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國中歷史基本知識點總結歸納 國中歷史基本知識點總結多篇2022【通用多篇】

國中歷史基本知識點總結歸納 國中歷史基本知識點總結多篇2022【通用多篇】

國中歷史基本知識點總結歸納 國中歷史基本知識點總結多篇2022【通用多篇】

人教版國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一

一、我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生活的時間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

1、約公元前21世紀,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這表明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通過推舉選出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叫禪讓制)。

2、約公元前16世紀,湯滅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時盤庚遷都至殷並使統治穩定下來。

3、商朝製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青銅器。(記熟書P12的司母戊鼎圖)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銅器中的精品。

4、約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發兵滅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實行分封制,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瓦解。戰國時期,分封制逐漸被郡縣制取代。秦時實行中央集權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治機構。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機構:中央實行一省制: 元朝廢除三省,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設樞密院,為最高軍事機構,同時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地方實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三、春秋戰國(東周)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饑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鐘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裏;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説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併戰爭。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

12、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3、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説,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國中必背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二

洋務運動

(1)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2)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4)頑固派和洋務派的區別:頑固派盲目排外,仇視一切外洋事物。洋務物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5)洋務派的主要活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如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派留學生。後期:又提出“求富”口號。開辦民用工業,以輔助軍事工業。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6)評價(意義):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它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開闢了道路;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戊戌變法

(1)公車上書: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各省參加會試的舉人一千三百多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這次上書為“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維新變法的內容: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

(2)百日維新:從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實行變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變法失敗,前後104天,因此叫“百日維新”。1819年是舊曆戊戌年,歷史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

(3)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三冊P71表)

(4)戊戌變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預政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辛亥革命

(1)孫中山的主要活動,

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興中會的成立標誌着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b、1905年,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於8月在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2)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起義,第二天起義軍佔領武昌,接着,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這一年是舊曆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宣佈廢除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

b、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C、《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由於資產階級政治上的軟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發動廣大羣眾,這次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但是,孫中山和他領導的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功績,永遠閃耀着光芒。

新文化運動

(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文化領域裏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復古思想到處氾濫。一些帝國主義分子也乘機興風作浪。目的:反對尊孔復古。

(2)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

(3)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民主和科學

(4)新文化運動的陣地: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5)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把鬥爭鋒芒指向維護封建制度的孔教。

(6)新文化運動的作用:是我國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性質)

(7)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是我國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它促使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8)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9)為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底,李大釗在北京創辦了《每週評論》。

百家爭鳴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學説,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説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②教育--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他要求學生按時複習學過的知識,"温故知新"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編訂了《詩經》、《尚書》、《禮》、《易》、《春秋》;

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主張"民貴君輕"的思想,實行"仁政"。反對過分捕撈魚鼈,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再利用。這反映了他的可持續發展觀。

2、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時期的人,著有《道德經》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並且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具有樸素辨證的思想。

3、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 是孔子説的,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説,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説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在文化上的貢獻: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體現了老子的主張。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了他樸素辯證的思想。

國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三

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在印度創立佛教,發展很快。佛教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國王、武士、官吏因此大力支持、贊同佛教的主張。佛教宣揚眾生平等,人若想進入“極樂世界”,就必須消滅慾望,忍耐服從,刻苦修行。這些説法對渴望解除苦難的勞苦大眾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深受。佛教不反對奴隸制度,讓人們忍耐服從,使勞動人民放棄鬥爭,這有利於奴隸主的利益。很多國王利用它的“忍耐服從”的説教,對它大力扶植,佛教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佛教向東南傳入東南亞,向西北傳入中亞。公元前後,佛教由中亞傳到中國,又由中國傳到朝鮮和日本。(經典《佛經》)

1世紀時耶穌降臨人間,教人忍受苦難,死後可以升入“天堂”。這一“救世主”使絕望的人們擁有了精神寄託,這種信仰耶穌為“救世主”的宗教稱為____,後形成基督____它最初遭到羅馬皇帝的殘酷鎮壓。基督____忍受苦難的教義有利於富人及統治者。4世紀時,羅馬皇帝改變態度,把基督____國教,使之成為麻痺人民的工具。基督____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經典《聖經》)

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傳教,號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創立了伊斯蘭教。後來他強迫麥加貴族承認他是政治和宗教領袖。伊斯蘭教關於一神教的宣傳,有助於打破狹隘的氏族界限,促進民族統一。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伊斯蘭教也隨之廣泛傳播。(經典《古蘭經》)

國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文藝復興與新航路的開闢 篇四

一、文藝復興

1、時間、地點:14—16世紀 西歐(最先發生在意大利)

2、性質:反封建、反神學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3、指導思想:人文主義

4、代表人物:

①但丁:是由舊時代走向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代表作:《神曲》批判教會。

②達?芬奇:他的繪畫《蒙娜麗莎》表達了新興資產階級對現實生活的追求和審美情趣。

5、意義:①猛烈的衝擊了封建神學,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取得了輝煌的成果②孕育了西歐近現代資產階級文化③為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

二、新航路的開闢

1、原因:①15世紀末由西歐經地中海到達東方的商路被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所控制②15世紀以後,西歐工商業的發展,迫切要求到東方尋找黃金和市場。條件:帆船的改進、羅盤針的運用和“地圓説”的傳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新航路開闢的組織者。

2、過程:

①哥倫布:1492年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率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古巴、海地,發現了新大陸——美洲。

②達?伽馬:經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到達印度的西南海岸,第一個找到了從西歐直通東方國家的新航路。

③麥哲倫: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率領船隊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從而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學真理。

國中必背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五

春秋戰國(東周)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饑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鐘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裏;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説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併戰爭。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

12、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3、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第一文庫網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説,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國中歷史知識點總結:中古日本與阿拉伯國家 篇六

一、日本的大化改新

1、背景:七世紀中葉,貴族蘇我氏父子專權,大和朝廷的統治出現危機。

2、時間、特點:646年(大化二年),以天皇的名義發佈詔令,效仿中國隋唐的封建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3、內容:①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國家管理;②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調製,頒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製;③實行中央集權,廢除世襲制度,中央和地方設置官僚機構進行治理。

4、影響: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5、日本文字的特點:漢字與假名(用漢字的偏旁、部首和草書創造的標音字母)並用。

二、阿拉伯的興起

1、伊斯蘭教的創立

(1)背景:公元6世紀以後,阿拉伯半島奴隸制度逐漸發展起來。這一時期,半島不斷遭到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經營東西方中介貿易的商路從紅海逐漸轉移到波斯灣和兩河流域,導致阿拉伯社會動盪,經濟蕭條。建立統一國家,抵制外侮,恢復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願望。

(2)創立: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

2、阿拉伯國家的建立

(1)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穆罕默德既是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也是政府首腦和軍事統帥。

(2)630年,把麥加確定為伊斯蘭教的聖地,並把麥加城中的克爾白神廟改為伊斯蘭教清真寺。

3、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時,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大體完成。

猜你感興趣:

國中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篇七

收復台灣和抗擊沙俄

“開闢荊榛逐荷夷”——

1、荷蘭侵略台灣:1624年

2、鄭成功收復台灣:1661——1662年

3、鄭成功後代歸順清朝:1683年

4、清政府設立台灣府:1684年雅克薩之戰:1.沙俄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17世紀中期

2、兩次雅克薩之戰

3、中俄《尼布楚條約》的簽訂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康熙帝:賜五世**“**額爾德尼”

2、雍正帝: 駐藏大臣(1727年)

3、乾隆帝:

(1)粉碎大小和卓的判亂

(2)設伊犁將軍

(3)迎接土爾扈特部迴歸祖國

清朝的疆域: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西跨葱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臨太平洋,東南到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島等,南至南海諸島,成為亞洲最大的國家。

統一的作用:清朝的統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繫,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

國中歷史知識點 篇八

春秋戰國(東周)

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1、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開始到公元前476年結束。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是齊國的齊桓公,他任用管仲為相,改革內政,使國家日益強大。最後一個霸主是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戰國時期的主要諸侯國有齊、楚、秦、燕、趙、魏、韓,史稱“戰國七雄”(各主要諸侯國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東齊、上中下是趙魏韓)。趙、魏、韓是由春秋時期的晉國分裂而來的。

4、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實行商鞅變法,戰國時,地處最西邊的諸侯是秦國。

5、我國最早的音樂教育制度形成於西周。最早出現鐵農具的時期是春秋時期

6、戰國時,秦國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水汗從人,不知饑饉”,有“天府之國”美稱。

7、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字源於甲骨文,商周時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稱鐘鼎文。雕塑藝術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已發展到很高水平。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商朝。

8、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樸素辯證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經》裏;莊子是戰國時道家學派的繼承人物。

9、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詩經》,編訂了《春秋》,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戰國時期的孟子是孔子學説的繼承人物,他們主張實行“仁政”,認為“民為貴,君為輕”,反對連年不斷的兼併戰爭。

10、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墨子,他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不義戰爭。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權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現實需要進行改革,以法治國。

12、孫武是春秋晚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一書;戰國時傑出的軍事家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3、戰國時期,許多思想家對社會變化第一文庫網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説,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秦漢時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滅亡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結束了

春秋戰國時期割據局面。(書P44秦始皇像)。

2、秦朝規定全國規範的文字是小篆,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圓形方孔錢。秦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寧。

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在大澤鄉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4、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西漢,定都長安。

5、西漢初年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文帝與景帝兩代,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提倡節儉,社會比較安定,經濟發展迅速,出現文景之治的局面。休養生息的政策實行,促進了西漢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6、漢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促成大一統局面的出現。

7、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著名學者是西漢時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劉秀(光武帝)建立東漢,定都於洛陽。劉秀在位時,政局漸趨穩定,經濟狀況明顯好轉,國力日益強盛,史稱為“光武中興”。

9、西漢時的播種工具是耬車;東漢時出現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車;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內冶鐵,比歐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領冒頓單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統一的奴隸制軍事政權,第一次實現了對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大統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漢時期漢武帝派衞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12、西漢時期漢元帝把王嬙(王昭君)出塞嫁給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從而密切了漢匈關係。

13、西漢武帝時期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標誌,成為當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經營了30年,幫助西域各族擺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復和加強了西域與內地的聯繫。

14、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往西,經甘肅的河西走廊及當今的新疆地區,遠達中亞,南亞,西亞,以至地中海東岸各國和南歐、北非等地。開闢絲綢之路功勞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張騫。

15、成書於西漢的《周髀算經》和東漢的《九章算術》是著名的數學著作,對世界古代數學的發展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16、東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有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寫的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被後代奉為醫學經典,張仲景被尊稱為“醫聖”。華佗創制麻醉劑“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術的醫生,被後世尊稱為外科鼻祖,他還編成鍛鍊身體的“五禽戲”。

17、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張衡發明了能測量地震的地動儀。

18、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區;道教是東漢時期興起於我國本土的宗教。

19、西漢傑出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是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敍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3000多年曆史,《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0、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是我國古代藝術珍品。秦始皇陵兵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是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35w8g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