業形勢,三是本地區的就業信息。面對矛盾重重又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基本觀點是,只能樹立一個闖字,積極參與競爭,而不是等,更不能消極對待。關鍵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擇業方向和競爭技巧,敢於競爭,善於競爭,並在競爭中獲勝。

在近幾年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用人單位特別注重人才的實際經驗和特長。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問題在於你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善於揚長避短,在關鍵時刻和重要場合發揮一技之長,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和信賴,這是擇業和就業工作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技巧。

在人才市場競爭中,單靠一個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變應萬變往往是不夠的,所以,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學校、老師和家長,親朋和同學,廣搜就業信息,這是就業者一個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擇業和就業之前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準備應該實現以下4種轉換,克服不良心態。

一、實現由學生身份到上崗工作的轉換。

在不包分配,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和競爭上崗的大環境中,應克服聽天由命或等待學校推薦工作的消極心態。學習是為了致用,如果説學習是手段,從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二、在經濟上實現由消費者到生產者的轉換。

克服長期依靠家庭提供經濟援助的依賴心理,憑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誠實勞動,立足於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三、在擇業姿態上,實現由一個普通參與者到競爭者的轉換。

大學畢業生都是第一次進行擇業和就業,經不起挫折,悲傷失望,往往是擇業不順的主要障礙。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動心態。

四、實現由天之驕子到普通勞動者的心態轉換。

放下知識分子的架子,正確理解自己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主動求職。不論從事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首先必須是一個勞動者,而勞動崗位需要自己去爭取。

最後總的來説,擇業者應該具備主動、積極、從容、自信和百折不撓、面對現實的平和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動出擊,準備簡歷和麪試。

機會總是被那些勇於表現、爭取的人得到。不管單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薦要求試用;寫信給單位老總或負責人自薦;直接發送求職信到企業網站招聘信箱……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選擇主動出擊,到用人單位去展示實力,至少得到的機會比等着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大。

據市人才市場的有關負責人説,在如今整體供大於求的就業形勢下,積極勇敢的心態是大學生找工作脱穎而出的一個制勝法寶。在擇業前,要推薦自己,有必要準備相應的文字材料,簡歷要真實可信,文字樸實,言簡意賅,頁面工整規範。面試中也要大方得體,機靈應對,不卑不亢。

總之,在進行擇業、就業的過程中,其目的是選擇一個最能發揮自己專長的工作崗位,開始實現多年的夢想的願望,在大學生的一生中,就業無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動人心的拼搏與較量。一定要審時度勢,振作精神,做好充分準備,用最好的心態、最好的形象和全身心積攢的實力,投入到這場競技中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41zmq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