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圍魏救趙文言文翻譯(精品多篇)

圍魏救趙文言文翻譯(精品多篇)

圍魏救趙文言文翻譯(精品多篇)

圍魏救趙文言文翻譯 篇一

【原典】

共敵不如分敵①,敵陽不如敵陰②。

【註釋】

①共敵不如分敵: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敵人,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後再打。

②敵陽不如敵陰:敵,動詞,攻打。句意為先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不如後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

【釋義】

進攻兵力集中、實力強大的敵軍,不如使強大的敵軍分散減弱了再攻擊。攻擊敵軍的。強盛部位,不如攻擊敵軍的薄弱部份來得有效。

【淺解】

所謂圍魏救趙,是指當敵人實力強大時,要避免和強敵正面決戰,應該採取迂迴戰術,迫使敵人分散兵力,然後抓住敵人的薄弱環節發動攻擊,致敵於死地。

【按語】

治兵如治水:鋭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築堰。故當齊救趙時,孫賓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鬥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解析】

對敵作戰,好比治水:敵人勢頭強大,就要躲過沖擊,如用疏導之法分流。對弱小的敵人,就抓住時機消滅它,就象築堤圍堰,不讓水流走。所以當齊救趙時,孫子對田忌説:“想理順亂絲和結繩,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開,不能握緊拳頭去捶打;排解搏鬥糾紛,只能動口勸説,不能動手參加。對敵人,應避實就虛,攻其要害,使敵方受到挫折,受到牽制,圍困可以自解。”

【故事】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衞國,迫使衞國屈服於它。衞國原來是入朝魏國的,現在改向親附趙國,魏惠王不由十分惱火,於是決定派龐涓討伐趙國。不到一年時間,龐涓便攻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邯鄲危在旦夕。趙國國君趙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齊國求救(此時,趙國與齊國結盟)。齊威王任命田忌為主將,以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出計,要軍中最不會打仗的齊城、高唐佯攻魏國的軍事要地——襄陵,以麻痺魏軍。而大軍卻繞道直插大梁。龐涓得到魏惠王的。

文言文翻譯技巧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對於文言文翻譯,很多同學覺得比較難以琢磨。

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諡號、廟號、年號、書名,等等,不必翻譯。

例如: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崤,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崤之戰》)

譯文:夏天四月十三日,晉軍在崤山打敗了秦軍,俘獲了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而凱旋。

加字法。即在單音節詞前或後加字,使之成為雙音節詞或短語。

例如:祖母劉(氏)(憐)憫臣孤(獨)弱(小),躬親撫養。

解釋法。即對某個詞怎麼解釋就怎麼翻譯。

例如:而世之奇偉、瑰(珍貴)怪、非常之觀(景象),常在於險遠(《遊褒禪山記》)

轉述法。用符合現代漢語習慣的詞語來表述用了某種修辭格的詞語。

例一:大閹之亂,晉紳(古代大臣上朝講手板插在腰帶裏,借代用法,譯為做官的人)

例二:天下雲(比喻用法,譯為像雲一樣地)集響應,贏糧而景(通影,比喻用法,譯為像影子一樣地)從。(《過秦論》)

例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用典故,譯為想要建立像漢代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山封山而還那樣的功績),贏得倉皇北顧。(《永遇樂京口北顧亭懷古》)

改寫法。即將文言文中習慣用語改譯為現代説法。

例如:又囑學使俾入邑庠(縣學)。

又如下車視事乞骸骨等等,就得按現在的説法翻譯,官吏剛到任任職告老離職還鄉

補充法。即先補上文言句中省略成分,然後再翻譯。

例如:鄭穆公使(人)視客館,則(其)束載、厲兵、秣馬矣。(《崤之戰》)

調序法。即把文言文中的倒裝句(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譯成非倒裝句。

例一:古之人不餘欺也。(蘇軾《石鐘山記》)。譯為:古代的人沒有欺騙我呀。

例二: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説》)。

譯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們懂得的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並且拜他為師。

凝縮法。即把用了繁筆的文句譯為簡筆。

例如: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過秦論》)。

可譯為:秦國有併吞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圍魏救趙的故事 篇二

戰國時,魏國大將龐涓率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趙。田忌準備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説:此刻魏國的主力部隊在攻打邯鄲,魏國都城大梁內必須空虛。

如果我們直接攻打大梁的話,魏國必須會撤兵回大梁的,這樣既可解救趙國,又可給魏國很大打擊。田忌採納了孫臏的推薦,龐涓果然中計,撤軍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齊軍的伏擊。這個成語指襲擊敵人的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回的戰術。

圍魏救趙的故事 篇三

圍魏救趙的故事視頻戰國時期,魏國派軍隊進攻趙國。魏國的軍隊很快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狀況十分危急。趙國眼看抵擋不住魏的攻勢,趕緊派人向齊國求救。

齊國大將田忌受齊王派遣,準備率兵前去解救邯鄲。這時,他的軍師孫臏趕緊勸他説:“要想解開一團亂麻,不能用強扯硬拉的辦法;要想制止正打鬥得難分難解的雙方,不宜用刀槍對他們一陣亂砍亂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進犯者的要害,搗毀它空虛的地方。眼下魏軍全力以赴攻趙,精兵鋭將勢必已傾巢出動,國內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魏國此時顧了外頭,國內勢必空虛。如果我們此時抓住時機,直接進軍魏國,攻打魏國都城大梁,魏軍必定會回師來救,這樣,他們撤走圍趙的軍隊來顧及首都的緊急狀況,我們不是就能夠替趙國解圍了嗎?”

一席話説得田忌茅塞頓開,他十分讚賞地説:“先生真是英明高見,令人佩服。”

孫臏之後又補充説:“還有一點,魏軍從趙國撤回,長途往返行軍,必定疲憊不堪。而我軍則趁此時機,以逸待勞,只需在魏軍經過的險要之處布好埋伏,一舉打敗他們不在話下。”

田忌歎服孫臏的精闢分析,立即下令按孫臏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國首都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聲勢造得很大,一邊卻在魏軍回師途中設下埋伏。

果然,魏軍得知都城被圍,慌忙撤了攻趙的軍隊回國。在匆忙跋涉的途中,人馬行至桂陵一帶,不防齊軍擂鼓鳴金,衝殺出來。魏軍始料不及,倉皇抵禦,哪裏戰得過有着充分準備的齊軍。魏軍被殺得丟盔棄甲,還沒來得及解救都城,便幾乎全軍覆沒。這次戰爭,齊軍大獲全勝,趙國也得到了解救。

其實,事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看問題不能就事論事或只注意比較顯露的因素,而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和要害,避實就虛,這樣來解決問題可能更為見效。

圍魏救趙的故事 篇四

戰國時,魏惠王派大將龐涓帶兵攻打趙國,將趙國都城邯鄲圍住。趙國立即派使臣向齊國求援。齊國國君齊威王當即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發兵救趙。

田忌打算儘快趕到邯鄲,而孫臏卻不同意,他説:“要理清亂絲,不能硬扯瞎拽,要解開鬥毆,不能加入亂打。我們不如把部隊開往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因為魏軍的主力現在正在趙國猛攻邯鄲,國內空虛,魏軍知道我們打大梁,他們一定會從趙國撤兵,趕回搶救。這樣,我們既可援助趙國,又能打擊魏軍,比趕到邯鄲去廝殺要便利得多。”

田忌採納了孫臏的計策,便直奔大梁。魏軍得悉,果然撤兵回國,邯鄲於是解圍。田忌、孫臏率領的齊國大軍,預先在桂陵(今河南長垣縣西北)設下埋伏,當魏軍撤退到這裏時,齊軍一聲號令,奮勇殺出。魏軍久戰疲勞,突遭襲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次戰役,歷史上稱為“圍魏救趙”。

圍魏救趙文言文翻譯 篇五

本指圍攻魏國的都城以解救趙國。現借指用包超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原典】

共敵不如分敵①,敵陽不如敵陰②。

【註釋】

①共敵不如分敵: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敵人,不如設法分散它而後再打。

②敵陽不如敵陰:敵,動詞,攻打。句意為先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不如後打擊氣勢旺盛的敵人。

【釋義】

進攻兵力集中、實力強大的敵軍,不如使強大的敵軍分散減弱了再攻擊。攻擊敵軍的強盛部位,不如攻擊敵軍的薄弱部份來得有效。

【淺解】

所謂圍魏救趙,是指當敵人實力強大時,要避免和強敵正面決戰,應該採取迂迴戰術,迫使敵人分散兵力,然後抓住敵人的薄弱環節發動攻擊,致敵於死地。

【按語】

治兵如治水:鋭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築堰。故當齊救趙時,孫賓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鬥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解析】

對敵作戰,好比治水:敵人勢頭強大,就要躲過沖擊,如用疏導之法分流。對弱小的敵人,就抓住時機消滅它,就象築堤圍堰,不讓水流走。所以當齊救趙時,孫子對田忌説:想理順亂絲和結繩,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開,不能握緊拳頭去捶打;排解搏鬥糾紛,只能動口勸説,不能動手參加。對敵人,應避實就虛,攻其要害,使敵方受到挫折,受到牽制,圍困可以自解。

【故事】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衞國,迫使衞國屈服於它。衞國原來是入朝魏國的,現在改向親附趙國,魏惠王不由十分惱火,於是決定派龐涓討伐趙國。不到一年時間,龐涓便攻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邯鄲危在旦夕。趙國國君趙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齊國求救(此時,趙國與齊國結盟)。齊威王任命田忌為主將,以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出計,要軍中最不會打仗的齊城、高唐佯攻魏國的軍事要地襄陵,以麻痺魏軍。而大軍卻繞道直插大梁。龐涓得到魏惠王的。

圍魏救趙的故事 篇六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餘,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裏?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他向田忌推薦説,此刻魏國精鋭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折都城大梁猛插進去,佔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之後的軍事家們列為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yrkw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