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工作總結 >

教學模式總結多篇

教學模式總結多篇

教學模式總結多篇

【第1篇】2022年國小暑期“有效教學模式”主題校本培訓工作總結範文

為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全面提升xx教育品質,不斷推進區域性教育現代化,根據區教體局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 xx年暑期校本培訓聚焦“有效教學模式”為專題,以“面向全員、突出骨幹、均衡發展”為原則,以提高師德素養和專業水平為核心,以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為主線,制定了以教師專業發展為重點,以教學行為優化、教學效益提高為核心,以精管理、建文化為措施的暑期校本培訓方案,並於於xx年8月23日—27日,開展了為期一週的暑期校本培訓工作

一、校本培訓動員,教師全員參與

8月23日上午,xx星路國小召開了暑期校本培訓動員會暨啟動儀式,全體教師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朱xx副校長主持。朱校長首先傳達了本次校本培訓的相關文件精神,引導我校教師深入領會“有效教學模式”主題精神,堅持注重實效、聯繫實際、立足校本原則,共同探索有效提高教師素質的校本培訓模式和方法,充分發揮校本培訓的功能和優勢。

朱xx副校長詳細解讀了本次校本培訓的具體實施方案。她從校本培訓的內容與形式、培訓的步驟和時間安排、考核評估、成果展示等方面作了詳細的佈置。根據此次校本培訓內容共設立三個板塊,圍繞 “微課”、名師教學、讀書活動等方面進行專題研究,着力實踐改善和經驗提升。採取集中研討、教研組、備課組集中交流、等多種形式,全員參與,共同完成。

最後,朱xx校長進一步重申了本次暑期校本培訓的重要性,要求全校教師積極參與暑期校本培訓工作,紮實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化水平,着力打造師德修養高、業務素質精、教學技能全、教學基本功過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適應新時期新課程改革需求的教師隊伍,打造xx小教育品牌。

二、觀摩名師課例,加速專業成長

為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 8月23日上午,校本培訓動員會結束後,各教研組立即組織教師觀看名師經典課例。如語文學科觀看的是王xx的《望月》,數學學科觀看的沈xx的《多邊形面積計算的複習》科學學科觀看的是郭xx《網遊是非》,美術學科觀看的是李xx《有趣的屬相》等。

在課例中,名師們始終把“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貫穿於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名師們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翔實的課內外資料,充分發掘教學資源進行教學,以不同的教學方式展現了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風貌。名師們對教材挖掘深,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他們針對學情,充分發揮個人的專業才能和教學智慧,既憑藉教材又能跳出教材,賦予教材生命的活力,帶給課堂教學無窮的魅力。

名師們的語言功底紮實,富有豐厚的文化底藴。如語文特級教師王xx的讓人聽來,如沐春風,沉浸在詩意中,流連忘返。他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使人感受到學語文是一種享受!在反覆的靈活的朗讀中,學生讀出了文本的味道,讀出了自己的理解,也讓學生充分的參與了課堂,情感真正得到了昇華。

觀摩了名師經典課例後,老師們受益匪淺,大家表示要堅持學習。“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而這桶水必須是一桶時時更新的活水!只有知識功底深厚又瞭解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動向、新成果,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成為師生共同交流、共同成長的樂園,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大家將繼續向名師學習,將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植入課堂,並進行反思和調整,逐步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成長!

三、微課展示錄製,小課堂大智慧

為推動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的不斷髮展,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和提高,根據當前新課標的教育精神,儘快瞭解和掌握微課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我校於xx年8月25日下午分語文一組、語文二組、數學、英語藝術、體育科技五組,同時進行了xx星路國小微課比賽。活動由各科教研組長主持,四十五歲以上的資深教師應邀擔任比賽評委,朱xx校長、朱xx副校長到場指導。

“青年教師微課比賽”活動得到了各教研組老師的積極響應,全體青年教師踴躍報名參賽,對此次活動高度重視。比賽現場,參賽教師將精心準備的微課進行了展示,評委們對參賽教師的微課進行了公平、公正地評選。

比賽過程中,參賽教師處處彰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在整整兩個半小時的“微型課”裏,大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各項教學技能(如引入、展開、深入、結束的技能,講解、演示、環節過渡、媒體運用的技能,板書的技能等),賽後,參賽教師與其他教師進行了熱烈地討論互動,現場氣氛熱情高漲。

【第2篇】新課堂語文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總結

本學期學校大力開展新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方式就是調動學生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動起來,學會自主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針對學生現狀,我一如既往地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新課導入注重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比如在教<<雷雨>>一文,展示有關《雷雨》的話劇視頻,從視覺和聽覺調動學生的情感;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古典詩詞的閲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説一説。”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閲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閲讀等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閲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學校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XX/x/xx

【第3篇】導學教學模式課堂實驗工作總結

導學教學模式課堂實驗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並改正,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是正確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導學教學模式課堂實驗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為推動導學教學模式向縱深的發展方向,探索有效課堂。本學期我校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揮主體地位的同時,積極探索多渠道推動導學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與方法。

一、做好導學指導,讓學生真學。

如何讓學生髮揮有效預習,做到會預習。開學初學校要求任課教師注重指導學生建立預習本。即:數學學科要在預習本上寫出自己回家預習後,自選課後三道題並做出答案,創編一道題並作答;語文學科要求學生在預習本上寫出字、詞和對文章的分段、段意、主要內容等。並要求學生能結合自己讀書感悟,做好批註。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預習有難度。但是,我們經常開家長會和家長取得溝通,讓家長幫助學生做好預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嘗試,學生能夠逐漸建立一個有效的預習本,上課的時候能夠結合預習本和師生進行交流彙報。課堂上能夠結合預習本進行彙報預習收穫和困惑。充分發揮學生預習效應,構建了有效課堂。

二、做好多元評價,讓學生真思。

現代心理學認為,主體參與性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原始性機制。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才能讓學生分享應有的教學權利,承擔應有的教學任務。而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就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而不厭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意識、有興趣、有責任去參與教學活動。評價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機制,通過教師的評價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成功的喜悦,心情的舒暢,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有個正確的自我評價。現代教學論和評價論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其實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隱、或大或小的`評價活動基礎上展開的。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髮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機制。

為此,我校在開學初就要求任課教師嘗試課堂評價語言的運用。如:教師在學生彙報預習後評價語言“你是一個會預習的學生”、“你的預習方法值得大家學習”、“你在預習中能夠發現問題並能夠提出問題後進行解決問題,你真棒!”等等。評價語言如何運用適時,我們探究要做到及時點撥、恰如其分。

又如:二年級譚剛老師在語文課上,當他發現有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時,有的同學回家預習很充分,朗讀特別有感情。他就及時評價説:“我們要向王雨涵學習,回家能把課文不但讀熟而且有感情。剛才寫生字我們也看到了,他寫的生字都寫對了。説明他回家預習認真。”

總之,學校要求教師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評價。讓學生之間互相看到優點和不足,互相長進。教師和學生的評價語言要富有激勵性。這樣教學才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形成靈活開放的有效課堂。

三、做好綜合性學習指導,讓學生真練。

結合我校的語文學科的校本課程,我們構建的是基於課標理念下的大語文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學教材成為我校課外閲讀的最好讀本。讓學生不但掌握了課外閲讀的方法,還學會了知識。尤其是學校要求教師把課內外閲讀有機整合。做到聽説讀寫一併重。

如: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閲讀理解一年級的陳鵬西同學自編的兒歌《文明歌》——太陽照,鳥兒叫。我開開心心去學校,見到老師問打隊禮,見到同學問聲好;二年級的楊皓楠同學改寫的詩《宋詞卜算子》——我住鄉下,娘住城裏。日日思娘不見娘,共飲龍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愛何時矣。但願娘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三年級的郭佳樂同學自編童謠《讀書好》——課間遊戲要參加,鍛鍊身體為國家。課外好書要多讀,説起話來底氣足,讀出萬卷書,才行萬里路。對於四至六年級的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閲讀理解進行續寫、仿寫、改寫以及對主人公的評價等結合《課標》進行拓展訓練內容。有效提升讀寫結合的能力。

本學期我們還在每層樓的牆壁上設置“讀書手抄報”、“小練筆手抄報”欄目。讓學生欣賞自己的讀書成長、同伴互相評價促進發展的做法,得到師生的喜愛和家長的贊同與支持。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1、在預習興趣方面,低年級由於留守兒童多,家長作用發揮不及時,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

2、在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方面要探究大面積提高策略。做到讀中感悟,以讀促學、以讀促教。

3、學校在通過活動促進教師實驗熱情方面要加強。下學期要定期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教師的實驗熱情和探索興趣。把導學教學模式向縱深發展方向探索,構建有效課堂。

總之,本學期在廣大實驗教師和校領導的積極探索中,收穫了導學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的欣喜。學生的預習興趣和有效性體現的很明顯。真正做到減負增效;在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方面也有了顯著的成效。下學期我們將在反思和嘗試中繼續探索此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第4篇】2022年國小特色課堂教學模式展示學習總結範文

盧灣區第一中心國小。該校是上海市盧灣區的窗口學校。走進學校,學員們立即被該校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所吸引,學校人性化的教學管理更讓學員們津津樂道。該校講究校長領導的科學決策和人文關懷的統一。當日恰逢上海市安全文明檢查小組到校檢查工作,又遇學校爆發了幾例水痘疾病的緊張時期,但是整個校園依舊井井有條,沒有絲毫的忙亂。先是年僅35歲吳校長親自為學員們上了一堂三年級的“情感教育課”,談談新學期的老師,為學生與新教師之間進行情感的疏通。吳校長在擔任校長之時,還任着一個班的語文教學,這種親歷親為的工作作風,據説在盧灣區中國小絕無僅有。她的情感教育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她的慈中帶嚴、慈中有愛的教學風格,深受孩子喜愛。課後,具有48年教齡的程華老校長和學員們暢談和分享了他十年磨一劍從事學校管理工作的“情理交融的管理體系”經驗之談,從校長的領導力到實踐智慧到校本管理都有精深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實驗國小。地處郊區、偏安一隅,學校建校之初舉步維艱、生源質量參差不齊。該校倪梅校長審時度勢、因地制宜,從校情和實情出發,以“形體、藝術體操教育”為突破口,輔以“形體與舞蹈、形體與禮儀、形體與健美”等系列課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造了學校的優質品牌,走出了一條學校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們聽取了該校一節形體藝術課,參觀了該校正在訓練體操的兒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倪梅校長“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辦學模式和經驗,給了學員們諸多的思考和啟示。

青浦區翰文國小。該校之所以能躋身名校行列是因為該校有青浦區國小唯一一位集特級教師與特級校長為一身的張蔚芹校長。在中國,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張校長治校嚴謹,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惠澤童心、構建課程、涵養化育、實作課堂”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使學校榮獲“全國德育實驗學校”等眾多榮譽稱號,她對課程的獨到見解、對校本課程的領導力讓我們由衷佩服。此外,我們一行還聽取了該校獲“市名優教師”稱號的郭敏茹老師的一節二年級英語課。毫不誇張地説,課堂上,郭老師全英滲透式的教學、豐富的肢體語言、靈動的教學風格,厚實的英語底藴,無不令學者聚精會神、積極參與,觀者全神貫注、嘖嘖稱讚。

靜安外國語國小。觀摩了該校關於認識分數的一節數學課,見識了生成性課堂在他們學校的應用模式。該校張敏校長就學校開展的《生成性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和全體學員進行了深入交流。張校長圍繞為什麼要開展生成性教學有效性研究、生成性教學有效性研究什麼、如何開展生成性教學有效性研究三個層面進行了全面的闡述。講座中,張校長説理論、舉實例,深入淺出、實實在在、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會後,我校六位教師就民辦學校的一些共性問題和張校長進行了交流,張敏校長對我們提出的問題一一作了耐心的解答。

上海靜安教育學院附屬學校(中國小)。行程的最後一天是重頭戲,組委會安排學員到上海靜安教育學院附屬中、國小學習。上午,我們在靜教院附中聆聽了全國著名校本教研專家、上海特級校長張人利校長報告;下午在附小觀摩兩節“後茶館式”教學展示課,並參觀了學校環境。

張人利教授,上海市靜安教育學院附校的校長,把一個上海市最差的國小校,打造成了多次被國家教育部倡導學習、被多個國家級大報刊蹲點考察的名牌學校,書寫了教育界的傳奇。專題報告中,我們被張校長的《後茶館式教學----一個以學定教的教學》報告深深震撼了。後茶館式,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上海育才中學的段力佩校長的“讀讀、議議、講講、練練”的教學方法,後來稱此方法為“有領導的茶館式教學法”,張校長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和延伸,故稱為後茶館式。 靜教院附校教育教學活動具有“三多三少一改善”特點:即學生活動多、鍛鍊時間多、休息時間多;教師講得少、學生作業量少、補課少;師生關係改善。那麼學校取得優異成績祕訣是什麼呢?報告的核心即靜安教院成功之路就是在於教學方法的改變。

他們認為:教師應“按最佳發展區設課、創最近發展區教學”;他們覺得,教學應“讀讀、練練、議議、講講、做做”,議為核心,讓教育走向對話。他們認為:要儘可能暴露學生的潛意識,尤為關注相異構想的發現和解決,“教師應該講學生自己不能學會的”,“學生自己能學會”包括學生個體能學會的,還包括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集體能學會的,這些都無需教師再講,教師只需要通過“引導暴露”“共同解疑”講學生自己不能學會的;他們主張:學生先學。強調學生先學的方式方法是多樣的,還系統闡述了學生先學之後教師應如何教;他們追求的是:以學定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對學生和教師教得具體順序和方法不作硬性規定。

【第5篇】“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總結

一、研究概況:

1、課題研究背景

新課程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形成有效的教學互動,才能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音樂新課程倡導“以審美為核心”,其中反映了“以人為本”教育思想,是以直接關注“人”的發展為根本目標的,因此,音樂課教學中教師應把握新課程理念,把握課堂教學規律,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心智潛能,使其健康成長。“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就是在這一教育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進行構建和實施的。

2、模式的具體操作過程主要包括四個環節:創設情境—聆聽感悟—表現創造—拓展延伸。

模式的研究,主要以音樂課堂教學為載體,通過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得音樂教學呈現出循序漸進的過程,力求實現音樂課堂教學中:以興趣出發,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渴望,進而引導學生感受領悟,保持探索音樂學習領域的持久的學習興趣,開發心智潛能。

3、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課題實驗目標的研究共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xx年.7-2022.8(目標: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形成課題模式進行實驗)

第二階段:2022.9-2022.7(目標:在實踐中總結得失,進一步落實課題目標)

4、課題研究對象:七年級學生,總計400人

5、課題研究的方法:主要採取行動研究法

二、實際效果:

從學生方面説:

1、學生學習的狀態變“被動”為“主動”,樂於主動傾聽和學習音樂。

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的教學方式突出體現了其教學優越性:在短時間內及時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如在講授廣東音樂之前,教師圍繞授課內容,利用多媒體呈現出與內容相關連的視頻:播放中央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實況演出,視覺與聽覺的衝擊頓時為學生帶來美的享受,激發起學生學習瞭解傾聽廣東音樂的願望,使得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增強。

2、學生學習的方法變“膚淺”為“深入”,樂於主動深入體驗音樂。

音樂藝術,是一門聽覺藝術。聆聽音樂的感受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初聽樂曲(或歌曲),學生往往憑藉直覺印象及個人喜好來評價其好聽或是不好聽,速度快或者慢,情緒是憂傷或是喜悦,而很難另有説法,或者是感到無從説起。然而,教材中每一部音樂作品的選編都有其典型性特徵,能夠深入體驗這些作品,正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在充分聆聽並把握音樂作品的基礎上,才能恰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細節的微妙之處,如:

民樂合奏曲《江南好》開始部分教師設計問題提問:“你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由哪些樂器模擬演奏的?它們分別是用什麼樣的演奏方式來表現的?”由於這些問題的設計,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關注到樂器音色、其演奏技法及整體的聽覺印象,進而通過速度、節奏特點來體驗音樂語言的表述方式;第二部分在分析音樂速度逐漸加快,力度逐步增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到音樂情緒及色彩的變化、感受揚琴音色的變化,進而瞭解其豐富的演奏技法。

又如:在介紹吹打樂《龍騰虎躍》一課中,教師精心選取不同鼓聲的片段欣賞,從其音色對比,敲擊方式,及配器的層次上引導學生感受激越熱烈的氣氛。教師在某一樂段中關於鼓的描述是這樣的:各種鼓敲擊鼓沿兒的演奏以及竹板有規律的聲音,形成了一段富有個性的音響背景,同時更加突出了大鼓雄渾粗獷深沉激越的聲音。嫻熟的排鼓演奏聲音清脆悦耳,節奏鮮明輕快,華麗流暢的鼓點一氣呵成,呈現出一段色彩絢麗的聽覺效果,加之人聲應和更是錦上添花,增添了喜悦的情緒。各類鼓聲完美融合、交織錯落,使得此樂段的演奏聲部清晰,張弛有度、層次分明。因此,教師只有在充分聆聽並有所感悟後,才可能精心選取到特色片段進行欣賞並設計出有效問題,從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教師感性的語言描述將會引導學生髮展樂思,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主動欣賞,深入地體驗和感悟音樂。

3、學生學習的效果變“膽怯”為“自信”,樂於主動參與合作表現音樂,對音樂學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自信,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提問及練習中,教師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將會增添學生學習的信心。教學中面對學生唱歌跑調現象(見教學敍事《讓飛揚的歌聲伴隨心靈成長》中案例),積極引導和鼓勵,最終學生樹立起了學習音樂的信心,沒有因為“跑調”現象而對音樂課望而生畏。

4、對教師而言:因為教學方式的改變,引起學生學習狀態的改變及課堂學習效果的改變,由此反過來促進教師反省自身,充實提高業務理論和專業技能,實現教師專業成長。

三、研究結論:

“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體現了教師以人為本、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教學理念,模式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規律,以必要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鑑賞音樂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於音樂領域學習探索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並且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合作探究意識,從而達到了高效低耗的課堂教學效果,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音樂鑑賞能力,開發了學生的心智潛能。

四、問題討論:

“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適用於音樂課不同課型(唱歌課或欣賞課)的研究和實踐,在教學中我更多偏重於音樂欣賞課教學的實驗研究。因為,隨着學生生理、心理的快速成長,七年級學生面臨着變聲期的不適應,自我意識的急劇增強,逐漸不願意開口唱歌,因此,教學內容也應據學生實際情況而作相應調整。唱歌課課型不再成為音樂課的主要課型,而欣賞課則以其創作題材廣泛、體裁多樣、配器豐富、表現形式新穎多變等全新的視聽效果而越來越受到學生的認可。

因此,我想: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此模式在運用於唱歌課的教學時,則可以在“主動體驗”模式下,更多加強聲音音色訓練、氣息控制、歌曲藝術處理及多種演唱的表現形式上,在實踐中對比、強化人聲演唱的不同效果,並嘗試適當的教法和學法,提高中學生對唱歌課的興趣及演唱水平。

【第6篇】高效教學模式“預學-共學-延學”工作總結

通過開展“預學-共學-延學”三學高效課堂模式活動的開展使學我對於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認識。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引發了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行為、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的變革。“預學-共學-延學”正好為我們去挖掘去思考新課程新教材中更深入的內容提供了機會,讓我深深的感覺到:教師不僅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要有淵博的學識。通過開展“三學”模式的課堂教學,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受益匪淺,同時也給自己的教學帶來很多新思考,下面就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收穫:

一。情境教學: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幫助學生理解、內化學習內容。情境的創設一定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達到為教學服務的目的;要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在相關的教學氛圍中學習,並巧設疑問,打開學生思考的大門。

1.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創造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貫徹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中學習數學的課改理念。結合情景自然。引入課題,並設計問題,幫助學生從不同層次思考問題。

2.通過生活情景的引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思想,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自主地進行學習,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3.以遊戲情景引入,提供新鮮有趣的實驗,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新知,領悟規律。

總之,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和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同時,在教學中關注學生觀察、探究、交流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標教學關注教師的啟發引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課堂氣氛民主、活潑、開放。教師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數學知識,教師也應積極地創設出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校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二。實踐“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預學-共學-延學”讓學生先看書,把學生的內驅力調動起來,可以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創造性的學,看做想都要聯繫起來,學習新知識,聯繫舊知識,師生之間的討論,彼此更正,相互啟發,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取長補短,加深所學的知識,課堂探究和當堂訓練以課後習題為主,限定在課堂內完成,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有機地解決了課後習題。學生在課堂上緊張的學習,課後沒有作業,可以更好地發展自己的特長,培養各方面的素質,其樂融融,何樂而不為。我們現行的都是傳統教學方式方法——“先教後學”。“先教後學”與我們新課程倡導的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矛盾的,它讓學生是在相關管束下的學習,學生往往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生,久而久之,學習對於學生來説則是一件“苦差事”,最終,學生會選擇放棄學習。而“先學後教”理論則強調了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要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將學習的責任由老師轉移到學生身上,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這是先學要求教師要做到的。而後教,則要求教師當學生學習的“扶手”。因為我們讓學生自主先學,不是放任不管。而且是要求教師要學生學習會“跌倒”時,扶學生一把,給學生一定的,有效的指導。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也要求我們能幫學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自主學習計劃和如我檢測。一定要做到“導之有方”,“放”之有度。這樣先學後教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最終,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三。借鑑“先學後教與情境教學”的教學計劃

根據先學後教與情境教學的要求,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根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情境創設,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和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自主學習。我的計劃是:第一、要加強預習的要求,根據我們農村學生的情況,瞭解到他們是不預習的,那麼,我要重點抓一下預習。因為預習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這樣也能讓學生對當天所要講的知識有一定的瞭解,而教師課堂的“教”則是學生自己學習後的“補充”。這樣也可以側面的應用“先學後教”。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第二是將課本的某個問題讓學生自學。這也是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來完成。第三、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互助學習,互相探討,相互交流。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完成是自主的學習,他們的討論則是問題的碰撞。並從其他同學的詢問中發現問題和不足,最後,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來找老師解決。這樣的舉措也是充分的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後教的理念。同樣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最後,教與學的關係是我們教師一直得認真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能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則一定是良師名師。在今後的教學當中,我會大膽嘗試去“先學後教”,讓我的數學課堂更精彩!

【第7篇】學校“語文發展性閲讀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工作總結

根據縣課題組對語文發展性閲讀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研究工作的安排,我校結合縣教科所的課題實驗方案,對“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自主推薦課、讀文心譚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實踐,有了一些收穫。現對我校20xx年春期“國小語文發展性閲讀教學模式實驗研究”階段工作總結如下:

一、研究概況

今年是“中國小語文發展性閲讀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題升格為教育部“十二五”規劃子課題的第三年,是課題研究的第六個實驗階段。第一階段(20xx年春)我們着重對課堂教學模式五個環節運行的穩定性、流暢性、實效性進行了研究,研究的切入點是“小組合作的成形度”與相關小專題研究。第二階段(20xx年秋)的研究方向是“層級目標課”“自主推薦課”的開設與評價及相關小專題研究。第三階段(20xx年春)在持續第一、二階段研究內容的基礎上,開展了“讀文心譚”課的開設與相關小專題研究。第四階段(20xx年秋),隨着“豐都縣中國小‘閲讀行動計劃’—羣文閲讀研究”誕生,發展性閲讀家族添口加丁,擁有了一位新的家庭成員,在此背景下,“三課”研究應運而生。第四階段,重點開始了“自主推薦課”““讀文心譚課”“羣文閲讀課”的實質性研究。

同時,“豐都縣中國小‘閲讀行動計劃’—羣文閲讀研究”於20xx年秋完成了第一實驗階段的研究任務,20xx年春進入第二實驗階段。 我校承擔了這兩個課題的研究工作,遂將兩個課題融合在一起進行研究,異中求同。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嚴格實施了導學案教學制度

1、基本上把握住了導學案的使用流程,做好“五步三查”環節。

2、真正落實了集體備課活動。

本學期注重了落實集體備課活動,學校對教師利用教學案上課進行了嚴格的考核。在每次的集體備課中,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備文本解讀:即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研究學案中的基礎知識題的識記要點、點撥要點和拓展範圍,形成統一的指導方案 ,力圖通過對學生完成文本基礎題情況的檢查和評價,教好的落實所學課文的文本基礎知識,並獲得對文本的大體感知。

二備核心目標:即教師集體研究學案中的核心目標相關教學內容、解題思路、點撥方法。充分預見學生在完成核心目標試題中可能提到的問題,要在充分的熟知文本的基礎上,準備好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備擴讀材料:本期的導學案都配備了擴讀材料,每段材料都根據核心目標的需要有2—3小題的試題設計,這三個小題都明確指向核心目標,與置疑探讀的兩個小題緊密呼應,突出向能力轉化的遷移功能和運用功能。在集體備課活動中,注重對擴讀資料的解讀指導。

(二)初步形成了“三課”教學策略和評價策略:

1、“讀文心譚課”:

課題組成員落實“選文、讀文、寫文、展文、評文”六環節,注重不同心譚課的教學和評價,通過一期研討課、示範課的輪番上陣與潛移默化的浸潤,將“讀文心譚課”的關鍵流程進行打磨,使學生對“讀文心譚課”的關鍵流程諳熟於心,通過不同形式地閲讀、交流,讓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撞擊出智慧的火花,我們的閲讀就達到了目的。在文本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整合學生語言積累,進行寫文訓練,提高了寫作能力。每週開展一次“讀文心譚”活動,展文與評文相結合,讓學生以書為友,擴大視野、增長知識、豐厚情感、陶冶情操。

(1)選文是關鍵

譚者,可謂之天方夜譚,由興而發,緣感而發,漫無邊際,侃侃而談。在選文的過程中,學生談興高漲,自由發揮,積極主張。在推薦文本中,學生拓展了自己的視野,悄無聲息地助推了學生的閲讀能力,教師這時巧給力,幫助學生如何從立意、主題、人物、情節、語言、構思、寫作手法等方面推薦文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認為選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選擇:

①、結合教材選擇:根據語文教材按“單元主題”編排的特點,結合新課程標準,選擇與單元主題相匹配的文章。如與教材配套的新編《語文閲讀》《學語文之友》就是很好的選文材料。

②、結合形式選擇:教師首先就是閲讀榜樣,應將自己平時所積累的好的作者好的書籍介紹給學生;同時教師還要與時俱進,及時介紹好的新書籍,讓學生學會關注新的閲讀動態。

③、根據不同時期的“時代熱”選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首先要感興趣,其次才是閲讀,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才能深度閲讀。在班級好書推薦活動中,發現很多學生喜歡讀楊紅櫻老師的小説,於是就因勢利導選一些楊紅櫻老師的作品進行閲讀,效果很不錯。

(2)讀文是重點:讀文采用十注法圈點批註,勾畫好詞佳句和精彩句段,在旁邊批註你欣賞的理由。引導學生長於口譚,激發學生的讀文興趣。老師先找出文章的一個切入點,如文章主題、描寫方法、寫作手法、細節描寫,甚至是一句話,某幾個詞等等,但凡能與學生心靈產生碰撞的觸發點,能打開學生的話匣子都行。不拘泥於形式,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談,靈活自由。

(3)寫文是核心:閲讀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學會“從讀學寫”,學生在讀文中獲得了寫作方法、表達技巧,有了讀文交流的鋪墊,寫文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不會再無話可説、無情可表。寫文的設計也應該從小處入手,切記題目過大、過空,讓學生望而生畏。要設計一些學生易於表達、善於傾訴的話題。

(4)、展文與評文相結合

2、“自主推薦課”

注重教學小組的培養,將能力引導課中所學到的方法充分運用到自主推薦課中,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提高。隨着學生知識的不斷豐富,能力的不斷提升,現在學生上自主推薦課已初具雛形。在自主推薦課中,由於學生知識面和能力的侷限性,可能會出現他們課堂無法解決的問題或給予正解判斷的時候,此時就要我們老師及時給予點撥。讓他們在今後的教學中真正獨挑重擔。

(1)合作時點撥:學生在合作學習時,由於認知水平有限,有時難免會出現偏差。此時,教師深入每個小組時,就應該及時給予矯正。而在授課小組出現了知識或價值觀方面的偏差甚至錯誤時,教師更應及時發揮自身作用,巧妙引導,調整學生的思維方向。自主推薦課並非就是學生的事,老師在課堂也可與學生進行角色換位,幫授課小組解決疑難。

(2)展示受阻時點撥

在自主推薦課中,學生的思維受阻時,教師巧妙的一句話就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

(3)、利用評價點撥

在課堂教學中,在適當的時機,用中肯、豐富、準確的語言,能直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點撥功效。

3、“羣文閲讀課”:

在專題和主題的選擇上狠下功夫,甄別不同主題文本,落實專題形成方法。與讀文心譚課相結合,將專題與習作指導結合,使羣文閲讀不僅是品析,更是一種歷練。

(三)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通過課題研究,實驗教師邊教學邊研究,把自己也當成一位研究者。在研究中積累經驗,在研究中服務教學,服務學生。教師們瞭解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確立起新的教育觀、課程觀、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實驗班級學生在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口語(書面)表達能力、閲讀能力等均高於非實驗班學生。在“先鋒杯”專題賽課活動中,實驗班學生受到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

三、主要收穫

1、通過課題研究實踐,我們驚喜地看到:教師隊伍的素質得到了整體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科研意識得到增強,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和質量觀,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上課、説課、評課、課件製作、撰寫論文等項項有能手。課題教師在各級各類活動中多人次獲獎。

2、通過課題研究實踐,教師的科研意識明顯增強了。目前,我校課題研究已形成了一種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新局面。學校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有力的推進,在實驗中不斷完善的“十注”閲讀法得以在全校語文閲讀教學中廣泛使用,小組合作學習高度成型。

3、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提煉,本期共撰寫成果論文上交,各類刊物發表,期末參評論文。教學反思,課堂實錄,教學、案例設計,這些凝聚着老師們心血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老師們的科研能力與興趣。

4、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在這階段的實驗中,我校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意識,也開放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通過課題實驗,學生對語文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口語交際能力、閲讀能力、語文綜合實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課題班級的老師都反映很多以前害羞不敢開口説話的同學都漸漸變成了一個個開朗、活潑,樂於交流、善於交際的好學生了。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獲獎達300多人次。

四、主要不足

雖然取得了一些隱性和顯性的收穫,有許多問題仍然擺在我們面前,在此提出,作為我們前進的方向。

1、課改的動力不足。實驗教師三分熱情的現象尚存,沒有把模式貫穿於所有語文閲讀教學。

2、實驗班級中小組長的職責有待進一步強化。能夠真正勝任起本模式組長職責的學生不多,導致一些小組的“主帥”不力,學習效果不很理想,特別是在傳遞和表述環節,顯得十分被動。

3、針對“導學案”的二次備課研討活動落實力度不夠。

五、今後打算:

第一,繼續使用《導學案》學習,並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學案進行補充和改進,創造性地使用學案。

第二,實行五環節模式課抽查督導。

第三,推行研討課自主申報制,每期每人兩次研討課。

第四,紮實開展“四課”研究,邀請總課題組專家現場指導。

第五,改重結果評價為重過程性評價。

第六,紮實開展針對“導學案”的二次備課研討。

探索乃永恆,奮鬥無止境。課題研究是一個艱苦的探索過程,要全身心地投入,長年累月,堅持實踐,才會有所收穫。所以課改路上,我們只有跬步前行,才能達到理想的境界!

【第8篇】2022年國小生態化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階段工作總結範文

本學期,我校成為了區進修學院承擔的市級課題《中國小生態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為[渝教規辦xx—07—008])的子課題研究學校,主研《國小生態化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我們選拔了一批工作積極主動,業務能力強的老師擔任課題主研與協研工作,形成了一支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的研究隊伍,並確定了三個實驗班級,分別是2.2班(班主任xx)、3.2班(班主任xx)、4.1班(班主任xx)。根據“中國小生態化教學實踐研究”總課題組的研究方案、xx上期工作計劃和我校本期的研究計劃,全體研究人員積極認真開展了生態化課堂教學課題實踐研究工作,現將本階段開展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確定研究內容

1、圍繞課堂教學實踐,營造生態化課堂教學環境;

2、圍繞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改進教學行為;

3、圍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改進課堂教學策略;

4、圍繞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索生態化教學評價。

通過研究激發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原動力,建構自主、自學、自由的課堂,凸現教學的生命性、生長性、生成性。以語文、數學科學為重點,開展生態化教學實踐研究,優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生態發展。

二、重點研究工作

本期我校課題組在教科室的指導下認真開展課題研究,每個主研人員和參研人員積極學習,主動實踐,探索國小生態化課堂教學模式。

1、制定方案計劃

2月我們接到任務以後,根據總課題組的研究方案,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我校的子課題研究方案並進行再次修改,確定了我校子課題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確定近階段工作方向和工作重點。

2、組織理論學習

3月組織全體研究人員進行生態化課堂教學理論學習,如:《構建生態化的合作學習課堂》、《論生態課堂及其構建策略》、《生態課堂 教育的又一種追求》、《遵循生態規律 構建生態課堂》、《論課堂的生態本質和特徵》等。通過學習進一步瞭解生態化理論基礎,明確生態化課堂的特徵和內涵,探索生態化課堂教學模式。

3、營造教學環境

生態課堂是迴歸自然、崇尚自主、整體和諧、交往互動、開放生成和可持續發展的課堂,是學生學習、成長和完善生命發展、提升生命質量的場所。營造生態的教學環境對於生態化課堂顯得尤為重要。

(1)佈置温馨的學習環境

教室佈置標語和圖案,讓學生感受學習氛圍的輕鬆和愉快,環境的温馨與舒適,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和積極向上的願望。

(2)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師生之間平等對話,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大膽質疑問難,勇於動手實踐,調動學生學習的信心。

4、踐行課題研究

(1)開展調查分析,準備實施研究

在制定研究方案和計劃的同時對我校的學生和老師開展了問卷調查,並進行了分析研究,撰寫了調查研究分析報告,為思考實施計劃打下了基礎。

(2)結合班級特色,進行研究分工

方案和計劃擬定之後,組織研究人員召開會議,對生態化課堂教學模式的5個環節進行研究分工。

課程預習:彭玲、張利、黎靜

情景創設:谷英、胡登菊

目標導向:李煊毅、周瑜

交流討論:陳瑤、尹平

反饋拓展:黃東、鍾安娜

針對自己的研究環節開展課堂實踐,尋找自己的實踐方法,以教學隨筆和研究心得等方式寫出了研究感想,為下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

(3)課堂實踐展示交流

本期生態化課題進行了兩次研究展示活動,每次展示有主題、有交流、有引領。

4月9日上午,周瑜和李煊毅進行了生態化課堂實踐展示,課題組羅詠梅和董曉宇老師到我校進行課題研究指導,一起研究了國小生態化語文教學的目標導向教學設計,同時對我校的語文教學也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

4月17日上午,我校舉行了數學專場的説、上、評“三課”比賽。參加本次活動的有進修學院教研員吳行鵬老師和六校聯動的領導和老師們。這次活動以比賽為契機,緊緊圍繞“探索國小生態化教學模式——課堂上如何讓學生有效參與”為主題進行教研活動,按説課、上課、集體研討,最後專業引領幾個環節開展。王國利老師説課生動形象,黃東老師説課深刻明理;鍾安娜老師執教的《探索規律》和陳瑤老師執教的《小數的性質》,都以生為本,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自主探討、小組合作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問題意識;集體研討時從不同角度分析學生在課堂的有效參與,並提出了一些值得老師們探討的問題並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最後,進修學院教研員吳行鵬老師對這次活動進行了專業引領提升。

(4)開展多種交流活動

①主題交流活動。本學期在半期和期末分別舉行了一次關於課題研究的主題交流活動。一次是“關於如何創設生態化教學環境”的交流,一次是“研究感想”的交流。

②課堂現場交流活動。課題研究人員之間相互聽課,學習課堂教學中好的方法,彌補生態化課堂教學的不足。

三、取得的經驗

(1)創設良好的情景,激發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運用情境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情境教學中,學生學習會親臨其境,興趣盎然地看看、聽聽、想想、説説、做做,愉快地完成學習在務。

(2)發揚教學民主,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學生就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在、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

(3)創造豐富多彩的課堂生話,增強課堂生命話力。只有創造豐富的課堂生話,動員學生各種感官參與課堂話動,才能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生話氣息和生命話力。教師要善於設計各種動口、動手、動腦相結合的教學話動,創設悦目、悦耳、悦心的美妙意境,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積極運作起來,出現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堂生活景象。

四、問題的思考

1、課題研究還不夠深入,對課題的認識也不夠深,課堂變化不大

2、各種情景的創設缺乏新意,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參與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3、拓展反饋延伸不夠早後面的研究中還有待深入。

【第9篇】2022年學校“語文發展性閲讀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工作總結範文

根據縣課題組對語文發展性閲讀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研究工作的安排,我校結合縣教科所的課題實驗方案,對“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自主推薦課、讀文心譚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實踐,有了一些收穫。現對我校xx年春期“國小語文發展性閲讀教學模式實驗研究”階段工作總結

一、研究概況

今年是“中國小語文發展性閲讀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題升格為教育部“十二五”規劃子課題的第三年,是課題研究的第六個實驗階段。第一階段(xx年春)我們着重對課堂教學模式五個環節運行的穩定性、流暢性、實效性進行了研究,研究的切入點是“小組合作的成形度”與相關小專題研究。第二階段(xx年秋)的研究方向是“層級目標課”“自主推薦課”的開設與評價及相關小專題研究。第三階段(xx年春)在持續第一、二階段研究內容的基礎上,開展了“讀文心譚”課的開設與相關小專題研究。第四階段(xx年秋),隨着“豐都縣中國小‘閲讀行動計劃’—羣文閲讀研究”誕生,發展性閲讀家族添口加丁,擁有了一位新的家庭成員,在此背景下,“三課”研究應運而生。第四階段,重點開始了“自主推薦課”““讀文心譚課”“羣文閲讀課”的實質性研究。

同時,“豐都縣中國小‘閲讀行動計劃’—羣文閲讀研究”於xx年秋完成了第一實驗階段的研究任務,xx年春進入第二實驗階段。 我校承擔了這兩個課題的研究工作,遂將兩個課題融合在一起進行研究,異中求同。

二、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嚴格實施了導學案教學制度基本上把握住了導學案的使用流程,做好“五步三查”環節。

2、真正落實了集體備課活動。

本學期注重了落實集體備課活動,學校對教師利用教學案上課進行了嚴格的考核。在每次的集體備課中,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備文本解讀:即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研究學案中的基礎知識題的識記要點、點撥要點和拓展範圍,形成統一的指導方案 ,力圖通過對學生完成文本基礎題情況的檢查和評價,教好的落實所學課文的文本基礎知識,並獲得對文本的大體感知。

二備核心目標:即教師集體研究學案中的核心目標相關教學內容、解題思路、點撥方法。充分預見學生在完成核心目標試題中可能提到的問題,要在充分的熟知文本的基礎上,準備好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備擴讀材料:本期的導學案都配備了擴讀材料,每段材料都根據核心目標的需要有2—3小題的試題設計,這三個小題都明確指向核心目標,與置疑探讀的兩個小題緊密呼應,突出向能力轉化的遷移功能和運用功能。在集體備課活動中,注重對擴讀資料的解讀指導。

(二)初步形成了“三課”教學策略和評價策略:“讀文心譚課”:

課題組成員落實“選文、讀文、寫文、展文、評文”六環節,注重不同心譚課的教學和評價,通過一期研討課、示範課的輪番上陣與潛移默化的浸潤,將“讀文心譚課”的關鍵流程進行打磨,使學生對“讀文心譚課”的關鍵流程諳熟於心,通過不同形式地閲讀、交流,讓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撞擊出智慧的火花,我們的閲讀就達到了目的。在文本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整合學生語言積累,進行寫文訓練,提高了寫作能力。每週開展一次“讀文心譚”活動,展文與評文相結合,讓學生以書為友,擴大視野、增長知識、豐厚情感、陶冶情操。

(1)選文是關鍵

譚者,可謂之天方夜譚,由興而發,緣感而發,漫無邊際,侃侃而談。在選文的過程中,學生談興高漲,自由發揮,積極主張。在推薦文本中,學生拓展了自己的視野,悄無聲息地助推了學生的閲讀能力,教師這時巧給力,幫助學生如何從立意、主題、人物、情節、語言、構思、寫作手法等方面推薦文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認為選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選擇:

①、結合教材選擇:根據語文教材按“單元主題”編排的特點,結合新課程標準,選擇與單元主題相匹配的文章。如與教材配套的新編《語文閲讀》《學語文之友》就是很好的選文材料。

②、結合形式選擇:教師首先就是閲讀榜樣,應將自己平時所積累的好的作者好的書籍介紹給學生;同時教師還要與時俱進,及時介紹好的新書籍,讓學生學會關注新的閲讀動態。

③、根據不同時期的“時代熱”選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首先要感興趣,其次才是閲讀,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才能深度閲讀。在班級好書推薦活動中,發現很多學生喜歡讀楊紅櫻老師的小説,於是就因勢利導選一些楊紅櫻老師的作品進行閲讀,效果很不錯。

【第10篇】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小組工作總結

——三展一探、互助訓練,成果顯現

在教育局和進修學校積極倡導和正確引領下 ,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工作已經歷時一個學期。為了在今年秋季繼續推進、推廣國小課堂教模式改革工作,總結經驗教訓,以勵再戰。

一:三個層面的培訓

(一)三月的玉都山鄉,春寒料峭,咋暖還寒。普教科白雲發科長、進修學校張尚君副校長帶領實驗項目組的五位教研員,並組織八所實驗學校的業務領導、教研員,實驗教師七十餘人去三家子中學分別觀摩聽課三節。然後召開現場培訓會議,全體聽課人員認真聽取了馬永波校長所做的三家子中學“三一探”課堂教學模式經驗介紹。

(二)進修學校課改實驗小組組織八所實驗學校教研員、實驗教師共計58人,在進修學校會議室進行理論培訓。與會人員認真聽取了張尚君副校長所做的 “三展一探一互助”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實驗 理論建構報告。白雲發科長做了重要指導講話,實驗項目小組的相關學科教研員細化了張校長的報告和白科長的指導講話,對參見會議的實驗學校教研員和教師進行了細緻的指導。實驗學校教研員、實驗教師做了詳細認真的記錄。

這兩次陪訓本着“先實踐、後理論”的研究思想,符合事物發展的本身規律,為實驗學校開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提供了理論支撐,奠定了操作實踐基礎。後來的實踐證明了這樣的培訓是十分正確和行之有效的。

(三)經過了四、五兩個月份,實驗學校一把校長親自抓,業務領導、教研員親臨第一線引領、督促實驗教師有序而緊張的開展課堂教學模式實驗、探索、研究。教育局組織八所實驗學校校長(另外中學三所實驗學校校長)、普教科、體藝科、進修學校領導以及相關部室主任赴河南漯河二會考察觀摩。在此基礎上,實驗小組配合教育局普教科再一次組織了八所實驗學校相關人員到三家子中學開展了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實踐“回頭看”活動,全體人員分學科觀摩聽課三節。這次現場培訓觀摩,促使實驗小組、實驗學校的全體參與人員更加耳目一新,思路清晰,更加堅定了這項改革實驗成功的信念。因為這是 “實踐——理論——再實踐”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矛盾論的過程。

二:兩個階段調研聽評課

(一)在課堂教學模式理論 培訓兩週之後,四月初到五月中旬,實驗小組先後深入石廟子國小等八所實驗學校進行調研聽課。所到學校,我們所看到的變化令所有調研人員倍感欣慰。教室佈局發生顯著變化,設備更新,為這項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難看出,校長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快速落實。我們所聽到的課堂教學也是前所未有,師生角色轉換明確,學生成為教室、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和促進者。

在這一階段活動中,普教科王作平科長、進修學校張尚君校長經常帶領我們深入課堂。特別是白雲發科長始終如一的帶領我們聽評課,其對實驗學校領導教師以及我們實驗小組成員工作指導,意義深遠。

(二)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實驗小組教研員在廣泛徵求八所實驗學校意見基礎上,認真研究,初步確定了五個學科十五位教師的課堂教學相對而言具備觀摩研討的條件。實驗小組在認真聽取了普教白科長、進修張校長的意見之後,進行第二階段聽評課。我們對龍潭、哈達、蘇子溝、偏嶺等學校相關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二三次反覆聽評指導。朱局長、範局長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抽出寶貴時間親臨指導,為我們 和學校領導教師指明瞭方向、增強了信心。最後我們確定了龍潭國小姜曉燕等就為老師共計九節課為為本學期課堂教學模式觀摩研討課。

三:一次觀摩研討暨階段性總結活動

六月二十一日,教育局朱局長、普教科李科長、白科長親臨,八所實驗學校部分校長、業務副校長,全體教研員、實驗教師從玉都大地的四面八方踏着曦微的晨光雲集龍潭鎮中心國小。實驗小組在教育局、進修學校領導下,在這裏舉行岫巖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觀摩活動。全體人員分學科、分三節次共計觀摩聽評語文、數學、外語、科學、品社等九節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觀摩聽課結束之後,舉行了彙報、總結、研討會議。龍潭鎮中心校長王玉同志作了龍潭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實踐的經驗介紹,進修學校張尚君校長對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工作進行了階段性總結,普教科白科長作精要點評、總結、指導講話。三位領導的講話肯定了成績,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指明瞭下一階段工作開展的方向。對本學期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工作總結概括為:成果顯現,大有發展。

在課堂教學模式 研究實驗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在朱局長積極倡導之下,實驗小組部分成員在普教科王科長、白科長的引領指導下,科研部李世博主任認真參與,我們在偏嶺國小、朝陽國小先後開展了國小生生活化作文觀摩研討活動。參加這項觀摩活動的有石廟子、蘇子溝等九個鄉鎮國小,經過認真研討,初步推出了“導、探、創、展”國小作文課堂教學模式。

歷時一個學期的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工作已經結束,新的階段工作即將擺在我們面前。回顧讓我們感到欣慰,展望又令我們任重道遠。十年始能磨一劍,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深知課堂教學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是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矛盾轉換過程。這就需要廣大同仁齊心協力,戮力同心。我們堅信,只要我們量力而行,身體力行,堅持前行,我們一定能行。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欣慰的看到:國小課堂教模式改革之花在玉都大地絢麗綻放。

【第11篇】2022年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小組工作總結範文

——三展一探、互助訓練,成果顯現

在教育局和進修學校積極倡導和正確引領下 ,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工作已經歷時一個學期。為了在今年秋季繼續推進、推廣國小課堂教模式改革工作,總結經驗教訓,以勵再戰。

一:三個層面的培訓

(一)三月的玉都山鄉,春寒料峭,咋暖還寒。普教科白雲發科長、進修學校張尚君副校長帶領實驗項目組的五位教研員,並組織八所實驗學校的業務領導、教研員,實驗教師七十餘人去三家子中學分別觀摩聽課三節。然後召開現場培訓會議,全體聽課人員認真聽取了馬永波校長所做的三家子中學“三一探”課堂教學模式經驗介紹。

(二)進修學校課改實驗小組組織八所實驗學校教研員、實驗教師共計58人,在進修學校會議室進行理論培訓。與會人員認真聽取了張尚君副校長所做的 “三展一探一互助”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實驗 理論建構報告。白雲發科長做了重要指導講話,實驗項目小組的相關學科教研員細化了張校長的報告和白科長的指導講話,對參見會議的實驗學校教研員和教師進行了細緻的指導。實驗學校教研員、實驗教師做了詳細認真的記錄。

這兩次陪訓本着“先實踐、後理論”的研究思想,符合事物發展的本身規律,為實驗學校開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提供了理論支撐,奠定了操作實踐基礎。後來的實踐證明了這樣的培訓是十分正確和行之有效的。

(三)經過了四、五兩個月份,實驗學校一把校長親自抓,業務領導、教研員親臨第一線引領、督促實驗教師有序而緊張的開展課堂教學模式實驗、探索、研究。教育局組織八所實驗學校校長(另外中學三所實驗學校校長)、普教科、體藝科、進修學校領導以及相關部室主任赴河南漯河二會考察觀摩。在此基礎上,實驗小組配合教育局普教科再一次組織了八所實驗學校相關人員到三家子中學開展了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實踐“回頭看”活動,全體人員分學科觀摩聽課三節。這次現場培訓觀摩,促使實驗小組、實驗學校的全體參與人員更加耳目一新,思路清晰,更加堅定了這項改革實驗成功的信念。因為這是 “實踐——理論——再實踐”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矛盾論的過程。

二:兩個階段調研聽評課

(一)在課堂教學模式理論 培訓兩週之後,四月初到五月中旬,實驗小組先後深入石廟子國小等八所實驗學校進行調研聽課。所到學校,我們所看到的變化令所有調研人員倍感欣慰。教室佈局發生顯著變化,設備更新,為這項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難看出,校長高度重視,認真對待,快速落實。我們所聽到的課堂教學也是前所未有,師生角色轉換明確,學生成為教室、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和促進者。

在這一階段活動中,普教科王作平科長、進修學校張尚君校長經常帶領我們深入課堂。特別是白雲發科長始終如一的帶領我們聽評課,其對實驗學校領導教師以及我們實驗小組成員工作指導,意義深遠。

(二)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實驗小組教研員在廣泛徵求八所實驗學校意見基礎上,認真研究,初步確定了五個學科十五位教師的課堂教學相對而言具備觀摩研討的條件。實驗小組在認真聽取了普教白科長、進修張校長的意見之後,進行第二階段聽評課。我們對龍潭、哈達、蘇子溝、偏嶺等學校相關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二三次反覆聽評指導。朱局長、範局長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抽出寶貴時間親臨指導,為我們 和學校領導教師指明瞭方向、增強了信心。最後我們確定了龍潭國小姜曉燕等就為老師共計九節課為為本學期課堂教學模式觀摩研討課。

三:一次觀摩研討暨階段性總結活動

六月二十一日,教育局朱局長、普教科李科長、白科長親臨,八所實驗學校部分校長、業務副校長,全體教研員、實驗教師從玉都大地的四面八方踏着曦微的晨光雲集龍潭鎮中心國小。實驗小組在教育局、進修學校領導下,在這裏舉行岫巖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觀摩活動。全體人員分學科、分三節次共計觀摩聽評語文、數學、外語、科學、品社等九節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觀摩聽課結束之後,舉行了彙報、總結、研討會議。龍潭鎮中心校長王玉同志作了龍潭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實踐的經驗介紹,進修學校張尚君校長對我縣國小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研究工作進行了階段性總結,普教科白科長作精要點評、總結、指導講話。三位領導的講話肯定了成績,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指明瞭下一階段工作開展的方向。對本學期國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實驗工作總結概括為:成果顯現,大有發展。

【第12篇】導學教學模式課堂實驗工作總結範文

為推動導學教學模式向縱深的發展方向,探索有效課堂。本學期我校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揮主體地位的同時,積極探索多渠道推動導學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與方法。

一、做好導學指導,讓學生真學。

如何讓學生髮揮有效預習,做到會預習。開學初學校要求任課教師注重指導學生建立預習本。即:數學學科要在預習本上寫出自己回家預習後,自選課後三道題並做出答案,創編一道題並作答;語文學科要求學生在預習本上寫出字、詞和對文章的分段、段意、主要內容等。並要求學生能結合自己讀書感悟,做好批註。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預習有難度。但是,我們經常開家長會和家長取得溝通,讓家長幫助學生做好預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嘗試,學生能夠逐漸建立一個有效的預習本,上課的時候能夠結合預習本和師生進行交流彙報。課堂上能夠結合預習本進行彙報預習收穫和困惑。充分發揮學生預習效應,構建了有效課堂。

二、做好多元評價,讓學生真思。

現代心理學認為,主體參與性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原始性機制。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才能讓學生分享應有的教學權利,承擔應有的教學任務。而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就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而不厭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意識、有興趣、有責任去參與教學活動。評價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機制,通過教師的評價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成功的喜悦,心情的舒暢,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有個正確的自我評價。現代教學論和評價論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其實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隱、或大或小的`評價活動基礎上展開的。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髮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機制。

為此,我校在開學初就要求任課教師嘗試課堂評價語言的運用。如:教師在學生彙報預習後評價語言“你是一個會預習的學生”、“你的預習方法值得大家學習”、“你在預習中能夠發現問題並能夠提出問題後進行解決問題,你真棒!”等等。評價語言如何運用適時,我們探究要做到及時點撥、恰如其分。

又如:二年級譚剛老師在語文課上,當他發現有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時,有的同學回家預習很充分,朗讀特別有感情。他就及時評價説:“我們要向王雨涵學習,回家能把課文不但讀熟而且有感情。剛才寫生字我們也看到了,他寫的生字都寫對了。説明他回家預習認真。”

總之,學校要求教師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評價。讓學生之間互相看到優點和不足,互相長進。教師和學生的評價語言要富有激勵性。這樣教學才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形成靈活開放的有效課堂。

三、做好綜合性學習指導,讓學生真練。

結合我校的語文學科的校本課程,我們構建的是基於課標理念下的大語文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學教材成為我校課外閲讀的最好讀本。讓學生不但掌握了課外閲讀的方法,還學會了知識。尤其是學校要求教師把課內外閲讀有機整合。做到聽説讀寫一併重。

如: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閲讀理解一年級的陳鵬西同學自編的兒歌《文明歌》——太陽照,鳥兒叫。我開開心心去學校,見到老師問打隊禮,見到同學問聲好;二年級的楊皓楠同學改寫的詩《宋詞卜算子》——我住鄉下,娘住城裏。日日思娘不見娘,共飲龍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愛何時矣。但願娘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三年級的郭佳樂同學自編童謠《讀書好》——課間遊戲要參加,鍛鍊身體為國家。課外好書要多讀,説起話來底氣足,讀出萬卷書,才行萬里路。對於四至六年級的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閲讀理解進行續寫、仿寫、改寫以及對主人公的評價等結合《課標》進行拓展訓練內容。有效提升讀寫結合的能力。

本學期我們還在每層樓的牆壁上設置“讀書手抄報”、“小練筆手抄報”欄目。讓學生欣賞自己的讀書成長、同伴互相評價促進發展的做法,得到師生的喜愛和家長的贊同與支持。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1、在預習興趣方面,低年級由於留守兒童多,家長作用發揮不及時,有待於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

2、在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方面要探究大面積提高策略。做到讀中感悟,以讀促學、以讀促教。

3、學校在通過活動促進教師實驗熱情方面要加強。下學期要定期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教師的實驗熱情和探索興趣。把導學教學模式向縱深發展方向探索,構建有效課堂。

總之,本學期在廣大實驗教師和校領導的積極探索中,收穫了導學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的欣喜。學生的預習興趣和有效性體現的很明顯。真正做到減負增效;在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言方面也有了顯著的成效。下學期我們將在反思和嘗試中繼續探索此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第13篇】教師學習科學發展觀總結:走科學發展之路?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學習科學發展觀總結:走科學發展之路 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本學期,學校黨支部組織我們進行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通過認真學習,使我對科學發展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要求。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內國際形勢下,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現代發展模式,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無疑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科學的發展觀在教育事業中體現為堅持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建立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的學習機制、教育機制、成長機制。促進學生、老師、學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源自教育資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有的教育資源中,教師無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決定作用的資源。所以,要把教育納入科學的現代發展體系,教師這種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就是最關鍵的突破口。那麼,在這樣的時代背景與要求下,教師就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對傳統教育觀下的“教書匠”要辯證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

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求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通過對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淺顯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工作中力求做到:

一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

這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主題。因為無論教育規模如何發展,但最終衡量工作的標準是能否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首先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完善育人體制,在學生管理上做好大與小的結合、遠與近的結合、堵與疏的結合,逐步形成管理的縱橫網絡,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立體式管理育人模式,使得育人環境沒有死角,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二是要明確責任,開拓性地作好本職工作。

黨的十七大描繪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併為今後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改革指明瞭前進方向,明確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性目標和“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的新的任務。特別是把教育工作作為民生問題之首,用較大的篇幅對基礎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倍受鼓舞,同時也深感基礎教育事業將承擔起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責任,我要在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任務,努力把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實處,體現在新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局面中。

三、教師是追求高效課堂的探索者與實踐者

科學的發展不是消耗式、粗放型的發展,而是注重科技含量的集約型的發展。這種理念在教育上主要體現為追求一種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這種追求中身處一線的教師是理所當然的探索者與實踐者。

高效的課堂首先意味着對課堂教學資源的高效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包括環境、教師、學生、教學用品、教材及輔助書籍等,當然,還包括寶貴的時間。這些資源按照不同的教學需求進行着不同的組合,這些組合無疑是多樣的、複雜的、多變的,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不是高效的。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應不斷積累有效組合的經驗,形成一定的課堂教學模式,並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所有的課堂教學資源中,教師與學生是最為關鍵的,在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關係,是使這兩種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的中心環節,也是獲得課堂教學高效率的突破口。此外,環境、教學用品、書籍、時間等資源的合理利用也很重要,教師要在探索中思考如何從宏觀上把握課堂的全局,努力體現資源整合的優勢,尋求滿意的課堂效果。

創建高效課堂需要有“成本效益”理論意識,教師應該努力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課堂效益。如何讓學生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容量的知識。一堂課的成本除了上面所述的可用資源外,還包括教師在課前的備課、學生在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複習等等,我們最需要節約的成本主要就是學生的付出,這是減輕學生負擔的治本之策,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根本途徑,要實現這一目的,關鍵不是在課堂知識闡釋的清晰程度,而在於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學習有法,而無定法。準確地説,學法指導就是教師要自覺地給學生灌輸這一思想,傳遞學法的有效信息,使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點找到科學的、可行的、適宜的方法,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付出都可以減輕了,成本也就降低了,課堂的效益也會得到很好的提高。

高效的課堂還需要高效的教育手段。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普及與運用已成為衡量一個教師是否適應時代需要的重要標誌。現代教育技術在輔助教學中所體現的直觀性、通俗性、趣味性等特點是傳統教育手段無法媲美的,它為我們提供的powerpoint、flash、autherware等平台,具有強大的教學輔助功能,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成功地實現課堂教學目的。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科學發展觀下的教師必然是和高效聯繫在一起,探索高效課堂模式,是當今時代下的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走科學發展之路,這就是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際行動。以上是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總結,今後我要在學習中提高,不斷豐富完善自我

標籤: 教學模式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gongzuo/9lygn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