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工作總結 >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總結(精品多篇)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總結(精品多篇)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總結(精品多篇)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 篇一

《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家門前的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快樂。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蒲公英的花瓣會合攏、張開,長滿蒲公英的草地也隨之變色——“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課文的語言清新活潑,比喻生動形象,充滿童趣。

這篇課文雖以敍事為主,但藴涵在其中的情感卻是豐富的,強烈的。教學本課,我把情感目標定位為“讓孩子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首先,我通過課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張開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讓學生説説看到這樣一片草地時的感受,欣賞到這樣美麗的風景,學生一臉的驚喜與嚮往,紛紛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情感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

課堂上,我用一個問題引領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學生讀熟課文後,馬上找到了:第一件事是兄弟兩個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第二件事是“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及其變色的原因。新課程理念下,常常提及“興趣”,把激發孩子的“興趣”擺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在平和、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在學習第一件事時,我指導學生進行表演。首先把課文讀熟,然後引導學生揣摩兄弟兩人的心理、神態、動作,還可以加進有關的對話。之後,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兩兄弟玩耍的情形表演出來, 孩子們的表演不拘一格,但都相當精彩。在學習草地變化的原因時,我引導學生首先找到文中寫草地變化原因的句子“原來,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花朵張開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然後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合攏、張開、包住”等,邊做動作邊進行朗讀,體會蒲公英的有趣;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蒲公英花朵的特點,我又利用課件出示“展開的花朵”、“包住的花朵”,讓學生通過圖片更形象地理解了課文;最後出示填空練習,指導學生把這幾句話背誦下來。這樣進行教學雖然感覺有點老套,但效果卻不錯。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讀中體驗,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從而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文本中所藴涵的美。課堂上,只要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學生學起來就會興趣盎然,教師就真正做到和孩子們同樂,教學相長。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 篇二

這篇課文的文字和資料都比較淺顯,只要引“讀”到位,學生大體都能理解課文的資料。學生帶着興趣走進文本,本文雖然是以敍事為主,但藴含在其中的感情卻是豐富的,強烈的。異常是文中描述“我”和弟弟互相往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描述生動,這部分的描述雖然帶有調皮和玩笑性質的遊戲,卻充滿了童真童趣。

成功之處

1、環節連貫清晰,水到渠成。

2、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表演,並鼓勵學生髮揮自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不拘一格,多樣變化,寓教於樂,賦於生命的課堂,效果較好。

不足之處

1、朗讀不夠到位,事先設計的幾個環節在講課中漏掉了,2、3自然段還應當有一個講解完的鞏固朗讀環節,體會作者對蒲公英草地的喜愛讚美之情。

2、還有學生表演玩蒲公英環節,只關注了學生打哈欠的方向不對,沒有對重點詞語“假裝一本正經、假裝打哈欠”進行再次強調。

三年級語文《金色的草地》的教學反思 篇三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先講的是生活在俄羅斯鄉下的兩個小朋友在住處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盡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寫了“我”無意中發現了草地的顏色早晨是綠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到了晚上又變回綠色的;再仔細觀察發現了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通過這篇課文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大自然、瞭解大自然的意識。我為這篇課文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教會學生認識“釣”“攏”,會寫“耍”“裝”等生字以及正確讀寫課後生詞。設疑:草地為什麼是金色的?第二個課時主要是學習課文,訓練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種子玩樂的情形以及解釋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

我上完這篇課文後仔細反思了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1、以一則謎語“小小絨毛輕又輕,隨風飛舞像傘兵。飛到西來飛到東,到處安家忙不停”和有關於蒲公英的圖片來引入課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在學習課文內容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時的快樂心情,我請了兩位同學生上台來分別扮演哥哥和弟弟。這樣既給予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也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親身體會到兄弟倆快樂的心情。活躍了課堂氛圍。

不足需要改進的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1、上課時沒有注意多與學生進行眼神的交流。

2、第一課時由於對每一個生字都做了詳細的講解,不僅耽誤了很多時間還沒有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字積累,對於左右結構和上下結構的字已經可以通過自學來掌握,上課時只需提醒學生多注意簡單生字的筆畫和它的像形字,而重點應放在像“絨”“瓣”“趣”這樣的複雜生字上面。

3、對於反義詞和近義詞單獨拿出來講既抽象,學生也不易理解。以後我會將近義詞和反義詞以及多音字放在課文中來講,用同義替換或反義替換的方法。這樣學生應該更容易接受。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 篇四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所以可以少或者不在突破疑難句、知識點上花費太多時間。同時,如果能讓學生做到一邊讀好一邊理解課文內容,就能完成釋疑解惑,並同時傳遞課文中的人文情感。所以讀好課文中幾處關鍵的句段,是本課的突破方法之一。在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進行適當地引導和評價很重要。教師應該力求做到把握細節、語言規範,做到描述準確、到位。

比如“他假裝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茸毛朝我臉上吹”等長句子,充滿情趣,但又比較難讀。教師指導時,也要儘量使閲讀練習具體到細節。比如:不能只要求學生“三到”——眼到、心到、口到,我認為根據心理學的認知規律,這是有先後順序的。所以要教給學生讀書的細節,教學生眼睛先看到文字,然後用心思考怎麼讀,最後脱口而出。在實踐中這個過程很短暫,但是必須反覆訓練,尤其是針對總不能把課文讀通順的中低年級的學生。學生只有在真正學會方法後,經常使用這些方法,才能讀好書。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耐心和愛心就顯然是最珍貴的。

又如:“讀清楚”、“仔細讀”、“讀出感情”這一類的語言太概括,學生難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執行,對讀書的行為就沒有有效指導,所以應該避免使用。教師應該多教給學生:先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準確,再把詞和詞連接起來多讀幾遍,然後在適當的地方做停頓,最後要儘量表達出詞的意思,讀出音調的高低變化來。這其實就是把句子讀準確、通順、有感情的過程。也是教學語文工具性的最好體現。

如果工具性的步驟可以細細指導,那麼本課的人文性則更多需要在授課細節中引導和滲透。如:對“我”開始觀察到的和後來的新發現,進行前後態度的對比。通過讓學生體會“我”對蒲公英的情感變化,實現親近自然、和諧相處的審美教育。以“我”的榜樣力量感染學生,這是平常我們“説教”所達不到的。所以結尾的處理就顯得至關重要,並且可以錦上添花。所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讓學生談自己如何理解蒲公英“和我們一起睡覺,也和我們一起起牀”這句話所包含的情感,讓學生的心靈在交流中感悟、提升。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 篇五

《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兄弟倆在住處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盡情玩耍的情景。特別是哥哥和弟弟互相往對方臉上吹蒲公英時的情形,情節真實生動,文字描寫孩子的天真調皮惟妙惟肖,使人禁不住會心微笑,美麗的草地和蒲公英給兄弟倆帶來了很大的快樂,而且課文也講明白了草地變顏色的原因。

因為現在的班級是重新組合的新班級,一部分學生需要適應我的講課方式,我也需要一個瞭解學生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開始學習的第一組課文。本篇課文的的教學重點就是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加對大自然的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根據本篇課文的重難點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這樣進行了教學的設計:我聯繫生活實際,在更廣闊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學習本篇課文,決定本堂課的講授以朗讀為主,讀中想象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內容的同時,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學生對草地、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並樂於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課堂開始,我我就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草地是什麼顏色的?你見過其他顏色的草地嗎?提出問題的同時,我出示課題:金色的草地 看到課題想到了什麼?學生:平時看到的的草地是綠色的,草地為什麼是金色的?我就緊接着説: 好,帶着你心中的疑問來讀課文。 孩子們找到了能回答問題的。段落。通過讀,我讓學生自己來講一講草地為什麼是金色的。學生不容易説清楚。文中的小男孩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草地變色的奧妙,但對於國小生來説,特別是未見過蒲公英開放、合攏的學生來説不易理解,也難體會到發現的樂趣。

那麼我就出示課文第3段,這一段“草地變色的原因”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首先引導學生讀一讀課文內容,劃一劃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麼顏色的。再出示思考題:“草地怎麼會變色”?並提供填空題,提示幫助學生理解。即——

“我知道草地的顏色會變,這是因為: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早晨,花朵( ),草地就是(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

首先是同桌間互相説一説,在指名彙報交流之後,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誰能不看提示,自己把草地變色這個奧祕説清楚?”在齊讀該段之後,體會“我”發現了這一有趣的現象後,對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麼變化?以引入最後一段的學習。

在帶新班以來,我一直在培養孩子們感悟朗讀體會的閲讀方式,但是很艱辛,很多孩子有這些感悟陋習:一是光讀悟會較少,甚至讀完後,要説讀懂了什麼時,就直接戴大帽子。二是隻是會讀但不知道該怎麼説。我的教學任務真是任重而道遠啊!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 篇六

《金色的草地》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課文,特別是文中描寫“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真實生動,使人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會心的微笑;

我在教學《金色的草地》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兄弟倆在盡情玩耍的情景,深刻地體會童真童趣。我特意指導學生進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課文讀熟,然後讓學生揣摩兄弟兩人的心理、神態,並據此設計相關的動作,還可以加進有關的對話。並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要不脱離課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樣化。

“現在我想給大家創設一次當演員的機會,高興嗎?”同學們頓時雀躍起來。“首先應該明確,我們表演課本劇是不是為了痛快地玩一會兒?”同學們的頭搖得像撥浪鼓。“我們表演為的是走進文中,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情感。要想當好演員,首先要記住台詞……”於是我就讓學生採取多種形式的朗讀反覆感知,使其對整個故事情節達到能複述的程度。然後讓學生討論兩個孩子的情感變化,讓學生認真地研讀“劇本”,探究“角色”,讓四個人小組合作,自主地選擇角色、進行排練,要求學生能投入劇本,進入角色,在表演的過程中,要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

學生的興趣濃厚,表演得很好,在課堂上實現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對後來講“草地為什麼會變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 篇七

《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充滿了童真童趣,特別是課文中描寫“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真實生動,讀着課文描寫孩子的天真和調皮的語句,使人會不自主地產生會心的微笑;課文結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生的變化及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教學前,我讓學生查找有關蒲公英的資料,這篇課文文字和內容都比較淺顯,學生通過自讀,大體上能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中,我用下面的問題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一是哥倆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二是“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及其變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導學生進行表演。

演之前,先把課文讀熟,然後讓學生揣摩兄弟兩人的心理、神態,並據此設計相關的動作,還可以加進有關的對話。並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只要不脱離課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樣化。學生興趣濃厚。表演得很好。“草地為什麼會變色?”同學們拿出查找的資料瞭解到蒲公英花的樣子很快就能找到答案。,明白了草地為什麼成金色的。原因。同學們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金色的草地》的教學反思 篇八

本次教學圍繞《金色的草地》第二課時展開,教學目標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場景。

2、明白草地會變色以及草地變色的原因,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

3、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歡樂。增強孩子們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

在本次教學中,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教學資料豐富充實,在第一段的教學中滲透了抓詞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經過抓住“一大片”“長滿”“盛開”這幾個詞語,讓學生感受到草地十分的大,草地上的蒲公英很多,激發學生對課文畫面的想象,並且結合語文園地一中如何經過朗讀更好地表達句子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邊讀邊想象課文描述的第一次場景。

在理解“一本正經”這個詞語時,經過讓學生表演來理解,學生也都體會到了“一本正經”是形容嚴肅認真的樣貌。在理解“引人注目”時,由於這個詞語我們在《鄧小平爺爺》這篇課文裏接觸過,所以我先引導學生自我表達這個詞語的意思,然後藉助上公開課這個情景,問學生:“你覺得此時在那裏誰最引人注目?”請學生答,學生會説:“教師最引人注目。”我之後追問:“此時你起來回答問題,你也顯得格外……”生齊答:“引人注目。”將詞語的理解融入到當時當下的情境中,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記憶。

在教學第三段草地怎樣變色和草地變色的原因時,沒有采用先講後做練習的方法,而是採用了讓學生先做練習,後再講評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成就感。當學生完成練習之後,我再追根溯源學生的答案是從文中哪裏找出來的,再去分析原文句子。在讓學生體會作者的細緻觀察時,我牢牢抓住看見草地變色是第一次發現,找到草地變色的原因是作者仔細觀察後的第二次發現。並讓學生經過比較“看見”和“仔細觀察”這兩個詞語的不一樣來比較兩次發現的不一樣。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仔細觀察是用心、細心、耐心、長時間地去看。在兩次發現之間作者用了一個句子來連接,“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句子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既是作者在寫法上採用了過渡句,同時也代表作者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在進行思考。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作者因為一次無意的“看見”,沒有看過就走過,而是進行了“思考”,進行“思考”後,也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來到草地上“仔細觀察”。

最終在拓展練習中,讓學生選擇自我喜歡的在大自然中變化的事物進行仔細觀察,並將自我的觀察過程和觀察所得仿照課文第三段的樣貌寫成一段話。既讓學生體會學習了作者的仔細觀察,也讓學生模仿學習了作者的寫作手法。

在本次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

在課文第二段的教學中,我經過讓學生抓住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時的表情和動作來進行表演,在四人小組的合作表演中,有一部分同學並沒有參與進來,也許是因為在平時課堂中這樣的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和表演訓練都比較少,導致部分學生無所適從。

在課堂一開始的時候,感覺學生沒有太進入狀態,一個最簡單的問題請了好幾個孩子才回答出來,孩子們的膽量和表現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在提問的過程中,有些問題比較難,我直接請了幾個語文基礎較好的孩子回答,沒有做進一步的引導,怕課堂時間不夠。如果在開場的前半部分孩子們的狀態比較好的話,我想後半部分的提問和回答可能會更精彩。

這次教學一共經歷了四次試講,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收穫和成長了不少,感覺自我慢慢地開始有了掌握課堂的節奏感和把握教材的細緻感。對於我來説,這也要算作是一次小小的蜕變了。

金色的草地教學反思 篇九

本篇課文文字和資料都比較淺顯,學生透過自讀,大體上能理解課文的資料。我在檢查學生的讀書狀況時首先以“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展開讀書讓學生明白:一是哥倆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二是“我”發現了草地會變顏色及其變色的原因。

在閲讀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導學生進行表演。首先以多種形式讓學生把課文讀熟,然後讓學生揣摩兄弟兩人的心理、神態,並據此設計相關的動作,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透過表演,學生能體會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快樂。

在第二件事作的閲讀指導中我抓以下幾點展開理解感悟:

1、提問,“我”先發現了什麼,又發現了什麼;兩次發現有哪些不同,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示

2、抓住關鍵的字詞和句子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釣魚”那裏為什麼要強調“起得很早”呢讓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到因為過去沒有起這樣早,所以一向誤認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發現草地並不是金色的”,“並”在那裏有哪些含義呢用上這個“並”字,給人的感覺是“我”過去一向認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此刻才這樣認為,並強調了對過去錯誤認識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能夠張開、合上”,用手掌最簡單的動作打比方,就把一種不太容易説清楚的現象講清楚了。

最後,引導學生透過感情朗讀加深對資料的理解,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激發起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瞭解大自然的感情和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gongzuo/1p3on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