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對人調研報告多篇

對人調研報告多篇

對人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對人民幣殘損幣現象調研對策調研報告

近年來,人民銀行抓基礎、強管理,以提高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為目的,加大了殘損券回籠工作力度,使得市場流通中人民幣的整潔度有了明顯的好轉,但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提高,特別是與周邊國家接壤地區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市場貨幣投放量逐年增大,市場上殘損人民幣流通現象隨之擴大。以一人口10萬人左右的基層縣級地區的人民幣在市場的流通情況為例:隨着該地區對內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該地區各金融機構人民幣投放及回籠數量逐年增加,僅20__年1月至5月份,現金淨投放83229.7萬元,現金淨投放比20__年同期的313萬元增加了264.9% ,如此大的人民現鈔流通數量,使得殘損人民幣的數量也相應地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基層金融營業網點付出殘幣現象也日顯突出。

一、典型案例:20__年4月份一個月所發生的基層金融營業網點付出人民幣殘損案例及殘損幣數量、金額情況:

案例一:20__年4月16日某商業銀行支行支付人民幣40萬元,發現支付殘損幣144張,金額1220元。

案例二:20__年4月26日某商業銀行某分行將一捆腰條為藍色個人名章貳拾元券付出,即:將已整理的殘損幣付出。

案例三:20__年04月30日,某客户從某商業銀行某支行提取現金20萬元,其中:貳拾元券6捆,伍元券16捆。經檢查人員、現場檢查鑑定,貳拾元券2捆中含殘幣26張,金額540元,伍元券6捆中含殘幣78張,金額390元。

當地人民銀行主管機構分別對上述金融機構基層網點向外支付殘缺污損人民幣的行為進行了嚴肅處理。給予警告並處於3000元的罰款,並限期整改。在短期內發生的這三起案例説明:殘幣從基層金融機構營業網點付出的情況在基層地區的現象,應對其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嚴格管理。

二、殘幣從基層金融機構營業網點付出的主要原因

1、金融機構服務意識不強,重視程度不夠。在當前金融機構一線業務較為繁忙的情況下,金融機構櫃員往往忙於處理日間業務,無暇認真挑剔殘損人民幣,對客户要求兑換殘損人民幣也以種種藉口推脱,造成金融機構對外支付的人民幣夾帶殘損券現象比較突出,不利於流通中人民幣整潔度的改善提高。

2、片面追求自身經濟效益。挑剔殘損人民幣、為公眾調劑人民幣券別、兑換殘損人民幣和反假貨幣工作,金融機構需增加經營成本,而不能帶來直接效益,還可能面臨一定的經濟和法律風險。此外,目前金融機構臨櫃人員大都為聘用合同工,缺少系統化的專業培訓,人民幣收付業務知識和技能水平不一,對殘損人民幣的挑剔及兑換標準掌握不嚴。

3、內控制度建設不完善。多數金融機構除執行本系統上級行統一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外,對人民幣收付業務管理相關的業務流程、內部考核、學習培訓及獎懲制度執行不嚴,對臨櫃人員人民幣收付業務學習培訓未形成制度化、規範化和系統化。

4、臨櫃現金收付不規範。一是辦理殘損人民幣兑換服務不到位。部分金融機構臨櫃人員對殘損人民幣兑換標準掌握不夠準確,個別機構還存在推諉現象,往往推至其他商業銀行和當地人民銀行辦理鑑定兑換,給羣眾造成不便。二是回籠款整點挑剔不到位。部分金融機構對不宜流通人民幣挑剔標準掌握不嚴,未及時對回籠款進行整點挑剔,流通券與殘損券互相夾帶現象較為普遍。抽樣調查顯示,轄區內完整券與殘損券相互夾帶平均比例為5%-9%。個別金融機構當日收入的現金未經復點整理即對外支付,甚至對外支付不宜流通人民幣,使得殘缺污損人民幣再次流入市場。三是未根據合理需要原則為公眾辦理券別調劑業務。檢查中發現部分金融機構網點臨櫃錢款尾箱券別搭配不合理,一般為100元、50元大面額券別充足,20元券以下小面額券別則配備較少或缺少若干券種,有的金融機構網點甚至就沒有小面額的券種。從暗訪和羣眾投訴情況看,個別金融機構存在拒絕為公眾辦理券別調劑業務,特別是20元券以下小面額券別(包括硬幣)的調劑兑換。

5、一是個別金融機構臨櫃人員對殘損人民幣回收有“三怕”的心理。即一怕麻煩,挑剔殘損幣要分清版別和券別,加之殘幣既髒又亂,費時又費力。二怕擔責任,由於部分出納人員業務不熟,對《中國人民銀行殘缺污損人民幣兑換辦法》掌握不準,因而不敢兑換。三怕佔壓庫存,收兑殘幣要集零成整,時間長、上繳慢,佔壓庫存又影響效益,因而不願收兑殘幣,有時對收兑的殘幣不能及時整點入庫,出現隨收隨付現象,造成惡性循環。

三、解決殘幣從基層金融機構營業網點付出應採取的對策

1、金融機構要加強對殘損券回籠的認識,克服只注重自身效益,而忽視殘損券的回收,應把殘損幣回收當成一項正常的工作業務,常抓不懈;加強出納人員的配備,保證出納人員工作崗位的穩定性,要有足夠的人員回收殘損券,保證已收的殘損券不在對外支付。

2、各金融機構要健全業務內控制度,優化綜合櫃員業務操作流程,提高臨櫃人員業務技能,同時建立內部激勵約束機制,自覺接受公眾的監督,認真受理顧客的投訴,切實改進和規範人民幣收付業務操作。另外要加大現金出納機具、反假貨幣設備的配備,提高人民幣收付業務科技化、自動化水平,減輕一線櫃員勞動強度,改進人民幣收付業務質量與效率。

3、推行崗位培訓制,提高金融機構出納人員的業務素質。組織學習培訓,嚴格金融機構出納人員的上崗資格考試,持證上崗,達到能準確鑑定真假人民幣和熟練掌握兑換殘損人民幣標準。同時,要求金融機構出納人員在羣眾兑換殘損人民幣時克服怕麻煩、互相推諉的現象,並強調各城鄉信用社、郵政儲蓄,在辦理現金收付業務中,按規定挑剔殘損人民幣,不得將未經挑剔的票幣重新付出,杜絕殘損人民幣流出的口子,實現現金出櫃無殘損幣、假幣。

4、把好人民幣的挑剔關。商業銀行自身要加強對殘損人民幣錢捆質量的自查,嚴格按殘損人民幣的挑剔標準,整理人民幣。第一,臨櫃出納把好第一關。各單位出納、營業場所營業員是面向社會的第一窗口,在發工資或報銷差旅費時,在為顧客找零時,在收取

各項費用時,都應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收進殘損幣,發放完整可流通的人民幣;第二,商業銀行部門出納把好第二關。各商業銀行部門出納在辦理各單位、個體及私人存取款時,要點準、挑淨殘損人民幣。

5、加大檢查和監管力度,維護流通秩序。基層人民銀行應加強對殘損人民幣回收管理工作,人民銀行發行庫對金融機構交存的人民幣錢捆要嚴格質量把關,對不符合“五好錢捆”標準的不予入庫,並結合殘損人民幣復點、清分業務中掌握的情況,對差錯率較高的金融機構進行通報,督促各金融機構健全相關內控制度,落實人民幣收付各項法規、制度,維護人民幣正常流通秩序。此外,各級人民銀行要適當加大小面額券別人民幣的投放,加大殘損人民幣回籠力度,持續提高市場流通人民幣質量。

6、加強業務宣傳,創建良好環境。各級人民銀行要結合反假貨幣宣傳活動,運用城鄉反假貨幣宣傳網絡,組織愛護人民幣宣傳,向社會公眾宣傳人民幣法規和知識,增強公眾愛護人民幣的意識和技能。同時發揮各金融機構網絡優勢,結合金融機構自身業務拓展,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愛護人民幣和反假貨幣宣傳活動,並積極配合公安等執法部門,打擊不法分子損害人民幣的違法犯罪活動,營造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2篇】關於對人民調解工作原創的調研報告

人民調解工作是在依法設立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以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公德為依據,對民間糾紛當事人進行説服教育,規勸疏導,促使糾紛各方互諒互讓,平等協商,自願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一種羣眾自治活動.人民調解簡便、節省時間、減少訴訟、減少糾紛當事人的費用,因其程序的簡易性和成本低廉性而深受人民羣眾的歡迎,被國際上稱為“東方一枝花”的人民調解制度,是我國首創,具有中國特色,被世界上很多國家學習借鑑的法律制度,有的國家也在嘗試我國人民調解工作的做法。

然而,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各階層的矛盾層出不窮,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矛盾類型發生變化,人民調解工作如何適應改革發展大局的需要,如何進一步發揮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這些都亟待我們去深入思考和仔細研究。

以筆者所在區為例,近年來,在排查出各類糾紛案件中,通過人民調解組織去做到化解矛盾糾紛,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種種事實足以説明,在街道、村(社區)二級,人民調解組織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對當前主要社會矛盾糾紛的分析。

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形勢是好的,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穩定,治安狀況良好,人民安居樂業。但隨着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湧現,主要表現在:一是民間主要矛盾糾紛發生新變化,呈現多樣化、複雜化、疑難化、涉及人數多、糾紛性質變化等趨勢。資源權屬、環境生態、土地承包、工程建設中羣眾利益維護等經濟內容的新型矛盾糾紛日益突出,傳統的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已不再是民間的主要矛盾糾紛。二是羣體性矛盾糾紛呈上升趨勢。主要有農民建房、土地糾紛、徵地補償、安置房分配等問題。三是相當部分糾紛當事人言行發生重大變化,訴求方式和行為方式偏激甚至違法的現象明顯。所有這些新情況、新問題,都對人民調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運行情況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面對新形勢下社會矛盾糾紛呈現出的新問題,新特點,要求各級調委會在區司法局和司法所的指導下,通過大量細緻的工作才能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同時,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需進一步健全。目前,全區擁有人民調解員4000人(含專職調解員2人),網格化信息員共16 00人,由此組成了一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空檔的信息網絡;街道、村、社區三級調解組織網絡已經形成,人民調解的功能作用日益凸顯。去年以來,全區矛盾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促進了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人民調解工作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司法所建設薄弱,工作開展不平衡。

基層司法所是基層人民調解工作的主管部門,起着“一線指揮部”的作用,任務重、人員少,而當前司法所辦公條件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還很滯後,司法行政工作人員力量嚴重不足,致使基層調解組織的日常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管理,只能面對和應付做好日常工作,由於人員力量的不足,致使很多工作不能認真做好。

2.經費保障不到位,調解作用發揮不好。

目前,農業税已被取消,村(社區)級基本無收費來源,因沒有經費,調解員培訓辦不了,必須的學習資料和報刊訂購不了,經驗交流會和表彰會也開不了,調解員的誤工補貼更談不上。所以,有的村(社區)調解委員會主任便不設專人,而大都由村委會副書記或副主任兼職,許多人覺得幹調解工作不如做別的事情實惠,工作缺乏應有的活力和開拓精神。

3.調解員隊伍素質偏低,嚴重製約調解的質量和水平。

從統計的情況看,全區有三分之二的調解員是高中左右文化程度,綜合素質偏低,很難適應工作的需要。從目前調解隊伍的現狀看,相當一部分調解員的法制觀念和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變化的節拍,主要憑藉老經驗、老觀念來開展調解工作,而不是靠法律、政策,調解糾紛有時表面上平息事態,但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矛盾。

三、對完善創新人民調解工作的三點建議

1.深化認識,擺正人民調解工作的位置。

人民調解組織多處在最基層,分佈面廣,遇到的人,財,物等實際困難比較突出。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人民調解工作應給予重視與支持,充分認識到人民調解工作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各項保障機制,為人民調解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要循序漸進逐步創新社會管理模式,進一步創新人民調解組織形式,在村(社區)、企業等全部建立起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發展行業性、區域性人民調解組織,在不同行業和系統建立各類調解組織,發展和完善人民調解工作網絡。

2.公開選任,建立與工作相適應的人民調解隊伍。

隨着社會主義法制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法制意識的增強,矛盾糾紛增多,難度增大,對從事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調解員的法律與業務素質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別是人民調解制度改革後,調解對象範圍不斷擴大、調解制度與訴訟制度相銜接的趨勢,文化程度、法律與調解業務素質已成為人民調解員任職資格的重要條件。因此建立一支與工作相適應的能調善調、堅強有力的調解隊伍迫在眉睫。要引入競爭機制,拓寬聘任調解員的渠道,創新舉措,在街道和村(社區)推行首席人民調解員制度。街道首席人民調解員應由街道聘用,所在地區司法局對人員的學歷、政治素質等方面進行審查,村(社區)首席調解員實行公開選聘,即在每個轄區範圍內進行公開選聘,將本轄區內退休的法官、檢察官、法律工作者和熱愛調解事業的幹部、教師等人員選聘為首席人民調解員,他們的工資福利、組織人事關係等方面實行司法局為主、街道、村(社區)管理。首席人民調解員由區一級司法行政機關發給“人民調解員資格證”,實行持證上崗。

3.強化指導,加快建立人民調解工作的長效機制。

加強與改進人民調解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加快發展人民調解工作是歷史賦予的使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當前,部分領導把人民調解當成軟任務,可抓可不抓,認為調解工作起不了多大作用,有了糾紛找法院,發生案子有公安。這些現象的存在,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並建立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

四是加強規範化建設,規範調解工作制度。

建立學習、例會、糾紛管理登記、回訪與檔案管理五項制度,用制度規範行為,杜絕調解糾紛的無序性,要規範文書格式、工作紀律與工作方法,尊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要嚴格遵守不收費的規定,防止搭車收費,變相增加農民負擔。

五是落實經費,保障人民調解工作正常開展。

為充分調動人民調解員的積極性,穩定基層調解隊伍,確保人民調解工作健康、穩定發展,必須建立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建議區、街道兩級政府將人民調解工作業務經費按一定數額列為財政預算。司法行政機關積極運作,儘快建立人民調解基金。對於公開選任的調解員實行月工資報酬制,由區、街道兩級財政負擔。

【第3篇】服裝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調研報告

服裝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調研報告

1.調查目的

為了瞭解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標準以及企業家的人才觀,對高校人才培養機制進

研究與分析,促成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接軌,更好地整合學校教學資源,促進學校提高自身服務質量

2.調查內容

到服裝企業找負責人瞭解服裝企業對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並且完成“關於企業人才需求的調查問卷”。

3.調查時間

調查集中在7月6日、7月7日、7月8日,這3天進行。

目前,服裝行業發展勢頭猛進。通過走訪調查顯示,服裝設計人員為數不多,高檔的服裝設計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從走訪的温州服裝企業所瞭解現有的服裝設計人員其中本科生佔極少的比例,畢業生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工作能力都還有待於提高。這種狀況,對於服裝行業向着更高、更遠方面發展是一種阻礙。廠家們反映,畢業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又會操作,技術比較全面,但技術熟練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缺乏實踐。這説明在校訓練的機會少,應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要求教學內容要更新,這就建議讓學生應拓寬視野多參加實踐。我們應該把握自己的優勢——在學校重視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切不可浪費時間!我們比很多人都幸運,有良好的學習機會。在大學這個小型社會學習溝通能力,加強人生觀,職業道德和勞動態度方面的修養。

調查問卷顯示企業對本科生的需求呈上升趨勢。但在調研中發現:如今,在温州一些企業裏已開始“淡出”學歷、資歷、經驗方面的框框,主張“適用才是硬道理”,將擁有業績、成果、具備真才實學、為市場檢驗證明具有創新思維和發展潛質的人才,納入引進的主視野。如果擁有高學歷但無法在起職位為企業創造價值,那麼對企業來説是無用的。只要略加留意温州的報紙、網絡和琳琅滿目的招聘廣告,經常可見“至少2年以上工作經驗”、“無工作經驗免談”等招聘內容,“有工作經驗”常常成為了應聘的門檻。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在人才的選擇中,既要注重人才的文憑、證書及身體狀況,更注重人才能力及綜合潛質等,不同崗位有不同的需求,最重要的是適用。事實上,採用了“適用即人才”的標準,是企業務實發展思想的迴歸,這也代表了目前許多企業的用人策略。

訪問的服裝企業對大學生最多的評價是:大學生在學校所學與社會需求脱軌,但要求高,又缺乏實際能力。其實現在的企業都很現實,看重工作經歷和技術,希望員工能儘快為公司創造價值。有誰希望把自己的企業給員工當練兵場呢?因此在校大學生要有危機感,不要以為一步入社會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應明確自身的價值和定位,你有什麼能力能讓你找到好工作。很多大學生找工作都存在這樣的誤區:一個方面是自己眼高手低,自己根本自身素質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是自己沒有給自己一個很好的定位,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這是大多數企業給我們大學生的忠告。

我們只要瞭解了社會的需求和自己所長,就會很快找到自己社會中的位置打好人生中漂亮的一仗。現代大學生缺少社會知識和信息,在學校時從不關注社會中的情況,甚至連新聞都懶得看,更不用説社會鍛鍊,所以當他們邁出校門的那一刻就迷失了方向,拿着自己的簡歷不知何去何從,只知道自己學的是什麼專業,卻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以至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都找不到工作;因為大學生缺少社會鍛鍊,空一肚子墨水卻不知如何用,很多用人單位不願招聘應屆畢業生,都願吸取有工作經驗者,因此大學生的就業率也越來越低!有的學生辛辛苦苦學了數十年的專業當走進社會時卻找不到任何與所學專業有關的工作,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這就是不瞭解社會的需求所造成的。

所以我們要發起倡議,為了我們今後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社會當中去,為了我們早日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為了能夠更順利的工作用自己的所長服務於社會,讓我們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e8p33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