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新任教師崗位適應與教學成長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新任教師崗位適應與教學成長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通過參加本次“新任教師崗位適應與教學成長專題培訓班”,本人學習到很多關於高校教師職業素質培養和教學水平提升的相關課程,收穫頗豐。下面,本人就結合所授課專業與“課程思政”這個主題,淺談對於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思政的認識與思考。

新任教師崗位適應與教學成長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課程思政”建設是新時期、新形勢、新背景下我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歷史使命,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高等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的全新任務。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其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將價值塑造有機融入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充分挖掘各類專業課程所藴含的思政元素,增強專業課程的育人效果,力求全方位促進高校課程的思政建設,最終實現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能源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隨着新能源的發展和傳統能源技術的升級,能源清潔轉換和利用等領域催生了許多新產業和新業態,使得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具有典型的新工科特徵。為滿足國家戰略發展的新需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進課程思政與新工科建設的統籌協調,成為了高校思政教育既守正又創新的體現。新工科人才培養要求為適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形勢,強調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終生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創新人格及良好的協作精神的培養。在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新工科人才培養需要,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同時,結合新工科育人目標“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和增強綜合素質”,從能源問題產生和應對途徑、學科起源和發展歷程、工程實踐和優秀事蹟中提煉思政素材,實現潤物無聲的協同育人效果。

首先,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應把馬克思注意立場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理論方面,課程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能源革命重要論述、我國能源中長期發展戰略等內容,使學生深刻理解我國能源發展的新形勢,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融入到理論教學中,增強開發利用新能源、節能減排的決心與勇氣。在實踐方面,引導學生調研我國能源供應與消費的基本情況,瞭解我國能源領域建設的偉大成就,同時增強對我們社會主義初期階段國情的認識,開展“初心”與使命教育,使學生增強學好專業知識,將來建設祖國的自信和決心。

其次,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科的起源和發展歷史是無數科學家研究、探索和偉大精神的集中體現。在講解相關知識點時,可以發掘背後的生動事例,以科學家們的科研經歷展現奮鬥精神、科研精神和創新精神,以境觸人、以情感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注重科學倫理的教育和創新思維方法的訓練。

另外,還可以通過工程實踐和優秀事蹟,強化工程倫理教育,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充分利用專業設計的實踐環節,從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嚴謹作風等方面,闡釋專業領域工程師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提高工作美感和敬業精神。例如,利用能源領域的超級工程案例分析,使學生們瞭解我國能源工程建設的最新成就與奮鬥過程,培養奉獻意識、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還可以利用社會熱點問題的話題性,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加學生對於社會的關注,增強社會責任感。

蘇格拉底曾説:“教育不是灌輸,而是要點燃火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堅持立德樹人育人方向,實現課程思政與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的協同增效,努力實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員、全過程育人”的探索。同時,要結合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具有的典型新工科特徵,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構建課程思政、學術思政、實踐思政“三位一體”教學育人體系,努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職業擔當的德才兼備的高層次“時代新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9ovr1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