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背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背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背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 篇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朱自清通過對父親的背影在特定環境下的幾個細節描寫,刻畫了父親頹唐的老境和“我”對父親的眷戀之情作者“誠實”的寫作使文章真實可感,觸人心絃,讀之潸然淚下;語言樸實,意藴深厚,“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美學風格,深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教學中,宜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採用朗讀、研讀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有感情的誦讀以及對文章重點詞句的分析,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感受濃濃的人間親情。

學情分析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雖然被父母濃濃的愛包裹着,但大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很少真切的來體驗一下父母的拳拳愛子之情;對於樸實的文字,儘管前邊已經學過《爸爸的花兒落了》、《散步》等文章,但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還不是很強,有可能急於浮光掠影式的瞭解,不去做深入探討與感悟。不過,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都能夠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再加上已初步掌握了敍事性文章的閲讀方法,這一篇課文學習起來並不難理解。

教學目標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

2.瞭解散文材料與文章中心的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

1、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清楚連貫的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圍。

2、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作方法。

3.、指導學生學習做讀書摘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從作品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之愛;教學難點:課文寫的雖是小事,卻深情無限。

2. 解決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樸實的語言所飽含的深情厚意的理解;分析課文可按“語言--內容--結構--情感”的順序由淺入深地進行。

教學過程:

第一 課 時

一、情境導入,喚起親情體驗

以小故事《兒子眼中的父親》導入新課。

二、走近作者

朱自清,江蘇省揚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代表作品有詩文集《蹤跡》、《歐遊雜記》,散文集《背影》。

談到中國現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談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本文寫於1925年10月,是一篇回憶性散文,發表在當時的《文學週刊》上。文章發表後,廣為傳誦,並一直作為語言教材。當年,朱自清先生逝世後,有些中學生拿着報紙悲痛地説:“寫《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可見本文的影響之大。

三、講授新課

1.自由速讀,感受內容。

教師:本文寫出了至誠的父子之情,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dèi。

2.掌握字詞。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交卸(xiè)狼藉(jí)簌簌(sù)賦閒(fù)頹唐(tuí)蹣跚(pánshān)

(2).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狼藉 躊躇 蹣跚

3.學生速讀課文,討論問題。

(1).文中出現幾次“背影”?着重寫的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看見的背影?(文中四次寫“背影”。開頭寫難忘“背影”,送別一段兩次寫“背影”,結尾憶“背影”。着重寫的是在車站看見父親爬月台買橘子時的“背影”。)

(2).本文以“背影”為線索,以車站送別為中心展開。劃分段落層次並概括段意層意。

第一部分(第1段)開篇點題,最難忘父親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追憶與父親在車站離別的情景,具體寫“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

第一層(第2、3段)寫送別時的家境,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二層(第4、5段)寫離別前父親對“我”的細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第6段)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背影”,表現父親愛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7段)寫別後思念,再現“背影”,抒發深切的思念之情。

(3).本文通過寫車站送別,表現了父子間的什麼樣的感情?(中心意思)

(本文通過寫車站送別,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抒發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思念。)

4.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加深體會中心。

5.理解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本文是通過寫“我”與父親在車站離別,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的,為什麼又要寫與此似無多大關係的第二、三段?

(這兩段寫父子離別時的家庭境況,為寫“背影” 渲染悲涼的氣氛,為突出父親的愛子之情作鋪墊。當時,祖母去世,父親失業,禍不單行。父親還帳缺錢,只好變賣典質;辦喪事要用錢,只好再去借錢。家中境況可想而知。喪事一畢,父子又要離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親揹着學生的精神負擔,還細緻入微地關照兒子就更為感人。)

四、歸納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掃除了文字障礙,分析了段落層次並概括了中心意思,弄清了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真摯無私的。這種愛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尋這種感情當時難以體會到的,父母的疼愛之情是否感動過你?這種感情是體現在父母的隻言片語中,還是隱含在父母的神情語氣裏?是通過某個動作的流露,還是通過身體形態的表現?父母疼愛子女的細節,使我們終生難忘。老一輩這種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動和激勵着一代一代年輕人。

五、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反覆朗讀第六自然段。

2、熟記生字的讀音、寫法和含義,並組詞造句。

第二 課 時

一、複習提問

1.字詞

2.問題

(1).文章共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意思各是什麼?

(2). 文章幾次提到“背影”?分別是在甚麼時候?

二、研討新課

1.學習作者選取“背影”作為感情聚焦點的寫法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本文的題目是“背影”,文中共四次寫到背影,第一次開頭一段“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用“背影”點題。第二次是“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背影。第三次是離別時的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末尾,是思念中的背影。這四次對“背影”的描寫哪一次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是第二次,即文章的第六自然段。)

(抓住第六自然段,讓學生反覆朗讀,仔細體會文句中所飽含的深厚感情。朗讀的方式以單個學生朗讀為主,比較哪個學生朗讀得最好。教師應在朗讀技巧上加以指導。朗讀訓練最好相對集中在“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幾句。)

(2)為什麼這一次對背影的描寫留下的印象最深呢?(作者細緻刻畫了父親的背影,先寫了父親的衣着:“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黑色給人壓抑、凝重的感覺。黑色與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這是一個黑色的背影!)

(3)下面接着寫父親走路時的姿勢。作者用了一個詞---蹣跚,就是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走路蹣跚的父親過鐵道,一定是令人擔心的。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4)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寫“父親”爬月台時運用幾個動詞所包含的感情。這幾個動詞是:“攀”、“縮”、“傾”。為什麼用“攀”而不用“抓”?(因為無物可抓,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這需要力量,而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多麼令兒子揪心啊!“縮”説明腳無處可蹬,是懸空的。這樣,全身的力量就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撐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這時的兒子,心情該是多麼緊張。“父親”的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夥子那樣靈便。他“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個“傾”字寫出了“父親”艱難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三個動詞非常普通,但表達的感情異常深沉。作者看着父親的背影流下了眼淚。這是心疼的淚水,也是感激的淚水。

(5)要求學生把文章的這幾句齊讀一遍,背誦這幾句。

(6)描寫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寫為主。作者為什麼不寫父親的正面,比如“皺紋很深”、“兩鬢蒼蒼”,而只是寫父親的背影呢?

(學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師應予以適當肯定。然後明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點擅長選取表達感情的聚焦點。“背影”就是這樣的聚焦點。作者避開了父親的正面形象,正好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容易獲得以少勝多的閲讀效果。)

(7)作者看到父親的背影,竟然感動得掉下淚來,你們相信嗎?

(作者並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張背影對兒子來説,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不會令兒子感動。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在不平常的背景下。)

(8)為什麼説是出現在不平常的背景下呢?

(前三段中:祖母去世,父親失業,償還欠債,滿院狼藉,光景慘淡。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充滿了憂愁。然而此時的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了學業,便決定親自送兒子上火車,還寬慰兒子,“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這種情況下,作者看到父親的背影流下淚水,也就可以理解了。)

2、學習本文運用樸實的語言表達深厚的感情的語言風格

(1)本文的語言是十分樸實的,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父親一共説了幾句話?(五句。第一句,“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説明父親擔心兒子過分悲痛。其實,此時最難過的就是父親,但他怕影響兒子的學業,便把悲痛之情壓在心底,表面上顯得比較想得開。這是一個多麼善良的父親啊!第二句,“不要緊,他們去不好!”説明父親擔心茶房照顧不周,還是自己去放心。第三句,“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説明父親對兒子的關心,擔心兒子路上口渴。第四句,“我走了,到那邊來信。”説明父親關心兒子是否順利抵達北京。第五句,“進去吧,裏頭沒人。”説明父親擔心行李的安全。第五句把父子之間深厚的感情表達出來了。語言樸實,感情真摯,值得學習。)

(2)所選用的資料,教師可提供給學生。1928年8月,開明出版社出版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背影》。朱自清拿到書後便給住在揚州的父親寄了一本。當郵差把書送到家時,朱自清的三弟朱國華打開郵包一看,是哥哥的著作,裏面有一篇《背影》。朱國華欣喜萬分,三步並兩步跑上樓,把書送給正在病中的父親。朱自清的父親從牀上起來,坐在靠窗户的一張椅子上,把《背影》看了一遍。他看着看着,流下了眼淚。這是語言的力量。

三、歸納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抓住“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細心領會了朱自清散文樸實的語言風格,並且體會到了文章中表現出的濃濃的父子深情。

四、佈置作業

1、父母對我們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優勢嘮嘮叨叨的;是嚴厲的,又是慈愛的;我們天天看着煩,幾天不見又覺得心懸空……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家庭生活,寫一篇記述父母或祖輩疼愛自己的文章。

2、背誦“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了”一段。

▲教師活動:

一、教師動情地述説朱自清先生的父親讀《背影》散文集的表情、神態和父子當時的心情 。

二、教師指導學生介紹作者,並做適當的補充。教師用普通話正音,並指名學生説出幾個重要詞語的意思。

三、巡視指導各小組的討論,不時點撥,鼓勵。

四、教師要求學生在“背影”、“流淚”“父親的語言”三項中,任選一項,説説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五、教師要求1——3學習小組做第四題第1題,第4——6小組做第四題第2題

教師總結作業情況。

▲預設學生行為:

一、有的學生伸頸,側目,微笑,默歎,為之欣喜,為之感動,想一睹為快。

二、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三、學生通過合作探究,(1)明確:安慰兒子,為兒子送行,照看行李,給小費,講價錢,再三囑託兒子路上小心。(2)完成兒子對“父親”感情的轉變。

四、各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見,發言踴躍。

五、各組學生先獨自完成,然後分組交流,看誰的作業有特色,最後在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

一、由朱自清父子的神情激發學生急於認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因為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瞭解作者、初步理解生字詞,有助於很好地學習課文。

三、研讀是讓學生真切地熟悉內容和體驗感情。

四、各小組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

五、通過完成書面作業和班組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書)

背 影

朱自清

教學反思

朱自清和他的父親分別用“眼淚”和“背影”演繹了人間親情,這不是演戲,但更感染人。本課聚集“背影”、“眼淚”“父親的語言”,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理解和反思,基本上做到了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經驗和體驗的真實碰撞,知識、價值、情感的高度統一。

通過教學《背景》這一課,從內容上,學生們得到情感的陶冶,心靈的震撼,切實感悟到父子的情深。從方法上,為學生架設了學習課文的橋樑,使學生順利達到學習目標的彼岸。從教學環境創設上,音頻顯示為學生創設了愉悦的學習空間,把學生帶到父子情深的情景當中。使學生自始自終處於心情活躍的氣氛當中。還需從自主、合作、探究的角度深挖內容的深度,學生學習的效度,自身教學的提度。

《背影》教學設計 篇二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詞彙。

2、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

(二)能力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散文的美。

(三)情感目標

1、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學習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課:

也許,我們沒有走出家門,不知道父母愛你有多深!也許我們根本沒有離開過父母,難以體會父母的恩情有多真!如果有一天,為了求學你遠離了家門,母親把萬千個叮嚀捲進了揹包,父親幫你打好行裝送了一程又一程,那時的你或許有了一絲感恩。但是,今天的我們,未必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父愛,那就跟老師一起走進朱自清的《背影》,去體驗一段讓人潸然落淚的父子情深!

板書:背影朱自清

二、作者介紹: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代表作品有《春》《綠》《荷塘月色》等。《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

三、自學檢測

1、填空: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江蘇揚州人。()家、詩人、學者。

2、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

躊躇()攙()遊逛()蹣跚()妥帖()

擦拭()箸()頹唐()狼藉()交卸()

奔喪()簌簌()晶瑩()迂腐()

瑣屑()柵欄()差使()照看行李()

3、看意思説出詞語:

①亂七八糟的樣子(狼藉)②紛紛落下的樣子(簌簌)

③悽慘暗淡,不景氣(慘淡)④失業在家(賦閒)

⑤短時間停留(勾留)⑥言行守舊,不合時宜(迂)

⑦衰頹敗落(頹唐)⑧看到某種情況,心裏感到悲傷(觸目傷懷)

⑨細小而繁多(的事)(瑣碎)⑩感情積在心裏不得發泄(情鬱於中)

四、走進文本,讀背影: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眼。

(明確:第一段後半句: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2、文中一共寫了幾次背影,“我”流了幾次淚,父親説過幾句話,找出來。

(1)明確四個“背影”:

P60第一段末,難忘的背影;P62倒數第三行,買橘的背影。

P63倒數第一行,惜別的背影。P64倒數第二行,懷念的背影。)

(2)明確四次流淚:

P61第二行,悲哀之淚;P63倒數第三行,感動之淚;

P64第一行,離別之淚;P64倒數第三行,傷心之淚。

(3)父親的五句話:

①“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②“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③“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④“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⑤“進去吧,裏面沒人。”

3、我們讀出《背影》中父愛的怎樣的?(深沉無私博大)

五、探究文本,賞背影:

1、四次背影最讓你感動的哪個,為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一般能講到父親買橘的背影最令人感動。)

2、有感情朗讀這一段,思考:

(1)是怎樣的背影讓作者如比難忘?

(2)父親為什麼穿戴得如此灰暗而沉重?父親此時面臨怎樣的境遇?

(3)八年前,作者對父親的愛完全理解嗎?從前文哪裏看出來的?八年後呢?

3、看視頻(電視散文《背影》),再次感受父子深情。

思考:信中哪一句話讓一個七尺男兒潸然落淚?

六、學以致用,仿背影:

1、交流分享。

從望父買橘這件小事中,作者捕捉到了父親生活中最美的形象,從而流下了感動的淚。在你的生活中,你的記憶中是否也保存着父母最美的形象呢?説出來與大家分享。(學生交流)

2、真情回放。

一個不懂得享受愛的人,他的情感是蒼白的;一個不懂得回報愛的人,他的良知是自私的。父母的愛很平常,也很實在。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叮嚀,也許只是早餐時裝在你書包裏的一盒牛奶……母愛如水,父愛如山,下面請你仔細品味記憶中的真愛,選擇最動情的一件事,用你的筆寫下這段真情,去感受親情、回報親情吧!200字左右。

(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父親》,渲染氣氛)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 篇三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詞彙。

2.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

(二)能力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散文的美。

(三)情感目標

1.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學習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課:

也許,我們沒有走出家門,不知道父母愛你有多深!也許我們根本沒有離開過父母,難以體會父母的恩情有多真!如果有一天,為了求學你遠離了家門,母親把萬千個叮嚀捲進了揹包,父親幫你打好行裝送了一程又一程,那時的你或許有了一絲感恩。但是,今天的我們,未必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父愛,那就跟老師一起走進朱自清的《背影》,去體驗一段讓人潸然落淚的父子情深!

板書:背影朱自清

二、作者介紹: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揚州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代表作品有《春》《綠》《荷塘月色》等。《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

三、自學檢測

1、填空: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 ),江蘇揚州人。( )家、詩人、學者。散文代表作品有《 》《 》等。

2、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

躊躇()攙()遊逛()蹣跚()妥帖()

擦拭()箸()頹唐()狼藉()交卸()

奔喪()簌簌()晶瑩()迂腐()

瑣屑()柵欄()差使()照看行李()

3、看意思説出詞語:

①亂七八糟的樣子(狼藉)②紛紛落下的樣子(簌簌)

③悽慘暗淡,不景氣(慘淡)④失業在家(賦閒)

⑤短時間停留(勾留)⑥言行守舊,不合時宜(迂)

⑦衰頹敗落(頹唐)⑧看到某種情況,心裏感到悲傷(觸目傷懷)

⑨細小而繁多(的事)(瑣碎)⑩感情積在心裏不得發泄(情鬱於中)

四、走進文本,讀背影: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眼。

(明確:第一段後半句: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2、文中一共寫了幾次背影,“我”流了幾次淚,父親説過幾句話,找出來。

(1)明確四個“背影”:

P60第一段末,難忘的背影;P62倒數第三行,買橘的背影。

P63倒數第一行,惜別的背影。P64倒數第二行,懷念的背影。)

(2)明確四次流淚:

P61第二行,悲哀之淚;P63倒數第三行,感動之淚;

P64第一行,離別之淚;P64倒數第三行,傷心之淚。

(3)父親的五句話:

①“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②“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③“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④“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⑤“進去吧,裏面沒人。”

3、我們讀出《背影》中父愛的怎樣的?(深沉無私博大)

五、探究文本,賞背影:

1、四次背影最讓你感動的哪個,為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一般能講到父親買橘的背影最令人感動。)

2、有感情朗讀這一段,思考:

(1)是怎樣的背影讓作者如比難忘?

(2)父親為什麼穿戴得如此灰暗而沉重?父親此時面臨怎樣的境遇?

(3)八年前,作者對父親的愛完全理解嗎?從前文哪裏看出來的?八年後呢?

3、看視頻(電視散文《背影》),再次感受父子深情。

思考:信中哪一句話讓一個七尺男兒潸然落淚?

六、學以致用,仿背影:

1、交流分享。

從望父買橘這件小事中,作者捕捉到了父親生活中最美的形象,從而流下了感動的淚。在你的生活中,你的記憶中是否也保存着父母最美的形象呢?説出來與大家分享。(學生交流)

2、真情回放。

一個不懂得享受愛的人,他的情感是蒼白的;一個不懂得回報愛的人,他的良知是自私的。父母的愛很平常,也很實在。也許只是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句叮嚀,也許只是早餐時裝在你書包裏的一盒牛奶……母愛如水,父愛如山,下面請你仔細品味記憶中的真愛,選擇最動情的一件事,用你的筆寫下這段真情,去感受親情、回報親情吧!200字左右。

(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父親》,渲染氣氛)

【備用材料】

生1:我的母親操勞奔波,含辛茹苦,整天為我忙這忙那,為我煮最愛吃的菜餚,為我買最心愛的衣裙;我生病時,她會端茶送水,日夜看護;我遠行時,她會買好車票,一路叮嚀,買各種各樣好吃的,當然也包括橘子……對我們充滿了關懷和愛,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們,寧願自己過得苦一些、累一些,只希望我能夠幸福、快樂。她總是無私奉獻,默默地把一顆火熱的心都給了我,卻從不計較回報。可是,我卻常常對她的愛熟視無睹,常常把這些愛當作是我應得的。而如今看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後,我深感後悔遺憾,在這我想真誠地對母親説一聲:“我最親愛的媽媽,女兒愛你!”

生2:十三年來,我在父母的呵護、陪伴下漸漸成長。因為有了這種愛,數九寒冬我會感受陣陣温暖,炎炎盛夏我能感到絲絲清涼……每次離家時,父母那一句句樸實而真摯的叮嚀成了我最珍貴的行囊,雖然曾經渴望離開他們的“保護”會自由自在,雖然曾經覺得他們“路上小心”、“當心着涼”之類話有些羅嗦,但是,我現在已經長大懂事了,我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真摯,懂得了感激,懂得了親情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它是發自內心的、人世間最美麗的感情。

師:親情是一把結實的傘,你有困難了,為你遮風擋雨;親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一碗熱氣騰騰的湯,你冷了,為你抵禦嚴寒;親情是一把舒服的椅子,一張柔軟的牀,你累了,讓你忘記疲憊;親情是一條幹爽的毛巾,你哭了,為你拂去心中的淚水;親情是一杯甜甜的冰紅茶,你笑了,讓你從嘴裏甜到心裏……

背影教案 篇四

毛荷殿中學 羅迎軍

教學設想:

本課是名家名篇,主要圍繞特定環境中“背影”的描寫,來表現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教學適合採用自主參與活動的教學方式,實施探究性學習,掌握自主式學習的方法。教師首先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通過閲讀感悟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以自編提綱卡的學習方式,將本文的內容系統化。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抒發的父子間看似平淡實為深切的感情。

2、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以及作者抓住某一特定情景展開內容的寫法。

教學難點 :

學習在敍述和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課文:

同學們,有誰知道孟郊的《遊子吟》這首詩嗎?

(教師用幻燈片打出,師生共同朗誦這首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詩歌讚頌的是誰?(它是歌頌母愛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很多的詩和歌都是詠贊母親的,説明母親的確偉大。然而,父親偉不偉大呢?同學們愛自己的父親嗎?今天,我們來感受一篇表現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正音正字。(打投影片)

差使(chāi) 交卸(xiè ) 奔喪(sāng) 遊逛(gu„ng)

躊躇(chŽu ch’) 柵欄(zhà ) 蹣跚 (pn shn) 瑣屑(suǒ xiè)

2、由學生自由上台寫出其它的生字詞,集體討論解決。

3、簡介作者及背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歐遊雜記》等,收在《朱自清文集》裏 。 《背影》是記實散文,寫於1925年。作者曾説:“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湧。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裏所敍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三、初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父親説過的五句話。

1、由生活導入 :根據同學們的觀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二人哪個人的話語多些呢?父親一般沉穩少言。朱自清的父親也一樣。大家找找看,父親一共説了幾句話,用直線劃出來。(以快速閲讀抓文章重要信息為突破口,分組討論。)

2、提問:父親説第一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説的?“我”與父親見面的背景如何?

a:祖母死了 ; b: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 (禍不單行,家境慘淡)

提問: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重點詞:“死、交卸、禍不單行、狼藉、變賣典質、虧空、喪事、慘淡、賦閒”等)

提問:這些沉重的精神和物質負擔均壓在父親身上,但他對兒子説的話是憂傷的嗎?

(讀“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一句,體悟理解父親對兒子的愛--寬厚豁達。)

3、父親的第二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説的?

(護送兒子過江上火車。“不要緊,他們去不好!”“他們”是單指茶房那一類人,包括了其他任何人,表達父親情感的細膩的一面。)

提問:兒子遠行,父親開始決定送還是不送?

(先不送後又送。)

提問:父親為什麼送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哪一側面的愛呢?

(“忙、不送、囑茶房甚仔細、不放心、頗躇躊”。抓住“躇躊”一詞,反覆悟解,聯繫前文背景介紹,體會父愛的深沉而細膩。)

4、請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的過程説的三句話,並體會所含的意思。

<1>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2>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3>進去吧,裏邊沒人。

(這些話含蓄着許多憐惜、體貼、依依不捨的意思)

四、細讀課文,抓住四次“背影”深入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角度和方式。

1、同學們找找文章中幾處寫到背影?

<1>惦記背影(思念父親)

<2>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3>惜別背影(父子分手)

<4>再現背影(別後懷念)

2、課文哪兩個地方實寫父親的背影?

a:父親買橘子爬月台的時候;

b:父親送子時,下車往回走,混入人羣的時候。

3、着重寫父親“背影”的是哪一處?把“背影”的內容劃出來。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顯出努力的樣子”)

提問:這裏運用的是什麼描寫?

(肖像和行動描寫,重點寫衣着和動作。)

4、父親的外貌有什麼特點?

(“黑布小帽”、“黑布馬褂”、“深青布棉袍”,全是黑色的。)

提問:這樣寫有什麼用意?(鼓勵學生自由發言)

(如:①父親在守孝期間,體現了父親的孝順。②和“肥胖”的身子構成一致,更顯得壓抑沉悶,有助於對“背影”的理解。③父親性格內向,不愛説話,黑色突出這一性格特徵。)

5、父親過鐵道時的行動描寫有什麼特點?找出其中的詞句,並加以體會。

(蹣跚、慢慢探身、兩手攀着上面、縮、微傾;這些動作描寫,表現出父親行動的困難、艱難。)

探討: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麼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各抒已見,互相補充。)

6、集體誦讀這些句子,注意語調、語速、語氣。

7、第一處和第四處寫“背影”在文章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第一處點題,第四處照應,前後一體。)

8、請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兒,讀出了文眼,就讀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現在開頭或結尾。)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四、精讀課文,捕捉作者的情感特點:

1:課文寫了“我”幾次流淚?找出文中幾次寫“流淚”的句子。

a: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b:感動之淚:望親買橘,父子離別

c:傷心之淚:再現背影,淚光瑩瑩

2、文中哪兩處地方用了“聰明”一詞?文中“聰明過分”“太聰明”兩個短語的含義是什麼?

(一處:在父親與腳伕討價還價時,我覺得掉面子,説“聰明過分”是深深的自責,是嘲弄自己“少年不識愁滋味”。二處:對父親囑咐茶房後,自責“太聰明”了,較前句內疚更甚。)

3、本文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前後討論,互相啟發,儘量統一答案)

(褒義詞貶用,感情色彩發生了變化,表明“我”自作聰明,這不聰明,主要是突出“我”對父親所做的事情不理解。展現父親對兒子的無微不至的關心疼愛,為後邊寫“背影”作鋪墊。)

4、緊抓文末一句感歎,把握全文情感線索,概括課文的中心意思。

本文通過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於敍事中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情至愛,兒子對父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五、拓展遷移:

1、上面我們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分析,大家是否有這種體會:同樣是通過極平凡的小事來寫人,我們往往寫得十分乏味,而《背影》卻寫得深切感人。這是為什麼呢?現告訴大家一個祕訣:寫散文有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要善於選擇表現角度。本文表現角度的選擇上有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然後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1、表現角度新穎獨特。本文選擇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全力抒寫父親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絕。2、表現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寫對象的內在精神。“父親買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全文的聚光點:父親的慈愛和迂執、艱難和努力、困頓和掙扎,都凝聚在這一點上;父子之間分離時深沉的愛也傾注在這一點上;兒子對父親一生的零星印象,以及百感交集的思緒都聚會攏來了,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

2、將全班同學分為“頌父組”與“頌母組”,從日常生活中找出父親或母親令人可敬的生活事例,以“我説父親(母親)好”為主題開展辯論會。

《背影》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詞彙。

2、抓住文中表達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

(二)能力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樸實語言所飽含的豐富情感。

(三)情感目標

1、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裏行間的人間至情。

教學難點: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自己的故事與父親的故事導入,父親是一部大書,年輕的兒女們常讀不懂,直到他們真正長大,站在理想與現實、歷史與今天的交匯點上重新打開它時,才能讀懂父親那顆真誠的心。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朱自清的《背影》。通過“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一同感受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現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共同體會父子深情。

二、檢查預習

1、給加點的字注音,識記字詞寫法。

交(jiāo)卸(xiè) 奔(bēn)喪(sāng)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典(diǎn)質(zhì) 賦(fù)閒(xián) 頹(tuí)唐(táng) 瑣(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 虧(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 揀(jiǎn) 攙(chān) 蹣(pán)跚(shān)

2、看意思説出詞語

1、亂七八糟的樣子( )2.紛紛落下的樣子( )

3、悽慘暗淡,不景氣( ) 4.失業在家( )

5、短時間停留( ) 6.言行守舊,不合時宜( )

7、衰頹敗落( ) 8.看到某種情況,心裏感到悲傷( )

9、感情積在心裏不得發泄( )10.細小而繁多(的事)( )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調、節奏和感情)

質疑探究

1、文中四次出現“背影”,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一個動詞,以便理解四處“背影”的不同含義。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

2、四次出現“背影”,作者重點刻畫的是哪一次?

重點賞讀第六段。圈點勾畫出對父親進行描寫的語句。分析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摯感情。

背影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選取動人情景,生動描寫人物,以情感人的方法。

2.感受作者樸實的語言風格。

3.通過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情,培養學生懂得感受愛,也懂得回報愛的優良品德。

【教學重點、難點】

1.作者對“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方法。

2.兒子對父親的關心的不解、頓悟、感念的過程。

【預習設計】

1.學生需認真朗讀全文,弄懂重點詞語的音、形、義;

2.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注意事件發生的背景;

3.你是如何看待文中的父親和兒子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父親》,並欣賞一首小詩。

“父愛是枴杖,讓我們在人生中少摔跟頭。

父愛是良言,讓我們作出正確的判斷。

父愛是陽光,讓我們健康的成長。

父愛是音樂,讓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

父愛是蠟燭,默默的為我們奉獻着自己。”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背影》,看看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地方究竟在哪裏?

二、檢查預習(小組之內檢查)

1.正音練習:給加點的詞注音

變賣典質(diǎn zhì) 頹唐(tuí) 狼藉(jí)

交卸(xiè) 奔喪(bèn sāng) 簌簌(sù)

晶瑩(yíng) 迂腐(yū) 瑣屑(suǒxiè)

柵欄(zhà) 差使(chāi) 照看行李(kān)

妥帖(tuǒ) 蹣跚(pán shān) 躊躇(chóu chú)

2.根據解釋填詞語。

亂七八糟的樣子。 狼藉

失業在家。 賦閒

悽慘暗淡,不景氣。 慘淡

因為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蹣跚

言行守舊,不合時宜。 迂

細小而繁多的事。 瑣屑

不幸的事接二連三的發生。 禍不單行

把自己的財產、衣服出賣和典當出去。 變賣典質

精神不振作。 頹唐

三、朗讀課文,交流探討

1.剛才我已經説過,《背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幾十年來為人們所傳誦,這説明大家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肯定給大家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或者產生了某方面的疑惑,那麼同學們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有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或疑惑。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畫下來,然後用“我覺得 。”的句式來談談你是如何看待這篇文章的。

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幾項任務。

(1)引導學生體會本文語言的樸實特點,通過讀的形式來讓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雖然平實,但是卻很感人。

(2)引導體會文章為什麼以“背影”為題?文中寫了幾次“背影”?那一次寫的最詳細?作者是如何來詳細刻畫“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背影”的?(播放電視散文《背影》片段)

邊引導,邊朗讀,邊體會,重點解決:

A、“背影”是這篇文章的線索。

第一次是在文章的開頭“我最不能忘記的是父親的背影”。

第二次是父親為我買橘子時的背影。

第三次是父親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的背影。

第四次是我收到父親的來信,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到了父親的背影。

父親為我買橘子時的背影寫得最詳細。

B、在描寫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背影時,引導學生從動作描寫入手,細緻入微的刻畫。如:“蹣跚”、“探”、“爬”、“攀”、“縮”、“微傾”等詞語中體會父愛。

C、從父親的衣着上來體會、父子衣服的對比(他給兒子做了紫毛大衣)及營造的氛圍和心情(悲涼、沉重),幫助學生分析特定背景(祖母去世、父親賦閒、變賣典質、還了虧空、借錢辦喪等等)。

教師總結:作者刻畫的這個背影,是自己終生難忘的父親的背影,

他通過寫父親的體態動作、穿着打扮,使我們彷彿看到了一位在奔波勞累中,依然為兒子盡心盡力的偉大的父親,這也是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地方,打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讓我們感受到了博大深沉的`父愛。

(3)在送行中,父親除了為兒子買橘子外,還用什麼來表達對兒子的關愛?兒子理解父親的深情嗎?為什麼?八年以後,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懷的是怎樣感情?

教師總結:浦口送別的時候朱自清才20歲,因為年輕,所以他當時也會對父親的瑣碎的表達愛的方式表示不滿,可是當他在八年後,隨着自己心智的成熟,對父愛的感受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當時的自以為是也感到非常的後悔,自責。他把自己這種真實的感受,真實的情感勇敢的展現在了眾人面前,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最感人至深的地方。

(4)面對父親,作者當時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父親的?

教師總結:覺得父親迂、令人討厭。

四、引深拓展

1、同學們,看到20歲的朱自清,你是否想到了自己。你是否也有一些對父母、老師、長輩的關心的不耐煩,是否在有的時候覺得他們的某些言語和舉動太過多餘,是否有過覺得自己要比他們聰明得多想法?那現在呢?你又怎樣看待這些事情呢?

學生講述感人的故事。

2、同學們,聽了你們的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了一篇流傳很廣的小文章。看完後,説説你的感受。(多媒體展示)

《兒子眼中的父親》

7歲:“爸爸真了不起,什麼都懂! ”

14歲:“好像有時候覺得也不對……”

20歲:“爸爸有點落伍了,他的理論和時代格格不入。”

25歲:“老頭子一無所知,毫無疑問,他已陳腐不堪。”

35歲:“如果爸爸當年像我這樣老練,他今天肯定是個百萬富翁了。”

45歲:“我不知道是否該和‘老頭子’商量商量,或許他能幫我出出主意”

55歲:“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説實話,他的看法相當高明。”

60歲:“可憐的爸爸,您簡直是位無所不知的學者,遺憾的是我瞭解您太晚了!”

五、情感遷移,感受深情。

青春年少,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母任性過,誤解過。請以 “ ,我想對您説” 為開頭給你的親人寫一篇短文,來表達你對他們的愛。

(學生寫作練習,朗讀展示。)

六、結束語:

(播放歌曲《懂你》)

一個不懂得享受愛的人,他的良知是蒼白的;一個不懂得回報愛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同學們,不要再把年少無知當作我們可以對愛麻木不仁的理由,不要等到我們失去了愛的時候才懂得去珍惜,既然我們的周圍充滿了愛,我們就應該有責任讀懂愛、感受愛、回報愛。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洋溢在字裏行間的父子之情。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特點。

3、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

教學重難點:

目標1、2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同學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一幅畫面,或者一個瞬間,它使你感受到濃濃的親情,並終身難忘嗎?請描述一下(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它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也許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並經意,但在特定的環境中,那種親情的感念便會湧動在我們的心田。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背影》,就是作者抓住最為動情的瞬間——父親為自己買橘子爬月台時的背影,成就一篇感人至深的親情散文。

二、初讀,尋找親情瞬間

1、作者回顧

朱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代表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等

2、聽讀課文,要求熟悉課文內容,聽清生字讀音

3、帶着問題再讀課文

找出文中提到背影的相關語句,説説作者寫得最為動情的是哪一段,並説説你的理由。

文章共有四處描寫背影的文字:

(1)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2)他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流了下來。

(3)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4)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到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作者寫得最為動情的是父親爬月台買橘子時的背影,因為此處作者寫得最詳細——先寫外貌、寫衣帽,然後在寫動作,用特寫鏡頭精細的描寫爬月台的動作,還用自己的感情來烘托。

三、品讀,體味親情湧動

1、重點品讀課文第6段,體會作者的感情。

(1)讀這段文字,用下面的句式説自己的感受

這段文字的感人之處在於,如

(提示:發言可從文段的內容、表現的手法、文章的語言、情感的抒發等各種角度展開)

(2)課堂討論

(3)教師歸納:

這段文字的感人之處在於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如“我”已經上車,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但父親擔心“我”路上口渴,還專門為“我”去買橘子。

這段文字的感人之處在於父親為“我”買橘子時的艱難,如父親是一個胖子,走路都顯得蹣跚,還要費那麼大的力親自去買。

這段文字的感人之處在於作者對父親的“背影”的細膩描寫,對父親外貌、動作的細膩描寫,還特別交代了父親的不容易。

2、朗讀全文,準備探究下面的問題:

是什麼原因促使作者對父親爬月台買橘子時的背影印象最深,從而着力地進行描寫?

(父親的背影隨處可見,作者為什麼會那麼鍾情於這一刻的“背影圖”,而不吝筆墨,將它流於筆端,奉獻給讀者呢?)

3、提示探究思路。可從如下三個角度展開探究

(1)分析父子離別時的家庭境況

(2)品味父親送行時説的幾句話

(3)父親的身體狀況

4、課堂小結

在禍不單行的家境中,父親在謀士與送行二者之間,將兒子的路途平安看的更重,這是何等的愛子之心!揹着沉重的精神負擔,父親還要安慰兒子,送行時又細緻入微的關照。買橘子要過鐵道,體胖的父親爬起來非常費勁,但是為了兒子,再難的事情他也心甘情願。想到這些,就在望着父親攀爬月台的背影時,“我”的良心受到觸動,頓悟父親的愛心,所以“我”哭了,父親此時的背影便定格在“我”的腦海之中。

四、朗讀,回味親情表現

1、體會文中四處寫背影的文字的作用

第一處:開篇點題,設置懸念

第二處:詳細描寫,包括外貌、動作,並以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此背影最能體現父親的愛心,是全文的主腦。表達父親對兒子的關愛及兒子對父愛的理解

第三處:父親離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寫,由近而遠,由顯而隱

背影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體味並準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具體描寫父親“背影”的細節,體味作者為之感動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體會選擇“背影”作為表現主體的美學意義。

一、導入課文

放《背影》歌動畫。(以此為背景音樂開始導入。)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細節,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感動。比如:春天樹尖上長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裏遠處傳來的一首懷舊的老歌,週六回到家,父母早已為我們準備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這樣的事,也許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背影》。最近我發現,有作曲家把它寫成了一首的歌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一下。

二、作者介紹

這首歌所表現的就是父子分別的情形。那我們就一起來看課文,先了解一下《背影》的作者。放作者介紹,同學讀。《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這是一篇記實的作品,作者曾説,他完全是寫實,把當時的所見所感真實地記錄下來。追憶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家庭變故。這篇課文當時中國社會處在軍閥混戰的時期,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着一層淡淡的哀愁。江澤民同志曾在朱自清逝世四十週年時為他題詞,放題詞。這可以説是對朱自清一生的品格和學識的高度概括。下面我們就一起體會一下。

三、課文欣賞

思考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幺?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表達了什麼中心?

放全文朗讀動畫。

四、思考討論

(一)整體感知:兩個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幺?回答:父子浦口送別。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表達了什麼中心?

回答:四寫背影。分別為:

⑴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

⑵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胖胖的身軀,艱難的步履,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後,兒子眼望着父親的“背影”在人羣中消逝,離情別緒。

⑷別後思念,再現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着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

表達的中心:父疼子,子愛父,——父子情深。

(板書:父子情深)

(二)思考討論一:父疼子

1、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為兒子做了哪些事?

答: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為子買橘。體現: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為什麼?答:望父買橘見背影

3、朗讀,分析這一部分

父親的穿戴:黑、深青——穿着樸素,心情沉重

走路的姿勢:蹣跚——年紀較大,腿腳不便。

爬月台動作:攀縮傾——行動不便,步履艱難

(動作描寫,“攀”,既寫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台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緻;“ uaw 傾”,爬上月台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4、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為兒子做了這幺多細小繁瑣的事,進行了外貌和動作描寫以外,還用什麼描寫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答:父親的語言。

⑴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⑵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⑶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⑷進去吧,裏面沒人。

體現:憐惜體貼,依依不捨

(三)思考討論二:子愛父

1、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深情嗎?為什麼?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淚,兩次自責:

A.望父買橘,艱難背影——感動之淚B.父子離別,惜別背影——惆悵之淚

C.含淚讀信,再現背影——思念之淚D.太聰明瞭,聰明過分——後悔自責

兒子對父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兒子從不理解到理解、體諒、感動、思念)

打出:真切理解,真誠感激

(四)研究探討

你認為父親為兒子做的這些事普通嗎?為何兒子會多次流淚?

普通。作者並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個背影對於兒子來説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可能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那為何會如此感動呢?

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在不平常的背景下。朗讀二三段,總結:特定的環境:家境慘淡,禍不單行

祖母去世,滿院狼藉,變賣典質,父親失業。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借債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日漸蒼老的父親,還要承擔家庭的重擔。然而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親並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愛護着自己的兒子。其實,父親為兒子做的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兒子上火車;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勝任的,如過鐵道買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為照顧兒子,什麼災禍,什麼勞累,他都置之度外。父親在千辛萬苦中為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別是順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貴多少倍。所以兒子當然會感動得多次掉下眼淚。

五、拓展遷移

其實何止是父愛,所有的親情都是無價的。打出齊讀: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温暖我們的生命歷程。

其實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些可貴的愛中間,但也許你承受着卻沒有發覺,也許你失去了才覺珍貴。請你仔細品味這記憶中的珍寶,説説在你的家庭裏,你所感受到的至愛親情。

六、感受深情

放《懂你》歌,説:同學們,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牀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着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懂你這首歌裏所唱的: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全給了我。讓我們都能對他們説一聲:我愛你們,我理解了你們。

今天我們要佈置的是一個特殊的作業,請同學們回到家裏,用你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錶示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為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好嗎?

背影教學設計 篇九

一、教材分析: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本文是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是一篇敍事性散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從不同的角度去讚美愛,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學習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能夠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父子相憐相愛的感情。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鑑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更有利於後面幾篇課文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⑴知識和能力目標:

瞭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並積累生字、詞。

⑵過程和方法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品讀文章樸實的語言風格。

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與難點:

⑴重點:

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體會作者新穎獨特的描寫角度與樸素感人的語言,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

⑵難點:

對於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寫,進行深刻的體會,並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徹的體會這種偉大的父愛。

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國中生的認知規律,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為主,採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採用比較閲讀,形象的圖例,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突破本文難點。

三、教學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捕捉細節,感受父愛(初讀)

(《背影》一文所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普通的一些小事——父親親自送兒子到車站,照看行李、揀定座位、囑託茶房,又去給兒子買橘子,就是因為這些生活細節太小,所以往往會被學生忽視,體會不到父愛。)

1、用一個詞説説文中的父親。

2、父親為我做了些什麼?我又是怎樣對待父親的?在文中找一找讀讀。

(學生會在課文找出生活中一些極其普通的小事來讀,如,父親去送我——我與朋友去遊逛;父親囑託茶房——我笑他迂;父親和腳伕講價錢——我覺得他説話不漂亮;父親為我買橘子——我哭了……這一問題對學生來説不難,但可以使學生在這兩者的比較閲讀中體會父親對兒子的付出,使學生有所觸動。)

(二)聚焦一點、激發真情(再讀)

從以上學生的多元化回答中追問:

哪件事最令你感動?哪些細節打動了你?有感情地讀一讀。

(文本中有許多值得品味的詞句。如,文中“送行”這一事,“本已説定不送我,”叫“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並“再三囑咐茶房”“但他終於不放心,”“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本已“説定”,後來還是送了,實際上是説而不定,很好地表現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熟識”一詞,説明父親囑託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囑咐”,表明囑咐遍數之多,反覆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兩番躊躇兩個決定,終於還是親送;可見父親事無鉅細,事事親力親為。“我”卻勸他“不必去”,根本沒理會一為父親對孩子的牽掛和不捨。充分感受後,指導學生通過重讀、改變音調等方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再深情地朗讀。)

(在閲讀感受中學生會很容易把品讀感受放在“買橘子”這件事上,這是文中感情的聚焦點,也是本課重點,可以以這樣的問題提綱挈領地引導學生:“這是一個……的背影,我是從……(詞語或句子)中看出來的”。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學生最先能感受的應該是“黑色、肥胖、蹣跚”,這時的感受是膚淺的,是感性的,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體會:為什麼衣帽着力描寫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一壓抑沉重的感覺。所以説,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寫“肥胖”與“蹣跚”是為了突出什麼?在此基礎上,通過換詞法,品味“攀、縮、微傾”,體會這是一個“沉重的、艱難的、滿裝着愛的”背影。當“我”看到父親這一背影時,我被父親深深地打動了,只為了兒子能吃上橘子,竟然笨拙的去爬那月台,這是怎樣的父愛啊!再指導學生帶着這沉重的心疼的感情朗讀描寫背影的語句,學生沉浸在這深情的朗讀中,會更好地感悟父愛。)

(三)深入語言、體會真情(細讀)

從本文的語言特色看,本文語言樸實。通篇寫父親關心愛護兒子,兒子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

朗讀後引導學生:

“本文的語言十分樸實,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請問父親一共説了幾句話?找出來讀讀品品。”

學生指出句子後,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裏所藴涵的深厚感情,在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的基礎上適當引導、點撥。如“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一句叮嚀,把二十歲的兒子當孩子!這就是中國的父母!不管孩子多大了,他永遠是孩子!“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裏面沒人!”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到達北京、擔心行李的安全,真是兒行千里父擔憂啊!這樸實的語言都充滿了對兒子的體貼之情。

(四)體驗拓展

根據學生的心智發展,十二、三歲,又懂事又不懂事,容易自以為是,對父愛不容易體察。就是作者本人在20歲的學生時期,也未必能真切地體會到這父愛沉沉的分量。正如文中所寫到的:父親將我送上車又不斷囑咐並託茶房照顧“我”時,“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並心裏暗想“我這樣的年紀的人,難道不能料理自己嗎?”此時的作者並未體察到父愛,反而對父親包辦一切的行為反感,覺得父親的為人處世方式陳舊。“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待到真正成熟了,才理解父輩的行為方式,才能透過這種行為體察到父親的愛心。為了喚醒了學生的情感世界,體驗拓展這樣設計:

1、回想生活中有關自己父母的普通小事和樸實無華的語言來説一説。

2、你在父母面前曾經有過“聰明過分”的做法或“暗笑”父母的想法嗎?

3、用“愛在……”説説話。

第一問中要求説出一些真實的言行來,教師從中做分析,與原作做比較。第二問根據學生具體情況,不要求每個人都能説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經驗世界,尊重學生的不同差異。在以上兩個問題基礎上,讓學生以固定的句式説句話,鍛鍊了學生的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概括表達能力。

五、教學反思

我在教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一課時,決定嘗試一下“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和思路。我先讓學生自主探討課文,然後讓學生分別説出自己對課文的解讀。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解讀出作者在樸實的文字和一幅看似平淡的生活畫面中所表達出來的對親情刻骨銘心的體驗和理解。然而,這堂課並沒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許多同學對親情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端茶送傘的層面上,對於“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親背影,對於從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親情,同學們並不能深切體會,有的甚至嘲笑“父親”那肥胖笨拙的身軀。受到這次打擊,我對探究性學習產生了懷疑,國中二年級的娃娃,有能力自助探究嗎?經過課後的一番思索,我感覺到學生之所以不能夠領會文章所具有的巨大藝術魅力,原因在於他們平時生活中對於親情體察得不夠敏鋭,因此感受得不夠真切,解讀得不夠深入。

其實,文學家、作家與普通人的不同,也許就在於他們對人生、對生活,有更敏鋭的感覺、更深刻的思考。而我們要引導學生的,正是學習教材中各位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那種更加敏鋭的觸角,更加細膩的觸覺,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捕捉,用心去積累。於是,我便先佈置給學生一項特別的家庭作業:觀察父親或母親的背影半小時,觀察時要用心體會。一星期後的作文課上,我讓同學們根據觀察內容完成命題作文《背影》,要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寫進去。課堂中出現了少有的埋頭寫作的情形,只聽見沙沙的落筆聲。我捧着學生的作文,欣喜地翻看着,每每有令我心動的發現。

一位同學寫道:“我第一次如此專注地偷偷望着父親沉思時的背影。昏黃的燈光並不能掩蓋他高大強健的身影。我知道這高大強健的身影曾負擔過整整三個家庭的重擔,也曾為他贏得過半抽屜的獎狀,更為我們營造了現在這個温馨美滿的家。然而……我彷彿看到父親在風風雨雨中艱難跋涉的身影。我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用我所能做到的一切,暗中為父親走過眼前這段艱苦的歲月助兒女的一臂之力。”我一一讀着學生的作文,一次一次地被感動着。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接着學習朱自清的同題散文《背影》,讓大家探究這篇課文的魅力。結果同學們發言非常踴躍,理解得也比較位深刻。

是的,一個沒有認真觀察生活,沒有細心感受過生活的人怎能品味出語文學習的樂趣呢?要讓學生真正自主探究鑑賞出教材中一篇篇精品和經典的迷人魅力,就首先要引導學生先去仔細地體驗生活,思考自我。的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讓學生解讀課文,就首先要讓學生解讀生活中的有關主題。

在自主解讀生活的基礎上,再來探究作者在課文中如何解讀生活的這一側面的。由此,我認識到,要讓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不是憑空就可以一上來就做的。探究性學習有一個基礎和前提,那就是學生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已有的敏鋭體察、真切感受、深入思考和解讀。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在這個平台上,學生才有能力、有根基來開展自主探究。

因此,我通過這次實驗,也是通過這次探究,得到的新認識是:學生自己對生活已有的敏鋭體察、真切感受、深入解讀,是探究的重要基礎之一。這可以説是我個人行動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qvvqy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