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教育隨筆】聆聽《生命教育與學校德育》講座有感

【教育隨筆】聆聽《生命教育與學校德育》講座有感

【概述】

【教育隨筆】聆聽《生命教育與學校德育》講座有感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需要你”為你整理了這篇【教育隨筆】聆聽《生命教育與學校德育》講座有感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自從我來到培新大家庭,在一次又一次聆聽新教育的專家課程中,不斷地感受着新教育的魅力。在這次三天的課程中,我最喜歡的是馮建軍老師的《生命教育與道德教育的融合》和袁衞星老師的《生命教育--讓教育回家》的講座。可能因為我是一名道德與法治老師,所以更喜歡有關德育教育的講座。

馮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了道德與生命關係的話題。他提出,人是動物的自然性和神的超自然性的統一,以人的方式看待人,人是自然生命和超自然生命的雙重生命統一體。人之生命的雙重存在方式需要道德。我很支持這句話。生命和道德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我們既然生而為人,那麼我們就應該尊重生命,同時我們應該是有道德有素養的人。正如馮老師所言,一個人講道德,不是基於社會的要求,而是基於對人性完美的自覺追求。所以,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一個追求生命自覺的人。

從古至今,我們都知道一句話: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作為一名國小教師,而且從事着國小低段的一線教育工作,我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老師就是孩子們的榜樣,只有自己道德高尚,孩子們在我們這美好的環境中耳濡目染,他們的品性才不會差。

今年的一場疫情,讓我們聽到了一些讓人難以置信的事件。而這樣的一場有關生命與道德教育的講座,猶如及時雨般的給老師們送來温暖。其實,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成全生命,道德是生命的組成部分,道德教育是為了生命的成長。因此,道德教育應該成為生命教育的重要構成,培育有生命的道德和道德的生命,是我們道德與法治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曾經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了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的著名三問,而今天,馮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了“我為什麼活着——解決‘想活’的問題,我怎麼活着——能夠‘能活’的問題,我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解決‘活着意義’問題”的生命三問和生命教育三答。所以,老師在日常的授課中,不僅僅要教授學生知識,而且要給學生灌輸有關活着的意義的生命教育話題。讓學生珍視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然而,對學生而言,生命很神聖。可是,生死對他們而言,又是那麼的遙遠。生命教育很重要,可是,我卻從未深層次的去思考過。馮老師提到了新生命教育的框架設計: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短短的三個詞語,就將我心中的疑惑回答了。我們自己,乃至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這輩子其實不就是在追尋這些嗎?我們想培養的孩子,不就是希望他們能熱愛生命、積極生活、讓他們的人生幸福嗎?

朱永新教授在2015年新教育年會主報告中提出新生命教育,他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核心理念,以人的生命成長為主線,圍繞人的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開展的專門化的教育,旨在引導學生珍愛生命、積極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長寬高,讓有限的生命實現最大的價值,讓每個生命成為最好的自己。而在講座中提到的生命教育圖示生命的三重屬性和六大領域,與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極為相似。

在這場講座中,我懂得了生命教育必須含有道德教育。在我的一線工作中,我的日常課程中,應該將課標、學校德育工作和低段學情聯繫在一起。在日常的教學中,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神聖,感受生命的偉大,感受自己能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父母的辛苦付出,感受親情的重要。同時培養學生熱愛班集體,與學生互幫互愛,樹立學生的責任意識。

其實,新教育不僅僅讓孩子們拔節成長,她也促使着我們老師拔節成長,希望在未來的每一天裏,我和我的孩子們一起在新教育的引領下,向着生命之光奔跑!(漢濱區培新國小馬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jv1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