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矛與盾》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矛與盾》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矛與盾》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一

這節常態研討課下來,我深深覺得我們與名師的距離之大。名師的課是錘鍊出來的,對學生的成長充滿智慧的導向,我等平凡之輩,更應積極錘鍊自己,即使不能成為名師,也要保證不成為庸師。

這篇文言文較現代文晦澀難懂,趣味的教學策略能降低學生學古文的畏難情緒。本課我以“成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意會“自相矛盾”的來源,讓學生在趣味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包括給學生道具表演賣矛與盾的情景,學生興致高漲,課堂氛圍活躍,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增強。縱觀整節課堂,小組合作還是比較成功,無論是開始的二人小對子互相讀文,還是三人小組理解單個字義,再到六人大組討論“買矛與盾的人可笑之處及現實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同學們都能積極參與交流合作,各抒己見,提高了學習效率也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不足的是課堂的語言略顯單調、蒼白,當個別學生不能積極參與發言時,對學生缺少激勵的語言;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評價不到位等情況,需要今後加強文化底藴的積蓄,才能更好地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感謝這節常態研討課,讓我更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得失。“向着標杆直跑!”我會繼續努力的!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能聯繫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説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2. 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瞭解發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通過補充句等方法,學生體會出發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導,學生再進一步感受坦克威力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第一課

教學任務

初讀課文,瞭解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生字新詞。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他們有什麼作用呢?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開口,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這裏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矛是攻擊別人的武器,而盾是防禦的武器。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件 生字、生詞卡片,認讀。

指導識記字形,可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掛、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鞏固新詞。

4.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5.自己把課文再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教學中要着重倡導在文章的大的語言環境下感悟語言。只抓孤立情節理解課文,學生常常會出現被動跟隨的狀況。先從整體入手,再重點關注情節,學生對情節語言的感悟會是豐富、生動的,將會更深刻的理解語言文字的真正內涵,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4.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5.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 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小結課文

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可以是生字學習方面的,也可以是有關課文內容學習的收穫。教師適當概括補充。

五、指導寫字

1.出示14個生字,要求:學生認記生字,並觀察哪些字最難寫,等一下給同學提醒。

2.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

a.學生觀察這7 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b.多媒體演示這7 個字的佈局。

3.學生提醒哪些字最難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作業:

1、抄寫生字2遍,註上拼音。

2、熟讀課文,思考“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

板書設計: 25.矛和盾的集合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附課文:

矛和盾的集合

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比賽。

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這樣固然安全,自己卻變成了只能縮在殼裏保命的蝸牛與烏龜。自衞,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

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裏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裝上輪子,安上履帶。於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衞、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相關內容:《趙州橋》練習《灰雀》教案(人教三年級上冊)引導學生玩一回“童話遊戲”──《語文園地七·習作》教學設計《畫楊桃》教學設計美麗的小興安嶺教案《給予樹》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21、古詩兩首導學案《春日》教學預案查看更多>>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確讀“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繼續學習默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品質,懂得“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三、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兩課時(本設計為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揭示學習內容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精彩的動畫片,請看大屏幕(把書上插圖製作成用矛和盾作戰的動畫片),他們手裏的作戰武器是什麼?板書:矛、盾,學生寫。

2、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板書:進攻、自衞,比較而言,你喜歡哪一個、為什麼?相機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

3、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個關於矛和盾的故事(板書:和)。

(設計意圖:通過看矛與盾作戰的動畫片,拉近學生與古代兵器的距離,為學習“矛”、“盾”二字的音、形、義打下基礎,同時對矛和盾的優點有直觀的感知,為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奠定基礎。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為互相學習埋下伏筆,為突破難點作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夥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大屏幕出示)。請矛隊讀一讀第一、二排詞語,盾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盾隊讀一讀第三、四排詞語,矛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

(設計意圖:採用矛隊、盾隊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仔細聽的好習慣,提高互相學習評價的能力。同時認讀生詞,掃清閲讀的障礙。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通過提醒的方式和學生平等的對話。)

3、自己把課文再默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相機指導、歸納、板書:集合。學生寫。

(設計意圖:課文淺顯易懂,因此,放手讓學生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自學能力。)

三、交流感悟、指導朗讀:

1、哪一個句子寫出了矛進攻的威力大?教學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難以招架”是什麼意思?用動作理解“雨點般刺來”“左抵右擋”。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用聯繫上下文、動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詞語,然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緊張危急”。)

2、在這緊張危【本站】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學生接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用幾句話寫出了發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麼標點符號?第一個“!”是什麼感情?指名矛隊讀。第二個“!”是什麼感情?指名盾隊讀。(板書:鐵屋子)。

帶着感情齊聲朗讀。

(設計意圖:抓住兩個“!”體會句子藴含的感情,先是對盾的不滿,繼而是想到盾可以改變的喜悦,從而更好地完成與文本的對話。)

3、盾大得像個鐵屋子(大屏幕出示鐵屋子),的確一槍也不會被戳到了,這個想法真讓人興奮呀!那現在鑽進這個鐵屋子去和朋友比賽,可以嗎?讓我們和發明家一起冷靜地想一想,請大家輕輕讀三自然段,一定會有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讀、思考後,交流自己的發現,再帶着自己的理解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與發明家一起思考,認真讀書,潛心涵泳,獲得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

4、鐵屋子只能保護自己,一點兒獲得勝利的機會都沒有,怎麼能拿去和別人比賽呢?這個問題真讓人頭疼,也一直困惑着發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學生接讀: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裏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麼符號?表示什麼意思?(板書:槍炮)看大屏幕(裝上槍炮的鐵屋子),這樣的鐵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別人比賽了嗎?為什麼?相機板書:坦克。(大屏幕演示裝上槍炮的鐵屋子又裝上了輪子、履帶變成了能跑的坦克。)

5、請大家聯繫課文、看着板書,説一説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指名説,自由練説,再指名説。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複述,瞭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完成對文本語言的內化。)

6、坦克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板書:合二為一),集合優點的結果怎樣?課文中的哪個詞能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勾畫,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顯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顯神威的錄象片段),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抓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感悟,感受坦克集別人的優點於一身的威力,與文本進一步交流。)

四、暢談感受,理解道理

1、是啊,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哪兒是用單獨的矛和盾作戰能比的呢!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這段話,你能聯繫課文,看着板書,説説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嗎?

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説明這句話的意思嗎?矛隊、盾隊比賽説。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對文本重點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學難點,對文本的價值取向也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五、昇華理解,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學習了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同時,在這節語文課上,矛隊和盾隊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取長補短,勝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大家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上、生活中,象發明家那樣,多觀察、多思考,學習別人的優點,發明或改進更多的東西,早日邁入勝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設計意圖:讓貫穿始終的學習活動矛隊、盾隊的劃分有個交待,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價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體會。)

六、板書設計

矛和盾的集合

進攻自衞合二為一

槍炮鐵屋子坦克

注:“矛、盾、集”以紅色田字格作底格。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四

一、談話激趣、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有一種故事短小而精闢,通過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你們知道這種故事叫——寓言。(板書:寓言)

師:你能用成語説説這些故事嗎?出示圖畫:《守株待兔》《拔苗助長》《刻舟求劍》《掩耳盜鈴》《畫蛇添足》

師:古代寓言更是寥寥數語便能表情達意,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古代寓言兩則》,它是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介紹韓非子)就讓咱們跟隨韓非子一起到兩千多年前的集市去瞧瞧吧!(課件展示)看,街上好熱鬧啊!街邊的空地上擁着一羣人,他們在幹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代寓言《矛與盾》去看個究竟吧!

師板書:矛與盾,提醒注意“矛”與“盾”字

師:誰知道矛和盾是什麼?

生: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出示圖片)

二、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師:現在請同學們觀看屏幕,感受矛與盾這則寓言。

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第25課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音,把你認為不好讀的地方或不好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

師: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學生提出不好讀的和不理解的,學生幫着解決)

師:誰願意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1————2——————3——————

師: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停頓和重讀。聽老師讀好嗎?

師:大家再試着讀一讀,還可以讀給你的同桌聽,特別注意停頓的地方,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導讀課文

文言文不僅要把字音讀正確,更重要的是要讀懂,這是理解文言文的前提,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藉助註釋一字一句地讀,想想每句話的意思,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還可以聯繫上下文,試着理解,大膽地猜讀!另外選出一句代表,彙報學習成果。

生:活動——————

師:你學會了什麼?(小組彙報)

生答

師: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懂?

生交流

師:文中有兩個yu,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生:鬻指賣。譽;指誇耀。

師:他在誇耀什麼呢?

生:矛和盾

師:他是怎樣誇耀矛和盾的,能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嗎?

生: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出示課件)

師:這兩句話又是指什麼意思呢?先説説前一句吧!

生:它在讚譽他的盾。

師:板書盾(畫)它的盾怎樣呢?

生:無堅不催

師:用一個詞來説出商人口中盾的特點吧?

生:堅固

師:他的盾真好呀?老師都心動了,真想買一支呀,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商人又舉起了一支矛。這時他又是怎樣譽矛的呢?

生: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板書)

師:誰願意解釋這句話?

生:——————————————

師:用一個詞概括矛很———鋒利

師:同學們,如果有這樣堅固的盾,這樣鋒利的矛,很難不讓商人(自傲。自大。誇耀)

師:如果你現在就是這個商人,想象一下你在集市上會以怎樣的語氣叫賣?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

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敍述。敍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説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懂得作者借坦克發明這件事,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學習正確的思想方法;二是初步瞭解用事實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者的意圖,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獨立識字,與人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認識“矛、盾”等6個生字,會寫“矛、盾”等14個生詞。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16個詞語。

2、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簡單複述。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品質,並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探究能力,使其懂得“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的含義。

4、初步瞭解用事實來説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探究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兩個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探究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兩個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入題:

1、出示圖片(兩武士手持矛和盾比賽的場面。把書上插圖製作成用矛和盾作戰的動畫片),提問學生:他們手裏的作戰武器是什麼?板書:矛、盾,學生寫。

2、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板書:進攻、自衞,比較而言,你喜歡哪一個、為什麼?相機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

3、讓學生説説有關矛和盾的故事,(教師補充《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當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結果會怎樣呢?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個關於矛和盾的故事(板書:和)。

[設計意圖]:

通過看矛與盾作戰的動畫片,拉近學生與古代兵器的距離,為學習“矛”、“盾”二字的音、形、義打下基礎,同時對矛和盾的優點有直觀的感知,為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奠定基礎。把學生分成矛隊、盾隊,為互相學習埋下伏筆,為突破難點作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②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夥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大屏幕出示)。請矛隊讀一讀第一、二排詞語,盾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盾隊讀一讀第三、四排詞語,矛隊認真聽,聽後評價,糾正讀音。第五冊第七單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相關內容:《我愛故鄉的楊梅》教案翠鳥教學反思《燕子專列》課堂實錄《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教學設計《珍珠泉》教學反思《手術枱就是陣地》教學設計4、《珍珠泉》教學反思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設計查看更多>>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設計意圖:採用矛隊、盾隊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仔細聽的好習慣,提高互相學習評價的能力。同時認讀生詞,掃清閲讀的障礙。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通過提醒的方式和學生平等的對話。]

③自己把課文再默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相機指導、歸納、板書:集合。學生寫。

[設計意圖:課文淺顯易懂,因此,放手讓學生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自學能力。]

(三)交流感悟、指導朗讀:

1、哪一個句子寫出了矛進攻的威力大?教學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難以招架”是什麼意思?用動作理解“雨點般刺來”“左抵右擋”。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用聯繫上下文、動作表演等方式理解詞語,然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緊張危急”。]

2、在這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學生接讀:“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個鐵屋子,我鑽在鐵屋子裏,敵人就一槍也戳不到我啦!”)

用幾句話寫出了發明家的想法?用的是什麼標點符號?第一個“!”是什麼感情?指名矛隊讀。第二個“!”是什麼感情?指名盾隊讀。(板書:鐵屋子)。

帶着感情齊聲朗讀。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兩個“!”體會句子藴含的感情,先是對盾的不滿,繼而是想到盾可以改變的喜悦,從而更好地完成與文本的對話。]

3、盾大得像個鐵屋子(大屏幕出示鐵屋子),的確一槍也不會被戳到了,這個想法真讓人興奮呀!那現在鑽進這個鐵屋子去和朋友比賽,可以嗎?讓我們和發明家一起冷靜地想一想,請大家輕輕讀三自然段,一定會有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讀、思考後,交流自己的發現,再帶着自己的理解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與發明家一起思考,認真讀書,潛心涵泳,獲得對文本的個性化理解。]

4、鐵屋子只能保護自己,一點兒獲得勝利的機會都沒有,怎麼能拿去和別人比賽呢?這個問題真讓人頭疼,也一直困惑着發明家。他不停地想呀想,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學生接讀:對了,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裏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麼符號?表示什麼意思?(板書:槍炮)看大屏幕(裝上槍炮的鐵屋子),這樣的鐵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別人比賽了嗎?為什麼?相機板書:坦克。(大屏幕演示裝上槍炮的鐵屋子又裝上了輪子、履帶變成了能跑的坦克。)

5、請大家聯繫課文、看着板書,説一説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指名説,自由練説,再指名説。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複述,瞭解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完成對文本語言的內化。]

6、坦克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板書:合二為一),集合優點的結果怎樣?課文中的哪個詞能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勾畫,交流。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顯神威”?(大屏幕播放坦克大顯神威的錄象片段),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抓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感悟,感受坦克集別人的優點於一身的威力,與文本進一步交流。]

(四)暢談感受,理解道理:第五冊第七單元《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相關內容:《我愛故鄉的楊梅》教案翠鳥教學反思《燕子專列》課堂實錄《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教學設計《珍珠泉》教學反思《手術枱就是陣地》教學設計4、《珍珠泉》教學反思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設計查看更多>>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

1、是啊,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哪兒是用單獨的矛和盾作戰能比的呢!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這段話,你能聯繫課文,看着板書,説説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嗎?

你還能用別的例子來説明這句話的意思嗎?矛隊、盾隊比賽説。

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中的事例,加深對文本重點句子的理解,突破教學難點,對文本的價值取向也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五)昇華理解,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學習了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同時,在這節語文課上,矛隊和盾隊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取長補短,勝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大家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誰善於把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上、生活中,象發明家那樣,多觀察、多思考,學習別人的優點,發明或改進更多的東西,早日邁入勝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設計意圖:讓貫穿始終的學習活動矛隊、盾隊的劃分有個交待,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價值取向有了切身的理解體會。]

(六)板書設計:

25矛和盾的集合

進攻自衞合二為一

槍炮鐵屋子坦克

作業設計: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用“…如…般…”或“…像…一樣…”寫一句比喻句。

[設計意圖:為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突破教學難點,我讓學生用“…如…般…”或“…像…一樣…”造句。]

《矛與盾》教學設計 篇六

一.學習目標

1.學會五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初步領悟課文所講的道理。

二.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明確學習方法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寓言嗎?(有的學生答: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説明一個道理。有的學生答……)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生答:《掩耳盜鈴》,《守株待兔》……)我們都是怎麼學習寓言的?(生答:學習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講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5.《古代寓言兩則》看看它們又告述我們什麼道理。(生讀文題)提問:讀了文題,你想到了什麼?(生答:“古代”説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寓言和以前學習的寓言不同,本課是文言文。“寓言兩則”説明課文裏有2個小故事。)我們在六年級初已經接觸過文言文,誰能説説怎麼學習文言文的?(生答:學習文言文要把語句讀通順,藉助註釋理解句子意思,最後達到熟讀成誦。)那麼今天我們就將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學習寓言的方法結合在一起來學習本課的第1個小故事《矛與盾》。

(二)讀通語句,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1.出示課件範讀,領讀。使學生讀準字音,知道如何斷句停頓,讀出句子語氣。

2.學生自學課文,練習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大意。(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學習)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1)出示課件讀生字,寫生字;(2)學生讀課文;(3)試着説一説寓言的大意。(生答:略)

(三)讀懂課文,對照註釋自悟句意文意

1.根據註釋説説每個句子的意思。強調:用現代語言表達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靈活些,説法不必強求一致,意思不錯即可。

2.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聯繫講寓言故事。先自己講,再指名講。評議:講得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連貫。

(四)明確寓意,聯繫實際受到啟發

1.提問:你認為課文中的楚人怎麼樣?(生答:愚蠢,可笑。)他愚蠢,可笑在那裏?你能不能幫他總結一下教訓?(學生討論)

2.學生彙報討論結果。(生答: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不實事求是,使自己陷於自相矛盾尷尬境地的人,告誡人們説話,辦事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

3.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舉例説一説。(生答:在有一次買鞋的過程中,賣鞋的人一邊誇他的鞋結實,一邊還説買鞋贈一瓶膠,這不就是自相矛盾嘛;還有的學生答:老師在講完數學題時,通常問大家,你們都明白了嗎?有的學生説,明白了。可是當老師讓他説解法時,他卻什麼也説不出來了。還有的學生説……)

(五)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1.練習讀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讀(分敍述人,賣矛與盾的人,觀看的人),體會寓言的情境。

2.練習背誦課文。

3.讀寫生字。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篇七

一、設計思想:

圍繞着“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專題展開,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較為全面地思考問題。《矛和盾的集合》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並存的觀念,不僅使“矛”與“盾”同時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形象地介紹了現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誕生,使學生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學會集中各事物的優點,才能創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二、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1—4段)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

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敍述。敍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説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四、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但識字量比較大,教學先指導學生自學生字,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在自讀課文的時候,標出不認識的字,憑藉字典,讀準字音,感知字義。文中有一些詞語較難理解,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弄懂詞語,提出讀不懂的問題,再指導學習和討論,着重解決課文的重、難點部分。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能聯繫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説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2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瞭解發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通過補充句子等方法,學生體會出發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導,學生在感受坦克威力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繫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五、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六、課前準備:課件

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鄉鎮意見個人意見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初讀課文,瞭解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生字新詞。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他們有什麼作用呢?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武器,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麼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3、

學寫生字“矛、盾、集”。板書課題。矛:不要少一撇;盾:外側有兩筆;集:共有五橫,長短有變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圖合適的位置寫一寫“矛”和“盾”。

(這裏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矛是攻擊別人的武器,而盾是防禦的武器。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件 生字、生詞卡片,認讀。

指導識記字形,可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掛、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鞏固新詞。

4.指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

5、自己把課文再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1)默讀思考後同桌互相説-指名説,教師隨機歸納概括板書:矛-進攻-槍或炮口;盾-自衞-鐵屋子;

(2)概括成一句話,提供詞語:自衞 進攻 坦克 戰場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教學中要着重倡導在文章的大的語言環境下感悟語言。只抓孤立情節理解課文,學生常常會出現被動跟隨的狀況。先從整體入手,再重點關注情節,學生對情節語言的感悟會是豐富、生動的,將會更深刻的理解語言文字的真正內涵,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4、對於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5、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

“是的,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1、出示14個生字,要求:學生認記生字,並觀察哪些字最難寫,等一下給同學提醒。

2、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

A、學生觀察這7 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佔的大小有什麼不同。

B、演示這7 個字的佈局。

3、學生提醒哪些字最難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作業:

生字、抄詞、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説明的道理。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字詞,下面老師這兒有一些字詞,你們能讀準字音嗎?

集合 招架 緊張

固然 烏龜 自衞

進攻 炮口 坦克

戰場 首次 長處

大顯神威 亂成一團

合二為一 勝利者

二、學習新課:

(一)出示坦克的圖片,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導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多厲害的坦克啊。

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抓住“大顯神威”這個詞分兩層來感染學生。

1、説説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用課文裏的句子來説明。你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學生在交流中不難發現,課文中“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衝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這生動具體的描述無疑是對“大顯神威”

的最好詮釋。其原因在於坦克巧妙地將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既有保護自己的鐵屋子,又有進攻的槍口或炮口;更深層的原因在於發明家勤于思考、善於實踐的優秀品質。)

2、生活中有沒有讓你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瞭解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緊接着在學生對大顯神威的坦克讀得威猛無比之時,拋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

過渡: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這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二)學習14自然段

1、聽課文錄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再讀讀2——4自然段看課文是怎麼説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閲讀有興趣,就會為學生持續閲讀和提高閲讀能力提供內因。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給學生創設一個渴望學習本文的情境,為後面深入領悟文章的內容、情感打下基礎。)

3、

正像同學們説的那樣,這坦克的發明本源於一場比賽。這場比賽進行怎麼樣呢?你能找到有關的內容,讀給大家聽嗎?

4、出示: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1)雨點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樣的雨點嗎,如春雨般温柔嗎?是疾風驟雨啊,雨點又大又密集。請學生好好讀一讀

(2)在引導學生讀這段話的過程中,理解“左抵右擋”的意思。

(在這裏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內容的能力。)

(3)自己比劃比劃什麼是“左抵右擋”,進一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4)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比賽多麼激烈啊。你能把當時的場面通過讀再現出來嗎?

(5)自由讀,指讀。

(要引導學生聯繫句子來體會詞語的意思,在理解“難以招架”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來體會。“難以招架”的意思是,對方來勢猛,很難抵擋。

(三年級學生,在教學中還是要培養學生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體會文章內容的能力。這也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接受性學習的一種必要的方式。)

5、如果是你,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你會怎麼樣做呢?

(這裏設計的目的是發散思維,説一説大家的想法,這樣更能體會出發明家思維的活躍。)

發明家此時卻是突發奇想,他想到什麼?找到有關的內容進行默讀。邊讀邊思考,思考發明家是怎麼想的。同桌交流,給出提綱:

1、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發明家靈機一動,對了:_________________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於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6、交流討論。

(1)誰先來説説,他想到了什麼辦法?

這個辦法好嗎?怎麼好呢?用書上一個詞來説,這就叫做(自衞)

你讀讀書,把這個辦法好的地方讀出來、

(2)這是他先想到的,後來他又想到了什麼辦法呢?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詞句

他為什麼會這樣想呢?

是啊,自衞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於是他又產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據他想的內容,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嗎?

如果在鐵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

引導學生根據第四自然段的內容,補充這句話、(補充出兩句完整的話、)

那麼現在這樣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衞,又可進攻)

(3)發明家先想到了自衞,又想到了進攻,他就是這樣經過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後,有了這樣成熟的想法的。我們再把他思考的過程完整地讀讀吧。(再次體會科學家思考的嚴密性,這裏設計的目的是突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4)老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讀書,我們知道發明家就是這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7、提問: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打仗的時候,自衞重要還是進攻重要?(説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據)

8、老師小結:看來,自衞和進攻都是很重要的,應該把它們合而為一。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現在你再想想看,科學家集合的是矛與盾的什麼呢?(它們的長處)

2.齊讀第六自然段(在這裏安排了齊讀的目的是烘托出氣氛)

3.是啊,由於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優點,因此,使得自己優勢倍增。坦克的發明,在後來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課外資料的引入,進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長處後的優勢。

三、總結全文

1

發明家將矛盾的好處集合在一起,發明了極具戰鬥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或是聽説過這樣的事?

在這裏是處理課文中黃泡泡提出的問題,這是在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讓學生用其他例子來説明課文最後一句話。可以作為擴展思考的題目,教師可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幾個“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例子,比如實際應用方面:雙層公共汽車、火車,帶橡皮頭的鉛筆;學習和做人方面:採納別人的優點等等,如:孔子拜師。以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一方面從生活實際中選取類似的事例;還可以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並提出改進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要不斷思考,把自己隨時想到的這些有益的想法記下來,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異想”或“我的小發明”的成長袋中,為開展口語交際做準備。

2 通過以上這些例子,特別是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嗎?

3 齊讀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

板書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進攻

自衞

合二為一

槍炮

鐵屋子

坦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jy6nm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