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熱門31篇)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熱門31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1篇《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熱門31篇)

篇1: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課前思考:

《“數學好玩”――分釦子》是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內容是在分釦子的活動中積累分類的經驗。在一年級上冊中已涉及到了分類的知識――《整理房間》,所以孩子已有了分類的基礎。本課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分類,通過“議一議”“做一做”“想一想”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從頭到尾”思考問題,並進行評價。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結合分釦子的實踐活動,瞭解分類是需要標準的,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結果可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標:經歷實際操作的過程,初步提高把握圖形特徵、抽象出多個圖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數據的能力。在回顧、整理、交流活動中,初步學會全面合理地評價活動過程和方法等,發展自我反思能力。

3、情感目標: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教學難點:根據分類的結果,體會分類的標準不同,但結果一樣。

教學準備:課件、釦子教具若干份

教學過程: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上課之前,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名字叫《小熊一家和吵吵鬧鬧的怪物們》,小熊一家去郊遊,走啊走啊遇見了一座大城堡。“哐哐哐,有人嗎?”漂亮的大城堡裏面,一個人也沒有卻又一桌子豐盛的食物。“看起來好好吃啊,好像是特意為了我們準備的。”大家都走餓了,就開始吃了起來。這時候,進來了一隻怪物,哦不,是兩隻、三隻,一共有20只怪物。這些怪物説“哼,是你們動了我們的食物嗎?我們的派對都被你們搞砸了,趕緊把他們都綁起來扔出去!不對,先讓他們嚐嚐木棒的厲害!”這時候,一個小個子怪物走到了前面,“我們還是玩猜謎遊戲吧!猜一猜誰是這個城堡的主人?只有五次機會”怪物們吵吵嚷嚷地説:“好啊好啊,聽起來很有趣,如果猜不出來還能罰他們。”同學們,如果你是小熊的家人,你會怎麼提這五個問題來猜誰是城堡的主人呢?

生:1.可能是提出建議的這個怪物?

2.可能是個子最高的那個怪物等。

師:同學們都是按照外貌等一個一個猜的。有5次機會,但是有20個怪物,萬一這樣猜下去,5個問題內無法找到真正的主人怎麼辦?今天,你們和老師一起來學習《分釦子》,通過今天學習分類,看看能不能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二、探究新知

1、活動一:

師:第一個活動,拿出一號口袋,先不動。【表揚動作快,守紀律的孩子】兩人一組,先討論一下可以怎麼分類?每種分發還能繼續往下分嗎?音量最小,最先舉手的小組優先彙報,聽懂了嗎?

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教師巡視,並出示板貼。

師:數三聲請全班同學坐好,【及時表揚】老師在黑板上也準備了釦子,可以拿下來換位置,請你到前面來分一分。兩個人一起,邊分邊説。

選一小組學生上台,先彙報按照什麼分,再動手分一分。

師:他們把釦子按什麼分的?分成了幾類?每種分法還能繼續往下分嗎?

生:按形狀分成了圓形和方形(或者按扣眼數量分成了兩個釦眼和四個釦眼)。還能繼續分。繼續按照釦眼數(或形狀)。

師:最後經過了幾次分類,分成了幾類?

生:經過兩次,分成了四類。

師:請大家看看,是不是這樣分的?【ppt展示,並讓學生根據圖片説一説】

生:按照形狀分――再按照釦眼數分。

師:剛才老師聽到有同學説還有其他的方法?誰能來講講別的方法?

選一小組學生上台,先彙報按照什麼分,再動手分一分。

第一次按扣眼數分,分成兩類,然後把兩個釦眼的繼續分成圓形和方形。四個釦眼的繼續分成圓形和方形,先按照釦眼數――再按照形狀。【ppt展示】

師:觀察一下,同樣的扣子,兩次分類你有什麼發現?

生:分類的順序顛倒了。

師:那分類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ppt展示兩次分類的結果】

生:分的結果是一樣的。

師:大家不僅動腦筋快,看看大家手上快不快。把這些小釦子,快速的裝回一號口袋,兩個人合作會更快。【及時表揚兩人合作完成並坐好的學生】

2、活動2: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活動,誰來讀一讀?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請一組學生上台分一分。

師:大家看,他們第一次是按什麼分成的兩類?

生:顏色。

師:我們先看紅色,紅色釦子還能繼續分嗎?快看他們第二次把紅色繼續分,按什麼分的?

生:按形狀分的。

師:白色的有形狀問題嗎?

生:沒有。都是圓形。

師:那麼繼續看紅色部分,還能繼續分嗎?按什麼分?

生:可以按扣眼數分。

師:那白色還可以按照釦眼數繼續嗎?

生:可以,並且動手分一分。

師:老師看大家那麼積極,是不是還有不同的分法?【出示ppt】

生:按顏色――形狀――釦眼數,最後分成6類。

師:顏色分完之後,如果不按形狀分,可以怎麼分?

生:可以先按扣眼,再按形狀。

師:那麼我們看看還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師:第1,2種方法我們看到了,其他4種方法,你們都能想到嗎?看着其中一種方法,在腦子裏想一下。這6種方法分完之後,想一想,分得的結果會怎樣?

生:分的結果都一樣。

師:對,分得的結果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都是按照這三個特點來分類的,只是順序不同。下面,兩人一組,把釦子放回2號口袋並坐好。【及時表揚紀律好的小組】

師:通過剛才兩次分釦子的活動,誰能説説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想法?請翻開書,填寫自我評價表。填完後,兩個同學互相説一説,給對方一點鼓勵或者提醒。【小組活動中我們也要互相幫忙,互相提醒】通過今天學習的分類知識,看看能不能幫助小熊一家解決剛才的難題。

三、鞏固練習

小熊弟弟提了第一個問題:“城堡的主人是不是頭上有角啊?”“對啊,是有角。”你看,熊弟弟一個問題,把怪物們分成了兩類,一類是(頭上有角的),一類是(頭上沒有角的)。怪物們你一言,我一語説個不停:“光知道這個怎麼能猜得出來?”那倒是,這樣頭上有角的怪物有13只呢,小熊弟弟非常會觀察,看完了頭上,接着觀察臉。他問道:“城堡的主人臉上有鬍子嗎?”“不,沒有鬍子。”怪物們又開始吵吵了,“光知道這個能猜出主人嗎?”熊弟弟兩個問題問完,頭上有角,臉上沒有鬍子的怪物有9只,又變少了。

第三個問題,小熊弟弟問:“城堡的主人是花花綠綠的,還是一個顏色的?”怪物們哈哈大笑,“這哪能分出來啊,告訴你,是花花綠綠的”,這樣一來:頭上有角,臉上沒有鬍子,身上花花綠綠的還有幾隻?

生:還有5只。

師:第四個問題,你猜猜會問什麼?“主人有鞋子嗎?”“嗯,穿着紅色的繡花鞋。”四個問題問完,怪物還有幾隻了?

生:只有兩隻了。

師:這兩隻怪物長得太像了,都是頭上有角,沒有鬍子,身上花花綠綠,穿着紅色鞋子。最後一個問題會問什麼?“主人是有牙齒呢還是沒有牙齒呢?”這兩個怪物對視了一下,一個忽然捂住了嘴巴“這個不能告訴你”,熊弟弟一下子就猜出來了,這個頭上有角,臉上沒有鬍子,身上花花綠綠,穿着紅色繡花鞋,沒有牙齒的就是主人。 熊弟弟通過5問題,5次分類成功找到了主人,這時候主人説:“不,你們不能走!”熊弟弟嚇了一跳,“為什麼呀?”“和我們一起玩吧,今天是我的生日。”小熊一家和怪物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熊弟弟通過分類的方法把城堡的主人找出來了,所以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要善於動腦筋。

一天結束了,城堡的主人很開心:“你這麼聰明,我要送給你一份禮物!這些盒子裏只有一個裝着真正的禮物,只能提出三個問題,把有禮物的盒子找出來,你們能幫小熊弟弟完成嗎?”

生:有禮物的盒子有沒有蝴蝶結?

有禮物的盒子是花花的還是一個顏色的?

有禮物的盒子是圓柱還是長方體的?

師:通過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類的知識。誰能説一説,你學到了什麼?

學生彙報自己學到的知識。

篇2: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每格表示兩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能力目標:

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學生身邊事例的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認識每格表示兩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準備:

課件、調查表、統計表、統計圖。

教學過程:

(課前激勵,暗含統計知識。)

師:同學們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這麼多水果粘貼,只要你上課遵守紀律、勤於動腦、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就會得到一個作為獎勵。最後我們還要比一比,哪個小隊得到的最多,哪個小隊就是今天的勝利小隊,會得到這個最大的蘋果,同學們有沒有信心?

【設計意圖:把粘貼作為評價各小隊的依據,激發學生的競爭和協作意識,同時暗含着又一個生活中的統計,使學生感受到統計知識確實無處不在。】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有幾位動物朋友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它們是誰呢?一起來看看吧!(電腦出示:猴子、松鼠、梅花鹿、熊貓。)

師:有哪幾位小動物來了?你最喜歡哪隻小動物呢?

師:現在,老師想知道我們班同學喜歡哪隻小動物的人最多?最受歡迎的小動物會給我們表演節目,你們想看嗎?

師:我看這幾隻小動物都挺可愛的,怎樣才能知道哪隻小動物最受歡迎呢?(生回答方法。)

師:同學們真棒,你們説的方法其實就是統計的方法。(板題。)

【設計意圖:創設小動物來到課堂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體驗過程

1.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數據。

師:現在,我想請同學們來幫老師統計一下,我們班喜歡哪隻小動物的人最多,行嗎?

師:那我們就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選擇你們喜歡的方法來對全班同學進行統計,好嗎?

(每組發一張調查表、統計表、統計圖。)

師:在統計之前老師有個建議,請同學們看大屏。

(電腦出示:建議:1.統計之前,小組成員商量一下分工。如:詢問員、記錄員、監督員、彙報員等。2.詢問同學時應該有禮貌。3.把統計的結果整理後填入統計表。)(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創設民主、寬鬆、和諧的活動氛圍,放手讓學生親身經歷分工合作、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

2.學生彙報統計結果。

師:誰來説説你們小組是如何進行分工合作的?統計的結果怎樣?(組長彙報,教師板書填表。)

師:同學們用了不同的統計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更好一些?

【設計意圖:創設小組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從中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通過這些方法的對比,學會優化方法,體會出畫“正”字的統計方法更為直觀、準確。】

3.引導學生完成統計圖。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統計出了喜歡每種動物的人數,現在每個小組的桌上有一張統計圖,請每組同學根據統計表的內容完成這張統計圖吧!遇到問題隨時提出來。(出示空統計圖規格為9×9。)看哪組塗得又快又準。

【設計意圖:由統計圖格不夠引起學生認知衝突,激發他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合作塗格,教師巡視指導。)

師:下面誰願意代表你們小組來展示一下你們的統計圖?(結合學生彙報,完成統計圖其他項目。)

4.結合統計圖讓學生説説從圖中知道了什麼,提出問題並解答。

師:(電腦出示:每格表示1個數量和每格表示兩個數量的統計圖進行對比。)通過同學們的統計,知道了我們班喜歡××的人最多,還知道了在統計圖中,一個格不只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當統計的數量較大時,還可以表示兩個、3個,甚至更多。你們可真了不起!現在就請最受歡迎的××來為你們表演節目吧!(播放小動物錄像。)

師:節目好看嗎?你們現在可真幸福,可以看到那麼多製作精美的動畫片,不過可不能因為看動畫片而耽誤學習,對不對?

練習1

師:節目好看嗎?你們現在可真幸福,可以看到那麼多製作精美的動畫片,比如這幾部動畫片你們一定看過吧?(大屏出示:4部動畫片名稱。)

師:老師也想沒事的時候看一看。那麼,先看哪一部好呢?

師:這樣吧,同學們喜歡哪部動畫片的人最多,我就先看哪部。那我怎樣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見呢?還是請你們幫老師統計一下,好嗎?

師:不過這次能不能想一個快一點的方法呢?

2年4班學生喜歡動畫片統計表

電腦顯示:

統計結果:我們班一共有( )人,喜歡( )的人最多,喜歡( )的人最少。

師:好,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這個統計表,同桌合作完成統計圖。(生完成統計圖。)

師:誰認為自己的統計圖完成得比較好,可以拿到前面來展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一次練習統計,體會統計的作用,瞭解當現場人數較多時用舉手的方法比較好。】

練習2

師:同學們,我們林業局的休閒廣場已經建好了,大人孩子又多了一個健身娛樂的好地方,你們都喜歡玩哪些健身器材呢?

電腦出示:2年4班同學喜歡健身器材統計表

師:請同學們用你自己所喜歡的方法,來完成這個統計表並把它製成統計圖吧

師:各種各樣的健身器材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可是,同學們看――(播放健身器材被毀壞的錄像。)有些小區的健身器材被人為破壞了,看到這些你有什麼話想説嗎?

師:同學們説得真好,老師相信你們一定都是愛護公共設施的好孩子。

師:同學們,你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那麼哪個小隊是今天的勝利小隊呢?請各小隊趕快統計你們小隊獲得了多少個水果粘帖。

三、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想説些什麼呢?

師:同學們説得都很好,就讓我們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繼續去解決生活中的其他問題,好嗎?

大屏出示:請你實踐:1.全班同學一天內看電視的時間統計表。2.你們家一週內使用塑料袋的統計表。3.選一件你感興趣的事進行統計。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機會,感受統計知識的實用性。】

四、全課結束

師:這節課4位小動物和我們一起學習了統計的知識,讓我們和它們説再見吧!

反思:

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一個課前激勵環節,意在滲透生活中的統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塗統計圖時,學生根據原有認知自然採用一格表示一個數量的方法,結果發現格子不夠這個問題,從而主動地從想辦法解決問題過渡到新知的學習。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我啟發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課的導入,再到練習題的內容都是學生身邊的事例,充分地調動起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主動地學習。

篇3: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P3左右。

二、教學準備:

1、課件、問題卡片。

2、在教室中間空出一條走廊。

3、要求學生準備好鉛筆、尺子、小刀、橡皮、鉛筆盒各一樣。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材分析: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能夠在具體情境中,正確理解左右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重點。

(二)學生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上、下”“前、後”的基本含義,初步瞭解

它們的相對性及學會用“上、下”“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的基礎上理解“左右”,

進一步通過對物體位置關係的探索,發展空間觀念。

(三)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左右的位置關係,理解其相對性。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用“左右”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策略選擇:

本課以活動課的形式,以六大塊活動情境串連生成,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為一體,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遊戲、活動過程中體驗到左右的含義與相對性。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

篇4: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能辨認上、下、前、後這些方位,並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 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初步能在同一場所辨認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積極主動地參與位置與方向的認知過程,體會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價值,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辨別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體驗其相對性。

4. 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具準備:掛圖、小動物貼圖。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揭示課題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麼,桌子下面又有什麼?

學生自由説。

師:誰能幫老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後面呢?

學生彙報。

板書課題:上下、前後。

二、新課

1. 上、下

出示主題圖,師:這是某個城市的跨江大橋,你們看,多宏偉啊,誰能把自己從圖上看到的情景説一説?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並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係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繫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係。

2.前、後

讓一組學生排成一縱隊,指名描述小夥伴的位置,學會用“前”、“後”來準確描述。

在黑板上貼出小動物貼圖,讓學生用“前”、“後”相互説説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位置,指名説。

三、集體遊戲

1. 一切行動聽指揮

請幾名學生在教室內隨意走動,當教師説“停”時,向全體同學説一説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學的方位詞“上”、“下”、“前”、“後”。

2.畫鼻子

在黑板上畫一動物頭像,讓學生輪流給小動物添上鼻子,做遊戲的學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學生可用所學方位詞提醒該同學,讓其順利添上鼻子。

四、全課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

左、右

篇5: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繫,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律,體會到日曆中包含着豐富的數學問題。

3、經歷探索簡單規律的過程,體驗探索研究的價值和成就感。

4、結合生活實踐,解決與時間相關的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飛飛的生日是9月24日,他很早就通過日曆表查到那天正好是星期六,學校不上課。他非常希望到那一天父母也能同時休息,好陪他去書店看書、去遊樂場遊玩,可是又不知道到那天父母是不是能同時休息。於是想請同學們幫忙提前算一算,大家願意嗎?

2、下面是飛飛提供的一家人9月份的工作休息情況,從中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不能想個辦法,推斷出到飛飛生日那天,全家人是否都休息呢?

二、探究規律:

1、從9月1日起,按要求在日曆表中分別標出父親、母親、飛飛各自的休息日。

2、請大家觀察所標記的日曆,你發現了什麼問題?全班交流。

3、對照日曆表中所作標記分別填寫出三人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和幾個共同的休息日。

4、綜合以上分析,我們發現在9月份,飛飛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有幾天?現在你能告訴飛飛,9月24日這一天,全家能共同休息嗎?你想對飛飛説些什麼?猜:飛飛知道這個消息會怎樣?聽生日歌:提前祝飛飛生日快樂。

三、日曆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其實在日曆表中的這些數字之間還藏有許多有趣的規律,同學們想不想把它們找出來?

(1)仔細觀察日曆中加框的四個數字,你發現了什麼?再找幾組這樣的數,驗證結論。

(2)小組討論:在日曆表中你還能發現什麼樣的規律?

8、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在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日曆表中找出了這麼多的規律,這説明只要我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學會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就會發現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數學現象和數學規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從中你有什麼體會?

篇6: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教科書第27頁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初步理解分類的含義,掌握簡單的分類計數的方法。

2.使學生能夠根據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

3.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整理過程,能夠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分類的結果,初步體會統計的完整過程。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經歷完整的分類和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過程。

難點:讓學生體會到分類的含義、方法及目的。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吸鐵石、氣球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課件出示文具店圖片)

同學們,你們去過文具店嗎?這有兩家文具店,一家是小熊文具店,一家是小鹿文具店,你願意去哪家買東西?你是怎麼想的?(指生彙報:小鹿文具店,因為小鹿文具店更整齊。)

小鹿文具店是怎麼把物品擺放的這樣整齊的?(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像小鹿文具店這樣,把同類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做分類。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分類與整理。(板書課題)

二、探索發現

1.生活中的分類現象

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分類的現象嗎?(指生彙報:垃圾分類、超市分類。)

2.描述感知分類的標準。

(1)(課件出示氣球圖片)

你能把這些氣球分分類嗎?可以怎麼分?(指生彙報。板書:形狀、顏色。)

(2)操作體會分類過程,嘗試記錄分類結果

老師給同桌同學都準備了跟氣球一樣的圖片,下面就請同桌兩名同學為一組,把氣球按照形狀分一分,看看每種氣球各有幾個,想一想怎樣讓別人清楚地看出你的分類結果。哪組完成的最好,老師會把你們組擺的拍下來,展示給大家。(教師巡視,將學生作品進行拍照。)

①展示先分再數的方法。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一堆一堆)

師:你分了幾類?每類有幾個?

②展示象形統計圖的方法。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剛才的同學分成一堆一堆的,你為什麼要排成一列呢?(學生彙報)

你的方法可真好。現在張老師也把這些氣球按照一列一列地擺分分類。(教師操作,學生説。)

誰還記得,剛才我們是怎樣擺的?(一列一列地擺,從下往上擺。)為了讓大家看的更清楚,可以在下面畫一條線,第一列都是圓形氣球,在下面畫個圓形氣球。第二列都是葫蘆形氣球,在下面畫個葫蘆形,第三列畫個心形。像這樣的用象形圖像表示分類結果的圖,就叫做象形統計圖。

從這個象形統計圖中你看到了哪些數學信息?(指生彙報:圓形氣球有5個,心形氣球偶4個,葫蘆形氣球有3個。)

③展示表格記錄數據的方法

這個同學記錄方式你能看明白嗎?

投影展示學生作品

桃心形狀的氣球有幾個?他用一個數據來表示這一列的數量。(和圖對應)

(3)動手操作,再次體會分類的方法

剛才我們是將氣球按照形狀分類,現在你能把這些氣球像老師這樣按照顏色分分類嗎?擺好後,説一説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指生彙報)

出示:紅色的氣球有多少個?黃色的氣球有多少個?藍色的氣球有多少個?哪種顏色的氣球最多?哪種顏色的氣球最少?

【設計意圖:在分類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理解分類的實際意義。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有利於學生認識和體會分類的含義及目的,突出分類的實際意義,為學生完整地體驗統計的過程做足準備。】

三、鞏固發散

1.完成練習七的第3題

2.完成練習七的第2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對分類的理解,進一步體會分類標準與分類結果的關係。】

四、評價反饋

今天你有什麼新收穫?

【設計意圖:在充分練習的基礎上再次引領學生回顧分類計數的全過程,為下一課時的教學打好基礎。】

五、板書設計

分類與整理

形狀

象形統計圖

顏色

從下往上

篇7: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建立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2、初步認識鐘錶,會看鐘表上的半點時刻。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認識半點的方法,並會認半點時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髮現認識半時的規律。

教學準備:

自備小鬧鐘一個,電腦課件一套,小動物的頭飾多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電腦出示一組整點時刻,讓學生認,並説一説,你是怎麼認的(先同桌互説,然後指名説)

2、師:請認真觀察這些鐘面,你發現了什麼?

(當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二、認識半點

出示鐘面:7時半、8時半

1、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鐘,撥一撥這二個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你能發現這兩個鐘面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2、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得出規律:鐘面上半時時,分針指着數字6,而時針總是指向兩個數字的中間。

出示二個鐘面上的表示的時刻,

師:你説一説這兩個鐘面的時刻是多少<請説給你的同桌聽,並説一説你是怎麼知道的?然後再指名説一説>

3、認一認電腦出示圖片(即書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師:請你説一説圖中的小朋友,幾時在幹什麼?

4、出示7時、7時半

師:請你們認真觀察,説一説這兩個鐘面上表示的時刻,看一看兩根指針的位置有什麼不同?

(教師小結)

三、練習反饋,激活思維

1、請你在你的鐘上面撥一個你最喜歡的半點時刻,並説一説你為什麼最喜歡這個時刻?

2、準備幾把椅子,在椅子上掛出畫有整時半時的鐘面圖片,請幾位學生戴上標有相應時刻的頭飾,玩就各位的遊戲。

3、小明、小軍小強約定星期天上午9時半到健身房參加鍛鍊,請你説説誰提前到、誰準時到、誰遲到?

出示圖片:圖1:小明9時半圖2:小軍8時半圖3:小強9時4、快樂的週末第95面的第4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篇8: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際情境建立連加、連減的數學模型,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會進行1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提高獲取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形成團結協作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師:上個星期天,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和媽媽一起去鄉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圖片:芳芳)一大早,他們就一起乘上“口算號”公共汽車出發了。來,我們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來算一算吧!

學生看着屏幕口算:

4+1 5+2 5―2 8―2 3+4 10―4。

5+3 7+1 3―1 6―2 7+3 6―6。

師:不一會兒,他們便來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裏餵雞呢,芳芳可是個懂事的孩子,連忙跑過去幫奶奶餵雞。引出例1。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小朋友去鄉下奶奶家遊玩和乘坐“口算號”公共汽車的情境,既複習了舊知,又為下面初步感知兩步計算與一步計算的關係打下了伏筆,更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連加

(1)課件演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師:看,有幾隻小雞在吃米?(多媒體演示5只小雞在吃米)又來了幾隻?(多媒體演示來了2只)瞧,這隻小淘氣貪玩,來遲了吧?(演示又來了1只)

師:你能將餵雞的過程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嗎?(如果學生説不清楚,可重複演示課件)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

師: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設計意圖:算法選擇及計算順序是和“動作、過程”緊密聯繫的,教師通過學生的看圖編故事,討論怎樣列算式、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等形式,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並進行積極的數學思考,使學生不僅能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記憶得更牢。

師:嗯,口才不錯,你説得可真完整!

師:根據剛才的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會提個問題考考大家?(引導學生提出求一共有幾隻小雞的問題)

(2)列式。

師:要求一共有幾隻小雞?小朋友們會列式計算嗎?

學情預設:學生欣賞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可能不同。設想1:學生列的是分步算式。師:聽他説得多清楚呀,用我們學過的加法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設想2:學生列的是綜合算式。教師不要忘了舒時給予獎勵。

(3)探究、理解含義。

①指名學生説説第一種方法兩個算式的意思。

② 師:結合圖,説説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麼意思呢?

指名説。

師:為什麼這裏要把他們加起來呢?用加法呢?

指名説。

師:老師看到小朋友們還列出了5+2+1=8和5+1+2=8這兩個算式,老師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誰能來告訴老師?

師:(恍然大悟狀)哦,老師明白了,原來要求一共有幾隻小雞,還可以直接把5、2、1三個數加起來!

師:看這兩個算式與以前學過的加法算式有什麼不同。你來給這個算式來取個名字?

師:像這樣三個數或三個數以上的數加在一起叫做連加。(板書:連加)

師:你會讀這一道連加算式嗎?(指名學生讀)

(4)交流算法。

師:5+2+1=8,你是怎麼算出來的?(先討論,再彙報)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説一個一個地教出來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那種方法,只要説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師:是呀,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先把前兩個相加,然後再把算出來的得數(強調是算出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這樣的計算,也就是説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板書:從左往右)

學生齊説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知識的存在。扶放有度,使學生直觀地理解連加的數學意義。

2、探究連減。

(1)情境演示。

師:芳芳正在忙的起勁的時候,表弟在一旁高興地大叫起來,看,那幾只小雞吃飽了!

(多媒體出示小雞跑走圖)

(2)合作探究。

師:小朋友,看了這幅圖,你會編個數學問題來考考大家嗎?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

師:要求還剩多少隻小雞,你會列式嗎?(板書:8-2-2)

師:結合圖,説説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麼意思呢?

指名説。

師:為什麼這裏要用減法呢?要―2再―1呢?

指名説。

師:你能給這個算式起個名字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連減”)真不錯,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連減”。

師:你會讀這一道連減算式嗎?(指名學生讀)

學生一起完整地讀出課題“連加 連減”。

師: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一想,這道題我們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師:請同桌之間相互説一説,如果他説對了,請你誇誇他,如果他説錯得不夠好,請你幫幫他。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教學,教師要適時把問題交給學生自己處理、解決,只做適度的引導,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全班交流,小結連減得計算方法:計算連減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減,再用得到的結果減去第三個數。

3、初步小結:喂完小雞,芳芳也認識了今天的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按怎麼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板書:從左往右)

設計意圖:及時地鞏固知識、梳理剛剛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學到手的知識切實成為自己的本領。照顧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對這一知識形成正確的認識。

三、聯繫情境,應用拓展

闖關遊戲。

師:夕陽西下,芳芳跟着奶奶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奶奶家,小朋友們跟着他們也一起學會了很多的新知識。現在,芳芳的媽媽還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知識學得怎麼樣呢。小朋友們,我們來接受挑戰吧。

第一關:各顯神通

1、師:學了一節課,有些同學已經有點急不可耐地要展示自己的本領了,那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在小組中進行一個活動吧!(老師可以示範一組)用你的學具擺一擺,考一考你的同學,我們可要進行小組間的評比,看哪個小組活動得最好哦!

師:剛才小朋友擺出了很多連加連減的算式,怎麼樣在紙上畫出連加和連減的過程呢?

學生説。

老師示範:連加幾個部分加起來,我們可以分開畫,連減需要減去幾個部分,我們可以用圈去和劃去的方法。

2、師:明白這個意思了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打開書本72頁,完成做一做。

反饋:為什麼要4+3+2=9?它表示的是什麼意思?4、3、2、9各表示的是什麼意思?

(10―3―5=2同前)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非常愛動,你光讓他聽,他還真坐不住。因此,安排了動手擺小棒的環節。讓學生在合作中擺出小棒,教師可以同時考查學生對連加、連減這一知識掌握得如何。

3、師:請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能用連加連減來計算的例子?

生1:家裏原來有3只蘋果,媽媽先買來了2只,又買來了4只,現在一共有幾隻?可以用 3 + 2 + 4 = 10 來計算。

生2:我原來有9本書,送給弟弟3本,又送給妹妹4本,還剩多少本?可以用 9 ― 3 ― 4 = 2來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舉例,一方面是想將數學與身邊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進而體驗連加連減的含義,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關:火眼金睛

(1) 多媒體演示開始時的一組題。

師:今天我們又掌握了兩種本領,仔細觀察上課時我們做過的這組題,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2) 口算連加連減。

師:是的,我們發現原來這兩個算式都能拼成連加、連減的算式,而且計算順序也相同,那下面這些口算題,你能很快算出來嗎?

第三關:精打細算

師:學校打算組織一次秋遊,可以帶一些乾糧。如果媽媽給你10元錢,有這麼一些食物,你打算怎麼買?用算式來表示。

師:好好看看、算算,怎麼樣才能買到自己喜歡又實惠的食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本節課上聯繫課外的情境,增強了學生對連加連減的認識,並能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務,如春遊時媽媽給你10元錢你自己如何安排等。課堂上學生是帶着問題來的,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是體現課堂效果的標準之一,因此讓學生對自己有個總結“我的問題解決了”很重要。

四、全課總結,延伸課外

師:愉快的一天結束了。芳芳説:這一天的收穫可大了,小朋友,你想不想和芳芳比一比誰的收穫大呢?讓我們來説一説吧。

師:是的,今天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從左到右,還學會用連加連減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課後還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連加連減來解決的,比比誰找得多!

設計意圖:趁着學生意猶未盡。讓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連加和連減故事,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篇9: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感知100以內的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估計,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等多種能力,培養數感。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卡片、金魚圖等。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0頁。

一、舊知回顧,揭示課題

1、數的組成(個別回答)。

a、3個十和6個一是( )。

b、7個十是( )。

c、8個一和7個十組成( )。

2、比較數的大小。

説出比較的方法。今天繼續來學習“比多少”書課題)。

二、遊戲導入,引出新知

下面我們做個“猜猜看”的遊戲,好嗎?在老師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約有幾根?(出示小棒。)

生1:我猜大約有70根。

生2:我猜大約有36根。

生3:我猜大約有100根。

生4:我猜大約有40根。

師:大家的答案有這麼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誰猜的較準確呢?下面就這樣,我們先數出一部分(先數出10根),讓學生了解到l0有這麼多,再觀察其餘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計。

師:10根是這麼多,請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師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師:這次小朋友猜的比較集中,大約在30~50根之間,到底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們一起數一數。(小棒有48根。)

師:為什麼第一次猜時,有的人猜得數量與48相差那麼多,第二次猜時,就比較接近40根呢?(學生互相討論討論,發表意見。)

生:第一次我們是亂猜的,第二次我們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後再猜的。

師:對,我們在第一次猜時,沒有什麼作參考,憑感覺胡亂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數時,我們以10根的多少作參考。結果猜得數與準確答案比較接近。

小結:所以今後我們在估計物體的多少時可以先找出參照物,然後再估~估,就比較接近正確答案了。

師:你還有別的方法來幫我們進行估計嗎?

三、多種情景,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小棒,是15根。隨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較,讓學生説都發現了什麼?

師:10根與48根比較。怎樣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師:對,説的很好。那l0根與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師:對,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這少的程度一樣嗎?誰能説的再清楚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師: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這一詞非常好,“少得少”習慣上我們説“少一些”,誰再説一説。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師:誰能反過來講一講,該怎麼説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師:同位互相説一説。

師:上節課我們是用符號來表示兩個數的大小關係的,即10<48,lo<15,48>10,15>10,今天我們用語言來描述,同樣也能表示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接下來我們去水族館參觀一下好嗎?

出示金魚圖,讓學生先估一估每種金魚的條數(黑金魚10條,花金魚15條,紅金魚60條),用一句話描述出它們之問的大小關係。

生:紅金魚比黑金魚多得多;黑金魚比花金魚少一些……

四、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1、接下來我們去花店走一走(出示第40頁“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麼?學生分小組,每個説一句話完成第(1)題,(2)、(3)題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再交流訂正。

2、師: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話來表示出兩個數量間的大小關係。想一想,在我們身邊你能用語言描述出某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係嗎?

生:我們班的小朋友有48人比老師的2人多得多。

生:我們班的男生人數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紅鉛筆有2枝比黃鉛筆5枝少一些。

小結

今天小朋友又學到了新本領,在今後比多少時,我們不僅可以用“>”“<”或“一”這些符號來表示,還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來描述兩個數之問的大小。教學反思:新課伊始,採用“猜猜看”的遊戲活動切題,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鬆自然的進入課堂,便於教學的展開。

教學反思

本課首先採用“猜猜看”的遊戲活動切題,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輕鬆自然的進入課堂,便於教學的展開。

第二、多種情景,活用知識。

課中的“猜小棒”“參觀水族館”“到花店走一走”等豐富的情景,都為學生靈活的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提供了良好空間,使學生無拘無束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採用不同的手段(如可以用關係符號或語言來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係,以至於拓展到兩種事物間的大小關係也可以用語言來描述)處理生活中數學問題。

第三、學科交融,關注情感。

本節課目的是讓學生會用語言來描述兩個數間的大小關係,由於是一年級的學生,文學功底並不豐厚,有用詞不當之處,老師應較委婉的給以糾正,關注學生情感的渲染,在學科交融間,淡化數學課的枯燥性、抽象性,給數學課增添文學色彩,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第四、尊重學生,提高能力。

課堂始終處在學生的立場上,在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中,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尊重學生的意願,讓學生選擇適合於自己的方法。此外,還給學生提供充分交流、充分合作的空間,在共同學習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的多種能力都得到培養與提高。

不足之處:由於學生基礎較差在對比、分析方面做得不好,學生用語言來描述兩個數間的大小關係,由於是一年級的學生,文學功底並不豐厚,有用詞不當之處,學生對回答問題不夠主動,課堂氣氛也不夠活躍。

篇10: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1—5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理解基數,序數的含義,數的認,讀,寫,數的順序,學會比較數的大小,並會認,會讀,會寫這5個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口頭表達的能力,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並運用於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1—5各數的.基數,序數的含義。

本課難點是:滲透集合,對應,統計等思想。

二、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情景教學法—舉例説明—法發現法等教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針對一年級的學生特點,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的畫面及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擺圓片,親身感知、體驗數的順序,從而得出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五個環節來完成;

(一)觀察探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圖片引入,讓學生看看圖上都有些什麼,要怎樣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會丟,明確要按一定的順序觀察。

這樣教學設計提供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從圖過渡到數,建立數的概念

1、從圖過渡到數。同學們都説有1個同學在拉手風琴,那麼,除了1個同學,還有什麼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樣的思路教學2—5各數的認識,這樣就讓學生很好的體會到數字來源於生活,從而把數學與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

(三)聯繫生活實際,學會運用數

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以後,設計遊戲,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教室裏,家裏找一找,數一數,並用學過的數説一句話。

這樣就讓學生把生活實際與數學較好的聯繫起來,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決問題。

(四)動手操作圓片,學會比較數的大小

1、認識數的意義以後,讓學生自己擺圓片,擺一擺,比一比,哪個數大,你是怎麼想的滲透了自然數的計算單位和相鄰兩個自然數相差1。

2、認識數的大小以後,進行猜數遊戲,如5的前面是幾3的後面是幾還有可能是幾通過反覆練習,學生較好的掌握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點。

3、最後學習寫數。寫數是本堂課的另一個重點,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學生對1——5各數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導學生規矩,工整的寫數。這一教學環節就要充分利用電腦軟件的直觀性,清楚的顯示1——5各數運筆的軌跡,先讓學生觀察,感知,再通過描紅,獨立書寫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想象力,充分體現新課程的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一理念。

(五)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課講授完以後,出示練習題。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數畫圈,看圖寫數等使學生進一步建立數與形的聯繫,更好的理解和認識1——5各數。

2、最後設計了一些用1表示1個整體的題目,如:1盤香蕉,1串葡萄,1雙襪子等,滲透單位“1”的概念。

四、總結全課

這節課很快就要結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説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最成功的是什麼?整堂課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嘴表達,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中學習知識,課堂上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學生參與面廣,學得愉快,學習效果好。

篇11: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第9、1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場景裏體會左右、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左右、上下、前後的方位。

2、能按左右、上下、前後的方位要求,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初步學會用左右、上下、前後等詞描述所在的位置,培養初步的位置觀念。

3、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準確認識物體之間左右、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

課前準備:課件、粉筆盒、書本、尺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觀察:小朋友們,請觀察自己寬敞、漂亮的教室,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設疑:它們的位置在哪裏呢?

2、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一認它們之間的位置。(板書:認位置)

二、討論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題圖――教室。

提問:觀察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教室裏有些什麼?

2、討論交流。

(1)、組內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什麼位置?小明在小剛的什麼位置?

(2)、小組彙報。(板書:國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剛的前面。)

(3)、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上面,還可以怎麼説?小明在小剛的前面,又可以怎樣説?

3、分組討論。

提問:你還能找出圖中哪些物體有上下、前後的位置關係?

討論後彙報:

地球儀在講台的上面,講台在地球儀的下面。

小紅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紅的後面。

4、聯繫教室內真實場景,感悟位置關係。

簡要歸納小結:兩物體之間有一定的位置關係,如果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面,那麼另一個物體就在這個物體的下面。如果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前面,那麼另一個物體就在這個物體的後面。

三、拓展應用,深化提高。

1、做“想想做做”第一題的遊戲。

2、做“想想做做”第2題。説一説你的前、後、左、右面是誰?

3、投影演示冰箱。

篇12: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學內容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我在課堂中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為了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事物中簡單的排列規律。

2、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養髮現和欣賞數學規律的意識,提高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

三、本課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理解規律的含義,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

難點: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炳輝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關鍵:通過找一找、擺一擺、畫一畫等認識簡單規律和創造規律,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四、設計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一學生喜歡的“做遊戲”為引子,通過“找簡單的規律——擺規律——畫規律——找生活中的規律——動手創造規律”等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五、本課採用的教法和學法

學法:小組合作、討論、動手操作。

教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

六、教學準備和採用的教學媒體

教具:小旗,膠帶等。

學具:學生擺的學具若干等。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利用遊戲,感知規律

1、師:同學們,我們一起玩個遊戲好嗎?(好)那先看看老師怎麼做,然後你們再接着做下去!比一比,看誰看的仔細、聽的認真。

口唸: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刀布 石頭剪刀布,接下來老師會説什麼?為什麼?

動作:拍手、叉腰 拍手、叉腰 拍手、叉腰,接下來的動作是怎樣的?為什麼?

2、小結:對,剛才我們所做的動作和發出的聲音都是就有規律的。(板書:規律)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找一找生活中這樣的規律。(板書:找)

出示課件:找規律(生齊讀)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師:(出示課件“聯歡會”)元旦馬上就到了,瞧,這是同學們佈置的教室,多漂亮呀!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圖中哪些物體的排列有規律?請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1)、二人小組討論聯歡會上的規律。

(2)、學生彙報:

a、小旗的規律:

學生彙報:小旗的規律是:一面黃旗,一面紅旗,……

師:還有誰發現了小旗的規律?你能在黑板上貼出小旗的規律嗎?

學生説,生在黑板上貼黃旗、紅旗圖片

學生再次完整的説小旗的規律:一面黃旗,一面紅旗,又一面黃旗,一面紅旗,又一面黃旗,一面紅旗

師:先是一面黃旗和一面紅旗,後面跟前面是一樣的,我們就把一面黃旗和一面紅旗稱為是“一組”。(板書:一組,齊讀:一組)

為了更好的看出誰和誰是一組,我們用圈把一組圈起來。(圈出一組)

當我們要找圖形排列的規律的時候,只要找到一組是什麼?再看是不是按照一組一組重複地排列(板書:重複排列,齊讀:重複排列),至少重複三次這樣的排列,我們就説他是有規律地排列。

問:那在這行當中誰和誰為一組重複排列?(要求語言表述完整)

如果再掛一面小旗的話,會是什麼顏色?再掛一面呢?為什麼?

b、燈籠的規律:燈籠的規律是?

如果再掛一個燈籠,是什麼顏色?

c、花朵的規律:

d、小朋友隊伍的規律:

3、小練習(分層次設計)

師:你們可真厲害,找到了這麼多規律,老師這還有幾個這樣的難題,你們願意幫老師嗎?(願意)一起來看看。

① 問:圖中的物體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

那按這樣的規律橫線上應該出現什麼圖形?

② 星星的後面藏着什麼圖形?為什麼?

如果後面再排一個圓是什麼顏色?再排一個呢?

③問號後面藏着什麼圖形?為什麼?

(三)、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1、動手操作,擺一擺規律

師:同學們的眼睛真是太厲害了,個個都是火眼金睛。那我們的小手,請把你的小手拿出來,我們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你能用你靈巧的小手擺出有規律的圖形嗎?請拿出學具袋裏的學具,同桌2人合作擺規律,看哪一組同學擺出的規律最有創意。

(學生操作,師巡視,最後反饋了3組有特點的.)誰來噹噹小評委,説説他擺的規律。

老師表揚下面擺的有創意的同學。

(提示:收起學具,看哪一組的同桌收的快)

2、塗一塗規律:

師:你能用你靈巧的小手為圖形塗上有規律的顏色嗎?請你拿出水彩筆,為學習單上的圖形塗上你喜歡的規律,看誰塗的漂亮,比一比,看誰是最有創意的設計師。

① 學生畫規律,師巡視,並注意表揚動作比較快的同學和提醒速度(畫好的同學坐端正,同時也要注意時間,比一比哪個同學的動作最快。)

② 彙報展示:(選幾幅有代表性的)請小作者介紹自己的規律

③ 下面的同學,請你給你的同桌説説你塗的規律是什麼?

3、找一找生活中的規律

師:有規律的東西是很美麗的,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這樣的事物,你能找一找嗎?

老師也帶來了一些生活中的規律,請同學們欣賞。

4、動手做一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規律:

師: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可真好,你們為自己鼓鼓掌吧!你能讓你的掌聲有規律嗎? (一個同學做,全班齊做)

師:誰也能用這樣的動作或聲音來表示規律呢?(請一到兩個同學來表示規律)

(四)、總結收穫,課後延伸:

1、師:這節課你開心嗎?為什麼?

師:今天我們班的同學可真能幹,不僅學會了找規律,小手能擺出有創意的規律,還能畫出美麗的規律,真了不起。有規律的事物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學們課後能夠多仔細觀察,發現更多美麗的有規律的事物。

2、你能根據我們今天學習的規律,為媽媽設計一條有規律的漂亮的手鍊嗎?

(五)、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 重複排列

展示區

篇13: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或者提出問題,並能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

2.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獲得數學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發現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課題

(一)情境創設師:我們前邊學習瞭如何解決問題,今天就和老師一起來複習一下本冊我們學到了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引入課題師:不過,在整個複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幫忙去解決,你們有信心完成嗎?好,下面我們就以闖關的方式,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好玩的吧?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對本課學習的內容充滿期待。】

二、情境鋪墊,解決問題:

(一)情境一:猴子。

1.他們先來到樹下,準備摘梨:課件呈現情境圖,分步呈現兩個已經條件。

2.誰來幫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嗎?引導學生髮現,沒有問題,不能解決。

3.誰來提一下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樹上還剩幾隻猴子?

4.誰能完整地把這個問題敍述一遍?

5.這道題是已知什麼?求什麼?你能幫助他們解決嗎?來,試試看!

6.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7.指名彙報,集體講評,教師畫出線段圖並完整板書解題過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們來分桃子,課件呈現情境圖:分步呈現圖與已知條件。

2.這個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引導學生看圖,得出:已知我們班27人,每人分1個桃子後,還剩4個。

3.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引導學生提出:一籃有多少個桃子?

4.你會解決嗎?請獨立解答。

5.學生解答完成後,讓學生彙報,並請學生説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線段圖,並板書解答過程。

6.小結: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可對照線段圖來觀察)

(1)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語言來敍述,引導學生得出:相同點是:都是已知兩個條件,求一個問題,不同點是:第一題求部分,而第二題求總數。

(2)引導學生髮現:這1道題是已知整體,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減法解決;第2題是已知部分,求整體或總數,所以用加法解決。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解決最基本的數學問題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提取信息、提出問題、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兒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課件呈現情境圖:

2.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3.課件呈現問題(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這個問題,你有什麼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導學生髮現:

(1)因為問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數,而沒有問牡丹。所以,這個問題與牡丹的盆數無關,也就是説20盆牡丹是多餘信息。

(2)因為我們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學生獨立解答。而後彙報,講評。

6.小結:

(1)如果沒有剛才那位同學的提醒,你會不會出錯呢?

(2)我們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應該怎麼辦?

7.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1)讓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評價,不正確或不完整,教師要幫助其修改或補充。

(2)提出問題後,學生分析,解答。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有一個多餘條件的問題的練習,進一步來培養學生理解問題、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水平,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並給予及時的評價,提高他們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四)情境四:分糖。

1.課件呈現情境圖:

2.學生觀察:小明和紅紅分別有多少塊糖?紅紅還剩多少塊?小明還剩多少塊?

3.呈現問題:

(1)紅紅吃了多少塊糖?

(2)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完成。

(3)指名彙報,注意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4)如果學生沒能彙報完整,再請另外的學生補充回答出另一種。

(5)根據結果,帶領學生再次理解“已知總數求部分”、“多餘條件”。

4.小結:這個問題和前面的問題解決方法一樣嗎?引導學生髮現:

(五)情境五:運梨。

(1)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完成。

(2)指名彙報,注意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都應給予肯定。

(3)如果學生沒能彙報完整,再請另外的學生補充回答出另一種。

(4)前面所解決的問題結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題結果是多樣的;

(2)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種方法,第一次運走的數量與再次運走的數量發生變化。教師可以舉例説明。

5.呈現問題2:小平呢?

(1)這個問題只有三個字,誰來完整的把這個問題表述出來?引導學生説出:小平可能套中了哪兩個玩具?

(2)學生獨立解決。

(3)指名彙報,交流。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師生共現給予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這道逆序、開放的練習,讓學生在利用方法與策略的同時,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與靈活性。】

(六)情境六:母雞下蛋。(同數相加)

1.課件完整呈現情境圖:從圖上你瞭解了哪些信息?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彙報,讓學生説出思考過程,教師板書方法。

【設計意圖:本題的解決方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認知水平,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水平的方法來解決。】

(7)情境七:分裝雞蛋。(減去相同的數)

1.課件完整呈現情境圖:從圖上你瞭解了哪些信息?裝滿是什麼意思?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彙報,讓學生説出思考過程,教師板書方法。(連減法、列表法、畫圈法)

【設計意圖:本題的解決方法有多種,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認知水平,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水平的方法來解決。】

三、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一)全課總結

1.哪個同學來説一説: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些什麼?

2.本課結束後,我們本冊的數學學習就完成了,但我們的數學學習還將繼續,我們將在以後的學習中,學到更多更有趣的數學知識。我們也將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戰。你們有信心接受這樣的挑戰嗎?那我們就先來試一試吧?

(二)拓展延伸

1.課件呈現情境圖:(各種商品及相應的價格)從圖中你瞭解了哪些信息?

2.理解: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出來。

3.同桌互相合作,討論交流完成。

【設計意圖:本題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可以用同數連加的方法計算,也可用減去相同數的方法計算。把本題放入拓展延伸環節,既是為了今後學習乘、除法作鋪墊,也是為了數學學習的有效延續,讓學生對未來所學知識充滿好奇心與期待!】

篇14: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複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習的20以內加法及20以內不退位減法(十幾減幾)的相關算式進行整理、對所學計算方法進行回顧,掌握一定複習和整理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算式整理及多種形式的練習,找到知識間的聯繫,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合作與交流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目標分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學生在掌握了20以內加減法及20以內不退位減法算理及算法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全面綜合複習。目的是讓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還能讓學生在積累一定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瞭解一定的複習整理方法,初步感受複習對知識與能力提升所起的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通過對所學20以內加法及20以內不退位減法(十幾減幾)相關計算進行整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教學難點:

學生能通過觀察、發現,藉助已有知識經驗,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出結果。

四、教學準備

課件、數字卡片、算式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整理

1.整理20以內加法(課件出示)

(1)找規律填表仔細觀察表格中算式,在空格里填上合適的算式,並説説為什麼這樣填寫?

(2)借規律填表遊戲:對號入座。

(3)用規律找規律進一步觀察表格,説説還有哪些發現。預設1:學生會橫着看、豎着看、斜着看。預設2:得數小於10的算式和得數大於10的算式。預設3:得數是10的算式,得數相同的算式,調換加數位置得數不變的算式。……【設計意圖】藉助表格中所給算式,激活學生原有認知,回顧整理已學所有加法算式,並通過進一步觀察、交流,發現表中算式排列規律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奠定基礎。

2.整理20以內不退位減法(十幾減幾算式)

(1)口算練習。説説你是怎麼算的。13-2 17-3 19-5

(2)小組合作:完成十幾減幾算式的整理排列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3-314-315-316-317-318-319-3……

(3)交流反饋:算式是怎麼排列的,有什麼發現?預設1:橫向排列預設2:縱向排列(略)

【設計意圖】因在10以內數的認識時已對減法表進行過整理,故此環節只重點回顧整理十幾減幾算式。讓學生藉助已有經驗經歷系統整理知識的過程,進一步感受不同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和相似內容之間的差異,學到一定的整理和複習方法。

篇15: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及它們的計數單位;能正確寫出11-20各數,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和樂於思考的習慣。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二、目標分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學生在掌握了1~10各數的讀寫法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和它們的計數單位,及寫數的學習。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個位、十位,掌握寫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對個位、十位計數單位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課件、數字卡片等。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數一數。

從1數到20。從6數到12。

2.讀一讀,隨着課件出示學生讀數。

3.揭示課題。今天繼續學習11~20各數的知識。

【設計意圖】複習已學的知識,激活已有的經驗,為學生學習新知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利用計數器認識個位和十位及它們的計數單位

1.嘗試在計數器上撥出下面各數。

(1)教師介紹計數器。

師:計數器右起第一檔叫個位,右起第二檔叫十位;十位上有一個珠子就表示一個十,個位上有幾個珠子就表示有幾個一。

(2)學生嘗試在計數器上撥數。

20、13、15、18、16、12、11、17、19和14。(學生任選兩個數)

3.學生交流在計數器上撥數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計數器認識個位和十位及它們的計數單位。

(三)體會位值的意義並掌握寫數的方法。

1.遊戲:我來説你來撥。

這個數個位上有7顆珠子,十位上有1顆珠子,它是由7個一和1個十組成的。

預設:

學生討論哪種正確表示數的方法是正確的,並説明理由。

2.藉助小棒圖和計數器相對照,再次幫助學生認識個位和十位以及對位值的意義。

十位上有一顆珠子表示一個十,個位上有七顆珠子表示七個一,合起來就是十七。

師:這個數怎麼寫呢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先在十位上寫1,表示1個十,再跟個位上寫7,表示7個一。寫作:17

3.繼續遊戲:我來説你來撥。

師:這是數個位上有一個珠子,十位上也有一個珠子,這個數會是誰?

學生猜數並説説自己是怎麼猜的。

出圖幫助學生理解問題,並回答下面的問題。

學生獨立寫數。

學生利用計數器和小棒討論“11”個位與十位的“1”表示的意思是否相同。還是這個數(11)如果現在請你在11上任意去掉一個珠子會是誰呢?

4.繼續遊戲:我來説你來撥

師:這是一個兩位數,十位上有一個珠子,個位上隨便撥,這個數會是多少?

反饋時學生把數獨處寫出後,説説自己的想法。

5.繼續遊戲:我來説你來撥

出示剛才學生撥的19這個數,這次要撥的數是在這個數的基礎上個位上再添上一個珠子,這個數是多少?

學生邊撥邊説,並寫出這個數。

出示有圖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小結寫數方法。

【設計意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這一環節充分利用撥數遊戲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個位和十位以及它們的計數單位,讓學生體會位值的意義,同時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四)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基本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75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77頁第8題

2.拓展提升(猜數遊戲)。

用不同的形式提示你的小夥伴,讓他猜出卡片上的數。

【設計意圖】練習分為兩層,意在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對所學數位的理解,同時掌握寫數的方法。

篇16: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91-92認識鐘錶。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鍾一個,每生人手學具鍾、空白的鐘面各一個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體驗“做中學”的樂趣。

(3)思維拓展目標: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鐘面,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鍾一個,每生人手學具鍾、空白的鐘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聲音遊戲

師:仔細看大屏幕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呢?

課件出示:公雞啼、小鳥叫,鬧鐘響,太陽公公出來早。

生:公雞、小鳥、鬧鐘的聲音

2、課件出示蘭蘭起牀圖,導入新課

師:仔細觀察蘭蘭什麼時間,在幹什麼?。

生:蘭蘭7點起牀了

師:蘭蘭起牀了,媽媽在旁邊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揚她是一個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們也要像蘭蘭那樣,聽到鬧鐘響,就馬上起牀,不睡懶覺,養成好習慣。

3、揭題

師:你從哪兒看出是7點?

生:電子錶、鐘錶

師:是啊,鐘錶可以幫助我們認時間,告訴我們幾時了,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用到,它的本領可大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鐘錶。(板書課題——認識鐘錶)生:(齊讀課題)

二、交流預習,探究彙報新知

1、小組交流預習情況

師:昨天,我們已經按照預習案預習了這個內容,現在就讓我們按照預習案,在小組內交流你們預習的情況吧!

2、課件出示預習案

①找一找,説一説,在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鐘錶?

②仔細觀察鐘面,你有什麼發現?

③以小組為單位在下面的鐘面上選一個你們最喜歡的時間,試着認一認,並説説那時你們在幹什麼?

④還知道哪些關於時間的知識

3、師讀預習案。

4、學生小組交流預習情況,師巡視。

5、小組彙報,探究新知

(1)解決問題①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吧,生活中你在哪兒見到過鐘錶?

璦安組:火車站有一面大鐘表,鐘錶超市有許多鐘錶,我家的小鬧鐘提醒我每天按時起牀,電視上、電腦上也有電子鐘。

(據學生彙報課件出示欣賞生活中的鐘表)

(2)解決問題②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看來鐘錶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咱們的生活離不開它,現在就讓我們仔細觀察鐘面,説説你的發現吧!

名界組:鐘面上有數字

師:有哪些數字啊?你們能帶大家數數嗎?

名界組:1、2、3、4、5、6、7、8、9、10、11、12

(據學生彙報,課件出示1-12個數字)師板書:1-12的數字

師:你們真棒,還有什麼發現?

名界組:有2根針,一根又短又粗、一根又長又細的。

師:那你們知道鐘面上這兩根針的名字嗎?

名界組:短又粗的叫時針,細又長的叫分針

師板書(時針、分針)

師:同學們都認識時針、分針嗎?指指你們學具鐘面上的時針,再指指分針(師巡視)

師:你們也很棒,除了這些,你們還有什麼發現?

科位組:鐘面上還有一些細小線。

師:是啊。那叫刻度,還有嗎?

科位組:我還知道大格,我爸爸告訴我的,兩個數字之間的那個格子就是大格

師:你真了不起,通過預習還知道了大格,那咱們數數鐘面上有多少個大格?

生通過數知道鐘面上有12個大格,師板書(12個大格)

師:同學們通過觀察發現了鐘面上隱藏的祕密,真棒,那你們再想想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怎樣轉動的?你能用手勢表演它們的走向嗎?

學生用手勢表演時針和分針的走向。

師小結:這個方向就是大人們常説的“順時針方向”。

(3)解決問題③

師:現在我們來解決第三個問題吧。你們最喜歡這上面的哪一個時間,説説你們是怎麼認識這個時間的,那時你在做什麼?

歆茹組:我們最喜歡第一個鐘面,是8點,時針指着8,分針指着12,就是8點

師:你們真棒,會認8點了,你們所説的8點在數學裏讀作8時,板書(8時),那麼8時你們在做什麼呢?

歆茹組:8時,我們已經在學校上課來了,如果是週末的8時我可能正在吃早餐呢。

鄒偉組:我們要補充一下,如果是晚上的8時我們應該準備睡覺了。

師:你們真不錯,還能分辨早上8時和晚上8時,如果用電子錶記錄8時,你們會記錄嗎?

浩瀚組上黑板板演電子錶8:00

師:同學們不僅會讀8時,還會寫8:00,你們還認識哪個鐘面,那時你們在做什麼?

婉瑩組:我們最喜歡第二個鐘面,是3時,時針指着3,分針指着12,是3時,師板書(3時)下午3時我們在上課,晚上3時我們已經睡覺了。

師:對啊,晚上3時已經是第二天的凌晨了,那時我們睡的正香呢!那你們還能用電子錶記錄一下3時嗎?

婉瑩組上黑板板演3:00

師:第三個鐘面上所表示的時間,你們哪些同學喜歡,哪個組來彙報?

雅源組:第三個鐘面上的時間是6時,時針指着6,分針指着12就是6時,早上6時,我們還沒起牀,晚上6時,我已經回到家,正在看動畫片呢!

師:説得不錯,請用電子錶把這個時間記錄下來吧!

雅源組上黑板板演6:00

師:剛才同學們都選擇、認識了自己喜歡的時間,還給大家介紹了那個時間自己在做什麼,那麼通過剛才咱們認時間,你們發現了認時間的什麼好方法?

鄒偉組:如果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1就是1時,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4就是4時。

師:是啊,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板書),你們會認時間了嗎?

生:會!

師撥5時:這是什麼時間?

生齊答:5時

師撥10時:這是什麼時間?

生齊答:10時

師:現在請按老師的要求撥鍾,6時,9時,12時

生撥鍾,師巡視,檢查

請一名學生當小老師,説時間其餘學生按要求撥鍾

(4)解決問題④

生:老師,我有一個問題,古時候人們沒有鬧鐘,他們又用什麼來記錄時間?

師:你是一個愛動腦的孩子,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解決的第四個問題: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時間的知識?

航宇組:我聽爸爸説古時候人們經常用香來計時,就是人們常説的一炷香時間

科位組:我媽媽還告訴我,古代是用日晷來計時的,主要是按太陽的影子

璦安組:我昨天和爸爸一起上網查了古代計時的工具還有圭表、沙漏

據學生彙報展示古代計時的工具:日晷、圭表、沙漏等(課件出示)

鄒偉組:我還知道時間很寶貴,這一秒鐘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我們應該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

浩瀚組:我們知道關於時間的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師小結:同學們,你們通過預習知道了這麼多關於時間的名言,還知道了古時候記錄時間的工具,更難得的是知道要珍惜時間,老師感到很欣慰,我希望你們都能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好嗎?

生齊答:好!

三、鞏固練習、課外延伸

1、找朋友

課件:上一行鐘面、下一行電子錶,你能將相同的時間連在一起嗎?(指名連線)全體判斷。

2、修理小鬧鐘

課件出示殘缺的鐘表,要學生説一説該添上什麼?

3、明明的一天

課件出示明明一天的情境圖,學生根據鐘面説出明明在什麼時間幹什麼。並提問:明明的一天中怎麼會有2個8時(早上和晚上)

鐘面演示時針一天要轉兩圈,從而使學生知道一天有兩個相同的時刻,一個在白天,一個在晚上或夜裏。所以要準確地表達時刻,還得會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

四、課堂小結

小朋友,一節課40分時間的學習很快就要結束了,老師希望小朋友們今後能用好時間,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篇17: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19頁的例題,第1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教材在認識1~5和0這兩段內容後面,安排了=、>、<,使學生認識表示數的大小關係的這三個符號,並加深對已學的數的認識。

比較兩個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對應。教材以森林運動會上的動物為素材,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並把比較的結果用=、>和<表示。先從兔子和猴子的只數一一對應的比較中,認識同樣多,理解=的意思、讀法和用法;再把松鼠和小熊一一對應起來,通過觀察認識比多、比少,聯繫比較的結果,理解>和<的意思、讀法和用法。教材中還分別安排了=、>和<的寫法。

想想做做根據數的大小進行判斷,使學生會用=、>或<表示兩個數的關係。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會用=、>或<表示兩個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是會用>、<表示兩數關係。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瞭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2、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喜愛學習數學。

教學過程:

一、遊戲複習導入,誘發參與

(1)導入:小朋友們,前面我們認識了6個數字寶寶,下面我們來做個數字寶寶搶讀遊戲,第一個舉起小手的機會就是你的。準備好了嗎?

(2)數字寶寶説:小朋友們真能幹!

謝謝你們還記得我,為了獎勵你們,我請你們去參加動物們的森林運動會,在那裏,我們還學會很多數學知識呢!

(3)打開文本18頁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

講述:剛才有小朋友説小兔隊和小猴隊隊員同樣多,是不是這樣的呢?讓我們將它們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問:小兔隊有幾隻?(4只)貼出4只兔。小猴隊有幾隻?(4只)對應貼出4只猴。

提問:一個對一個地比,你從中知道了什麼呢?(小兔和小猴同樣多;4個對4個正好同樣多;4和4相等)

提問:4和4相等,我們可以在4和4中間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呢?(學生猜一猜)

討論交流,説明:像=這樣的符號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號,4=4讀作:4等於4。(板書)

學生齊讀,觀察=號的寫法。(板書:等號上下兩橫平又直)

教師示範寫法,學生描紅。

教師操作:先擺幾個○,再對應擺同樣多的△,然後讓學生寫一寫,

並説一説幾等於幾。

2、教學>。

講述:小兔隊和小猴隊同樣多,現在再讓我們看看松鼠隊和小熊隊的情況。

指名貼出松鼠的只數,再一一對應貼出小熊的只數,讓學生説説從圖中知道了什麼。(松鼠隊比小熊隊多;小熊隊比松鼠隊少等)

提問:從圖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幾比幾多?

提問:4和4同樣多,我們可以用等號來表示,那麼5比3多,可以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呢?(學生猜一猜,再看書上是怎麼告訴我們的。)

3、學生猜一猜,相互交流。

説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位新朋友(板書>),它的名字叫大於號,5>3讀作:5大於3。(板書)

提問:讓我們仔細瞧瞧,>長的是什麼樣子?學生彙報。(板書:嘴巴朝左大於號)

講評書寫,學生描紅。

提問:你們能用手勢做出>的樣子嗎?

學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問:讓我們想一想>的哪一邊對着的數大,哪一邊對着的數小

呢?(學生討論交流)

3、用同樣的方法教學<。

4、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認識了哪幾位新朋友?

講述:>和<長得很像,老師經常會把它們給認錯了,哪一位小朋友有辦法能幫我很快記住哪個是大於號,哪個是小於號呢?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嘴巴朝左是大於號,嘴巴朝右是小於號。

教讀兒歌。學生邊讀邊做手勢表演。

互動遊戲:教師打手勢學生説符號,同坐互動。

三、鞏固強化,拓展思維

1、想想做做第1題。

指名填空,其餘學生書上練習。(集體訂正,選題説説是怎麼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題。

指導學生看清是誰和誰比的,聯繫比的結果,在○裏填上合適的符號。(學生練習,交流校正)

3、想想做做第3題。

鼓勵學生思考和交流,初步體驗結果的不確定性。(學生先思考,再組織交流)

四、歸納小結,提高認識

提問: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哪幾位朋友呢?和它們在一起你學到了哪些本領呢?

篇18: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一、教學對象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國小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説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説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國小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於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儘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於優秀生儘量讓他“吃得飽”。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

篇19: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7,6 加幾

教學目標:

1、探究7、6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根據一幅圖中兩個已知數寫出兩道加法式子,初步理解這兩個算式之間的聯繫。

3、能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提高分析、解決簡單數學問題的能力。

4、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預習學案:

9 + ( ) = 108 + ( ) = 107 + ( ) = 106 + ( ) = 105 + ( ) =104 + ( ) =108 + 18 + 28 + 35 + 58 + 58 + 68 + 87 + 8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引入多媒體演示:通過信息圖提出問題:

問題1:1號運動員一共投了多少個?

問題2:2好運動員一共投了多少個?

師: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

學生甲:……

學生乙:……

教師:小朋友採用不同的方法做出這道題,值得表揚。這節課我們來研究7,6加幾。(板書課題:7,6加幾)。

教學意圖:通過複習9,8加幾,幫助學生找準原有認知起點,便於學生有效地利用舊知識主動學習新知識。

二、探索新知

教學7加幾的進位加法。

(1)創設情景列算式。課件演示(小試身手)

(2)出示問題探究 6+5

6+5的演示圖

①分組討論交流。

②小組代表彙報各自的想法。

學生甲:我是這樣想的,在6+5中,將5分成4和1,6和4加起來得10,10+1=11。

學生乙:6+5,將6分成1和5,5+5=10,10+1=11。

學生丙:6+5可以先數6個再數5個,合起來為11。

教師:同學們説的想的這些方法都不錯,大家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下面的算式題。

7+4=□ 7+7=□學生計算後抽幾個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算的,集體訂正。

教師:該怎樣計算呢?請同桌進行討論交流,談談各自的想法。學生同桌討論交流後,派代表説自己的想法。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6加幾和剛才學習的7加幾有相似的地方嗎?哪些地方相似?

學生:7加幾是把另一個數分成3和幾,6加幾是把另一個數分成4和幾,都是把前面兩個數加起來得10後,再加餘下的數。

教師:同學們能從中發現規律,真不錯。請同學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下面的算式題。6+6= 6+8= 學生計算後抽幾個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麼算的,集體訂正。

教學意圖:通過找6加幾、7加幾的計算規律,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提高學生對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三、檢測案

教師:我們學習了7,6加幾的進位加法,同學們能不能説出所有7,6加幾的式子呢?學生先自己寫算式,再把寫好的算式在小組內交流。教師視頻展示學生排列好的式子:

7加幾的式子有:

7+07+17+27+37+47+57+67+77+87+9

6加幾的式子有:

6+06+16+26+36+46+56+66+76+86+9

教師:為什麼要這樣排序呢?

學生:這樣從0排到9,很好記。

教師:請同學計算出每道式子的得數。學生回答。(略)教師動態演示各式得數。

教師:請同學們自制7,6加幾的口算卡片,並且有規律地排列起來。

教學意圖:用學生自制口算卡片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算式的掌握水平。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

篇20: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用前後描述物體的位置,理解其空間位置的向對性

2、在具體活動中,體驗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初步培養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在活動中知道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懂得要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理解前後的位置概念,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由於參照對象不同,前後順序具有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練一練

1、知道這個故事的學生起來大聲的講給大家聽

2、大膽想象,説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認識前和後

1、看圖,在小組內交流看法,全班彙報,用前和後介紹比賽情況

2、獨立思考,積極提問。如:小兔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小烏龜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

3、交流、彙報: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後面是小烏龜,小烏龜的前面是小兔,後面是蝸牛

4、積極參加賽車比賽

踴躍報名參加

做遊戲,説説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

配合指令全部向後轉,再説一説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

5、看圖,獨自完成填一填,不會早的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

6、積極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

3號車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

4號車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

1、先在小組內説一説,再指名全班説

2、看圖回答,小紅的前面還有3個人

積極思考,提出問題,並嘗試解答

1、同學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

2、兔子跑得快,由於驕傲自滿,反而落在烏龜的後面,兔子認識到自己錯了。後來,兔子、烏龜又進行了第二次賽跑,誰能説説會有什麼結果呢?

3、兩次比賽中,龜兔的前後順序發生了變化,那是因為它們倆的位置改變了。剛才也有同學少到了前和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1、讓學生觀察畫面,課件呈現5個小動物塞跑的情景,引導交流:小鹿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後面?小松鼠跑第幾?小兔跑第幾?

2、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4、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現在我們來進行賽車比賽

讓5名學生沿教室過道進行賽車比賽

在某一時刻停下,讓其中的學生説出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再讓其餘同學説出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後面,説得越多越好。

如果發家全部向右轉,前後順序有什麼變化呢?是怎樣的情況呢?

5、小動物們也在進行賽車比賽,咱們快去看看他們的比賽情況怎麼樣?

6、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能回答這些數學問題嗎?

指多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並解決

1、第1題: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又是誰?

2、第2題

小紅的前面還有幾個人?

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又怎麼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練習

通過講故事、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看圖獲取信息,用前和後進行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始終讓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學習新知,體會前後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訓練學生提出問題、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前後的認識和理解

四、數學故事

先看懂兩幅圖的意思,獨立想一想該怎麼講好這個故事,在小組內試着講一講,再全班講,評比看誰講得好

出示數學故事主題圖,引導學生根據這兩幅圖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要求:講故事時,要用到前和後

講故事,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新知

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前後

森林運動會:

小鹿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後面?小松鼠跑第幾?小兔跑第幾?小兔的前面是誰?

後面是誰?小烏龜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

備註:

篇21: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 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學會對物體分類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課件出示生活中雜亂的圖片和整理得乾淨整潔的圖片,學生通過觀看,感受到整理分類的必要性。

引入課題:分一分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索

1、幫小熊整理房間,書櫃。 學生紛紛獻計,怎樣才能把小熊的房間整理得乾淨整潔? 教師展示整理好的小熊房間,學生進一步感受分一分的必要性。

2、小組活動 活動準備:每組3個白色的圓片,2個紅色的圓片,3個紅色的三角形,4個白色的三角形。

(1)小組成員從信封中倒出圓片和三角形,再動手分一分。

(2)小組彙報成果,並説明這樣分的原因。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演示具體分法。

第一種分法是按形狀分:三個圓片分成一堆,三個三角形分成另一堆。

第二種分法是按顏色分:兩個紅圓片和一個紅三角形分在一起,一個白圓片和兩個白三角形分在一起。

三、課堂活動

完成課堂活動,練習六1、2、3、4、題教師用課件出示題,再讀題。學生理解題,再獨立完成,最後展示結果。

四、實踐應用

1、給物品分類。

2、整理書包。

3、回家整理房間。

五、總結

你在這節課中愉快嗎?你收穫了些什麼?

篇22: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小數學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8—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簡單的分類,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經歷分類的過程,體會分類的思想,掌握分類的方法,能夠按照給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2.體驗分類方法和結果的多樣性,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整理物品的習慣。

3.感受到身邊有許多與數學相關的事情,喜歡學習數學,樂於提出問題。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善於表達和傾聽他人意見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在活動中體驗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難點

讓學生能學會自己確立標準分類,有時能按不同的標準多次進行分類。

教學突破

以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為知識背景,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自主活動,親自動手操作,經歷分類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感受分類的標準和方法。按不同的標準分,選擇通過講<<它倆誰分得對>>的小故事把學生帶進生機盎然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們討論後明白我們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結果是不一樣的,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生準備: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約4分鐘)

二、自主活動,體驗分類(約30分鐘)

(一)學習按一種標準分

1.分一分,説一説。多媒體顯示教科書上文具和學具的主題圖。提問:有個做事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學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們一起來幫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應放到文具盒裏?哪些物品放到學具盒裏?教師在學生回答時用電腦配合顯示收文具和學具的過程。

2.分一分,理一理。談話:下面請各小組將課前準備好的一袋物品拿出來,(袋內裝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説一説袋中有哪些物品?學生交流時老師巡視。

(一)學習按一種標準分

1.學生觀察後回答哪些物品應放到文具盒裏,哪些物品應放到學具盒裏。

2.(1)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2)談話: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把這些物品分別裝到兩個籃子裏,怎樣放合適呢?看哪個小組分得又對又快!

(3)提問:大家評一評,分得對不對?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一題。把能在水裏生活的動物圈起來。

提問:小朋友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誰認識這些小動物?

談話:小朋友,這些動物中哪些能在水裏生活,你能把它們圈出來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鼠標點擊畫面上的動物,畫上圈,併發出該動物的鳴叫聲。除了圖上的動物還有哪些動物能在水裏生活呢?

小結:剛才我們把這些動物分成了兩類,一類是能在水裏生活的動物,一類是不能在水裏生活的動物。多媒體顯示兩個集合圈,把這些動物分成兩類。

(2)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三題。它們各在哪裏行駛?

提問:小朋友們,這些都認識嗎?它們各在哪裏行駛呢?各小組先討論,互相説一説。指導學生根據行駛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號來做記號。如在天上飛行可以畫個來表示,在地面上行駛可以畫個來表示,在水裏航行的畫個來表示。在輕鬆的音樂聲中各小組分別操作。學生把本小組分的兩個籃子拿到講台上,一個籃子裏裝的是食品,另一個籃子裏裝的是日用品。

(3)學生檢查各小組分情況。

(二)按不同標準分。

1.多媒體顯示小故事<<它倆誰分得對>>提問:小白兔、小灰兔把採集來的花分成3堆,都説自己的方法對。你説誰分得對呀?

小結: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對。一組物體按不同的標準分,結果是不一樣的。

2.選一選,分一分。多媒體顯示:觀察下面八頂帽子,請你分一分。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對學生出色的回答給予表揚:小朋友們真聰明!只要他細觀察,肯動腦筋,會學到很多知識。3.聽口令遊戲。現在我們來做個聽口令的遊戲。看哪些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現在我們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麼來分的?談話:現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這時我們全班的小朋友是按什麼來分的?談話:我們全班的小朋友還可以怎麼分,小朋友們課後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説一説。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四題。談話:小朋友們我們各小組討論一下,可以怎樣分?然後選擇一種你喜歡的分法?在書上做上不同的記號。教師對於學生説出的分的結果只要有道理都給予肯定。小結:一組物體有時可以按多種標準分,分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完成後,分別説一説,再把自己畫的和符號和屏幕上一一核對。學生分別回答出:按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標準分的。

(三)按不同標準分

1.學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對,分別是按顏色和形狀來分的。

2.仔細觀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據顏色分分成三類,有的説可以根據帽子的款式分分成兩類。

3.玩聽口令遊戲。學生根據口令做一做。學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來分的。學生聽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沒有戴帽子來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題。學生觀察後討論,然後各小組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各小組展示分類結果,有的學生回答我們小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們把它們分成兩類;有的學生回答我們小組是按照顏色來分的,有紅的、有綠的、有紫的,我們把它們分成三類。等等。

三、自由發言,交流體驗(約3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談話:小朋友們,你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嗎?學生追憶後,回答在生活中做過的、見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實踐延伸,學以致用。(約3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多媒體顯示一組房間衣屋散放的畫面。提問:看了這幅畫面你想説些什麼?談話:我們小朋友回家後運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間整理一下,好嗎?學生觀看後分別説一説自己的想法。如説這個房間太亂了,需要整理一下,準備回去怎樣整理自己的房間等。

五、本課小結

本課是讓學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類的方法。學會分類可以根據同一標準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在生活中有許多時候都需要用到分類。

篇23: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辨認方向,體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

2、在指出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的條件下,會辯認其餘的三個方向。

3、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辯認方向的方法,能在實際生活環境中辯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地圖上規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

教學準備:

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1、在操場上我們都弄清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位置,在教室裏又是怎樣的?

2、指導學生在教室裏辨認“東南西北”並在書上填一填。

二、問題探究

找一個發令員,其他學生用手指出相應的方向(我説你做遊戲)

如:我説東

你指東

三、體驗感悟

出示動畫課件(大型板圖,隨意粘貼的算式,有一份某市的交通圖)

引導:仔細觀察十字路口,請你當一次小小交通警察,指揮交通。

師:1、説説你家的門從哪個方向開?

2、對門或左右門。

四、實踐應用

1、觀察夜空的星空,找到北極星的位置,明確具體方向。

2、觀察家裏的植物是往那一邊長。

五、小結

六、佈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32頁

板書設計

東南西北

1、當你面向北時,後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2、地圖上的方向:

上北下南北

左西右東

篇24: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1、認識負數:教材第1—6頁例1—例4以及練習一

2、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第10—11頁

教學目標: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圖片2:南京的氣温是0攝氏度

師:南京的氣温是多少攝氏度?

出示圖片3:北京的氣温是零下4攝氏度

師:和南京比,北京的氣温怎麼樣?

師:在數學上怎樣區分零上4攝氏度和零下4攝氏度的呢?

6、練一練

(2)小小氣象記錄員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2、練一練(p6的1、2兩題)

三、描述正數和負數的意義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師: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四、練一練

2、每人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p6第3題。

3、小結: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篇25: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徵辨認和區別這幾種圖形。

2、通過拼擺,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6袋各種形狀的物體,圖形卡片,計算機軟件、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出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讓學生指出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二、新授。

1、取出兩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2、取出三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3、取出八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教師:通過學生自由拼擺,讓學生髮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以及之間的關係、

4、取出四個長方體,(學生操作)可以拼成什麼圖形?(一種拼成長方體,一種拼成正方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35“做一做”。

2、完成教科書P37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3、完成教科書P37第5題。

4、完成教科書P38第7題。

5、完成教科書P38第6、8題。

四、課外實踐作業

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拼出你所喜愛的圖形。

篇26: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32~3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拼組圖形,通過圖形拼組深化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2、在圖形拼組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拼組圖形。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學具。

【教學過程】

一、拼組圖形

師:我們在前面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你知道嗎?用這些圖形可以拼組出一些有趣的圖形,同學們願意來試一試嗎?

學生:願意。出示圖1的帆船。

師:怎樣拼組呢?我們先來看一看這條帆船,如果讓你用你手中的圖形來自己拼一個帆船,想想你會用到哪些圖形?為什麼?

學生:我會用到三角形,因為帆船上的兩頁帆很像兩個三角形。

師:老師注意到你説的話中用了兩個字“很像”,能給大家解釋一下你為什麼用這兩個字嗎?

學生:我覺得帆船上一兩頁帆像三角形,但不是標準的三角形。

師:對了,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物體都像我們學過的一些圖形,但都不是標準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圓,所以我們在圖形拼組時,要想象這些物體和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相似。同學們會想象嗎?

學生:會。

師:繼續想象。

學生:我會用到長方形,兩頁帆中間的桅杆就很像一個很小但是很長的長方形。

學生:我會用到長方形和三角形,在帆船的底部的中間就很像一個長方形,旁邊就像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把它們拼在一起就像帆船的底部了。

師:(出示拼組好的帆船圖)書上已經拼組好的帆船圖,你看看是不是和你們説的是一樣的?都用到了哪些圖形?

學生:用到了三角形和長方形。和我們分析的基本一樣。

師:看來同學們的分析是正確的,帆船的兩頁帆本來不是三角形,可它很像三角形,所以我們在拼組帆船的時候,就把它看成三角形來進行拼組。所以我們在拼組圖形的過程中,要抓住它像什麼,再來進行相應的拼組,這樣才能用我們手中的圖形來完成我們有趣的拼組。

師:那是不是圖中的每一個小細節、小東西都需要我們原封不動地拼組出來呢?

學生:不是,我們拼組的時候抓住的是比較大的東西進行拼組,那種很小的就沒有必要了。

師:老師已經明白你們的意思了,你們是説抓住事物比較有特徵性和代表性的東西來進行拼組,並不是每個小細節都要進行拼組。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怎麼進行拼組圖形了,你們就照着這個圖來拼組一個帆船,開始。

學生自由地進行拼組帆船,老師巡視指導拼組過程。師拿一個小組的拼組帆船來展示,作適當的表揚和建議。

師:老師這裏還有一棵樹和一條魚,你們來看看,它們的各個部分又像什麼?你會用什麼圖形來進行拼組?

讓學生自由地發表他們的看法。

師:同樣看看書上已經拼組好的圖形,看看和我們的分析是不是一樣的。

學生自己總結分析的圖形和書上用的圖形有什麼區別?哪種更好,為什麼?

師:知道了魚和樹怎麼拼組了,現在我們來看看哪個小組拼組這兩個圖最快並且最像,現在開始。

學生在兩個圖形對比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動手操作。

師:把你們拼組好的圖形擺放在桌上,我們一起來評一評,看看誰拼得最好。

二、給圖形取名字

師:同學們已經會拼組圖形了,下面這些小朋友也拼組了一些圖形,你會給這些拼組好的圖形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嗎?出示一些拼組好的圖形,如太陽、小房子、小汽車等。

師:首先要想一想這些圖形像什麼?然後再給它取名字。

學生討論後,抽學生彙報。學生彙報時允許學生給同一幅圖取不同的名字。比如同樣是一幢房子,有的學生取名為小房子,有的學生取名為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家,有的學生取名為温暖的小屋。然後師可以讓學生評一評,看誰的名字取得最好。

三、拼圖形講故事

師:小朋友會講故事嗎?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聽。抽一個學生講故事。

師:小朋友講的故事真好聽,你能把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拼擺出來嗎?比如龜兔賽跑這個故事裏的小白兔怎樣拼呢?小烏龜又該怎樣拼呢?

師指導學生拼出小白兔和小烏龜。

師:這樣看着小白兔和小烏龜你能給大家講一個龜兔賽跑的故事嗎?

學生看着拼圖講故事。

師:小朋友能不能像這樣先拼擺圖形再講故事呢?下邊小朋友自己想一個好聽的故事,拼出故事中的一個情節,然後給其他同學講一講這個故事。

學生活動,師作必要的指導。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次活動,你有哪些收穫?學生回答略。

師:看來同學們的收穫都不小,下邊依靠我們集體的力量,全班同學來完成一個大的拼圖。

學生拼圖,師給予必要的指導。拼好以後,師給予學生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全班學生可以圍着拼圖跳一個舞,活動在學生的歡呼聲中結束。

課後反思:

長方形,三角形,想想你,正方形,教學

篇27: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課題:乘車

(共1課時,第1課時)

教學內容:

乘車(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運算)。(教材第45-47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掌握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進行正確計算。

3.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上下車的情境,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

難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邊擺、邊説、邊算,獲得兩步式題運算順序的感性體驗。

教具學具:

課件,各種圖形。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坐公交車嗎?每當公交車到站就會有人上車下車,我們坐公交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後上,講文

明懂禮貌,注意安全。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些乘車時的數學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數學課也要注意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及安全教育,抓住本課教學內容隱含的素材教育學生文明乘車、注意安全。

二、探究新知:

1、連加。

師:看!老師把你們剛才發現的數學信息,用圖形在黑板上表示出來,這時候車上有多少人呢?

學生思考,如果能回答,老師就追問:“你是怎麼算出來的?”讓學生嘗試解答。

如果不能回答,教師講解:車上原來有2人,前門上來3人,這時有5人,後門上來2人,這時有7人,車上現在就有7人。用

一個算式表示就是2+3+2=7。(板書講解)

師:這樣三個數連續相加的.計算我們叫它連加,在計算的時候,我們要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用得數再跟第三個數相加,就能算出結果了。

2.連減。

師:同學們,看看在“七裏莊”站的這輛汽車,你發現了什麼?(課件出示:教材第45頁第二幅圖)

生1:這輛汽車上有8人。

生2:到站後從前門下來1人,從後門下來4人。

師:看得很仔細,説得也很完整,誰能提個問題呢?

生:車上還剩多少人?

師:問得很好“車上還剩多少人?”現在大家像老師一樣

在小組裏用手中的圖形擺一擺圖中的數學信息,再列式算一算。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機會鍛鍊。

篇28: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知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繫,促進計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觀察操作中經歷學習過程,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能力,重視算法多樣化。

3、能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實現數學的價值,發展學生的數學意識。

教學重難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十幾減6、5、4、3、2的計算方法,同時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引導:在美麗的森林裏,住着聰明機靈的小老鼠和可愛的小兔子,他們是一對好朋友。有一天,太陽真好,小老鼠跑去

和小兔玩,看見小兔子正在採蘑菇呢!

提問:仔細看圖,你從圖上知道了些什麼?

學生答:

1.共採了11個蘑菇。

2.灰蘑菇有6個。

3.藍蘑菇有5個。

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1)一共有多少個蘑菇?6+5=11

(2)一共有11個蘑菇,其中灰蘑菇有6個,藍蘑菇有幾個?11-6=5

(3)一共有11個蘑菇,其中藍蘑菇有5個,灰蘑菇有幾個?11-5=6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麼方法算的?小組討論交流。

方法一:5+6=1111-5=6

方法二:10-5=55+1=6

方法三:11-1=1010-4=6

從11開始往前數。

(2)你認為哪種算法最容易?

2、嘗試運用。

計算11-612-313-4

(1)提問:你是怎麼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種算法來算嗎?

(2)交流算法。

三、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交流時讓學生説説題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觀察每組題目,比一比相同與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題。算算比比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看題,説説題目的意思,然後獨立完成在書上。

5、想想做做第5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集體交流時説説用什麼方法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知道怎樣計算十幾減6、5、4、3、2嗎?

板書設計:

十幾減6、5、4、3、2

篇29: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設計説明

本課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採取了下列方法:

1.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思維仍處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而問題中出現的數目較大,在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在頭腦中構建並形成表象,逐步理解並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在教學中,當學生完成探究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彙報,使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促進學生動腦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 圓片

教學過程

⊙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複習鋪墊。

課件出示:45裏面有( )個十和( )個一。

63裏面有( )個十和( )個一。

由3個十和8個一組成的數是( )。

由7個一和5個十組成的數是( )。

(學生自主讀題,教師指名回答)

2.導入新課。

師:剛才我們複習了數的組成,這節課我們要利用數的組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在上新課之前複習數的組成,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接下來利用數的組成解決問題作鋪墊。

⊙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46頁例7,理解題意。

師: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麼?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學生看圖,閲讀文字,彙報自己瞭解到的信息。

2.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動手操作,探究解題方法。

師:你能用什麼方法解決呢?動腦想一想,動手試一試吧。(出示課堂活動卡)

(學生討論、操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2)彙報交流,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師:現在請想出答案的同學説説你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

預設

生1:我用58根小棒代替58個珠子,10根10根地數,數出10根就捆成一捆,最後捆出了5捆,還剩8根,所以58個珠子能穿5串,還剩8個。

生2:我在書上圈一圈,每10個珠子圈在一起,能圈出5份,還剩8個,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生3:我想58裏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3)回顧反思,檢驗解題結果。

師:怎樣驗證你們解答的是否正確呢?

學生交流後師小結:10個穿一串,5串是50個,再加上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解答正確。

3.思維拓展,豐富解題策略。

課件出示:想一想,如果5個穿一串,這些珠子能穿幾串?

(學生討論、交流,彙報解決問題的策略)

方法一:利用例7中出現的策略解決。

5個5個地圈,58裏面有11個5,能穿11串,還剩3個。

篇30: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59~60頁和例1、例2。

【教學目標】

1、認識鐘面、時針、分針,掌握整時、幾時半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認讀這些時間。

2、能結合現實生活了解時間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時間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師準備

學生準備:一隻實物鐘錶、鐘面模型。

【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入

師:請小朋友們先來猜一個謎語:沒腳能行走,説話不用口,它説是幾點,人人都遵守。學生猜出是鐘錶後,師告訴學生,鐘錶在生活中用處非常大,下面我們看看這樣一幅圖。

用出示主題圖。

師:仔細觀察這幅圖,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

學生甲:我看到了公雞在叫,小朋友起牀了。

學生乙:我看到了牆上有作息時間表,還有……

師:大家都看到了圖上的小朋友正在起牀,你知道這個小朋友什麼時候起牀?(早上)你從哪裏知道的?

學生甲:我看到大公雞在叫。

學生乙:我看到……

師:這個小朋友要按時起牀,就需要知道時間。在生活中我們主要靠什麼知道時間的?(鐘錶)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鐘錶。(板書課題)

二、觀察鐘面,認識整時、幾時半

(一)觀察鐘面

師:互相觀察自己帶來的鐘表,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觀察後,回答略。

師:老師也為大家帶來了一些鐘錶。

用出示各種各樣的鐘表。

師:這些鐘錶哪些地方不同?

學生討論後回答。

學生甲:它們的形狀不同,樣式不同……

學生乙:有的鐘表有12個數,有的沒有。

師:這些鐘錶雖然各不相同,但它們都能表示什麼?(時間)它們靠什麼表示時間呢?(指示電子鐘)這種靠什麼表示時間?(數字)(指示剩下的鐘表)那這一類呢?(指針)

放大顯示一個鐘:師介紹時針、分針後,學生進行撥針小比賽。

(二)認識整時

1.認識7時

顯示77頁例1的三個鐘面,放大顯示7時鐘面。

師:看看這個鐘面的分針、時針分別指在哪裏?(板書:看分針、時針。)

學生:這個鐘面的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7。

師:議一議這個鐘面表示多少時間。(板書:議。)

如果學生能説出是7時,則鼓勵學生説出“你是怎樣知道的?”並明確告訴

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學到很多知識。”

如學生不能回答,則直接告訴這是7時,並出示電子錶顯示的時間。

師:看看早上7時圖上的孩子在幹什麼?(起牀)想想(板書:想。)每天早上的7時你經常幹什麼?

學生甲:我在起牀。

學生乙:我開始上學了。學生丙:我開始……

師:再想想你周圍的人,每天早上7時經常做什麼?

學生甲:我爸爸在洗臉、刷牙。

學生乙:我奶奶在……

師:如果沒有鐘錶告訴你是早上7時,你怎樣判斷大約是早上7時了呢?

學生甲:如果我聽到公雞叫,天也亮了,我想可能7時了。

學生乙:如果我看見小朋友們揹着書包上學,我會覺得大約是7時了。……

師:這樣學會用周圍的環境來判斷時間,小朋友們每天都能準時上學了。

2.認識12時、4時

用顯示12時、4時的鐘面。

師:我們就用同樣的方法來認識第二、第三個鐘面分別表示多少時間,教學過程基本與認識7時相同,但主要以學生認識為主。

3.歸納認識整時的方法

師:剛才我們認識的7時、12時、4時都是整時。你會認整時了嗎?請小朋友們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交流自己的看法。

學生先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再組織彙報。

學生: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師:你們覺得他説得對嗎?(對)師也贊同他的意見。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整時?它們的分針指在哪裏,時針又指在哪裏?

請學生説一説,並在鐘面模型上撥一撥。

(三)認識幾時半

顯示9時鐘面。

師:這是幾時?(9時)請小朋友們注意觀察,(顯示:分針轉到6,時針轉到9與10之間)這時的時針和分針的位置發生了什麼變化?

學生:分針轉到6,時針轉到了9與10之間。

師:現在鐘面上表示的時間還是整時嗎?(不是)像這樣的鐘面還有兩個。(顯示3時半、8時半的鐘面)

師:請小朋友們用我們剛才認識整時的方法

篇31: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6頁練習十一第1—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熟練地口算。

2、通過練習促進數感的發展,能説明解決相應簡單實際問題的思考過程,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3、逐步發展數學學習的信心,培養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2+89=53+7=64+9=73+8=

57+4=6+29=29+7=92+8=

集體口算,選一兩題説説你是怎樣算的?

2、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今天我們來上一節練習課。

二、練習。

1、練習十一第1題。

獨立口算,集體訂正時提問。

每一組的第1題與第2、第3題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第一題是不進位加法,第2題是進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數比原來多1。)

2、練習十一第2題。

老師可以將第2題做成道具,改動要加上的一位數,讓學生多練幾次,掌握計算方法。

3、練習十一第4題。

(1)出示第4題,老師説明題意:在括號中選擇一個正確的得數,並把它圈起來。

(2)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説説你圈的是哪個數?另一個得數錯在哪裏?今後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4、練習十一第5題。

12題口算,要求學生在2.5分鐘內完成,集體交流,統計全對人數,對做得又對又快的同學給予表揚,並指導學生分析錯題,指導學生改正錯題。

5、練習十一第6題

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列式計算,交流結果。

6、練習十一第7題

請多個學生提問題並解決

三、作業佈置

1、《練習冊》練習十一(1)。

2、比一比,算一算。

(1)45+3=3+52=6+40=

45+5=8+52=6+44=

45+8=9+52=6+49=

49+3=52+6=4+68=

49+30=52+9=4+66=

(2)在正確的得數上打“√”。

54+9(635373)8+63(716172)

95+5(9990100)75+9(847485)

(3)直接寫出得數。

2+89=55+5=92+8=

57+40=6+29=64+9=

29+7=30+70=75+20=

標籤: 一年級 教學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5e6mq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