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白馬篇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白馬篇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白馬篇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白馬篇》 篇一

白馬篇

曹植

目的要求:瞭解建安文學的時代背景,把握建安文學的主要特徵,掌握作者曹植的生平概況和主要文學成就,掌握本篇作品的藝術特色和文學風格,識記作品。

教學內容:曹植生平概況,建安文學背景,詩作藝術分析。教學重點:曹植生平與文學創作,課文藝術分析。教學難點:建安文學述評,課文藝術分析。教學時間:2課時

一、作者簡介與寫作背景

(一)作者簡介

1、曹植生平概況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人。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曾封為陳王,死後諡“思”,故世稱陳思王。在建安文人中,他的作品留存最多,對當時及後代的影響最大,後人評價也最高。曹植天資聰穎,才思敏捷,早年即有“繡虎”雅號。一度受到曹操的信任,幾被立為太子。最後終於失敗。曹操立曹丕為嗣,誅楊修,曹植榮寵日衰,曹丕即位,殺丁氏兄弟,曹植也受到迫害,屢改封地,名為王侯,行動卻不得自由,動輒獲咎,如同囚徒。黃初之世,始終處在生命恐懼之中。曹丕死,明帝曹睿即位之後,曹植的處境有所改變,他一度煥發希望,上表請求自試,終不為所用,於太和六年,抑鬱而終。思想方面,前期以儒為主,後期多老莊。

2、曹植文學創作概況

曹植的生活和創作,可以公元二二○年曹丕稱帝為界,分為兩個時期。其前後期的作品,內容與風格均有明顯不同。曹植早年處於連年**之中,目睹

第一,曹植現存詩作中,樂府詩佔有近半數。但這些詩基本上都不是配樂演唱的。劉勰《文心雕龍》謂之“無召伶人,事謝弦管”。這是樂府歌辭文人化的明顯標誌。

第二,和建安時代其他詩人一樣,曹植也寫了不少沿用民歌題材,模仿民歌風格的詩。但他並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加以適當改造,有時結合騷體的象徵手法,在那些遊子思婦的形象中注入純屬於個人的思想感情。

第三,曹植詩的結構大多頗為精緻,很少平鋪直敍。特別是開頭,常常以幾句帶有主觀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寫,渲染出特定的氣氛,籠罩全篇。

第四,“詩賦欲麗”是建安文學的普遍現象,而以曹植最為突出,對後人的影響最大。與民間樂府不同,他的詩往往有鮮明的色澤,並已較多使用書面語,講求華美、工整和刻畫的細緻。只是並不顯得深奧。這裏最值得注意的是對仗的運用。建安以前,辭賦乃至散文都已明顯趨向駢偶化,但在詩歌中,還沒有人有意識地運用這一修辭手段。建安時代,曹植、王粲作為辭賦的高手,開始將它引進詩歌寫作中來,曹丕等人偶爾也有嘗試。和對仗同時出現的,是煉字的現象。像曹植的詩句“凝霜依玉除,清風飄飛閣”(《贈丁儀》),“白日曜青春,時雨靜飛塵”(《侍太子坐》),“秋蘭被長阪,朱華冒淥池”(《公宴》),其中的動詞都經過精心錘鍊,以求得到警醒的效果。這樣的詩句在他的作品中雖然佔比例不大,但在以後的文人詩中,卻是越來越普遍。

第五,建安文人詩中,開始有較多的自然景物描寫,曹植也是主要的代表。以上是曹植在其詩歌創作中把文人文學與民間樂府結合起來的五個主要之點。他在這方面的特出成就,使他在建安乃至整個魏晉南北朝詩歌的發展過程中佔據了特別重要的地位。

今存曹植比較完整的詩歌有80餘首。曹植在詩歌藝術上有很多創新發展。特別是在五言詩的創作上貢獻尤大。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編過作品選集《前錄》78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30卷,近人黃節有《曹子建詩注》,古直有《曹植詩箋》,今人趙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二)寫作背景

奠定了詩歌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主導地位。

建安詩歌一方面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傳統,另一方面又加以發展、改造。就繼承方面來説,從漢樂府民歌中興起的五言詩形式,被建安詩人普遍使用,加以發展,併成為整個魏晉南北朝詩歌最基本的形式。樂府民歌的語言風格,對文人詩也產生了明顯的影響。而且,採用樂府詩題,沿襲樂府民歌中常見題材的作品,在這一時期的文人詩中佔了很大的比例。

就發展和改造方面來説,首先,過去作為詩歌主體的樂府民歌,是一種社會性的集體創作。它們由某些無名作者最初寫成以後,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地被加以改造,很少能表現出作者的個性特徵。而建安時代,就不大有作品無主名的現象。這些與作者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作品,常常也和作者個人的特殊經歷、情感和獨特的審美愛好緊密聯繫在一起。這就促使詩歌向風格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其次,漢樂府民歌中敍事詩為數較多,因為帶有故事趣味的作品容易為普通民眾接受,得到廣泛流傳。而建安文人詩絕大多數是抒情之作,即使採用樂府詩題,也很少具有故事性。第三,過去作為文人文學之主體的辭賦的某些特點,也被帶到詩歌領域中來。辭賦最顯著的特點是語言華麗,而樂府民歌一向是樸實無華的。建安詩人中,不乏作賦的名家,王粲、曹植就是突出的代表。他們的詩,也明顯帶有華麗的傾向。而且,在辭賦中較早就被大量運用的駢偶手段,在詩歌領域內,也是由他們率先使用的。這些駢偶(即對仗)詩句,還顯示出有意錘鍊的痕跡。總之,建安文人詩既受了樂府民歌的影響,同時開始向文人化的精緻華美轉變。這在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史上,是一個重大的開端。曹丕説“詩賦欲麗”,正反映了當時普遍的文學觀念。不過,建安詩歌雖有趨向華麗的一面,但並沒有過分使用典雅深奧的書面語言,也沒有過分的繁縟、鋪張,以至文句鬆弛,妨礙情感的表達。一般説來,作品的語言仍然是明朗、淺顯、緊湊而富有力度感的。

人們在談到建安詩歌的時候,常常稱譽“建安風骨”。所謂風骨,乃是指作品內在的生氣和感染力以及語言表達上的簡練剛健的特點。當然,這二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而建安風骨的形成,就是基於其作品中的慷慨悲涼的感情及其在藝術上表現的上述特色。後世的作家在反對片面追求形式和單純的修辭之美,而強調文學的熱情和內在的感染力時,往往就標舉“建安風骨”的旗幟。

2、白馬篇寫作背景

[4]幽並:幽州和幷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陝西諸省的一部分地區。遊俠兒:重義輕生的青年男子。

[5]揚:傳揚。垂:邊疆。“少小”二句:青壯年時期即離開家鄉,為保衞國家而揚名於邊疆。

[6]宿昔:昔時,往日。秉:持。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箭桿的箭。何:多麼。”宿昔“二句:意思是説昔日良弓不離手,箭出盡楛矢。

[7]控:引,拉開。左的:左方的射擊目標。摧:毀壞。與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月支:與“馬蹄”都是射貼(箭靶)的名稱。接:迎接飛馳而來的東西。猱(náo撓):猿類,善攀緣,上下如飛。

[8]剽:行動輕捷。螭(chī痴):傳説中的猛獸,如龍而黃。[9]虜:胡虜,古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數:屢次。

[10]羽檄:檄是軍事方面用於徵召的文書,插上羽毛表示軍情緊急,所以叫羽檄。厲馬:奮馬,策馬。

[11]蹈:奔赴。

[12]陵:陵蹈,以武臨之。[13]懷:顧惜。[14]中:心中。顧:念。

(三)課文今譯

白馬裝飾上金色的羈頭,結着伴兒向西北飛馳;請問這是誰家的青年,是幽州和幷州的遊俠?在小時便遠離了家鄉,揚名在邊陲;隨時準備好弓箭,箭桶裏箭很多,左右開弓射中目標,比樹上的猿類還敏捷,抬手就能射中飛馳而來的東西;俯身就能打碎箭靶,比林中的豹螭更勇悍輕捷;邊陲告急的消息一旦傳來,虜騎多次騷擾我們,徵召的檄文從北方來,策馬登上高坡;長驅直入打敗匈奴,向西攻打,擊潰鮮卑。我們既志身流血的事業,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父母倘不能瞻顧,盡心,何況妻兒?名字被記在壯士名冊中,不能顧及私人!為國獻身,去血灑疆場,我們視死如歸!

寫這位白馬英雄是“幽並遊俠兒”,以見其根基不淺。古人有“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詩句。這位“少小去鄉邑”的白馬英雄卻能久經征戰而揚名邊塞。何以如此?接着詩人便以飽蘸熱忱的筆觸描述英雄的精絕武藝:

宿昔秉良弓,木苦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宿昔秉良弓”,是説他早早晚晚弓箭不離手;“楛矢何參差”,是形容他射出去的箭絡繹不絕,紛紛疾馳。這兩句是寫他長期堅持不懈地苦練騎射技術的情景,説明他精深的武藝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下邊接着即寫他過硬的騎射技術:左右開弓,仰射俯射,或動或靜,箭無虛發。敏捷勝過猿猴,勇猛好像虎豹和蛟龍。詩人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鋪陳描寫的手法,生動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這位英雄的不凡的來歷和出眾的本領。這就不僅回答了這位白馬英雄是何等人物,他何以能”揚聲沙漠垂",而且為下邊寫他英雄事蹟作了堅實的鋪墊。

3、“邊城多緊急”以下6句,是第三層。

從結構上講,這裏是緊承開頭“連翩西北馳”的,這既是“西北馳”的原因,也是“西北馳”的繼續。從內容上講,這是把人物放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來塑造。“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邊塞城邑多次報警告急,敵軍騎兵頻繁犯邊。插着羽毛的緊急文告從北方傳來,白馬英雄立即催馬登上防禦工事。只用了4句20字,便寫出了英雄急國家所急的俠肝義膽。在邊塞緊急的關頭,國家一聲令下,他毫不猶豫,立即奔赴前線。“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兩句,是正面描寫人物的英勇。“蹈”、“凌”二字有力地表現了他壓倒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從結構上講,這兩句是承前啟後的過渡句,既是前段描寫的自然歸結,又是誘發下文議論的引言。

4、“棄身鋒刃端”以下8句是最後一層。

意思是説,投身於刀鋒劍刃的戰場,豈能不置生死於度外?哪裏還顧得上父母妻兒之情?既然編入壯士的名冊,參加到軍隊的行列,心中就不能有什麼私念,就要隨時準備為國捐軀,視死如歸。這既是詩篇中主人翁的獨白,又是詩人對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禮讚。就一般敍事詩來説,把詩中主人翁的本末事蹟表達清楚也就夠了,用不着再加議論。就本詩而言,這段議論是必不可少的。

詣,不但善於煉句,而且善於煉字,十分傳神。同寫射箭,卻分別用了“破”、“摧”、“接”、“散”等詞,既表現了遊俠兒精湛的騎射技藝,又表現了他身心敏捷、勇猛超羣的迷人風采。

3、馳騁想像,層層鋪敍

詩人思維活躍,神思飛揚。詩歌馳騁想像,層層鋪敍,成功地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感人的愛國壯士形象。全詩籠罩着一股慷慨激昂、催人奮進的豪邁氣氛。“詩言志,歌詠言”,這是詩人心聲的坦露,這是作者壯志的表達。詩歌語言精煉,深得詩經、楚辭、樂府民歌的神韻,很有魅力。綜觀全詩,詩歌筆力奇瑰,幽並遊俠兒的形象光彩照人。曹植被譽為“建安風骨”的傑出代表,真是當之無愧。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説過:“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意思是説,詩歌以感情為根本,以語言為苗葉,以聲音為花朵,以思想為果實。曹植在其筆下的人物身上傾注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滿腔激情,又能從前人優秀的作品和民歌中汲取思想營養和藝術營養,因此才創造出“白馬英雄”這個歷久不衰的藝術形象。

誦讀全詩,我們不難感受到,在層層的鋪陳描述中,詩人心中的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後已是洶湧澎湃,“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不得不一吐為快。這是詩人心聲的自然流露。也正因如此,我們讀來不只沒有空泛之感,反覺句句真切,震撼心靈。

曹植在《與楊德祖書》中説過:“街談巷説,必有可採;擊轅之歌,有應風雅。”這説明他是很看重民歌的。《白馬篇》就不離“街談巷説”、“擊轅之歌”的質樸,而又文彩斐然,從而形成了剛健質樸的藝術風格。清人方東樹評論曹植的這篇詩説:“此詩奇警”,又説此篇“實出屈子《九歌·國殤》”。所論極是。此詩不僅節奏張弛有致,篇章波瀾起伏,令人奇警,語言也具有奇警的特色。例如,“木苦矢何參差”的“參差”,原本是個普普通通的詞,本意是長短不齊。可是用在這裏就平中見奇,一字生輝了,用來形容射出去的箭紛紛疾馳,絡繹不絕,是再形象不過了,怕是難以找到比它更貼切的了。所謂“實出屈子《九歌·國殤》”,是指篇末所頌揚的英雄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與屈原《國殤》篇末所歌頌的衞國英雄的“魂魄毅兮為鬼雄”的愛國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對愛國英雄的慷慨禮讚。

1有另外一種意見就是:曹植《白馬篇》的原型並非他自己,而是歌頌後來與他水火不容的兄長曹丕。原因如下:詩中的英雄形象與曹丕的經歷相似,《白馬篇》中的英雄少年的身世是:“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這與曹丕10歲時的英雄經歷相符。而且曹丕自幼習弓馬騎射,曹丕《典論·自敍》雲:“餘時年五歲。上以四方擾亂,教餘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餘騎馬,八歲而知騎射矣。”曹丕生於漢靈帝中平4年(187年),他五歲時,王允等欲滅董卓舊時部下,李傕、郭汜等帶兵攻陷長安,當時正是戰爭最殘酷的時候。因此,他遵父親曹操之命,自幼習武自保。他五歲時學射,六歲就學會了;六歲學騎馬,八歲就掌握了騎術,能在馬上疾馳飛射。曹丕騎術過人:“少好弓馬,於今不衰。逐禽輒十里,馳射常百步。”可見,曹丕自幼習武、善騎善射,具有了《白馬篇》少年英雄性格的主要特質。《白馬篇》少年英雄的箭術和武藝與曹丕相符。《白馬篇》:“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這個箭術非凡的英雄不是別人,正是曹丕。曹丕《典論·自敍》:

“後軍南征,次曲蠡,尚書令荀彧奉使犒軍,見餘,談論之末,彧言“聞君善左右射,此實難能。”餘言:“執事未睹夫項發口縱,俯馬蹄而仰月支也。”彧喜笑曰:“乃爾?”餘曰:“埒有常徑,的有常所,雖每發輒中,非至妙也。若夫馳平原,赴豐草,要狡獸,截輕禽, 使弓不虛彎,所中必洞,斯則妙矣。”

要説曹植《白馬篇》的原型原本是歌頌自己的兄長曹丕,是很有可能的。因為在曹植少年時期,他與曹丕的關係友好,曹植完全有以《白馬篇》歌頌曹丕的心理和感情基礎。而事實上,曹丕在少年時候隨父出征,名聲享譽,這讓曹植大為敬佩。

暫且不説《白馬篇》中白馬少年的原型是誰,但是從詩歌的內容上看,《白馬篇》是為了表明曹植對詩中主人公的敬佩,抒發自己內心對報效祖國,成就事業的強烈願望,説到底,曹植希望自己能像詩中的主人公一樣,做一個遊俠兒,奔赴西北戰場英勇殺敵,建功立業,揚名立萬,流芳百世。

五、思考與練習

1、本詩塑造了怎樣的遊俠兒形象?

白馬湖之冬教學設計 篇二

姓名:祝暢紅工作單位:常州市北環中學 任教學科:語文課題:白馬湖之冬

教學目標:

學習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通過反覆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課型:

多媒體賞讀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第四單元我們學習了《濟南的冬天》,其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你能告訴我這三個地方冬天的特點嗎?

[投影語段及問題]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地點特點

北平的冬天風大

倫敦的冬天見不到日光

濟南的冬天響晴

2.過渡:

從遙遠的湖北來到這美麗的江南水鄉常州,老師發現常州的四季特別分明,同學們,你們能向我介紹一下常州冬天有什麼特點?身處這樣的冬天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學生回答後老師歸納引導]

可見各個地方的冬天有各個地方的特點,可夏丏尊卻在他的文章裏介紹了一處能夠深刻品嚐冬的情味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美麗的白馬湖,跟隨夏丏尊去領略白馬湖冬天的情味。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一讀

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誦讀文章並思考:

(1)讀準字音。

(2)作者初到白馬湖時對白馬湖有什麼樣的印象?

在他的筆下白馬湖冬天的特點是什麼?

2.請你評一評

白馬湖的冬的情味幾乎都從風中來,就像作者説的“風在冬季的感覺中佔着很重要的因素,可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作者是怎樣描寫白馬湖的風的呢?

請選擇一處關於風的描寫,談談你覺得他寫得好嗎?為什麼?

[學生看書作旁註,小組交流,大班交流回答之後教師引導歸納]

白馬湖的風多、大,凡是到過那裏的人都知道的“。風多,”差不多日日有的“,有時”甚至常常忽然就來“;風大,”呼呼作響,好像虎吼“,”風從門窗隙縫中鑽進來,因而全家人吃畢晚飯便睡人被窩,靜聽風的怒號。“作者從聽覺、視覺、觸覺幾個方面通過形象的描寫使無形的風,有了形象,有了聲勢,白馬湖的冬天也就給人留下了強烈的印象。

三.體會作者的情感

1.品一品

《白馬湖之冬》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有人説散文世界是人情化的自然,要走進它只有一條路,你們想知道是哪一條路嗎?

用心來朗讀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白馬湖之冬好嗎?

[投影要求]

請選擇一段你欣賞的文字朗讀,朗讀時注意輕重緩急,讀出感情,然後四人一小組交流這樣讀的原因?

[學生小組交流]

下面請同學來朗讀,記住讀完之後要説説為什麼要這樣讀,然後大家再來評價評價,他這樣的讀法好不好,有沒有他的道理。

[從學生的朗讀和評價中進行引導]

要讀出感情必須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讓我們回到第一個問題,作者於陰曆十一月下旬舉家移居時,他有什麼感覺?—宛如投身於極帶中。

2.想一想

如果是你在一個寒冷的日子,移居到這樣一個宛如極帶又多風的地方,你會有什麼想法?作者呢?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如此寒冷作者卻在”松濤如吼,霜月當空“時,”獨自撥划着爐灰“,領悟到一種蕭瑟的詩趣和特有的情調,並且覺得自己猶如山水畫中的人物,不由把讀者帶入一種詩的境界,引人作出種種幽妙的遐想。同時作者又在貌似平淡無味的日常生活中悟出人生的情昧和世態風習,流露了作者處事泰然、達觀的人生態度。

寂寞孤獨中的泰然、達觀

3.過渡:現在知道怎麼讀了嗎?我們來讀讀第二小節吧。

四.拓展

1.寫一寫

現在正是冬天,處於校園中的你們一定也有着自己的感受,你能仿照作者的寫法來寫一寫校園的冬天嗎?試一試!

[學生交流評價]

2.比較閲讀

比較《白馬湖之冬》與《濟南的冬天》兩篇文章,找找它們的異同點。

相似點:1.文體相似。都是寫景抒情散文。2.題材相似。都寫冬天。3.兩文的“我”都是從彼地來到此地。4.寫的景物相似。都寫環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陽,都有雪。

不同點:1.氣候不同。一暖一冷。2.景物特點不同。風的聲,山的態,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樣。3.“我”的感受不同。一個久住嚴寒的北平,又剛從陰冷的倫敦回來,感到無風温晴的濟南“真得算個寶地”;一個從熱鬧的杭州移居到荒

涼的湖邊山野,“宛如投身於極帶中”。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則重在陽光、小山、雪、水;一則以凜冽的寒風貫通全篇。5.抒發的感情不同。一個抒發的是歸國遊子對祖國美好山河的讚美之情。一側表現出身處嚴寒他鄉,離羣索居的知識分子孤獨、寂寞的心境。

白馬詩歌 篇三

一匹白馬,站在子夜時分

那輪蒼茫的月亮石下

宛若一朵盛開的悲壯奇蹟

又彷彿與生俱來的微茫歌聲

貫穿我們旅途生涯的始終

驀然回首己是彎曲的天路

白馬,你我曾擁有的熱情

是否己被長途的艱辛耗盡

昏黃的月暈預示着明天的風雨

未赴的前路還印有斑斑痕跡

白馬啊你濺踏冰雪的膝蓋長鬃紛披

這迷茫時侯我只能深懷感傷

把蓬髮搭在你紛披的長鬃上

八千里路程有我們相依的身影

我將永遠追隨你奮進的鐵蹄

和那從礪石上發出的生鐵的光芒

坎坷崢嶸抑止不住揚鬃嘶鳴

苦寒險阻磨滅不了琥珀雄心

白馬啊白馬,置身明天的風霜雪雨

彼仍是我的坐騎夥伴

白馬讀後感 篇四

《白馬》讀後感

這本書是沈石溪精選的個種動物小説,例如,《白馬》,《花斑豹》,《天嬌》·····等等一些。

但讓我印象最深的要數《白馬》,它介紹了,白馬是一名八路軍戰士的一匹戰馬,在戰場上屢建奇功,深受戰士們的喜愛。而在一次戰役當中這匹戰馬卻不幸被日寇俘獲,為了不被敵軍所用它不吃不喝,還為了尊嚴差點丟了性命。最終被活活餓死。而愛馬如命的日寇長官也都佩服白馬的精神。

從這篇文章中我佩服白馬的精神和白馬的骨氣。它雖然是動物不知人間親情,但是它也有血有肉,也有讓人類佩服的精神和骨氣。它簡直就是一個血骨淋淋的漢子。不被惡勢力所低頭,願為人民服務。就像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説的那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篇文章讓我思潮起伏,就像大海上的波浪一樣。酸,甜,苦,辣,鹹五味雜全。即有歡喜,又有憂。如果説這本書是大海,那麼這篇文章就是指引知識小船的燈塔。

臨沭實驗國小2011級七班

李智供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813d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