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課圍魏救趙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課圍魏救趙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課圍魏救趙教學設計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課《圍魏救趙》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工整、美觀地書寫。

2.感情讀文,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並能用課文中的四字詞語複述故事。

3.聯繫上下文,感受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體會孫臏善於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

重難點:

1.把握故事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孫臏的聰明才智。

教學方法:

自我領悟法、口語表達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準備:

瞭解孫臏、龐涓的相關情況;三十六計;教學課件

課時: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理清文章脈絡。

2.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瞭解故事的起因。

重、難點:

把握課文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詩詞歌賦、武有兵法韜略。關於中國古代兵法,你有哪些瞭解?

生回答

師:咱們班同學知識真是豐富,剛才有同學提到“三十六計”,在三十六種計謀中,你知道哪幾種呢?

生嘗試回答

師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計——圍魏救趙。(板書課題,全班齊讀課題,讀後質疑)可能提出的問題:

(是誰圍魏救趙?他們又是怎樣圍魏救趙的?圍魏救趙的結果如何?……)

師: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這個精彩的故事,去了解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去感受大軍事家孫臏的智慧。

二.初讀課文,梳理過程:

師:在學習課文之前,總來認識一下本課的生字詞。

課件出示:逸痺佯怠兼惶盔潰

(1)帶拼音讀

(2)去拼音讀

(3)找生讀、正音

(4)找易錯字

詞語:所向披靡 勢如破竹 危在旦夕 胸有成竹 乘虛而入 以逸待勞

穩操勝券 丟盔齊甲 潰不成年 落荒而逃

(1)齊讀

(2)指名讀正音

(3)齊讀

師:同學們掃除了文字障礙,請同學們再讀這個故事,完成老師出示的問題:

課件出示:趙國被圍,向齊國求救――-( )――――( )孫臏投狀、齊軍大勝。

(1)生a、b回答,並指名起止段落。

(2)師歸納,總結

師:瞭解了轉魏救趙的經過,我相信同學一定會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生:a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師:戰國時期為什麼會有圍魏救趙這一故事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問題答案。

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故事的起因?這還要從頭説起。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生簡要講述)

師:魏國野心勃勃,一向心想吞併趙國,到底魏國的軍隊是一支怎樣的軍隊?從哪些描寫可以看出來?請同學們用美麗的波浪線畫出相應的語句,説自己的理解。

生回答

師:魏國的軍隊如此強大,在攻打趙國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齊國為什麼還要決定出兵幫助趙國呢?這不是以卵擊石嗎?

生:討論

師:出示魏、齊、趙在國間的位置關係圖,引出成語“脣之齒寒”

師小結:嚴峻形勢讓齊國必須出兵救趙,趙而魏軍如此強大,已將小小車間的邯鄲城圍得嚴嚴實實,齊國想去解救邯鄲並不是一件易事,怎麼辦呢?只能智取,於是就出現了“圍魏救趙”這一計。

作業:

抄寫生字詞2遍

自主學習課文其它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感情讀文

2. 瞭解孫臏臏善於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

3. 深長能利用成語複述故事。

重難點:

感受孫臏善於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 聽寫生字、同桌互相檢查

2. 説説課文主要內容。(要求基本説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二.研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師:齊國要救趙國,把這一使合交給了田忌和孫臏,咱就來了解一下這兩位。

師簡介:田忌、孫臏及孫臏和龐涓兩人之間的恩怨。

師:孫臏和龐涓的鬥爭又開始了。救趙國而不去趙國都城邯鄲,偏要去魏國都城大梁,這是孫臏使的哪一招呢?田忌起初有什麼打算?後來又採取了什麼辦法呢?請兩個同學分角色朗讀田忌和孫臏的對話:

師:(同學討論)如果齊國軍隊依田忌之計直奔邯鄲這次救援會是什麼結果?

(邯鄲已被包圍,危在旦夕,不等齊軍趕到就要失守,若那時齊軍再去,打了勝仗的魏軍必然士高氣漲,加上本身就非常強大,而齊軍遠道而來,軍隊疲憊,若與魏軍硬拼,勝負難料)

師:孫臏主張直取大梁,請同學們再讀第7自然段孫臏的話,看孫臏的計謀如何?

師:誰能用一個詞語形容:(絕妙)

師:以此看孫臏是個什麼樣的人?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生:(胸有成竹、穩操勝券,可以看出孫臏是一個足智多謀且對自己的戰術充滿信心的人)

師小結: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孫臏是在充分考慮了魏軍的優勢和劣勢的基礎上,提出了“乘虛而入、直取大梁”的計謀。他對田忌説的話既有形勢的分析,又有行動的策略,難怪田忌會心服口服,立即下令大軍直奔魏國。

(2)學習第三部分(4-12自然段)

師:我們從田忌和孫臏的對話中已經瞭解了孫臏的計謀,那麼,他的計謀是如何實施的呢?他是直接將齊國的軍隊拉到魏國國都大梁了嗎?請同學們帶着老師的問題,自由讀課文第三部分:

課件出示自讀提綱:

孫臏是臬安排的?為什麼這樣安排?(安排兩個無名將領去攻打襄陵,一方面可以掩護齊軍主力向大梁進發。另一方面“無名將領”的戰敗,可讓龐涓入鬆警惕。正因為龐涓放鬆警惕,孫臏的計謀才得以實施)

魏王見齊軍向自己的都城逼來,頓時驚慌失措,忙叫龐涓回來救駕,這時魏軍發生了什麼變化?

生:結合課文回答

師:孫臏出其不意的舉動令魏軍人心惶惶。孫臏的計策不僅從體力上打敗了對手,更從心裏上戰勝了對方,魏軍與最初攻打趙國時有了天壤之別,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已大大下降。然而,足智多謀的孫臏並未真去攻到大梁,他是怎樣的?結果如何?我們繼續往下看。

三.學習課文第四部分(12-14段)

師:請同學自讀第四部分

師:1.孫臏設埋伏的地方為什麼要選在桂陵?

2.精疲力竭的魏軍在進入孫臏的埋伏圈後是個怎樣的狀況呢?

生:據課文回答

師:同學們,孫臏最初“胸有成竹,穩操勝券”,最後大獲全勝;魏軍最初“所向披靡、勢如破竹”,最後“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從中你體會到什麼?動筆寫一寫

生:反饋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疑問想問大家,按照孫臏的説法,當時的大梁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那麼他為什麼不讓齊軍直接攻打大梁,而要在桂陵設伏呢?

生:據理解回答

四.講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讀了這個故事,你認為孫臏是個什麼樣的人?(善於分析、因勢利導、足智多謀)

2.從中你得到什麼啟示呢?

3.讀了這個故事,老師想給大家提個更高層次的要求,利用成語複述故事。

4.全班交流總結三十六計

五.作業

1.課後練習題

2.課餘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趙國被圍,向齊國求救――田、孫商議,直取大梁――佯攻襄陵、圍魏救趙――孫臏設伏,齊軍大勝

孫臏:善於分析、因勢利導、足智多謀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課《圍魏救趙》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1. 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工整、美觀地書寫。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詞句意思,感受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孫臏善於分析、因勢利導的聰明才智。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孫臏的資料,瞭解有關孫臏的故事。

教學建議

《圍魏救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戰國時期,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助。齊威王命田忌、孫臏率大軍出征解救趙國。孫臏因勢利導,避實就虛,一方面派兵佯攻襄陵,一方面直逼魏國都城,並在桂陵設下埋伏以逸待勞,最後大敗魏軍,解救了趙國。

故事分四個部分:①趙國被圍,向齊國求救。②田、孫商議,直取大梁。③佯攻襄陵,圍魏救趙。④孫臏設伏,齊軍大勝。故事讚揚了孫臏足智多謀,善於分析。

建議本課用1~2課時.

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十課《圍魏救趙》教學設計2

研讀課文,感悟文章內涵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理解和體驗。為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自讀課文1-2段,瞭解故事起因

學生自讀自悟,批註。指名回答,重點引導句子:

這一年,魏國將軍龐涓率領八萬精兵出征趙國,一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趙國都城邯鄲,把一個小小的邯鄲城圍得嚴嚴實實。

引導理解:魏國國勢強大。同時理解齊車想直接去邯鄲解救趙國並不是易事。這為下文“圍魏”埋下伏筆。

小結過渡:趙國被圍,向齊求救。齊國出於自己安全的考慮,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大軍出征。他們是如何解救趙國的呢?讓我們深入學習課文。

(二)品讀課文3-8段,感悟孫臏計策的絕妙

同學們,為救助趙國,軍師孫臏和主將田忌出於形勢的分析,他們準備採取什麼計策?自讀自悟、圈畫批註,教師巡迴輔導。

集體交流、重點引導孫臏分析交戰形勢的句子,出示句子:

孫臏胸有成竹地説:“魏國集中全國的主力去打邯鄲,自己的都城大梁卻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殘兵,這不正是個大好機會嗎?我們現在去救邯鄲,會跟魏國主力硬拼,傷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虛而入,直取大梁。魏國國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會回師自救。我們在他們返回的路途做好準備,以逸待勞,豈不是穩操勝券。

引導學生理解:“乘虛而入、直取大梁”既有形勢的分析,又有行動的策略。

引導學生研讀這段話,繼而深入探究:從孫臏的這番話中,你都瞭解了他的哪些作戰策略?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

集體交流、引導明白:從這段話中能體會出孫臏的大致作戰策略:一是乘虛而入、直取大梁;二是中途設伏、以逸待勞。

繼續探究,在這裏,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孫臏?

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胸有成竹、穩操勝券”體會孫臏善於分析的品質。

(三)研讀課文9-14段,感悟孫臏佈局的周密

同學們,作戰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有可能百戰百勝。孫臏作為軍師,他常常瞭解魏國將軍龐涓驕傲自大的脾性。為此,他在救助趙國的過程中,又進行了周密的部署。

1、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瞭解圍魏救趙的具體實施步驟。

學生合作學習、批註,教師巡迴輔導。

2、集體交流,引導明白:

孫臏一方面安排主力軍隊繞道直奔大梁,另一方面故意設下圈套----佯攻襄陵,麻痺龐涓視線,為圍魏救趙提供時間。正如孫臏所料,當齊軍直達大梁時,魏王火速傳令龐涓前來就駕,這也使孫臏在桂陵設伏的計劃得以實施。

當魏軍進入伏擊圈時,齊軍一齊殺出。出示句子:

魏軍措手不及,被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龐涓見大勢已去,知道無力迴天,只得率殘兵敗將落荒而逃。齊軍大獲全勝。

引導學生從中理解:桂陵設伏,齊軍大勝。圍魏救趙計劃成功。

3、過渡探究:同學們,正是由於圍魏救趙計策的絕妙,孫臏實施計劃佈局的周密,才得以使趙國獲救。那麼從這裏,你又認識了一個怎樣的孫臏?

引導學生明白:從孫臏因勢利導的佈局中感悟孫臏足智多謀的聰明才智。

4、再讀課文,感悟圍魏救趙的成功及孫臏的品質。

葉聖陶先生曾説:教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把閲讀、理解、品味、感悟,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教師,讓教師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本環節正是以質疑明確學習方向,以自讀自悟體會課文內涵,以合作交流加深內容理解來體現這種理念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的習慣。

質疑解疑,領悟中心

1、質疑問難

學習完課文後,及時鼓勵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問題,並作出相應的回答和適當的迴應。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沒有疑問的教學是不完美的,教給學生學會質疑。

2、總結感悟:

同學們,孫臏善於分析、因勢利導,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使得圍魏救趙獲得成功。從這個故事中,你獲得了哪些啟示呢?暢所欲言。

3、昇華主題:

是的,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我們要學會遇事主動合作,要沉着冷靜,要開動腦筋。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創設情境,滲透教育,是學習文章的最終目的。即利用文章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本環節的設計,不僅讓學生領悟了課文內涵,更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r3o9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