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閣夜教學設計(多篇)

閣夜教學設計(多篇)

閣夜教學設計(多篇)

閣夜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閣夜》氣象雄闊,牢籠宇宙,俯仰古今的氣概;《詠懷古蹟》(其三)昭君月夜魂歸的悲劇形象;以及杜甫律詩成熟的音韻美、節奏美。

説學生

古典詩詞是高中學生首次接觸,認知難度大,文字障礙多。文學鑑賞對學生能力要求高,學生不僅要理解詩詞內容,還要從文學角度欣賞詩詞,使之逐步形成從文學角度來分析理解詩詞的習慣,形成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鑑於古典詩詞的語言特點:生疏字量大,語句組合樣式新穎,內容含量大,空白點多,理解相對困難。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多次的感情經驗積累達到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選擇恰當的角度,確立恰當的目標,制定恰當的教學方案,使學生達到對詩詞的深度理解與重點掌握。

説教法

學習這五首詩,可用讀、背、想的方法加以消化理解。首先看課文註釋,正音正義,掃清閲讀障礙;要比較詳細深入地瞭解詩人的經歷和背景。其次要反覆誦讀,成誦是鑑賞的起步;應先熟練背誦這五首詩,初步感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再次,在誦讀中體會杜詩的形式美與內容美,感受不同於李詩的特有的沉鬱頓挫風格,這是鑑賞的重點。研讀的方法是抓住一些典型詩句,要從賞析的角度進行品味,邊讀邊提出問題,用心思考,達到真正領悟的目的。此外,還可藉助高二時所學的律詩知識,進一步掌握詩歌鑑賞的有關方法。

教學設想:

第一課時指導學生自讀,學生邊讀邊看課文註釋,正音正義,掃清閲讀障礙。教師有重點的示範誦讀,指導學生吟誦鑑賞,初步感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第二課時,可先由學生找出有關名句,啟發體會杜詩的藝術風格;再結合時代背景的介紹,理解詩人的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淒涼之情。最後由教師提供對比閲讀材料,引導學生比較李白與杜甫詩歌風格的不同,學生整理學習所得,寫出評論。

教學要點:

學生由對詩中的分析、討論進而深入到對作者感情的把握。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自讀感知,初步瞭解五首詩的風格及內容特點。

2、通過吟誦體會杜詩的音韻美、節奏美,初步感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

3、背誦這五首詩。

二、整體感知

1、導人新課

1961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主席團會議上,杜甫被推崇為世界文化名人。作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的杜甫,他的詩歌風格獨特,沉鬱頓挫,被後人所推崇、所仿效;同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出來的知識分子,杜甫憂國愛民,為後人所敬仰、所傳頌。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這五首律詩就是其沉鬱風格的代表作。

2、整體把握這五首詩的大意

《客至》: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幫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營造了一所草堂,暫時定居下來,生活上也有人接濟他,生活平穩,充滿情趣。這首詩是定居成都第二年春天寫的,同樣表現了詩人的這種情懷。詩題下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過”。可見是老朋友之間偶爾過訪,從詩中那些話的親切、隨意的程度來看,也確實非老朋友不能。這首詩前一層寫詩人在村居寂寞之中忽有朋友來訪,表達了喜出望外之情;後一層寫詩人倉促中只能以簡易的酒菜待客,然欲呼鄰翁來陪飲,以盡賓主之歡,表現了誠摯、率真的態度,可見雙方友情之深。

《詠懷古蹟》(其三):這首詩是《詠懷古蹟五首》中的第三首。頷聯概括出寫昭君的終生憾事。頸聯諷刺了元帝的昏庸,哀歎昭君的不幸,感慨地寫出昭君抱恨的原因和遺恨之深。尾聯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琶曲調,點明全詩寫昭君“怨恨”的主題。昭君之怨,儘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見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還是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鄉土,心與祖國同在,此恨綿綿化作“胡語”傳之千載。作者寫昭君時,字裏行間無不充溢着詩人的個性氣質和怨憤之情。詩完全是藉助對古蹟的憑弔、對古代人物的身世遭際的悲歎,抒寫自己的懷抱,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感慨。

《閣夜》:這首詩和前一首作於同一時期,當時詩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閣,這是一個背山臨水、風景優美的地方。詩中所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雪後的不眠之夜裏的所聞所感,所以詩題叫做《閣夜》。這首詩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情懷。詩人經歷了顛沛流離之苦,家國之亂,憂心如焚,所以這首詩的調子格外低沉,簡直可以使人觸摸到詩人那顆極其悽苦的心。詩的首聯交代時間,稍稍流露出悽苦的心境。頷聯承上文“宵”字,寫黎明前聽到當地駐軍的鼓角聲,暗示濤人徹夜未眠,可見憂心之重。頸聯寫出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尾聯寫詩人在知交零落、存者音訊不通的情況下,聊以公孫述、諸葛亮終歸“黃土”自解,更顯出內心的悽苦萬狀。

三、重難點的學習及目標達成過程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先閲讀正文前的指導語,總體瞭解杜甫詩歌風格及五首詩的內容特點。然後,邊讀邊看課文註釋,正音正義,掃清閲讀障礙。

(2)通過吟誦進行鑑賞,體會杜詩的音韻美、節奏美,同時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與詩人同喜同悲,同樂同憂。

(3)誦讀提示:

這五首詩的共同要求:杜甫的律詩章法極其嚴格,都是以兩聯為一層,誦讀時應根據詩的內容在兩層之間作適當的停頓。凡內容明快、跳躍性不大者,停頓宜稍短;內容深沉、跳躍性較大者,停頓宜稍長,以求層次分明,詩意顯豁。

閣夜教案 篇二

一、誦讀提示

這首詩系因感傷時事而作,很可能是詩人在徹夜不眠之後寫的,結尾還表達了消極的感情。全詩當用低沉的調子來讀,速度要慢一些。八個詩句的節奏皆作“XX——XX——X——XX”,為避免單調起見,讀時對節拍的長短可適當加以調整,使整齊之中略有變化。又,此詩四聯皆對仗,出句與對句之間應有明顯的間隔,如一氣讀出,就聽不出對聯的意味了。

二整體感知

這首詩是前一首的同期作,從詩的內容可以判定它作於大曆元年(766)冬季。當時詩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閣,從“瞑色延山徑,高齋次水門。薄雲巖際宿,孤月浪中翻”(《宿江邊閣》)可以看出,這是一個背山臨水的地方,風景優美。這首詩所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雪後的不眠之夜裏的所聞所感,所以詩題叫做《閣夜》。

這首詩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的情懷。詩人在蜀至此已有七載。在安史之亂被平定的前一年(762),詩人曾經歷過徐知道的叛變,受盡顛沛流離之苦;如今又碰上崔籲作亂,雖已到夔州,距叛亂中心較遠,但戰爭中種種駭人聽聞的消息時時傳來,人心總是不安的。似此國無寧日,詩人怎能不憂心如焚呢?所以這首詩的調子格外低沉,簡直可以使人觸摸到詩人那顆極其悽苦的心。

詩的頭聯交代時間,稍稍流露出悽苦的心境。“歲暮”,猶言“日月忽其不淹兮”,轉眼一年將盡,有韶光易逝之感;又稱所在地資州為“天涯”,有自傷飄泊之意。頷聯出句承上文“宵”字,寫黎明前聽到當地駐軍的鼓角聲,暗示詩人徹夜未眠,可見憂心之重,“鼓角”更兼示戰局緊張,故士兵天未明即起進行操練;對句承上文“霽”字寫三峽中景象,因雪止天清,故三峽中星影可見。頸聯出句寫“野哭”而多至“千家”,這是戰亂造成的,非殺人如麻,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災難;對句寫“夷歌”,顯示了地方風情。尾聯寫詩人在知交零落、存者音問不通的情況下,聊以公孫述、諸葛亮終歸“黃土”自解,更顯出內心的悽苦萬狀。

這首詩歷來被認為是杜詩中的典範作品。它不僅章法嚴密,其起、承、轉、合無不自然合理,而且氣象雄渾,把天地、古今、人事、物理全都説到了,也鮮明地體現了杜詩的沉鬱風格,耐人尋味。

三、鑑賞要點

詩中用事。

詩中用事共三處:①“五更”句用禰衡事。《後漢書·禰衡傳》:“(曹操)聞衡善擊鼓,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閲試音節。……次至衡,衡方為《漁陽》參撾(canzhua),煤樓(di令則佔,小步)而前,容態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②“三峽”句用漢武帝問星象事。《漢書·天文志》雲:“元光(武帝年號)中,天星盡搖,上以問候星者,對日;‘星播者,民勞也。’後伐四夷,百姓勞於兵革。”③“卧龍”句用諸葛亮、公孫述事。《三國志·諸葛亮傳》雲:“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日:‘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左思《蜀都賦》雲:“至乎臨谷為塞,因山為障;峻呢(ju,戴上的石山)膝培長城,豁險吞若巨防。一人守隘,萬夫莫向;公孫躍馬而稱帝,劉宗(劉備)下輦而自王。”

詩人用事之妙在於,事與詩中意境合為一體,而使人不覺得這是用事。例如黎明前的鼓聲帶着山谷中的迴音,從寒氣中傳來,確實能給人以悲壯的感覺;在奔騰的江水裏,星河的倒影必然是搖曳不定,這樣的意象在吟誦幾遍之後都不難在讀者的頭腦中生成。有了這樣的意象,再去弄清事典的出處,對詩句的理解就加深了,例如從“五更”句可以體會到詩人的慷慨之情,從“三峽”句可以認識到“百姓勞於兵革”使詩人深以為優——再從章法來看,這樣寫還兼有為下面“野哭”一句張本的作用。至於詩人以諸葛亮、公孫述自解,跟詩境的關係尤為密切,因為武侯廟、白帝廟都在州城附近,詩人都去看過。前人云:“作詩用事,要如釋語,水中着鹽,飲水乃知鹽味。”這首詩中的用事正是如此。

閣夜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力能:

瞭解杜詩歌風格及本詩的寫作背景,掌握詩歌朗誦的基本方法,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把握詩歌風格,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析象解意,領會詩歌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感悟詩人的高尚人格,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1、探討杜甫詩的風格。

2、在反覆誦讀中把握詩風,體會詩意。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流露的思想感情及朗誦方法。

教學方法:

朗誦 涵詠 探討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導讀

(一)複習導入,温故知新

同學們,我們在這冊書中已學習了杜甫的《蜀相》和《登岳陽樓》這兩首詩歌,對杜甫的平生經歷與創作風格已經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杜甫的一首詩歌——《閣夜》。

1、指名背誦這兩首詩歌。

2、指名介紹作者(師補充,多媒體展示)。

3、師介紹《閣夜》的寫作背景(多媒體展示)。

(二)朗讀引導,整體感知

1、回顧本單元對詩歌朗誦的基本要求:

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2、學生自讀感知

誦讀提示:此詩對仗工穩,音節齊整,讀時要結合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師從詩歌押韻、節拍、平仄、對仗、感情幾個方面進行朗讀引導(多媒體展示)。

4、採用自讀,指名讀等方式掌握朗讀方法。

5、生結合註釋,瞭解詩歌大意。

問題:讀了這首詩中,你讀到了什麼?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最後總結:

示例:看到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峽中倒映的動態;

聽到跟戰爭有關的聲音,如鼓角、野哭、夷歌;

想到了與夔州這個地方有關的歷史人物,如諸葛亮、公孫述等。

二、析象解意——賞讀

合作探討,賞析詩文

1、分四個小組分別探討四個問題。

(1)、首聯“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作者的心境如何?“歲暮陰陽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現力,請簡要賞析【本站】。

(2)、“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這一聯寫了幾種感覺?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3)、頸聯“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寫什麼?作者情感如何?

(4)、尾聯“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作者聯想此地兩位歷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2、小組交流,發言彙報,師生互評。

3、教師點撥,賞析示例明確(多媒體展示)

4、引導學生概括詩歌主旨。

5、學習檢測,表達練習。

學習了這首詩歌,我看到了——

我聽到了——

我想到了——

我感受到了——

三、學以致用——比讀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比較此詩與《閣夜》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學生讀後交流,各抒己見,師點撥明確。

四、因聲求氣——辨讀

多媒體展示不同情感的朗讀方法,舉例練習。

五、拓展昇華——悟讀

引導學生透過詩歌,瞭解時代特徵及詩人人格。

作業:

1、背誦並默寫全詩。

2、課後讀杜甫的《望嶽》,看看與《閣夜》在風格上有和不同?

板書:

首聯 點明冬夜寒愴

閣夜 頷聯 夜中所見所聞 憂國憂民

頸聯 拂曉所聞 雄闊蕭瑟

尾聯 生髮感慨 沉鬱頓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3514l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