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大學生調研報告(多篇)

大學生調研報告(多篇)

大學生調研報告(多篇)

大學生調研報告 篇一

作家羅蘭説過,“愛情是一種力量,它可以使一個人得到鼓勵和激發,而更有創造性,更有衝力,也更愛這個世界。”可見,當人們擁有了純真、聖潔的愛情後,會使自身變得更加自信和樂觀,乃至對整個社會都產生強烈的責任感。不過,矛盾是具有兩面性的。當一個人的戀愛觀消極甚至不健康時,其產生的破壞力也是無法估量的!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嚮往。可是由於我們年齡尚低,涉世太淺,所形成的戀愛觀也是多種多樣,所以我通過進行校內問卷調查,來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問卷調查活動於20xx年5月28日在東北財經大學校本部進行,為了更加真實、客觀、全面地瞭解大學生的戀愛觀,本次問卷調查採取不記名方式。本次調查選取了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113份,有效率為94.17%。報告結合同學們的回答結果展現大學生的戀愛觀,並從中展開一些必要的討論,對一些問題提出個人看法和理論依據。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選擇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當我們確定戀愛對象前,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以何種標準來選擇相知的伴侶。隨着時代的變遷,這一標準也會因為主客觀原因發生更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究竟“一見鍾情”的閃光點源自哪裏呢?也許調查結果會給我們一些啟示。據調查,39.7%的大學生在選擇戀人時首先考慮的是人品問題;32.4%考慮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選擇好一個人非常重要,因為當你選擇一個人時就意味這你的選擇是一種生活、一種目標。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場災難。”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2.1%的大學生所選擇戀人採取的依據。這是一種比較高尚的擇偶標準,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條件,當大學生情侶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擔當家庭責任的現實問題直接擺在面前時,理想化的愛情能否維持就很難預測了。康德在《對愛和崇高的感性的觀察》一文中曾經説過這樣的話:“從男女兩種不同的性別來看,女人屬於美的類型,男人屬於崇高的類型,對女人來説最大的恥辱是不招人喜歡,而對男人來説最大的恥辱是蠢笨。這説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區別的。而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有15.6%的同學是以對方的相貌為依據的,其中74.9%的是男生。他們以獲得純粹的感官滿足為目的之愛情,是一種對“情慾之愛”的追求。這類愛情很難維持長久。問題是天長日久的相處會使外表失去新鮮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則往往看重的是對方的能力,希望有一個能力比較強的男朋友,9.6%看重能力的同學中就有69.6%的女生。

二、大學生在大學裏談戀愛的最初動機是什麼?

高爾基説:“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行動更重要,更珍貴的了。”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需要產生動機,而動機支配着行為。因此,在研究大學生的戀愛觀的時,對這一動機進行了調查研究。

調查發現有7.8%的同學是因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覺得自己沒面子才開始談戀愛的,是一種趕潮流現象,與從眾心理有關。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往往對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認為自己沒有戀人而自卑,所以她們不會“逆潮流而行”的。有31.7%的同學則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寄託。上大學生後,對於很多人來説是重新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環境,內心比較空虛和孤獨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個可以聽自己傾訴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學會認為異性交往起來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當兩個人交往加深時,也就不可避免地會發展成為戀人關係。我們上大學後不像國小國中時刻有父母陪伴在身邊,很多同學都是背景離鄉來到很遠的地方求學,遠離父母,即使想傾訴也不現實的。當心靈上遇到苦悶急於疏解時就需要有朋友在身邊,正如“遠水救不了近火”。而此時愛情就將是生活中一個很好的依附。8.5%的同學是因為對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絕(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學是由於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學生談戀愛會對自身產生何種影響?

有專家指出:“對青年人來説,戀愛更多的是一種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體的事情。如果説一個人進入青年期以後,在人格、生活態度以及人生觀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麼導致這種變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過於戀愛的影響。”因此,我們對大學生談戀愛對自身的影響這一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57%的同學認為戀愛對自身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20.2%的同學認為學習生活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地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係,具有積極的心態。當愛情遭受挫折時能較好地應對挫折,有利於學習生活。其中4.5%的同學認為只有“兩人”世界,脱離集體;5.7%的同學認為影響了正常的同學交往。這10.2%認為戀愛對自身產生消極影響的同學中有55.8%的同學正在戀愛的,58.4%的同學是女生。由此看來戀愛對女生的消極影響遠大於男生。

四、如果當戀愛失敗時,你認為對你以後的學習生活意味着什麼?

大學生戀愛猶如空中樓閣一樣,缺乏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並且在大四時期面臨就業的分歧,所以導致成功率不高,最後走到一起的並不是很多,這就表明要經歷失戀的人羣還是很廣的。而事實也是如此:大學生中“有情人”雖多,但“同眷屬”者少,這樣就產生了一批失戀大軍。在調查中發現有92.4%同學能正確面對失戀:其中57%的同學認為可以為以後的戀愛積累經驗;16.2%的同學認為無所謂,可以再找一個;14.1%的認為從此可以解脱,集中精神去學習。有的人在經歷失戀後在學習上往往會有很大

的進步,就是失戀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戀,怕自己的戀愛失敗,怕失去已得到的東西,這樣的同學在調查中佔了8.0%,他們認為失戀後生活沒有意義,學習沒有動力。莎士比亞説過:“愛是一種甜蜜的痛苦。真誠的愛情不是走一條平坦的道路。”在愛情中遭受挫折,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此項調查也可以反映現代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強,善於利用各種宣泄、轉移的方法進行處理,更有人會獲得不菲的收穫。

對大學生自身樹立正確戀愛觀的意見和建議:

1、要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係。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因為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目的。事業高於愛情,主張事業為主,不宜過早地戀愛。但也不要認為愛情是事業的絆腳石,處理得好的話,愛情也能對事業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夠承擔戀愛挫折。正視現實,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為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了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了,作為有理智的大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實。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着想。這樣作有助於你理解對方終止愛情的原因,有助於你接受失戀這一痛苦的現實並及早走出失戀的陰影。不要過分地隱藏或壓抑失戀帶來的痛苦,要找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泄。向可以信任的師長,同學,朋友,老師等訴説自己心中的煩惱,也可以寫日記或寫信。如果感覺心中的積鬱實在太深,無法排解時,也可以找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諮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參加一些集體性的娛樂活動,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遊散散心等,這樣有助於心情的開闊。另一方面是由於失戀後有一種空虛感,暫時難以適應,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麼方法來充實自己,不讓在有空餘的實踐胡思亂想。要儘快把失戀昇華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儘快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為失戀而一蹶不振,認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義。要知道,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確的看待愛情,擺正愛情的位置,處理好愛情於學習,愛情於人生,愛情於婚姻的關係。

3、端正戀愛動機。戀愛是未來尋找志同道合、白頭偕老的終身伴侶,而不是為了安慰解悶,尋找刺激,更不是單純為了性的滿足。戀愛對象的選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能忽視了經濟、政治、文化、個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戀愛動機的好壞,直接關係的戀愛的成功與否。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橋樑,其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對於學校的意見和建議:

1、加強大學生的性知識教育。大學生還處在人生的過度階段,雖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還很少,對於異性也還只處於一種羨慕和嚮往階段,很多知識還是懵懵懂懂的,並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

乏性教育,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很容易犯錯誤,甚至出現越軌行為。在缺乏一定常識的前提下,對於自己的錯誤行為並不能很好的認識,對於行為產生的後果也沒有能力來解決。從而會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壓力和障礙,對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利用板報、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卡拉OK、文藝演出、漫畫、各種文體活動等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活躍身心;加強大學生心裏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學的網絡資源,積極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和性健康諮詢服務,幫助大學生端正戀愛婚姻的態度,調節同學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失衡,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

3、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生戀愛與否和學生的理想、事業心緊密聯繫。我們要引導學生追求事業、理想和前途,使其認識到愛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顧兒女情長,荒廢學業很前途。

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更加清楚地瞭解了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念,並結合調查結果抒發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誠摯地希望大學生們可以在健康的戀愛觀的指導下,讓自己的愛情之花可以開放得更加美麗

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二

進入21世紀,互聯網和通訊技術高速的發展使商務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隨着電腦的普及,網上購物這一方便、快捷的購物形式也被很多人所接受。大學生作為對網絡最敏感的人羣,對網上購物更容易接受,且在他們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氣候。為了更加清楚的瞭解大學生網上購物的現狀,對在校的大學生展開了這次關於大學生網上購物的調查。

一、調查的目的

1、瞭解我國在校消費的網上消費潛力、消費傾向、消費結構和消費。

2、動力,為我們進一步開拓與細分大學生市場提供充分的依據

3、瞭解網上購物存在的弊端,為解決提供依據。

4、為完善網上購物提供依據。

5、瞭解網上市場的發展前景。

二、調查方法

1、考慮到現實情況因素,調查對象將進行分類。首先按電子商務和非電子商務專業進行分類調查,各個年級的人數也將抽取相同比例的人數。

2、調查的實施為發放問卷調查,對調查對象每個都面對面的填寫調查表進行調查。

三、調查內容及預測

本次調查共調查250人,在有效的250份問卷中,有105人又網上都無的經驗,達42%,145人沒有網上購物經驗,佔58%。

對有網上購物經驗同學的分析

(一)針對選擇網上購物的大學生,我們從選擇網上購物的理由,以及有網上購物者對網上購物的看法和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主要分析被調查者和網上購物本身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通過分析提出看法和建議。問卷中還有極少部分的人填寫了其他答案,比如:周圍環境、節約時間等。但是從表二中得出,價格便宜是大學生網購的主要原因。其次,購物方便是大學生選擇網購比較主要的原因。

(二)針對選擇網上購物的大學生,我從選擇購物的網站進行調查和分析。在所有被調查的人中,34.8%的人選擇的購物網站是淘寶網。其次,12%的人選擇的購物網站是拍拍網。可以得出:淘寶網是各大學生網購的主要網站。

(三)針對選擇網上購物的大學生,我從網購產品選擇進行相關調查。在所有被調查的人中,22.40%的人在網上購買的產品是服飾。其次,4.8%的人選擇的網購的產品是日化用品,還有8%的被調查者選擇網購的產品是其他產品。可以得出:在網上銷售服飾,大學生是最主要的消費對象。

(四)針對選擇網上購物的大學生,我從網購出現問題選擇的解決的方式進行調查。在所有被調查的人中,21.2%的人在網購時出現問題時會選擇與商家協商方式來解決。也有9.2%的人會自認倒黴。

(五)網購所選擇的物流方式調查。在所有被調查的人中。網購時選擇的物流方式26%的人會選擇快遞公司,其次是6.50%的人選擇EMS。平郵的選擇率也達到5.2%,接近EMS。

(六)網購者月消費額的相關調查。在所調查的人員中,網購月消費額在50元左右。月消費額在50100元人數也達到44人。得出結論:大學生網購消費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沒有網購經歷同學的分析

(一)針對沒有選擇網上購物的大學生,我們從沒有選擇網上購物的理由,以及有沒有網上購物者對網上購物的看法和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沒有購物經歷的同學有61.40%沒有辦網上銀行。可以得出:沒有網上銀行是很多人不能網購的制約因素。沒有網購經歷的同學52%是因為賣家信用,其次是售後服務。還有網絡安全也達到了34%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二)影響網購的原因調查

(三)假設網購非常安全,是否會選擇網上購物進行調查。可以看出,61.20%的人會在未來選擇網購,説明網上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調查總結

(一)通過對調查中已經網上夠過物和網上沒有夠過物的數據統計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下結論:

1、進行網上購物的同學佔全體學生42%,而且有擴大趨勢。該比例高於中國網民的購物比例20%左右,説明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網絡購物這種新穎快捷的購物方式,且大學生會是未來主要的網上消費人羣。

2、網購過的學生普遍認為網上購物具有價格便宜、購物方便、貨物齊全、新鮮等優點。這會吸引更多的大學生進行網上購物。

3、影響同學們網上購物的因素有很多,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但是最主要的仍然是對安全和信用問題的擔憂。

4、網上的商品有很多,但是服裝是大學生消費的主要產品。服裝業在未來將會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5、網上購物者很多人選擇的物流方式是快遞,其次是EMS。之所以選擇快遞的人多是由於相比之下EMS價格太高。物流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電子商務重要的因素。

6、網上購物者主要選擇的網站是淘寶網,其次是拍拍網可以看出淘寶網和拍拍網是BtoC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平台。

7、根據有網購和無網購的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大學生網上購物消費能力有限但是這一具有新思想的消費羣體購物比例高,對電子商務網上購物勇於嘗試,認同度很高,電子商務是一個非常有發展潛力的行業。

(二)對在校大學生網上購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在校大學生網上購物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初淺的看法和建議:信用問題是網上購物中人們擔憂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加強信用機制建設,規範身份認證和身份識別技術的應用,通過宣傳教育讓人們瞭解網上信用機制。通過法律手段規範信用評估,對於促進網上購物的發展具有現實的意義。

大學生調研報告 篇三

文章摘要:大學生一直以來是被家庭、社會、國家寄予厚望的一個羣體,代表着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那麼我們的大學生是如何學習的呢?事實上,在當今的大學中,上課已經成了很隨便的事情,逃課之風更是風靡所有高校。如何準確把握大學生逃課的原因和心理,如何正確看待逃課現象,如何通過調查分析來引起大學生本人的反思,如何從逃課現象中反思當前的教育體制,這些都是很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關鍵詞:大學生、逃課、反思。

調查背景及目的: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教育資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資源還十分短缺,中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雖然已達17%,但與發達國家的一般水平60%左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中國能夠進入高等學府接受高等教育,必須經過激烈的大學聯考競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在歷經了千辛萬苦的求學競爭之後進入高等學府的大學生,卻似乎並不珍惜這種機會。原本備受中國小升學壓力的學生們進入大學就如同出了籠的小鳥,遠離了父母的嘮叨和老師的管教,感覺獲得了自由。

然而,大學也是學校,學習仍然是大學的主旋律。甚至很多學者和教授都説過:大學應當是學生時代最苦的階段。因為大學有太多東西需要去學,有太多的知識需要我們去儲備。但實際上,看看我們自己,看看我們身邊的大多數同學,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大學過的太輕鬆,太自由了。逃課成了無法根治的頑疾,上課是要看心情來決定的。而且從大四的學姐學長到大一的新生,都流傳着諸如:“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不逃課的大學是不完整的”等等逃課宣言。無論如何,逃課已經成為了幾乎所有大學的重要現象。

作為國家未來的中流砥柱,作為每一個家庭將來的頂樑柱,作為未來社會中的中上層羣體。大學生的行為已經越來越偏離傳統的觀念和認識。大學生的數量在急劇的增加,而大學生的質量卻在各種報道中被貶的越來越低。社會已經不再信任我們這個羣體,作為當事人的我們,更應當時刻反思我們當前的行為,意識到我們將來所擔負的家庭和社會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組成員選擇調查大學生逃課現象,旨在通過調查分析弄清大學生逃課現象的原因?大學生逃課現象對大學生整體素質的影響?逃課現象的主要責任方?以及如何減少逃課風氣,提高高校學習氛圍等幾項問題。最後希望我們的調查分析和提出的建議能真正的對這種現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調查對象和方法:

調查對象:主要抽取昆明、武漢、北京、等各大高校的全日制在校大學生。

調查方式:我們共發出調查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50份。其中50份問卷調查以紙質形式調查昆工在校大學生。另100份通過郵件發放形式調查全國其他各地各高校的同學逃課現象。除此而外,還輔助有和其他高校的同學聊天,瞭解其他學校學生的逃課現狀。以便分析得出更加全面的結論。

一、逃課現狀:

通過調查表明,在校大學生中,逃過課的學生人數佔到85%,從未逃過課的僅佔15%,而且同時還發現,從未逃過課的學生大多為大一新生,而大二以上的學生,幾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逃過課。可以推測:哪些暫時還未逃過課的大一學生們在不久的將來也很可能會踏上逃課之路。也就是説幾乎所有大學生都逃過課。逃課的性別差異也是存在的,調查顯示,男生逃課頻率遠大於女生,可見在對待逃課問題上,男生的確更加大膽。同時,我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排除逃課會被點名影響成績等其他一切客觀原因,讓你自由選擇,你會逃掉你不愛上的課嗎?結果是100%的`被調查者選擇了 “會”。由此可見,逃課已經深入人心,每一個逃過或沒逃過課的學生都潛伏着逃課傾向。

二、逃課頻率

通過調查發現,一學期逃課不超過10次的人數居多佔到45%,特殊情況(如生病參加比賽等)才逃課的人佔到23%,每週逃課四五次的佔到17%,幾乎從未逃過課的佔15%。可以看出,大學生整體對逃課還是有良心上的認識的,仍然認為大學是應當以上課為主的,這是值得欣慰的。但同時,也有17%的同學逃課頻率高達每週四五次。因此,分析大家逃課的原因和去向是必要的。

三、逃課後幹什麼?

1、逃課後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佔到34.75%。

離開了中學時代被老師管教的束縛,在大學更加自由了,學生把認為上了也白上的課逃掉,去發展其他興趣愛好,認為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有利。

2、逃課上網的佔23.73%。

逃掉課後很多男生是為了玩遊戲,因為遊戲中每天都有任務,為了不讓哪個任務做不了,所以果斷逃課。女生逃課上網大多是逛網店,挑自己喜歡的東西。

3 自學感興趣知識的佔15.68%。

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四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説:“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脱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説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着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説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説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説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大學生調研報告 篇五

您好,感謝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幫我們做這份問卷。對您的信息,我們將嚴格按照《統計法》予以保護。

年級: 性別:

PS:請同學在所選項的號碼上畫個圈,謝謝

1、你平均大約多長時間會去逛購物網站一次。

(1)一天一次或多次 (2)每2-7天一次 (3)每半月一次

(4)每月一次 (5)兩三月一次 (6)半年更長時間一次

2、如果進行網購,網購大概會佔據你當天多少上網娛樂時間(非學習的上網時間)?

(1)多於一半(2)大約一半 (3)少於一半

3、是否發現自己逛淘寶、京東等購物網站的時間越來越長。

(1) 是(2)否

4、有沒有人告訴過你,你在網購方面花費了很多時間。

(1)有,很多 (2)有,一兩個 (3)沒有

5、你是否知道過度購物的嚴重後果?

(1)知道 (2)不知道

6、你怎樣看待網購?(可多選)

(1)是消遣和緩解壓力的有效途徑(2)是打發時間的有效方法

(3)省錢省事(4)無所謂

7、購物後你是否會感到後悔?

(1)經常會 (2)偶爾會 (3)不會

8、你是否曾多次努力控制、減少網購時間,有沒有成功?

(1)有過併成功了 (2)有過但沒有成功(3)沒有控制過

9、你是否每次退出網購頁面時,又不自覺地想再進去逛逛。

(1)每次都是 (2)經常這樣 (3)有過幾次,但不多 (4)從沒有過

10、會不會因為想要繼續進行網購而懶得去寫作業、複習功課。

(1)很常見(2)有過,但不多(3)基本沒有(4)完全不可能

11、有沒有過在上課時或自習時思考要在網上買什麼樣的東西? ○

(1)有過,並且有好過次了(2)有,很少(3)沒有過

12、是否會因為網購而在熬夜,減少睡眠

(1)有,經常 (2)有,很少 (3)沒有

13、比起實體店,更願意在網上進行購物

(1)是 (2)否

14、當你在實體店購物時,會不自覺的將其與網購進行比較,並覺得網購更好一些。

(1)會比較且更喜歡網購 (2)會比較但不會覺得網購好一點 (3)不會

15、會不會因為網購而感到生活拮据。

(1)經常會 (2)偶爾會 (3)完全沒有過

16、請在所選相對應的表格中打鈎。

非常感謝你的熱情參與,祝你學習進步、生活愉快!

大學生調研報告格式 篇六

總體情況 :

助人為樂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 經常參加 ,有37.97%的人選擇 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 ,另外有4.28%的人選擇 不參加 。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 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 有人説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 她回答很乾脆: 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着我們獻血來搶救呢! 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説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 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説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二者之和佔了 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説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 找到垃圾箱後再丟 ,有6.22%的人選擇 隨手丟掉 ,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 找個角落再丟 。在不破壞環境衞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 獨善其身 。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 兼濟天下 。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 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 彎腰精神 ,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 課桌文化 ,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15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大學生的調研報告 篇七

學生從國小一路走到大學,然後大學畢業面臨擇業。一直以來從一所學校進入到另外一所學校,雖然周圍的變了,身邊的人變了,但是性質沒有變,始終是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大學畢業踏入工作崗位,變得不僅是身處的環境,身邊的人,最重要的是生活的主體內容的性質變化。畢業大學生們要從相對純淨的校園進入到五光十色的社會,從隨意性很大的課堂生活進入到不能曠工、不能怠工且在專業性、技術性都有諸多要求的工作崗位上。生活內容性質的轉變,周圍環境的變化,以及怎樣應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這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説都是一個心理上的巨大磨練,都有一個漫長的心理蜕變的過程。

一、新鮮感和逃避心理

大學生以往生活的環境是相對比較封閉的校園和家庭,畢業之後進入工作崗位面對的就是在各方面都比較開放的社會生活。一部分大學生對新的生活模式,新的生活環境充滿新鮮感和好奇,對社會生活抱有過高的期望。這部分大學生會在剛開始接觸工作的時候精神頭十足,可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實際困難,就會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對社會身份的轉變不能很好的掌握,看不慣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世俗,無法很好的處理工作中上下級以及同事之間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從而對工作產生厭惡的情緒,負面情緒長時間得不到正確的調整,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理障礙。工作不能得心應手,人際關係上不能突破,一部分大學生會把現在的工作生活與過去作為學生的校園生活進行比較,覺得校園生活簡單美好,想要重新回到校園藉此逃避現實。這種不能正確的面對現實的心態被稱為逃避心理。針對這種心理大學生要做好對自我心態的調節,面對困難找到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一味的用不切實際的想法來逃避現實。

二、自卑和自負

自卑心理和自負心理是兩個對立的極端。這兩種心理都是不正確的,都會影響畢業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畢業大學生以前所在的學校是一個相對純淨的環境,沒有太多的利益糾葛以及人情世故。進入到工作以後也就意味着進入了社會生活。工作中首先面臨的是工作內容的實際操作,大學生之前在學校所學習掌握的知識在實際的應用中並不是很理想,這給大學生的心理上就造成了一個打擊。其次在工作中要面對的還有自己的領導、同級同事、以及下屬,在處理這三層人際關係上,沒有社會實踐僅靠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同樣會導致大學生自卑心理的形成。自卑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樹立信心是戰勝自卑心理的關鍵。畢業大學生剛剛踏入崗 ww 位在陌生環境陌生模式下產生的自卑心理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真正的自卑。這種自卑心理只要稍加調試很快就能轉變成一股力量,成為成功的推動力。不能熟練的工作是因為剛剛入職,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給自己樹立信心,在工作上多加練習,儘快的掌握。這種自卑心理也會隨着對工作環境的熟悉,工作內容的掌握而消失。不要太早的放棄,給自己一點信心,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善於發掘、利用自身的“資源”改變自己適應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zjr4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