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管理中心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打算

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管理中心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打算

【概述】

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管理中心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打算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anxing841018”為你整理了這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管理中心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打算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管理中心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打算

一、2020年工作情況

(一)聚力重大國家戰略實施

一是建設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智慧黃河三角洲”大數據平台兩項工作,列入省黃河流域發展規劃(送審稿),其中,大數據平台以建設“智慧黃河”形式列入國家黃河流域規劃綱要。

二是發揮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黃委信息中心等國家大江大河智庫作用,聯合開展項目研究。提出了黃河河口適宜生態流量過程和近海生態需水建議,被黃委部分採納,支撐了河口生態調度和生態補水量;提出了“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修復制度研究”有關建議,納入《黃河法》(初稿),為加強河口生態保護提供法律依據。承辦中國水利學會河口治理與保護專業委員會2020年度學術年會,來自黃委、長江委、珠江委等19家單位40餘位專家提出河口治理、三角洲濕地保護與發展等方面建議。

三是支持中科院黃河三角洲濱海濕地生態試驗站開展濕地保護、修復與利用研究,“互花米草入侵與防治”成果得到國家部委和省主要領導認可。

(二)聚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出台《東營市與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實體機構管理辦法》,重點與國內22家高校院所對接聯繫,開展人才、技術交流50餘次,服務企業60餘家,實施市校合作資金項目39個。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合作建設“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聯合培養研究生課程進修生、訂單培養研究生、工程碩士研究生,第一批14位工程碩士研究生入駐基地。“山東師範大學新發藥業化學班”200名學員接受普通本科規範培養。組織申報並着手實施生態環境部“基於生態效益的持續性有機污染物(POPs)和有毒化學品管理”項目。

(三)聚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開展耐鹽作物推廣,建設黃河口水稻研究中心,構建稻麥兩熟栽培技術模式;建設耐鹽花生示範推廣基地,開展“小麥-花生”兩熟實踐;探索建設“花生特色小鎮”。承辦了“黃河三角洲中醫藥發展與鄉村振興”主題泰山科技論壇。

(四)聚力招才引智。根據市委組織部安排,承擔《東營市“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前期調研、初稿草擬工作,開展全市人才工程考核調研工作,為優化全市人才工作提供建議。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7人、合作項目4項,1名高層次人才入選黃河三角洲學者,一名博士後出站。發揮“兩會”祕書處職能,市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完成換屆,博士聯誼會搭建博士科研服務平台3個。

二、2021年目標思路

2021年,研究院管理中心將以事業單位改革為契機,明確單位職能理順工作思路,發揮高校院所人才智力資源優勢,重點圍繞服務市政府決策諮詢、經濟轉型發展開展工作。

(一)發揮高端智庫作用,為推進實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當參謀

一是發揮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煙台海岸帶所等大江大河治理智庫作用,就河口治理、三角洲濕地生態補水等聯合攻關,預測河口海岸變遷情況,為黃河口國家公園規劃、工農業佈局等重大規劃提供本底預測。重點依託水利部流域水治理重大科技問題研究項目,提出河口治理戰略,構建行洪輸沙、生態環境和支撐社會經濟協同體系,支撐東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二是發揮可持續發展專家顧問組作用,圍繞我市重大技術、經濟、社會問題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凝練一批調研課題,由高校院所揭榜完成。

(二)支持高校院所實體機構建設,促進高校院所人才智力資源向我市聚集

一是發揮《東營市市校院所共建實體機構管理辦法》政策引領作用,制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幫助解決發展難題,保障基本運行。鼓勵實體機構進一步明確職責,組建專職團隊,加強自身建設,加快主辦院所創新要素資源向我市流動。

二是完善高層互動機制。定期通報市校工作動態,推動市校高層交流,及時解決合作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三是實施一批合作項目。對高校院所在我市開展的人才引育、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技術諮詢等方面工作進行評估,聯合實施一批市校合作重點項目。

(三)聚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為產業轉型發展賦能

一是組建東營高載能電化工工程中心。推廣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石油化工脱碳生產烯烴技術”,利用綠電工藝和裝備把各類烴、石油轉化為三烯三苯和氫氣,系列技術為0到1棋局顛覆技術。目前已完成技術、工藝、催化劑及關鍵裝備開發,計劃於2021年開展工業示範。該項目一旦實施成功,可將東營地煉企業由煉油型改造為化工型,實現高附加值轉型。

二是搭建技術轉移轉化平台。組織系列產才對接活動,引導山東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大學等20餘家重點院校進企業,合作解決技術經濟難題;引導中科院遺傳所、中國農科院作物所、青島農業大學等農業院校開展鹽鹼地綜合利用、良種示範及種養模式推廣等。發揮吉林大學汽車研究院等專業機構作用,引導汽車配件及輪胎企業規範產品開發流程。推進清華大學雅努斯材料團隊與我市相關企業合作,加快產業化開發與應用項目投產。

三是搭建教育培訓平台。支持辦好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東營工程碩士班、山東師範大學新發藥業化學本科班教育,帶動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lv4qv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