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心理健康調研報告多篇

心理健康調研報告多篇

心理健康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勞教警察心理健康問題調研報告

勞教制度自創立以來,為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勞教人民警察正是這一制度的忠實執行者。隨着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物質生活多樣性、複雜性的出現,勞教人民警察工作場所的封閉性,交流學習的滯後性,勞教警察這一羣體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其心理現狀不容樂觀,令人堪憂。因此,研究和解決勞教民警的心理健康意義重大,也迫在眉睫。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身心健康是生活的前提,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

二、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問題

勞教人民警察作為一個特殊的羣體,其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接觸面比較狹窄和其他社會壓力等一些問題,導致我們的勞教人民警察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對某所78名勞教警察的調查分析,其心理健康問題存在以下六個方面: 1、六十多名勞教民警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容易犯困,特別是工作稍長,就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難,工作效率明顯降低,即使充分的休息還是會感覺很累,做事經常丟三落四,説話常常出錯,記不起剛經歷過的事 。

2、數十名勞教民警感到無緣無故的焦急、緊張和恐懼,莫名其妙的擔心,坐立不安。

3、多數勞教民警都有對自己做法的正確性產生懷疑,雖然明知道沒有必要,但卻總是無法擺脱。如總是懷疑自己是否把門鎖好、煤氣是否關閉,電燈是否熄滅等,常驅使自己反檢查才能放心。還有就是反覆洗手,雖然已經洗乾淨,沒必要再洗,但控制不了自己,反覆地想去做。

4、個別勞教民警只要進入管教區就緊張害怕。如勞教人員生病,個別的民警就會很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傳染,雖然醫生説不會,但還是會忍不住擔心害怕。

5、少數勞教民警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鬱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常常自卑、自責、內疚,常感到腦子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遇事老向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信心,總感覺前途暗淡。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人的心理壓力不能得到及時而有效的調節和緩解時,心理壓力就會轉化為行為的反向動力,使人出現一些反常行為。因此,重視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減輕其心理壓力,對進一步做好勞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造成勞教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工作場所的封閉性

勞教場所大多處於偏僻的地方,勞教警察每天都在高牆內工作,使他們進行反思和交流的機會較少。而勞教所與地方黨政機關部門之間聯繫、聯誼等交流活動甚少,加上勞教工作方式的不變性,使他們與社會變化的多樣性不相吻合,時間久了,勞教警察與社會的差距在逐漸的拉大,使一些勞教警察產生了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

2、工作性質的特殊性

由於勞教警察每天接觸的是勞教人員,而勞教人員又是心理疾病的高危羣體,過多的直接面對社會的陰暗面,加上勞教警察本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不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因此勞教警察的情緒、性格、心情難免受到不良影響,心理健康狀態難免遭到破壞,造成有的勞教警察酗酒、思維混亂、壓抑、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遇事易激動、自制力差等各種心理問題。

3、工作職責的繁重性

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雖然比較單一,但是工作職責確異常繁重,一是勞教人民警察長年累月的工作在第一線,時間長,任務重,壓力大是勞教警察長期面臨的工作狀態,心理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二是隨着國家法治建設的健全完善,依法、文明、科學管理勞教人員的要求逐步提高,責任追究力度逐年加大,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壓力隨之加大。三是勞教人民警察長期超負荷工作,但缺少必要的心理輔導與矯治。時間久了,就可能出現憂鬱煩悶等傾向。而勞教人民警察情緒的不穩定性,又容易導致勞教人員的不穩定性,最終造成場所安全隱患,危害不容忽視。

4、工作任務的單調性

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是教育改造勞教人員,勞教人員解教一批又一批,而勞教人民警察每天的工作卻沒有多大變化。一成不變是帶班工作,枯燥、單調而重複。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容易產生厭煩心理,一旦到了心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就容易導致心理疲勞,悲觀厭世,對工作、生活沒有信心,挫折感強。如果得不到及時地疏導,長年累月,在心理上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在精神上容易造成精神萎靡,甚至精神失常;在工作中容易注意力渙散,喪失警惕和鑑別力,輕則影響身體健康、工作效率,重則影響勞教人員教育改造成效,危及場所安全穩定。

5、工作環境的危險性

為構建和諧社會,為經濟創造良好平穩的發展環境,勞教場所不斷強調安全穩定,一方面,“防逃跑、防非正常死亡、防所內案件、防重大安全事故”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要確保“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改造好”。為此,勞教警察的精神長期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狀態,心理壓力長期得不到緩解。另外,隨着經濟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多進宮、頑危性、流竄、暴力團伙性及吸毒、涉黑等勞教人員的不斷增加等,使勞教民警自身安全受到威脅,長此以往,就會出現緊張、焦慮、驚恐等心理障礙。

四、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就勞教人民警察工作的現狀而言,解決其心理問題,我個人認為政府、單位和個人都要採取積極措施,尤其是個人更要有積極的心態。

政府:

1、設立勞教警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XX年4月,公安部政治部向全國公安機關發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在公安機關設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進一步推動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全面展開。我們監獄勞教機關可以採取類似措施,在有條件的監獄勞教機關設立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在沒有條件的地方充分運用網絡開展網上服務,逐步建立形成心理訓練、諮詢服務和危機干預“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素質普查、加強心理疏導、強化心理訓練、開展心理素質測評、建立警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機制等,為解決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問題提供幫助。

單位:

切實解決從優待警問題。

1、加強工作管理制度,杜絕超時超體力勞動,嚴格控制加班加點,保證勞教人民警察的休息權利。嚴格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為職工提供一個放鬆心情、釋放壓力的工作環境。

2、加強學習交流,拓寬勞教警察視野。在工作學習中要積極開展學習交流,積極聘請專家教授來所授課,答疑解惑,不斷為勞教人民警察充電,使其知識、心理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3、積極落實職工療養制度,為勞教人民警察開拓視野,緩解壓力提供平台。

4、切實改善監管軟硬件設施,加快勞教所軟硬件設施的建設,注重技防,加強人防。

5、大力提倡建設和諧型團隊、學習型團隊,使每一位勞教人民警察都有一個愉悦的心境和氛圍,使團隊更有凝聚力,更有創造力,更有戰鬥力。

6、豐富廣大勞教人民警察業餘文化生活,組織開展團隊活動,每年可以組織一次野外拓展訓練,提高團隊意思,也是化解和消除民警心理壓力的有效方法。

個人:

1、學會認識自己,愉快接納自己,不要盲目自信,也不要隨意退卻,要面對現實,適應環境。

2、要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培養自己寬闊的胸懷。

3、發展興趣,放鬆身心。生活情趣往往讓人心情舒暢,調節生活節奏,讓人從單調緊張的氛圍中擺脱出來,走向歡快和輕鬆。

4、學會放鬆,聽音樂、運動。當你覺得壓力很大時,可以先放鬆一下,轉移注意力,聽聽音樂或去做體育運動,使大腦重新積蓄能量去解決問題。

5、學會傾訴,把自己不開心的事向知心朋友和親人一吐為快。

6、學會微笑。笑能給人自信,這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藥,真正的笑不但能治癒自己的不良情緒,還能馬上化解別人的敵對情緒。如果我們真誠地向一個人微笑,他就會對我們產生好感,這種好感足以使我們充滿自信。

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問題多種多樣,但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良策也是系統的、有效的,政府、單位、個人三管齊下,逐步建立應對健康問題的良好機制,創造舒心愉快的工作環境,不斷提高個人素質,增強適應能力,構建和諧勞教機關指日可待。

【第2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研報告

當前,未成年人犯罪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未成年人的精神狀況不容樂觀,於是黨中央從推進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出發做出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這一重大決策。我省今年5月22、23日在蘇州舉行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工作經驗交流會。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志軍強調要高度重視,紮實推進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工作。全面推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需要政府行動,還需要我們每人的關心、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參與,只有如此才能為江蘇培養出新一代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現象嚴重

翻開報紙,一幕幕慘劇總讓人們不寒而慄: 因上學遲到受老師批評,便跳樓自殺;考試沒能考進前五名,上吊自縊;學習成績不好,怕父母責罵,雙胞胎姐妹毒殺父母;十六歲的少女為“網事”用斧頭砍死親爺爺;厭煩母親的嘮叨,高中生用鐵榔頭錘殺母親;馬加爵殺人事件……這些如花的少年為何這般脆弱?抑或為何這般兇殘?這一幕幕令人觸目驚心的慘劇提醒我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問題不能再漠然置之,要更加積極地關注和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問題。

二、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 家庭教育無方

人,從出生到成年都在接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塑造英才,然而,當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問題。有的家庭父母都忙於工作和人際應酬,對孩子養而不育,或推給老人、或保姆、或供宿學校,使孩子缺乏親情,為人冷漠,人格偏執、孤僻。有的單親家庭,給孩子形成心理陰影。有的暴力家庭使孩子身心均倍受摧殘,留下仇恨、絕望、報復、殘忍的陰影。有的家庭望子成龍,軟硬兼施,使孩子欲哭無淚,欲罷不能,極度抑鬱、焦躁、脆弱。有的家庭對孩子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胡作非為。更有甚者,父母言傳身教,致使孩子從小便走上歪路。

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家長卻理解為“特長”教育,紛紛把子女拉去學“專業”。而真正的素質教育主要是培養健康人格,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也就是未成年人的性格培養,家庭對於子女性格上的不足,往往只用年齡小進行辯解。即使感到性格教育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而且很多家庭由於與子女缺乏溝通,或是在溝通中方法不當,使自己對子女的瞭解程度大大下降。即使不能忍耐子女的不良行為或想法時,大多數只是簡單地使用暴力進行糾正。在與子女溝通的過程中,缺少平等交流,導致子女不能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甚者使子女對家庭教育產生排斥。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是子女永遠的學校。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使之能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家庭教育,這是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環。

(二)學校教育偏差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會考和大學聯考仍在左右中國絕對多數學生的命運,因而學習成績便成為重中之重。只要學習成績好,萬事皆可少。家長看重分數,老師狠抓分數,學校注重分數,學生也只好忙於分數。未成年人由於長時間處於緊張的學習狀態,團體活動較少,和同學、朋友之間的溝通時間也在逐漸減少,這導致了他們的壓力不能夠正確排解。長期的不能傾訴,會導致未成年人的壓力巨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學校缺乏心理教育。一方面,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具有一定隱蔽性,老師對自己所帶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夠做到充分的觀察與瞭解,自然很難發現問題,更談不上很好的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如激烈的競爭,巨大的壓力,繁重的工作,許多教育工作者身心疲憊,據資料介紹,現今中國小老師75%以上存在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而主科教師和班主任,比例更高。教師的心理問題和障礙,勢必會反作用於學生身上,對未成年人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這也必然成為學校心理教育的瓶頸。(三)社會關注不足

近幾年來,隨着社會心理學等相關科學的發展,社會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已逐漸重視,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説,總體上還是非常的不足。首先,社會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導致出現心理問題的未成年人就被人們認為是不正常的,導致未成年人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心理問題,過多的掩飾自己,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另一方面,由於針對未成年人的心理醫療機構相對缺少或不正規,也導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不能保質保量的解決。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總傾向於詢問老師或其它家長,有多少的老師能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十分了解,又有多少的家長能正確地認識孩子的心理問題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社會忽視瞭解決未成年人心理問題,導致了問題的不斷加深。

家庭、學校與社會步伐不一致,缺乏合作機制。在未成年人心理問題的關心程度上家庭和學校已大大的超過以前,但是由於各方條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合作。學校重視家庭不重視,或家庭重視學校不重視,或得不到社會的普遍重視,都不可能從全方位去解決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就像老師在學校把學生教的再好,晚上回去家長放任自流,第二天便又變回了原點,結果是導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

三、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的對策

未成年人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隨着社會閲力的擴展和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切實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認真解決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對於培養未成年人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掌握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孩子的身心發展關係密切。父母的政治態度、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期望偏好、心理素質等一方面要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又直接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施加影響。而下一代的身心發展狀態,適應環境的能力,成材發展趨勢等反過來又對家庭及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只有真正提高父母乃至整個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發展才有可靠的保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前提是轉變觀念。為人父母者必須把心理健康作為孩子的培養目標和內容加以充分重視,在教育上做到愛而不寵,嚴而有度。家長必須瞭解孩子的個性、理想、情感、興趣和能力等個體素質,才能因材施教。關鍵是信任孩子,父母同子女之間意見不統一或產生矛盾時,應在平等、信任的基礎上,採用民主協商的方法,循循善誘,耐心啟發,。糾正不良懲罰方式,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偶爾做錯一件事,父母就天天罵或時常提及此事,長時間表示拒絕,就會使孩子情緒異常憂鬱。

(二) 轉變學校教育重心

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充分發揮學校主體作用。要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擺上重要日程,真正進入課堂。培養孩子們學會積極的認知,儘量避免消極情緒產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挫折,並指導學生使用補償等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防止採用攻擊和逃避機制,切實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開展情緒輔導活動,讓學生保持樂觀情緒,擺脱孤獨的纏繞、控制情緒波動、克服不良情緒,快樂成長。同時,在心理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加強預防作用。多組織一些公、檢、法的志願者到中國小進行心理教育活動。針對心理教育過程中發現的不良行為進行疏導和糾正,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控和預見能力,及時降低用不良行為排遣心理問題的可能,通過豎立正確的法制意識來引導未成年人通過正確行為來減輕心理負擔,並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的維護自身權益,降低心理問題突發的概率。要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提高學校全員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學校在放假前,可以聘請心理專家為教師講座輔導,或組織教師外出活動放鬆心態。但這還不能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國外,有些公司專門撥經費給職員去尋求心理諮詢,並列入醫療保險範疇,因職業而造成心理疾病屬於工傷。教師具有健康的心態,方能很好地去進行教育教學,才能去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中國小要注意與學生家庭的溝通,建立暢通快捷的溝通渠道,形成教育工作的強大合力。

(三)加強社會重視力度

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建立健全必要的組織機構。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一定要把組織機構的建設,當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切實解決好有人管的問題,為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打好組織基礎。市裏已經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協調全市的工作。有條件的學校、醫院、社區都要儘快成立心理諮詢室或心理門診,已經成立的要進一步完善提高。

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加快建設專業人員隊伍。要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進一步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更好地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加強專業人員培養,把那些熱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備相關專業基礎的人員,儘快調整到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來,通過培訓、進修等形式,儘快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水平;要抓緊從高等院校引進專業人員,充實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把專業人員的隊伍建設擺上重要位置。

社會學校家庭需要聯合行動必須改變家長、老師聯合起來與孩子作對的局面。家長和老師溝通絕不是為了更嚴厲地訓斥孩子,而是一起幫助孩子成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教育工作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觀念,瞭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營造家庭心理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第3篇】大學生心理健康調研報告

目的及意義:近幾年,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校園穩定。接連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種現象已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瞭解我校大學生心理的現狀和心理素質,分析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問題,為我院今後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提供決策依據,從而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更好的應對人生和社會的各種問題和矛盾,我院團委決定對我大學生心理狀況進行專題調研。此問卷針對大學生目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以統計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當前出現的校園大學生心理健康...

調查方法:問卷調研

此次調研採取問卷調研的形式,由我院各團支部同學填問卷,並從中採取樣本。這次調查對象是我院所有年級的學生。調查樣本的選擇是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這次有效資料為540份。

調研結果及總結

1.您是哪個年級的學生?( )

統計結果:

1.大一 2. 大二 3.大三 4.大四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以看出,這次調研對象各年級按一定比例進行調研,這樣更能體現這次調研的客觀性。從而使調研更加準確、更有成效。

2.請問您的性別? ( )

統計結果:

1. 男 2. 女

分析與總結:這次調研對象男女比例各為50%,這樣更能反映這次調研的客觀性更全面的反映大學生的心裏健康狀況,從而使調研更有效。

3.目前大多數人都處在一種“亞健康”狀態,請問您對“什麼是心理健康”這概念清楚嗎?

統計結果:

1.非常瞭解 2.有點了解 3.朦朧知道一點點 4.很不清楚

分析與總結: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很多人的心理都呈現一種“亞健康”狀態。但很多學生對於 “什麼是心理健康”這概念不太清楚,瞭解的人很少。可見,學生在關於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有待加強。

請選擇你對“什麼是心理健康”這概念清楚麼?4.現在的生活節奏如此快,請問您是否感到生活非常緊張?( )

統計結果:

1. 是,經常覺得壓抑 2.否,沒有這種感覺 3. 偶爾出現這種狀況

分析與總結: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同學們感到生活緊張,壓力大。但也有隻是偶爾感到緊張或甚至沒有這種感覺。可見,對於生活的態度,每個人都不一樣。但面對激烈的競爭,同學們還是應該加強自己的危機感,給予自己適當的壓力,這樣才有前進的動力。

5.目前您最大的苦惱是什麼?(可多選)( )

統計結果:

1.學習壓力大 2.就業壓力大 3.家庭經濟壓力大4.人際關係緊張 5.其他

分析與總結:目前大部分學生的苦惱來自於幾個主要的方面,有學習壓力大 、就業壓力大 、家庭經濟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等。其中學習壓力的大佔28%,就業壓力大佔了33%。這兩者是最主要的原因。近幾年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讓許多學生對於未來能否就業產生憂慮,同時也帶來了學習壓力的增大。當然,家庭經濟壓力大和人際關係緊張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6.在您現在的生活中,經常出現下列哪種情緒?(可多選)( )

統計結果:

1. 鬱悶 2. 抑鬱 3.焦慮 4.敵對情緒

5. 愉快 6.充滿希望 7.其他___

分析與總結: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經常出現鬱悶、抑鬱、焦慮等不良的情緒,這些都是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加以改正。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對生活充滿希望,樂觀向上。

7. 您是否有過輕生的念頭?( )

統計結果:

1. 偶爾有 2. 經常有 3. 從來沒有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已看出我院將近60%的學生從來沒有過輕生的念頭,可見,這些同學對生活樂觀,不會逃避。然而,也有近40%的同學偶爾有輕生的念頭,這是不健康的心理,應當杜絕。

8.您認為造成大學生輕生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選)( )

統計結果:

1. 學習壓力大 2. 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 3. 家庭條件比別人差

4. 失戀 5.畢業後找不到工作 6.人際關係失敗

7.四級沒過拿不到畢業證書 8. 其他

分析與總結:造成大學生輕聲的原因有很多,根據調查顯示,主要的原因是學習壓力大和家庭經濟條件比別人差。在求學階段,學習壓力是大是正常的,因此同學們應該學會如何釋放壓力,緩解緊張的學習。在大學,有些學生喜歡攀比,家庭經濟條件比別人差的學生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這也是造成大學生輕聲的一個重要原因。

9. 您認為輕生的大學生存在以下哪種問題?(多選)( )

統計結果:

1. 缺乏社會責任感 2. 不能真正理解“死”究竟意味着什麼

3.心理受挫能力差 4.適應能力差 5. 缺少對人生價值觀的認識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會輕生是因為心理受挫能力差,不能正確的面對挫折,而是採取了逃避的方式。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學生應該加強心理受挫能力的培養,以正確對待挫折。

10.經過這麼長久的大學生活,您對自己目前的大學生活覺得滿意嗎?( )

統計結果:

1. 滿意 2. 不滿意 3. 沒感覺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以看出,對自己目前的大學生活覺得滿意同學僅佔20%,而大多數是沒有感覺。對於那些不滿意目前大學生活的同學,究其原因,是因為現實的大學生活跟他們想象中的相距甚遠,對這樣的大學生活感到乏味和無聊。

11. 目前的大學生活與您想象中的大學生活有差距嗎?

1. 有,差距很大 2.有,但差距不大

3.沒有,感覺一般 4. 沒有,和想象的一樣

分析與總結:有近60%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大學生活與想象中的大學生活差距很大,這是必然的,想象終歸是想象,生活才是真實的。同學們應該面對生活,不要沉湎於自己的想象之中。

12. 您認為您的心理狀況健康嗎?( )

統計結果:

1. 非常健康 2. 基本健康 3.有一點心理疾病

4.不健康,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反映出,認為自己非常心理健康的同學只有10%,而認為基本健康的佔60%,還有一些是認為有一點心理疾病或不健康,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病。所以,同學們應該時常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調整。

13. 當您意識到自己心理有偏差時會怎樣做?(可多選)( )

1. 自己沉默不語 2. 和家人傾訴 3. 找朋友同學聊天

4. 找老師談話 5.上網找陌生人傾訴 6. 主動進行心理諮詢

7. 自暴自棄 8.走自殺等極端方式

分析與總結:當已是到自己有心理方面的問題時,大多數同學是選擇跟同學聊天,這是一種很好的舒解方式。而選擇沉默不語是不可行的,應該找家人或朋友傾訴。但從上表可以看出,沒有同學選擇主動進行心理諮詢。可見同學們沒有看到心理諮詢的好處,當家人、朋友都不能幫助你時,心理諮詢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14. 您所讀的大學是否有設立大學生心理諮詢中心?( )

統計結果:

1. 有 2. 沒有 3. 正在建立或者完善之中

分析與總結:在大學設立大學生心理諮詢中心為大學生進行心理諮詢,解決心理困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

15. 您是否認為向心理諮詢中心這類地方諮詢自己的心理問題,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統計結果:

1. 是 2. 不是 3.無所謂,沒想過

分析與總結:大部分學生並不認為進行心理諮詢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在他們看來,每個人都有心理方面的困惑,進行諮詢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解決這些疑惑,讓自己的心理更健康。

16. 您認為學校在注重學生成績的同時是否應該更加註重學生的心理健康?( )

統計結果:

1. 應該 2.不應該 3. 沒意見

分析與總結:在大學,成績固然很重要。但心裏是否健康影響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學校在注重學生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更加註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應該多組織一些關於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動,開一些關於培養健康心理的講座,讓學生更多的接觸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17. 您認為學校是否有必要多開展“挫折教育”,培養大學生應變挫折的能力?( )

統計結果:

1. 有必要2. 沒必要 3.沒意見

分析與總結:由上圖 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認為有必要開展“挫折教育”,培養大學生應變挫折的能力。通過開展“挫折教育”,同學們能夠更好的面對挫折,不會輕易屈服,可以加強同學們的抗挫折能力。

18. 您身邊有沒有發生過學生輕生的事件?( )

統計結果:

1. 有,而且經常發生 2.有,但很少 3. 沒有,從來沒有發生過

分析與總結:在我們同學身邊很少發生學生輕生的事件,這是一個好的現象。這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19. 您對生命的理解是( )

統計結果:

1. 生命只有一次,應該好好珍惜 2. 生無可戀,不如死了乾淨

3.生命的意義在於獲得他人的承認 4. 人應該為自己而活

分析與總結:從上表可已看出,同學們對生命的理解都正確的,可見同學們認識到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20.您認為自己在人與人間的溝通交往上有存在障礙嗎? ( )

統計結果:

1.有很大障礙 2.有時有障礙 3.比較少 4.無,暢所欲言

分析與總結:據表反應,在人與人間的溝通交往上同學們都很少存有障礙,可見同學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與人際關係是極好的,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21. 如果您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您會覺得心煩氣燥嗎?( )

統計結果:

1.經常會 2.從來不會 3.偶爾會 4.有時會

分析與總結:據上表反映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時,大部分同學會表現得心煩氣躁,這是同學們應該學會冷靜、耐心,並採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22. 您會採取何種方式應對壓力?( )

統計結果:

1. 轉移(心裏不快時娛樂、遊戲、讀書)2. 發泄(哭、傾訴、寫信、日記)

3. 壓抑(喝酒、睡覺、假裝高興) 4. 順其自然,讓它自然調整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以看出每個人應對壓力的方式不同,有些是可取的,而有些則是不可取的。所以,同學們應該採取正確的方式應對壓力,例如,找朋友或家人傾訴,或者是寫信、寫日記,這些都是可取的方法。而喝酒、睡覺等則是不可取的

二、簡答題

24.您認為大學生應該如何培養健康的心理?或者説學校應給予怎麼樣的幫助?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正確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參與各種關於心理健康的活動,同時,學校也要給與必要的指導。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

信息學院團總支調研部

【第4篇】國小生有關心理健康的調研報告範文(精選)

良好的習慣和健康的心理事關少年兒童的成長,少年兒童的素質狀況又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應帶着責任思考這一問題,立足實際為孩子們多做一些積極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素質現狀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後頒佈了《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意見》、《徐州市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大綱》等政策文件,舉辦了“爭做文明人”主題教育、“中國小德育論壇”和“中國小心理行為健康教育宣傳月”等一系列活動,全市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顯著進步,教育部門提供的數據表明,大多教師和家長認為孩子們的綜合素質比以往明顯提高。

但隨着獨生子女的增多和社會環境的變化,部分少年兒童在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上產生了一些問題。通過對我市640餘名6-12歲學生的調研結果看,有些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唯我獨尊,脆弱嬌氣,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規矩意識欠缺,對長輩沒有禮貌,對父母缺少感恩,對他人不夠尊重;三是對家長依賴性強,遇到困難和矛盾不知如何處理;四是責任意識和團結精神淡薄,不願多做事情,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還有極個別學生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煩躁焦慮、抑鬱叛逆等傾向。

二、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調查中有82%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認為學習是孩子最重要的任務。這種認識不但影響了孩子的全面發展,也加大了孩子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還有不少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學習過分干涉或遷就,對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包辦代替,導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長不清楚文明行為要求,不遵守社會公德,和孩子相處不注重個人言行,對孩子形成負面影響。

二是學校教育還有不足。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主導了學校的教學活動,造成有的學校重智育輕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調研顯示,不少教師對《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具體內容不瞭解;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也使部分教師不能堅守“才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準則,對學生心理認知和行為養成帶來負影響;還有的學校對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夠,專業教師缺乏,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持續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會環境負面影響明顯。調研中把學習排在第一位的學生佔比50.6%,而品德、心理僅佔31.1%、18.3%,充分説明分數至上的社會評價標準對學生的思想認知已造成較大沖擊。再加之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範、誠信缺少、漠視公德等不良現象,以及網吧、遊戲廳氾濫、網絡和媒體信息龐雜等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着孩子們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加強少年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一是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把對孩子的教育和對家長的引導有機結合,努力改變家庭文明習慣教育薄弱的現狀。市文明辦、教育局、共青團、婦聯等單位應加強合作,聯手打造高水平的家長學校,邀請專家學者定期開設專題講座,讓家長深度瞭解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養成的意義與途徑,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質、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家庭和學校的教育銜接,完善信息溝通平台,共同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調研中大部分學生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他們影響巨大,不可替代。建議宣傳部門製作一些倡導家長講文明、重禮儀的公益廣告,對孩子進行正面的引導示範。家長要注重個人修養,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對孩子要學會理解和溝通,既關心學習,更重視品德和心理,創造包容、信任、幸福、温馨的家庭環境。

二是全力發揮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的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在孩子的良好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擔着重要責任,必須着眼未來,帶着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門應立足徐州中國小生實際,組織編寫、推廣使用行為習慣養成通用讀本,努力解決現有教材説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強的問題;擴大傳統文化名篇誦讀活動範圍,從部分學校向更多學校拓展;推動各中國小開展“文明禮儀之星”、“孝敬父母之星”、“樂於助人之星”等評選活動,激勵孩子向榜樣學習,培養良好習慣;改革師德考核評價機制,對違反師德標準的嚴肅處理,對德才兼備、為人師表的老師予以重獎。各中國小要真正樹立“素質教育,德育首位”的理念,發揮教師的表率示範作用,加強對孩子的引導訓練,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課程計劃,開設心理健康校本課程,主動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導和培訓,提高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質量,疏導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建議每所中國小校儘快配備專職心理教師或學校社會工作者。

三是努力形成多方參與的社會合力。政府要發揮作用,整合在徐高校和地方教育研究機構力量,建立徐州青少年研究中心,適度進行投入,重點開展少年兒童行為習慣養成和心理健康的課題研究,形成符合本地幼兒園、國小、中學各階段要求的量化指標體系,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依據。應更多關注學校心理教育的開展,加強隊伍建設,督促設立心理教師編制;構建醫教專業人員、社會工作者共同參與的平台,搞好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知識普及,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和諮詢。進一步發揮少年宮、體育館、圖書館等文化設施的作用,節假日免費開放校內場地設施,增建校外活動場所,為少年兒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動陣地。加大文化市場、網吧和遊戲廳的管理力度,淨化孩子們的成長環境。電視媒體應多宣傳優秀學生代表,多播出符合學生特點,主題鮮明的節目,對孩子形成良性引導和正面帶動。倡導大型社區和本地名優企業建立特色實踐教育基地,讓孩子們走進社會,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學會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

國小生心理健康的

【第5篇】交通警察心理健康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經濟模式的變化帶動着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鉅變,公安民警也經歷了轉型期的變化,特別是近期中央“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理念提出以後,社會各界對公安民警這一特殊羣體的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也逐漸提升。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意味着人文精神的體現。

一、心理健康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提出健康的定義:“健康”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身體上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這就是説健康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應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三個方面,表現為個體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種良好的機能狀態,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沒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發揮心理對機體和環境因素的調節功能,保持與環境相適應的、良好的效能狀態和動態的相對平衡狀態。

心理健康是相對於生理健康而言的,其含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狀態,即沒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説能以正常穩定的心理狀態和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面對現實的、發展變化着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自身內在的心理環境,具有良好的調控能力、適應能力,保持切實有效的功能狀態。二是指維護心理的健康狀態,亦即有目的、有意識、積極自覺地按照個體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遵循相應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採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營造良好的環境,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和訓練,以求預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質,維護和促進心理活動的這種良好的功能狀態。

在人們的心目中,警察應該個個都是鋼鐵硬漢。其實,警察和普通人一樣,也會出現挫折感、心理障礙或心理危機。就高速交警而言,他們肩負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的職責,承擔着高速公路的治安管理、秩序管理、事故處理等高風險、高負荷、高強度、高應激工作任務。他們已經成為一個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羣體之一。

二、高速交警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工作壓力大,心情焦慮、煩躁。近幾年,我國交通事業發展迅速,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遍佈各地。警力不足造成了許多高速交警一個人要身兼數職,承擔多項工作任務,使得工作的壓力過大。他們經常感到心煩意亂,沒有自己的空間,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的情緒。例如,高速交警在執勤、執法過程中當事人不配合,甚至漫罵、撕打。事情過後反誣告執法民警,單位領導不理解,甚至對民警的執法情況持懷疑態度,由此產生情緒波動而出現失眠、食慾不好、心情低落、焦慮等心理問題。

(二)、在家庭生活中角色的失調導致一系列的家庭問題,家庭壓力大。因為高速交警長期與家人聚少離多,易產生角色間失調。社會賦予的高速交通警察這一角色與家庭中父親(或母親)、丈夫(或妻子)、兒子(或女兒)的角色產生了衝突,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家庭問題。民警長年累月在外地出差,加上工作崗位輪換調動頻繁,與家人兩地分居,缺乏交流和溝通,對家庭照顧少,容易出現感情糾紛,產生家庭矛盾。事業與家庭,親情與責任,警察正是在這種情感的交織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對民警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使心理變得脆弱悲觀,甚至頹廢懈怠。

(三)、在處理人際關係上,與周圍朋友、同事交往感到困難,敏感多疑。由於高速交警的工作生活都在一起,正因為這一點往往他們容易把因工作產生的情緒帶到日常生活中,或者把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情緒帶入工作中。這樣交叉反覆影響,又缺乏適時調適情緒的空間與途徑,就使得原本複雜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加難以處理。例如,許多涉世之初的民警,不適應新環境,覺得與周圍同事格格不入,內心感到空虛、無助,不知如何是好。自己焦慮不安的情緒處理不好,導致與同事、朋友關係緊張。

(四)、倦怠、抑鬱、鬱悶。長期處在高壓高危,繁忙枯燥的工作環境中,高速交警極易產生產生抑鬱、鬱悶的心理問題。對生活、工作既沒興趣也沒目標,每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該怎麼調節,以至於看到他人有條不紊地工作,時間長了自己變得悲觀起來,對前途失去信心。

三、高速交警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職業的特殊性

高速公路高效率、快節奏的特點決定了高速交警工作的超負荷。首先,作為工作時間不定的職業之一,他們工作時間長,需要24小時地維護高速公路安全和暢通地運轉。工作和休息的時間沒有界限,不論白天黑夜和天氣情況,經常得加班加點,生活無規律。處理交通事故又時刻處在危險地帶。其次,高速交警的心理壓力還源於這一行業工作情境的特殊性及不可迴避性所帶來的孤獨。他們長期工作在高速公路上,生活在偏僻的高速公路邊,單一枯燥,與家人聚少離多。所以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疲勞、煩躁、緊張等不良情緒。

(二)、身體健康因素

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健康。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心理情緒與高血壓病的非常密切,高速交警作為社會中一個較特殊的羣體,經常承受着常人沒有的職業壓力和心理壓力,因而易患原發性高血壓、腸胃型潰瘍病等心因疾病也就不奇怪了。近幾年來,各地民警在體檢中發現病患呈'三多'現象,即基層領導患病多,業務骨幹患病多,一線民警患病多。高速交警目前的身體狀況,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三)、社會壓力大

除了工作上的壓力,高速交警還必須面對公眾和輿論的壓力。他們必須處於聚光燈下,面對社會、公眾的'審視'。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個層次,'安全的需要'是其中一個層次。高速交警是滿足公眾安全需要的最佳載體,公眾對他們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和信任。在公眾心目中,他們應該是正義的化身和完美的代名詞。而一旦高速警察的某些行為不符合公眾的心理需求,甚至個別警察做出違法違紀行為,就極易出現心理學所説的'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的效應。警察羣體中出現一個反面典型,就如同一個重磅炸彈,立即在公眾中掀起軒然大波。這種情況無形中對高速交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四)、待遇與付出不成正比

按照管理學原理,人是'經濟理性人',從現實和理性出發,大多數人蔘加警界工作,首先是把警察作為一種職業,靠取得工資薪水解決生活來源,以保障家庭收入。但在現實中,有些領導者、決策者過分強調'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的管理理念,並把這種理念作為一種行政的強制要求,落實到相應的制度安排,片面強調從嚴治警,忽視從優待警。高速公路民警也是'經濟理性人',一些民警把自己的工作與海關、税務、工商等單位的工作相比,很顯然,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都比那些國家機關大,而福利待遇比那些國家機關差。從政治資源方面比較,高速交通民警作為基層民警,在任職定級,晉升方面就更是困難得多。這種現象不同程度地挫傷了民警的積極性,容易造成警察羣體普遍的失落心理,嚴重的甚至會滋生腐敗現象。

四、警察心理健康標準

前些時候,'***心理健康網'將下面7項內容列為警察心理健康的標準,對高速交警而言同樣適用,可以通過此7項內容對自身進行一個綜合測評。

(一)、沒有明顯的心理障礙或異常。例如出現昆蟲恐怖症的人往往對特定類型的昆蟲表現出一種極度的恐懼,顯然這是一種心理變態的反應。

(二)、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認識不正確的情形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有過高的評價,而誇大自己的結果是經常遭受失敗的;另外一個是過低的評價,結果是缺少前進的動力。

(三)、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情緒的穩定,沒有不必要的緊張和莫名的不安感,一般事情不會引起情緒上的波動,在緊急情況下能保持鎮定,遇事不慌,能採取緊急措施。

(四)、保持統一的人格。警察應當在需要、動機、理想、信念、價值觀等方面與外顯的行為相一致。一個人如果內心和外部行為不一致,就會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形成雙重人格。

(五)、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同他人交往,並且把人際關係作為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份,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能用積極的態度對待他人,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人格,對他人的過錯能予以容忍,採取寬容的態度。

(六)、社會化良好。警察應該對於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有比較深刻的瞭解和理解,掌握所在社會佔據優勢地位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無法適應社會也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種表現。

(七)、自我控制能力較強。在平時能夠對自己的心理品質進行良好的控制,在一般刺激作用下都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包括控制自己的情緒、面部表情、思維方式和行為舉止,在危急情況下能夠臨危不懼,果斷地做出應對。

五、保障心理健康的措施

高速交警作為不同於地方警察的特殊羣體,對維護國家道路交通安全和社會穩定負有重要責任,心理健康是從事警務工作的重要條件,直接影響到警察隊伍戰鬥力的發揮。如果他們的心理出現問題,對公民、對國家都意味着潛在的危機。危害的不僅是個人的機體健康,還包括他的工作對象,進而影響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影響到政府及國家的形象。為此,保障高速交警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採取以下的措施:

(一)、加強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規範、科學、系統的體系以保障民警心理健康。

1、堅持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以培養公安民警的健康人格為目標,展開民警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設立心理諮詢科,培養專、兼職心理輔導員隊伍;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網站,開通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諮詢熱線。

2、切實把關心愛護民警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逐步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醫療制度,改善民警健康狀況。合理安排民警工作時間,進一步認真落實民警休假、體檢、輪訓、撫卹等制度,防止隨意調動警力從事非警力活動,儘可能減輕過度負荷,緩解民警的身心壓力。同時提高民警防病意識,增加經常性的健身等活動等。

3、在保證警力充足的同時,將通過心理素質測試納入公安機關錄用人民警察的統一招考中(目前此項工作已經廣泛開展)。同時在警察隊伍中大力加強宣傳心理學常識的力度,讓民警對心理問題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增強民警的自我心理保護意識和求助觀念。

(二)就民警個人而言,要懂得如何適時地舒緩調試自己的心理狀態。

1、要學會説出自己的擔憂。面對繁重的工作和少數違法者的不理解,高速交警到底該怎樣緩解壓力?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學會一次只擔心一件事情、每天集中精力完成最重要的事、説出和寫出你的擔憂、經常鍛鍊身體、享受按摩的樂趣及放慢説話的速度。不要壓抑自己、不要被動地對待壓力。民警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後,要先調整自己的心態,還應多找家人、朋友進行傾訴,如果感覺問題仍然存在,應及時找心理醫生進行輔導。

2、不斷學習,培養興趣愛好。高速交警工作單一、生活單調。民警要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學習,僅強調一次性學習或單純追求學歷,已經逐漸落伍了。要注意終生完善自我,打開封閉的知識結構,在不斷地“內在素質”中增強自身的修養。興趣單一是民警中較為普遍的現象。興趣狹窄的民警,知識面狹窄,個人生活的豐富性就差,業餘生活消極,影響全面發展。興趣作為推動實踐活動的動力,對於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具有重要意義。高速交警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對壓力做出相應的處理辦法,放鬆自己。

綜上所述,保護高速交通民警健康,應當從“心”開始。以科學的方法處理衝突與困惑,建立理性的認知結構,塑造健康健全的美好人格,提高警察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使得高速交警以積極向上快樂的心態投入到緊張的警務工作中,更好地服務社會和人民。

【第6篇】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健康教育調研報告

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解我省高校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16號文)的精神、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況,分析研究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的突出問題,總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出今後一個時期進一步加強這方面工作的意見,江蘇省關工委、江蘇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在省教育廳有關方面協同配合下,組織開展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情況的調研。全省確定南京大學等25所高校參與調研,這些學校既有部屬高校也有省屬高校,既有綜合性的本科院校,也有專業性的高職專科院校,高校駐地覆蓋全省各地,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參與調研的高校關工委在學校黨委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動員和組織本校離退休老同志,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查,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提出對策。在此基礎上,我們召開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研工作座談會,聽取調研情況彙報,並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現將這項專題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看是好的,絕大部分學生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樂觀豁達,不怕困難,善於合作,體現了較好的心理素質。但同時也看到,當代大學生,隨着生源的獨生子女化,隨着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的複雜多元變化,以及學生家庭成長背景、地域貧富的巨大差異和現代媒體的負面效應等因素影響,從中學門邁向大學門的青年學生面臨着比過去時代大學生更多的現實問題,部分學生產生了各種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有的因心理疾病導致休學、退學。在對大學生的各個年級段的分析中,幾乎都發現有部分羣體存在值得我們關注與重視的心理異常問題。據各校心理普查和日常心理諮詢記錄提供的資料,心理異常學生檢出的比例,雖然差異很大,但平均達到5-7%,有些學校高達14%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趨勢。

我省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異常和主動尋求心理諮詢的同學中呈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以發展性心理問題為主,障礙性心理問題次之。發展性問題以學習問題、適應問題、人際關係、貧富差距導致的心理問題及戀愛與性心理、挫折應對、畢業擇業心理等問題為主;障礙性問題則以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成癮(含網絡成癮)、物質依賴、性偏好障礙等神經症、心境障礙、習慣與衝動控制障礙、性心理障礙等心理障礙為主。由於各個年級大學生所面臨的客觀環境和發展任務不同,各個年級大學生所顯現的心理問題也各不相同。綜合分析各校所提供的情況,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一)、抗挫折能力差,引發壓力難以適應症

現在校園裏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隨着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這一代學生從小家庭嬌慣,生活條件優越,被稱之為“在蜜罐裏”泡大的新生一代,家長花重金租房陪兒女讀書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就從客觀上養成了這一代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差,環境適應能力下降,“鬱悶”一詞成了他們的常用語。與過去艱苦年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相比,這一代大學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較大落差,造成在遇到競選班幹部落選、獎學金沒評上、學習壓力大等問題時,都會使一些學生煩躁易怒、自卑苦悶。此外,剛進入大學的新生,由於大學學習方法與中學有很大不同,自由支配時間比較多,教師的授課方式常常會使許多學生不能認同。大學彙集了各地中學尖子,許多學子會因學業成績不再顯赫而產生自卑、焦慮和不適感覺,若遲遲不能調整,長期壓抑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疾患。而目前有些學校對學生戰勝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視不夠,也使這種狀況的扭轉遲緩。某大學一學生,來自蘇北農村,中學的尖子生、三好生,性格內向,來上學的費用都是父母向鄉親們借來的,來校後學習適應能力差,成績不理想,看到別的同學在外打工,執意想掙錢還債,種種壓力逐漸使剛進校意氣風發的他變得很鬱悶、焦慮、煩躁,這些不良情緒積壓爆發,情緒失常,導致狂躁症,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休學兩年。

(二)、失戀等情緒困擾,誘發衝動控制障礙症

現在大學裏談戀愛現象比較普遍,中年級學生就開始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然而大學生談戀愛成功率比較低,失戀問題突出。失戀對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緒釀成的事件比較多。失戀造成學生心理失衡,引發各種的心理問題,輕者荒廢學業,重者引發校園極端事件。某高校曾發生一起因“三角戀愛”引發的兇殺事件。一女生因不能容忍另一女生接近其戀愛的男生,在某日中午趁該女生在宿舍熟睡時,用事先準備好的菜刀連砍十幾刀致其重傷。強烈的嫉妒心使這女生喪失理智,成為一名殺人犯。有些院校中,由於相關心理知識的缺乏,婚前性行為引發的身心傷害也成為較為突出的問題。此外,網絡成癮也是大學生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不少學生陷入網癮,失去自控能力,輕者通宵熬夜,生活無規律,影響健康;重者導致學業荒廢,精神恍惚,不能自拔。部分男生還開始出現離不開煙酒等物質依賴,成為各種各樣的“癮君子”。(三)、個性偏執、情緒敏感,易誘發孤獨、失落症

當代大學生由於受獨生子女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為中心,自信偏執,易於衝動,隨心所欲。這種特殊環境形成的個性造成人際交往能力差,少數學生因個性、價值觀的差異等因素遲遲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羣體而產生孤獨感;交朋友特別是交異性朋友中喜怒哀樂的不成熟處理、自我認知和認知他人的偏差導致人際關係敏感,自卑失落,極易誘發心理問題和極端行為。某校二級學院一名女生,個性偏執,心情孤傲,交一男朋友,一年後遭拒絕,情緒受挫,寢食難安,心理封鎖,聽不進任何規勸,終於懸樑自盡。

(四)、經濟條件的差異導致心理落差,引發煩惱、自卑症

現代社會由於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社會分配存在較大差異,“富二代”、“官二代”等社會熱議的問題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影響。來自貧困地區或家庭經濟狀況不如意的學生,與衣食無憂的“富二代”學生彼此的認同度有較大差距,容易導致情緒波動、價值觀的動搖改變,並加劇同學間的矛盾。對於貧困生來説,“富二代”的一擲千金很可能是一個刺激,並由此引發情緒反應或者人際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學生由於對貧困學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會在朝夕相處中傷害到貧困生的自尊,引發人際糾紛,導致貧困學生心理障礙的形成和加劇。

(五)、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引發焦慮、恐懼症

當前在多元化價值觀並存的市場經濟和日趨激烈的競爭大背景下,青年羣體面臨着較重的生存壓力、就業壓力。不少畢業班學生有“就業綜合症”,主要表現在求職過程中的焦慮、急躁、心神不寧,以及達不到期望後的意志消沉和情緒低落。大學生一般就職期望值偏高,嚮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縣城,同學間也必然會作收入、工作環境等方面的比較;加之,存在一些社會不正之風使學生看到錄用人才的不公正,會使他們產生憤怒、不安、無奈、孤獨等負面情緒。如果臨近畢業而學校對學生這方面的心理關愛忽視,將使這方面問題難以化解。

上述在現階段大學生中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和改善,將會影響一些學生一生的身心發展。學生在大學階段能否得到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輔導,得以排解心理困擾,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義。

二、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經驗

近幾年,我省高校重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抓住關鍵環節,創新途徑方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許多高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生理心理髮展規律,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機制,做到了思路清晰,要求具體,特色鮮明,成效明顯。主要體現在:

(一)提高認識,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我省高校正在思想觀念上實現從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體素質教育的轉變,在工作模式上實現從重視個案心理疾患的治療向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轉變,在教育方式上實現從單純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綜合的實踐教育的轉變。,省教育廳建立了5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基地,輻射與帶動周邊高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月,我省啟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示範中心的遴選資助建設工作,遴選出16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省級示範中心予以重點建設。 11月,省教育廳成立了“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研究、指導、評估、諮詢和服務。一是建立健全三級組織網絡。建立高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組織。各高校都落實了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在每個班級或系科中有一名學生作為班級的心理委員(或稱心理保健委員、心理氣象員等),發揮大學生羣體的自我教育功能,實現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蓋全校,覆蓋全體本專科學生,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預防預警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二是組織領導機制。絕大多數高校成立了以校黨委副書記、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牽頭,學生處、團委、宣傳部、校醫院、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關事項,對重大問題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進行研究部署,並制定相應的工作細則,指導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三是經費保障機制。參與調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經費均能做到納入預算、單獨列支。全校每年用於心理健康教育經費,各高校之間差距較大,數額從2萬到40萬元不等,生均從1.5元至15元不等,其中三分之一高校能達到省教育廳提出的生均標準。參與調研的高校都配有專門的心理諮詢室、團體輔導室,滿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需要。許多高校還設有預約室、接待室、測量室、宣泄室、放鬆治療室、生物反饋室、沙盤治療室、觀察室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場所和硬件設施,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促進心理健康工作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四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各高校均開設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程,南通大學、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已經率先以必修課的形式推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並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還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開設了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羣,頗受學生歡迎。

(二)重視發揮專兼職隊伍和“五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各高校均有一支專兼職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有的高校除專職教師外,各院系具備資質的輔導員老師全面參與,還吸收校內外相關專業人士的資源,積極發揮關工委“五老”的作用,整合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資源,提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服務的能力。各高校至少配備有1名本科學歷以上的專職教師,專職教師具有心理學、教育學博士、碩士學位或具備較長的執業年限。4月,南通大學關工委建起了“談心屋”,成為離退休老同志與大學生進行思想、學習、生活交流和心理健康教育諮詢服務的窗口。省教育系統關工委、省關工委、中國關工委以及全國和省各大媒體先後推廣,報道了南通大學的經驗,我省各高校關工委紛紛陸續建起了“談心屋”。以“談心屋”為橋樑,將高校離退休老同志的積極作用發揮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多了一支隊伍和力量。老同志們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經驗優勢和政治優勢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不拘形式的心理疏導和心靈撫慰,解讀他們學習生活中面臨的難題,通過心理諮詢、訪談、對話或座談等形式,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人文關懷,幫助他們吸取先進人物的人生經驗,並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三)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研究我省高校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社科、教育部以及省社科、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項目,5個省級基地均建立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研究課題,吸引了廣大高校專兼職教師申報。我省高校在貧困生心理關注、大學生生涯規劃和職業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研究、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長。

(四)拓展工作時空,積極開闢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新陣地

大多數高校在個別諮詢為學生服務方面,積極拓展時空,充分考慮學生接受諮詢的及時性和便捷性,在時間和空間上充分保障學生能及時方便快捷地尋求個別諮詢。許多高校充分利用網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宣傳網站,並不斷更新,發揮網絡及時溝通的優勢,通過論壇、專業教師博客等方式,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接受心理諮詢指導,為學生提供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資訊和周到的諮詢服務。蘇州大學的4個校區都設有心理諮詢室,每週開放時間達18個半天,並由原先在教學區域的設置轉向進駐學生宿舍,讓學生充分享受心理諮詢服務的便捷。南京師範大學心理中心諮詢室每週的開放時間計40餘小時,包括晚上和週末時段。江蘇大學的心理諮詢室分佈在各個方便學生的區域。揚州大學開通“揚州大學心情驛站”博客、“揚老師qq在線心理諮詢”。中國礦業大學組織建立了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兼職教師為指導、大學生心理資助中心網絡小組為主體的網絡建設隊伍,及時回覆學生留言,充分發揮網絡信息的豐富性、互動性功能。

三、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勢頭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穩步提高。但是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部分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各高校的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平衡,部分高校的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化,對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有待進一步探索,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體制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有待進一步增大,支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隊伍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經費投入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共性問題。據本次調研,我省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嚴重不足,最少的高校平均年生均經費僅1.5元,而較為充裕的高校年生均經費已達到15元,相差10倍。參與調研的學校有三分之二沒有達到本科院校年生均不低於15元,高職高專院校年生均不低於10元的標準。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覆蓋本專科生,還要覆蓋研究生,而且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並不樂觀。本次調研顯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受到重視,體現在專業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面嚴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公選課零開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強。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還不能適應實際工作需要

專業人員配備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又一共性問題。本次調研發現,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較多,如江蘇大學、蘇州大學、南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有5-6人,但有不少高校僅有1-2人,師生比僅為1:9000-1。xx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規定“每校配備專職教師的人數不得少於2名”。 xx年5月6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定崗、定編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和工作人員與全日制在校學生比例不低於1:3000-4000”。我省不少高校還沒有達到此最低標準。一些高校雖然配備了心理健康教育專職老師,但缺乏專業資格。各校從事大學生心理教育和諮詢工作的專業人員在待遇、職稱和培訓方面各有各的情況,如職稱,有的歸口管理,有的歸屬思政,有的掛靠教師,很多並無明確,以致這支隊伍人員思想不夠穩定。(三)高校心理健康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還不夠規範、科學、有效,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尚未形成各界共識

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往往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比例雖然很小,但是影響很大,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難點,如何規範、科學、有效完善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共性課題。另一方面,個別大學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事件發生以後,媒體在予以關注並報道的過程中如何把握尺度和方式,以儘可能的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也是需要有關方面重視研究的課題。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主動求助意識普遍薄弱

由於受多種因素包括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校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動求助意識普遍薄弱。雖然全省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開設講座、選修課、活動體系建設、校內小報、宣傳小冊、廣播網絡等各種載體宣傳普及心理健康和諮詢知識,個別心理諮詢室設置由原來在校園僻靜一角進駐學生生活社區,通過拓展時空,開闢網絡新陣地等手段貼近學生生活,體現“專職、專業、專心”服務學生的做法,基礎工作比較到位,但由於受“怕被別人覺得心理有問題”、“心理問題不是大問題”等想法的影響或由於相關心理學科普知識的缺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工作的接受度仍有限,在遇到心理問題後的求助意識普遍薄弱。有的學生飽受心理問題困擾卻無察覺,或者意識不到是心理問題;有的對心理健康的相對性、連續性、可逆性、動態性認識有誤區;有的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甚至抱有一定的偏見。

四、對進一步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議

(一)要進一步重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建議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衞生廳、團省委等多個職能部門進一步協同配合,切實把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xx年2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xx年5月6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我省所有高校應積極貫徹落實上述文件,使全省高校都能達到相應的要求。

各高校主要領導要定期聽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題彙報,部署工作任務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所有高校都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體制建設,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統籌領導。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領導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機構、學生工作部門、教務工作部門、宣傳部門、人事部門、安全保衞部門、後勤保障部門、校醫院等單位,以及學校關工委負責人為成員,研究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健全相關制度,領導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校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專門機構,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並明確各級機構的職責分工,完善協調機制。各高校要按照本科生不少於15元、專科生不少於10元安排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費,並納入學校預算、專項單列、專款專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房和場地,具有完備的健康、能力、人格、職業等方面測評軟件以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設備、器材、圖書、期刊、音像等參考資料,並能夠不斷補充更新,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要進一步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要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規定的最低要求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職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應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序列,設有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教學研究機構的學校,也可納入相應專業序列。專兼職教師開展心理輔導和諮詢活動應計算相應工作量。

在專業資格和培訓方面,建議省教育廳出台專業人員的專業准入制度和要求,對專職人員專業化發展以及個人成長方面要有規劃和督導。對兼職教師和班級心理委員等骨幹學生的專業培訓有待加強。目前社會上各種名目的心理諮詢專業培訓很亂且費用昂貴,建議省物價管理等部門聯動予以整頓並在培訓資質上予以規範。

要確立心理健康教育“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工作目標,加強校園心理危機預防預警,形成諮詢師全懂,黨委副書記懂、輔導員基本懂,班主任略懂,學生有心理健康意識,後勤宿舍管理人員知曉,行政管理人員、專業老師瞭解的全員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局面。

本次調研發現,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5個省級基地和16個示範中心覆蓋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有效地整體推動了我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以點帶面,發揮示範與輻射效應,有利於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此要充分發揮5個基地和16個示範中心在提升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方面的培訓、示範和輻射作用。

(三)加快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步伐

危機干預工作直接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統性與成熟度,各校應確立危機干預的指導思想,以教育為主,重在預防,建立和強化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

在預防方面,要暢通信息渠道、加強信息管理,做好危機預警工作。暢通信息渠道: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宿舍等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形成“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機與預防工作機制;建立以輔導員、學生幹部為骨幹力量的信息員隊伍,對學生的心理危機信息及時、準確掌握並作出有效干預。加強信息管理:在普查後根據心理健康檔案篩選危機預警的範圍和對象;建立學生心理信息月報制度和突發事件即時報告制度,建立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數據庫,把臨牀諮詢篩查出來的構成心理疾病診斷的,遭遇重大社會生活事件的,性格長期孤僻的,學業、情感或人際關係等問題受挫的,環境適應不良的,以及出現各種心理、行為異常的學生作為危機干預的高危人羣和主要對象。

出台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辦法,並建立完備的危機干預體系,提高危機干預能力。建立學校、學院、學生、家長、社會醫療機構協同的危機干預網絡,明確危機干預工作流程和分級分類處理辦法。強化危機干預培訓工作,定期開展學生工作隊伍、社區物業管理人員、學生骨幹危機干預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有關人員的危機快速反應能力,挽救個體身心,維護學校聲譽,加強校園和社會穩定。開展危機後干預,處理危機事件發生後涉及人員的心理應激反應和情緒反應,維護身心健康。(四)要積極研究並採取有效措施增強在校大學生的主動求助意識

省內幾起大學生自殺事件顯現了學生求助意識的薄弱,對此學校領導、老師尤其是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備感痛心惋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事、善事、難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要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和諮詢工作的普及宣傳,並長抓不懈,推廣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動和典型經驗,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心理諮詢觀、心理健康和自我調節的意識,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及異常心理,幫助大學生自主調整心理狀態,維護心理健康,懂得哪些狀態可以通過自我調整或心理諮詢予以緩解和解決,哪些心理疾病需要通過藥物以及住院治療。

【第7篇】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調研報告

一直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輕德、重表(身體)輕裏(心理)的現象,國小心理問題較少受到重視。近幾年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為此我國已明確提出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口號,學生的心理素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學文化知識、身體和心理素質、勞動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宗旨的,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但現階段涉及較多的還是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大中學生,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實際上由於社會的發展、各種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許多心理問題都表現出了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中學生存在的許多心理問題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們的國小時代。因此,對國小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非常有必要。

根據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總檢出率為9.5%,這個比例略低於國內外文獻中所估出的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國國小生各類行為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2.93±2.19%;陳永勝認為國小生的心理衞生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情緒、行為等方 面,國小生在學習方面存在問題的人數約為10——15%,情緒方面問題約在10——20%之間等等。在這裏我們不能得出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其他地區的結論,因為每個研究所採用的測量工具不盡一致,或者説每個研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評價標準不同。但仍可得出兩點結論:

1、大多數的國小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

2、國小生中的心理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這既包括心理問題較明顯,我們既要對這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發生率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這二者都是情緒方面的問題。衝動傾向是指無緣無故地想大聲哭、大聲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手。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密切關係。如果家庭對孩子的要求過分滿足,就易養成孩子任性、固執及情緒易變的特點。造成恐怖傾向的原因則主要是由於從小嬌生慣養而形成了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現為只要一個人就會焦慮或對於本來不需要恐懼的東西卻抱有一種恐懼心理等等。其次,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形成也與應試教育下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兒童人格和個性的培養有關。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又沒能在家庭和學校裏學習到對付挫折和困難的辦法,就易情緒失調。

對人焦慮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現在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説了什麼總是想不開,在人際關係上容易產生焦慮。對人焦慮過強的學生往往沒有魄力,缺乏組織能力,搞不好人際關係。這種傾向在當今國小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人焦慮的產生一和學生普遍較任性、固執、依賴性重有關,二和學校教育忽略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有關。

自責傾向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五。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是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

綜上所述,影響國小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各個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國教育中存在很大問題的一種教育模式。其原因有:一方面對孩子過分溺愛,一味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對孩子過分保護,在許多事情上包辦代替,養成孩子依賴性強、任性固執等個性,使之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發展,把聰明、有知識、學習成績好作為孩子的唯一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而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長期以來學校教育沿用的應試教育模式則不但忽視對兒童心理素質的培養,還由於一味追求升學率、以分數論學生好壞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第8篇】國小生有關心理健康的調研報告

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羣體的健康與否,預示着國家的未來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發展的狀態,同時,國小生處於長身體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國小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國家教育部的一位負責同志也強調: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更是責無旁貸。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萬人,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國小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着手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

(一)調查的項目及內容

在我們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複雜。同樣,瞭解國小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國小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得多。我們按照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認真進行調查工作。

調查的設計:

(1)時間:20xx.9.5--------20xx.9.30

(2)對象:本校三至六年級學生

(3)方式:問卷、座談會等

在對國小生的調查中,我分別從國小生 “對待學習成績的態度”、“對待自己錯誤的態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旨在考察學生智力智能發育、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確的認識自己、良好的情緒注意力、心理承受能力,為進一步分析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詳實的參考數據。

(二)調查情況分析:

1、國小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智能發育正常。一個國小生,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有一定的求知慾和興趣愛好,一般説其心理就是健康的。從我們的調查情況看,能正常學習的國小生佔98%,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的佔97%,有一定求知慾和興趣愛好的佔99%。我校在校生為1800人,在這一方面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佔1—3%,約為300多人。

2、國小生心理健康的第二個標準是同家庭成員、教師同學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誠懇、謙虛、公正和寬厚的態度對人。從我們的調查情況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佔99%,能以誠懇、謙虛、公正、寬厚待人的佔97%,在這一方面,也有1—3%的 國小生有心理障礙。①父母關係與父母的對話程度非常好的,佔51%,比較好和一般的,佔21%和19%;幾乎不交流和根本不交流的,佔4.5%。與父母的最大分歧是不理解我的行為的,佔30%;其次是溺愛和過高期望的,佔13.4%;與父母產生矛盾時解決的方法,通過對話解決的學生,佔75%,其次是不服氣但還是接受的,佔12.3%。②對學校的態度和師生關係上。學校生活非常滿意的,佔59%,比較滿意和一般的佔38%,不滿意的佔2%。對與教師溝通程度感到非常好的,佔36.4%;其次是一般的,佔32%,比較好的,佔25%;幾乎沒有對話和根本不對話的學生,佔6.1%。與老師最大的分歧是學習上的,佔15%;不理解我的行為的,佔13%,其他86名,佔20%。與老師產生矛盾時的處理方式是通過對話來解決的,佔63.6%;其次是不服氣但還是接受的,佔17%;第三用間接方法(第三者或信件)的,佔7%;第四是反抗,不想上學或逃學的,佔1.3%。③與同學關係上能夠交心的朋友,佔48.4%;其次是有幾名的,佔38%,第三是沒有的,佔13%。交友的最大障礙是性格上的差異的,佔17.4%;其次是學習成績上的差異,佔7%。再就是缺少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和技巧,佔6%。與同學產生矛盾時處理方式是通過對話來解決的,佔64%,其次是不服氣但還是接受的,佔17%;第三是用間接方法解決的,佔7%。

3、國小生的心理健康還表現在正確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努力發展身心潛能。不做無謂的怨尤,不易受消極性暗示的誘惑。在調查中,我瞭解到有99%的國小生在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國小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4、心理健康的國小生,思想應該有條理,行為前後統一,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上有一定的毅力。在調查中,這一方面正常的佔99%,有1%的國小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礙。

5、在一般情況下,心理健康的國小生,有良好的情緒,比較活潑、開朗,經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靜,處理謹慎,同情老幼傷殘,憎恨壞人壞事,嚮往美好未來。調查情況表明,95—97%的國小生屬於心理健康範疇,另外3—5%的國小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6、心理健康的國小生有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適應環境變化,樂於接受新生事物。這方面心理正常的佔99%,有心理障礙的為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就本校大多數的國小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圍繞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六項標準所展開的調查,各項指標均有1%的比例屬於有可能有心理障礙的範疇,儘管其中的各個項目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較大的,其中所藴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我們既要對這些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 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二、認真研究,剖析造成心理障礙的原因

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國小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國小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國小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國小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説,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國小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國小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國小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國小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國小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國小生;同時,一些國小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為對國小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國小生下意識的對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再者,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記得中國教育電視台的一個《保護兒童權益公約》的廣告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在一陣車鳴聲、傳呼聲、麻將聲、成人吵鬧聲中,一直不停地在傾述着什麼,但他發出來的微弱聲音,早已被成人社會的“噪聲”淹沒了,最後當一切噪聲停止,才聽清孩子説了一句:“你們為什麼都不聽我説呢?”。我想這個公益廣告的確把兒童的生活處境揭示得淋漓盡致!難怪那麼多國小生感到孤獨,認為誰也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父母、教師總是要管這管那。

據調查,我校獨生子女約佔35%。發現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較差,獨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較弱,依賴性比較強,脱離家庭、親人的照顧將寸步難行。產生原因是由於家長只注重智力培養,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父母嬌養、過分保護、照料,從而導致學生一切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性,缺少自我服務、自我鍛鍊意識。這樣會給孩子以後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帶來許多障礙。

在我和國小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國小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國小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國小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國小生的心理障礙。

3、學校原因:以往的時間裏,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校的領導、教師覺得學校教育主要是儘可能多培養“應試人才”,提高升學率。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極為關注,視其為關係到一個學生將來是否有前途的首要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內只抓智育,而課後家長又讓學生參加多種補習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考試緊張、厭學、偏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產生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又過高,加上社會給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國小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低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國小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國小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三、齊抓共管,多方面做好心理指導

學校層面,通過調查,我們已知道,在國小生中,有一部分因社會、家庭、生理等各種原因,存在着某種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説我們要重視國小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國小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託有社會意義的背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認真細緻的做好這項工作。1)要以真摯的感情,誠懇的態度和同學相處。我們和他們相處,決不能虛心假意,失去信任,心理指導將無從下手。在這次調查中,我和國小生們融切相處就是一例,這也是我能完成這次調查工作的重要一環。2)要換位思維,要從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交換對問題的看法。心理有障礙的國小生,其對問題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別人不一樣。理解他們,是能否和他們進行交流的關鍵。3)除了真誠、理解以外,還要注意對每個同學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4)做心理指導工作,要適當的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專題性活動;課外合作遊戲;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疏導學生從沉悶的氣氛中釋放出來;注意用非語言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空;注意觀察,可以採用反饋技術,重複一些師生言行,引導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消除學生的下意識自我防護意識等。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感染。5)要特別注意對具有自卑心理障礙學生的具體分析。其中,要特別注意國小生自卑心理的矯正。矯正國小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瞭解他們的想法,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願望;適當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驗,增強他們自我承受心理;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自我優越心理;創造輕鬆環境,淡化其不安、煩躁、孤獨、離羣心理。

家庭層面,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就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環境而言,孩子們在家庭中度過的時間有1/3之多。而且,對於心智正在發育的少年兒童來説,家庭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社會。因此,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一)、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包括實物環境、語言環境、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實物環境是指家庭中實物的擺設;語言環境是指家庭中人與人的語言是否文明有禮,民主平等,商量諒解;人際環境是指尊老愛幼,各盡其責等品格,心理環境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態度及情感交流的狀態。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環境涵蓋的範圍要廣泛得多。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態度體系以及社會道德規範的,不僅僅是父母的語言和行為,父母的心態、家庭中的實物環境、心理環境、人際環境等都是影響少年兒童行為和心理髮展的重要因素。(二)、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首先要相信兒童,相信他們有接受教育的能力。當然相信孩子們的接受能力的同時,也要正視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長”,則同樣違背了孩子的生長規律。尊重兒童的主人地位,家長還要深入瞭解兒童,根據兒童的天性來培養道德品質。要充分考慮孩子的人格、興趣、愛好,不要輕易把自己的願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家長努力引導孩子學會自我規劃、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三)通過有效的家校合作,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親子觀和育人觀,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

社會層面,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通過宣傳,普遍破除迷信思想,科學對待心理問題,使人們遠離迷信,使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得以及時地科學治療,加大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社會宣傳力度,提高對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正確認識,來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家長和教師對心理學、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視,使心理學真正早日走進人們的生活。

'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

【第9篇】心理健康調研報告

目的及意義:近幾年,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校園穩定。接連發生的大學生自殺事件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種現象已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瞭解我校大學生心理的現狀和心理素質,分析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的主要問題,為我院今後有針對性地加強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提供決策依據,從而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更好的應對人生和社會的各種問題和矛盾,我院團委決定對我大學生心理狀況進行專題調研。此問卷針對大學生目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以統計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當前出現的校園大學生心理健康...

調查方法:問卷調研

此次調研採取問卷調研的形式,由我院各團支部同學填問卷,並從中採取樣本。這次調查對象是我院所有年級的學生。調查樣本的選擇是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這次有效資料為540份。

調研結果及總結

1.您是哪個年級的學生?( )

統計結果:

1.大一 2. 大二 3.大三 4.大四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以看出,這次調研對象各年級按一定比例進行調研,這樣更能體現這次調研的客觀性。從而使調研更加準確、更有成效。

2.請問您的性別? ( )

統計結果:

1. 男 2. 女

分析與總結:這次調研對象男女比例各為50%,這樣更能反映這次調研的客觀性更全面的反映大學生的心裏健康狀況,從而使調研更有效。

3.目前大多數人都處在一種“亞健康”狀態,請問您對“什麼是心理健康”這概念清楚嗎?

統計結果:

1.非常瞭解 2.有點了解 3.朦朧知道一點點 4.很不清楚

分析與總結: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壓力明顯增大,很多人的心理都呈現一種“亞健康”狀態。但很多學生對於 “什麼是心理健康”這概念不太清楚,瞭解的人很少。可見,學生在關於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有待加強。

請選擇你對“什麼是心理健康”這概念清楚麼?4.現在的生活節奏如此快,請問您是否感到生活非常緊張?( )

統計結果:

1. 是,經常覺得壓抑 2.否,沒有這種感覺 3. 偶爾出現這種狀況

分析與總結:現代生活的快節奏使同學們感到生活緊張,壓力大。但也有隻是偶爾感到緊張或甚至沒有這種感覺。可見,對於生活的態度,每個人都不一樣。但面對激烈的競爭,同學們還是應該加強自己的危機感,給予自己適當的壓力,這樣才有前進的動力。

5.目前您最大的苦惱是什麼?(可多選)( )

統計結果:

1.學習壓力大 2.就業壓力大 3.家庭經濟壓力大4.人際關係緊張 5.其他

分析與總結:目前大部分學生的苦惱來自於幾個主要的方面,有學習壓力大 、就業壓力大 、家庭經濟壓力大、人際關係緊張等。其中學習壓力的大佔28%,就業壓力大佔了33%。這兩者是最主要的原因。近幾年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讓許多學生對於未來能否就業產生憂慮,同時也帶來了學習壓力的增大。當然,家庭經濟壓力大和人際關係緊張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6.在您現在的生活中,經常出現下列哪種情緒?(可多選)( )

統計結果:

1. 鬱悶 2. 抑鬱 3.焦慮 4.敵對情緒

5. 愉快 6.充滿希望 7.其他___

分析與總結: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經常出現鬱悶、抑鬱、焦慮等不良的情緒,這些都是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加以改正。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對生活充滿希望,樂觀向上。

7. 您是否有過輕生的念頭?( )

統計結果:

1. 偶爾有 2. 經常有 3. 從來沒有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已看出我院將近60%的學生從來沒有過輕生的念頭,可見,這些同學對生活樂觀,不會逃避。然而,也有近40%的同學偶爾有輕生的念頭,這是不健康的心理,應當杜絕。

8.您認為造成大學生輕生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選)( )

統計結果:

1. 學習壓力大 2. 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 3. 家庭條件比別人差

4. 失戀 5.畢業後找不到工作 6.人際關係失敗

7.四級沒過拿不到畢業證書 8. 其他

分析與總結:造成大學生輕聲的原因有很多,根據調查顯示,主要的原因是學習壓力大和家庭經濟條件比別人差。在求學階段,學習壓力是大是正常的,因此同學們應該學會如何釋放壓力,緩解緊張的學習。在大學,有些學生喜歡攀比,家庭經濟條件比別人差的學生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這也是造成大學生輕聲的一個重要原因。

9. 您認為輕生的大學生存在以下哪種問題?(多選)( )

統計結果:

1. 缺乏社會責任感 2. 不能真正理解“死”究竟意味着什麼

3.心理受挫能力差 4.適應能力差 5. 缺少對人生價值觀的認識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會輕生是因為心理受挫能力差,不能正確的面對挫折,而是採取了逃避的方式。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學生應該加強心理受挫能力的培養,以正確對待挫折。

10.經過這麼長久的大學生活,您對自己目前的大學生活覺得滿意嗎?( )

統計結果:

1. 滿意 2. 不滿意 3. 沒感覺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以看出,對自己目前的大學生活覺得滿意同學僅佔20%,而大多數是沒有感覺。對於那些不滿意目前大學生活的同學,究其原因,是因為現實的大學生活跟他們想象中的相距甚遠,對這樣的大學生活感到乏味和無聊。

11. 目前的大學生活與您想象中的大學生活有差距嗎?

1. 有,差距很大 2.有,但差距不大

3.沒有,感覺一般 4. 沒有,和想象的一樣

分析與總結:有近60%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大學生活與想象中的大學生活差距很大,這是必然的,想象終歸是想象,生活才是真實的。同學們應該面對生活,不要沉湎於自己的想象之中。

12. 您認為您的心理狀況健康嗎?( )

統計結果:

1. 非常健康 2. 基本健康 3.有一點心理疾病

4.不健康,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反映出,認為自己非常心理健康的同學只有10%,而認為基本健康的佔60%,還有一些是認為有一點心理疾病或不健康,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病。所以,同學們應該時常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調整。

13. 當您意識到自己心理有偏差時會怎樣做?(可多選)( )

1. 自己沉默不語 2. 和家人傾訴 3. 找朋友同學聊天

4. 找老師談話 5.上網找陌生人傾訴 6. 主動進行心理諮詢

7. 自暴自棄 8.走自殺等極端方式

分析與總結:當已是到自己有心理方面的問題時,大多數同學是選擇跟同學聊天,這是一種很好的舒解方式。而選擇沉默不語是不可行的,應該找家人或朋友傾訴。但從上表可以看出,沒有同學選擇主動進行心理諮詢。可見同學們沒有看到心理諮詢的好處,當家人、朋友都不能幫助你時,心理諮詢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14. 您所讀的大學是否有設立大學生心理諮詢中心?( )

統計結果:

1. 有 2. 沒有 3. 正在建立或者完善之中

分析與總結:在大學設立大學生心理諮詢中心為大學生進行心理諮詢,解決心理困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

15. 您是否認為向心理諮詢中心這類地方諮詢自己的心理問題,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統計結果:

1. 是 2. 不是 3.無所謂,沒想過

分析與總結:大部分學生並不認為進行心理諮詢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在他們看來,每個人都有心理方面的困惑,進行諮詢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解決這些疑惑,讓自己的心理更健康。

16. 您認為學校在注重學生成績的同時是否應該更加註重學生的心理健康?( )

統計結果:

1. 應該 2.不應該 3. 沒意見

分析與總結:在大學,成績固然很重要。但心裏是否健康影響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學校在注重學生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更加註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應該多組織一些關於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動,開一些關於培養健康心理的講座,讓學生更多的接觸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

17. 您認為學校是否有必要多開展“挫折教育”,培養大學生應變挫折的能力?( )

統計結果:

1. 有必要2. 沒必要 3.沒意見

分析與總結:由上圖 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認為有必要開展“挫折教育”,培養大學生應變挫折的能力。通過開展“挫折教育”,同學們能夠更好的面對挫折,不會輕易屈服,可以加強同學們的抗挫折能力。

18. 您身邊有沒有發生過學生輕生的事件?( )

統計結果:

1. 有,而且經常發生 2.有,但很少 3. 沒有,從來沒有發生過

分析與總結:在我們同學身邊很少發生學生輕生的事件,這是一個好的現象。這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是極為重要的。

19. 您對生命的理解是( )

統計結果:

1. 生命只有一次,應該好好珍惜 2. 生無可戀,不如死了乾淨

3.生命的意義在於獲得他人的承認 4. 人應該為自己而活

分析與總結:從上表可已看出,同學們對生命的理解都正確的,可見同學們認識到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20.您認為自己在人與人間的溝通交往上有存在障礙嗎? ( )

統計結果:

1.有很大障礙 2.有時有障礙 3.比較少 4.無,暢所欲言

分析與總結:據表反應,在人與人間的溝通交往上同學們都很少存有障礙,可見同學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與人際關係是極好的,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21. 如果您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您會覺得心煩氣燥嗎?( )

統計結果:

1.經常會 2.從來不會 3.偶爾會 4.有時會

分析與總結:據上表反映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時,大部分同學會表現得心煩氣躁,這是同學們應該學會冷靜、耐心,並採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22. 您會採取何種方式應對壓力?( )

統計結果:

1. 轉移(心裏不快時娛樂、遊戲、讀書)2. 發泄(哭、傾訴、寫信、日記)

3. 壓抑(喝酒、睡覺、假裝高興) 4. 順其自然,讓它自然調整

分析與總結:由上表可以看出每個人應對壓力的方式不同,有些是可取的,而有些則是不可取的。所以,同學們應該採取正確的方式應對壓力,例如,找朋友或家人傾訴,或者是寫信、寫日記,這些都是可取的方法。而喝酒、睡覺等則是不可取的

二、簡答題

24.您認為大學生應該如何培養健康的心理?或者説學校應給予怎麼樣的幫助?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正確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參與各種關於心理健康的活動,同時,學校也要給與必要的指導。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

信息學院團總支調研部

xx年四月二十四日

交通警察心理健康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經濟模式的變化帶動着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鉅變,公安民警也經歷了轉型期的變化,特別是近期中央“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理念提出以後,社會各界對公安民警這一特殊羣體的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也逐漸提升。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意味着人文精神的體現。

一、心理健康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提出健康的定義:“健康”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身體上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這就是説健康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應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三個方面,表現為個體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種良好的機能狀態,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沒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發揮心理對機體和環境因素的調節功能,保持與環境相適應的、良好的效能狀態和動態的相對平衡狀態。

心理健康是相對於生理健康而言的,其含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狀態,即沒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説能以正常穩定的心理狀態和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面對現實的、發展變化着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自身內在的心理環境,具有良好的調控能力、適應能力,保持切實有效的功能狀態。二是指維護心理的健康狀態,亦即有目的、有意識、積極自覺地按照個體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遵循相應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採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營造良好的環境,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和訓練,以求預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質,維護和促進心理活動的這種良好的功能狀態。

在人們的心目中,警察應該個個都是鋼鐵硬漢。其實,警察和普通人一樣,也會出現挫折感、心理障礙或心理危機。就高速交警而言,他們肩負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的職責,承擔着高速公路的治安管理、秩序管理、事故處理等高風險、高負荷、高強度、高應激工作任務。他們已經成為一個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羣體之一。

二、高速交警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工作壓力大,心情焦慮、煩躁。近幾年,我國交通事業發展迅速,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遍佈各地。警力不足造成了許多高速交警一個人要身兼數職,承擔多項工作任務,使得工作的壓力過大。他們經常感到心煩意亂,沒有自己的空間,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的情緒。例如,高速交警在執勤、執法過程中當事人不配合,甚至漫罵、撕打。事情過後反誣告執法民警,單位領導不理解,甚至對民警的執法情況持懷疑態度,由此產生情緒波動而出現失眠、食慾不好、心情低落、焦慮等心理問題。

(二)、在家庭生活中角色的失調導致一系列的家庭問題,家庭壓力大。因為高速交警長期與家人聚少離多,易產生角色間失調。社會賦予的高速交通警察這一角色與家庭中父親(或母親)、丈夫(或妻子)、兒子(或女兒)的角色產生了衝突,由此導致了一系列的家庭問題。民警長年累月在外地出差,加上工作崗位輪換調動頻繁,與家人兩地分居,缺乏交流和溝通,對家庭照顧少,容易出現感情糾紛,產生家庭矛盾。事業與家庭,親情與責任,警察正是在這種情感的交織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對民警的身心健康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使心理變得脆弱悲觀,甚至頹廢懈怠。

(三)、在處理人際關係上,與周圍朋友、同事交往感到困難,敏感多疑。由於高速交警的工作生活都在一起,正因為這一點往往他們容易把因工作產生的情緒帶到日常生活中,或者把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情緒帶入工作中。這樣交叉反覆影響,又缺乏適時調適情緒的空間與途徑,就使得原本複雜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加難以處理。例如,許多涉世之初的民警,不適應新環境,覺得與周圍同事格格不入,內心感到空虛、無助,不知如何是好。自己焦慮不安的情緒處理不好,導致與同事、朋友關係緊張。

(四)、倦怠、抑鬱、鬱悶。長期處在高壓高危,繁忙枯燥的工作環境中,高速交警極易產生產生抑鬱、鬱悶的心理問題。對生活、工作既沒興趣也沒目標,每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該怎麼調節,以至於看到他人有條不紊地工作,時間長了自己變得悲觀起來,對前途失去信心。

三、高速交警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職業的特殊性

高速公路高效率、快節奏的特點決定了高速交警工作的超負荷。首先,作為工作時間不定的職業之一,他們工作時間長,需要24小時地維護高速公路安全和暢通地運轉。工作和休息的時間沒有界限,不論白天黑夜和天氣情況,經常得加班加點,生活無規律。處理交通事故又時刻處在危險地帶。其次,高速交警的心理壓力還源於這一行業工作情境的特殊性及不可迴避性所帶來的孤獨。他們長期工作在高速公路上,生活在偏僻的高速公路邊,單一枯燥,與家人聚少離多。所以他們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疲勞、煩躁、緊張等不良情緒。

(二)、身體健康因素

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健康。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心理情緒與高血壓病的非常密切,高速交警作為社會中一個較特殊的羣體,經常承受着常人沒有的職業壓力和心理壓力,因而易患原發性高血壓、腸胃型潰瘍病等心因疾病也就不奇怪了。近幾年來,各地民警在體檢中發現病患呈'三多'現象,即基層領導患病多,業務骨幹患病多,一線民警患病多。高速交警目前的身體狀況,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三)、社會壓力大

除了工作上的壓力,高速交警還必須面對公眾和輿論的壓力。他們必須處於聚光燈下,面對社會、公眾的'審視'。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個層次,'安全的需要'是其中一個層次。高速交警是滿足公眾安全需要的最佳載體,公眾對他們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和信任。在公眾心目中,他們應該是正義的化身和完美的代名詞。而一旦高速警察的某些行為不符合公眾的心理需求,甚至個別警察做出違法違紀行為,就極易出現心理學所説的'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的效應。警察羣體中出現一個反面典型,就如同一個重磅炸彈,立即在公眾中掀起軒然大波。這種情況無形中對高速交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四)、待遇與付出不成正比

按照管理學原理,人是'經濟理性人',從現實和理性出發,大多數人蔘加警界工作,首先是把警察作為一種職業,靠取得工資薪水解決生活來源,以保障家庭收入。但在現實中,有些領導者、決策者過分強調'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的管理理念,並把這種理念作為一種行政的強制要求,落實到相應的制度安排,片面強調從嚴治警,忽視從優待警。高速公路民警也是'經濟理性人',一些民警把自己的工作與海關、税務、工商等單位的工作相比,很顯然,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都比那些國家機關大,而福利待遇比那些國家機關差。從政治資源方面比較,高速交通民警作為基層民警,在任職定級,晉升方面就更是困難得多。這種現象不同程度地挫傷了民警的積極性,容易造成警察羣體普遍的失落心理,嚴重的甚至會滋生腐敗現象。

四、警察心理健康標準

前些時候,'***心理健康網'將下面7項內容列為警察心理健康的標準,對高速交警而言同樣適用,可以通過此7項內容對自身進行一個綜合測評。

(一)、沒有明顯的心理障礙或異常。例如出現昆蟲恐怖症的人往往對特定類型的昆蟲表現出一種極度的恐懼,顯然這是一種心理變態的反應。

(二)、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認識不正確的情形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有過高的評價,而誇大自己的結果是經常遭受失敗的;另外一個是過低的評價,結果是缺少前進的動力。

(三)、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情緒的穩定,沒有不必要的緊張和莫名的不安感,一般事情不會引起情緒上的波動,在緊急情況下能保持鎮定,遇事不慌,能採取緊急措施。

(四)、保持統一的人格。警察應當在需要、動機、理想、信念、價值觀等方面與外顯的行為相一致。一個人如果內心和外部行為不一致,就會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形成雙重人格。

(五)、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同他人交往,並且把人際關係作為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份,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能用積極的態度對待他人,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人格,對他人的過錯能予以容忍,採取寬容的態度。

(六)、社會化良好。警察應該對於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有比較深刻的瞭解和理解,掌握所在社會佔據優勢地位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無法適應社會也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種表現。

(七)、自我控制能力較強。在平時能夠對自己的心理品質進行良好的控制,在一般刺激作用下都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包括控制自己的情緒、面部表情、思維方式和行為舉止,在危急情況下能夠臨危不懼,果斷地做出應對。

五、保障心理健康的措施

高速交警作為不同於地方警察的特殊羣體,對維護國家道路交通安全和社會穩定負有重要責任,心理健康是從事警務工作的重要條件,直接影響到警察隊伍戰鬥力的發揮。如果他們的心理出現問題,對公民、對國家都意味着潛在的危機。危害的不僅是個人的機體健康,還包括他的工作對象,進而影響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影響到政府及國家的形象。為此,保障高速交警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採取以下的措施:

(一)、加強民警心理健康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規範、科學、系統的體系以保障民警心理健康。

1、堅持以“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以培養公安民警的健康人格為目標,展開民警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設立心理諮詢科,培養專、兼職心理輔導員隊伍;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網站,開通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諮詢熱線。

2、切實把關心愛護民警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逐步建立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醫療制度,改善民警健康狀況。合理安排民警工作時間,進一步認真落實民警休假、體檢、輪訓、撫卹等制度,防止隨意調動警力從事非警力活動,儘可能減輕過度負荷,緩解民警的身心壓力。同時提高民警防病意識,增加經常性的健身等活動等。

3、在保證警力充足的同時,將通過心理素質測試納入公安機關錄用人民警察的統一招考中(目前此項工作已經廣泛開展)。同時在警察隊伍中大力加強宣傳心理學常識的力度,讓民警對心理問題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增強民警的自我心理保護意識和求助觀念。

(二)就民警個人而言,要懂得如何適時地舒緩調試自己的心理狀態。

1、要學會説出自己的擔憂。面對繁重的工作和少數違法者的不理解,高速交警到底該怎樣緩解壓力?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學會一次只擔心一件事情、每天集中精力完成最重要的事、説出和寫出你的擔憂、經常鍛鍊身體、享受按摩的樂趣及放慢説話的速度。不要壓抑自己、不要被動地對待壓力。民警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後,要先調整自己的心態,還應多找家人、朋友進行傾訴,如果感覺問題仍然存在,應及時找心理醫生進行輔導。

2、不斷學習,培養興趣愛好。高速交警工作單一、生活單調。民警要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學習,僅強調一次性學習或單純追求學歷,已經逐漸落伍了。要注意終生完善自我,打開封閉的知識結構,在不斷地“內在素質”中增強自身的修養。興趣單一是民警中較為普遍的現象。興趣狹窄的民警,知識面狹窄,個人生活的豐富性就差,業餘生活消極,影響全面發展。興趣作為推動實踐活動的動力,對於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具有重要意義。高速交警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對壓力做出相應的處理辦法,放鬆自己。

綜上所述,保護高速交通民警健康,應當從“心”開始。以科學的方法處理衝突與困惑,建立理性的認知結構,塑造健康健全的美好人格,提高警察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使得高速交警以積極向上快樂的心態投入到緊張的警務工作中,更好地服務社會和人民。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健康教育調研報告

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為了解我省高校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16號文)的精神、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況,分析研究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的突出問題,總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出今後一個時期進一步加強這方面工作的意見,江蘇省關工委、江蘇省教育系統關工委,在省教育廳有關方面協同配合下,組織開展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情況的調研。全省確定南京大學等25所高校參與調研,這些學校既有部屬高校也有省屬高校,既有綜合性的本科院校,也有專業性的高職專科院校,高校駐地覆蓋全省各地,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參與調研的高校關工委在學校黨委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動員和組織本校離退休老同志,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調查,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提出對策。在此基礎上,我們召開了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調研工作座談會,聽取調研情況彙報,並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現將這項專題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看是好的,絕大部分學生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樂觀豁達,不怕困難,善於合作,體現了較好的心理素質。但同時也看到,當代大學生,隨着生源的獨生子女化,隨着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的複雜多元變化,以及學生家庭成長背景、地域貧富的巨大差異和現代媒體的負面效應等因素影響,從中學門邁向大學門的青年學生面臨着比過去時代大學生更多的現實問題,部分學生產生了各種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和適應障礙,有的因心理疾病導致休學、退學。在對大學生的各個年級段的分析中,幾乎都發現有部分羣體存在值得我們關注與重視的心理異常問題。據各校心理普查和日常心理諮詢記錄提供的資料,心理異常學生檢出的比例,雖然差異很大,但平均達到5-7%,有些學校高達14%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趨勢。

我省高校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異常和主動尋求心理諮詢的同學中呈現的心理健康問題,以發展性心理問題為主,障礙性心理問題次之。發展性問題以學習問題、適應問題、人際關係、貧富差距導致的心理問題及戀愛與性心理、挫折應對、畢業擇業心理等問題為主;障礙性問題則以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成癮(含網絡成癮)、物質依賴、性偏好障礙等神經症、心境障礙、習慣與衝動控制障礙、性心理障礙等心理障礙為主。由於各個年級大學生所面臨的客觀環境和發展任務不同,各個年級大學生所顯現的心理問題也各不相同。綜合分析各校所提供的情況,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

(一)、抗挫折能力差,引發壓力難以適應症

現在校園裏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隨着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這一代學生從小家庭嬌慣,生活條件優越,被稱之為“在蜜罐裏”泡大的新生一代,家長花重金租房陪兒女讀書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就從客觀上養成了這一代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差,環境適應能力下降,“鬱悶”一詞成了他們的常用語。與過去艱苦年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相比,這一代大學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較大落差,造成在遇到競選班幹部落選、獎學金沒評上、學習壓力大等問題時,都會使一些學生煩躁易怒、自卑苦悶。此外,剛進入大學的新生,由於大學學習方法與中學有很大不同,自由支配時間比較多,教師的授課方式常常會使許多學生不能認同。大學彙集了各地中學尖子,許多學子會因學業成績不再顯赫而產生自卑、焦慮和不適感覺,若遲遲不能調整,長期壓抑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疾患。而目前有些學校對學生戰勝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視不夠,也使這種狀況的扭轉遲緩。某大學一學生,來自蘇北農村,中學的尖子生、三好生,性格內向,來上學的費用都是父母向鄉親們借來的,來校後學習適應能力差,成績不理想,看到別的同學在外打工,執意想掙錢還債,種種壓力逐漸使剛進校意氣風發的他變得很鬱悶、焦慮、煩躁,這些不良情緒積壓爆發,情緒失常,導致狂躁症,被送進精神病院治療,休學兩年。

(二)、失戀等情緒困擾,誘發衝動控制障礙症

現在大學裏談戀愛現象比較普遍,中年級學生就開始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然而大學生談戀愛成功率比較低,失戀問題突出。失戀對自己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緒釀成的事件比較多。失戀造成學生心理失衡,引發各種的心理問題,輕者荒廢學業,重者引發校園極端事件。某高校曾發生一起因“三角戀愛”引發的兇殺事件。一女生因不能容忍另一女生接近其戀愛的男生,在某日中午趁該女生在宿舍熟睡時,用事先準備好的菜刀連砍十幾刀致其重傷。強烈的嫉妒心使這女生喪失理智,成為一名殺人犯。有些院校中,由於相關心理知識的缺乏,婚前性行為引發的身心傷害也成為較為突出的問題。此外,網絡成癮也是大學生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不少學生陷入網癮,失去自控能力,輕者通宵熬夜,生活無規律,影響健康;重者導致學業荒廢,精神恍惚,不能自拔。部分男生還開始出現離不開煙酒等物質依賴,成為各種各樣的“癮君子”。

(三)、個性偏執、情緒敏感,易誘發孤獨、失落症

當代大學生由於受獨生子女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為中心,自信偏執,易於衝動,隨心所欲。這種特殊環境形成的個性造成人際交往能力差,少數學生因個性、價值觀的差異等因素遲遲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羣體而產生孤獨感;交朋友特別是交異性朋友中喜怒哀樂的不成熟處理、自我認知和認知他人的偏差導致人際關係敏感,自卑失落,極易誘發心理問題和極端行為。某校二級學院一名女生,個性偏執,心情孤傲,交一男朋友,一年後遭拒絕,情緒受挫,寢食難安,心理封鎖,聽不進任何規勸,終於懸樑自盡。

(四)、經濟條件的差異導致心理落差,引發煩惱、自卑症

現代社會由於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社會分配存在較大差異,“富二代”、“官二代”等社會熱議的問題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影響。來自貧困地區或家庭經濟狀況不如意的學生,與衣食無憂的“富二代”學生彼此的認同度有較大差距,容易導致情緒波動、價值觀的動搖改變,並加劇同學間的矛盾。對於貧困生來説,“富二代”的一擲千金很可能是一個刺激,並由此引發情緒反應或者人際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學生由於對貧困學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會在朝夕相處中傷害到貧困生的自尊,引發人際糾紛,導致貧困學生心理障礙的形成和加劇。

(五)、畢業生就業壓力大,引發焦慮、恐懼症

當前在多元化價值觀並存的市場經濟和日趨激烈的競爭大背景下,青年羣體面臨着較重的生存壓力、就業壓力。不少畢業班學生有“就業綜合症”,主要表現在求職過程中的焦慮、急躁、心神不寧,以及達不到期望後的意志消沉和情緒低落。大學生一般就職期望值偏高,嚮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縣城,同學間也必然會作收入、工作環境等方面的比較;加之,存在一些社會不正之風使學生看到錄用人才的不公正,會使他們產生憤怒、不安、無奈、孤獨等負面情緒。如果臨近畢業而學校對學生這方面的心理關愛忽視,將使這方面問題難以化解。

上述在現階段大學生中較為常見的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和改善,將會影響一些學生一生的身心發展。學生在大學階段能否得到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輔導,得以排解心理困擾,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義。

二、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經驗

近幾年,我省高校重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抓住關鍵環節,創新途徑方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許多高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生理心理髮展規律,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機制,做到了思路清晰,要求具體,特色鮮明,成效明顯。主要體現在:

(一)提高認識,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我省高校正在思想觀念上實現從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體素質教育的轉變,在工作模式上實現從重視個案心理疾患的治療向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轉變,在教育方式上實現從單純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綜合的實踐教育的轉變。,省教育廳建立了5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基地,輻射與帶動周邊高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月,我省啟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示範中心的遴選資助建設工作,遴選出16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省級示範中心予以重點建設。 11月,省教育廳成立了“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研究、指導、評估、諮詢和服務。

一是建立健全三級組織網絡。建立高校、院(系)、學生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組織。各高校都落實了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在每個班級或系科中有一名學生作為班級的心理委員(或稱心理保健委員、心理氣象員等),發揮大學生羣體的自我教育功能,實現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蓋全校,覆蓋全體本專科學生,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預防預警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二是組織領導機制。絕大多數高校成立了以校黨委副書記、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牽頭,學生處、團委、宣傳部、校醫院、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關事項,對重大問題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進行研究部署,並制定相應的工作細則,指導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三是經費保障機制。參與調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經費均能做到納入預算、單獨列支。全校每年用於心理健康教育經費,各高校之間差距較大,數額從2萬到40萬元不等,生均從1.5元至15元不等,其中三分之一高校能達到省教育廳提出的生均標準。參與調研的高校都配有專門的心理諮詢室、團體輔導室,滿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需要。許多高校還設有預約室、接待室、測量室、宣泄室、放鬆治療室、生物反饋室、沙盤治療室、觀察室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場所和硬件設施,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促進心理健康工作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四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各高校均開設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程,南通大學、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已經率先以必修課的形式推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並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還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開設了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羣,頗受學生歡迎。

(二)重視發揮專兼職隊伍和“五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各高校均有一支專兼職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有的高校除專職教師外,各院系具備資質的輔導員老師全面參與,還吸收校內外相關專業人士的資源,積極發揮關工委“五老”的作用,整合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資源,提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服務的能力。各高校至少配備有1名本科學歷以上的專職教師,專職教師具有心理學、教育學博士、碩士學位或具備較長的執業年限。4月,南通大學關工委建起了“談心屋”,成為離退休老同志與大學生進行思想、學習、生活交流和心理健康教育諮詢服務的窗口。省教育系統關工委、省關工委、中國關工委以及全國和省各大媒體先後推廣,報道了南通大學的經驗,我省各高校關工委紛紛陸續建起了“談心屋”。以“談心屋”為橋樑,將高校離退休老同志的積極作用發揮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多了一支隊伍和力量。老同志們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經驗優勢和政治優勢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不拘形式的心理疏導和心靈撫慰,解讀他們學習生活中面臨的難題,通過心理諮詢、訪談、對話或座談等形式,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人文關懷,幫助他們吸取先進人物的人生經驗,並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三)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研究

我省高校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積極申報國家社科、教育部以及省社科、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項目,5個省級基地均建立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研究課題,吸引了廣大高校專兼職教師申報。我省高校在貧困生心理關注、大學生生涯規劃和職業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師個人成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研究、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長。

(四)拓展工作時空,積極開闢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新陣地

大多數高校在個別諮詢為學生服務方面,積極拓展時空,充分考慮學生接受諮詢的及時性和便捷性,在時間和空間上充分保障學生能及時方便快捷地尋求個別諮詢。許多高校充分利用網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宣傳網站,並不斷更新,發揮網絡及時溝通的優勢,通過論壇、專業教師博客等方式,讓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接受心理諮詢指導,為學生提供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資訊和周到的諮詢服務。蘇州大學的4個校區都設有心理諮詢室,每週開放時間達18個半天,並由原先在教學區域的設置轉向進駐學生宿舍,讓學生充分享受心理諮詢服務的便捷。南京師範大學心理中心諮詢室每週的開放時間計40餘小時,包括晚上和週末時段。江蘇大學的心理諮詢室分佈在各個方便學生的區域。揚州大學開通“揚州大學心情驛站”博客、“揚老師qq在線心理諮詢”。中國礦業大學組織建立了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專兼職教師為指導、大學生心理資助中心網絡小組為主體的網絡建設隊伍,及時回覆學生留言,充分發揮網絡信息的豐富性、互動性功能。

三、我省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勢頭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穩步提高。但是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部分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各高校的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平衡,部分高校的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化,對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有待進一步探索,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體制和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有待進一步增大,支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隊伍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經費投入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共性問題。據本次調研,我省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嚴重不足,最少的高校平均年生均經費僅1.5元,而較為充裕的高校年生均經費已達到15元,相差10倍。參與調研的學校有三分之二沒有達到本科院校年生均不低於15元,高職高專院校年生均不低於10元的標準。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覆蓋本專科生,還要覆蓋研究生,而且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並不樂觀。本次調研顯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受到重視,體現在專業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面嚴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公選課零開設。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強。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還不能適應實際工作需要

專業人員配備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的又一共性問題。本次調研發現,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較多,如江蘇大學、蘇州大學、南通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有5-6人,但有不少高校僅有1-2人,師生比僅為1:9000-1。xx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規定“每校配備專職教師的人數不得少於2名”。 xx年5月6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定崗、定編的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和工作人員與全日制在校學生比例不低於1:3000-4000”。我省不少高校還沒有達到此最低標準。一些高校雖然配備了心理健康教育專職老師,但缺乏專業資格。各校從事大學生心理教育和諮詢工作的專業人員在待遇、職稱和培訓方面各有各的情況,如職稱,有的歸口管理,有的歸屬思政,有的掛靠教師,很多並無明確,以致這支隊伍人員思想不夠穩定。

(三)高校心理健康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還不夠規範、科學、有效,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尚未形成各界共識

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往往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比例雖然很小,但是影響很大,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難點,如何規範、科學、有效完善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共性課題。另一方面,個別大學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事件發生以後,媒體在予以關注並報道的過程中如何把握尺度和方式,以儘可能的減少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也是需要有關方面重視研究的課題。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主動求助意識普遍薄弱

由於受多種因素包括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校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動求助意識普遍薄弱。雖然全省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開設講座、選修課、活動體系建設、校內小報、宣傳小冊、廣播網絡等各種載體宣傳普及心理健康和諮詢知識,個別心理諮詢室設置由原來在校園僻靜一角進駐學生生活社區,通過拓展時空,開闢網絡新陣地等手段貼近學生生活,體現“專職、專業、專心”服務學生的做法,基礎工作比較到位,但由於受“怕被別人覺得心理有問題”、“心理問題不是大問題”等想法的影響或由於相關心理學科普知識的缺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和諮詢工作的接受度仍有限,在遇到心理問題後的求助意識普遍薄弱。有的學生飽受心理問題困擾卻無察覺,或者意識不到是心理問題;有的對心理健康的相對性、連續性、可逆性、動態性認識有誤區;有的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甚至抱有一定的偏見。

四、對進一步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議

(一)要進一步重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建議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衞生廳、團省委等多個職能部門進一步協同配合,切實把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xx年2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xx年5月6日,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我省所有高校應積極貫徹落實上述文件,使全省高校都能達到相應的要求。

各高校主要領導要定期聽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題彙報,部署工作任務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所有高校都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體制建設,成立專門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統籌領導。領導小組由主管校領導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機構、學生工作部門、教務工作部門、宣傳部門、人事部門、安全保衞部門、後勤保障部門、校醫院等單位,以及學校關工委負責人為成員,研究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健全相關制度,領導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校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專門機構,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並明確各級機構的職責分工,完善協調機制。

各高校要按照本科生不少於15元、專科生不少於10元安排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費,並納入學校預算、專項單列、專款專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房和場地,具有完備的健康、能力、人格、職業等方面測評軟件以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設備、器材、圖書、期刊、音像等參考資料,並能夠不斷補充更新,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要進一步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以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

要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規定的最低要求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職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應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序列,設有教育學、心理學、醫學等教學研究機構的學校,也可納入相應專業序列。專兼職教師開展心理輔導和諮詢活動應計算相應工作量。

在專業資格和培訓方面,建議省教育廳出台專業人員的專業准入制度和要求,對專職人員專業化發展以及個人成長方面要有規劃和督導。對兼職教師和班級心理委員等骨幹學生的專業培訓有待加強。目前社會上各種名目的心理諮詢專業培訓很亂且費用昂貴,建議省物價管理等部門聯動予以整頓並在培訓資質上予以規範。

要確立心理健康教育“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的工作目標,加強校園心理危機預防預警,形成諮詢師全懂,黨委副書記懂、輔導員基本懂,班主任略懂,學生有心理健康意識,後勤宿舍管理人員知曉,行政管理人員、專業老師瞭解的全員關心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局面。

本次調研發現,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5個省級基地和16個示範中心覆蓋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有效地整體推動了我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以點帶面,發揮示範與輻射效應,有利於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此要充分發揮5個基地和16個示範中心在提升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方面的培訓、示範和輻射作用。

(三)加快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步伐

危機干預工作直接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統性與成熟度,各校應確立危機干預的指導思想,以教育為主,重在預防,建立和強化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

在預防方面,要暢通信息渠道、加強信息管理,做好危機預警工作。暢通信息渠道: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宿舍等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形成“早發現、早報告、早預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機與預防工作機制;建立以輔導員、學生幹部為骨幹力量的信息員隊伍,對學生的心理危機信息及時、準確掌握並作出有效干預。加強信息管理:在普查後根據心理健康檔案篩選危機預警的範圍和對象;建立學生心理信息月報制度和突發事件即時報告制度,建立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數據庫,把臨牀諮詢篩查出來的構成心理疾病診斷的,遭遇重大社會生活事件的,性格長期孤僻的,學業、情感或人際關係等問題受挫的,環境適應不良的,以及出現各種心理、行為異常的學生作為危機干預的高危人羣和主要對象。

出台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辦法,並建立完備的危機干預體系,提高危機干預能力。建立學校、學院、學生、家長、社會醫療機構協同的危機干預網絡,明確危機干預工作流程和分級分類處理辦法。強化危機干預培訓工作,定期開展學生工作隊伍、社區物業管理人員、學生骨幹危機干預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有關人員的危機快速反應能力,挽救個體身心,維護學校聲譽,加強校園和社會穩定。開展危機後干預,處理危機事件發生後涉及人員的心理應激反應和情緒反應,維護身心健康。

(四)要積極研究並採取有效措施增強在校大學生的主動求助意識

省內幾起大學生自殺事件顯現了學生求助意識的薄弱,對此學校領導、老師尤其是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備感痛心惋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事、善事、難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遠,要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知識和諮詢工作的普及宣傳,並長抓不懈,推廣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動和典型經驗,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心理諮詢觀、心理健康和自我調節的意識,瞭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及異常心理,幫助大學生自主調整心理狀態,維護心理健康,懂得哪些狀態可以通過自我調整或心理諮詢予以緩解和解決,哪些心理疾病需要通過藥物以及住院治療。

基層部隊軍人心理健康情況調研報告

一、心理健康的標準

在現代社會中,一旦人們提起心理健康問題,馬上把它同精神不正常聯繫在一起,彷彿涉及自己的心理健康與否,就會把自己歸為“瘋子”、“呆子”一類。其實,心理愉快是心理健康追求的首要目標。心理健康的科學定義是指個體的心理在本身及環境許可的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

對人類心理健康的評估標準,在不同的歷史年代、民族、文化經濟條件下是完成不同的,甚至不同的國家標準也各不同。我國心理學工作者把心理健康的標準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較好的社會適應性2.性格健全,沒有缺陷3.感和情緒的穩定和協調4.智力正常5.健全的意志和協調的行為6.心理特點符合心理年齡7.適度的反應能力8.注意的集中度和完好感知能力9.健全的思維

軍人常見心理問題是指軍人在學習訓練、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導致心理適應不良的問題。它是軍人暫時的心理失調,不是心理疾病;它與思想問題有聯繫,但不宜籠統地歸於思想問題。處理方法以自我調適為主,基層幹部的心理疏導和專業人員的心理輔導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瞭解青年軍人常見心理問題的一般表現、類型、成因和調適方法,對於維護軍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二、軍人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適應問題

從老百姓到軍人,從戰士到班長、軍官,青年軍人經常要面對新的情況,扮演新的角色,執行新的任務,適應新的環境。在適應變化的過程中,往往會帶來許多心理問題,包括新兵入營後的心理適應、服役期間角色變化的心理適應、日常行為習慣的心理適應、任務轉化中的心理適應、軍人對社會環境的心理適應、退役時的心理適應等問題。其中以新兵入營後一週到兩個月之間,心理的不適應表現得最為集中和明顯。

(二)自我意識問題

青年軍人在自我發展中,既存在着自我認識、評價與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同時又存在着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如何協調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關係,以及如何正確看待自己,將是青年軍人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三)性心理問題

軍人常見的性心理問題包括性意識困擾和性行為心理困擾等。常見的性意識困擾有常想到性問題、性幻想及性夢等表現。但由於認識的偏差,常常造成青年軍人的性意識困擾,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衝突,表現有焦慮、厭惡及內心不安、恐懼、自責等。嚴重的可出現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抑鬱、不願與人(尤其是異性)交往,並常陷入焦慮、矛盾、困惑和苦悶之中,從而影響其日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干擾自我的正常發展。

三、軍人學習訓練心理

學習訓練是軍人日常的基本活動,也是部隊經常性的中心工作。軍人通過學習和訓練,掌握軍事科學知識和技能,發展智能和創造力,塑造優良品德和行為習慣。當前,世界正發生一場深刻的軍事革命,各種新的軍事理論、高科技武器接踵而至,如何根據軍人學習訓練的特點和心理規律,提高學習訓練效率已成為軍事訓練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軍人學習訓練的動力

一、學習訓練動機的激發

軍人學習訓練的動機是直接推動軍人學習訓練的內部動力。它一方面由社會需要的外力推動產生,另一方面來自於軍人內在的成就需要的推動。成就動機是推動軍人學習訓練的主要動機,對軍人的學習訓練活動具有激活、指向和強化的功能。軍人學習訓練動機的激發,要從以下方面着手:

(一)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使軍人正確認識學習訓練的社會意義。當代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高新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不斷學習已成為每個人生存的必要條件。隨着我軍現代化的發展,要求軍人必須具備高科技知識和技術技能,不學習就不能掌握手中武器,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人。

(二)加強學習訓練的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由成就需要轉化而來的一種成功意願和志向。成就動機水平高的人,具有更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堅強的毅力、更高水平的自律意識,因而也能取得較大的成績。增強學習訓練的成就動機是激發軍人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內容。

一是強化成就意識。

二是消除惰性心理。

(三)利用反饋信息進行強化。軍人及時瞭解學習訓練的結果,可以激發起進一步學習訓練的動機。在教育訓練中應當對軍人學習的結果及時檢查、評定或評價,並巧妙地運用表揚與鼓勵、批評與懲罰。在學習訓練中,評價和不評價效果不一樣,及時的評價比不及時的效果要好。

(四)適當開展學習競賽。開展競賽是激發軍人努力學習訓練的有效手段。競賽能夠激發軍人的榮譽感和自尊心,喚起強烈的學習訓練動機。此外,競賽帶來的是爭先恐後、積極緊張、奮發進取的學習氣氛,對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學習風氣的形成反過來又促進軍人的學習。

二、學習訓練興趣的培養

(一)興趣的概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軍人對某一知識或技能發生興趣時,他就會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主動、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就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興趣是軍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軍人一旦對學習訓練產生了興趣,就能提高這種活動的效率,推動他們自覺地去克服重重困難,排除種種干擾。總之,興趣是影響學習訓練效率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

(二)學習訓練興趣的培養和激發

興趣的發展,一般要經過粗趣-樂趣-志趣三個階段。有趣是興趣發展的低級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異現象所吸引而產生的直接興趣其特點是:隨生隨滅,為時短暫。樂趣是興趣發展的中級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礎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來的。其特點是:基本定向,持續增長。培養軍人的學習訓練興趣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合理選擇學習訓練內容。

2.精心進行課堂設計,教學情境要富有變化性、活動性、新奇性,教學方法應以啟發式、討論式、發散式、開放式為主,努力創造出引人思考的“問題情境”。

3.促進已有興趣的遷移。可以利用軍人已有的興趣、愛好或特長,使其遷移到學習訓練中,從而激發學習訓練積極性。例如,一名戰士受家庭的影響,對歷史非常感興趣,經常藉故不參加訓練,偷偷看古今中外的歷史書籍,如何調動這名戰士的訓練積極性?連隊幹部成功地採用了遷移法,先是讓他給全連作了一次中外國近代史知識講座,講座很成功,該戰士也很興奮。接着啟發他認識到一名軍人首先要愛軍習武,練就一身本領,要把愛好歷史與愛好軍事統一起來,這種遷移教育使這位戰士改變了學習訓練態度。

四、基層中隊心理健康課的開展情況

雖然武警總部早已明確要重視基層官兵的心理健康疏導和教育,也在計劃中安排了相應的課程,但是基層部隊心理學人才稀缺,一般都是有政治指導員兼職,在基層中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主要以集體授課的方式向戰士傳授相關知識。疏導方式單一,教學條件有限等等給基層部隊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總結:

通過這次在基層部隊的調研,有效的將學校所學的心理學專業知識與部隊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不僅瞭解了基層部隊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普及情況,同時也看到了自己將來在專業方面的努力方向,如何有效的將自己所學應用於部隊。

【第10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當前,未成年人犯罪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未成年人的精神狀況不容樂觀,於是黨中央從推進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出發做出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這一重大決策。我省今年5月22、23日在蘇州舉行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工作經驗交流會。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志軍強調要高度重視,紮實推進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工作。全面推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需要政府行動,還需要我們每人的關心、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參與,只有如此才能為江蘇培養出新一代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現象嚴重

翻開報紙,一幕幕慘劇總讓人們不寒而慄: 因上學遲到受老師批評,便跳樓自殺;考試沒能考進前五名,上吊自縊;學習成績不好,怕父母責罵,雙胞胎姐妹毒殺父母;十六歲的少女為“網事”用斧頭砍死親爺爺;厭煩母親的嘮叨,高中生用鐵榔頭錘殺母親;馬加爵……這些如花的少年為何這般脆弱?抑或為何這般兇殘?這一幕幕令人觸目驚心的慘劇提醒我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問題不能再漠然置之,要更加積極地關注和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問題。

二、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 家庭教育無方

人,從出生到成年都在接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塑造英才,然而,當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問題。有的家庭父母都忙於工作和人際應酬,對孩子養而不育,或推給老人、或保姆、或供宿學校,使孩子缺乏親情,為人冷漠,人格偏執、孤僻。有的單親家庭,給孩子形成心理陰影。有的暴力家庭使孩子身心均倍受摧殘,留下仇恨、絕望、報復、殘忍的陰影。有的家庭望子成龍,軟硬兼施,使孩子欲哭無淚,欲罷不能,極度抑鬱、焦躁、脆弱。有的家庭對孩子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胡作非為。更有甚者,父母言傳身教,致使孩子從小便走上歪路。

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家長卻理解為“特長”教育,紛紛把子女拉去學“專業”。而真正的素質教育主要是培養健康人格,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也就是未成年人的性格培養,家庭對於子女性格上的不足,往往只用年齡小進行辯解。即使感到性格教育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而且很多家庭由於與子女缺乏溝通,或是在溝通中方法不當,使自己對子女的瞭解程度大大下降。即使不能忍耐子女的不良行為或想法時,大多數只是簡單地使用暴力進行糾正。在與子女溝通的過程中,缺少平等交流,導致子女不能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甚者使子女對家庭教育產生排斥。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是子女永遠的學校。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使之能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家庭教育,這是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環。

【第11篇】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研報告

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研報告

一、研究目的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教育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因為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着廣大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説,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據外國學者估計,中學各年級學生中,約有15%的學生具有各類的心理問題,其中男生高於女生,城市高於農村,包括情緒障礙,不良習慣,性格問題等。

中學生心理健康為廣大教師提出了一個時代的命題,為能夠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研究,試圖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規律,以便為自己和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心理學研究依據。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張家坡鎮國中一、二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採用不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和召開部分學生座談會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為被調查者學生保密,維護其個人穩私權,體現心理健康調查的原則性)。

三、結果與分析:

1、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定義

世界衞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完滿的狀態。”健康除了身體無病外,還要具備心理的穩定及良好的社會適應性。中學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備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連續統一的人格及對己,對人,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和良好的適應。

2、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參照世界衞生組織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我把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學習適應性,自我認知與現實感,人際關係的和諧程度,個性發展的良好性四個方面。

(1)中學生學習適應性

一個心理健康的中學生,通常有比較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目標具體,切合實際;學習的自覺性強,善於制定學習計劃,並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表現出意志力強,學習信心足;在對待考試問題上,他們沉着冷靜,靈活應對。

通過調查學習適應性,大體分為四個類型,第一種類型佔26%,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對於無老師看管的自習課他們會自覺學習。而第二種類型佔60%的學生會選擇小聲聊天或討論學習。令人遺憾的是第三種類型10%和第四種類型4%的學生會選擇看雜誌漫畫或乾脆睡覺(以下用a,b,c,d四種代號表示四種類型)。當回答對考試的感受時,a和b學生表示喜歡做些難題,而c學生感到怕,d學生則表示無所謂。當問卷中提出老師講課出現錯誤時只有30%的a學生敢於提出來,其它(包括b,c,d)的學生都選擇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議論。這也可見傳統教育中“教師絕對權威專制”的弊端。對於學習的目的性,a學生表示學習一技之長,b,c學生表示如父母所願,或考上大學有個好出路,而d學生表示不明確。

(2)學習自我認知與現實感

自我認知指對自己的'心理過程與特徵及其表現的認識,而現實感則指個人對自己同現實之間關係的認識。心理健康的中學生往往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評價恰當。在對現實的感知能力上,他們能夠客觀地認識現實,並根據對現實的認識來給自己做出恰當的人生髮展定位,有與現實聯繫緊密的自我價值體系。

通過調查問卷,可以按計分方法把學生分為四種價值類型:踏實型,從眾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踏實型的中學生順從社會規範,積極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有自律的內控和自我導向表現,重視傳統和社會評價。從眾型的學生相當順從社會規範,但這種順從是他人導向的隨波逐流,也有享樂主義,及時行樂的傾向,順乎自然生活方式,傾向於保守。功利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功利主義,對於道義及人情這類價值不甚注意,認為金錢至關重要,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公益。冷漠型是不在乎社會規範,迴避人際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價值取向,所持的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3)中學生人際關係

中學生人際關係包括同學之間的關係,異性同學的關係,和師生關係。

在我的調查問卷中分數最高為10分,表示人際關係最好;最低為0分,表示最差。調查結果只有17%的學生達到8分以上,表示人際關係較好的類型;40%的學生達到6分—8分數段,表示人際關係一般;有43%是不及格的,人際關係較差,突出體現的問題是:當問及“你喜歡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嗎”時,有81%的學生都答會,當問及“你的好友學習成績超過自己時,你會真的感到眼紅,妒忌嗎 ”時,70%的學生答會的,這是令人心顫的回答。也許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記名的調查中學生才會説出自己的“醜陋”,但確是非常真實的一面。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不僅要在學習上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做到在精神上成為學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這樣才有

師生之間真正的心靈溝通,幫助學生解除困惑,讓他們以健康的心態去對待學習和生活。

(4)中學生的人格特徵

我國心理學工作者修訂出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其中把學生人格傾向分為八個方向: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對七年級、八年級684人調查結果如下:

人格傾向 百分比

學習焦慮 43%

對人焦慮 36%

孤獨傾向 13%

自責傾向 9%

過敏傾向 2%

身體症狀 9%

恐怖傾向 2%

衝動傾向 7%

3、國中生主要的心理特點

(1)抽象能力有較好發展,獨立性要求高,不願接受約束與限制。

(2)情感容易激動,心裏話願和朋友談,但不願與家長,老師談。

(3)學習自覺性較高,但也容易表現出獨斷性,爭強好勝,堅持錯誤,但仍稚嫩。

(4)能根據社會要求約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較好。

(5)理想逐步向概括性發展,能夠對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點加以分析。

(6)對人生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對人生和世界評價帶個人人性特點。

四 討論與建議: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調查資料顯示結果是不容忽視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學生健康心理已成為十分緊迫和重要的課題。為讓教師們培養出健康向上,求知進取

的二十一世紀接班人,提出以下建議:

1、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觀念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學校開設心理諮詢輔導

(1)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預防心理障礙產生。

(2)開發學生各種潛能,提高學習的效率。

(3)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勵學生創造性學習。

(4)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5)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自我評價能力。

3、學校內形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體制與教育形式.

(1)進行羣體輔導,個別輔導.

(2)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包括智力發展情況,非智力發展情況,學習成績,職業興趣,學習態度方法等)。

(3)組織心理輔導專門活動與訓練,進行個案(特殊學生)研究。

(4)嚴格遵守心理輔導諮詢的保密性原則。有合格的心理輔導工作者(高尚的職業道德,全面的知識能力結構,健康的情感和堅強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徵)。

【第12篇】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調研報告範文

一直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輕德、重表(身體)輕裏(心理)的現象,國小心理問題較少受到重視。近幾年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為此我國已明確提出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口號,學生的心理素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學文化知識、身體和心理素質、勞動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宗旨的,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但現階段涉及較多的還是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大中學生,國小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實際上由於社會的發展、各種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許多心理問題都表現出了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中學生存在的許多心理問題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們的國小時代。因此,對國小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非常有必要。

根據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總檢出率為9.5%,這個比例略低於國內外文獻中所估出的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衞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國國小生各類行為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2.93±2.19%;陳永勝認為國小生的心理衞生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情緒、行為等方 面,國小生在學習方面存在問題的人數約為10——15%,情緒方面問題約在10——20%之間等等。在這裏我們不能得出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其他地區的結論,因為每個研究所採用的測量工具不盡一致,或者説每個研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評價標準不同。但仍可得出兩點結論:

1、大多數的國小生而言,心理髮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

2、國小生中的心理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這既包括心理問題較明顯,我們既要對這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發生率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這二者都是情緒方面的問題。衝動傾向是指無緣無故地想大聲哭、大聲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手。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密切關係。如果家庭對孩子的要求過分滿足,就易養成孩子任性、固執及情緒易變的特點。造成恐怖傾向的原因則主要是由於從小嬌生慣養而形成了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現為只要一個人就會焦慮或對於本來不需要恐懼的東西卻抱有一種恐懼心理等等。其次,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形成也與應試教育下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兒童人格和個性的培養有關。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又沒能在家庭和學校裏學習到對付挫折和困難的辦法,就易情緒失調。

對人焦慮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現在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説了什麼總是想不開,在人際關係上容易產生焦慮。對人焦慮過強的學生往往沒有魄力,缺乏組織能力,搞不好人際關係。這種傾向在當今國小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人焦慮的產生一和學生普遍較任性、固執、依賴性重有關,二和學校教育忽略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有關。

自責傾向在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五。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是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

綜上所述,影響國小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各個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國教育中存在很大問題的一種教育模式。其原因有:一方面對孩子過分溺愛,一味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對孩子過分保護,在許多事情上包辦代替,養成孩子依賴性強、任性固執等個性,使之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發展,把聰明、有知識、學習成績好作為孩子的唯一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而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長期以來學校教育沿用的應試教育模式則不但忽視對兒童心理素質的培養,還由於一味追求升學率、以分數論學生好壞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r39o5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