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市心理健康調研報告多篇

市心理健康調研報告多篇

市心理健康調研報告多篇

市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1

近來,廣東個別高校連續發生了多起學生自殺事件,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為全面瞭解廣東大學生目前的身心健康狀況,促進學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推進大學生素質建設,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對全省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環境、就業壓力、感情問題、人際關係、家庭狀況等方面全面審視大學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

此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16份,回收率93%。其中男生502人,女生614人;本科生1011人,研究生105人。樣本分佈情況:廣州大學城:700份,華南理工:200份,華南農大:200份,中山大學:100份。

調查顯示,廣東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隱患,形勢不容樂觀,而大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落後,工作乏力。

一、廣東大學生的自我評價狀況

1、從總體上來看,廣東大學生對自己並不太自信。

在對大學生“你是否覺得自信”的調查中,有47%的人選擇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3%的人選擇了有時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女生的不自信比例明顯高於男生,女性的心理普遍脆弱、敏感,致使不自信的因素相對男性更多一些,若不加以疏導和防範,出現意外的機率會更高。

對“你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的調查結果顯示,67.1%的學生認為自己與他人不相上下。這其實也是一種不太自信的表現。

2、廣東大學生最想改變的是知識。

大學生如果能改變自己,他最想改變的是什麼呢?“知識”以43.1%排在首位,“出身”、“外貌”分別以5.4%、5.2%排在最後兩位。 “財富”以18.9%位居第3位,也佔有不小的比例,反映了當代大學生追求的多元化。

3、廣東大學生心態不輕鬆。

在“你覺得目前壓力大嗎”的選項中,選擇“大”和“快要崩潰”的佔有39.4%,同樣女生的比例高於男生。其中大四學生和研究生選擇這兩項的比例明顯高於低年級的學生。在“上學後遇到的最大挫折”調查中,“學習成績不理想”和“就業競爭太激烈”選擇率最高,道出了廣東大學生不輕鬆的兩個主要原因。

4、廣東大學生對物質條件基本滿意。

通過調查顯示,女生在選擇“生活費是否夠用”的時候,86.7%的人選擇了“基本夠用”和“有剩餘”,而男生的“經常負債”率也低於預期和以往,學生們在對生活費的打理上學會了控制,基本正常。學生的日常主要消費集中在飲食方面,這一選項高達51.9%;大學生擁有“新三件”手機、電腦、mp3的比率高達65.5%。手機價格在x元以上的達6.4%。

5、廣東部分大學生情緒低落

在“你認為自己常處在哪種情緒中”的調查中,26.3%的人選擇了鬱悶、無聊、煩躁;而“對你的日常生活方式評價”的調查中,65.9%的人選擇了很一般和枯燥。

二、廣東大學生學習環境狀況

1、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

在“學習負擔是否沉重”的調查中,有超過29.4%的學生認為學習負擔沉重和喘不過氣來,女生的比例明顯高於男生,碩士的比例遠遠高於本科生。在另一個問題“你對考試成績如何看待”的調查中,超過81.2%的女生選擇了爭取好成績及拿獎學金,而28.2%男生選擇無所謂和60分萬歲。

2、大學生的作弊明顯減少

在“你考試作弊嗎”調查中,只有1.3%的人選擇經常作弊,17.9%的人選擇偶爾作弊或公共課作弊,從不作弊的人達69.5%,。

3、大學生的業餘時間多選擇上網或打遊戲

“你在業餘時間主要做什麼”的調查顯示,38.3%的人選擇了上網或打遊戲。上網已經成為了多數學生課餘生活的最愛,但過於沉迷網絡、容易產生很多心理疾病。在實地調查中,大部分上網的男同學都是在打遊戲,其中不乏暴力、血腥、色情的,上網聊天也是大學生髮泄情緒的主要方式,正確引導學生對待網絡、利用網絡是學校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三、廣東大學生的愛情觀

1、大學生對愛情信心不足

通過“你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的調查發現,53.9%的同學認為戀愛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心理和生理需要”、“打發無聊的時光”和“隨大流,不落伍”,只有46.1%的人是因為“情到深處”而“選擇人生伴侶”。在“你對校園愛情的未來怎麼看”的選擇中,有31.1%的人把票投給了“無疾而終”和“社會太現實,畢業各自飛”,其中高年級的學生投這一項的比例高出低年級很多。有超過47%的人認為“只要雙方努力,將來會在一起”。

2、大學生渴望獲得愛情

學校仍舊是學生心中的戀愛天堂,在“你在學校會選擇什麼人做你的愛情另一方”調查中,只有8.8%的同學選擇“不會談戀愛”。有66.5%的同學選擇“志向相象,趣味相投”。

3、大學生的性觀念依舊保守

儘管有些媒體對女大學生議論紛紛,我們的這項調查卻發現,大學生性觀念依舊保守。“你大學期間是否有性生活”的調查中,有超過88.2%的選擇了“沒有”,這其中包括了105名碩士研究生。結果可能會有誤差,但我們看到大學生對待性的態度還是比較謹慎的。

在“你從什麼途徑瞭解到性知識”的調查中發現,53.2%的人的性知識是通過“旁門左道”和“同學談論”中獲得的,只有41.8%的人是從課程和書籍中學習到的,即使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大學生在性教育方面依然落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四、大學生的人際關係狀況

1、同學關係比較健康

在“你與同學關係如何”的調查時,超過89.3%的人認為相處融洽,只有10.7%的人承認會偶爾發生矛盾。從整體上看同學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健康的,但交往的主動性欠缺,64.5%認為與別人交往“一般喜歡”、“無所謂”。

2、大學生普遍個性獨立但也珍惜友誼

在“你遇到挫折的時候依賴朋友嗎”和“是否擔心朋友不喜歡和自己一起”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的同學會參考同學朋友的意見,但會以自己為主去解決問題。有47.1%的同學擔心朋友不喜歡和自己一起。

3、大學生遇到心理問題交流途徑少

“如果你遇到不順心的事,如何解決”,54.2%的同學選擇了“強忍”和“逆來順受”,而選擇“找父母傾訴”和“找心理諮詢機構”的僅佔8%。

五、廣東大學生的就業心態

1、大學生畢業後的首選是就業

在“你希望畢業後的去向是什麼”的調查中,65.7%選擇了就業, 28.4%的人選擇出國或繼續深造,很多同學表示,希望在工作的過程中,再尋找合適的機會深造。

2、廣東大學生就業態度比較端正

在“畢業後找什麼樣的工作”調查中,選擇“有發展空間”、“符合自己專長”的佔67.8%, “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選擇率相對低一些,佔23.1%。“無所謂,找到先呆着”、“要我就不錯了”只佔 9.1%。

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輔導狀況

在“是否參加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調查中,只有3.6%的人經常參加,不知道或沒參加的比率高達69.8%。而“是否去過學校的心理諮詢機構”的調查中,經常去的比率低至0.8%,92.6%的人表示沒聽説過或沒去過。

七、廣東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1、大學生不太關注社會公益

調查顯示,學生經常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僅為12.4%,有87.6%偶爾參加和基本上不參加。

2、大學生普遍反對用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你如何看待學生自殺事件”調查中,“非常鄙視自殺之人,對不起父母和社會的栽培”共有496人選擇了該項,排在首位。

3、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較強。

廣東大學生在最後一題“大學生應該履行哪些社會責任”的調查中,普遍認為應當“對得起父母的栽培,努力成才”,“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成為人才,報答社會”,“經常參加社會實踐,幫助他人”和“熱心參加公益活動”,説明大學生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擁有良好的意識。但關鍵是要付諸實踐。

市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2

一、調查目標和方法

(一)調查目標

城鄉國中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心理狀況,當前城鄉國中生的心理特徵及其二者的差異性,當前城鄉國中生的學習和生活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鄉國中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心理狀況,當前城鄉國中生的心理特徵及其二者的差異性,當前城鄉國中生的學習和生活心理的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活動

本次調查圍繞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展開,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學習目的、人生觀、價值觀、人際關係以及相關的心理髮展狀況等。着重瞭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小見大,呈現出浙江省國中生心理的發展狀況,並積極提出相關的對策和解決途徑。調查從7月15日開始,於7月24日結束,在湖州市吳興區當地幾所中學展開,包括實地訪問和問卷調查兩部分。

(一)實地訪問

儘管正值酷暑時節,我們走訪了湖州市吳興區和遂昌縣妙高鎮當地的幾所中學,在學校同學和老師的配合下,順利地訪問一些學生,詢問了他們一些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並作了一定的記錄。

(二)問卷調查

問卷發放的地點主要在湖州市吳興區附近和遂昌縣妙高鎮。我們採取當場回收問卷的方式,隨機抽取了附近的路人以及居民幫助我們完成了問卷的填寫。問卷的回收率在八成以上,問卷回收後,我們對問卷答案經行了統計冰作了一定的分析,以便得出有關結論。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在我們本次調查中我們調查了多數中學生其中選取了部分較為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研究其中1.選擇學習壓力還可以的學生佔被調查人數的70%左右,壓力過大的學生佔12.9%,在選擇壓力過大的國中生中,城市學生佔64.2%,農村國中生佔35.8%。由此可見,許多國中生的學習壓力適中,因為畢竟不是高中,會考遠沒有大學聯考那樣緊張、隆重和麻煩。經調查結果顯示,城市國中生的學習壓力要比農村學生大。我們認為這可能跟城市競爭日趨白熱化這一社會大背景有關。

2.選擇現在的學習壓力來自於家長期望的學生佔61.3%。選擇來自於自己的期望佔25.8%,而來自於同學的競爭佔12.9%。而來自於老師的期望的比例幾乎是零。結果表明,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學生學習壓力的重要來源。在訪談中我們瞭解到,一些家長的“重點中學、名牌大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緊箍咒無疑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一些家長常將自己孩子的成績和親朋好友的孩子的成績進行比較,形成一股攀比風,這也會給孩子產生一定的壓力。

3.在一般情況下,有38.7%的學生會用聽音樂的形式來緩解自己的壓力,因為音樂能舒緩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也有29%的學生選擇用網絡。隨着電腦和網絡的不斷普及,網絡媒體的力量不容小覷。

4.在一次考試失利後,有48.4%的同學會選擇更加努力,和以前一樣。保持一顆平和淡然的心態的同學佔41.9%。而認為自己很無能的學生的比例幾乎為零。由此可見,目前的國中生總體還是積極向上、奮發拼搏、充滿自信的。一次考試的失利並不能挫敗他們,使他們一蹶不振,反而使他們更加努力。同時,目前國中生的心態還是讓人感到欣慰的,能夠寵辱不驚,以平和的心態看待考試的失利。

5.目前存在的心理問題是青春期問題佔了42%左右,而選擇父母師生關係緊張的學生佔了16.1%。由此可見,青春期問題是困擾學生心理的主要問題。在訪談中我們瞭解到這些國中生青春期情感上更深刻,但敏感多變而不穩定。同時,看待問題存在這一定的偏激性。對人對事有時感到很美好,有時感到很糟糕;興趣愛好比較廣泛,但容易見異思遷;當考試取得好成績往往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容易悲觀、沮喪失去信心;情緒易激動、感情易衝動。主要是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後,對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探索、知識的渴求、友情的尋覓、熱情的釋放、才幹的顯露等日趨迫切,因而感情也日益豐富。但由於受年齡、閲歷、經歷、財力等方面限制,情感處於易變不穩定狀態。因此對人對事物都要全面客觀地分析,失敗時不要泄氣,成功時不要驕傲;對人要多看長處,要學會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遇事要有毅力,有恆心,逐步增強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緒和情感的能力,使心理、品質健康發展。同時,同父母關係緊張,和父母存在代溝。

6.在空閒的時候,有42%的學生選擇上網遊戲,20%左右的學生選擇看電視電影。而只有12.3%的學生選擇做運動。無怪乎現在的中學生近視率越來越高,而體質卻越來越差,肥胖率顯著增加。再者,只有10.8%的學生在空閒時做家務,而在做家務的同學中農村學生佔將近75%。由此可見,農村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比城市學生要勤勞、能幹、生活能力要強。另外,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女生在空閒時會選擇逛街。

7.遇到不順心的事時,71%的學生會選擇向朋友傾訴,只有12.9%的學生會想父母傾訴,而向老師傾訴的比例幾乎為零。可見,學生跟父母老師存在着一定的代溝,尤其是和老師的關係。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關注。學生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主要的煩惱和壓力也大多來自於學習。然而,學生和老師之卻是非常的疏遠。這導致老師不能即使瞭解學生的心理,不能真正的瞭解學生心裏的想法,而這又反過來加劇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在問題出現時,老師不能即使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因而在很多的情況下,問題不僅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反而會因為彼此的不理解而加劇。做為老師,應該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只有瞭解他們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上更好的幫助他們。在新時代中,我們倡導的師生關係應該是亦師亦友。在隨後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和父母親近感是一般的佔了41.9%。而和父母不親近甚至有敵意的學生各佔4%。

8.有74%左右的學生認為學習上最大的不適應是缺乏約束力和自制力。隨着科技的日新月異和電腦網絡的不段普及,一些電子產品正嚴重影響這學生的學業和使學習效率顯著下降。我們在調查中瞭解到,一些國中生沉溺於網絡遊戲和qq聊天,欲罷不能。另外一些國中生上課時拿手機發短信、玩遊戲,更有甚者又來作弊。同時,也有3.23%的學生缺乏自理能力,其中城市學生佔多數,這説明城市學生的自理能力亟待提高。

9.目前,多數國中生的學習動力主要來自於為了今後有顯赫的地位,或者將來有一份高而穩定的薪水。這説明目前的國中生很現實,對於學習的目的比較清晰,有明顯的動力:有絕大多數的學生是為了今後的生存在努力的學習着。這部分學生認為,未來的社會將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信息社會,而知識則是信息社會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必須努力學習,全面掌握知識。這個層次的學生代表了中學生思想發展的方向。當然,也有一部分的學生的學習動力來自父母。現在的社會是知識的社會,越來越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想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以便能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不被淘汰,能夠擁有自己的成功。但是,值得提出的就是,學習是自己的事情。為了父母而學習的動力,一旦遇到挫折,就很有可能會放棄。學生必須對學習擁有正確的認識。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是為了某人而學習,只有對學習擁有了正確認識,才能做到在困難面前不退縮,才能真正從中找到真正的動力。也只有這樣,在學習上,我們才能擁有好的成績。

調查中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希望得到多層次和橫向聯繫的知識,他們不滿足於縱向的傳統的封閉式的知識,以求更新知識,擴大知識面。新穎、獨特、先進是當代學生所追求的:解題時獨特的解法,探討時逆向的思維,爭辯中與眾不同的見解,寫作中新奇的構思,他們用自己的視覺去觀察事物,審視世界,用自己的多向思維去分析問題,探索規律,不喜歡人云亦云。

好奇、愛幻想也是當代中學生的`特點。“缺乏幻想的學者只能是一個好的流動圖書館和活的參考書,他只掌握知識,但不會創造。”萊辛的這句話千真萬確,當代的中學生可不願做“兩腳書櫥式”的學者。

當代的中學生不僅求知慾強,而且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據反映,許多學生跟父母思想有隔閡,其主要原因是不少父母喜歡用老眼光看待他們的一言一行。不是嗎?隨着物質生活的富裕,人們的追求也在提高,愛美是青年的特性。中學生也不例外。穿戴得漂亮些有些家長就説什麼思想變了,忘記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所謂“艱苦本色”。課餘時間聽聽音樂,唱唱歌,也説什麼不行。這些都為中學生普遍反感。時代在前進,五彩繽紛的生活火花,對中學生也產生了多向性的吸引力。多數同學呼籲,請父母理解,我們追求樸素大方的美,不追求資產階級墮落的“美”。我們的美,反映出時代的生氣,我們沒有忘記艱苦奮鬥的革命傳統;輕鬆明快,熱情奔放的音樂使我們興奮、愉快,能使我們更好地投入學習。渴望大自然的薰陶,渴望友誼,也是年輕人的心聲。

10.有61.3%的國中生打算畢業後讀完高中後再上大學。有25%左右的學生準備讀中專,學門技術,而準備讀中專的學生中農村學生佔多數。直接去打工的人數非常少。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這在為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的同時,也滿足了許多同學對大學的渴望,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我們在調查中瞭解到,一些農村學生家中並不寬裕,而上大學是一筆巨大的開支,這無疑給家庭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伴隨着大學生畢業後的工作越來越難找,畢業後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所以他們認為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太大了。他們選擇上中專,使自己有一技之長。總的來説,他們都堅信科學文化只是對他們今後事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當代的中學生,對於自我清晰的認識和對未來精細的打算,説明我們的中學生們已經成長,能夠根據自己的判斷作出正確的認識。對此,我們感到非常的高興。

四、思考與啟示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及其必要性

1.青少年成長過程的心理需求成才的心理需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下,知識經濟已初見端睨,無知便無生存之本的理念成為人們的共識。在家長望子成龍的慾望促使下,涉世不深的中學生祈盼自己成才的心理日趨發展。受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受尊重被理解是人的基本的心理需求,對於處在成長中的中學生來説更是如此。獨立的心理需求,中學生身心正處於漸趨成熟的過程,他們有一定的判斷力和自信心,但有時對學習、生活中及社會上遇到的問題則缺乏判斷力。歸屬的心理需求,中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對結交的來自同學的朋友羣體有依附感。被異性關注的心理需求,中學生因生理的漸趨成熟,在內心深處有一種得到異性注意和肯定的心理需求。自省的心理需求,中學生容易衝動,遇事缺乏冷靜分析,因而做錯事時有發生,待冷靜後又後悔。青少年存在上述心理需求,需要學校教育工作者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反之,極易造成心理疾病,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而最終導致人格上的缺陷。如教師不尊重學生“受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極易造成學生對教師的牴觸情緒,這種牴觸情緒會使教師的一切教育歸於失敗。

2.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成長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日趨複雜,身心發展受到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較以前更為突出。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當前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會同世界衞生組織(who)和美國夏威夷大學聯合對上海市中國小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大規模調查,數據顯示有27%的學生心理異常(包括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研究表明,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上升的趨勢。浙江省心理衞生工作者對全省城鄉不同類型學校2961名大中國小生進行了心理健康狀況測查,學生中存在着嚴重心理問題的國中生為13.6%,高中生為18.7%,而大學生高達25.9%。令人擔憂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導致了學生自身的身心疾病,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和學習生活,同時還直接損害了他們的品德發展和正常的社會適應性。如因心理問題而休學、退學、離家出走,甚至犯罪等,給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造成了不良的後果。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存在着片面的理解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對部分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心理矯正。因此,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點放在心理諮詢室,認為心理諮詢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做法就是等候學生上門諮詢。其實,正如專家指出的那樣,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當着眼於學生的健康和發展,而不是問題矯正,心理健康教育應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它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活動為載體。

2.過分偏重學習心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提高升學率的一種手段,一切圍繞提高升學成績。比如,進行智商測驗、學習焦慮測試,學習方法指導、考前心理調試等。其實,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學習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際關係指導、健全人格培養、抗挫折能力的培養及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等。

3.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表現在有些學校採取簡單生硬的説教,生搬硬套心理學概念,心理教育課以傳授心理學知識為主,甚至大量考名詞解釋。有的還不恰當地按學科知識體系的方法,規定出不同年級每一學期的訓練目標與任務。對此,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傅安球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模式應當是生活經驗型的,而不是知識傳授型的,不應當有固定的模式,更不應當有考核,應當進行行為訓練,加強個別輔導。從廣義上來説,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包括班級心理教育活動、團體心理輔導等顯性課程,也包括教育教學滲透、環境陶冶等隱性課程。

(三)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與對策

1.努力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心理環境中學生良好的心理環境

學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主環境建設

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重要任務,包括教學大樓、實驗室、運動場等等在內的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儘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築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和曲徑通幽的小道,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

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文化、藝術、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技藝,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係的目的,改善學生心理環境。

校園校風建設

培養良好的校風,既能反映學校的特色,也是穩定心理環境的因素。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只有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學校還應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學校可以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使家長既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更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佔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2.以課堂為主渠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心理健康教育應作為一門學科走進課堂,納入教學計劃。因為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還要面向全體中學生,作預防性輔導,運用現代心理科研成果,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自己的心理特點有所瞭解,掌握一些調控自我心理的常識,學會自我修養、鍛鍊的具體方法,養成健康的心態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寓心理健康教育於有益的活動之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髮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良好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4.開展個別心理諮詢

學生具有的煩惱、焦慮、緊張,往往因人而異,通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對此應通過個別諮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據學生行為中存在的問題採取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信箱、輔導或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此外,加強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還必須努力提高學校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增強實施心理健康的能力。學校要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引導教師開展討論,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市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3

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複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身心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調查目的:

1.瞭解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發現問題並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

2.分析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問題,為今後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提供決策依據;

3.分析出現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4.通過調研瞭解學生健康狀況,有利於構建和諧校園;

5.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心理諮詢活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地加強心理品質修養和鍛鍊,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近幾年,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校園穩定。接連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種現象已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瞭解我校大學生心理的現狀和心理素質,分析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問題,為今後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提供決策依據,從而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更好的應對人生和社會的各種問題和矛盾,我將大學生心理狀況作為此次專題調研。此問卷針對大學生目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以統計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當前出現的校園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從心理學的觀點看,大學時代是個人的心理斷乳的關鍵期。心理斷乳意味着個人離開父母家庭的監護,徹底切斷個人與父母家庭在心理上聯繫的“臍帶”,擺脱家庭的依賴,成為獨立的個體,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建構。當多重發展任務同時落到大學生身上時,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衝突。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現在的大學生有着許多自己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的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作為國家、社會發展的中堅貯備力量,大學生將會如何認識和處理這些問題與衝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必然會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為此,針對大學生幾大類心理問題研究設計了一份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我總共設定19條問題,通過為期兩週的問卷發放調查,最後共回收40份問卷進行分析,希望能通過分析數據初步瞭解到大學生心理狀況以便發現問題並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

由於設定的題目較多,在這裏我就挑選更具代表性、問題更突出的選項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建議以解決本校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問題一你認為緊張情緒會給你的考試成績帶來影響嗎

由這個表格,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有百分之六十多的人覺得緊張情緒會給考生帶來影響。這也就説明,會有一大半的人很重視考試,他們期望通過考試取得優異成績。那麼,怎麼調整自己的緊張情緒以從容面對考試就顯得尤為重要。當遇到考試或自己所重視的其他事情我們又過於緊張時,做個深呼吸,並暗示自己,我已經努力了,結果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體驗這個過程,做好每一個細節。這時我們就會放鬆很多,我們離成功就會更進一步。

問題二你對自己的專業是否滿意

有這個問題可以看出,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加,就業形勢的日趨惡化,很多人已不再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專業,所以對現在所學習的專業熱情度不高。

問題三你對自己的外貌滿意嗎

從這個表中可以看出,對自己相貌的人滿意的人很少,絕大多數覺得還好,但還是有一部分人對自己的相貌不太滿意。更有甚者,還會抱怨自己不夠美麗或者帥氣,久而久之,會讓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嚴重者會導致自閉。所以,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明白身體髮膚來自父母,更大部分取決於先天,為了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我們更應該多讀書,多學習。

問題四上大學後你的挫折是什麼

選項

a學習成績不理想b戀愛不成功c不適應宿舍生活d經濟困難e就業競爭壓力太大

小計10104018

比例25%25%10%0%45%

與中學比,大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人際關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後繼續深造或就業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中學課程幾年一貫學習僅有的幾門大學聯考課程,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相隨;大學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自律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有一部分人習慣了往日的教學方法,往往不適應這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不知道如何適應和支配時間。從而導致成績不理想,失去了老師的重視,產生了一定的心理落差。因此,這就提醒輔導員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學生成績問題不可小視,一旦發現同學有消極情緒,就要立即給學生做好疏導工作。

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新生在中學有寄讀經歷,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學到學校,放學同家人居住在一起。進入大學後,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説,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可喜的是調查結果顯示這部分人只佔極少數。但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要多多關心身旁的人,尤其是那些少言寡語的人,幫助他們融進集體的生活中來。

大學生一方面生理上成熟,有一定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同學們紛紛戀愛也給自身一個刺激,於是想戀愛。但有戀愛的也就會有失戀的,不過總體來説對於失戀問題,大多數大學生很看得開,但因失戀問題而跳樓自殺的也不是沒有,所以對這種問題,同學們也不能小視,當我們遇到這種問題時要及時向周圍的同學或老師尋求幫助,周圍的朋友失戀時也應該及時開導他(她)。

近幾年,隨着社會發展,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讓即將踏入社會的我們感到壓力很大是難以避免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在眾多競爭對手中佔有絕對優勢。

問題五這些心理健康標準中,你滿足幾條(多項選擇)

選項

a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b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c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d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e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f有自知之明,瞭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g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h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k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i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

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小計24268

比例60%65%20%45%30%65%35%20%45%

1025%

這個問題是我根據心理學家劃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改變的,旨在測試本校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大體狀況。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人都集中在abf選項上,聽過進一步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本校大學生絕大部分有充分的安全感,對自己有較充分的瞭解,並能恰當地評價自己的能力,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具備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等。

通過對本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結果分析,我提出如下建議:

學校角度設:公共課及團體輔導。學校心理諮詢結構的進一步完善。適時的對大學生開展關於心理健康方面的問卷調查,通過問卷瞭解學生心理狀況,對發現問題的學生及時予以幫助。

學生自身角度:要轉變觀念,正視心理問題,及時與輔導老師溝通接受心理輔導。但如果你真的不想與人溝通,那麼你要學會一些自我調節的方法,如:

①自我激勵②情境遷移③情緒宣泄④講究處事技巧⑤學會自我放鬆⑥要經常自省

心理健康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重要的影響,在接受外界幫助的同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的調節。保持心情愉悦,樂觀面對生活。對於大學生心理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正確的學習觀對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提高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大學學習是“自學為主,教師講授為輔”的自主性學習,因此應樹立大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性學習的觀念。這首先需要教師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樹立自我識別、自我選擇、自我培養和自我控制的自主學習觀;其次,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繼承前人知識經驗,更要敢於另闢蹊徑,敢於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

2.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4.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

5.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6.正確認識自我,克服焦慮。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學習能力,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是克服學習過度焦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習目標制定過高,會打擊學習者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習者對自身學習能力產生質疑;學習目標太低,則會降低

學習者學習效率。學習者應增強自信心,勇於挑戰學習;也要從態度上正確對待考試,提高應試技巧;當出現考試焦慮狀態時,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應對怯場,穩定情緒。

小結: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難以培養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市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4

隨着社會的進步,心理健康已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科學研究證明,女性在生理、心理上均與男性有較大差異,比較容易出現機體內分泌代謝異常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更易出現較明顯的不良心理反應,但關於農村婦女心理健康的調查和研究還很少,這説明農村婦女的心理健康問題並沒有引起廣泛關注和重視。通過本次調研發現農村婦女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一、農村婦女心理健康現狀

煩惱、多疑、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在一些農村婦女中顯得較為突出。長期以來,男尊女卑的現象較為嚴重,婦女在家庭中地位不高,她們為家人的起居飲食而忙碌,卻忽視了自己的存在,家庭暴力時有發生,沉重的生活負擔,使她們的社會交往極少,而她們主要人際關係中的婆媳關係、夫妻關係、鄰里關係又由於種種原因弄得十分緊張。當她們內心有了煩惱、有了痛苦和不滿時,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情感傾訴對象來傾訴和宣泄。

(一)文化素質不高,認識不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護、安全自護救護、文明健康生活和科學家庭教育知識等農村婦女急需的內容為主,依託婦聯組織按每場活動經費1萬元預算,每年舉辦50期(場)留守婦女專題講座、諮詢活動、親子活動等,幫助她們掌握必要的法律、安全、生存和教育子女的科學理念和能力,提高留守婦女的自身素質和監護能力。使她們成為有素質、能擔當的好家長、好妻子、好兒媳。

(二)拓展留守婦女生存發展途徑。

充分發揮留守婦女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的積極作用,建議將她們作為新農村環境保潔長效管理隊伍主力軍,由村兩委或婦代會負責巾幗保潔隊的人員推薦和組建,由城管部門負責培訓、指導與管理,併為農村環境衞生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清掃工具、運輸設備及保潔人員每月每人300元的勞務補貼。此舉一方面可以擴大留守婦女在家門前就業的途徑,並通過保潔工作的適當補貼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由所在村留守婦女進行保潔工作,在整治清掃環境衞生的同時,也有利於發揮她們的宣傳和監督作用,激發全體村民的環境衞生意識,更好地體現自己的家園自己愛,自己的家園自己建。前期,市婦聯在全市開展了“巾幗保潔”長效機制的探索與運行,此項試點工作起步早,成效明顯,張學忙副市長參加經驗交流和推介會時對此舉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如何將這一前期摸索的好做法和經驗在全市農村推廣,希望通過這次留守婦女專題調研,將一舉多得的好事辦好。

(三)提高留守婦女的生存發展水平。

針對留守婦女在精神交流、文化生活、婚姻家庭、法律意識、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如何幫她們解難釋惑,我會專題調研工作領導小組,在六個遠城區多次調研座談走訪,尋求問題解決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一是借鑑農業互助合作社運行模式和經驗,建議建立“農村留守婦女互助組織”。互助形式可以是生活互助、生產互助和公益互助等,大家在體力上互相幫扶,精神上互相安慰,生活上互相關照,緩解留守婦女在生產生活中的壓力,增強留守婦女安全感。如創建示範“婦女之家”,使其成為留守婦女交心談心的場所,規避矛盾風險的安全港灣;通過互助組織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貼近農村生活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留守婦女的文化生活,鼓勵她們組建秧歌隊、鑼鼓隊、健身隊、合唱隊等留守婦女文藝隊,讓她們精神有所歸依。

二是試行留守婦女探親制。制定“探親節”或“探親假”,鼓勵外出打工的丈夫回家團圓,幫妻子分擔農活、與孩子交流親情,或留守婦女赴丈夫打工居住地探望,增進夫妻感情,維護婚姻家庭和諧。充分發揮留守婦女互助組織作用,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親情之旅”、“鵲橋會”等夫妻親情互動活動,組織部分留守婦女與打工丈夫“零距離”相會,加強留守婦女夫妻之間的情感交流。對探親路途的費用政府給予鼓勵性經濟補助,如報銷路費或部分報銷路費、對打工地相對集中的村民集體包租車等,保證夫妻至少一年兩次團聚的機會。通過互助活動的有效開展,探索留守婦女互助組織在精神交流、文化生活、婚姻家庭、安全保障中的積極作用,引導留守婦女倡導鄰里文明互助,努力形成團結友愛、文明祥和的新風尚,增強留守婦女安全感和幸福感。

(四)提升留守婦女生存發展質量。

受醫療條件、生活條件限制,農活家務活繁重,又缺乏丈夫在身邊關照,加之留守婦女衞生保健知識缺乏,其心理、身體健康狀況令人擔憂,特別是婦科病有上升趨勢,建議以今年政府為適齡農村婦女免費進行“兩癌”篩查為契機,把農村留守婦女定期婦科病普查納入公共衞生項目,列入政府“惠民工程”、“健康工程”,並投入專項資金,由衞生部門、婦聯組織牽頭,對我市留守婦女實行每2年1次的免費婦檢。或將留守婦女婦科疾病定期檢查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中,費用全額納入新農合報銷範圍。各級婦聯組織和衞生醫療機構要充分發揮“母親健康”快車的作用,積極開展送醫送藥下鄉活動,廣泛宣傳醫療衞生保健知識等。通過建立留守婦女婦科病普查普治服務機制,不斷提高農村留守婦女健康水平,使農村婦女更幸福,農村家庭更穩定,農村社會更和諧。

市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5

良好的習慣和健康的心理事關少年兒童的成長,少年兒童的素質狀況又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帶着責任思考這一問題,立足實際為孩子們多做一些積極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素質現狀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後頒佈了《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徐州市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大綱》等政策文件,舉辦了“爭做文明人”主題教育、“中國小德育論壇”和“中國小心理行為健康教育宣傳月”等一系列活動,全市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顯著進步,教育部門提供的數據表明,大多教師和家長認為孩子們的綜合素質比以往明顯提高。

但隨着獨生子女的增多和社會環境的變化,部分少年兒童在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上產生了一些問題。通過對我市640餘名6-12歲學生的調研結果看,有些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唯我獨尊,脆弱嬌氣,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規矩意識欠缺,對長輩沒有禮貌,對父母缺少感恩,對他人不夠尊重;三是對家長依賴性強,遇到困難和矛盾不知如何處理;四是責任意識和團結精神淡薄,不願多做事情,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還有極個別學生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煩躁焦慮、抑鬱叛逆等傾向。

二、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調查中有82%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認為學習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務。這種認識不但影響了孩子的全面發展,也加大了孩子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還有不少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學習過分干涉或遷就,對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包辦代替,導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長不清楚文明行為要求,不遵守社會公德,和孩子相處不注重個人言行,對孩子形成負面影響。

二是學校教育還有不足。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主導了學校的教學活動,造成有的學校重智育輕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調研顯示,不少教師對《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具體內容不瞭解;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也使部分教師不能堅守“才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準則,對學生心理認知和行為養成帶來負影響;還有的學校對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夠,專業教師缺乏,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持續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會環境負面影響明顯。調研中把學習排在第一位的學生佔比50.6%,而品德、心理僅佔31.1%、18.3%,充分説明分數至上的社會評價標準對學生的思想認知已造成較大沖擊。再加之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範、誠信缺少、漠視公德等不良現象,以及網吧、遊戲廳氾濫、網絡和媒體信息龐雜等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着孩子們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加強少年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一是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把對孩子的教育和對家長的引導有機結合,努力改變家庭文明習慣教育薄弱的現狀。市文明辦、教育局、共青團、婦聯等單位應加強合作,聯手打造高水平的家長學校,邀請專家學者定期開設專題講座,讓家長深度瞭解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養成的意義與途徑,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質、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家庭和學校的教育銜接,完善信息溝通平台,共同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調研中大部分學生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他們影響巨大,不可替代。建議宣傳部門製作一些倡導家長講文明、重禮儀的公益廣告,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示範。家長要注重個人修養,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對孩子要學會理解和溝通,既關心學習,更重視品德和心理,創造包容、信任、幸福、温馨的家庭環境。

二是全力發揮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在孩子的良好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擔着重要責任,必須着眼未來,帶着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門應立足徐州中國小生實際,組織編寫、推廣使用行為習慣養成通用讀本,努力解決現有教材説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強的問題;擴大傳統文化名篇誦讀活動範圍,從部分學校向更多學校拓展;推動各中國小開展“文明禮儀之星”、“孝敬父母之星”、“樂於助人之星”等評選活動,激勵孩子向榜樣學習,培養良好習慣;改革師德考核評價機制,對違反師德標準的嚴肅處理,對德才兼備、為人師表的老師予以重獎。各中國小要真正樹立“素質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發揮教師的表率示範作用,加強對孩子的引導訓練,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計劃,開設心理健康校本課程,主動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導和培訓,提高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質量,疏導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建議每所中國小校儘快配備專職心理教師或學校社會工作者。

三是努力形成多方參與的社會合力。政府要發揮作用,整合在徐高校和地方教育研究機構力量,建立徐州青少年研究中心,適度進行投入,重點開展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的課題研究,形成符合本地幼兒園、國小、中學各階段要求的量化指標體系,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依據。應更多關注學校心理教育的開展,加強隊伍建設,督促設立心理教師編制;構建醫教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共同參與的平台,搞好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知識普及,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和諮詢。進一步發揮少年宮、體育館、圖書館等文化設施的作用,節假日免費開放校內場地設施,增建校外活動場所,為少年兒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動陣地。加大文化市場、網吧和遊戲廳的管理力度,淨化孩子們的成長環境。電視媒體應多宣傳優秀學生代表,多播出符合學生特點,主題鮮明的節目,對孩子形成良性引導和正面帶動。倡導大型社區和本地名優企業建立特色實踐教育基地,讓孩子們走進社會,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學會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

市心理健康調研報告篇6

內容摘要:為了了國中學生的心理現狀,採用《中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測量》量表對前進路中學三個年級的110名中學生進行問卷測查,結果表明,總體情況是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體現在不同性別、不同年級的不同的項目上。針對上述情況應採取建立健全心理諮詢機構、注重對專業教師的選拔和培訓、重視對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措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這為學校的教育者及家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提供了參考價值。

一、調查研究目的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着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説,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據外國學者估計,中學各年級學生中,約有15%的學生具有各類的心理問題,其中男生高於女生,城市高於農村,包括情緒障礙,不良習慣,性格問題等。

中學生心理健康為廣大教師提出了一個時代的命題,為能夠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研究,試圖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規律,以便為自己和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心理學研究依據。

二、調查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前進路中學一、二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採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和召開部分學生座談會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為被調查者學生保密,維護其個人穩私權,體現心理健康調查的原則性)。

三、結果與分析:

1、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定義

世界衞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完滿的狀態。”健康除了身體無病外,還要具備心理的穩定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中學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備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連續統一的人格及對己,對人,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和良好的適應。

2、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參照世界衞生組織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我把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學習適應性,自我認知與現實感,人際關係的和諧程度,個性發展的良好性四個方面。

(1)中學生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通常有比較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目標具體,切合實際;學習的自覺性強,善於制定學習計劃,並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出意志力強,學習信心足;在對待考試問題上,他們沉着冷靜,靈活應對。

通過調查學習適應性,大體分為四個類型,第一種類型佔26%,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對於無老師看管的自習課他們會自覺學習。而第二種類型佔60%的學生會選擇小聲聊天或討論學習。令人遺憾的是第三種類型10%和第四種類型4%的學生會選擇看雜誌漫畫或乾脆睡覺(以下用a,b,c,d四種代號表示四種類型)。當回答對考試的感受時,a和b學生表示喜歡做些難題,而c學生感到怕,d學生則表示無所謂。當問卷中提出老師講課出現錯誤時只有30%的a學生敢於提出來,其它(包括b,c,d)的學生都選擇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議論。這也可見傳統教育中“教師絕對權威專制”的弊端。對於學習的目的性,a學生表示學習一技之長,b,c學生表示如父母所願,或考上大學有個好出路,而d學生表示不明確。

(2)學習自我認知與現實感。

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心理過程與特徵及其表現的認識,而現實感則指個人對自己同現實之間關係的認識。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評價恰當。在對現實的感知能力上,他們能夠客觀地認識現實,並根據對現實的認識來給自己做出恰當的人生髮展定位,有與現實聯繫緊密的自我價值體系。

通過調查問卷,可以按計分方法把學生分為四種價值類型:踏實型,從眾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實型的中學生順從社會規範,積極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內控和自我導向表現,重視傳統和社會評價。從眾型的學生相當順從社會規範,但這種順從是他人導向的隨波逐流,也有享樂主義,及時行樂的傾向,順乎自然生活方式,傾向於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對於道義及人情這類價值不甚注意,認為金錢至關重要,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會規範,迴避人際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價值取向,所持的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學生人際關係。

中學生人際關係包括同學之間的關係,異性同學的關係,和師生關係。

在我的調查問卷中分數最高為10分,表示人際關係最好;最低為0分,表示最差。調查結果只有17%的學生達到8分以上,表示人際關係較好的類型;40%的學生達到6分—8分數段,表示人際關係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際關係較差,突出體現的問題是:當問及“你喜歡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嗎”時,有81%的學生都答會,當問及“你的好友學習成績超過自己時,你會真的感到眼紅,妒忌嗎”時,70%的學生答會的,這是令人心顫的回答。也許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記名的調查中學生才會説出自己的“醜陋”,但確是非常真實的一面。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做到在精神上成為學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這樣才有師生之間真正的心靈溝通,幫助學生解除困惑,讓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對待學習和生活。

(4)中學生的人格特徵。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修訂出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其中把學生人格傾向分為八個方向: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對七年級、八年級684人調查結果如下:

人格傾向百分比

學習焦慮43%

對人焦慮36%

孤獨傾向13%

自責傾向9%

過敏傾向2%

身體症狀9%

恐怖傾向2%

衝動傾向7%

3、國中生主要的心理特點。

(1)抽象能力有較好發展,獨立性要求高,不願接受約束與限制。

(2)情感容易激動,心裏話願和朋友談,但不願與家長,老師談。

(3)學習自覺性較高,但也容易表現出獨斷性,爭強好勝,堅持錯誤,但仍稚嫩。

(4)能根據社會要求約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發展,能夠對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點加以分析。

(6)對人生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對人生和世界評價帶個人人性特點。

四討論與建議: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調查資料顯示結果是不容忽視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已成為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為讓教師們培養出健康向上,求知進取的二十一世紀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議:

1、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觀念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學校開設心理諮詢輔導。

(1)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預防心理障礙產生。

(2)開發學生各種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3)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

(4)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5)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自我評價能力。

3、學校內形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體制與教育形式。

(1)進行羣體輔導,個別輔導。

(2)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包括智力發展情況,非智力發展情況,學習成績,職業興趣,學習態度方法等)。

(3)組織心理輔導專門活動與訓練,進行個案(特殊學生)研究。

(4)嚴格遵守心理輔導諮詢的保密性原則。有合格的心理輔導工作者(高尚的職業道德,全面的知識能力結構,健康的情感和堅強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mwpy4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