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朗讀教學該怎麼做?

朗讀教學該怎麼做?

朗讀教學該怎麼做?

朗讀教學該怎麼做?

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閲讀方式,它是國小生完成閲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最重要的。朗讀是閲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於發展智力,獲得思想薰陶。朗讀有助於情感的傳遞。朱熹要求學生從小養成正確朗讀的習慣,還要求讀書必須逐字逐句透徹理解,進而深入體會,反覆揣摩。教師應該使學生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一篇文章,讀出聲音來,讀出抑揚頓挫,語調神情來,比單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對於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會得透徹得多,從中受到的感染要強得多。那麼朗讀教學應該怎麼做?我有幾點粗淺的體會,和各位同行交流一下:

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學生各學段的朗讀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學段(3~4年級)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學段(5~6年級),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做到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首先要讀正確。讀正確就應該做到不讀錯字、不添字、不重複、不顛倒字詞,還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集中注意力,防止有口無心。第二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我主要抓晨讀和第一課時。對讀得不順嘴或與自己語言習慣不一樣的地方就多練幾遍,讀到正確為止。第三,還要多讀,讀給別人聽,並請人指正。

2、流利是在正確讀的基礎上才能達到的。流利地讀主要是不斷讀,不讀破句。要做到流利地讀,關鍵在於擴大視讀廣度。不僅看一個詞讀一個詞,而且能夠嘴裏讀這個詞,眼睛就看下一個詞,迅速把幾個詞聯繫起來,做到停頓正確。這隻能通過多朗讀,多練習,才能達到。讀正確、流利,要做到嚴字當頭,就連標點符號也不要放過,逗號和句號要讀出區別來,歎號和問號要讀出不同來。第一節課我是逐段逐段地“過”的,必要時我作了示範,甚至於領讀。儘管他們是四年級的學生了,但該領讀的還要領讀。

3、有感情地朗讀是更高的要求,它是在正確、流利讀,並對文章有深刻理解的基礎上才有可能達到。因此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首先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讀時能有身臨其境之感,在眼前出現畫面就能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其次還要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如正確處理重音、停頓,運用適當的語調、速度和節奏。這兩條中第一條是主要的,做到第一條,感情就會自然流露,就容易做到有感情了。

二、詩歌教學中的朗讀

1、欣賞讀

這種朗讀方式對於語言和意境較優美的詩歌和散文較適合。教師在朗讀教學中,以聲情並茂的範讀創設出濃濃的教學氛圍,可以先範讀或採用朗誦錄音帶,讓學生模仿,再朗讀。傾聽高水平的朗誦,是理解作品的又一種方式,再對照朗誦,則是提高朗讀水平的好方法。喚起學生的情感,迅速調動學習的興趣。

2、音樂渲染,營造美的氛圍

教學中藉助音樂調動情感,烘托、渲染詩歌的內容,創造美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在教學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時,選擇古箏曲配樂吟誦,教師隨着明快的樂曲聲吟誦,學生從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雲、有猿聲、有小船的美的景象,體會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圍,為學習這首詩作好情感鋪墊。接着,老師介紹李白寫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深入學習這首詩,有利於學生對詩的理解。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配樂讓學生練習吟誦這首詩,更能激發起學生吟誦詩的積極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音樂與美文相得益彰,創設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審美享受。

3、運用多媒體提高朗讀

兒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動性、易受感染性,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在體驗中獲得美感,提高朗讀效果。教學《早發白帝城》時,學生結合簡筆畫畫面説出彩雲之間的白帝城,地勢高、美,"千里"之遙,"一日"之短用誇張的手法點出穿行速度之快。兩岸猿的叫聲不間斷,輕快的小船已穿過連綿不斷地羣山,這時,老師接着説:"在這樣的畫面中,假如你是坐在小船上的詩人,你會怎樣來吟誦這首詩呢?"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躍躍欲試,這時老師播放詩人翹立船頭,順流而下的動畫課件,再配上古箏曲的輕鬆明快的曲調,讓學生感覺猶如身臨其境,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帶着這種感受練習朗讀。憑着這種如臨其境的感受,吟誦時就會去體會詩人歡快的心情。課堂上,學生低唱慢吟地誦讀,在讀中品味。

4、充分地讀,感悟美的韻律

古詩教學中,還應採取大聲朗讀、獨自朗讀、你一句我一句讀、加手勢吟誦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吟誦中體味,更能感悟詩的韻律美。如教學片段:師:讓我們一起合作讀讀整首詩吧,由你們分工!生:(嘰嘰喳喳議論)我們讀後兩行。師:行,那詩題我們一起讀。(師生合作讀)師:現在,你們在六人小組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好這首詩吧!(小組合作練讀)師:來,把你們小組的學習成果展示一下。小組1:齊讀……小組2:男生讀兩行,女生讀兩行,詩題齊讀。

三、用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朗讀課文

1、創設氛圍,進入情境

首先可以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交融的氛圍。這樣,孩子們朗讀時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語言美、意境美。如教《春筍》一文時,學生對於春筍的生長過程是很生疏的,春筍生長時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樣子他們從未見過。指導朗讀時,我邊用多媒體放出春筍生長的過程邊動情地朗讀。學生在視覺、聽覺的記憶中感悟到了語言之美,並讀出了那種感覺。其次,可以搞一些配樂朗讀,選擇與課文意境相吻合的音樂,它能喚起學生的想像,在音樂特有的旋律和節奏下進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讀出“味道”來。如《大海》一文,在一陣海鷗哨叫和波浪聲過後,我放出了一首有關大海的鋼琴曲。學生跟着悠揚起伏的琴聲開始朗讀。大海的寬闊、美麗、富饒都在他們動情的朗讀中體現了出來。

2、創設情境,進行比賽。

我針對孩子好勝的心理,引入競爭機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管是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讀,我都給打分,在評分的過程中逐步養成了學生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其次,我經常利用早讀課、讀書課開展朗讀比賽,每次評選出一名“朗讀天使”,讓得獎的同學嚐到成功的喜悦,讓失敗者繼續努力,爭取奪魁。於永正老師訓練學生朗讀,是很有辦法的。在教學《廬山的雲霧》一課時,他先對同學們説了幾句話,大意是,我自己讀這課,先讀了幾遍,兒子説我不行,我就再讀,共讀了十多遍,現在讀得跟播音員差不多了。你們敢與我比賽嗎?為了公平,先讓你們讀幾遍,學生興趣盎然地開口讀書;比賽了,於老師先請一個同學比較好的來讀,(讀得真好!)於老師一下子給“難”住了,覺得比不過她,於老師只好很誠懇地想請同學幫忙代他參賽,還要給他爭面子,學生這麼一激,再準備,再比賽,運用比賽,引發讀書的興趣,就像是給運動員注興奮劑。

3、提供示範,讓學生模仿

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因此,教師的範讀及錄音示範能讓學生較快地掌握朗讀的語氣,並進行模仿。在朗讀課文的同時,再配上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音樂,更能吸引住學生,給學生一種美的感受。教師在範讀之前應認真“備讀”,反覆研究朗讀的語氣、語調,發揮出最佳的水平,讓學生聽了以後,產生強烈的想讀好的慾望,達到以讀促讀的目的。

4、表演讀

學生是積極地參與表演和模仿活動的,給他們營造一個情境,他們就會在情境中繪聲繪色地進步表演,伴隨着的朗讀訓練就會簡潔高效。我在教學《爭論的故事》一課時,學生對於兄弟倆爭論的幾句話,始終讀得欠火候,於是就請兩同學上台來朗讀表演。兩個人“爭論”上了,同學們都學會讀了,味道一下子就出來了。給孩子一個舞台,孩子們自己能學會許多。國小語文新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如《稱讚》《九色鹿》等這樣的文章適合於學生的表演。對於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擔當課本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説話的語氣和表情進行模仿,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麼再回過頭去朗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達出來。一開始,學生有可能顧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又忘了説。這時,教師應讓學生自由地練習,充分地交流討論,反覆地比較和揣摩,不斷地提高認識、加深理解。而學生一旦達到充分理解且又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了技能技巧,確信自己有能力達到熟練自如的朗讀時,自然會躍躍欲試。此時激發學生創造性地朗讀,如表演讀、誦讀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5、自由讀。

就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盡情誦讀。可獨自讀,也可約伴讀,還可邀老師一起讀。①選擇讀法(感情朗讀、角色朗讀、邊演邊讀等),練讀準備。②盡情展示,相互挑戰。根據班情或學情,可分組進行,也可全班進行,還可先組後班進行,面向全體,給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老師可多給學生提供讀誦的條件,或加上多媒體,或配上音樂,或拿出飾物等,並積極參與到學生朗讀活動中去。③延伸課外,演講課文。

6、變換形式,常讀常新

人經常吃一種飯菜,即使做得再香,也會感到膩味。同樣,教師指導學生讀書,如果只用一種形式,一個腔調,長此以往,學生也會感到乏味。為了讓學生對讀書永遠保持極大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根據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樣”。教學説明文,採用默讀搶答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學童話,採用輪讀課文的方式講故事;教學散文,採用師生賽讀的方式比輸贏;教學對話多的文章,採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鍛鍊口才……

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教學

國小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閲讀的基礎更是理解課文的關鍵,教師在教學前先要做好準備,細讀課文,吃透教材,理解文本。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朗讀方法,這就要看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了。

朗讀的順序是層層遞進的:正確的朗讀、正確流利的朗讀、有感情的朗讀。

正確的朗讀就是要做到:用普通話朗讀,並且要做到讀正音、不添字、不漏字。

正確流利的朗讀要做到:聲音洪亮,語速適中。

有感情的朗讀要做到: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能夠隨着課文情感的變化而有所感悟,讀出自己的感受。

如何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藉助標點符號指導課文朗讀

國小低年級的教材中寓言故事比較多,藉助多媒體教學,創設出故事情境,讓學生從中體會人物的心情和處境。例如,指導學生讀《小馬過河》中小馬説的話:“怎麼不能?我很願意幫您做事。” 其中不能忽略了小馬是自願幫媽媽做事情,那他的心情應該是很愉快的。這是一個反問句,在讀的時候應該讀的重一些,而且還要讀出問的語氣。這裏教師要提醒學生讀書要注意標點符號。它們可以表達出不同的語意。

二、抓關鍵詞指導課文朗讀

對於課文中人物的對話,朗讀的時候要注意不同的人物要讀出不同角色的語氣。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和小魚、黃牛伯伯、燕子的對話:

“小魚姐姐您的尾巴借我行嗎?” 小魚説:“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黃牛伯伯,您的尾巴借我行嗎?”老黃牛説:“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趕蠅子呢。”

“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我行嗎?”燕子説:“不行啊,我飛的時候,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在這三處對話當中反覆出現的句子“您的尾巴借我行嗎?”朗讀的時候要讀出請求的語氣,讀出它的天真,還要表現出小壁虎是非常有禮貌的,更要讀出小壁虎希望借到尾巴的迫切心情。但是在朗讀時要注意:小魚姐姐的聲音要清脆些;老牛的聲音應該比小魚姐姐和燕子阿姨都要低沉些,還要慢吞吞的説才符合老黃牛的形象;燕子阿姨就要讀出大人對小孩説話時那種成熟的語氣。

當然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的範讀是很重要的,還要把握好範讀的時機。如果在教授朗讀方法後,學生還是讀得不盡人意,這時候教師就得給學生範讀。這就要求教師做好課前預讀。

這種從正確、到流利、到有感情的過程,是朗讀層層遞進的過程,是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以指導學生朗讀為主,通過情景結合,角色分讀,讀想結合,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激發學生的朗讀樂趣。

標籤: 朗讀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m3d641.html
專題