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考試試卷 >

課時跟蹤檢測(十一) 夢遊天姥吟留別 登高 琵琶行並序

課時跟蹤檢測(十一) 夢遊天姥吟留別 登高 琵琶行並序

課時跟蹤檢測(十一)夢遊天姥吟留別 登高 琵琶行並序

課時跟蹤檢測(十一) 夢遊天姥吟留別 登高 琵琶行並序

一、語言基礎專練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煙濤微茫信難求(實在)

須行即騎訪名山(需要)

B.失向來之煙霞(原來)

我欲因之夢吳越(於是)

C.使快彈數曲(快速)

顏色故(衰老)

D.聲聲思(深長的情思)

漂淪憔悴(流落)

解析:選DA項,須:等待。B項,因:依據。C項,快:暢快。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鐵騎突出刀槍鳴

B.門前冷落鞍馬稀

C.整頓衣裳起斂容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解析:選BA項,古義:突然衝出。今義:鼓出來或超過一般地顯露出來。C項,古義:整理。今義:使紊亂的變為整齊;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來(多指組織、紀律、作風等)。D項,古義:第二年。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歌以贈之

A.問君西遊何時還

B.對此欲倒東南傾

C.潯陽江頭夜送客

D.遂命酒

解析:選D例句中的“歌”是名詞作動詞,“作歌”。D項中的“酒”是名詞作動詞,“擺酒席”;其他選項都是名詞作狀語。

4.下列關於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海客談瀛洲”中的“瀛洲”是傳説中的三座仙山之一,另外兩座是蓬萊和方丈。

B.“予左遷九江郡司馬”中的“左遷”是貶官、降職的意思。

C.“初為《霓裳》後《六幺》”中的“《霓裳》”和“《六幺》”均為唐代的樂曲名,相傳為唐玄宗所制。

D.“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是指京官往地方任職,一般指被貶謫。

解析:選C“《霓裳》”相傳為唐玄宗所制,《六幺》不是。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詩詞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

(2)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表現詩人蔑視權貴的句子是“ , ?”

(3)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由現實轉入夢境的過渡句是“ , ”。

(4)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曠達,極寫自己的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 ”。

(5)杜甫的《登高》中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這兩句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6)杜甫在《登高》中用“, ”兩句,從空間的角度描繪出壯闊蕭索的秋景。同時,抒寫了自己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悲愴情懷。今人常用這兩句詩來表達舊事物終將衰落,歷史長河仍將向前之意。

(7)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鬱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是“ , ”。

(8)古詩文中常常有以酒為媒介抒發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並序》中的“ , ”,表現出詩人因被貶而淪落天涯的孤獨與無助的苦悶。

(9)杜鵑是我國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因其啼聲甚哀,往往傳達一種淒涼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並序》中的“?”兩句就表達了一種淒涼之意。

(10)《琵琶行並序》中,“, ”是全詩的主旨句,表明詩人與琵琶女同病相憐。

答案:(1)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3)我欲因之夢吳越 一夜飛度鏡湖月 (4)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5)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6)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7)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8)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還獨傾 (9)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 (10)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二、閲讀理解專練

(一)讀下面的詩歌,完成6~7題。

(甲)春日憶李白①

杜 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羣。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②。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③。

(乙)天末懷李白④

杜 甫

涼風起天末⑤,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⑥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注]①天寶三年(744),李白遇杜甫於洛陽,深結厚誼。後李白往江東,杜甫赴渭北長安。②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照,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③論文:此處指論詩。④這首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的秦州。時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還至湖南。⑤天末:天的盡頭。秦州地處邊塞,如在天之盡頭。⑥魑魅:傳説中山林裏能害人的怪物。

6.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首詩都是律詩,形式規整,言簡而義豐,從詩題來看都表現了杜甫對李白的思念。

B.甲詩開頭四句從詩壇地位、思想情趣、詩歌風格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做出高度評價。

C.乙詩首句以秋風比興,在看似不經意的寒暄中表現出對友人關切的心情,言淺情深。

D.乙詩頸聯,一“憎”一“喜”道出的是自古以來才智人士總是命途多舛的共同命運。

解析:選CC項,“乙詩首句以秋風比興”錯誤,以秋風起興,沒有比喻。故選C。

7.兩首詩都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

解析:甲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兩句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遊的江浙一帶。“渭北春天樹”是實,杜甫此時在渭水;“江東日暮雲”是虛,詩人聯想起李白在江東的場景;當詩人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詩人之時。兩句詩,牽連着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乙詩首聯“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詩人説:時值涼風乍起,景物蕭疏,悵望雲天,此意如何?以秋風起興,這是實寫。次句不言自己的心境,卻反問遠人:“君子意如何?”看似不經意的寒暄,反而表現出最關切的心情。“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這是虛寫。此時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讒放逐、自沉汨羅的愛國詩人屈原。李白的遭遇和這位千載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點,所以詩人飛馳想象,遙想李白會向屈原的冤魂傾訴內心的憤懣。這一聯雖系想象之詞,但因詩人對屈原萬分景仰,覺得他自沉殉國,雖死猶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亂,一清中原,結果獲罪遠謫,雖遇赦而還,仍難平滿腔的怨憤,自然會對前賢因秋風而寄意。

參考答案:①甲詩頸聯既有對詩人身處渭北所見實景“春天樹”的描繪,也有對李白身處江東遠望“日暮雲”的虛景想象,從兩處着筆,虛實結合,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②乙詩首聯以實寫秦州秋涼起興,由此對景相思,設想李白於深秋時節在流放途中,從長江經過洞庭湖一帶的情景,虛實結合,表達了詩人對李白深切的牽掛、懷念和同情,併為他的悲慘遭遇憤慨不平。

(二)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峯。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鬆。

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上句寫所聞,泉水淙淙,犬吠隱隱;下句寫所見,桃花帶露,濃豔耀目。詩人正是緣溪而行,穿林進山的。

B.首聯下句中的“帶露濃”,除了為桃花增色外,還點出了入山的時間是在早晨,與下一聯中的“溪午”相映照。

C.頷聯寫詩人在林間小路上常常見到出沒的麋鹿;來到溪邊時,已是正午,卻沒有聽到道院打鐘的聲音傳來。

D.本詩含蓄藴藉,比如用“時見鹿”反襯不見人,因為鹿喜靜,常在林木深處活動;以“不聞鍾”暗示道士化緣去了。

解析:選DD項,“以‘不聞鍾’暗示道士化緣去了”錯誤,從詩中來看,“溪午不聞鍾”是寫林深路長,來到溪邊時,已是正午,是道院該打鐘的時候了,卻聽不到鐘聲,以“不聞鍾”暗示道院無人,不能看出“道士化緣去了”。“不聞鍾”與題中“不遇”遙相呼應。故選D。

9.頸聯中“分”“掛”兩字的運用,妙在何處?

答:

解析:頸聯寫的是詩人來到道院前時所見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見融入清蒼山色的綠竹與掛上碧峯的飛瀑而已。詩人用筆巧妙而細膩,“野竹分青靄”用了一個“分”字,來描畫野竹、青靄兩種近似的色調匯成一片綠色,既寫出了野竹的高大,可刺破空中的雲氣,也表現了雲靄的濃重;原本是靜景,一個“分”字,化靜為動。“飛泉掛碧峯”,用一個“掛”字,顯示白色飛泉與青碧山峯相映成趣,顯然由於道士不在,詩人百無聊賴,才遊目四顧,細細品味起眼前的景色來。“掛”字寫山泉像是掛在山峯上,寫出了山峯的陡峭和山泉垂直下落的情狀。山泉下瀉本是動景,一個“掛”字,化動為靜。從作用上看,這兩個動詞的巧妙運用,突出了戴天山道士居所之景的奇麗壯觀。

參考答案:①“分”字,化靜為動,表現了野竹的高大參天,刺破了空中的青色雲氣,也寫出了雲霧的濃密飄動感。②“掛”字,化動為靜,寫出了山峯的陡峭峻拔和山泉垂直下落的情狀。③兩字生動形象,突出了道士居所之景的奇麗壯觀。

(三)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0~11題。

放言五首(其三)①

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②,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注]①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權貴被貶,寫了五首《放言》。五年後,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元稹聞訊寫下了《聞樂天授江州司馬》。白居易也寫下五首《放言》詩來奉和。②周武王死,子成王立,成王年幼,周公攝政。管、蔡、霍三叔,陰謀陷害,造作流言,説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懼,避居於東,不問政事。後事實證明,周公對成王一片忠心,説他要篡位的流言是假的。

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設置懸念,鄭重其事地説要贈人一個判斷真假的方法,卻不正面説明,吸引讀者。

B.頷聯以“試玉”“辨材”為例,委婉地介紹方法,即經過時間的考驗,事物的真偽終會呈現。

C.頸聯反面舉例,直接説明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無法做出正確判斷。

D.尾聯是全詩關鍵句,通過反問發人深思,如果不用時間來考驗,如何能辨別真偽呢?

解析:選CC項,“直接説明”表述錯誤,頸聯反面舉例,應該是“委婉表達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否則無法做出正確判斷”。故選C。

11.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詩,請結合詩句分析其中寄寓的情感。

答:

解析:頷聯“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意思是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借“試玉”“辨材”來勸説朋友人才是要經受時間考驗的,表達了對朋友的勸慰之情。然後掉轉筆鋒,再從反面説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意思是周公在輔佐成王的時期,某些人曾經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但後來證明他對成王一片赤誠,他忠心耿耿是真,説他篡權則是假。王莽在漢時,假裝謙恭,曾經迷惑了一些人,但後來證明他的“謙恭”是偽,代漢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借“周公流言”“王莽謙恭”的典故表達對當局朝政的不滿和對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尾聯“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意思是如果過早地下結論,不用時間來考驗,就容易為一時表面現象所矇蔽,不辨真偽,冤屈好人。表達了詩人對真理的堅定信念,詩人堅信隨着時間的流逝,總有澄清事實、辨明真偽的一天,自己與友人的被貶之冤也會昭明。

參考答案:①對朋友的勸慰之情,借“試玉”“辨材”來勸説朋友人才是要經受時間考驗的;②對現實的不滿之情,借“周公流言”“王莽謙恭”的典故表達對當局朝政的不滿和對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③對真理的堅定信念,詩人堅信隨着時間的流逝,總有澄清事實、辨明真偽的一天,自己與友人的被貶之冤也會昭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kaoshi/m3898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