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民政局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民政局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第一篇:民政局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總結

民政局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2014年,民政局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綜合改革辦公室的幫助指導下,結合民政部門實際,對所承擔的改革內容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取得了一定實效。根據《關於報送農村綜合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通知》(永農改辦〔2014〕3號)要求,現將2014年民政局農村綜合改革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

,確保農村綜合改革落到實處

2014年,縣民政局為認真貫徹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使五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和“按標準施保”的目標、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工作,確保我縣農村綜合改革工作順利進行,縣民政局及時成立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

組 長:姜光容(局 長)

副組長:劉傳樹(副局長)

胡友文(副局長)

劉昌順(副局長)

李貴明(老齡辦專職副主任)

成員為局屬各股室負責人。

通過成立領導組,民政局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其他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職能股室積極參與、協調配合的格局,為切實維護廣大困難羣眾根本利益,保障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做了充分準備。

二、措施具體,各項改革工作穩步推

(一)農村五保供養工作進展順利

農村“五保户”是社會主義條件下,弱勢羣體中的特殊困難羣眾,對“五保户”實行“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孤兒保教)”的五保供養政策,是我國農村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為認真貫徹落實《新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今年以來,民政局始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落實“四項制度”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為契機,以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為工作宗旨,明確目標,認真履職,狠抓政策、措施落實,對農村五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和“按標施保”。

根據國家民政部和省、市民政部門《關於開展農村五保對象一次性調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縣民政局高度重視、周密安排、精心組織,對五保對象再次進行了複核確認、登記造冊,並填寫了《農村社會救助對象台卡》,建立健全了五保對象數據庫。通過開展對農村五保户的調查核實工作,真正做到了家底清、情況明、數據準,為做好農村五保救助工作提供了準確詳實的依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縣共有農村五保户2501户2624人。為認真貫徹《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進一步做好全縣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根據《昭通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的通知》(昭政發〔2014〕45號)文件精神,嚴格按照省、市政府對供養資金的承擔要求,縣人民政府決定,將納入省級轉移支付的1137户1168位五保老人的生活費用由每人每年720元提高到1200元(省財政每人每年補助720元、市財政每人每年補助120元,縣財政每年每人補助360元);對2014年新增暫未享受生活補助的1364户1456名農村五保對象,全部按農村最低生活補助每人每月60元的標準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外,市財政每人每年補助120元、縣財政每人每年補助360元的五保供養金,使供養水平達到每人每年1200元的標準。

2014年,全年共支出五保供養金480.05萬元,其中:納入財政轉移支付的供養對象月支出11.68萬元,全年累計支出供養金140.16萬元;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的供養對象月支出5.824萬元,全年累計支出供養金69.89萬元,確保五保供養工作做到按標施保、按時足額發放,切實有效地解決了我縣農村五保對象的生活困難問題。

(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逐步完善

實施農村醫療救助,是緩解農村貧困羣眾就醫困難的一項重要措施,是新時期農村社會保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對於提高農村困難羣眾的身體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4年,民政局在開展農村醫療救助工作過程中,始終本着“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工作方針,按照及時有效、簡便易行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突出資金使用重點,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對符合條件的城鄉困難羣眾積極開展醫療救助工作,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全年累計農村醫療救助46879人次,其中資助新農合46693人次,資助新農合資金93.39萬元;資助參加新農合後二次救助186人次,資助資金16.34萬元,切實解決了五保户、特困户、殘疾人和優撫對象等困難羣眾看病難的問題。在開展農村醫療救助工作過程中,對醫療救助資金的安排使用作了嚴格規定,並將醫療救助資金納入財政社會保障基金專户管理、專款專用,重點使用,確保量入為出、收支平衡,杜絕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積極推動我縣農村醫療救助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二篇:2014年度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總結

2014年度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總結

2014年,我們按照省、市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的有關文件要求,進一步加強鄉鎮計生服務中心及公益性崗位服務人員的管理,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職責與任務,開展業務培訓與競賽,建立“以錢養事”工作機制,嚴格考核結帳。同時,強化監管職能,嚴格按政策規定收取相關費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廣大育齡羣眾滿意率不

斷提高。

一、強化目標管理,嚴格考核結帳

去年年初,我們在與市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確認鄉鎮計生服務中心公益性崗位服務人員的基礎上,與鄉鎮計生服務中心簽訂了2014年目標管理責任書,進一步明確了工作職責、要求和獎懲結帳辦法。半年和年終,組織專班人員對各鄉鎮計生服務中心目標管理責任書執行情況進行了認真考核,考核結果顯示:全年二次情環情監測307293人次,孕性環情監測率分別為95.72%、95.57%;全年共放置宮內節育器5990例,取出宮內節育器615例,施行人流手術53例;全年開展優生諮詢64598人,開展優生四項檢測7472人次;全年隨訪74486人次,向廣大育齡羣眾開展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宣傳活動70餘次;使用避孕藥具8774人,佔應使用9140人的96%,隨訪率達98%。今年年初,我們對

27個鄉鎮計生服務中心及其公益性崗位服務人員進行了結帳。皂市鎮、嶽口鎮2個計生服務中心獲一等獎,各獎現金3000元;多寶鎮、漁薪鎮、拖市鎮3個計生服務中心獲得二等獎,各獎現金2014元;汪場鎮、楊林辦事處、麻洋鎮、幹一鎮、九真鎮5個計生服務中心獲得三等獎,各獎現金1000元。同時,我們配合鄉鎮黨委、政府對鄉鎮計生服務中心公益性崗位服務人員進行考核,從“以錢養事”經費中每人拿出5000元,根據考核的實績,對83名公益性崗位服務人員進行結帳,其中獲得優秀等獎42人,合格等次41人。

二、強化業務培訓,提高服務能力

去年以來,我們對鄉鎮計生服務中心公益性崗位服務人員採取以會代訓、專業培訓、派出進修培訓和技能操作競賽等形式,大力開展了業務培訓。全市召開鄉鎮計生服務中心負責人會議4次;組織鄉鎮計生服務中心公益性崗位服務人員業務培訓3次,參加人員260人;開展服務人員技能操作競賽1次,參加競賽人員78人;派出進修21人。同時,我們印發了《全市人口計生窗口行業優質服務競賽活動實施方案》,在全市人口計生窗口行業開展優質服務競賽活動。通過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業務培訓和窗口行業的競賽活動,進一步增強了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提高了服務人員的專業技

能和水平,為我市穩定低生育水平、控制出生人口性別比等

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強化監管職能,杜絕違規收費

人口計生工作涉及到千家萬户,而人口計生部門的收費是農村工作中一個最敏感的問題,也是廣大育齡羣眾最關心的問題。為此,我們高度重視,強化監管。一是建立“三項公開”制度和工作規範。“三項公開”,即:全市實行政務公開、辦事公開和村務公開。我們以文件形式及時轉發了《湖北省人口計生系統“三項公開”工作規範》,進一步明確了“三項公開”的主要內容、形式與要求。二是嚴格執行辦理計劃生育證件收費標準和社會撫養費徵收的標準。每年年初以市人口計生委的文件專門印發當年社會撫養費徵收具體標準。三是加強監管和督查。我們將辦證收費和社會撫養費徵收工作等內容、納入黨政領導線和人口計生部門線目標管理責任制嚴格考核結帳,平時工作督查也把此項工作作為督查的重要內容。同時,我們還十分注重信訪舉報案件和行風熱線反映問題的督辦和處理。通過以上措施的落實,進一步規範了部門的行政行為,杜絕了違規收費等現象的發生。一年來,我們人口計生部門在農村綜合改革的工作中,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有的地方服務功能不全、服務質量不優、服務人員素質亟待提高等

問題。我們決心,借省、市農村綜合改革工作考核的契機,

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在新的一年再創佳績。

第三篇: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總結匯報

關於某縣農村綜合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報 告某縣農村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14年4月20日)2014年8月,某縣被省、市確定為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後,某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在深入研究上級文件精神、充分結合本縣實際的基礎上,制定了成立組織、摸清底數、外出考察、制訂方案、研究論證和組織實施六步走的方略,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總結匯報。目前,我縣已完成了前五步工作,部分工作已進入實施階段。我縣農村綜合改革總體工作居全省前列,以啟動早、進度快、謀劃細,多次受到省主管部門及相關領導的高度評價。現將我縣農村綜合改革總體進展情況報告如下:一、鄉鎮機構改革的進展情況(一)鄉鎮職能、機構編制及人員現狀1、鄉鎮職能農業税費減免前,我縣鄉鎮的主要職能是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徵收農業税,抓好計生工作,維持鄉村社會治安,發展鄉村基礎設施,調解民間糾紛,發展各項農村社會保障事業和公共服務事業,組織農業生產,推動農村政治活動,發展鄉村經濟。2、鄉鎮黨政機關情況2014年機構改革時確定較大鄉鎮2個,一類鄉鎮10個,二類鄉鎮9個。較大鄉鎮和一類鄉鎮設5個行政辦公室:既黨政辦公室、農業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財政經濟貿易委員會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二類鄉鎮設3個行政辦公室:既黨政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財政經濟貿易委員會辦公室。21個鄉鎮總編制703人,其中:行政編制640人,老幹部服務編制21個,工勤編制42個。目前,21個鄉鎮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實有430人,缺編273人,其中,公務員缺編249人,老幹部服務缺編21人,工勤缺編3人.現有的430人中按年齡劃分:51—55歲的12人,46—50歲的44人,41—45歲的63人,36—40歲的85人,31—35歲的135人,30歲及以下的91人;按學歷劃分:本科100人,大專219人,中專68人,高中41人,國中2人;按開支渠道劃分:縣財政361人,鄉財政69人。3、鄉鎮事業單位情況鄉鎮下設4個事業單位(即:農林水綜合服務中心、農村經濟服務中心、文化廣播服務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編制根據鄉鎮情況確定,多少不等,最多的有44個,最少的有18個,21個鄉鎮總編制564個,其中:全額事業編制252個,自收自支編制312個。21個鄉鎮下屬事業單位現有1417人,其中:全額事業單位現有159人,缺編93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現有1258人,超編946人。現有的1417人按身份劃分:幹部721人,固定工397人,合同制299人;按年齡劃分:56歲以上的7人,51—55歲的42人,46—50歲的100人,41—45歲的108人,36—40歲的135人,31—35歲的275人,30歲及以下的750人;按學歷劃分:本科47人,大專229人,中專565人,高中473人,國中及以下103人;按開支渠道劃分:縣財政159人,鄉財政開支1258人。(以上統計數字不含縣直派出機構編制及實有人員數)4、派出機構情況21個鄉鎮都設有衞生院、國土資源所、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某城鎮、雙井鎮、車往鎮另設有物價所、財政所、法庭、動物監督站。北皋鎮另設有物價所、法庭、動物監督站。牙裏鎮另設有物價所、財政所、法庭。德政鎮另設有財政所、法庭、動物監督站。院堡鄉另設有財政所。大辛莊鄉、張二莊鄉另設有動物監督站。21個鄉鎮的派出機構中: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為行政機構,編制136人,實有123人,缺編13人。財政所、動物監督站為全額事業單位,編制78人,實有68人,缺編10人;其他派出機構均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編制800人,實有901人,超編101人。(二)鄉鎮機構和職能存在的問題及原因1、鄉鎮原有職能已不適應當前農村發展的需要隨着農業税的減免和計劃生育工作的轉軌上道,被視為鄉鎮“中心工作”的農業税費徵收、計劃生育工作職能理應減弱,應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但是由於過來的傳統體制,鄉鎮職能的轉變受到了以下因素的制約:一是職能制約。過去,在以實現gdp、財政收入目標為主的職能定位下,往往視“催糧催款、超生罰款”為主要任務,這種職能不轉變,就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為羣眾服務;二是機構人員制約。過去,為了完成經濟增長、財政增收目標,不斷增機構、添人員(臨時機構和人員),使得機構、人員越來越多,導致農民負擔不斷加重,幹羣關係緊張,也導致鄉鎮政府無力辦農民急需的公益事業;三是體制制約。由於條塊分割和條條統得死,縣裏一些派駐到鄉鎮的機構人員,鄉鎮政府難以領導、組織、指導他們充分發揮作用,結果是“看得見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見”。這種情況反映到羣眾那裏就是辦事難。2、鄉鎮黨政機關及全額事業單位缺編嚴重1996年推行公務員制度和2014年機構改革後,我縣嚴格按照公務員制度的要求,堅持“凡進必考”的原則,嚴格控制了黨政機關人員的增長,加之公務員的到齡離崗、退休等原因,造成鄉鎮機關工作人員只有出口,沒有進口,出現了斷檔,並已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由於我縣財政拮据,嚴格控制增加財政供養人員,因此,近幾年的全額事業單位基本上沒有增加人員,出現了目前人員缺編。3、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超編在機構編制上,我縣按上級要求,嚴格控制編制。目前,鄉鎮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實有人員1258人,超編946人。形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一是2014年核減了事業編制。2014年我縣鄉鎮事業單位編制為690人,在2014年機構改革時,在省、市沒有要求核減鄉鎮事業編制的情況下,我縣為了減輕農民負擔,縣裏決定重新核定了鄉鎮事業單位編制,核減為564人,核減126人。二是大中專畢業生進入。2014年以來,按照充實基層鍛鍊的要求,縣裏將98、99年兩屆大中專畢業生391名分配到各鄉鎮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工作。三是復退軍人安置進入。2014年以來,按照政策,安置185名城鎮退伍軍人進入各鄉鎮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工作。由於縣委、政府嚴格控制全額事業財政供養人員的增長,上述人員不得不進入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這是鄉鎮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超編的主要原因。4、鄉鎮應付性工作太多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機構需承擔縣直多個部門分配的工作任務,上級各種檢查、評比、達標活動較多,有些部門動輒就執行“一票否決權”,致使鄉鎮不得不全力應付,牽涉了大量精力。(三)鄉鎮機構改革擬採取的方法和措施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農村發展的要求和全省鄉鎮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結合某縣實際,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科學設置鄉鎮機構,精簡編制,合理分流超編人員,使鄉鎮機構改革穩妥進行。1、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根據免徵農業税後鄉鎮政府工作任務的變化,圍繞農民增收致富加快農村社會進步的目標,鄉鎮政府要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現代政府運行模式,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具體職能要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在職能轉變過程中,鄉鎮政府工作重點是: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加強三個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培育龍頭企業,加強對股份合作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引導、支持和保護,切實做好財政、信息、信貸、加工、貯運等方面的服務和協調工作,促進農村和社會發展;加強社會管理,維護農村穩定。改革後,縣裏要嚴格控制面向鄉鎮的檢查、評比、達標活動。原縣政府職能範圍內的工作任務,不得轉移給鄉鎮承擔;需要鄉鎮政府協助完成的工作,鄉鎮政府只提供服務,不承擔責任;需縣裏和鄉鎮共同完成的工作,縣裏要提供相應的經費保證並賦予必要的權力。2、重新進行鄉鎮類別劃分我縣所轄鄉鎮21個,按照鄉鎮人口及農業生產總值的多少重新劃分為三類。其中:某城鎮、北皋鎮、張二莊鄉、牙裏鎮、回隆鎮為一類鄉鎮,邊馬鄉、沙口集鄉、雙井鎮、泊口鄉、南雙廟鄉、車往鎮、大辛莊鄉為二類鄉鎮,東代固鄉、前大磨鄉、北台頭鄉、德政鎮、棘針寨鄉、院堡鄉、仕望集鄉、野胡拐鄉、大馬村鄉為三類鄉鎮。3、設置精幹的行政機構21鄉鎮統一設置3個綜合性工作機構,規格為股級,即: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調控辦公室。某城鎮、北皋鎮人口超過5萬人,根據實際需要增設兩個行政機構。黨政綜合辦公室:負責承辦黨委、人大、紀檢、組織、宣傳、統戰、政法、農村、共青團、婦聯、武裝工作;承辦黨委交辦的其他事項,協調各辦公室的工作關係;負責農業生產的指導、管理、協調、服務和鎮村建設工作;政府日常事務和機關後勤工作,承辦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經濟發展辦公室:負責編制鄉鎮財政預決算計劃,統管鄉鎮財務;協調工商所、税務所等部門工作;規劃、指導、協調和服務鄉村企業和個體企業的發展;制定農業發展規劃;抓好農、林、水、牧等行業的行政管理及農田基本建設;指導和管理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協調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其他工作。社會調控辦公室:協調本轄區法庭、公安派出所等執法部門工作;負責司法的調解、法制宣傳教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族宗教、計劃生育、信訪工作;協調管理鄉鎮土地所工作;指導和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工作。4、撤銷鄉鎮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改設為全額綜合性事業機構鄉鎮事業機構設置所兩中心,規格為股級,即:財政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財政所:編制、登記、填報各種財務報表;制定村集體財政管理制度;村集體資產的清查、登記;農村財務管理及審計;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農村及農業技術推廣及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抗旱防澇、打井配套及農田水利建設工作;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農業承包合同的簽定及農業服務工作。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負責科技、文化、教育、衞生、廣播電視的指導和服務;負責民政、村鎮規劃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指導和服務;負責文化廣播、衞生院、中國小等事業單位的協調服務工作。負責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5、重新核定鄉鎮行政和事業編制及領導職數21個鄉鎮行政編制608人,其中一類鄉鎮編制41人,二類鄉鎮編制28人;三類鄉鎮編制23人。每鄉鎮工勤人員編制2人。21個鄉鎮核定事業編制共608人。其中一類鄉鎮某城鎮41人,北皋鎮40人,張二莊鄉、牙裏鎮、回隆鎮各37人;二類鄉鎮28人;三類鄉鎮23人。鄉鎮實行黨政領導幹部交叉任職。領導職數按9-11名掌握。非領導職數按4-5名掌握。一類鄉鎮設領導職數11名。其中:黨委書記1名,副書記兼鄉鎮長1名,副書記兼紀委書記1名,副鄉鎮長3名(黨員副鄉鎮長為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宣傳委員、武裝部長各1名,人大正、副主席各1名。非領導職數5名,其中:主任科員2名,副主任科員3名。二、三類鄉鎮設領導職數9名。其中:黨委書記1名,副書記兼鄉鎮長1名,副書記兼紀委書記1名,副鄉鎮長2名(1名黨員副鄉鎮長為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宣傳委員、武裝部長各1名,人大主席1名。非領導職數4名,其中:主任科員2名,副主任科員2名。6、按編制定崗定員各鄉鎮嚴格按照編制數額定崗定員。可採取雙向選擇的辦法進行,通過召開機關幹部職工大會,公佈職位設置情況,個人根據崗位任職條件,申報1-2個崗位。然後根據“工作需要,羣眾參與,綜合考評,黨委決定”的原則,公開、公平、公正的提出擬定人選,最後由黨委集體討論決定,並履行相關手續。7、多渠道、全方位分流超編人員一是充實行政(招錄)一批。針對鄉鎮幹部隊伍中存在的機關工作人員嚴重缺編,事業單位人員超編的現實,可在鄉鎮分流的事業單位幹部中招錄一批人員充實到鄉鎮機關工作;二是到村任職一批。從鄉鎮超編的事業單位幹部職工中,擇優選派一批政治素質高、熱愛農村工作、有能力、有魄力的人員到村任職。根據工作需要任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或副職。經濟上享受省委組織部規定的農村支書記或村委主任的同等待遇。三是提前退休一批。參照《公務員法》有關提前退休規定,對參加工作年限滿25年的幹部職工或男年滿55週歲,女年滿50週歲,男工人年滿55週歲,女工人年滿45週歲,且工作年限滿20年的,可辦理提前退休手續。提前退休的人員,在辦理退休手續時,可適當上調職務工資和增加級別工資。事業人員提前1-5年辦理退休手續的,可上調一檔職務工資,提前5年以上辦理退休手續的上調兩檔職務工資;機關工作人員提前五年可增加一級級別工資,不滿五年的按一級計算,五年以上的按兩級晉升。以上所增加工資額一次性調整到位,從正式辦理退休手續的下月起計入退休費基數,其它均享受退休人員待遇。四是提前離崗一批。截止到2014年底,男年齡在53週歲以上,女年齡在48週歲以上的必須離崗;男年齡在50週歲以上,女年齡在45週歲以上的鄉級和股級幹部不再擔任領導職務,享受原職級待遇,如本人自願,經組織批准後,可提前離崗。一般幹部參照執行。截止到2014年底,工人男年齡在53週歲以上,女年齡在45週歲以上必須退養;男年齡在50週歲,女年齡在42週歲,如本人自願,經組織批准後也可提前退養。離崗(退養)人員,不再佔單位編制,晉升一檔職務工資,享受國家規定的在職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工齡連續計算,待達到退休年齡時,再按有關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享受退休人員待遇。五是買斷工齡一批。鼓勵鄉鎮事業單位超編人員領取一次性經濟補償費後置換身份,退出縣、鄉財政供養,解除與單位的勞動人事關係,轉為社會自然人。經濟補償標準:以工齡和上年度月平均基本工資為依據,每人1萬元為基數,另每工作一年加發一個月的基本工資。工齡的計算辦法是按週年計算,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其計算截止時間為2014年12月底。一次性補償費所需資金原則上由縣財政負擔。六是轉變成經濟服務組織一批。變“用錢養人”為“用錢養事”,積極成立各種經濟服務性協會、基地及農技推廣組織。目前,我縣《鄉鎮機構改革方案》和六個一批專件已完成縣級研究論證工作,已報市編制部門審批。特別是在機構編制方面,我們正等待省市編制部門下達統一明確的意見,防止不必要的反覆和震動。我縣計劃將鄉鎮機構改革工作與鄉鎮黨委政府換屆有機結合起來,已經着手開展前期基礎性工作,待省市審查批准後,立即付諸實施,保證6月底以前鄉鎮機構改革主體工作到位。二、其它改革方案的主要內容及實施情況由於各單項改革工作面臨的實際狀況存在較大差異,在工作中我們不搞一刀切,按照“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先易後難、嚴防反覆”的方針,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工作。(一)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主要內容是:按照省、市要求,依據有關標準,採取分年度實施的辦法,逐步構建“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1)中國小布局調整。按照“一次性規劃,分年度實施”的原則,2014年規劃新建、改擴建中國小17所,撤併中國小48所。2014年-2014年,規劃新建、改擴建中國小53所,撤併中國小235所,工作彙報《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總結匯報》。到2014年,全縣建成新標準國小71所,國中24所,基本符合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2軌制以下國小佔全縣國小總數的13%,3軌制及以上國小佔全縣國小總數的87%,校均規模達到900人;國中校均規模達到8軌以上。(2)教育三項改革。按照“先行試點,穩健實施”的原則,逐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資分配製度改革。削減鄉鎮中心校的行政職能,增強鄉鎮中心校的業務職能。全面推行中國小校長和中國小教職工全員聘任制,有計劃、有步驟地招聘一定數量的師範本科生和優秀教師,對無法正常工作的教職工實行內部退養。將教職工工資30%活的部分用於再分配,重點向一線教師、畢業班教師、主科教師、優秀班主任傾斜。實行中國小教師城鄉交流制度,調動縣城中國小教師到農村支教的積極性。目前,全縣中國小布局調整總體規劃已於2014年通過市教委審批,我縣已按照規劃付諸實施。2014年需增加學校佔地154畝,新建校舍31130平方米,共需資金1974萬元,已籌集項目資金736萬元,資金缺口1238萬元,計劃建設學校的地址勘探、圖紙設計和招投標等前期準備工作正在進行。教育“三項改革”方案已報縣委、縣政府,正在研究論證,縣教育局已在一所中學和一箇中心校搞試點,方案審批通過後即向全縣推廣。(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我縣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1)在19個鄉鎮實行統收統支加激勵的財政管理模式。主要內容是:按照“建立機構、賬户統設、分户核算、收入統繳、支出統管、工資統發、鄉財縣管”的原則,實行超收獎勵和節支留用。(2)在2個鄉鎮實行分税制財政管理模式。主要內容為:“劃分税種、核定收支、定額補助(或上解)、自求平衡、一定三年”。目前,我縣《關於在某城鎮等19個鄉鎮實行統收統支加激勵財政管理體制的實施方案》和《關於在回隆鎮、雙井鎮實行分税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的實施方案》已通過市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的審批,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試運行,4月1日已在全縣正式運行。縣財政局已制訂相關配套措施,對各鄉鎮財政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縣財政局下屬的二級局“某縣農村財税局”已更名為“某縣鄉村財税管理局”,支付中心已開始運行。此外,建立健全農民負擔長效監管機制和解決鄉村債務問題都已按照上級要求,結合本縣實際制訂了改革方案,已經通過了縣級研究論證,正在報送市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審批。建立健全農民負擔長效監管機制主要內容是:通過規範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辦法、紮實開展農民負擔專項治理、落實農民負擔“四項制度”、充實完善農民負擔監測網絡、查處農民負擔案件,保證農民負擔不反彈。解決鄉村兩級債務問題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制止新債、鎖定舊債、降息化債、拍賣化債、清欠化債、置換化債、核銷化債等措施,緩解鄉村債務壓力。目前,全縣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活動已全部實行了統一票據管理,縣、鄉、村三級已建立起了農民負擔監測網絡,並定期開展監測活動,全縣鄉村鎖定舊債工作已經完成,縣級正在研究論證化解債務的方案。三、農村綜合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由於農村綜合改革是一場深層次的社會變革,具有艱鉅性、複雜性和長期性,特別是各地工作基礎、經濟條件相差很大,必然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和問題。就某縣來講,主要困難和問題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資金難題根據全縣專項統計數據,全縣鄉鎮下屬事業單位(不包括縣直派出機構編制及實有人數)實有1417人,其中全額事業單位現有159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現有1258人,這些人員都是經組織人事部門按當時政策規定,分配到鄉鎮的大中專畢業生和復退軍人。省編制部門最近下發文件,明確提出在這次鄉鎮機構改革中,鄉鎮不再舉辦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按照這一規定,如將現有鄉鎮自收自支1258人全部分流,按有關法律規定就必須為其繳納養老保險金及發放補償金,共計4083萬元;如將其中449人通過公開招聘的形式轉成縣財政供養,按人均工資800元計算,每年增加財政支出430多萬元。在農村義務教育方面,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資金缺口非常大。全縣農村現有中國小426所,按照省市教育部門的要求,計劃合併成95所,在2014年-2014年的規劃期內,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84所,改擴建面積為50.4萬平方米,需投入資金23763萬元。鄉村兩級沉重的債務負擔,已經成為農村綜合改革順利進行的一大障礙。截止到2014年8月31日,全縣鄉村兩級債務共計22862.47萬元,債權4140.27萬元;其中,鄉鎮債務10472.97萬元,債權3366.89萬元;村級債務12389.5萬元,債權773.38萬元。全縣鄉、村兩級債務分別從債務來源、債務用途、形成時間三個方面進行詳細分類。從成因來看,鄉村兩級“普九”建校債務3918.73萬元,農業投入債務4515.09萬元,農業税墊支3687.59萬元,欠發鄉村幹部工資1600餘萬元,此外還有合作基金會債務、佔地補償、鄉村道路建設等等。從資金來源看,借個人款8740.87萬元,銀行貸款4284.86萬元,向上級借款2367.24萬元,此外還有借其它鄉鎮、單位、欠企業借款、基金會貸款等等。按時間劃分,鄉鎮債務2014年税費改革前形成8583.67萬元,2014年以後形成1889.28萬元;村級債務在1999年以前形成債務6264.04萬元,1999年以後形成6125.46萬元。2014年我縣免徵農業税後,因鄉村兩級失去了最主要的農業税收入,債主催債比往年更加急迫,圍追堵截、上訪告狀、媒體曝光、法院起訴不一而足,個別債主甚至採取極端的手段索債,鄉村主要幹部春節前到處躲債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已經成為影響農村基層政權形象和農村穩定的突出問題,尤其是鄉村兩級幹部為完繳農業税費任務的個人集資、墊付款問題,嚴重影響我縣農村綜合改革的順利進行。某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縣、鄉財政十分困難,根本無法承擔如此巨大的改革成本,這是我縣在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二)政策問題農村綜合改革是農村上層建築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變革,這一變革必然會引發一系列新矛盾、新問題,需要上級在政策或法律層面上及時予以明確、規範或給予傾斜。在鄉鎮機構和編制方面,我縣鄉鎮行政和全額事業單位嚴重缺編,鄉鎮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嚴重超編,能否從自收自支事業超編人員中招收補充到行政崗位,自行消化分流人員壓力,減少改革帶來的衝擊和震動。但上級對財政供養人員及機構編制方面諸多政策限制,使這種共贏的人員流動根本無法進行。在農村興辦集體生產公益事業籌資籌勞政策方面,一些經濟條件普遍較好的村,在硬化道路、農業開發、建設“兩室”等較大的公益性項目時,一次性投入比較多,多數羣眾自願籌資籌勞。但上級籌資不得突破20元的限額,影響了農村籌資籌勞的順利進行。特別是在絕大多數羣眾同意籌資,僅有極少數羣眾不同意籌資,並且經多次做工作無效的情況下,對這些羣眾的行為應該如何定性,應該採取什麼措施,有關法律和政策中都沒有明確規定,基層在操作過程中十分困難。(三)上下協調聯動問題農村綜合改革雖然發生在農村基層,但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鏈鎖反應,波及上層,需要上下協調聯動,共同為農村綜合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環境。比如,鄉村兩級債務本來就十分沉重,如果上級在新農村建設、村“兩室”建設、教育佈局調整等等類似的工作開展過程中,不妥善解決資金問題,用行政辦法強行推動,必然會使鄉村兩級產生大量的新債,從而使鄉村兩級財政雪上加霜。又如,在鄉鎮機構設置方面,涉及農村的省、市、縣各部門,都想保留鄉鎮的對應機構和人員,都想保護本部門的利益,但農村綜合改革減人、減事、減支出是總體趨勢,必然會精減部分機構和人員,因此部門干預農村綜合改革問題應引起上級的高度重視。四、對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的建議結合我縣農村綜合改革方案和前一階段工作實際,我們向上級提出以下四點建議:(一)建議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關部門在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1、放寬機構、人事、編制政策。允許我縣從分流的鄉鎮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人員中公開招錄一批,對缺編的鄉鎮行政機構和縣直黨政機關進行補員。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分流人員壓力,另一方面也可解決縣直黨政機關和鄉鎮行政機構嚴重缺編問題。2、放寬鄉鎮機構設置政策。在鄉鎮機構及編制設置上,有關部門對試點縣要放寬給足政策,特別是要減少部門干預。例如,我縣鄉鎮計劃生育工作,因過去特殊的工作形勢,建立了比較龐大的專職人員隊伍,目前總體工作已走向正規。過去這部分人員和計生工作經費大多依賴向農民收取,在這次鄉鎮機構改革中不一定再單設計生機構。對此類似問題,希望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減少干預。3、放寬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建議省、市放寬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的議事範圍,對農村確因興辦集體生產公益事業所欠債務,能否採用“一事一議”的辦法籌資解決。建議適當提高“一事一議”籌資限額,對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好,或一次性投入比較大的集體生產公益事業,在全體村民同意的情況下,能否突破每人每年最高20元的限制,酌情提高“一事一議”的限額。(二)建議上級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1、加大對試點縣農村轉移支付力度。要繼續保持原有的對試點縣農村轉移支付的額度,延長轉移支付時間。同時,針對由上級政策造成的“普九”達標、兑付基金會儲户存款等形成的債務,建議省、市財政幫助鄉村償還,納入省市財政預算,實行資金封閉運行,專項撥付,專户儲存,專款專用。2、允許縣財政向省市財政借款。兑現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僅靠試點縣財力根本無法承擔,建議借鑑湖北省的做法,允許縣財政向省市財政借款,解決改革過程中資金方面非常突出的矛盾和問題。3、制訂更加優惠的税收超收返還政策,激勵貧困縣自我發展。目前實行的對貧困縣税收超收返還政策,對某縣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建議進一步加大税收超收返還比例,延長超收返還政策的執行時間。4、建議省、市儘快撥付農村綜合改革專項工作經費。某縣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目前已支付外出考察、表格及文件印刷、購買必要的辦公設施等費用20餘萬元,建議省、市儘快研究,撥付專項工作經費,保證試點縣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正常開展。對象某縣這樣的國家級貧困縣,在工作經費上可給予重點傾斜。(三)建議從源頭上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有些農民負擔增加是基層造成的,但確實有些加重農民負擔的根源在上級,建議在以下兩個方面,加強對有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1、嚴格禁止強行向鄉鎮和農村徵訂報刊。取消農業税後,鄉村兩級收入主要是上級轉移支付資金,這部分資金維持正常運轉尚且困難,根本沒有力量去訂閲大量報刊,建議省、市兩級繼續加大對部門辦報、辦刊的取消或限制力度,嚴格執行農村徵訂報刊“限額制”。2、嚴格禁止要求農民籌資籌勞的達標升級活動。建議省、市出台專門文件,嚴格禁止要求農民籌資籌勞的農村達標升級活動。對涉及農村必要的工作,要本着“誰主管、誰拿錢”的原則開展。從源頭上防止農民負擔反彈,防止鄉村兩級新的債務產生。(四)建議省、市、縣三級相應地轉變職能,轉變對農村工作的推動方式鄉鎮職能的轉變也要求省、市、縣三級相應地轉變職能,特別是省市涉農部門和縣級要從根本上改進涉及農村各項工作的組織方式和推動方式,以適應取消農業税後農村的新形勢和鄉鎮職能轉變的實際。 縣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經驗交流材料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彙報__縣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情況。一、主要內容及做法我縣農村綜合改革主要圍繞合理調整鄉鎮規模、創新鄉鎮領導體制、深化鄉鎮機構改革、探索和創新基層幹部選拔任用新機制和改進鄉鎮工作考核評價體系五個方面進行。目 前,基本完成了以下主要改革內容。1、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改革後,全縣由原有28個鄉鎮調減為17個鎮,平均人口由原來的4.25萬人擴增到6.99萬人,平均國土面積由原來的83.89平方公里擴展到138.1平方公里。2、創新鎮領導體制。按照“主官合一、減少副職,明確職責、提高效率”的原則,我們確定鎮人口在6萬人以上的鎮領導職數控制為9名,6萬人以下的為7名;實行鄉鎮黨政領導交叉任職、黨政正職實行一人兼;同時,設副書記2名,分別兼任鎮人大主席和紀委書記;設黨委委員4-6名,其中2-3人兼任副鎮長,1人兼任人武部長。改革後,全縣鎮級領導班子成員由原來409名減少為153人,減幅達62。3、整合鎮內設機構。對鎮機關統一設置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掛人口與計劃生育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牌子),並明確了各辦的職能及職位設置,界定了各個職位的主要職責。“三辦”分別設主任1名,副主任1-2名。改革後,全縣有153人通過競爭走上了鎮中層幹部崗位。4、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改革。採取“執法職能上收、行政管理職能歸位政府、公益性職能整合設置、經營性職能推向市場”的不同舉措。將原鄉鎮事業單位受委託承擔的國土資源、林業、農機等行政執法職能上劃縣直有關主管部門;將原鄉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土地建設管理所、文化廣播電視站和計劃生育服務所等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管理職能收歸政府,由鎮政府承擔;保留垂直管理的財政所,撤銷農税所;保留計劃生育服務所;撤銷農村經濟服務中心、文化廣播電視站;將原鄉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的農技、畜牧、水產重組按鎮綜合設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將原農村經濟服務中心承擔的農資、農機經營與動物疾病診療等經營性職能推向市場;將原鄉鎮文化廣播電視站轉製為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改革後,全縣鄉鎮事業單位由原來140個(不含中國小、衞生院)調整為84個,精簡40。5、精簡鎮行政、事業編制。對調整後的鎮機關行政編制和事業單位編制進行了重新核定。鎮人口在14萬人以上的鎮暫按60-65名核定控制數,人口在8-14萬人的為45-50名,人口在6-8萬人的為40-45名,人口在6萬人以下的為30-35名,較改革前壓縮28.8;鎮事業單位人員核定控制使用數為818名,比改革前壓縮28.8。6、認真做好人員定崗和分流工作。中層幹部採取競職演講、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組織考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一般人員,機關採取雙向選擇。事業單位採取考試、民主測評、組織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定崗。全縣鎮機關共定崗693人,事業單位定崗818人。人員定崗後,採取提前退休、經濟補償、離崗創業、待崗等多種渠道,全縣共妥善分流鄉鎮機關幹部150人,其中副科及以上幹部77人;事業單位人員266人。7、探索建立了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建立以鎮主要負責人任期目標責任制為主的鎮管理新機制,縣委、縣政府對鎮主要負責人任期目標進行量化考核,明確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激勵獎懲措施,強化其第一責任人職責。建立鄉鎮公益性事業單位用人新機制,事業單位全面實行上崗競爭制、全員聘用制、末位待崗淘汰制和績效工資制,以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建立鎮涉農公益事業“以錢養事”新機制。按照“政府出錢,購買服務,合同管理,農民認可,考核兑現”改革思路,對農技農機、林業推廣服務等,全面實行“兩個打破、兩個貼近、三個規範”的管理手段,建立職工薪酬與服務質量、服務效果和服務對象滿意度直接掛鈎的績效評價體系;對重大動物疫病防治、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着力推進“定防區、定任務、定目標、定報酬、統一收費標準”的“四定一統一”管理模式,實現政府購買和委託服務,直接將公益服務經費撥付到公益性服務項目上,在年終或項目完成之後,按照“253”架構,加權計算考核得分,按績取酬。全面推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方便羣眾,促進政府職能和機關工作作風轉變。8、開展村級規模調整工作。按照5000人左右的規模、每千人一名村乾的標準,將全縣原來398個村(含社區)調整為231個村(含社區),減幅達42;村均人口由原來的2886人調增到5005人,增幅為73.4;村幹由原有的1908人精簡為1386人,減幅為27.7。二、初步成效我縣農村綜合改革經過一年半時間的實踐和運行,初步成效已經顯現,可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發展空間得到了拓展。鄉鎮村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加和財力的聚集,使鎮村的生產要素得到有效的整合,拓展了鎮村的發展空間,有利於縣域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有利於新農村建設。2014年,我縣財政收入首次突破3億元大關,達到3.16億元,比上年淨增7000萬元,是過去10年淨增的總和。第二,體制創新取得了突破。一是鄉鎮主官合一、黨政交叉任職,工作合力和行政效率大為提高;通過競爭上崗和雙向選擇,每一個在崗人員職責更加明確,目標更加務實。二是將該由政府辦的事收歸政府,將政府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經營性事業推向市場,使政府真正從“越位”中“回位”,職能得到了進一步理順。第三,內部機制實現了活化。建立以鎮主要負責人任期目標責任制為主的管理新機制,突出了任期目標和績效考核。對鄉鎮班子成員和中層幹部及一般幹部,實行“公推、公選”和競爭上崗、雙向選擇的新機制,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人事制度和工資制度改革,將農民羣眾和服務對象的評價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調動了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管理和服務的能力和質量大為提高。第四,行政成本有所降低。通過擴大鄉鎮規模、精簡機構人員、減少領導職數,有效降低了行政運行成本。初步測算,改革後全縣每年僅鄉鎮非工資性財政支出可減少1100萬元。同時,將鄉鎮事業單位人員逐步推向市場,實現“以錢養事”,服務成本也將逐漸降低。三、幾點體會總結這次改革實踐,我們的體會是:改革必須解決“我要改”的首位認識問題。加強領導,統一認識形成上下一個調、全縣一盤棋,方方面面都維護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濃厚氛圍,這是改革順利推進的前提和保證;改革必須堅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調整鄉村區劃,確定職能重點,這是改革能夠深化的基本途徑;改革必須以機制創新為重點,以體制的創新、機制的轉換來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讓那些願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的人在事業的平台上脱穎而出,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個人及羣體的能量,這是改革取得成效的關鍵;改革必須堅持公開、公正、透明和以人為本的原則,定崗過程陽光操作,分流人員妥善安置,這是化解改革中複雜矛盾的有效辦法。各位領導,我縣作為全省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縣,雖先行一步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與省委、省政府和上級部門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們將在全面貫徹好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的基礎上,學習和借鑑各地改革的好經驗、好做法,按照“一個轉變、三個建立、一個改進”的要求,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已經取得的效果,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創新農村基層工作新機制,推動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第四篇: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彙報

**鎮農村綜合改革工作情況的

彙報

我鎮地處監利縣西部,擁有版圖面積144.4平方公里,第二輪承包耕地面積101906畝,總人口70265人,其中農業人口60889人,農業户數14460户,農業勞動力31762人,轄38個行政村,362個村民小組,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398元。

一、綜合配套改革情況

1、精減機構和分流超編人員。我鎮現有班子成員9人,機關工作人員51人,鄉鎮行政機關人員編制按監辦[2014]17號文件規定做到定編、定職、定崗,並將完成競爭上崗及分流工作情況在網上公示,鎮機關不存在編外借、聘人員。鎮機關按規定只設置了黨政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財政管理所(現有在崗職工15人)。

2、合理設置縣直部門延伸派出機構。根據監辦發[2014]48號文件,我鎮屬縣垂直部門管理的單位僅國税、地税、工商、土管、交通、派出所、法庭等七個延伸派出機構。撤消了企管會、文化站、教育組、水產站、林業站、農機站、房管所、環保站、物價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所等十家單位。我們對縣直部門延伸單位,一是抓好編外人員的清理,按政策一個不漏的清退到位。二是對編內人員一律實行競爭上崗。例如:交通分局原有16人,通過競爭上崗,現在只9人在崗。國土所原有職工12人,通過競爭上崗,現在只有5人在崗。對編內所有下崗人員按政策予以妥善安置,主動分流人員每月按基本工資的70%發放生活費,競崗分流的落崗人員,嚴格按基本工資的60%發放生活費,目前,各單位運行正常。

3、對涉農轉制單位的人員實行基本養老保險。我鎮轉制單位涉及到水管站、獸醫站、農技種子站、城建所、文化站、水產站、林業站、計生服務站共8家。實行轉制後。原有的77人都參加了養老保險,切實做到了應保盡保。

4、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一是政府與各服務單位或個人簽訂了規範細化的服務合同,明確了雙方的責任與義務。二是實行定期考核細則,嚴格按合同中的方案對各服務組織或個人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必須由羣眾代表簽字才能認可。三是按合同足額兑現“以錢養事”資金,不克扣,不挪用。四是對“以錢養事”資金管理制定了實施細則,嚴格按合同規定兑現。

二、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

1、實行了農村中國小校經費“校財局管”的管理體制,並建立了國中、國小兩個核算點。即:**鎮初級中學義務教育經費國中核算點,**國小義務教育經費國小核算點,配備了專用電腦及軟件設備。實行“專户管理、封閉運行、集中支付”原則,按時足額支付公用經費、危房改造經費,將資金直接撥付到學校的相應賬户,保障了我鎮中國小春秋兩季開學正常運轉。2014年,春秋兩季共撥公用經費334.1萬,校舍維修費182萬元,貧困住宿生生活困難補助18.2萬元,共補助國中貧困學生188人,貧困國小學生82人,國中人平每年750元,國小人平500元。

2、2014年,我鎮春秋兩季開學嚴格按省物價廳、財政廳、教育廳的收費文件標準執行。只代收了作業本費、非免費教材費,並對此進行了“三公示”,即:收費文件公示,收費項目公示,收費標準公示。全鎮中國小制定了在崗績效工資補貼發放方案,嚴格按方案

對在崗教師進行績效考評,按考評等級,按時直接撥付到教師個人工資賬户。

3、義務教育經費的撥付情況:撥付標準為國小生每人每年300元,國中生每人每年500元,此數縣財政局已足額直接撥付到了學校賬户。

4、“普九”債務:全鎮“普九”債務共94.44萬元,其中**國中47.35萬元,**國小26.96萬元,**二小20.13萬元。由縣財政分期直達債權人個人帳户。

三、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1、嚴格執行轉移支付資金撥付制度。2014年轉移支付資金撥付情況:撥付村級轉移支付資金共計174.64萬元,其中農業税附加免徵補助資金125.59 萬元,轉移支付缺口補助資金27.65萬元,村幹部在職補助11.4萬元,離職村幹部生活補貼10萬元,均已按數全額撥付到村。不存在抵扣、挪用、截留國家轉移支付的現象。

2、切實執行“鄉財縣管”制度。自2014年以來,我鎮的財政資金全部進縣財政籠子,實行按月撥付制度。每月由鎮財政管理所編制當月預算計劃報縣財政局,經審批後按月撥付。

3、按時足額發放村幹部工資。年初由鎮政府行文,根據村的規模大小,定編、定員、定報酬,發放標準與工作績效掛鈎,年終考核評定等級按數發放到人。

4、不折不扣落實五保户的供養經費。按照省、市、縣的規定:集中供養的73人按人平1800元,分散供養的67人按人平1525元,每年分期撥付給鎮福利院或以“一本通”發放到人。

四、農村税費改革的情況

1、規範涉農收費情況。農村中國小、農民建房、計劃生育、務工經商辦證等收費項目均按政策分項以鎮、村為單位進行了公示。多年來,鎮直涉農收費部門堅持做到按章收費。沒有一例違規收費行為。

2、嚴格執行税費改革政策。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初,由鎮包村幹部和財政工作人員一起,將明白袋、明白卡、監督卡等相關資料按時發送到户,讓農民羣眾早吃“定心丸”。2014年度,我鎮農民負擔總額195萬元。其中:灌溉水費66萬元,一事一議籌資81.7萬元,村組排水費47.3萬元。

3、規範村級籌資、籌勞計劃。一事一議籌資、村組排水費和“兩工籌勞”,每年年初,村組織召開全體村民大會,充分尊重羣眾意願,確定籌資項目、標準,報縣減負辦批准。根據縣減負辦的批覆(一事一議人平15元,村組排水費畝平5元,“投工投勞”勞平10個)執行。不存在亂攤派和亂集資的現象。

4、嚴格執行黨支部對農民的各項優惠政策。把黨和政府對農民的各項惠民補貼政策足額發放到位,嚴格按補貼標準執行。2014年良補早稻畝平10元,中稻畝平15元,晚稻畝平15元;直補畝平13.5元;農資增資補貼畝平45.5元,油菜補貼畝平10元,全鎮享受補貼資金的種糧農户10306户,實行“一本通”發放,由財政工作人員上門直接送到農户手中,不存在截留、挪用、抵扣的現象。2014年共計發放惠農補貼資金1090.4萬元。

5、積極化解村級不良債務。2014年税改初期鎖定債務時,全鎮債務總額為852.8元,我們通過組織村級村級拍賣閒置資產,化轉不良債務,壓縮非生產性開支,清本降息等各種措施,化解村級不

良債務。到2014年年末,村級債務總額為719.8萬元,比鎖定債務時淨減133萬元。近幾年來,全鎮無一例新增債務和舉債搞建設的不良現象。

6、認真落實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年初鎮政府成立了工作專班,組織實施村級公益事業項目,並組織村民代表會議對項目的受益面進行了評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了監督,項目完成後對項目進行了驗收。驗收合格後報縣綜改辦申請了財政獎補資金,建立了項目資金管理制度。現已把財政獎補資金撥付到位。

7、鞏固和發展鄉鎮企業。我們通過自身招商盤活了鎮棉紡廠和塑料廠等骨幹企業,既拓寬了税收渠道,又安置了農村剩餘勞動力,也活躍了地方經濟。縣級政府和部門未對我鎮下達招商引資任務。

8、依託地方經濟,適度發展小城鎮建設。我鎮堅持“以地興鎮、以地建鎮”的思路,發展小城鎮建設。幾年來,我鎮小城鎮建設被評為全省百強鄉鎮之一。但一直以來,政府沒有向羣眾收一分錢,更沒舉債,也沒動用過財政資金。

農村綜合改革,牽涉面廣,情況複雜,工作中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我們將進一步地查漏補缺,認真整改,使我鎮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再上新的台階。

二〇一四年三月七日

第五篇:鄉紮實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總結

**鄉位於縣城以南32公里,地處鄂豫皖三省結合部,全鄉總面積153.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8萬畝,耕地面積1.38萬畝),轄22個行政村、3.2萬人,xx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2.23億元,財政收入3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13元。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創辦新農村建設特區設想,到要求我鄉“先行先試、探索道路”,特別是

綜合試驗區獲得省委省政府批覆,全鄉上下廣泛動員、全面啟動,緊跟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的節拍和部署,先行先試當先鋒、大膽大步大跨越,使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開局良好。

一、強化宣傳,在統一思想上形成共識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自3月4日,我縣創辦新農村建設特區學習討論會議之後,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即行動起來,先後召開了黨政聯席會、鄉村幹部動員大會,由各村支部書記、相關單位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4月22日得到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後,5月12日,組織召開了近千人蔘加的再動員大會,認真傳達貫徹市縣關於推進試驗區建設會議精神,並作了具體安排和部署。會議結束後,各包片領導到所包村主持召開羣眾大會。動員股級以上的幹部,結合自己對試驗區建設的理解與行動,紛紛向市縣試驗區辦公室撰寫徵文,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啟發了改革思路。同時一次性投入3萬多元,在省道s216線兩旁樹立永久性標語牌9塊,各村也在人口較集中的自然村懸掛3塊以上的永久性標語。另外還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簡報等媒體強化對試驗區建設工作的宣傳,激發“先行一步、探索道路”的勇氣,讓“八篇文章”家喻户曉,人人蔘與。

二、合理規劃,在科學發展上奠定基礎

在編制規劃中,既體現產業特點、文化特色和時代特徵,又考慮到實際建設能力;既有可行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利於羣眾生產,又有利於羣眾生活。規劃工作在鄉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多次召開鄉村幹部徵求意見會、黨政班子聯席會,集體制定了《**鄉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方案》及十項相關《實施細則》。《實施方案》依據本鄉的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產業分佈特徵和農業農村基礎,規劃以集鎮為中心,以s216和馮達路沿線各村為龍頭,以油茶、板栗、茶葉、食用菌為支撐,以旅遊開發為抓手,連接縣內“一園四景”,着力抓好吃、購、遊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通過三年至五年的努力,最終形成“一點三線帶一面”的格局。《實施方案》為科學發展提供了依據,明確了方向;《實施細則》為強力推進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三、健全組織,在推動建設上提供保障

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強化責任,狠抓落實,切實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及其他副科級領導任副組長,鄉機關全體幹部和部分鄉直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宣傳組、指導組、保障組、協調組和督導組,明確了相關職責和工作制度。組建了專門辦公室,抽調4名專職人員,配備兩台電腦,安裝一部電話,做到有牌子、有制度、有經費、有版面。與此同時,還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的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抽調農業、村建、國土三個單位10名專業人員組成土地流轉中心、山林流轉交易大廳,實現了制度上牆,人員到崗,責任到人,經費有保障,檔案實行微機化管理,切實做到創建工作有人抓,具體工作有人幹。建立了領導幹部當“村長”和單位包村責任制,加強對試驗區建設工作的指導及協調。

四、創新舉措,在重點工作上增添活力

(一)重民意,力求土地再生金。該鄉地處深山區,山林面積廣,耕地面積少,人均耕地不足0.5畝,經過多方努力,截止目前流轉耕地5074畝,流轉率達38%,規模在100畝以上5户。同時,重點在山林流轉上下工夫,成立了山林流轉交易大廳,現已流轉林地66983畝,流轉率達33%,其中5000畝以上的三户。一是政策驅動。對集體與農户的山林資源進行所有權、使用權界定、登記,明晰產權關係,發放林權證書,鼓勵羣眾自由交易和流轉,讓農民吃上定心丸。二是能人帶動。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幹部、能幹人、明白人的帶頭作用,鼓勵他們以不同形式承包山場。三是招商促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對連片的鄉村集體林場和農户自留山經營權進行流轉,先後有上海、北京、湖北三省市的外商到這裏承包林場,搞規模經營。上海商人許巧根與英窩村委會簽訂了5000畝林地承包合同,承包期為50年,總投資xx萬元,主要搞茶產業的研發工作。城關鎮下崗職工朱義與石船村委會簽訂了500多畝林地和魚塘承包合同,隨後投入180多萬元建起了農業生態示範園。四是合作拉動。由村集體或農户出林地,投資者出資金,實行所有權不變,使用權共有,聯合經營,成立專業合作社,按股分紅。五是幹部推動。堅持指導而不干預,放手而不撒手,強化領導,跟蹤服務,做創業人員的堅強後盾,鼓勵鄉村幹部、大中專畢業生把山場當工廠建、把基地當企業辦。六是龍頭舞動。豫達慄品有限公司、福源茶葉合作社和裕農油茶合作社三家農業龍頭企業分別承包基地,組建專業合作社,使“組織+基地+社員”的路子越走越寬。

(二)幫民富,提升農業服務上水平。

(1)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上做文章。按照“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制定了三年產業規劃和發展農業產業優惠政策,突出農業基礎地位,明確了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相關產業。利用國家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對石船、獅塘等16個村的農田進行改造,夯實了農業現代化基礎。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種植了優質、高效的超級雜交水稻、“雙低”油菜、小麥和其它小雜糧,全年糧食產量達10160噸,較上年增長6%。大力發展以板栗、油茶、茶葉、淮南豬、小山羊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與改造板栗基地6000畝,新建一個佔地8000多平方米的“大別山板栗交易市場”。在大造、新店等7個村發展與改造油茶基地7000多畝。大力發展茶產業,把英窩、新坳等4個村打造成茶葉專業村,規範和完善幸福茶廠的加工環境和設備條件,實現“茶廠標準化、加工規範化、產品無公害化”的目標。在油河、獅塘等4個村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產量將達到15噸。另外,還大力發展相關產業。重點加強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為每個村至少建成一個農村市場連鎖超市,並在各村逐步建立包含運輸、餐飲、文化、中介服務等項目的服務中心。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繪製了月亮潭、灌河濕地等景點導遊圖和宣傳彩頁,加強對新店老街、顧圍子、雩婁高中和顧敬之舊居實施保護,旅遊業蒸蒸日上。

(2)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上做文章。針對當前鄉鎮出現的農業服務機構設置不合理、農業服務機構人員素質低、對農業服務機構管理指導不夠有力、農業服務機構缺乏工作經費,這一嚴重製約農業發展的問題。鄉黨委、政府重點把鄉農業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破解“三農”難題的主要抓手,相繼成立了農機、農技、林業(本站:)、水利、畜牧五個農業服務組織,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發揮着重要作用。一是服務組織社會化。五個服務組織有的是由政府引導,有的是由政府和政府部門以外的其他組織和自然人獨立創設。其組織有自主的人事管理權和收益分配權,其技術服務活動受市場驅動和制約,服務費用大部分源自於服務收益。二是服務技能專業化。根據我鄉重點農業產業經濟發展的規模,配齊畜牧、農業、林業、水利等科技人員,經常邀請農業部門分期分批對他們進行知識更新培訓,提升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能力,解決農技人員知識老化和不適應目前農業農村變化了的新形式問題,從而增強為農業服務的科技力量。三是服務功能全程化。服務組織堅持以科技服務為主體,同時完善各類配套服務,包括市場需求預測和種養項目選定,種子和種苗、肥料和飼料、農藥和獸藥等實用技術的供給與保障,產品的收購、貯藏、加工與運銷等。推廣實施農業保險,解決農民種田後顧之憂。四是服務機構網絡化。積極構建鄉、村兩級農業科技服務網絡,做到農民找技術員不出村,加大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並定期開展科技下鄉、服務到田間活動,切實履行其服務農業的職能。

(3)在合作組織上做文章。緊緊圍繞板栗、油茶、茶葉、食用菌、生豬、土地、山林、農機等農業生產、農業技術服務、生產資料服務等行業,大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努力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帶動和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到目前為止,全鄉在工商部門註冊專業合作社16個,入社農户2202家,入社率31%,農户帶動率67%,入社資金xx多萬元。例如,淮南黑豬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採取“五統一”的管理模式,已發展能繁母豬490頭、後備母豬568頭,年產仔豬18370多頭,仔豬供不應求,已成為鄂豫皖三省沿邊最大的仔豬生產基地。另外,按照鄉黨委確立的“培育一個產業、開拓一個市場、建立一個組織、致富一方羣眾”工作思路,以支部為龍頭,以合作組織為紐帶,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在淮南黑豬合作社和福源茶葉合作社分別建立了黨支部,同時在每合作社都建立了團支部。

(三)教民做,引領百姓賽跑。根據我市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的總體要求,以發展現代農業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建立完善農村人才資源開發體系,全面提高農村人口素質,造就一大批新型農民,使農村實用人才總量大幅度增加,帶動能力顯著提高。一是狠抓基礎教育不放鬆。積極爭取扶持資金、用足用好危改資金、鼓勵外出成功人士捐獻資金、挖掘社會閒散資金,累計投入700多萬元,新建許衝、金崗山、油河、英窩、梅河五所國小教學樓、一所幼兒園、一中男生宿舍樓及教師宿舍樓。同時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整合資源,優化佈局,強化師資培訓,發展遠程教育,中招考試中成績綜合排名全縣第一。二是狠抓人力資源開發。在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中,嚴格按照各級社保、扶貧部門要求,結合本鄉實際,注重服務,科學運作,使全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鄉累計培訓1100人,成功轉移970人,已成為試驗區建設的主力軍。三是支持人才創業。鼓勵鄉村幹部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自主創業,並在項目上支持,在資金上扶持,在待遇上保障,在政治上關心,在成長上幫助,在生活上關愛,教育大家摒棄“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樹立創業光榮、安貧可恥的意識,先後湧現出洪坤德、周作福、楊家成、羅資軍等創業典型。據統計,全鄉共有鄉村幹部、大中專畢業生參與創業36人,其中科級領導幹部2人,領辦項目2個;鄉幹部8人,創辦項目11個;村幹部20人,創辦項目20個;大中專畢業生6人,創辦項目3個。四是大力實施“迴歸工程”。實施迴歸工程是試驗區建設的需要,是招商引資的重要抓手。為做好這項工作,鄉成立了迴歸工程領導組,並設立迴歸工程工作專門機構,具體負責協調和服務全鄉外出經商人員回鄉創業工作。通過召開座談會、茶話會、實地慰問、發邀請函等形式瞭解外出人員思想狀況,動員他們回鄉創業。目前,有三位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投資7000多萬元,新上項目兩個。

(四)重民生,實現城鄉一體化。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的工作部署,以村鎮規劃為龍頭,以村容村貌整治為突破口,以加大公共投入為切入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一是抓規劃,着眼未來謀發展。在規劃工作中,由國土、村建、交通、供電等部門協同配合,充分尊重羣眾意見,堅持做到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規劃配套建設,積極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科學管理模式”,對幸福村大河埂和黃泥榜村張柒坊兩個“城中村”進行規劃整理,鼓勵農户通過宅基地互換,到規劃點集中建房,對農民退出宅基地的,在規劃集中地段給予一定的建房用地。新村建成後安置90家、440多人,已為全鄉新農村建設亮點。二是抓整治,優化人居環境。深入開展“六城聯創”工作,累計投入資金1億多元,先後開闢兩條各1200米的商業街,拆遷重建一條1000米的老街,高標準建成了行政區、工業區、貿易區和文化娛樂區,新建農貿市場一個、小商品市場一個、社會客車站一個,鎮區達到了“四通一平”,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户100%,建成區面積2.28平方公里,鎮區人口12580人,達到了撤鄉建鎮的標準。深入開展“一池三化四清五改”活動,圍繞省道s216線和縣鄉循環路,對可視範圍內,所有堆放的柴草垛、違章建築、豬圈、廁所、破舊建築物進行清理,把兩條公路打造成生態路、文明路,同時向村組延伸,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5%,水質符合飲用水主要衞生指標;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達95%,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90%;村莊環境、家庭衞生整潔,草堆、土堆、糞堆等按規定堆放;家禽、家畜實行圈養,衞生村莊達30%以上。通過全鄉幹部羣眾共同努力,連續兩年被市六城聯創工作領導小組授予“紅旗單位”,xx年成功創建省級“衞生鄉鎮”,在今年全市54個省級衞生鄉鎮複查驗收中,排名第一。12月中旬省民政廳將到我鄉檢查驗收撤鄉建鎮工作。三是抓投入,確保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多渠道籌措資金531萬元,修通4公里的水泥路和兩座橋樑。新建財政、工商兩家辦公大樓。為加快集鎮街中河道治理,爭取到國家小流域治理項目資金xx多萬元,已進入招標程序。四是抓配合,駐村縣鄉單位齊心協力。各單位以“雙聯雙促”為抓手,努力把基本情況摸準,把工作制度定明,把工作職責講清,並在資金和物質上給予了大力幫助。

(八)扶民志,齊心協力建和諧。鄉黨委牢固樹立“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試驗區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一是以“五好”鄉鎮黨委創建為目標,切實加強黨委自身建設。鄉黨政班子成員十分注重加強自身修養和政治理論水平的提高,不斷用科學發觀武裝頭腦,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在為全鄉人民造福上來,牢固樹立“五塊牌子一起要”的理念。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執行“五禁止”、“十不準”規定,努力轉變幹部作風,擴大黨員隊伍的影響力,激發廣大羣眾的創造力,保證了全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二是以“五好”黨支部創建為載體,不斷加強黨支部建設。鄉黨委按照政治素質好、領富能力強、協調本領強的要求,不斷加強“一好雙強”型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經考核,全鄉有15名黨支部書記達到了“一好雙強”。 堅持民主推薦、民主選舉,並實現了黨委推薦意圖,22個村委會、66名村委委員全部依法產生,新一屆村委會達到了“優化班子結構、控制班子職數、確保婦女職數”的要求。多渠道籌措資金150多萬元,對6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進行改擴建。三是以黨員服務中心為陣地,狠抓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利用鄉黨員服務中心、各村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兩塊陣地,把開展農村黨員服務、教育與發展農村經濟、致富農民羣眾緊密結合起來,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黨員幹部開展大規模的集中培訓,不斷提高黨員的自身素質和致富能力。本着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努力做好黨員發展工作,全年共培訓入黨積極分子73名,發展預備黨員35名。四是以“4+2”工作法為平台,提升基層民主自治地位。各村按照“4+2”工作法的要求,切實加強了黨務、村務公開領導,建起了公開長廊,把羣眾最關心的事項按時如實公開,落實廣大黨員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財政、民政、扶貧、教育、衞生、農業等部門結合各自的工作職責和業務特點,圍繞“4+2”工作機制的內容,努力把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五是倡導鄉風文明,創新和完善村民自治工作。通過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評選“五好家庭”、“文明户”,進一步明確各村調解委員會的職責,努力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全鄉村民模範自治村達到20%,比去年提高12個百分點,尊老愛幼、鄰里互助、鄉風文明基本形成,實現了全年無人訪、信訪,無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發生,無重大安全事故。今年在爭創省級“文明村鎮”工作中,11月27日,由省文明委組織的專家進行實地檢查後,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原則上予以通過。

全面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是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歷史任務。目前我鄉的試驗區建設開展得紅紅火火,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難和不足,諸如建設主體不熱,建設資金缺口大,建設進度參差不齊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總結經驗,發揚成績,查找差距,彌補不足,以求真務實的良好作風,在不斷創新中改進工作方法,豐富建設內容,把試驗區建設工作抓得更活躍、更有實效,通過我們的真抓實幹,努力打造現代文明村鎮的全新形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y79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