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涉江採芙蓉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誦讀理解詩歌。(知識能力)

2.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過程方法)

3.通過誦讀、理解,體會詩歌中藴含的感情。(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背誦的基礎上描繪出採蓮思人的畫面感。2.理解中國古典詩歌中思鄉懷人的“哀傷”和“美麗”。

教學方法

對話探討法多媒體演示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國中和國小已經學過很多中國古典詩歌,古人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也善於用豐富的詩歌內容和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遠的如《詩經》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近的唐詩有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宋詞有李之儀的“我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元曲有徐再思的“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樑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

三、介紹學習古詩的一種方法:吟讀、譯讀、背讀、閲讀。

1、吟讀:體會情味(方式:聽錄音、嘗試讀出情味)要求:

a)聲音要有起伏。

b)節奏比較自由。

c)讀出一點古人的味道。教學過程:

(1)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正音。

(2)提出要求,請一位學生按照要求吟讀一遍。朗讀指導:

五言詩的斷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詩採用二三字格式斷句,但是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髮音時間。

(3)全班齊讀。

2、譯讀:理解內容(方式:師生探討、學生分享)

要求:

a)將古詩譯為現代散文

b)儘量做到字句優美

c)用解釋擴展的方法來解釋,即將有的字解釋一下,把有的意思擴展一下,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畫面和情感的詞語。教學過程:

(1)“芙蓉”的意象:為什麼要送芙蓉?芙蓉有什麼含義?

(2)詩中明確表達情感的詞是哪個?

(3)老師示範“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學生將剩下的部分翻譯成現代散文。

譯文:踏過江水去採芙蓉,美麗的水澤中長滿香草。

採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方的愛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長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兩心相愛卻又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現代散文:

我蕩着一葉小舟,在藍天碧水之間採摘那最美麗的荷花。江岸水澤之畔,還有數不清的芳香的蘭草。

採摘這美麗的芙蓉要贈送給誰呢?我日夜思念的人兒啊,他卻在遙遠的遠方。帶着無限憂愁,回望着我魂牽夢繞的故鄉。可是卻只看到漫漫的長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雲煙。

我們之間情真意切卻兩地分離,也只有憂傷而抑鬱地老去。

(4)小組展示,選擇其中優秀的幾篇,老師適當點評。

(5)配樂,老師讀現代散文,學生讀古文。

高中語文《涉江採芙蓉》優秀教案 篇二

一、複習詩歌的知識

詩歌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分界分為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就古典詩歌分為詩、詞、曲。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二、《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蕭統《文選》,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

並非一人所做,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失意和哀傷,寫遊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

由於作者文化素質較高,有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於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

三、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

2、自由朗讀

3、個人朗讀

四、

(一)讀完這篇文章,你認為這首詩的主要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明確:遊子思鄉之情。

(二)具體分析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達出這種情感的!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麼?這對全詩意境的營造有什麼作用啊?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荷花給人以清幽,高潔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視“荷”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潔的品質。為文章奠定了高潔,清幽的意境。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採摘花草送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常有出現。例如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還有灞橋折柳,現實生活中情人節送玫瑰,母親節送康乃馨。

採摘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達對親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這芙蓉並沒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問自答可以看出來作者的情緒出現了變化。由歡欣轉為失落,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這兩句既有人“物動作描寫,也有心理刻畫,你能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來麼?“還顧”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的?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感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的表現主人公孤獨、憂愁、愁悵的形象和心情。表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最後兩句,除了表達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情感,,想愛卻不能相守,讓人有“憂傷以終老”的擔憂,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這種分離是不同與秦觀的《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個是永久的分離,一個是讓人產生距離產生美。

總結:對於古文的思想感情可用三種方法:

1、通過誦讀,直接品味本文的思想感情。

2、通過分析,抓取意象—意境——思想情感

3、尋找文中關於文章主旨的`表達情感的語句。

五、本文的表達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六、小結

《詩》之《涉江採芙蓉》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瞭解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詩歌;

(3) 提高詩歌鑑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多角度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情感;

(2)鑑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薰陶;

(2) 樹立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尤其是其中的愛情觀和苦難觀。

教學重、難點:

(1) 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鑑賞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這條有着五千年歷史浩蕩詩歌長河中,既有像唐詩這樣的波瀾壯闊的河段,也有像宋詞這樣的風光萬千的河段,然而在它的上游有一條美麗而清澈的小溪,她雖然流量不大,卻永遠散發着雋秀奪目的光輝,她就是——《古詩十九首》。

我們剛才欣賞的這首歌就是根據《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採芙蓉》改編而成的。請同學們翻開課本26頁,我們來學習《涉江採芙蓉》。(板書)(幻燈片1)二、文學常識介紹

大家看一下課下注釋,《涉江採芙蓉》選自哪部作品?

幻燈片2:介紹內容及藝術表現手法。

幻燈片3:對其評價。

三、誦讀品味(幻燈片4)

1、咱們學習詩文,“多讀”是非常重要的,朗讀能發展你的思維,激發你的情感,加深理解。那麼首先我們齊讀一遍這首古詩。(讀後正音)

2、我們聽一遍朗誦錄音,初步品味本詩語言和思想感情。(評價錄音。要咬字清晰。速度宜慢不宜快。)

3、個人自由誦讀,並讀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

4、點名感情朗讀。

5、請説説這首詩的意思。

四、自主整體感知 :

1、關於《涉江採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還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麼看?(幻燈片5)

明確:詩歌的兩種可能:你可以把抒情主人公想象成異地他鄉,吟哦着鄉愁的遊子,也可以想象成閨中懷人的思婦。

(板書)一是遊人思鄉懷人。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對仕宦與富貴的追求,以及那個時代文人士子所共有的建功立業的理想,把他們從故鄉、親人的懷抱中拉了出來,使他們踏上了漫長的、前途未卜的征程。志在四方的男人就像是一隻候鳥,不停地飛翔就是他們的命運,家當然是温暖的窠巢,但歸期不能由他們的意志所左右。遊子在旅途上採集了一束芙蓉花,忽然意識到自己形孤影單,欲贈無人,不禁觸發了思念故鄉、親人的痛苦。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孤獨的遊子的形象從詩中站了起來。這個很好理解。(幻燈片6)

二是女子思夫。(幻燈片7)

【理由】

1、採蓮是江南的舊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這樣的描繪“採蓮的是年少的女子,她們是蕩着小船,唱着豔歌去的。”

2、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往往暗關着“夫容”;隨水而居不伴妾身,獨飄搖於江心活水之上。

3、另外,所思在“遠道”,離舊鄉而走遠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們就可以由此推想説話人應是女子。

下面咱們就從女子為抒情主人公的角度鑑賞一下這首古詩。

五、合作鑑賞

中央電視台有“電視散文”,需要用很多場景、畫面來處理情節和情感。如果將這首《涉江採芙蓉》改編成“電視詩”,你打算設置哪些場景,怎樣處理畫面呢?下面咱們就先在大腦裏一起來嘗試一下“情景再現”。“情景再現”就是用詩歌提供的材料為原型, 通過合理的想像和聯想進行再創造,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節、場面、景物等在腦海裏不斷浮現,形成連續活動的畫面,並不斷引發相應的態度、感情、情緒等感受。

現在我就為同學們再現一下前兩句的情景,算是拋磚引玉了。由於周圍環境中的色彩、聲音、事物極容易限制大家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所以我要求大家都閉目凝神,用你的大腦去看,發揮你的想象力,在腦海裏再現詩中情境。

1、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設想】(幻燈片8,閉眼想象,畫面)正值盛夏,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那潭中的荷啊,一朵朵開得嫵媚。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的湖澤之上,一年一度的採蓮活動開始了,這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樂事呢!採摘幾枝嬌嫩可愛的蓮花,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這正是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在湖岸澤畔,還有着數不清的蘭、蕙芳草,也一併摘置袖中,插上髮際,幽香襲人,讓人心醉。在這如畫的風景裏,倘若你傾耳細聽,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嬉戲、歡笑聲呢。(你看到芙蓉朵朵,蓮葉田田了嗎?你聽到姑娘們的嬉笑聲了嗎?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熱鬧。其實對於一二兩句,你能體會出這樣的氛圍就足夠了。)

◆那麼,採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一舉動在古代詩歌裏多有表現。它寄託了什麼呢?(幻燈片9)

明確:鮮花香草嬌嫩美麗,同時又給人欣欣向榮的感覺,常常象徵高尚的品德和熱烈的愛情。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自然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庭中有奇樹》一詩:“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幻燈片10)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在傳統文化中,不送金銀,而以花草贈親朋,既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珍惜等感情,又寄託了對親朋的美好祝願。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而美好的。現實生活中母親節送康乃馨,也是同樣的道理。

學生分組描繪其他的三句。

2、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幻燈片11)

【設想】剛才那一幕美好歡樂的採蓮情景,剎那間被充斥於詩行間的歎息之聲改變了。鏡頭緩慢搖近,你才發現,這歎息來自一位悵然獨立的女子。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鬧不同,她卻注視着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面容——這就是她苦苦思念的丈夫的容顏啊。哎!我徒然採摘了這美好的芙蓉,而你啊,卻遠在天涯,此刻我又能如何遙寄相思呢?

◆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的作用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這一聲長長的吁歎,點明瞭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採摘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達對親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法實現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這一句自問自答可以看出來主人公的情緒出現了變化——由歡欣轉為失落。

注意這裏的詩歌表達手法:人們總以為,倘要表現人物的寂寞、淒涼,最好是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處境,因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悽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時將人物置於美好、歡樂的採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使哀之更哀(寫作)。

3、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設想】這時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彷彿是心靈感應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遠方的丈夫,他此刻也正帶着無限憂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鄉。他是多麼希望能夠望見故鄉的山水、望見那蓮花映照下的妻子啊!可是,沒有。此刻展現在他眼間的,無非是漫漫無盡的“長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煙雲!

“舊鄉”是遙遠而不可即的,“道路”是漫長曲折的,這兩句詩把遊子對“舊鄉”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悽惋而含蓄。而且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大家注意這兩句在寫法上,採用了“對寫法”的“懸想”方式。“對寫法”又謂之“主客移位”,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簡單的説,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對方,卻説是對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單想家,卻説是對方盼望團圓;明明是自己不忍離去,卻説是對方難以割捨……

(幻燈片13)例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説着遠行人。

第一句寫客中度節,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個重要節日,朝廷裏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一切和元旦相似,這樣一個佳節,在家中和親人一起歡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鄲的客店裏碰上這個佳節,將怎樣過法呢?第二句,就寫他在客店裏過節。“抱膝”二字,活畫出枯坐的神態。“燈前”二字,既烘染環境。一個“伴”字,把“身”與“影”聯繫起來,形單影隻。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於言表。

三、四兩句,正面寫“思家”。其感人之處就在於:他在思家之時想象出來的那幅情景,卻是家裏人如何想念自己。這個冬至佳節,由於自己離家遠行,所以家裏人一定也過得很不愉快。當自己抱膝燈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時候,家裏人大約同樣還沒有睡,坐在燈前,“説着遠行人”吧!“説”了些什麼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每一個享過天倫之樂的人,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感覺到那種情感。

4、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設想】此時的畫面上,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後是密密荷葉、紅豔荷花,映襯着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樣孤獨而悽清;另一邊則是雲煙縹緲的遠空,隱現着悵然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回眸之間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兩人之間,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蕩的江河。在這樣的靜寂與蒼茫之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悽傷的悲歎:“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它彷彿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來自這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的內心深處!心心相印卻遠隔萬里,唯有在憂傷中度過本應美好的年華,終此一生了。

◆(幻燈片14)這最後兩句,除了表達黯然痛苦的心情,我們還能體會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情感,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這個遊子也絕不同於《氓》中始亂終棄的薄情人。

當你讀到這結句時,你是否感覺到:這首詩抒寫的思念之情雖然那樣“單純”,但由於採取了以樂襯哀、對寫法等如此婉曲的表現方式,便如山泉曲折奔流,終於匯成了喧囂的急瀑,最後震盪起撼人心魄的巨響,感情濃烈而深沉。

其實我一直覺得詩歌,尤其是古典詩歌中含有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這種“不可言傳”的味道,是老師用再豐富的語言也無法傳達給你的,刻意的翻譯更不可能表現出來。就像是《小雅·采薇》的末段,那種“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的淒涼,必須要你自己不斷的去誦讀,去聯想,去體悟,才能感受出其中的“妙不可言”來。

高中語文《涉江採芙蓉》優秀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識記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背誦全詩。

2、能力方面

(1)領會詩歌的思想內涵。

(2)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

(3)培養學生通過意象來賞析詩歌的能力。

(4)探究詩歌的表現手法。

3、情感方面

體會詩歌含蓄不盡,餘味悠長的遊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澱人文素養。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詩歌的朗讀;(2)詩歌的賞析;(3)詩歌的表現手法

難點:通過抓住意象來賞析詩歌。

【教學方法】導讀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以有關芙蓉的名句引入課題。

二、通過導學案學習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瞭解寫作背景

《涉江採芙蓉》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篇。《古詩十九首》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並非一人所做。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傷,寫遊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由於作者文化素質較高,又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於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語言淺近凝練,自然和諧,藝術成就很高。是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它是五言詩的發端,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有着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三、引導賞析

(一)初讀,整體感知(聽配樂朗誦,初步感知作品)

1、試為這首詩劃分節奏。(學生劃分,師生共同明確)

涉江採芙蓉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2、詩歌的感情基調如何?你認為全篇中哪個字濃縮了作者的情感?(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明確)

明確:詩歌的感情基調憂傷。是“思”字濃縮了作者的情感。

3、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思”的舉動是什麼?這種行為在古代詩歌中常見嗎?可否舉例?

明確:是採摘芙蓉。這種行為在古代詩歌中常見。

4、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麼?為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芙蓉,即荷花,為全詩營造了高潔,清幽的意境。

(二)再讀,討論交流(請學生個別朗讀,之後小組討論作答,教師明確)

1、三、四句一問一答,在全詩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明確: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黯然銷魂作鋪墊。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對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從側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高雅,感情的純潔、美好。

3、你認為這首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男子還是女子?

提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言之成理即可。

(三)精讀,合作探究(教師指點精讀個別詩句,學生討論交流作答)

詩歌表現手法:

1、借景抒情

2、白描手法

3、對寫手法

(四)速背訓練(教師指導方法,學生自由背誦幾分鐘,教師抽查)

《涉江採芙蓉》

涉江,蘭澤。採之?所思。

還顧,長路。同心,憂傷。

【拓展延伸】

課堂練筆:擴寫詩句

請同學們選取《涉江採芙蓉》中自己最喜歡的兩句詩歌,擴寫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語段。

要求:

(1)可加小標題,要突出心理描寫。

(2)先闡明詩意,再發揮合理的聯想和想象。

(3)要體現出情景交融的特點。

(4)要體現自己對詩句的個性化解讀。

示例:“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擴寫。

夏秋之交,故鄉江南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身處異地的我,設想我的愛人在風和日麗中,正蕩着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加入一年一度的採蓮活動,這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一大樂事呀!採蓮之際,她們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回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來表達自己的真情摯意。在湖岸澤畔,還生長着數不清的蘭蕙芳草,被採蓮的女子們摘置袖中、插上髮際,幽香襲人,簡直令人心醉!傾耳細聽,我彷彿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她們陣陣銀鈴般的歡笑聲!

【課後作業】

1、對比閲讀:

《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註釋:①奇樹:美樹。②華:同“花”。③滋:繁盛。④榮:即上句的華。⑤貴:一作“貢”,獻的意思。

思考:詩歌主要通過什麼意象來抒情的?主人公表達的思想感情與《涉江採芙蓉》是否有相同之處?

2、請完成《贏在課堂》的相關習題。

板書設計

古詩十九首·涉江採芙蓉

一、作者與背景

1、作者:漢代無名作家

2、《古詩十九首》是漢代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譽為“五言之冠冕”南朝梁蕭統將之合收在《文選》中。

3、作品的主要風格:用淺近凝練,自然和諧的文字表現深厚的感情

二、思想內容賞析

1、全篇的抒情線索:“思”。

2、詩歌的主要思想內容:表現遊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

3、詩句的擴寫。

三、藝術特色分析

1、借景抒情2、白描手法3、對寫的手法

高中語文《涉江採芙蓉》教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 識記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2) 背誦全詩。

2、能力方面

(1)領會詩歌的思想內涵;(2)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3)培養學生通過意象來賞析詩歌的能力;(4)探究詩歌的表現手法。

3、情感方面

體會詩歌含蓄不盡,餘味悠長的遊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澱人文素養。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詩歌的朗讀;(2)詩歌的賞析;(3)詩歌的表現手法

難點:通過抓住意象來賞析詩歌。

【教學方法】導讀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以有關芙蓉的名句引入課題。

二、通過導學案學習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瞭解寫作背景

《涉江採芙蓉》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篇。《古詩十九首》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並非一人所做。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傷,寫遊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由於作者文化素質較高,又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於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語言淺近凝練,自然和諧,藝術成就很高。是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它是五言詩的發端,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有着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

三、引導賞析

(一)初讀,整體感知(聽配樂朗誦,初步感知作品)

1、試為這首詩劃分節奏。(學生劃分,師生共同明確)

涉江採芙蓉

?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2、詩歌的感情基調如何?你認為全篇中哪個字濃縮了作者的情感?(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明確)

明確:詩歌的感情基調憂傷。是“思”字濃縮了作者的情感。

3、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思”的舉動是什麼?這種行為在古代詩歌中常見嗎?可否舉例

明確:是採摘芙蓉。這種行為在古代詩歌中常見。

4、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麼?為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芙蓉,即荷花,為全詩營造了高潔,清幽的意境。

(二)再讀,討論交流(請學生個別朗讀,之後小組討論作答,教師明確)

1、三、四句一問一答,在全詩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明確: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黯然銷魂作鋪墊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對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從側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高雅,感情的純潔、美好。

3、你認為這首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男子還是女子?

?提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言之成理即可。

(三)精讀,合作探究(教師指點精讀個別詩句,學生討論交流作答)

詩歌表現手法: 1、借景抒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mjdr9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