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上出數學課的味道來

上出數學課的味道來

上出數學課的味道來1

上出數學課的味道來

李   虹

〖摘要〗過去人們總認為,數學是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 教數學主要是講定義、定理、公式、運算法則等,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及計算方法,會算數就行了。數學課不可能像語文課及其他學科那樣有趣味。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同的數學課上能體現出各種味道----趣味、情味、韻味。

〖關鍵詞〗  味道    趣味    數學語言    興趣之波

情味    情感    引人入勝    感情潛勢

韻味    創造性  思維空間    相互滲透       

〖正文〗過去人們總認為,數學是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 教數學主要是講定義、定理、公式、運算法則等,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有關知識及計算方法,會算數就行了。數學課不可能像語文課及其他學科那樣有趣味。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同的數學課上能體現出各種味道----趣味、情味、韻味。           

一、趣味

如何讓數學課也有趣呢?下面我舉個例子:有這樣一道題:“在(  )裏填上合適的單位,一塊手帕的面積是4(  )。”常見的錯誤填法有三種:平方釐米、平方米、分米,為了糾正錯誤,我讓學生拿出4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在一起,看看4個平方釐米的實際大小,然後對學生説:“瞧,這麼小的手帕,擦起鼻涕來可沒多大作用,你們是不是犯了一個‘小’錯誤?”填平方釐米的學生也意識到4平方釐米手帕實在小的離譜,不好意思的笑了。我再拿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紙,讓學生根據1平方米的大小,想象一下4平方米大約有多大。在我的啟發下,一位男生脱口而出:“4平方米恐怕得有一條牀單那麼大吧。”邊説邊用手比劃了一下。我正好接着説:“這麼大的手帕用起來可不方便,有的人犯了一個‘大’錯誤。”填平方米的學生自嘲的笑了。針對分米這一填法,學生們也抓住機會幽默了一把,“有的同學的手帕竟然成了4分米長的線段了。”全班同學開懷大笑。這時我再追問:“填什麼單位才合適?”學生們在歡聲笑語中即弄清了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大小,又比較了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的不同。

著名演説家海因茲·雷曼説過:“用幽默的方式説出嚴肅的道理,比直截了當的提出更能為人接受。”因此作為數學老師,就應努力使自己的數學語言像火種,點燃學生心底的興趣之火;像石塊,濺起學生心靈港灣的興趣之波。使我們的課堂擺脱“悶氣”和“匠氣”,從而充滿“生氣”和“靈氣”。

二、情味

在我聽過的眾多數學課中,不少數學老師就教學內容的完成和自身專業知識的儲備來説無可挑剔,但課堂氣氛卻似一潭死水。生性活潑、想象滿懷、情感豐富的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專制中其主體性被扼殺。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與教師的“一言堂”“搬運工”式的教法有關。另一方面也是教師缺乏人情味所致。俗話説:“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們心理活動的一大特點,學生本身就具有感情潛勢,這種潛勢在外界刺激下會引發出了。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用自己的情感來引發學生的情感潛勢,使學生為之所動,從而轉化為聽課的熱情。

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僅要有引人入勝的導語,情意盎然的教學過程,而且還要有趣味裊裊、似品香茗的課堂結尾。記得一位老師教學“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這一內容時,在師生共同列舉了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後,他趁勢轉入抒情,將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沒有理想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沒有追求真理的青春是沒有光彩的青春,在那江河破碎的年代,正是無數革命先烈用滿腔的熱血點燃了理想的火把,才照亮了這個天空,照亮了這塊熱土,拯救了這個民族!”這位老師精心設計的獨具情意的終課之曲,讓學生留戀,使這節課錦上添花。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沒有感情的課堂教學是一杯水,而融進了情味後,則是鮮紅的血液,它能引起情感的共鳴。

三、韻味

法國作家梅里美説得好:作詩只能説到七分,其餘三分應該由讀者自己去補充,從而分享創作之樂,品嚐詩的真味。據此,我聯想到課堂教學的藝術,覺得教學藝術與寫詩一樣,頗有相通之處:教師講課也只能講到七分,其餘的三分應該由學生自己去補充、去創造。課堂教學要留給學生思維空間,留足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自奮其力、自求其果。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樹立“課堂是屬於學生的”觀念。

我曾聽過兩位老師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這一內容,儘管教學內容完全一樣,學生原有水平相當,但由於教學方法有別,其教學效果去迥然不同。

一位教師先演示例題,告訴公式,然後讓學生套用公式練習,滔滔不絕的講了一節課。他唯恐學生不理解公式,把教材上的知識要點和自己的理解和盤托出,犯了藝術上説的“直露”的毛病,該讓學生自己思考的地方也越俎代庖了,老師把問題已經講通講透了,哪裏還需要什麼創造性可言呢?

另一位教師卻不是這樣,而是採用引而不發的方法,不全盤授予,把功夫用在了點撥上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他重視給學生留下再創造的廣闊空間。他一踏進教室,便在黑板上畫出梯形圖形,提示用以前推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後請學生聯繫已知已會內容,思考這個問題。課堂上,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爭先發言,有的通過拼湊法、有的通過割補法。老師將這些思路進行演示推導,再把討論結果在全班集體交流,對正確的給予肯定,對錯誤的給予糾正,幫助學生梳理思維過程,最後再把學生的研究成果在練習中推廣應用,形成技能技巧。這節課老師並沒有講多少話,但是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最佳效果。

經驗告訴我們:課堂教學要有韻味,關鍵是教師的引導不能直露,更不能全盤授予,而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情味、韻味並非是互不相干的,它們相互滲透、相互兼容。在教改的今天,讓我們共同探索,真正把數學課上出特有的味道來。

上出數學課的味道來2

一節好的數學課肯定有着濃濃的“數學味"。數學味就是數學精神,數學的思想方法,它就是數學美的所在。數學課該如何來上出"數學味"呢?我認為教師在上課時要做到:

一、減少繁雜情境,凸顯數學信息。我看過這樣一個教學案例:在“長方體的體積”的起始課上,教師為了教學體積的概念,創設了“烏鴉喝水”的故事情境,先讓學生觀看動畫片,當烏鴉喝不着水時,錄像停止,教師問:“烏鴉該怎麼辦呢?”學生異口同聲地説:“往瓶子裏放石頭。”老師繼續放動畫片驗證學生的想法。接着又問學生:“烏鴉為什麼喝到水了?”學生回答:“因為石頭有體積,佔了瓶子的空間,水位升高,所以烏鴉就喝着水了。”“是不是這樣的呢?”老師又調動好奇心地説:“要不我們試試”。於是又用石子、裝有水的玻璃容器進行演示……這個情境的創設花去了教師不少的心血,但是就效果而言,並不是高效的。因為,這一情境學生過於熟悉,且不説實驗,就是動畫片也不用放,學生就能清楚這個意思。教師們創設情境還不得不注意需要跳出一些誤區:其一,過多誇張的多媒體動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進了情境,卻長時間出不來,具體表現為提不出與數學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創設忽視了數學的本質。其二,為了情境而情境,不是情境過於簡單,就是超越了學生原有的水平,讓學生感覺情境似乎可有可無,虛假情境較多。數學教學中調動學生好奇心、上進心的主要手段就是如何能夠提出恰當的問題,提出具有挑戰性同時又適合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其積極地學習,而且不僅能學到知識,也能學會思維,包括養成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區分學科特點。

我看過一個這樣的教學案例——“圓的認識”:上課一開始,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然後問學生:看着這個圓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表現出了豐富的想象力:一輪紅日,十五的月亮……顯然,這些學生還不知道他們要上的是一堂數學課。這樣的回答不知要把這節僅有40分鐘的數學課引向何方。如果説語文教學是一種以情感帶動知識學習的“情知教學”,那麼,數學教學則就主要是“以知怡情”,其涉及的情感也截然不同。

三、在數學課上,我們希望學生養成的是一種新的精神——並非與生俱來,而是一種後天養成的理性精神;一種新的認識方式——客觀的研究;一種新的追求——超越現象以認識隱藏於背後的本質;一種不同的美感——數學美……這些都是數學課堂不可缺失的靈魂。數學課上能實現的學生必需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卻是其他學科難以取代的!數學課上的每一個結論每一條規律,幾乎都能找到令人讚歎的理由,幾乎都能通過適當的方式,讓學生有所感悟。當數學能夠憑藉它自身的魅力就更有“數學味”了。

標籤: 上出 數學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8dm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