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講話致辭 >代表發言 >

旅遊業發展總結髮言稿(精品多篇)

旅遊業發展總結髮言稿(精品多篇)

旅遊業發展總結髮言稿(精品多篇)

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一

旅遊業是關聯帶動能力強,市場需求潛力大,投資回報穩定的新興產業,在推動縣域經濟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xxxx市作為中國朝鮮族文化的發源地和吉林省重要的邊境城市,承載着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具備發展成為旅遊城市的條件。面對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深入實施的重大歷史機遇,如何進一步挖掘旅遊資源,培育塑造旅遊品牌,做大做強旅遊產業,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我們需要研究和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全市旅遊業發展現狀

(一)領導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不斷研究旅遊發展思路,將發展旅遊業作為xxxx未來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來抓。xxxx4年,為進一步整合全市旅遊資源,大力推進旅遊產業升級發展,xxxx市成立了xxxx民俗文化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為下一步實現旅遊強市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擴展旅遊線路。為進一步提升旅遊產品競爭力,xxxx市研究設計了一日遊線路方案,並邀請中國旅遊研究院專家組對全市旅遊資源進行了普查,目前正在編制《xxxx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實施方案》。邊境旅遊方面,通過外事途徑與朝方積極溝通,開通了會寧 日遊、清津2日遊、七寶山4日遊等線路。其中,會寧 日遊線路的交通方式採取中方旅遊客車直接運行至會寧市,從而成為吉林省轄區內除琿春-羅先以外第一個開通國際旅遊客運班線的邊境縣市。

(三)加強景區建設。近年來,xxxx市緊緊抓住地域、民俗、文化、歷史等優勢,不斷加大景區建設投入,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提升接待能力。尹東柱故居、三合望江閣擴建完工,東盛湧鎮仁化村海蘭江民俗園正式對外開放,旅遊服務中心項目編制完成可研報告。同時,xxxx市不斷加快旅遊景區建設的規範化、標準化步伐,xxxx年以來,大成中學展覽館、琵巖山一鬆亭景區、xxxx地名起源之井泉評定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馬蹄山旅遊度假區、尹東柱故居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使旅遊景區的建設和發展更加規範和標準化。

(四)強化宣傳推介。近年來,xxxx市通過成功舉辦5屆蘋果梨花節,吸引了大量國內外各界朋友來xxxx市旅遊觀光,投資洽談,欣賞蘋果梨花特色景觀,領略中國朝鮮族民俗文化,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對外開放水平。同時,還積極組織參加各類旅遊交易會,充分利用主流媒體、網站等多種形式,加大旅遊產品宣傳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營銷效果。xxxx年至xxxx年,全市共接待遊客259.0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 0.45億元。

(五)加強行業管理。xxxx以來,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等旅遊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旅遊市場執法檢查工作力度,規範和整頓旅遊市場秩序,xxxx市組建了旅遊大隊,通過提高標準化服務質量、開展專項檢查、建立旅遊安全長效機制等有力措施,切實保障了全市文化旅遊市場秩序和環境的不斷改善。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xxxx市旅遊業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軟環境、硬環境建設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總體來看,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

(一)旅遊體制機制不健全。旅遊產業的發展需要健全的體制機制作為保障。xxxx市的旅遊業發展剛剛起步,相比旅遊業發達城市,相關政策還不完善,特別是扶持政策缺乏力度。投融資平台尚未搭建,旅遊業發展受到資金瓶頸的制約。另外,xxxx市旅遊資源雖然擁有區位、歷史、文化優勢,但招商引資力度還不夠,旅遊項目數量不多。

(二)旅遊基礎設施薄弱。xxxx市雖有不少旅遊景點,但星級景點少,缺乏真正留得住人、留得下消費的,旅遊收入缺乏支撐點。同時,現有住宿設施規模有限、缺乏特色,接待環境與服務質量一般;餐飲行業開發不足,缺乏高檔次的就餐環境和設施;旅遊購物設施數量少、檔次低,品牌開發宣傳的力度也較小。

(三)旅遊服務和推介水平不高。目前,xxxx市缺乏外聯能力強的旅行社,旅遊線路開發層次低,旅遊活動不豐富。近年來舉辦的梨花節、松茸節、啤酒節等旅遊文化活動缺乏國內外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專業化、市場化程度。另外,全市大多數旅遊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服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行業培訓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旅遊業的軟環境建設、企業的誠信建設等方面的管理還存在着一些薄弱環節,旅遊市場秩序還需進一步治理和規範。

三、相關建議

旅遊業是低碳產業、無煙工業,是傳統服務業中的主打產業。它是資源消耗低,帶動係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戰略性、綜合性的支柱產業。我們要緊緊抓住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深入實施的有利機遇,因勢利導,採取強有力的對策措施,努力實現xxxx市旅遊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一)加深對發展旅遊業的認識。旅遊業以其遊客的廣泛性,消費的多層次性逐漸成為縣域經濟中具有相當活力和生機的產業。加快發展旅遊業,有利於城市軟實力建設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旅遊業是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的綜合性產業,不僅體現在直接為交通運輸、賓館餐飲、商品貿易、景區景點帶來資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帶動和影響農業、工業、城建、文化等行業發展,還能刺激金融、保險、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更為重要的是,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修養普遍提高,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城市人文氣息、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城市軟實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我們要樹立大旅遊大發展理念,真正認識到旅遊業是縣域經濟的一個支柱,第三產業的龍頭,抓旅遊業也是抓經濟發展,抓旅遊業也是抓城市軟實力建設。

(二)加快旅遊規劃設計步伐。規劃作為開發建設的基礎和前提,直接決定旅遊業佈局、發展速度和效益。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產業,要把其發展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進行統籌規劃,在進行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基礎設施規劃、村鎮規劃時都要充分考慮旅遊業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們要加快推進《xxxx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實施方案》編制步伐,重點打造和推介以xxxx地名起源之井泉、三合百年故居、龍山朝鮮族民俗文化村、朝鮮族民俗博物館、朝鮮族民俗文化廣場為重點的民俗風情遊,以尹東柱故居、大成中學舊址、琵巖山一鬆亭、間島日本總領事館遺址、瑞甸書塾舊址、明東學校、三一三反日義士陵、十五萬日元奪取事件舊址、朱德海故居址、韓樂然展館、百年滄桑為重點的紅色文化遊,以赴朝旅遊、三合望江閣、汗王山城遺址、清水山城遺址、船口山城遺址、養參峯山城遺址為重點的邊境休閒遊,以馬蹄山旅遊度假區、萬畝果園、東方熊樂園、東盛湧鎮海蘭江民俗園、天佛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重點的生態鄉村遊等多條旅遊線路,逐步形成以總體規劃為統領,分區和專項規劃為支撐,項目規劃為着力點,各級規劃相互銜接、統籌協調完善的旅遊規劃體系。

(三)加強對旅遊業發展的扶持。當前xxxx市旅遊業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內外部環境和條件都有利於旅遊產業加快發展。我們要把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扶持。要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把旅遊業發展作為全局性、戰略性的工作來對待和扶持。要充分發揮市委、市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切實加強政策扶持、財政支持、金融支持、旅遊從業人員培訓以及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方面的扶持,進一步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旅遊業由部門單一管理向社會綜合管理的方向轉變,各級各部門要樹立全市一盤棋的思想,形成通力合作、整體聯動的格局,共同推動全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四)加大旅遊業對外開放的力度。旅遊業是一個跨國家、跨地區、跨行業綜合性極強的經濟產業。要堅持走“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旅遊投入路子,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促進大招商,爭取大支持,帶來大投入,換來大發展,努力提升我市旅遊開發的檔次和品位。我們要充分利用梨花節、松茸節等現有節慶活動平台,持續開展宣傳推介活動,提升旅遊品牌效應。按照爭取上級支持、吸引外來投資、激活民間投資的思路,放寬市場準入,積極鼓勵社會各類資本、企業依法投資xxxx市的旅遊產業。要不斷推動地區間的交流與合作,努力探索跨地區、跨行業之間的聯合,培育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旅遊企業集團,帶動全市整個旅遊業的發展。

(五)加緊旅遊景區升級步伐。要不斷完善現有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景區星級創建工作,具體要做到景區道路基本暢通、旅遊交通指示牌和旅遊標識基本完善、景區衞生間基本達標、景區停車場滿足遊客需要、旅遊安全和資源保護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旅遊商品方面,要充分利用松茸、蘋果梨等地方特色產品,培育和塑造具有民俗、文化創意的品牌。同時,要加快發展有特色、高檔次的旅遊賓館酒店、餐飲等配套設施,不斷提高整體旅遊服務水平,展示xxxx市的良好形象,使遊客在吃、住、行、遊、購、娛等方面都有收穫。

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二

會展業與旅遊業具有較強的關聯性。會展通常都會選擇旅遊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礎設施的地方舉辦,而知名的成功會展又會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城市更加重視發展會展旅遊業。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會同市旅遊局、市會展辦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門,聯合開展了會展旅遊業發展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會展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會展旅遊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展經濟蓬勃發展,產業特色初步形成。從全國範圍來看,合肥會展起步偏晚,但發展較快。自以來,展會數量年均增速達40%。全市舉辦各類展覽40餘場次(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18場次);達69場次,較上年增長70%,參展人數增長141%,當年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大型會展25個;舉辦各類較大的展覽66場次,尤其是第__屆國際美術大會的舉辦,標誌國際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當年參展人數總計達28萬人次。,全市舉辦各類展覽突破70場次(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32場次),營業收入、展覽面積、參展人次都再創歷史之最。,全市共舉辦各類展覽102場,展種涉及科技、工業裝備、文化藝術、農業、服裝服飾、人才、糧油機械等領域,其中全國性展覽有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合肥展暨合肥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徽商大會等8場。我市舉辦各類展覽122場,其中,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各類展覽45場,同比增長10%,總展覽面積達63.9萬平方米;安徽省紅三環體育館舉辦展會25場,總展覽面積16萬平方米,參展人次達60萬。

會展企業快速增加,辦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覽業務的企業已達60多家,其中專業展覽公司30多家,直接從事與展覽相關的廣告、裝璜、物流等關聯業務企業近200多家。以安徽國際會展中心為龍頭,形成了體育館、科技館及商務中心、公園、廣場等室內外大小適宜、分工自然的展場體系。會展企業呈現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適時進位、選項定位的發展趨勢。專業展覽公司的發展壯大,加速了合肥會展經濟的崛起。幾年來,我市成功舉辦了“第__屆國際美術大會”、“全國農機產品訂貨會”(連續四年)、“中國畜牧業交易會”、“第38屆全國新特藥品交易會”、“第57屆全國汽車零配件交易會”、“第48屆中國教學儀器設備展覽會”、“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首屆中國國際動漫交易會”、連續兩屆“中國堅果炒貨食品節”、“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等國際性、全國性大型會展40多個場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國性大型展會,即使是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輕易能夠申辦到的,比如“全國農機產品訂貨會”在我市連續舉辦四屆的基礎上,和__已經確定繼續在合肥舉行,特別是“第四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在合肥的成功舉辦,標誌着合肥已經成為中部區域性會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區域性或地方培育起來的會展旅遊方面,成功舉辦了(或連續舉辦)“安徽國際工業裝備展覽會”、“安徽國際汽車博覽會”、“中國(合肥)徽菜美食旅遊節”、“中國合肥高新技術項目資本對接會”和“中國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會”等。

2、旅遊業整體實力不斷提升。近年來,入境遊客、國內遊客和旅遊總收入三項主要指標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分別突破10萬人次、1000萬人次和100億元。更是逆勢飛揚,全年接待國內旅遊人數1340.8萬人次,同比增長29.3%;入境旅遊人數14.8萬人次,同比增長31.8%;旅遊外匯收入8229.2萬美元,同比增長30.7%;旅遊總收入132.5億元,同比增長32.1%。旅遊總收入相當於全市gdp的7.96%,邁入了厚積薄發、加速崛起的新階段。我市編制完成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召開旅遊發展大會,確立建設“安徽旅遊中心城市”、“長三角地區觀光休閒度假基地”的目標,並把旅遊產業納入“1346”行動計劃加以推進。

旅遊標準化建設不斷加強,積極推廣a級景區、星級酒店、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等旅遊標準,推動旅遊產品和服務升級,在國家旅遊標準的基礎上,制定了綠色飯店和鄉村旅遊等級評定標準。目前全市已經掛牌的星級飯店和具備星級接待標準的賓館飯店104家,五星級標準10家,掛牌3家,古井酒店集團進入中國旅遊飯店民族品牌20強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遊總公司、安徽省中國青年旅行社年營業收入過億元,安徽省中國青年旅行社、安徽順達旅行社躋身全國百強社。

3、旅遊業與會展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伴隨着會展經濟發展,合肥旅遊業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合肥共舉辦會展122餘場(次),參會客商達360萬人,佔來肥遊客總數的37%多,也就是説每3個來肥遊客中就有1個是會展客商。特別是我市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博會,大大提升了合肥旅遊會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遊業的發展壯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外地客商產生較大吸引力。此外,旅遊主體規模的擴大也使得會展接待能力不斷提升。

經濟拉動效益明顯,城市品牌穩步提升。合肥會展業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從直接經濟效益看,,會展拉動第三產業收入增長約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26%。從間接效益看,會展旅遊業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合肥的住宿、餐飲等行業發展,更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了合肥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從對城市品牌提升等無形效益上看,會展旅遊業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動現代化大城市建設中起着促進作用。

二、我市會展旅遊業發展優劣勢分析

旅遊產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質量的旅遊資源。我市雖然素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淮軍搖籃”著稱,擁有李鴻章、劉銘傳等歷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遊資源方面卻缺少自然景觀,發展傳統的觀光旅遊和休閒旅遊的條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國旅遊城市中的地位,還必須發展商務旅遊、會展旅遊等新型旅遊產品。會展旅遊是國民經濟的“助推器”。據專家估計,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為1:9,即展覽場館收入1元,相關收入為9元,為其服務配套的服務業、通訊業等行業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強會展旅遊業對我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1、我市發展會展旅遊業優勢分析。

城市綜合實力日益增強。近年來,合肥在過去良好的基礎上,建設與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664.84億元,財政收入301.21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在極其複雜的宏觀環境下,全市經濟社會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吸引力越來越強,為我市大力發展會展旅遊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市地理位置獨特,區位優勢明顯。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漢的高速鐵路均已開通,京福等高速鐵路也將從合肥通過,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間的時空距離。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項目建設,合肥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日臻完善。通過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大建設”,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明顯增強,為各類企業發展帶來了更多更好的機遇。

同時,合肥市擁有較為雄厚的科技教育實力。省會合肥是我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擁有全國聞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每千名職工中擁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較高的勞動力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為合肥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以合肥這座科技名城作為依託,合肥可以承辦各種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對於加強合肥市與國內外的學術、文化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個安徽的國際地位和知名度,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旅遊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遊景點30家,其中國家4a級旅遊景區7處(包公園、徽園、野生動物園、三河古鎮、安徽省博物館、豐樂生態園、元一雙鳳湖國際旅遊度假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肥東縣瑤崗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羣暨渡江戰役紀念園、肥西縣劉銘傳故居劉老圩),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3處(包河區大圩鄉、長豐縣豐樂生態園、肥西縣中國中部花木城),全省優秀旅遊鄉鎮4處(上派鎮、撮鎮鎮、三河鎮、雙墩鎮)。近年來,我市堅持宣傳部門、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密切配合、聯合促銷,積極開展“聚焦包公故里”媒體採訪推介,組織旅遊大篷車促銷,舉辦中國(合肥)中東部旅遊交易會、中國徽菜美食節、合肥市鄉村旅遊節和紫蓬山國際山地自行車賽等系列節慶會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濱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旅遊市場拓展成效明顯,泰國、韓國等旅遊包機,上海、太原等地旅遊專列源源不斷湧入合肥。同時,旅遊合作與開放步伐明顯加大。合、巢、六三市無縫對接,打造泛巢湖國家旅遊區;與黃山、池州、銅陵、安慶、巢湖五市共築合銅黃沿線大旅遊;推進合淮旅遊一體化,簽署了《合淮旅遊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與國內30多個城市簽署旅遊合作協議。整合資源,聯合周邊打造了“兩山一湖、合肥綠色之旅”、“科教之城魚米之鄉—合巢蕪之旅”,成為安徽省十佳旅遊線路。

會展旅遊業發展環境日益優化。從政策層面積極扶持會展旅遊業發展。為進一步推動旅遊業發展,去年市委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合肥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遊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近幾年,我市會展管理的相關政策措施逐步推出並進一步完善。成立了“合肥市會展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合肥會展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5月出台了《關於加快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為合肥會展管理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市會展辦、商務局和財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勵會展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市政府扶持會展發展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會展工作保障預案》,進一步加強對會展的服務保障工作。,市政府調整了合肥市會展領導小組成員,由常務副市長張曉麟擔任會展領導小組組長,並加強和充實了會展辦的領導,完善並健全了會展辦工作職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為加強會展工作,促進會展發展,我市修訂了《合肥市會展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根據《合肥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試行)》,出台了《合肥市促進和鼓勵會展業發展政策的實施細則》。

會展旅遊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由於絕大多數展會都是按市場化運作模式進行的,以往展會“撞車”、同一檔期多次重複辦展現象時有發生。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會展辦逐步加大了協調、引導力度,並通過會展行業協會來促進行業加強自律。現在,各專業會展企業及會展中心、體育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場地單位,依託各自特點分工協作、密切配合,辦會辦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會展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2、我市發展會展旅遊業劣勢分析。

旅遊資源相對貧乏。合肥地處內陸,與旅遊先進城市和旅遊資源豐富地區相比,不靠邊、不靠海,既無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等著名的旅遊景點,知名度不高,加之旅遊業起步較晚,旅遊產業規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遊業發展受到一定製約。歷史文化遺址雖多但可供參觀的成熟景點較少。目前我市旅遊資源普遍體量偏小,多為歷史遺產類,其中包公墓系遷葬類,李府屬重建類,其它類型數量相對較少,在全國並不佔有很大優勢。

缺乏旅遊特大項目支撐。一直以來,我市缺乏旅遊特大項目支撐,存在着品牌效應較低,品牌支撐力不足的問題,缺少有震撼力的旅遊產品,現有產品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不足以吸引遊客專門到合肥來旅遊。由於前期未能抓住機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經失去了建設像蕪湖方特那樣具有震撼力的現代化主題公園的機會,這是合肥旅遊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缺憾。

會展業的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國際性、全國性會展數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會不多,尚未形成象廣州廣交會、杭州西博會、廈門投洽會、深圳高交會那樣在全國有影響的品牌展會。與國內會展經濟發達城市相比,國際性會展太少,圍繞合肥及安徽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策劃舉辦的區域性會展也較少。會展業市場主體培育滯後。我市目前從事會展的企業只有60多家,而會展經濟發達的城市會展企業都在數百家,甚至上千家。會展企業不僅數量少,實力也比較弱,普遍存在規模小、資金少、觀念落後,經驗不足等問題,具有運作全國性、專業性展會能力的公司不多。與國內外著名的會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結構、技術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隨着我市會展經濟的迅速發展,會展人才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精通展覽設計、會展組織策劃,瞭解國際慣例,富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專業人員十分缺乏。會展專業化分工協作的格局尚未形成,會展保障服務的社會化與市場化程度低,綜合服務水平不高。

會展業發展體制不順。1、會展辦在協調工作方面:大型會展尤其是全國性展會涉及政府提供具體服務的部門多、時間緊、任務重,安全責任大,客觀上需要會展辦有很強的協調力度。2、會展辦公室只是臨時性協調機構,但日常協助企業申辦展會、組織協調各類大型會展活動的事務越來越多,現有會展辦設置狀況極不適應合肥會展經濟工作的發展要求。

城市承載力有待進一步增強。會展旅遊業是一個與城市承載能力密切相關的新興產業,對展館、交通、賓館、通信及配套設施等方面要求較高,我市在展館、配套設施、保障能力等軟硬件條件上與發達城市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難以滿足國際性、全國性大型會展的需要。一是展館面積不足。除國際會展中心室內展覽面積為3.7萬平方米外,其餘3個展館室內展覽面積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設施不足。國際會展中心周邊星級酒店、大型購物商場、高檔次娛樂場所等配套設施仍顯不夠,為參會客商提供高標準的綜合配套服務仍難保證,展館仍處於單體經營狀態。三是國際航班明顯不足。由於自身條件等客觀原因的侷限,目前我市駱崗機場僅開通了合肥—首爾、合肥—香港兩個國際航班。稀少的國際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場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會展期間,道路通行不暢、公交運力不足、車輛停放難等矛盾也比較突出。

三、關於進一步促進合肥市會展旅遊業發展的建議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會展旅遊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多,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但是,合肥會展旅遊總體看好,未來更好,機遇大於挑戰。只要我們充分利用當前的有利條件,抓住難得的機遇,就會化被動為主動,化挑戰為機遇。為此,建議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充實市會展辦的工作力量

針對會展業和旅遊業,合肥市會展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和旅遊局分別承擔了管理責任,但均各司其職,未能充分結合。特別是會展業,我市還缺乏一定主導推動力量,尚未完善相應的立法、監督機構。若要將會展旅遊作為一產業發展,我市還缺乏一個管理部門。據瞭解,目前全國有十幾個省會城市設有獨立的會展機構(有編制)。我市組織開展過一次“會展經濟發展研究”,報告提出“完善領導工作機制,調整充實市會展辦公室力量,將市會展辦公室列為市政府直屬單位,由相關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建立一站式服務機制,提升宏觀指導和協調服務能力。”從我市會展旅遊經濟發展的實際來看,充實政府會展辦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如有編制問題限制,可採取從相關部門抽調工作人員,添人不增編的方式解決,建議市委、市政府認真研究。

2、加快會展場館建設,進一步完善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設和改造會展場館,以濱湖新區大型會展中心的建設為契機,切實解決制約我市會展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打造“中國會展名城“奠定場館基礎。進一步完善交通、通訊、餐飲、娛樂、商場等配套建設,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高我市會展的綜合承載力。

進一步完善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各項措施,強化激勵機制,優化會展秩序,認真研究並解決會展業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及時協調處理好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全國大型會展的資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業協會手裏,在鼓勵會展公司主動對上爭取的基礎上,政府有關部門要主動參與幫助協調聯繫,以取得上級有關方面的支持,同時對一些影響大、吸引力強的展會,政府要在人力和財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工作網絡和聯動機制,特別是加強政府各部門、各縣區的聯動機制,形成有序、規範、快捷的籌辦和保障機制。

3、結合合肥市產業優勢和科教優勢,打造我市的會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現有展覽規模檔次的同時,還要注意引進國際性、全國性會議及論壇的力度,在此基礎上,對照展會項目目錄,結合我省我市的產業優勢,力爭展覽門類更多,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外許多著名的會展旅遊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兩個占主導地位的會展品牌,把有限的資金集中使用到幾個影響大、效益高的重點市場上,如漢諾威的信息展和機牀展,義烏的小商品博覽會。建議根據目標市場需求分級定位,結合我市在產業、科教資源等方面的優勢,重點打造幾個會展旅遊品牌,以此增強我市會展旅遊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我市分別評出了諸如“家電博覽會”、“苗木花卉交易會”、“中國堅果炒貨食品節”等一批品牌展會,下一步應有重點地支持和提升這批品牌展會上規模、上檔次,爭取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主導品牌。

4、培育壯大市場主體,集聚會展經濟人才

會展專業企業和人才的匱乏問題,已經成為限制會展旅遊業務發展的重要瓶頸。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軟件跛足”的尷尬,但其迅速反應,將“10100工程”(三年內培養10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會展公司,培養100名會展專業人才)提上議事日程,目的都是為了建起一個會展專業人才的“儲備庫”。在會展企業方面,合肥多數從業者都是半路出家的,雖然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專業底子薄,對國際展會運作模式瞭解不夠。要着力引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有實力的會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礎的會展龍頭企業,通過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和推動作用,鼓勵會展龍頭企業多辦展、辦大展,多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協會參與會展的組織和策劃,使我市的會展業能夠健康快速地發展。進一步完善會展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機制,造就高素質的會展人才隊伍。建議向全國公開招聘一批具有專業辦展經驗、有較強組織策劃能力的經理人才,鼓勵會展企事業單位引進和培養人才。

5、以打造旅遊目的地城市為目標,修編旅遊總體規劃

圍繞“141”發展戰略,適應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的形勢,重新編制《合肥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合肥市旅遊項目建設規劃》,構建面向2020年的合肥旅遊高標準、高水平發展藍圖。建議市政府面向全國旅遊規劃編制單位公開招標,組織入圍單位進行旅遊資源調查,編制旅遊概念性規劃,評選產生中標單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較科學、完善的旅遊總體規劃。通過規劃編制,準確判斷旅遊發展大趨勢,擺脱面臨的產品老化、市場固化、周邊競爭白熱化“三化”困境,努力解決產品更新升級、創新市場營銷手段、實現市場的突破問題。

6、建議組建合肥市旅遊集團,提升我市旅遊景區和旅遊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建議由市旅遊局牽頭,聯合合肥的4a景區、部分賓館、旅遊車隊,幾家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業,組建合肥市旅遊集團,對合肥的旅遊資源進行整合,做強做大合肥旅遊業。旅遊集團成立後,市旅遊局代表市政府從宏觀上進行管理,市旅遊集團則按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經營。同時,深化國有旅遊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1-2個年收入超10億元的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旅遊集團。拓寬旅遊融資渠道,深化旅遊投融資體制改革,大力推動民營資本、社會資本進入旅遊行業,開辦旅遊項目,建立以政府投資為引導、社會資本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形成穩定、持續的投入支撐體系。

7、加快旅遊大項目的建設,抓好旅遊產品的開發

實施“太陽工程”,以引進特大旅遊項目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遊形象。圍繞濱湖新區、經開區等重點區域,圍繞國家鼓勵的和我們需要的,策劃一至二個超20億元的休閒娛樂或主題公園項目,專人負責,對外招商,力爭年內有實質進展。推進《合肥市加快旅遊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28個重大項目的建設,繼續加快現有景區景點建設,重點推動紫蓬山森林公園、大圩都市農業公園和岱山湖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四頂山風景區項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瑤崗渡江戰役紀念館要精心策劃好運作方式,更多體現旅遊內涵;推動豐樂生態園、肥西老母雞生態園二期工程建設,打造一批高星級農家樂。建議在中博會晚會“江淮和暢”的基礎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風皖韻”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類似於“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一類的大型實景演出節目,以宣傳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遊品牌。

8、順應區域旅遊一體化發展趨勢,推動區域旅遊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推動區域旅遊合作。一是加強融入長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通過國家評審的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與長三角城市的無縫對接;加快推動合肥旅遊集散中心與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聯互通,爭取納入新華東旅遊線,加快建設長三角地區的觀光休閒度假基地。二是推動與中部、南部城市協作。抓住合武高鐵營運的機遇,推動與武漢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積極主辦“中國南方旅遊城市協作體第十一屆年會”,推動與南方10多個城市旅遊一體化建設。三是立足省會經濟圈,加強全省旅遊合作。緊緊圍繞省會經濟圈建設,充分發揮合肥“依山傍水”,周邊温泉、湖泊、森林、山崗等度假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建設全省旅遊中心城市。開展環巢湖區域旅遊合作,加強與合巢六旅遊合作;貫徹合淮同城化戰略,推動合淮旅遊一體化。建議市政府協調合六巢淮四市電話區號統一工作,推動戰略合作。

旅遊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三

xx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且獨具魅力。早在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繁衍生息。春秋時期曾是白羊部落居住的區域,是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碰撞交流之地,也是歷代的“兵家必爭之地”。特殊的地理區位和歷史形成了特殊的邊塞文化,造就了我縣人文歷史厚重、文化特色鮮明、自然生態環境優美的特色旅遊資源。

基於對旅遊資源的全面開發、打造的共識,我們認為,本縣旅遊資源具有下面幾個基本特點(以長城沿線為例):

一是人文景觀博大精深。由於地處晉蒙交界處,加上山勢險峻,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該區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各朝各代都在此修建長城,以為防禦。長城的修建,有的是確立新址、獨立起建,有的則是在原長城基礎上修復擴建,此外,為配合長城防禦屯兵,又在長城沿線建了許多的堡寨,這些遺存成為人們瞭解過去,追溯歷史的有力見證,亦成為寶貴的歷史資源。xx縣境內保留下了三個朝代的長城遺址,即東漢、明朝和北齊長城。通過開發景區,可實施對歷史遺蹟的保護和旅遊資源利用的雙重優勢。

二是景點分佈一線貫穿。多點集中的風景名勝旅遊景點,主要分佈在以xx段長城為中心的xx一線。xx由xx市xx鄉向西南延伸,在xx鄉xx村東北處入境,向西蜿蜒至五路山的二十邊村西出境進入xx縣境地全長約38公里,長城邊墩72座。xx還保留了縣境內唯一的磚包箭樓邊墩,是xx500公里外長城唯一的一座箭樓,在民族和平交融時期,這裏又是內外商貿交流的茶馬互市,因此又稱“xx樓”,為後人瞭解長城建築留下了可貴的實物資料。此外,在長城內側,xx境內的五路山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集中分佈,主要有官山石林、蹄窟嶺、紅砂巖口、古崖居、北魏皇陵等。

三是自然景色瑰麗多姿。由於地質構造和長期外力的作用,形成了獨特的xx火山石林。景區內自然景觀以官山石林為代表,它是由石柱林組成的十分壯觀的峭壁山體,此種巖體屬於玄武巖“柱狀節理”,反映了該地區的地質變遷。

四是景區具有稀有性。xx八台子段建在險峻的山脊上,形似北京八達嶺長城,而其獨特之處就在其山腰長城內側矗立着一座哥特式教堂,與古長城一起,構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獨特風景。位於縣城西南xx年來,縣委、縣政府雖然在旅遊方面想有所突破,但卻一直徘徊不前,收效不大。目前看,xx旅遊業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與其它地區旅遊業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旅遊資金投入不足。旅遊業的發展需要投入較大資金,特別是發展初期都要經歷“高投入、低產出”的過程。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通過向上級爭取,招商引資等方式,大力培育和發展旅遊產業,但由於縣財政財力緊張,至使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產品開發、宣傳促銷等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另外,社會融資、招商引資投入效果也不佳,推動力度不足,這些都制約了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是旅遊服務設施滯後。現有的旅遊服務設施遠不能適應旅遊產業的發展需求,長城沿線的旅遊人羣主要以自駕遊為主,由於沒有自駕遊營地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給車輛的停放、加油、管理、維修帶來諸多不便,難以留住遊客。

三是旅遊資源整合不夠。我縣雖然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旅遊開發起步緩慢,市場開發層次低,主題沒有突出,且互動性、參與性、娛樂性項目缺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

四是旅遊管理機構薄弱。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雖然高度重視文化旅遊工作,成立了現代服務業及文化旅遊業開發指揮部,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主管全縣旅遊工作的專門機構,依然由文化局工作人員兼職管理,而且沒有旅遊專業技術人才和人員編制。

五是旅遊服務質量低下。在今年“五一”、“國慶”黃金週和寒假、暑假等節假日期間,專門組團或自駕遊的遊客很多,但沒有一個具體負責的部門進行接待與規範。在各個景區,垃圾遍地,沒有垃圾桶,沒有旅遊廁所,沒有停車場。7月9日,我縣與北京潮尚户外運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了xx年,國家旅遊局公佈第二批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我省有5個市、縣(區)入選,加上首批的xx市、xx縣、xx縣、xx縣、xx縣5個市、縣(區),xx目前已有20個地方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雖然我縣目前還不具備“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評價標準,但只要全縣上下一致努力,創造條件,政府精心策劃,努力推動,做好申請準備,在下一批示範區中一定會榜上有名。

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四

一、鄢陵旅遊業資源

(一)生態資源優勢獨特。

(二)陳化店地下水水質優良。

鄢陵縣陳化店鎮地下水儲量豐沛,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其中微量元素鍶和偏硅酸等含量均高於國家優質礦泉水標準。長期飲用,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調節神經等功效;以之泡茶飲用,具有清爽止渴、消疲提神、促進代謝、消脂去膩、降血脂、降血壓的功效。

(三)地理區位優勢明顯。

二、鄢陵鄉村遊發展採取的措施

(一)科學制定鄉村遊發展規劃。

聘請省內有關專家和教授對全縣的農家樂旅遊資源開發、線路組合、宣傳定位、發展步驟等進行全面規劃設計,編制出《中國鄢陵農家樂旅遊開發總體策劃》。規劃以“一花(鄢陵花卉)、一木(鄢陵苗木)、一水(陳化店水資源)、一草(草坪生產)、一果(櫻桃、蟠桃等雜果)”五大資源特色為支撐,深入挖掘“彭祖養生文化、許由文化、三國曹魏文化、茶文化、鄢國古城文化”等文化資源,提升鄉村旅遊的文化品位,把美麗田園風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結合起來,達到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和諧統一。

(二)加快鄉村遊精品景區建設。

景區(點)是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我們嚴格按照“深入挖掘旅遊資源、全力打造精品景區”的思路,切實加強鄉村遊景區建設,為鄉村旅遊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硬件支撐。

2、柏樑花鄉農家樂。該景區以柏樑鎮蔣莊村為依託,以農村城鎮化和景觀建築為載體,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計劃建中歐結合式建築110棟,積極開展農家樂旅遊,讓遊客入農家院、吃農家飯、幹農家活、體驗農村生活和花鄉風情。目前,已建成佈局考究、古樸美觀、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中歐結合式建築70餘棟,農家樂接待牀位400多張。

3、姚家村。該村花木種植歷史悠久,品種眾多,以蠟梅最為著名,素有“蠟梅冠天下”、“花園第一村”的美譽。歷史上有名的“姚家花園”就座落於該村。近年來,該村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花卉生產,成為帶動全鎮乃至全縣花木產業迅猛發展的專業村、示範村。目前,全村2743畝耕地全部種植花木。同時,姚家村人充分利用房前屋後、自家庭院的空閒地種植花木,建成了一個個各具特色、風格別緻的花園式庭院,不僅美化了環境,又發展了“庭院經濟”,增加了收入。

6、南塢清流河休閒景區。該景區以清流河為依託,兩岸種植有蟠桃2000多畝,綿延20餘公里,每年三月,兩岸桃花都引吸着周邊城市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為長期居住在鬧市裏的人們營造了一個休閒娛樂、踏青賞花的“世外桃園”、絕世佳境。同時,清流河沿岸青年湖水面面積500餘畝,大閘蟹養殖規模發展,每年秋季都吸引大量遊客來此遊玩品蟹。

8、陳化店茶文化一條街。該景區位於陳化店鎮,陳化店茶史源遠流長,茶文化相伴而生。景區以陳化店優質水資源為依託,已建成各類高、中、低檔茶館、茶舍100餘家。

(三)加大鄉村遊宣傳營銷。

一方面,把鄢陵鄉村旅遊作為全縣旅遊宣傳的重點進行整體包裝推介。幾年來,通過新聞媒體刊發宣傳稿件200餘篇;在河南電視台、許昌電視台以及周邊地區電視台製作專題片30餘期;在中國旅遊報、河南日報、許昌日報等報刊開闢廣告專版;在國際互聯網上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宣傳;開通鄢陵旅遊網站,全面介紹推薦鄢陵鄉村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另一方面,牢固樹立強烈的市場宣傳營銷意識,變“等”客上門為“請”客上門。積極組織人員組成促銷團到各地進行面對面的宣傳營銷;連續多年參加全國旅遊交易會和全國北方旅遊交易會,並積極參加“河南風”推介活動;極力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記者、旅遊界同行來鄢實地考察、踩線,推介旅遊線路。通過以上措施極大地提升了鄢陵鄉村旅遊的知名度,打響了鄢陵鄉村旅遊的品牌。

(四)加強鄉村遊規範管理。

鄉村遊雖然起源於農民的生產生活實踐,但並不説明鄉村遊給人的印象就是住房檔次差、環境衞生髒、經營管理簡單粗放。我們通過評選星級農家樂,引導農家樂經營業主完善配套設施,改善衞生條件,提高服務質量,農家樂旅遊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同時,旅遊部門聯合工商、公安、衞生、消防等部門為農家樂經營者講解服務規範、交際禮儀、飲食衞生、人身財產安全、消防安全、文明誠信經營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定期不定期對農家樂環境衞生、餐飲質量、收費標準進行檢查。積極組織經營者先後到欒川、四川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培訓,開擴眼界和學習經驗。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服務素質,確保了農家樂的服務質量和食品衞生安全,使農家樂經營者逐步向正規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三、鄢陵鄉村遊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鄢陵鄉村遊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縣鄉村遊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較差,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組織管理不夠規範。我縣鄉村遊發展正處在起步階段,完善的發展機制還未形成,有關政策、制度建設相對滯後;“農家樂”接待點的數量多但規模小,檔次較低,接待大規模的旅遊團隊少,旅行社為其提供客源少。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由於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道路兩側路燈、各種指示牌、景區內排水、排污設施及停車場、休閒娛樂場所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制約和影響了農家樂的發展。

(三)缺乏文化內涵,對民俗文化深度挖掘不夠。“農”的特色、“家”的感覺、“樂”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真正由“農家樂”提供的具有濃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旅遊項目少,參與性強、健身綠色休閒項目的開發力度不夠。大多數“農家樂”經營項目類同,產品單一,缺乏“農”的特色和風格;設施簡陋、內容單調,很大程度上還只是一個飯館、一家旅店,缺乏個性化、多樣化、參與性強的遊樂項目,吸引力不夠強。

(四)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經營管理人員相對較少,從業人員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在實際操作中,當地農民既是管理員,又是服務員,處於較為粗放的經營層面,服務質量和檔次不高,嚴重製約農家樂旅遊業的加快發展。

四、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組織領導。

緊緊圍繞如何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解決“三農”問題相結合,切實加強對鄉村旅遊發展的組織領導,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質,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把鄉村遊工作作為重點,對在鄉村遊發展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加強協調和指導。二是制定發展鄉村旅遊業發展規劃,對鄉村遊發展重點鄉鎮制定工作目標、明確發展方向,提出具體要求。三是進一步加大旅遊景區(點)開發的項目招商力度,打造景區(點)與鄉村旅遊項目結合的有效平台。四是出台發展鄉村遊的相關扶持政策,特別在基地建設、基礎設施完善、人員培訓、品牌宣傳等方面給予扶持和獎勵;重點扶持和發展幾家鄉村遊休閒旅遊示範點,作為全縣鄉村遊發展的典範,切實起到示範引導作用。四是立足於長遠發展,注重對旅遊人才的培養,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快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同時不斷提高廣大村民特別是農家樂從業者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質,增強文明意識和開放意識,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促進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營造文明、和諧、有序的旅遊環境。

(二)完善發展規劃,突出特色資源優勢。

在省、市“旅遊立省”、“旅遊立市”戰略決策的指導下,按照鄢陵“旅遊強縣”建設的具體要求,進一步修訂和完善鄉村遊總體發展規劃,認真抓好實施和落實。一是注重鄉村旅遊規劃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做到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抓住重點,分步實施。二是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特性、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有序推進,逐步完善。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儘快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計劃;

(三)提升服務質量,打造鄢陵鄉村遊品牌。

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規範的鄉村旅遊接待服務體系,提高鄉村旅遊的綜合服務質量和水平。二是不斷規範農户樂接待服務標準,進一步提高接待服務質量和水平。三是切實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為遊客提供愉悦、舒適、安全的旅遊環境。四是加大鄢陵鄉村遊宣傳營銷力度,通過參加促銷會、推介會及在各類電視台、報刊、信息網站等新聞媒體制作專題、刊發稿件等方式,加強宣傳推介,擴大鄉村遊的影響力。同時,將鄉村遊、休閒旅遊列為旅遊節慶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旅遊線路,舉辦形式多樣的鄉村休閒旅遊專場推介活動,全面打響鄢陵鄉村旅遊品牌。

(四)加大對鄉村遊發展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建議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拔付一定資金用於支持鄉村遊項目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如:道路、污水排放及處理、公共照明、停車場、洗手間等公共基礎設施。同時對鄉村遊項目的立項進行傾斜,使更多的旅遊項目能夠得到上級項目專用資金、貼息貸款、無息貸款的扶持,進一步完善現有景區設施,提升景區檔次。

(五)制定出台更加優惠的鄉村遊項目用地政策。建議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最大限度利用好國家土地使用政策,並出台更有利於鄉村遊發展的土地政策,降低旅遊企業土地方面的投入成本;將旅遊發展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納入所在地政府土地部門年度計劃,保證旅遊產業發展所需土地。

(六)加大對鄉村遊宣傳營銷的扶持力度。建議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將鄢陵鄉村遊納入省旅遊宣傳的整體規劃中進行宣傳推介。在中央、省、市強勢媒體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報道,增強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打造鄢陵鄉村遊的知名品牌。

旅遊業發展總結發言稿 篇五

年是實施“中國幸福家園”建設的開啟之年,我鎮的旅遊工作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災後恢復重建和中國幸福家園建設這個主題,突出鄉村休閒文化旅遊特色,切實抓好以國色天香、鋤月溝、千佛山等為主的旅遊景區景點建設規劃,努力打造“西蜀柚鄉”特色旅遊,全面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一、努力搞好特色鄉村旅遊規劃建設

按照羅江縣“十點五線”鄉村旅遊和我鎮城鄉統籌建設規劃,進一步加大對“國色天香”休閒旅遊景區景點的建設力度,加速二期工程建設,修建了觀景亭3個,新建景區石板路 米,打造景觀5處,完善了詩歌文化長廊建設,新增詩歌牌扁5張,壁畫3副,切實搞好“鋤月溝鄉村度假公園”的規劃實施,啟動了月亮湖、迎月山莊、景區道路建設,認真搞好千佛山旅遊景點的規劃編制工作。充分利用我鎮的傳統鴿子會、嫂子歌舞、雲峯詩社等文化品牌,辦好一節一會(柚子節、鴿子會),努力提升我鎮休閒文化旅遊品位。

二、全力提升特色鄉村旅遊品質

堅持以旅興農,加速特色鄉村生態旅遊發展,促進旅遊業發展,為建設新農村作貢獻。切實加大對現有農家樂的指導,不斷挖掘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田園文化、休閒度假文化和特色餐飲文化等鄉村特色旅遊文化,打造鄉村主題文化品牌。加強旅遊景區景點軟硬設施建設,適時推出集生態觀光、賞花、採果、垂釣、健身、美食於一體的特色鄉村旅遊項目,極大地吸引遊客來得開心,去得舒心。 年共申報星級農家樂4個。

三、加大旅遊宣傳,實施規範管理

進一步收集整理景區景點宣傳資料,藉助現有宣傳平台,加大我鎮旅遊資源的宣傳力度,增強旅遊景區景點的知名度,凝聚人氣,吸引客源。切實搞好旅遊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經營和服務升級,加強公共服務和安全設施建設,促進農家樂評星升級,不斷滿足遊客的需求,從而推動我鎮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

四、年工作打算

1、繼續辦好一節(柚子節)和一會(鴿子會)。

2、月份,舉辦柚花節。

3、進一步搞好景區設施建設。

4、完善農家樂的設施,提高服務水平。

5、加強對外宣傳,擴大旅遊招商。

旅遊業發展調研報告 篇六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二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和全市旅遊發展大會精神,使旅遊業成為發展生態經濟的先導產業和建設通道經濟特色市的重要內容,提升旅遊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根據市政協常務委員會會議安排,市政協組織部分政協委員並邀請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同志,通過實地察看、查閲資料、座談討論、赴外考察等形式,對全市旅遊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和特點

我市旅遊業發展經歷了外事接待(xxxx年前)、外事接待型向經濟創匯型過渡(xxxx年至xxxx年)、開發起步(xxxx年至xxxx年)和快速發展(xxxx年以來)四個階段。xxxx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張掖市旅遊業管理暫行辦法》,編制並批轉實施了《張掖市旅遊業發展規劃》和《張掖丹霞地貌旅遊區發展規劃》,縣(區)及主要景區發展詳規逐步制定與實施。特別是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市委二屆八次全委擴大會和全市旅遊發展大會精神,旅遊業的組織領導進一步加強,目標定位更加準確,宣傳氛圍更加濃厚,項目建設不斷加強,基礎設施逐步改善,旅遊業呈現出快速、

健康發展勢頭。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國家A級旅遊景區15家,其中4A級景區3家,3A級景區4家,2A級景區8家,國家級水利名勝景區6家,省級風景名勝區3家,省級森林公園5家,省級地質公園1家,國家級觀光農業示範點1家。各類賓館206家(其中星級賓館9家),接待牀位總數達10020張,100個餐位以上的酒店餐廳178家,娛樂場所120多家,旅行社14家。同時,形成了以石崗墩國家級高科技農業旅遊觀光示範點為龍頭,全市20多家休閒度假村為骨幹,城郊400多家“農家樂園”為主體的鄉村休閒旅遊。2009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1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15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達到2.16%,旅遊行業從業人數達到1.05萬人。主要有以下特點:

1、思想認識統一,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認真分析我市資源稟賦,結合張掖實際,把培育和發展旅遊業放在區域發展戰略優先位置,確定把旅遊業作為加快生態經濟建設的突破口,作為強市富民的戰略性主導產業和帶動第三產業的龍頭行業來培育,提出了建設生態旅遊強市、文化旅遊名市和旅遊產業大市的目標,這些戰略部署、目標任務為我市發展旅遊業指明瞭方向,廣大幹部羣眾思想認識統一,全市上下抓旅遊促發展的願望強烈、氛圍濃厚。

2、狠抓項目建設,旅遊景區景點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通過爭取國債項目、吸納社會資金等方式共投資近8億元完成了一批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先後實施了張掖大佛寺、肅南馬蹄寺和高

台烈士陵園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景區修建21座三星級旅遊廁所。馬蹄寺2351.78萬元世行貸款項目正式實施,投資4473萬元的丹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面啟動,張掖濕地公園、濱河新區大規模開發建設,張掖大佛寺、肅南馬蹄寺、高台駱駝城三處國家級文物列入絲綢之路中國段申遺推薦名單,以項目帶動的旅遊景區景點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

3、強化宣傳促銷,金張掖知名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張掖旅遊品牌,在中央、省、市報刊、電視台大力推出七彩丹霞、張掖濕地公園、絲路明珠金張掖等專題節目和系列報道。邀請海內外、省內外多家知名衞視來張掖採風,拍攝觀光片,積極參加和舉辦各種節會,建立金張掖旅遊網站,擴大旅遊項目的宣傳,吸引了眾多的中外遊客,對宣傳張掖旅遊資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宣傳促銷,“七彩丹霞、濕地之城、裕固家園、戈壁水鄉”的金張掖旅遊目的地形象日趨鮮明。“宜居宜遊、綠洲張掖”的旅遊品牌已在旅遊市場產生一定效應,客源範圍更加廣泛。僅今年1-7月份,就接待境內外遊客102.4萬人(次),同比增長50.8%,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09億元,同比增長70.4%,全市旅遊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4、加強行業管理,旅遊市場日益規範。旅遊部門依法行政,嚴格執行國家頒佈的旅遊行業標準,實施一年一度的旅行社、星級賓館、A級景區的年檢、複核工作;加大檢查力度,重點整治涉及超範圍經營、安全隱患、無證上崗、星級賓館服務不達標等問題;全面推行旅遊合同標準化工作,強化旅遊責任保險和意外保險,實行統一投保;認真落實旅遊安全工作責任制,加強對飲食、賓館、運輸等企業的安全監督管理;大力整頓規範旅遊市場,嚴格查處零負團費、欺客宰客等現象,旅遊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二、優勢和潛力

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是甘肅各市州少有的高品味綜合旅遊資源富集區。1986年張掖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2005年,張掖市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發展旅遊業比較優勢明顯,主要體現在:

1、區位優勢日趨明顯。我市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南臨青海,西通新疆,北靠內蒙,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東西文化交流、南北民族交融的十字路口,有“居中四向”的交通區位優勢。特別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軍民合用機場項目的開工建設,張掖被列為全國179個公路交通樞紐站之一,蘭州至張掖鐵路增建三四線即將開工,張掖至西寧高速公路項目的列項,張掖至阿拉善盟高等級公路項目正在爭取,我省將設立通用航空公司、建設通航起降點,這些都將使張掖立體交通樞紐的框架進一步清晰,通道區位優勢更加明顯,衝破了自古河西是東西單向瓶頸的走廊格局,構建了河西立體交通樞紐的雛形,為加快發展旅遊業搭建了平台。

2、人文資源豐富多彩。全市現有各類歷史文物古蹟577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單位13處,省級文物單位47處,各個時期的文物藏品3萬多件;張掖大佛寺寺內的卧佛是世界最大的室內木

胎泥塑卧佛,寺內金經為我國稀世之珍;肅南馬蹄寺石窟是我國最古老的石窟藝術,金塔寺內的高肉雕彩塑飛天是中國洞窟藝術的珍品;高台駱駝城遺址及漢墓羣是中國之最;山丹境內明漢長城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城段。

3、自然景觀得天獨厚。我市自然資源豐富,地形地貌齊全,有冰川、雪山、森林、綠洲、濕地、戈壁、荒漠、草原構成了風格獨特的自然景觀。現有2000多年曆史的山丹軍馬場是世界最大的馬場和中國最美七大草原之一;窗櫺狀宮殿式丹霞和彩色丘陵構成的張掖丹霞地貌是全國最美的六大丹霞地貌之一;中國離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離城市最近的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和張掖城市國家濕地公園,這些都是我市發展旅遊業最大的特色、最大的後發優勢。

4、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紅西路軍悲壯的歷史留下了血戰高台、肅南縣紅石窩會議和臨澤倪家營戰役舊址等歷史遺蹟,其中,高台烈士陵園被確定為全國百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國際友人艾黎捐贈的山丹艾黎博物館和艾黎與何克陵園,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5、民族風情獨具特色。張掖是多民族聚集地區,傳統的民俗風情具有濃郁的西部特色,肅南裕固族是全國獨有的少數民族,熱情好客的裕固、藏、蒙、回等民族用別具特色的服飾,優美的歌舞,吸引着四方來客。

三、問題和不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nghuazhici/daibiao/dro5w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